探索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访中共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负责人刘德喜教授
王馨
编者的话:
日前某民间组织搞的“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评比,榜单中竟出现了17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此滑稽之事,把有关扶贫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让人对扶贫有了新的思考。
1986年至今,我国扶贫开发政策已走过25年,并经历了三次较大调整。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是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第二次调整是在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个。第三次调整是在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刚要(2001—2010年)》出台,纲要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下一阶段。
我国2001年核定的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即原来的国家级贫困县),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地方的扶持力度,10年来不少贫困县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成为经济强县,但它们还在贫困县之列;有些地方时至今日贫困状况改观不大,一些机构为扩大声誉给自己“脸”上贴金,把发达地区淘汰落后的产品拿到落后地区去扶贫,政府追求政绩“数字”扶贫作表面文章的现象在个别些地方也时有发生,从而导演“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闹剧;有些贫困地方的老百姓对物资扶贫不再问津,衣物、米面到了,通知他们去领取,他们却问有没有钱,听说没有钱便不去,村干部们只好逐家给送。有了这些做法和思想贫困地方能富起来吗?
由此看来,要想使贫困的地区脱贫致富,必须要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全方位的跟踪指导扶贫,引导当地老百姓改变思想观念,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特长,因地制宜,走脱贫致富之路,同时不能单靠国家投入和支持,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贫困地方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探索新的扶贫模式,探索跨越式发展的扶贫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扶贫创新协作是这方面探索的一个新的课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带着相关话题,约请中共中央党校“超越之路:全球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题负责人(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刘德喜教授就相关问题作答。
问:前不久“百强县”名单,将“贫困县”推向风口浪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这事我听到一些,通过此件事说明有关部门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应该重新核定,同时扶贫的一些指导思想、方式和方法都应该有所改变和突破。事物不断在发展变化,推陈出新,做事的思想方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随之改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
问:我们了解到,“超越之路:全球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题由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批准设立。请简单介绍课题的形成和内容。
答:“超越之路”课题由中央党校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内容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二是得益于集体智慧,三是着眼于全球视野。课题的内容,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超越之路的理由,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是超越之路的定位,它的理论与战略,三是超越之路的实施,它的建设模式和实施办法。
“超越之路”课题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实现对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超越发展。课题主要探索超越西方工业文明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基本内涵,就是以中华农商文明为本、西方工业文明为用,即中华农商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相生共长、协调发展。其基本内容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保障的公有经济、无产阶级的民本政治、道法自然地礼乐文化,从而达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目标。这个道路和模式所依据的条件,就是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物质基础、悠久的文明传统、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去年,“超越之路”课题组与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举办“超越之路:全球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层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超越之路”课题立意高远,顺应我们国家、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面对中国发展道路这一重大历史命题,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重大。课题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在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超越之路”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课题研究成果作出批示,认为该课题研究案例“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山西潞安集团党委工作新模式”,为探索“党的建设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课题另一研究案例“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山东广饶大王镇的经验”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以上两大案例研究成果已经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问:全国扶贫委慕名诚邀“超越之路”课题组作为其核心成员单位,支持和参与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工作,请你谈谈有关情况。
答:今年年初,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委员会特邀请“超越之路”课题组暨超越之路咨询(北京)中心作为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单位,与其它核心成员单位一起支持和参与帮扶贫困县市及欠发达县市加快发展的有关工作。为此,双方还联合成立“超越之路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公室”,以更好地推动“超越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扶贫创新协作。超越之路课题组拟在全国先选3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作为超越之路社会扶贫创新协作的试点。目前,已有两个县市与超越之路课题组签了合作协议,另一个名额还在筛选之中。
问:近来,超越之路课题组将探索跨越式发展的扶贫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其研究方向之一,请你谈谈这方面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答: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要改变一些地方的贫困和落后的面貌,单靠国家资金投入和支持是不够的,所以要带动一些社会力量加入到帮扶队伍中来,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到落后地区投资兴业,支持其发展显得很重要。一些落后地区有优势资源,苦于缺乏资金支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都享有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贫困县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协调,最大限度的给予投资企业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去投资发展。“超越之路”课题不仅探索中国超越西方工业文明之路,还要探索中国内部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超越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的发展道路。课题主要研究与政府扶贫相结合的社会扶贫新思路和新方法,即不同于以往只给资金或者只给项目的单一扶贫思路和方法,也不同于以往一个政府部门或者一个单位的扶贫思路和方法,而是探索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协同扶贫的新模式,探索从单一的经济扶贫到思想文化扶贫、政治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从科技、人才、管理;从教育、卫生、文化、党建等各方面的社会扶贫新模式,以推动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问:作为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单位之一,“超越之路”课题组暨超越之路咨询(北京)中心在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些什么具体措施?
答:课题组主要从事理论和政策研究。因此,我们的专家队伍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理论和政策方面提供指导,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可以帮助协调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人才方面,课题组可以帮助协调引进优秀人才和组织本地人到其它地方锻炼学习。科技、管理等方面,可以组织专家就相关专题进行人才培训以及与其它地方搞交流。总之,扶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各方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我相信,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一定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的课题也能够完成好。
中央党校刘德喜教授简介:
刘德喜,男,1956年出生于安徽省灵璧县,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运专业和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以来在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战略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1996-1997年在河北省大名县任副县长。2004年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做访问学者。
著有《两个伟人和两个大国》、《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全球背景下中国的民主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外交方略》等;具体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苏联和中国革命》;主持中央党校项目《从同盟到伙伴》;是国家重大委托项目《三基本》教材的主要撰稿人和统稿者之一。近年来主持中央党校项目“超越之路:全球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美合作项目《中美两国政治运行机制与立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