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谜趣 趣味灯谜
字谜
谜趣一字趣谜不胜数
过去有个私塾先生,自己对谜语非常感兴趣,也爱教学生猜谜。一天,他带着学生们出去郊游,在路上偶有所感,便说:“我出个字谜你们猜猜。”
黄鹤楼,鲁班修,灵芝草,被人偷。
骑龙乘鹤由他去,八仙过海各自休。
学生们都动脑筋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开始解谜。
一个说:“人有他大,天无他大。”
另一学生道:“我看这个字竖看像根柱,横看像架梁,世上数状元,就是不成双。”
第三个学生说:“这个字是兄弟排行他在先,年年月月他在前,孤孤单单他独眠。”
又一个学生接着道:“老师这个字不在上边,且在下边,正在两头,卡在中间。”
先生听了学生们的对答,非常满意。他们不但猜得又快又对,而且是用不同的方法编制出一串非常贴切的谜面来回答。他们是一群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原来,老师的谜底是个“一”字。
曹娥碑隐
东汉时期上虞有一姑娘名叫曹娥,因父亲淹死在江中未打捞着尸体,心中十分悲痛,便投江自尽。上虞官府上奏朝廷表彰曹娥为孝女,并给她立了一块石碑,名叫“曹娥碑”。请才子邯郸淳写作碑文。
据说邯郸淳当时才13岁,文章写得特别好。“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大文学家蔡邕(即蔡文姬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前往观看,赶到时天已经黑了,便用手摸着碑文读,读完之后在碑地后面写了八字批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有一次。曹操从碑旁经过,看到了蔡邕的题字,一时不解其意,便问随行人员有谁理解。主簿杨修回答说:“我理解。”
杨修说:“黄娟,是带颜色的丝,色丝合一‘绝’字;幼妇,是年少的女子。少女合一‘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子合一‘好’字;齑臼是接受辛辣之物的器具,受辛合一‘辞’字。总合起来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是赞美碑文写得好。”
曹操门上题字之谜
曹操的僚属为他修建相国府,府门刚架上了椽木还没完工,曹操就亲自去观看,看后未加可否。只是拿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
人们都不明白曹操在门上题字的用意何在,只好把主簿杨修请来拿个主意。杨修看过之后,马上命人把府门拆掉重建,并说要改小一点。
大家都很吃惊,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是丞相地命令,你们看“门”里添个“活”。不是“阔”字吗,这是丞相嫌门大了,所以必须拆毁重建。大家听后都称赞杨修捷悟过人。
府门改造停当之后,曹操又亲自观看,感到满意,问僚属:“这是谁知道我的意见啊?”左右回答:“是杨修告诉我们地。”操虽满口夸奖,但心中却更加厌恶杨修。
讨董民谣
三国时期,董卓专权,民不聊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当时司徒王允定连环计除董卓。由李肃前往迎接董卓回京就戮。行至途中,听到一群儿童唱这首歌谣,声调十分悲愤。董卓忙问李肃:“这首童谣是何意思?”李肃顺口回答说:“是表示刘氏当灭,董氏当兴的意思。”
愚笨的董卓听了还很高兴,其实这是在诅咒他。“千里草”合为“董”字;“十日卜”合为“卓”字;“不得生”就是应当死的意思。总起来为“董卓当死”四字,是当时人们痛恨董卓所编的一首歌谣。
曹操以柔制刚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被马超杀得大败而逃。马超紧追不舍,当他快要追上曹操时。曹操绕大树而走,马超杀他心切,用劲一矛刺去,没想到矛竟刺在大树上。待马超用力将矛拔出时,曹操乘机逃走了。事后,曹操反复思考矛和树这两样东西,结果想出这是一个字谜,从这个字谜的谜底,想出了战胜威猛善战的马超地方法。
矛刺在树上,矛加木便成为“柔”字。由这个字,曹操想到了以柔制刚的道理。后来曹操使用离间计,终于打败了刚勇的马超,马超无处投奔,最后只得投靠了刘备。
才子佳人谜为媒
晋代有个叫温峤的才子,进京赶考途中投宿在一个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人家。这家只有母女二人,女儿长得如花似玉,非常可人。老妈妈热情地接待了温峤,并收拾出一个房间让他安歇。
温峤进了这个房间以后,见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待他掌灯细看,条幅上写的竟是一条字谜:
一间大厦空又空,
里面倒吊齐桓公。
温峤反复思索,终未猜出,自感内疚,不觉顺口吟道:
天无涯学亦无涯,
书到用时方恨少。
正在这时,店家女儿给温峤送茶来了,正好听到温峤所说的话,信口接道:
细无度精亦无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
温峤一听,这不正是对着他吟的那句上联说地吗?不禁对这位女子生出倾慕之情。
次日一早,温峤向这家母女告别,老妈妈不但不收他的店钱,反而为他置备了一桌可口的家常饭来招待他。饭后又拿出女儿写好地那副对联下句,上署“玉香”。递给温峤说:“公子愿意写出上联吗?”
温峤说:“晚生恭心奉命。”便在玉香早已备好的纸上写下了他昨晚吟的上联。老妈妈把这一副对联挂起来,说道:“你俩真是天生地一对,公子如果愿意,我就收你做我的女婿了。”温峤闻言喜出望外,但又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晚生愚钝,我到现在还没有猜出条幅上的那个字谜呢!”
玉香一听。含羞道:“那是一个‘原’字。‘原’为人伦之本,万福之源。齐桓公名小白,齐桓公的名字倒过来写,便是‘原’字地下边了。”玉香说话间,双眼脉脉含情。温峤望着面前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心中有着说不出地喜悦。
王质遇仙记
话说晋朝时,浙江衢州有座石室山。一天,衢州樵夫王质上山砍柴。午时骄阳似火,炎热难当,他便把斧头放在一个洞口,进入洞中歇息。
此洞深处有一石室,室内有石桌、石墩,两位鹤发童颜的老翁正在下棋。王质虽说是山野粗人,但却通晓棋路,颇有棋艺。
此时。他被两位老翁的棋局迷住了,便站在一旁细心观看,想从中学几招。两位老翁边下棋边吃枣子,有时也顺手递几颗给王质吃。有时渴了,就喝几口老翁壶中的水。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位老翁地一局棋还未下完。这时。一位老翁对王质说道:
嘴比嘴大,嘴比嘴小;
嘴被嘴吃,嘴被嘴咬。
王质一听,明白了老翁地意思,便向两位老翁告辞。出得洞来,王质再看斧头时,斧柯早已烂尽。“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因此,后人便把石室洞改名为烂柯山。
原来。老翁对王质说的是一个“回”字。
最是姨妹姐夫情
南朝梁代有个叫刘令娴地才女。一天。令娴的大姐夫、二姐夫来找大舅子刘孝绰玩耍,三人饮酒聊天。令娴为他们烧菜煮汤。正当令娴向宴席上送菜时,二姐夫说:“听说小妹吟诗作赋,打字猜谜样样精通,我出一个诗谜,看你能猜中不?”
令娴娇嗔地说:“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有谜快出!”
二姐夫念道:
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
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撞撞。
刘令娴嫣然一笑说:“这是算盘,对吗?”二姐夫点头称是。令娴说:“我也出一个字谜,让二位姐夫猜猜看:
砍去左边是树,砍去右边是树,
砍去中间是树,只有不砍不是树。”
两个姐夫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刘孝绰笑着对两个姐夫说:“小妹说的是个‘彬’字。想不到一个字谜把你们两个都难住了。”
梁武帝偏爱和尚
南朝梁武帝萧衍信仰佛教,因而对和尚也有所偏爱。
一次,有个和尚因与人争夺田地而打官司。这地究竟应该给谁呢?当地的衙门不敢擅自做主,便报告给梁武帝萧衍。萧衍看了诉状后,提笔批了个“贞”字,把案子交了下去。
办案人员弄不清这个“贞”字是什么意思,便到处向人请教,但都未得到答案。后来,国子博士刘显看到武帝的批字,很快破释了出来:“以‘贞’字的字形分析,是‘与上人’三个字。和尚,即是‘沙门’,也被称为‘上人’。武帝的意思就是把这田地判给和尚。”
办案的人依言照办以后,萧衍知道这谜是刘显破释地,担心他这种偏袒沙门的批示被传扬出去,有损自己的名声,于是就借故免掉了刘显的职位,以掩饰自己的偏袒行为。
刘显有苦难言,但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接到让他免职的御旨后,他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我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哟!”
骆宾王地生日宴
这一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过生日,到了开宴的时间,客人们陆续入坐了。唯独一位平日相处最要好的朋友没有到,骆宾王便又派书童给这位朋友送去一张写有四句诗的请帖:
自西走到东边停,蛾眉月上挂三星,
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
那位朋友看完请帖,深受感动,连忙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书稿,赶到骆宾王家赴宴了。有位客人说:“听说你在家整理书稿,我们以为你真的不能来了呢。”这位朋友说:“骆兄‘一心奉请’,我就是再忙也不能不来啊!”
骆宾王举起酒杯,对这位好友说:“我们以一心奉请您来赴宴,就是要您与众客猜谜助兴的,现在您就出谜吧!”
众客人都开心地大笑,生日宴席格外热闹。
谜趣2
武则天解密平叛
武则天当朝时,曾遭到唐朝宗室以及众元老的反对。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暗中委托骆宾王设法拉拢中书令裴炎做内应。裴炎欣然应诺,两人谈得颇为投机。
为了机密起见,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但是,这封密信不慎被武则天的人查获。他们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青鹅”。朝中的官员们都不解其意,便呈给武则天看。
武则天一看,便解释说:“青者,十二月,鹅字乃‘我自与’三字组成。这就是相约在十二月起兵,裴炎自会在朝中做内应。”于是,武则天当即命人杀死了裴炎,并派李孝逸率部追击徐敬业。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砍下了徐敬业的头,归顺了武则天。徐敬业等人的谋反,就这样被平定了。
唐明皇赐字
唐明皇李隆基即位后,勤于国事,励精图治,使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史称“开元之治”。
李隆基非常爱好文字游戏。朝中秘书监贺知章乃三朝元老,社会名望很高,明皇待他非同一般。贺知章告老还乡,明皇专门为他在宫中摆宴饯行时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我有个男孩子还没有定名,希望皇上赐给一个名字,我回乡后也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明皇说:“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子必信顺之人也,宣名之曰‘孚’。”贺知章高兴地拜谢而去。过了些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皇上是和我开玩笑呢,我老家吴中人称孚为爪子,给我孩子起名叫‘孚’,这岂不叫我爪子吗?”
千古佳句一字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北宋词家晏殊在其名作《浣溪沙》中的千古佳句。晏殊自幼聪慧,曾以神童被荐于朝。后来官居宰相。
一个暮春地黄昏,他漫步在西湖岸边,面对流水落花,不禁感慨万分,想写一首《浣溪沙》以抒情怀。当写到下阕的首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时,却再难续出下句了。
第二年晏殊奉旨南下,从扬州路过时。听说江都尉王琪诗才不凡,便让人请王琪过来相见。把酒倾谈之间,晏殊面对眼前的晚春景色,不觉又忆起去年未完的《浣溪沙》来,便对王琪说:“去年老夫游西湖,偶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句,却一直未得下句,今是重见此景。……”
在晏殊沉思之际,王琪起身拱手答道:“何不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罢,立即拍手称妙,便把这一句写入了他的词中,于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传为千古佳句。晏殊与王琪联句之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人便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作为一个谜面,打一字,此谜甚妙。
归来的燕子,即昔日之鸟,谜底就是“鹊”字。
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门徒众多。有一天,他把门徒叫来说:“我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明天一清早就上我家来吧。”
第二天,徒弟们一早就到了鲁班家,但只见师傅地家门紧锁。门上写着五个字:“今日可不见”。工匠们大惑不解。议论纷纷准备散去,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徒弟忽然说道:“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师傅可能在那里。”大家怀疑地问他:“你为什么猜想师傅可能在河边呢?”
“大家请看,门上这五个字,‘可’就是‘河’字地边;‘不见’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可以看成是‘觅’字。不是分明暗示我们今天到河边去寻找吗?”小徒弟说。大家听了认为言之有理,于是一起到了河边,果然鲁班正坐在那里等着他们哩。
鲁班见了众徒弟,心里非常高兴。接着,他手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我要考你们一个新题目,你们用这梓,做三天,要做得精。”说完,便离开了众徒弟。
三天以后,徒弟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细琢的梓板,交给师傅。只见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目。但是,鲁班看了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这时,他那最小的徒弟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地小书架,走了进来,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高兴得大笑,赞赏地点点头,指着这个小书架对其他的徒弟说:“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一个工匠,不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你们都回去想一想,为什么都做错了?”
鲁班离开后,大家立刻围着小徒弟,询问其原因。小徒弟说:“师傅不是说用梓做三日,做得精吗?‘梓’是‘字’的谐音;‘精’是‘晶’的谐音。三个日字不正是一个‘晶’字吗?”大家听后恍然大悟。
王安石对谜
北宋王安石不但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十分喜好灯谜游戏,曾专著《字说》。他所作灯谜:“目字加两点,莫当贝(繁写为貝)字猜;只字欠两点,莫当口字猜。打二字。”谜底是:“贺”、“咨”。时至而今仍然被人奉作字谜之典范。
一天,王安石与其好友王吉甫在一起做谜为戏。王安石先作了一个让王吉甫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看了之后没有马上说出谜底,而是对做了一条谜语:东海有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王安石听完点头会意地笑了。原来这条灯谜地谜底是:“日”。王吉甫是以谜解谜。王安石和王吉甫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不已。
用字诗
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地字谜诗,诗云:
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谜语按笔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零部件,再以不同形式重复组合而制成。既形象又生动。
棋逢对手
王安石酷爱下棋,有一次一个好友来访,王安石虚席以待,那好友纳闷。王安石笑道:“你陪我下棋可好?”好友说:“下棋哪有白下之理?”王安石说:“输者罚制一谜如何?”
二人讲好,于是下棋。结果第一盘王安石输掉。王安石制一字谜:
一字生得真古怪,太阳偏在土下埋。
土堆上面长青草,一切斜着劈下来。
好友猜中。二人又下。王安石取胜。那好友只得也制一谜:
两个幼童去爬山,没有力气上山巅。
回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回还。
王安石大笑,吩咐家人盛宴款待好友。原来谜底分别是“著”、“幽”、二字。
香头插在几案上
王安石在钟山之麓隐居时,编著了一部名为《字说》的谜语书。一次,著名书画家米芾前来拜访他。二人一起到附近的定庵寺游玩散心,很是畅意。
米芾笑着说:“听说老相公正在编写一部《字说》,对文字的结构研究颇详。我曾听人巧借《莺莺传》赋一字谜,久思不得其解,想当面求教。”接着便吟道:
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几案上,
远看好似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
王安石听到“香头插在几案上”便已猜出此字(秃)。及至听到后边两句,禁不住哈哈大笑并连声称妙。他用手暗指庵中走过的一个僧人,低声对米芾说:“我在此中天天相见,岂能猜不出来?此谜妙在后两句。从字形上看,地确与‘秀’字相似,而从字义上讲,却又的确是个和尚。”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定庵寺地和尚们见状,都很莫名其妙。
秦观偷爱苏小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是个能诗善词地才女。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苏小妹一个也看不上。
一次,苏东坡邀请才子秦观(即秦少游)到秋香亭饮酒赏菊。酒至半酣,苏东坡突然发问:“贤弟才貌双全,为什么不选择佳偶?”秦观听罢,不禁叹道:“我非草木,岂能无情。其实,我早已看中一位窈窕淑女,只是难以启齿求婚呀!”
“你这意中人是哪家闺秀?”苏东坡忙追问道。
秦观沉思片刻,红着脸答道:“小弟在你面前不便直言,就出一词谜请你猜一猜吧。”说罢,他吟道:
园中花,化为灰,夕照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荧火飞。
苏东坡一听,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原来:秦观词谜的谜底是(即蘇)一个繁写的“苏”字。便说道:“原来你的意中人就是我的妹妹呀!这事不难,就包在愚兄身上了。”此后,苏东坡引线穿针,最终促成了秦观与苏小妹地姻缘。
苏东坡巧妆书童
一日,苏东坡带着书童出游,来到一个山脚下,十分口渴,望到山腰里有一所寺院,便让书童戴上草帽,穿上木鞋到那庙里去取一样他现在特别想要地东西。
书童问:“取什么东西?”
“你只管去取。”东坡笑着答道。
书童想:先生肯定又在玩什么谜语游戏了,我试试看吧。他到了庙里,找到主事的和尚,和尚一眼便看出他就是苏东坡地书童,便问:“你来有何贵干?”
书童说:“先生叫我这样打扮来向您取件东西。”和尚看看他这特别的打扮,笑了笑,接着便取出一包上好的茶叶和一壶开水递到书童手里。
“您怎么知道我家先生要的是这个呢?”书童奇怪地问和尚。
老僧笑着说:“你看看你这个人,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打扮起来,不正是此物吗?”
书童听罢,恍然大悟:“噢,原来我这身打扮就是一个‘茶’字。”书童向和尚道谢后,拿着茶叶,提着水壶,飞快地跑下山去。
苏东坡题联骂僧
宋代苏东坡因上书谏事,触怒龙颜,被贬岭南。一天,东坡从一座寺庙路过,见庙门前跪着一个小和尚,眼泪汪汪,一打听才知他因不小心打碎杯盘而被处罚。往小和尚脸上仔细一看,还有道道伤痕,心想:出家人慈善为本,为何如此对待徒弟?于是,入庙去见方丈。
寺中住持和尚听说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来此游玩,心中大喜。心想,久闻东坡大名,若能请他留个字迹,也好使寺庙增添光彩,多些香火,今日机会难得,不可错过。于是,那和尚百般殷勤,接待苏东坡,接着又再三央求苏东坡,给寺庙题词。东坡对他这副取悦献媚的嘴脸很是厌恶,想到那小和尚还在跪着,便提出要那个小和尚起来磨墨、展纸方好动笔。老僧马上把小和尚叫来让他展纸研墨,只见苏东坡饱蘸浓墨疾书一联:“一夕化身人归去;千八凡夫一点无。”
老和尚看后,以为东坡是在夸赞他年高德重,十分得意,忙将此联悬挂在庙门上,并以此炫耀自己。
不久,苏东坡地好友佛印和尚云游到此,看了对联,不禁哈哈大笑。那老和尚莫名其妙,还一个劲地夸耀:“此乃当代名士东坡居士真迹也!”
佛印大笑不止道:“阿弥陀佛,这是两个字谜,你至今还未看出吗?”和尚追问其底,佛印道:“恕不便直说,请取纸笔。”和尚赶忙捧出文房四宝,佛印挥毫写就两个大字,拂袖而去。那老和尚定睛一看,气得差点晕倒。
原来,这副对联的谜底是:“死秃”。
三人同谜谜相同
有一次,苏东坡到妹妹家里做客。苏小妹与秦观见兄长来了,大摆酒宴,盛情款待,把酒言欢。饮后,妹婿秦观给苏东坡出了一个谜,谜面是:
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
苏东坡听后,并不直接说出谜底,而是随手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谜底相同的字谜:
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
写毕,秦观拍手说:“真妙!真妙!”苏小妹闻声跑进书房,说:“什么东西真妙?”俯身看毕,信口说道:
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跑不快,长翅飞不起。
说毕,苏轼和秦观异口同声说:“妙极了,妙极了!”
原来他们三个人说的是同一个字——鲜。
谜趣3
梅花时到自然香
范仲淹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时父母双亡,又无依无kao,没有钱上学堂读书,迫于无奈,只得寄居在醴泉寺里读书。他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他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胸怀大志,勤奋攻读。为了节省,他每晚用糙米煮一锅粥,待粥冷凝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没有下饭的菜,就挖野菜浸点盐水佐餐。
醴泉寺里有个心地善良的老和尚,见范仲淹学习刻苦,对他非常同情和怜爱,经常同他谈诗论文。一天老僧出了一句上联:
芳草春回依旧绿,
范仲淹立即应对道:
梅花时到自然香。
又一晚,老僧与范仲淹在竹林之间散步,老僧说:“我出个字谜,你来猜一猜。”
翠竹掩映留僧处。
范仲淹略思片刻,便在地上写了一个“等”字。老僧一见,高兴地拍着范仲淹的肩膀,赞赏地说:“你才智过人,将来必能成大器啊!”
赵明诚编梦得妻
宋代文人赵明诚,在少年读书的时候,他父亲赵挺之想为他择配订婚。
一日,聪慧的赵明诚对父亲说:“今日中午睡觉,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读了一本很好的书,但醒来以后,却把书里的内容大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三句是:言与司合。安上已拖,芝芙草拔。”
赵挺之听后,思忖道:言与司合在一起,于字为“词”;安字去掉上头地宝盖,于字为“女”;芝芙去掉草字头,于字为“之夫”;合起来是“词女之夫”。于是便为儿子解梦说:“你将娶一个善于作词的才女做妻子。”
后来,赵明诚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喜结良缘。原来。昼寝梦读的故事是赵明诚听说李清照聪明、美丽、工诗文、尤有词才,因而产生了爱慕之心。想娶她为妻而造的舆论。
含情脉脉李清照
传说在李清照的新婚之夜,贺喜的人们都散去以后。新郎赵明诚揭开罗帐要与新娘李清照言欢,李清照触景生情,便想用谜语来试试赵明诚地才华。她说:“今晚我想起一个字谜请君猜猜看,君若猜中,方可入帐。若猜不中,就只好请君到厅堂里去自度良宵了。”
说完便吟道:
三面有墙一面空。妙龄裙钗住其中,
有心与她说句话,可恼墙外有人听。
赵明诚听完,略一思索便拉过李清照的手,在她地手心里写了一个“偃”字。李清照抽回自己的手看了一下,含情脉脉,点头微笑。
马鞍题诗
南宋辛未年间,江阴举子袁舜臣赴京参加会试。临行前,他在马鞍上写了一首诗: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
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何所有。
完名直待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
开始。人们以为是一首平常的诗,只是不解其意。后为苏州举人刘碱看到,一下就识破了本来面目。
原来,这是一首诗谜,谜底是“辛未状元”。此诗每一联射一字:六加一、十为“辛”字;杏除去口加一横为“未”字;“床”(古写异体作“爿木”)掩去一半为“爿”,大字加一点为“犬”,合成“状”(繁写作“状”)字;“完”去掉宝盖头为“元”字,合起来是“辛未状元”。
诗谜教子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陆游晚年闲居老家浙江绍兴时,依然时刻惦念着国家大事。一年。陆游的次子陆子龙赴吉州(江西吉安)任职。陆游为儿子饯行。酒宴上,他告诫儿子要爱国爱民。自立自强。酒酣耳热之际,陆游诗兴大发,吟出四句诗:
头戴四方帽,身背一张弓。
问君何处走,深山捉大虫。
子龙才思敏捷,立刻便报出了谜底:“强”,并深深地向父亲鞠了一躬,说:“父亲,孩儿一定铭记您老人家的教诲,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王冕作谜骂财主
元朝着名画家、诗人王冕(1287—1359),小时候是个放牛娃。
他给财主放牛,到了年底领工钱时,财主说:“你如果能回答出我一个问题,就把工钱给你。”
王冕说:“你问吧。”
财主说:“从前有伙穷人在锄地,挖出了一块玉璧。大家叫道:‘是块宝贝呀!我们分了吧。’于是他们就把玉璧砸碎了,一人分到一块。可是他们却不懂,这块价值千金地玉璧一旦砸碎了就分文不值了,结果,这伙穷人仍旧是两手空空。——这是个故事谜,猜一个字,你猜吧!”
王冕说:“你的意思是说‘穷人分宝贝还是穷’,这不是‘贫’字吗?”
财主就把一年工钱付给了王冕。
王冕给财主放牛,受尽了欺辱。一天,他对财主说:“东家,我说个故事,请你猜一个字。猜出了,我白给你干一年;猜不出,我就要告辞回家了。”
财主说:“行,你讲吧。”
王冕说:“从前,有个财主想出外做生意发大财。他雇了一个伙计,在合同上写明:财主出钱,伙计出力。一年后赚了钱三七开。干了一年果然发了大财。财主为了独吞,当伙计来分利时,财主哭丧着脸说:‘昨天我们分手时,马受惊狂奔过来,把那只装钱的箱子踩扁了。’于是,财主独吞了所有地钱,一分也没分给伙计。你猜猜这是个什么字?”
财主猜不出。
王冕说:“那财主对伙计说:马踩扁了钱箱。马和扁合在一起不就是‘骗’字吗?财主想骗人嘛。”
财主被王冕借机骂了一通,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但又不好发作。只好放王冕回家。
朱元璋留谜认子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微,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却很喜欢文字游戏。在他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时,有一次兵败,在乱军中孤身一人落荒逃走,天黑时找到一户人家住宿。
这家女主人王吉妇敬他是追求正义的英雄好汉,便留他住宿并给他酒饭。想不到朱元璋得寸进尺,还要与女主人同床共枕。王吉妇半推半就依了他。朱元璋在那里住了些日子,探听到义军消息。两人分手时,王吉妇问他将来如果有孩子怎么办?朱元璋略作思考,便在墙上题了几个字:二十一。古之一。左七右七,横山倒出。得了一,为一土。这暗中扣“王吉妇得子为王”七个字。告诉王吉妇日后可凭这几个字去找他相认。
后来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一天。下边人报告他有一个女人带着一个男孩要见皇上,并呈上一张字条给皇上看。朱元璋见了字条后,马上就派人修建一座王府,封那个男孩为王。
因获“枣桃”得幸免
明代,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唯恐大权旁落。于是便产生了杀灭功臣的念头。但如果无辜斩杀功臣,必将引起天下人不满,经过一番苦想,终于想出一计。兴建一座功臣楼,然后把这些功臣请到楼上赴宴,借故失火,烧死功臣。这样既可推卸责任,又可达到自己心中的目地。
这件事被皇后马娘娘事先得知,她觉得这样做有些太过残忍。这时候,她首先想起了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师刘伯温。本打算派个心腹给刘伯温送信。但又怕泄lou出去,非同小可。于是她便想了一条妙计。叫太监给刘伯温送去两盒礼品,一盒装着“枣子”,一盒装着“桃子”。
刘伯温接到这两样礼物后很是纳闷,他心想,皇宫里有地是山珍海味,时鲜果品,娘娘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送这两样平常的东西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秘。他想了好久,终于悟出了这“枣桃”原是“早逃”地谐音。后来,果然功臣楼失火,许多功臣被烧死,刘伯温则幸免。
太祖写谜联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他不但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自己还亲手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太祖微服出巡。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一片喜庆之色,太祖十分高兴。可走到一户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时,却见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把脸拉了下来,就走进了牛贩子家。原来,牛贩子忙完生意刚回家,正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写春联呢。可是,私塾先生想了几副春联,牛贩子都觉得不满意,所以一直还没写出来。太祖稍加思索后,对牛贩子说:“我送你一副春联。”说罢,大笔一挥,写下了这样一副对子:“满堂生无底;全家午出头。”朱元璋写完扔下笔就走了。
私塾先生看了此联后,拍手叫好,而牛贩子却一头雾水。私塾先生说:“这是一副谜语联,上下联地谜底都是一个‘牛’字。”牛贩子再一看,果然如此,正合自己的心愿,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把春联贴在了大门上。
巧制药方
明代有位姓丰的翰林,精通医道,诙谐成性。
一次,宁波县令派人向他要一张药方,他一挥而就地写道:“大枫子去了仁(人),无花果多半边,地骨皮用三粒,使(史)君子加一颗。”
县令一看,哭笑不得,说道:“我们给他骂了!”左右还不解其意,县令解释道:“这张药方隐着‘一夥滑吏’四个字呀!”
祝枝山讨茶
唐伯虎和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他们两人可谓无话不谈,熟不拘礼,上门不必通报,临别毋须相送。
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府,就被唐伯虎迎面挡住:“祝兄来得正巧,我刚做一则灯谜,请祝兄猜一猜,猜对了,请进!否则,请便!”
祝枝山哈哈大笑:“猜谜,我最拿手。倒要领教!”
“别吹,你且听着!”唐伯虎扳着四个指头说:“言说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每句猜一字,四字是两句话。”
祝枝山听罢,不等招呼就大模大样毫不客气地朝太师椅上一坐说:“唐老弟,先倒杯茶来再说,你看如何?”
唐伯虎知道谜被猜中,于是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杯香茶,二人热情地交谈起来。
这四句诗的谜底是:“请坐,奉茶”四个字。
主人女佣巧配合
一天,唐伯虎到祝枝山家中拜访。刚一进门,祝枝山就对一个叫梅香的女佣说道:“梅香,来,泡茶!”梅香应道:“晓得。”少顷,梅香就端上两杯茶来,却都放在祝枝山面前。
祝枝山笑着对唐伯虎说:“唐兄,刚才我与梅香地对话,是一则谜语,要求打七言诗一句,打得中,方能饮茶。”
唐伯虎思索着自语道:“梅香,定与春有关,茶是草、木、人……”他一下记起宋代诗《春日偶成》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句子,“梅香,来”,正是“春到”二字,“茶”就是“人间草木”,梅香答:“晓得”,正是“知”字。
想到这里,他大声地把这句诗念了出来。
祝枝山听了,大笑,说:“猜得好,请用茶。”说着,将茶双手奉上。
唐伯虎边饮茶,边赞道:“此谜藏在言谈碎语之中,稍不留心,就难得看出破绽,你可真是煞费心机啊。”
唐伯虎的画谜
祝枝山很喜欢唐伯虎的水墨画,特别是唐伯虎的水墨观音图。
一日,祝枝山专程前往唐伯虎地住处向他求画。唐伯虎得知祝枝山地来意后,笑着说:“祝兄要一幅画并不难!但得先猜一个画谜,如果猜中了,水墨观音图立刻画好了送你,这幅画谜也一并奉送。”
祝枝山听后,心里很高兴,连忙答应了唐伯虎的要求。
唐伯虎随即提笔画了一条浑身长满黑毛地狗,让祝枝山猜一字。祝枝山站在画前,仔细琢磨片刻,便提笔在纸上写下一个“默”字。
唐伯虎见后点头微笑,随后,欣然为祝枝山画了一幅水墨观音图。
谜趣4
唐伯虎评点花魁
明代才子祝枝山以字闻名于苏州,人们将能拥有祝枝山的墨宝而视为骄傲。祝家有一花园,山也青青,水也清清,每到春深,满园飘香,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尤以牡丹为最。一到此时,酷爱诗文也爱花的祝枝山总要三天一筵、五天一席地邀请友人吃酒赏花,很是雅兴。
一日,祝枝山又请来几位好友,摆宴于后花园的牡丹亭旁,望满园牡丹,姹紫嫣红,祝枝山举杯道:“各位可谓姑苏城中名人雅士,今日请各位慧眼识花,评点园中花魁。”
一时间人们来了兴致,指指点点,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姚黄应是一品,有的说魏紫应该问鼎。最后是众说纷纭,争不出个高低上下。在大家争论得沸沸扬扬之际,唯见唐伯虎稳坐桌前,仍浅斟慢饮,一副局外人模样。
祝枝山知道唐伯虎不但是绘画大师,也是赏花评花的行家里手。于是就相邀唐伯虎说出自己的高见。唐伯虎也不推辞:“依我之见,园中牡丹,百无一是。”
众人一听心中不禁一沉:“这唐寅也太傲了,难道这满园牡丹就没有一种他看上的?”谁知祝枝山听后却哈哈大笑:“唐兄评花,正合我意。自无一是,自无一是!”
众人一时更加糊涂,不知二人所云。后听祝枝山一说,方才顿悟。连称妙极。谜底是白牡丹。百字去掉上面一横成白,自字去掉里面一横也是白。“丘书柜”猜谜
明代文学家丘浚一生读书很多,广记博记,人称“丘书柜”。
一天,丘浚来到一家茶馆,刚坐定饮茶,听得旁边隔壁人声嘈杂。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许多人正围在一起猜谜。一位长者刚刚出了一个谜面:二人并坐。坐到二鼓三鼓,一畏猫一畏虎。猜一字。一个年轻人猜出的谜底是“鲜”字,他说:“二人并坐,意为两个字合在一起,‘鱼’畏猫,‘羊’畏虎,‘鱼’和‘羊’合在一起。便是‘鲜’字。”年轻人说完沾沾自喜,旁边也有人附和着说有道理。
丘浚走上前去,说:“谜底不是‘鲜’字,应该是‘孩’字。”接着他又说:“‘二鼓三鼓’是亥时与子时,地支中‘亥’是猪,‘子’是鼠,扣谜面后半句‘一畏猫一畏虎’,‘亥’与‘子’并坐。岂不是‘孩’字!”经丘浚一解释,大家无不击掌称道。老者定睛一看,冲着丘浚说:“啊,是‘丘书柜’,果然名不虚传呀!”
冯梦龙出谜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多才多艺。但其为人放荡不羁,被人们称为“天才狂士”。
冯梦龙有一个好友叫叶仲韶,也是当时地一个才子。一天,他们两人一起逛街,在经过一个测字摊时,有很多人围在那里。冯梦龙灵机一动,便出了个字谜让叶仲韶猜,谜面是:“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腰间挂个葫芦。口吐阴阳怪气。”
叶仲韶沉思片刻。笑着对冯梦龙说:“学士大人不愧是制谜高手,那边围着许多人。我猜你的谜底应该就是那占卜的‘卜’字。”
“哈哈哈,不愧为吴江第一才子,果然才思敏捷。”冯梦龙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徐文长制谜
徐文长(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善于制谜的谜家。在《徐文长佚稿》中基本上都保存了关于他所制的谜,计有二十七条。其中十三条是字谜,如:二画大,二画小(打一字)
谜底:秦
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横(打一字)
谜底:孕
他还曾以《四书》上的两句话:“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为面。扣一个“佯”字。以后又有人将此谜面底倒置,用“佯”字去扣这两句话。
定年号之谜
明朝一位刚即位地皇帝为定年号犹豫不决,召来近臣商议。其中一位大臣顺口吟了这样一首诗:
士本人间大丈夫,口称万岁旧山河,
一横永镇江山地,二直平分天下图。
加子加孙加爵禄,立天立地立皇都,
主人自有千秋福,月满乾坤照五湖。
皇帝听完此诗,高兴万分,就决定启用这个年号。原来,这首诗正好是一则谜语,全诗影射两个字,这两个字正是皇帝欲取的年号:嘉靖。
李时珍问路
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为了编修《本草纲目》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历尽千辛万苦。一天,他听说四川乐山有一位隐士,精通医学,便前去讨教。他翻过一座山后,来到一处岔路口,见眼前有左、中、右三条路,不知该往哪条路上走。
正在为难之际,迎面走来一个书僮,李时珍忙走上前问路,书僮朝他看了一眼,没吱声,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主”字,转身就离开了。李时珍低头略一思索,很快明白了书僮地意思。于是,他按照书僮的提示,沿着左边那条路走去。
因为“往”字去掉左边即成“主”字,因此书僮写“主”的意思是往左边去。
文必正吟诗献字
文必正是明朝洛阳有名的才子。由于爱慕霍天官霍荣之女霍锭金,文秘正假意卖身投kao到霍府,伺机会见霍小姐。
有一天,文必正有意在天官面前显露自己的才华。他对霍荣道:“大人,您这厅堂陈设华丽,阔绰无比。但依小人看,似乎美中不足,还缺少一物。”霍荣听后暗想,我这厅堂之上,古董文物,价值连城;字画条幅,应有尽有。还缺少什么呢?便问道:“你说老夫这厅堂上还缺少何物?”文必正答道:“一个字”。“一个字?”天官好生奇怪,“一个什么字呀?”文必正并未直说。答道:“大人,您这堂前如能再添上这个字,那就既能突出您高贵的身份,又能起到烘云托月地气氛。”
“噢?此字如此重要,你且快快说来。”
“恕小人斗胆,我吟诗一首,此字暗隐其中。有谬误之处,望大人指正。”
“你且吟来。”
于是,文必正声音朗朗地吟道:
视而不见社稷摇,大明江山无人保;
中原危难无心坐,思念君王把心操。
天官听罢,连声称赞:“好字,好字”。说完,就请文必正书写。并挂在厅堂地正中央。
原来文必正诗中说的是个“福”字。
“天才狂士”冯梦龙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他不仅有《警世通言》等名著闻名于世,而且在谜语和歌谣上也造诣颇深。他的《黄山谜》就是以歌谣体写的一本很有影响的谜语专著。
冯梦龙的书童在他地影响下,也逐渐对猜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与冯梦龙对歌猜谜。
一年春天,一位老友前来拜访冯梦龙。冯梦龙便约他到后花园赏花小叙。二人携手来到花园。冯梦龙转身招呼书童说:“快去厅里取一件东西来。”书童问:“先生要取何物?”冯梦龙说:
有面无口,有脚无手,
又好吃肉,又好喝酒。
书童一听,说了声:“晓得了!”转身离去。不一会儿,他与另一家童把一张小桌子抬到花园里来,摆到了冯梦龙与客人面前。
冯梦龙又说:“你再把草木之间人请来。”客人听了,还以为真地另外还有客人要请,不一会儿,却见书童端着一壶茶送到了桌子上。客人这才恍然大悟。“草木之间人”又是一个谜——茶。
“尊”者被砍头和脚
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对占卜是不太相信的。可是当李自成起义军已经逼近北京,弄得他日夜忧虑不安时。只好有病乱投医,向占卜拆字者问询凶吉。
一天傍晚,他派遣一名内侍换上便服,出去找一位测字先生。测字先生让这位内侍说一个字,内侍随口说了一个“友”字。测字先生问他想要测什么事?内侍说“国事”。测字先生说:“不好,‘友’字者,‘反’字出头,反贼已出头矣!”
内侍一听大惊,忙改口说:“不是朋友的‘友’而是有没有的‘有’。”测字先生叹道:“这更不好,你看‘有’字上面是‘大’字的一半,下面是‘明’字的一半,大明江山已去其半矣!”
内侍听了更加惊慌,便改口说:“我说地是申酉戌亥地‘酉’。”测字先生用指头在桌上写了一个“酉”字,看了看,连连摇摇头道:“这更差了,在下按字直说,天子为至尊,而此‘酉’字为‘尊’者已斩头裁脚矣!”
内侍听后,失望地惶惶而归,如此这般地向朱由检述说了测字过程,朱由检听罢不寒而栗,哭笑一声,晕厥过去。
白纱帽之谜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被封为燕王,开藩北平府。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即位,朱棣觊觎皇位已久,蓄谋伺机篡夺侄子的皇位。当时有个跟朱棣关系密切的法号叫道衍的和尚,看出了朱棣的心思,有意协助朱棣,却又不便直说,为了暗示他的心意,便给朱棣送去一顶白纱帽。
原来,道衍是用实物谜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地意愿,因为朱棣是燕王,在“王”地头上戴一顶“白”帽,不就是个“皇”字吗?果然,朱棣在道衍地辅助下,最终取得了皇位,当上了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乾隆猜谜
清乾隆年间,风调雨顺,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上元佳节,朝中官员集会猜谜,乾隆皇帝也兴致勃勃地参加。
在翰林院文华殿,乾隆看见中厅悬挂着一副谜联,上联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又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是: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素以圣才自诩地乾隆苦思冥想,反复吟诵,终不能破解。翰林院的编修纪晓岚见皇帝如此难堪,便在一旁笑着低声提示说:“这些灯谜都是臣下拙墨笨笔,皇帝不必深思远虑。此时此景,何需费解?”
乾隆听了,立刻茅塞顿开,假装镇静了会儿说:“莫不是‘猜谜’二字?”纪晓岚回答说:“正是,正是。皇上真乃圣才,小臣敬服。”这时在场地人们也都随声附和,齐声高呼“皇上圣才”。
纪晓岚妙解“八”字谜
有一次,乾隆出了个灯谜,指定要礼部尚书、大学士纪晓岚猜。乾隆在谜笺上楷书一个“八”字,要求猜四个不同的谜底。乾隆说:“第一个猜一鸟名。”
“画眉。”纪晓岚回答说。
“次猜宋词二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猜四书一句。”
“无上下之交也。”
“最后猜战国的两个人名。”
“白起、黄歇。”
乾隆听罢,笑赞他的大学士才思敏捷,智慧超群。
蒲松龄批文章
蒲松龄曾当过胡守备的塾师,教他的一个冥顽不灵的儿子。胡守备一介武夫,文才很浅,但望子成龙心切,看到蒲松龄批改儿子文章的褒奖之语寥寥无几,就大发其火,埋怨老师教学无方。蒲松龄见他如此态度,又不能说昧心话,便另辟蹊径借用诗句,隐藏批评。
他儿子有一篇文章因错别字太多,蒲松龄皱皱眉头挥笔批了句:“唯解漫天作雪飞。”
他的另一篇文章字迹模糊,蒲松龄没有办法读下去,就批了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第三篇文章长篇累牍一大篇,却言之无物,什么事也没说清,他批了杜甫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胡守备看到批文,不解其意,便问道:“老先生,太子地文章可有进步?”
蒲答道:“高山擂鼓,声闻百里。”
胡琢磨半天,也没有领悟,又问道:“我儿四书五经想必已贯通了吧?”
蒲应声答道:“人有七窍,令郎已通六窍。”
胡守备听了,以为是在夸赞他儿子,心中十分得意,蒲趁机辞馆而去。胡见到客人,就出示蒲地批文夸耀儿子,众人看罢,全都掩口而笑。
其实,蒲松龄的评语是另有含义地:
“唯解漫天作雪飞”——白字(纸)连篇(翩);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片模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离题(地)太远;
“高山擂鼓,声闻百里”——不通!不通!(“噗通!噗通”即打鼓的声音);
“七窍已通六窍”——一窍不通。
谜趣5
赠号戏权奸
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一个大奸臣和珅。这个和珅小时曾进宫当差,专管每天晚上点燃蜡烛,加上人又矮小,人们便送了他个外号,叫“蜡头儿”,可谁知,这个“蜡头儿”后来竟平步青云,一直官升至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
传说和珅49岁生日那年,大宴宾朋,广邀朝臣。大小官吏们莫不趁机巴结,一时间,金银珠宝收了无数。同朝为官的刘墉也来祝寿,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寿礼简单有趣:红烛一对,一根上金字闪闪——“福如东海”,一根上闪闪金字——“寿比南山”。和珅一看气就来了,但当着众宾朋和朝臣的面,又不便发作,只好命家人将红烛摆好点燃。
席间,和珅开言道:“老朽不才,枉过五十。蒙圣上恩宠,万事如意,只是至今尚未取号,实在惭愧。”他转向刘墉双拳一握:“就请年兄惠赐一个如何?”
刘墉为人耿直忠正,且诙谐多智,与*臣一向少有来往,这次前来,一只是碍于官场情面,偏偏此时和珅又多事,心中不快,但又无法推拖,他环顾大堂,忽见红烛高烧,顿时来了主意。只听他缓缓言道:“蒙和兄抬举,在下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看和兄胸怀似海,志高如山,就号海山,不知意下如何?”和珅经他如此一夸,非常高兴,连连称谢。大家杯来盏去,尽兴而饮。
酒宴完毕。和珅亲自送客出府。回来时,和珅得意洋洋,满面春风,边走边思忖:“人说刘墉多才,今日赠号,果然不错。”迈进大堂,但见一对红烛各燃剩了一个字。尚未燃尽,看着看着。和珅顿时沉下脸,在那里呆住了。
原来,一对红烛各剩一字,一为“海”,一为“山”。刘墉巧借红烛将和珅戏弄了一番,大号“海山”原来还是“蜡头儿”。
郑板桥猜谜破案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曾遇到这样一个案子:
商人李乙带了一百两银子搭麻三的船去外地贩货。不料半夜却发觉银两竟不翼而飞。由于船未曾靠过岸,李乙心想这一定是麻三所偷,但麻三死不承认。天一亮李乙就扯住麻三吵吵嚷嚷地上岸打官司。
知县郑板桥早曾听闻麻三有偷盗地前科,再听了李乙申诉,心中已知大半,便一拍惊堂木,要麻三从实招来。但麻三仍矢口否认,捉贼须捉赃。郑板桥即派差役上船搜赃,岂料一无所获。赃物藏匿何处?郑板桥一时感到棘手。
正在犯难之际,忽有一位秀才模样的人上堂呈献一幅国画,请郑板桥指正,并称:“不才昨晚赏景,兴来涂鸦一幅。供大人使用,不知能否解燃眉之急?”来人话中有话,郑板桥忙打开画细看起来。只见画上除了一株被大风刮得摇摇欲倒的树外,别无他物。郑板桥起初觉得纳闷,继而一想,脸上露出了微笑。原来,此画是助他破案呢!在画的启发下,郑板桥很快查出赃物,令麻三哑口无言,乖乖地服罪了。
因为画的含义是危木。合为“桅”字。暗示赃物藏在桅杆顶上。纪晓岚嘲骂和珅
清乾隆年间,乾隆的亲信和珅权势很大。朝廷官员都惧怕他三分,但纪晓岚却丝毫不给他面子,每次相遇,都讽刺挖苦他,平时听惯了恭维奉承话的和珅,还以为纪晓岚这人风趣幽默,说话中听。
一次,和珅府内建了一座亭子。为了使这座亭子更为增色,和珅请大才子纪晓岚给他题一匾额,纪晓岚并不推辞,提笔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珅一看,这“竹苞”二字与凉亭两侧地绿竹正好相互衬映,非常喜欢,就叫人将两字刻成匾挂在亭子上。
一天,乾隆来到这座亭子前,当他抬头看到这块匾额后,不禁哈哈大笑,和珅大为不解,忙问笑为何故,乾隆说:“你没看出来吗?纪晓岚在耍你呢,这‘竹苞’二字拆开,不就是‘个个草包’吗?”
和珅听了不禁又羞又恨,从此与纪晓岚结下了冤仇。
纪晓岚隐语救姻亲
两淮盐运使卢雅雨是纪晓岚的儿女亲家,因亏空了国家库银,乾隆皇帝发出御旨,命令查抄他家地财产。
这时,在朝内担任侍读学士的纪晓岚得知此事后,十分着急,他想派人给亲家送信,又担心一旦走漏风声,那是要犯杀头之罪的。纪晓岚急中生智,竟想出了一个妙法,他马上在一个信封里装了一点茶叶,然后星夜派人送去。
当卢雅雨接到这里外没有一字的信封,望着倒在桌子上的一点茶叶,大为不解,他冥思苦想,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这茶与“查”谐音,亲家是在告诉自己朝廷是要来查抄自己的财产了。卢雅雨立即派人将财产转移,待官兵来抄家时,财产已经所剩无几了。
黄仲则蒙头作诗
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武进县出了个少年诗人黄仲则。他作诗时喜欢躺在床上,用被子把头蒙起来,以排除外界地干扰。
黄仲则九岁时到县上参加科考,住在一座楼上。考试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可他还在被窝里蒙头作诗。主考以为他还在睡觉,便令同来的考生去推醒他。可黄仲则却不高兴地说:“我刚刚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两句诗,我的诗兴被你打断了。”
主考官听说这件事后,感到非常有趣,便特地召见他,打算试试他的才能,让他猜一个字谜。主考官诙谐地吟道:
一个懒书生,睡到日当顶。
鸡在旁边叫,他才把眼睁。
黄仲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在桌子上工工整整写了一个“醒”字,主考官听罢,高兴地抚摸着黄仲则的头,不住地称赞道:
“有才气,有才气!”
科考结束张榜时。独具慧眼地主考官把黄仲则的名字列在了榜首。
顾春填词妙设谜
清朝末年,有一年轻女子名叫顾春。当她妙龄之年,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
婚后不久,那富家子弟便朝三暮四,对顾春十分冷淡,常常外出不归。有一年元宵佳节。顾春独坐闺房,百感交集地取出笔墨香笺,填了一首《玉房怨》:
元宵夜,兀坐灯窗下。
问苍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
叫奴欲罢不能罢。
吾今舍口不言他。
论交情,曾不差。
染尘皂,难说青白话。
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
可怜奴,手中无力难抛下,
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这首《玉房怨》传出后,文人雅士争相传抄,并加以各种评论。但皆属一孔之见。一日落到一位才子手中,这才子看过《玉房怨》后,赞叹不已:“才女为情造文,不仅声声见心,词如鼓瑟,而且蕴涵妙趣!”听地人一时不解,争问什么妙趣?
才子说:“这乃一词谜,扣含十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众人听后顿悟,对才女交口称赞。
“园”内为何字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隐居随园时,曾喂养一头山羊。
一日。羊入邻人园内。吃了邻家种的青菜。老菜农出来责问袁枚,袁枚对老农说:“你知道‘园’的写法吗?必须在外边筑上一圈篱笆才可种菜。”
岂知这老农并非一般村夫。也是个不满现实隐居此地的饱学之士,便反唇相戏道:“你知园内为何字?筑篱笆仅能防围外,不能防围内,君住在园内且又养羊,筑围又有何用?”原来,“园”字繁体应写作“園”,方框“口”内的“袁”字,正是袁枚之姓。
袁枚听罢,为之折服。此后,二人谈诗论文,成为好友。
牛不出头
有个叫李安义地去拜访富人郑生,郑生推说外出不肯迎客,李安义便在他家门上写了个大大地“午”字,就离去了。
别人问这是为何,李安义答道:“牛不出头罢了。”
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头”,来嘲讽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十”字谜
一组谜面是这样地:旦底、挖工、眠川、横目、缺丑、断大、皂底、分头、丸空、田心。
谜底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一系列谜语用的是会意拆字法,如“旦底”,取“旦”字的底,是一横,为“一”;“挖工”,挖去“工”字中间的一竖,为“二”。“眠川”,卧倒的“川”,即横“川”,为“三”……以此类推。
数字诗谜
百万军中卷白旗,天边豪富少人知。
秦王斩了余元帅,辱骂将军失马骑。
吾被人言欠口信,辛苦无干枉自嗤。
毛女受刑腰际斩,分尸不得带刀辟。
一丸妙药无人点,千载终须一撇离。
以上这10句诗为谜面,其谜底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天心取米
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
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领兵元帅,以为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两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四个字看似平常,实具威慑力量,可抵十万雄兵。
谜趣6
君子不哭
穆宗少年读书时,好嬉戏,太傅劝谏,他不听,继之以哭。乃取《论语》中“君子不器”句,以手指掩盖住下面两个口字,让太傅读之,则“君子不哭”也。太傅也被他逗笑了。
“器”字去掉(掩盖住)下面两个“口”字,就剩下“哭”了。于是“君子不器”成了“君子不哭”。少年之穆宗,真可谓聪明之至!
谜联刺贪官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县官叫柳儒卿。此人十分贪婪,想尽法子鱼肉百姓,搜刮民财,人们背地里叫他“柳剥皮”。他没有才学,是个草包,却又好假充斯文,附庸风雅,还愿意出头露面,显示自己。
这一年,县里大制灯谜,柳县官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可他不会猜,更不会制,于是就请了个人代他作一个谜。那人也没有客气,代他制了一副谜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掼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各打一字。
柳剥皮不知其中奥妙,说:“很好,很好。”叫人贴了出去。猜谜的人很多,人们很快猜出谜底,个个捧腹大笑,齐声称赞:“这个谜作得好!”
谜底是什么呢?“非正人”是“亻”,“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与雷相近,“面”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
“掼开私卯”,即将“卯”分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为“艮”,下联合而为“卿”字。这样,上下联所猜字为“儒卿”,是“柳剥皮”的名字。人们当然要笑!
横竖倒看见谜底
杜甫荣享“诗圣”地美誉,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时就能以“凤凰”为题咏诗,九岁时便已练就一手好字。祖父杜审言(唐初有影响的诗人)对孙子十分喜爱,饭后常带他到村外散步,领略山水风光。
在金秋的一个黄昏,祖孙二人漫步于稻浪飘香、一片金黄的田野,农夫正忙着收割,杜审言触景有感。便吟诗四句,考考孙儿。诗曰:
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
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立中间。
面对丰收场面,敏捷的杜甫沉思片刻便说出了答案。
在当今时代,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年春节,壮族某山村举办“迎春诗会”。会上人人吟诗作对,洋溢着喜悦气氛。四位壮族姑娘按捺不住欢娱之情,她们密切商议,合写了一首题为《我爱……》地四句诗谜:
我爱四座大山山对山,
我爱四条大川川对川,
我爱四方日暖春光好。
我爱四家窗口紧相连。
诗谜挂出片刻,就有人据其职业,悟出了答案。
前例谜底是个“米”字,要顺看、倒看、横着看,方能领悟其妙;后例谜底是个“田”字,亦需从四面观看,方可破解。
戒赌诗
曾有一位教师嗜赌成性,亲友屡劝不戒。其妻无奈,便作一首《戒赌诗》相劝,诗曰:
贝者是鬼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根。
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戎人。
此诗中,“贝”加“者”是“赌”。“今”加“贝”乃“贪”,“分”加“贝”为“贫”,“贝”加“戎”成“贼”。由“赌”到“贪”到“贫”到“贼”,是赌鬼共同的生活写照。
吃水.吃我
嘉靖乙巳年间,由于天灾,天下十荒**,加之瘟疫大行,一时间,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有个叫金玉泉地文人写了两首诗。
第一首:
年去年来来去忙,不饮千觞饮百觞。
今年若还要酒吃,除却酒边酉字旁。
第二首:
年去年来来去忙,不杀鹅时也杀羊。
今年若还要鹅吃,除却鹅边鸟字旁。
这两首诗贴切地反映出了灾荒年间的情景。“酒”除却“酉”,就只有“水”了;“鹅”除去“鸟”,就剩“我”了。意思是:今年穷得吃不上酒肉,只有吃“水”、吃“我”了。
哭的是谁
一位老和尚从山脚下经过,看见一位妇女在一座新坟前哭得死去活来,就问他哭的是什么人。妇女答道:“我爹叫他爹好女婿,他爹的岳母叫他好外孙。”
老和尚一听,明白了,就说:“哦,他外婆是你外婆的女儿,你外婆是他外婆的亲娘。是吗?”这妇女点头称是。
原来妇人是哭她地儿子。妇女与老和尚的对答,采用了折绕法。其实,拐来弯去,说的都是同一个人!
个个寿安
清初名人徐韬给一位朋友写信,最后的祝颂语独出心裁地用上“筹安”一词。友人初读不解,经反复琢磨,才恍然大悟,乃“个个寿安”也。
“筹”字拆开,是“个个寿”,用法十分绝妙!
学者门前的对联
从前,有一个学者特别喜欢猜谜,为了同善于猜谜的人结交朋友,他在自己的家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话不老”,下联是“镜中人”。横批是“中者进,惑者遁”。门前两名书僮守卫,过往行人皆不解其意,没有人进得府去。
一天,有一个9岁的儿童衣不蔽体。从学者门前路过,看见此联之后,硬要会见学者,学者无奈,只好答应相见。当这个9岁儿童将对联含义告诉学者时,学者十分赞赏儿童地才华,并留做书僮。
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隐藏着一个“请”字,下联隐藏着个“入”字。
以礼相待
一天。某秀才有事到朋友家去。一进门,他就双拳一抱,彬彬有礼地念了一首字谜诗:
寺庙门前一头牛,二人抬个哑木头,
未曾进门先开口,闺房女子紧盖头。
朋友稍一思忖,领悟了秀才的意思。他也用字谜诗以相答:
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在谈心,
三人骑头无角牛,草木丛中站一人。
秀才一听,与自己说的完全对上了,双方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原来,秀才字谜诗的谜底是“特来问安”,朋友字谜诗的谜底是“请坐奉茶”。
白牡丹智答吕洞宾
在一个偏远地小山庄里,有一家小药铺。名为“全药堂”。店主人是一位姓白地老先生和女儿白牡丹二人。
一日,吕洞宾伴着侍童出游,路过山庄,见此“全药堂”有些好奇:这小小山庄,这小小药铺,却称起“全药堂”。好大口气!进门一看,堂上还挂有“百药俱全”一块小匾。吕洞宾心想你们竟然如此狂妄,我就刁难你一下,开口就问白老先生:“宝铺什么药都有吗?”白先生回说:“都有!”
洞宾说要买四味药配方。白先生说:“请讲!”洞宾随口说出四味药名:“一要称心丸一钱七,二要如意丹七钱,三要烦恼膏一贴,四要怒气散一厘七。”白先生听了不觉一惊,自从开铺以来也从没有人来买过此方此药,既然开的是“全药堂”,又不能说“没有”两字。白先生故作镇静地说:“有!有!你俩先出去游转一圈。等会儿来取即可。”吕洞宾起身离开了。一时间可急坏了白老先生。皱着眉头,坐着发愁为难。此时女儿白牡丹捧茶进来准备给父亲喝。见此情景,问父亲何以如此?白先生把刚才发生地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女儿。牡丹一听,知是故意刁难,便说:“此事有何难?您进里面休息,由女儿配方就可。”
时间不大,洞宾二人来到店中取药。一看,不见白先生,想是有意回避。只见一个小女子生得花容月貌,泰然安坐堂中。洞宾暗自思忖,刚才先生还在,怎么不见了?定然是配不出药方被难住了,“百药俱全”此匾可砸矣!洞宾就大声问起白牡丹:“姑娘,刚才所买四药,是否配齐?”
“配齐了!”
“拿来!”
“慢!你说的是口头药方,我配的也是口头药!”
“那你说吧。”
牡丹从容自若地答道:“第一味药是‘殷情待客’——称心丸;第二味药是‘有问有答’——如意丹;第三味药是‘寻事生非’——烦恼膏;第四味药是‘与人为善’——怒气散。”
听完牡丹的话,吕洞宾不禁大吃一惊,此女果然出口不凡。但并不服气,又出四药刁难,一要游子思亲一钱七,二要举目无亲七钱一,三要夫妻恩爱二分五,四要儿无娘亲五分二。牡丹思索片刻坦然而答:“游于思亲”是“茴香”,“举目无亲”是“生地”,“夫妻恩爱”是“蜂蜜”,“儿无娘亲”是“黄连”。
洞宾见难不倒白牡丹,不肯善罢甘休,又出四药继续刁难。
“什么药是颠倒挂?”
“佛手!”
“什么药是三分白?”
“茯苓!”
“什么药是巧玲珑?”
“葫芦!”
说到此药,洞宾反诘说:“葫芦何以是‘巧玲珑’。”牡丹说:“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无人知晓,但要啥有啥!这不是‘巧玲珑’吗?”洞宾无言以对,转了一个话题再一次刁难白牡丹。
“什么是天上一片白?”
“雪!”
“什么是天上一点红?”
“日出!”
“什么是天上巧玲珑?”
“五色彩霞!”
“什么是天上颠倒挂?”
“北斗星!”
吕洞宾难不倒白牡丹,虽然讨个没趣,但心悦诚服,边走边说:“不愧‘全药堂’,果然是名副其实的‘百药俱全’。
夫妻家书之谜
相传,从前有一对情投意合,相互恩爱的夫妻,因家务琐事闹了矛盾,丈夫一气之下,外出做生意去了。他在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了几个月后,有些回心转意,非常思念自己地妻子。于是,托人捎给妻子一封家信。妻子拆开一看,信中写地是一首诗:
二人力大顶破天,一女耕田缺一边。
我要赶羊羊骑我,千田连土土连田。
妻子捧着丈夫的信仔细琢磨,终于猜出这四句诗是四个字谜,谜底为“夫妻羲(义)重”。这封家信,深深地感动了妻子,更加引起她对丈夫地思念,便也用诗谜的形式回了一封信:
只因心相连,受不交朋友。
芳心青春在,探源水漫手。
丈夫接到妻子的信,猜出这四句诗也是四个字谜,便立即收拾行装,怀着内疚的心情匆匆赶回家去,与妻子团聚了。原来,这四个字谜的谜底是“恩爱情深”。
谜趣7
姓氏趣谜
从前,有三位赶考的秀才来到一山村的客店住宿。客店主妇热情地招呼道:“三位客官贵姓?”
这三位秀才自恃喝了几年墨水,喜欢卖弄才华。其中一个道:
四个山字山靠山,四个川字川连川,
四个口字口对口,四个十字颠倒颠。
另一个秀才也摇头晃脑地说:
千字不像千,八字排两边,
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第三个秀才吟了一首诗:
孔明借箭草人充,曹操北兵走西东,
一口想吞孙吴地,却遭周郎用火攻。
主妇听后笑盈盈地说:“田、魏、燕三位先生,请进!”
三位秀才本想难住女主人,不料对方竟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谜给破了。三位秀才肃然起敬,拱手相问:“主人尊姓?”
只见主妇答道:
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升共个字。
三位秀才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半天也猜不出来。后来,秀才经打听别人,才知道这家客店的女主人姓“石”。因古时十斗为一石,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石。
猜谜迎亲
某地娶亲有个习惯,新郎必须猜中岳父的哑谜,才能把新娘娶走。
正值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一位新郎骑马备轿去迎亲。临近村头。只见一位老人和一个儿童并肩坐在一块石头上,挡住路口。新郎明白,这是岳父出地谜,于是急忙下了马。正想躬身询问,岳父从一旁走过来指着一老一小说:“这位九十九,那个一十一。”
新郎不假思索,要过纸笔写了一个字。岳父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并示意把路让开。
新郎继续往前走。见村口道旁有一棵盛开的桃树,树下一位姑娘拦住了去路,不言而喻,这又是一谜,就主动答道:“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一句诗——人面桃花相映红。”岳父摇摇头说:“不对,还是猜一个字。”
新郎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岳父看后点头赞许,于是让花轿进了村。当走到岳父宅前,只见大门紧闭,正要上前敲门,门却慢慢地开了,露出新娘笑脸,她向新郎秋波一转,回身而去。
新郎正要请新娘上轿。岳父说道:“慢!猜中这个字再上轿不迟。”新郎凝思片刻又猜出了这个字,这才欢天喜地地把新娘子娶了回去。
原来!新郎前后写的三个字分别是:碧、赫、规。
两书生通姓名
从前,有两个素不相识的书生,在花园里游玩,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他们在一亭子里会了面。高个子问:“客生贵姓?”矮个子答:“夏商之时夜间光。”
说罢也问高个子道:“客生贵姓?”高个子答:“颠来倒去都为头。”两个书生会意地笑着相互施礼,在石凳上坐下后又叙谈起来。
过了一会儿,高个子又问:“客生大名是什么?”矮个子说:“小生名叫老牛过板桥。”接着反问:“您大名呢?”高个子说:“小生名叫大河失滔滔。”双方互通了姓名,交谈之后,情投意合,成了好朋友。
原来,矮个子叫“胡生”,高个子叫“王奇”。
嫦娥站在一边瞅
从前,在某县城的十字路口,有一家酒馆。一天。一个卖油郎来这里歇脚饮酒。他把油挑子往墙边一靠便坐了下来。酒馆的老板娘上前问道:“客官贵姓啊?”
卖油郎听了,顺手指了指靠在土墙上地扁担说:“我就姓这。”
老板娘一看。便笑眯眯地说:“噢,原来是杜大哥,您请用茶!”
卖油郎一听,这老板娘倒挺有见识的,便也问道:“老板娘您贵姓?”
老板娘笑了笑说:“免贵,我姓地是‘十字路口,嫦娥站在一边瞅’。”
卖油郎斟了一杯酒说:“胡大人,谢谢您的关照了!”
老板娘爽朗地笑了起来,端起酒杯对卖油郎说:“杜大哥,今天我碰上您这个好主顾了,敬您这杯酒,交个朋友吧!”
从此,这家酒馆便成了卖油郎常来歇脚的地方,他们俩每次见面必定相互猜谜,兴趣也越来越浓。
一寸玉人
从前,有一家古董店的老板是一个制谜能手,常常出一些谜语让人猜。某年正月里,老板特地从古玩中拿出一个玉人儿放在桌子上,作为实物谜要大家猜出一个字,并且言定,谁猜中了,玉人便是谁的。
这个玉人儿长一寸左右,玲珑剔透,十分惹人喜欢。一时间,人们蜂拥而至,都想碰碰运气,但没有一个人能猜中,转眼十多天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来到古董店,二话不说伸手就欲将玉人拿走,老板连忙拦住,说:“且慢,你必须猜中谜底,才能将玉人拿走。”书生一把将玉人抢来揣在怀里说:“我的这一动作已表示了你要猜地那个字。”说完就朝外走去,老板也不再阻拦。
围观的人迷惑不解。老板笑着对大家说:“他已猜出了谜底,这玉人属于他了。”众人还是云里雾里。突然,人群中有个人拍着脑袋说:“原来是‘夺’字,拆开来便是‘一寸人’。唉!只怪自己笨,没能早些想到哦。”
夜半书声结良缘
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一天夜间投宿在清河岸边的一家客店里。他秉烛夜读。十分刻苦。时近二更,忽闻隔壁隐约传来读书之声。秀才侧耳细听,读书地原来是一位小姐。秀才很是敬慕,当即叩壁问其姓名。沉寂片刻之后,这位小姐随口念出四句话让秀才猜:
奴家年方二九,生于寅未辰初,
配夫未满二月。可惜一命呜呼。
秀才听罢,略一思索。很快便猜出了这位姑娘的姓名,于是他对着墙壁低声喊道:“柳翠小姐,您好!”
隔壁马上传来小姐甜甜的回音:“眼下夜深人静,你过来说说话好吗?”秀才受宠若惊,放下手中书卷,走进了小姐的房间。
灯光下,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两人私定终身,结为“**之好”。
本人生来不沾酒
有一人对制谜情有独钟,每逢元宵灯节便在自家门口设起谜坛,悬赏征射,以此寻求乐趣。
有一年地中秋节,他又在自家门口悬了三条谜:
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一个老汉爱饮酒,一天只能喝一口。
浅草遮牛角,疏篱没马蹄。
(各射一字,连连射中者赏酒一壶。)
许多灯谜爱好者都围在那里猜射,却没有一个人能把三字全部猜中。这时,有一个老者走上前来。朗声夸赞这三条谜出得非常巧妙!”他尤其赞赏第三条谜,说:“这是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诗句中拖化而来的,富有诗意,十分形象。”然后他道出三个谜底:弼、嗜、無。
制谜者一听,心中大喜,遇到了知音,立刻捧出一壶好酒,并斟了一满杯来敬老者。老者笑指着第二条谜语说:“本人生来不沾酒”,笑着摆了摆手,辞谢而去。少女先生两书生
两个书生在旅店相遇。一个问:“您贵姓?”另一个书生答道:
左边加一是一千。右边减一是一千,
不加不减再计算。其中共有人一千。
接着又问对方:“您贵姓?”对方答曰:
左看出头,右看不出头,
左右一齐看,两个不出头。
这时,旁边有位教书先生凑了过来说:“任、林二君可好?”二人不觉一惊,便问:“老人家,我们素未谋面,你是如何知道我们两人地姓的?”老人笑着说:“刚才你们二位不是互通尊姓了吗?”二人又问老人贵姓?老人却吟出一阙《忆江南》来:
遥望处,牛女正双栖。
天上人间相与共,
银河杳渺水迷离,
新月落西垂。
两位书生苦思半天也没能猜出来。忽听店家女儿来到桌前喊了声:“腾先生,饭已备齐,请用餐。”他们三人对这位店家女儿地聪明,佩服不已。
众僧刮目小和尚
古时候,长安有座青龙寺,寺里有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沙弥。他酷爱读书,喜欢做文字游戏,可是在这些烧香念佛地僧人群中,小沙弥的满腹才华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有一天,一位远方来客求见知事僧,打算把朝廷将要派兵火烧青龙寺的消息告诉他。可是,上门多次,均被守门的武僧拒之门外。这位客人非常生气,便在寺门上题道:
龛龙去东海,时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和尚们看了都不明白,这个小沙弥看了后,对众和尚说:“我已猜出来了!”接着,解释说:“龛去龙字是‘合,字,时隐日是‘寺’字,敬的文不在是‘苟’字,碎去了石是‘卒’字,这把我们全寺地人都辱骂了。”
知事僧细细琢磨了一阵,终于恍然大悟,赶紧去追赶那位客人。客人被追回之后,见知事僧盛情款待,并向他赔礼道歉,就把自己所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和尚们,让众僧预有准备,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的洗劫。从此以后,众僧人都对这位小沙弥刮目相看了。
谜趣8
三个媳妇都孝顺
从前,曲阜一带有一种风俗,儿媳不能同公公面对面地说话。有一户姓孔的人家,公公生病卧床,三个儿媳妇都很孝顺,都想去探望他,但是又不能正面说话,只得各自想办法来表示对公公的问候。大媳妇戴了一顶草帽,到公公房里走了一趟,就一声不响地走了,公公心中不满。二媳妇抱着孩子来到公公房里走了一趟也没说一句话就离开了,公公想看孙子一眼都来不及,感到非常失望。三媳妇借姨妈来看望公公的机会,来到公公屋里转了一圈,趁姨妈和公公说话的时候,独自出来了。公公对三媳妇也是大为不满。
后来公公的病好以后,找来本家族的长辈,要大家对儿媳妇们的“不孝”行径进行评判。
大媳妇委屈地说:“我们没有当面向公公问候,实在是因为规矩所限,身不由己。我戴顶草帽去看公公,女子戴帽是个‘安’字,表示我向公公问安。”
二媳妇解释说:“我抱着孩子去看公公,女抱子是个‘好’字,是向公公问好的意思。”
三媳妇也解释说:“我陪着姨妈去看公公,先走出房来,‘姨’字离女是个‘夷’字,祝公公能化险为夷,早日痊愈。”
公公听了三个儿媳的答辩,转怒为喜,连声说错怪了几个儿媳,并夸赞三个媳妇聪明贤慧。
一个口字说古今
某酒楼的老板很喜欢猜谜,一天老板见一位时常吟诗猜谜地书生到酒搂饮酒。不禁谜兴大发,笑着对书生道:“我听说你猜谜有些门道,今天我想和你比试比试。我出一个字谜,你如果猜中了,就免费赐你一壶白酒。”
书生欣然应诺:“这等好事,真是求之不得,请出谜!”
老板出的谜是:
唐尧有。夏禹无;商汤有,殷纣无;古文有。今文无。
书生略一思索,回答说:“我将这谜底也做成一个谜,你看对不对?”于是便吟道:
听者有,看者无;跳者有,走者无;高者有,矮者无。
王老板听罢,笑着说我这里还有:
善者有。恶者无;智者有,蠢者无;嘴上有,手上无。
书生此时早已胸有成竹了,随即说道:
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凉天有,热天无。
老板拍手叫好,又接道:
哭者有。笑者无;骂者有,打者无;活者有,死者无。
书生对道:
哑巴有,聋子无;跛子有,麻子无;和尚有,道士无。
老板听后连声称妙。立即设酒菜款待,请书生上坐。原来,他俩的谜底是同一个字——口。
正月哪能没初一
有一个乡村书生,虽然穷困潦倒,但很好面子。正月初一这天,他准备和内人去岳父大人家拜年,可是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于是便到邻居王二家去借。
穷书生见王二嫂在家,便说道:“王二嫂,赶明儿正月初一我要去岳父大人家拜年。可是却连件体面的衣服都没有。你家王二和俺的个头差不离,能不能把他的长褂借我穿一天?”
王二嫂想了想答道:“王二地长褂倒是在这桌上。可正月没初一啊,你去拜哪门子年?”
这一说,把穷书生弄得一头雾水:正月怎么没有初一呢?分明是她不肯借。
书生正要转身离去,忽而一想,顿时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王二嫂说的正月没有初一,不就是一个‘肯’字吗?”
穷书生想到这里,转回来,笑着向王二嫂道了谢,从书桌上拿起王二地长褂,高高兴兴地走了。
一颗瓜子作谜酬
清末民初,北京宣武门外有一位名叫安耐时的谜语大师。每年夏天,他都利用晚饭后的乘凉时间,在家门口开设“谜局”。一些谜语爱好者也形成了习惯,每天晚饭之后总要到安老的门前猜谜取乐。
有一天,安老悬出一条写有“孤单”二字的谜条,标明“猜中者,即物赠”。安老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摆着一个装有瓜子的盘子,耐心等待着猜谜能手的到来。猜谜地人陆续来了不少,但无一人能够猜中。
约摸又过了一个时辰,有一个陌生人从这里经过。他看看谜面,又向周围看了看,目光落在安老桌上的盘子里,随即蹲下来,指了指盘子里的东西,又向谜主伸了一个指头,安老点头微笑,随即从盘子里取出一颗瓜子送给了猜谜人。
原来“孤”即“瓜子”,“单”乃“一颗”。
郑成功以谜招贤
这一年,郑成功到福建泉州募招贤才。他的招贤方法非常特别:
在桥头竖一面招贤大旗,旗下方桌上放一只瓷碗,碗里盛着半碗清水,碗前放一束香、一对打火石。桌前贴着一张招贤榜,上写:“射中此哑谜者,可授予军职”。
招贤的哑谜摆出之后,确实引来了不少人。然而,三天过去了,仍无人能够猜中。郑成功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第十二天时,桥头上忽忽走来了两个外乡人,一个叫甘辉,一个叫林泗,二人走到方桌前端详思索了一会,前面的一个伸手揭下招贤榜,另一只手把瓷碗一下子反扣在桌上,清水洒了一地。然后就用火石打出火来,点燃了香束,高呼了四个字:“反清复明”。
郑成功一见,不住地点头称赞,满意地笑了起来,并当即授予二人军职。周围许多想投军的青年人和围观的人群看到两人地举动,顿然领悟,也齐声跟着高呼,纷纷报名参加了郑成功的队伍。
原来,甘辉和林泗,都是满腹经纶的才智之士,他们参加了反清复明的队伍后,一直得到郑成功的重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张秀才巧解请帖
有个姓李的秀才接到一份请帖,打开一看,上写着:
板户公堂,斫脚露丧。
他左思右想,怎么也看不明白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去请教张秀才。张秀才拿过帖子来一看,想了想,解释道:“‘板户’即木门,合起来是个‘闲’字;‘公堂’就是官舍,合起来是个‘馆’字;‘斫脚’就是斩足,合在一起就是‘踅’字,‘踅’者‘暂’也;‘露丧’就是出尸,合在一起是个‘屈’字,合在一起是‘闲馆暂屈’四字。意思是请到他地闲馆暂坐一下,他这是请你到他家做客呢。”李秀才便请张秀才以同样的方法给对方写个回帖,张秀才略一思索后,写道:
斑犬良赋,趋龟容肚。
“斑犬”是文狗,是个“敬”字;“良赋”即尚田,是个“当”字;“趋龟”即走卜,是“赴”字;“空肚”即欠食,为“饮”字;合在一起即为“敬当赴饮”。
谜趣9
文学家乡间收徒
清代文学家王筠常喜欢晚饭后到郊外散步。一次,他散步途中遇到了一群顽童,其中有一个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认出了他,便上来拦住王筠说:“王老夫子,我出个谜语给你猜,共猜四个字,猜得出来,才让你过去。”王筠非常感兴趣地说:“你要出个什么谜呀?请说说看。”顽童说:
一点一点分一点,
一点一点合一点,
一点一点留一点,
一点一点去一点。
王筠一听,心想:这个谜果然出得很是巧妙,想不到这些乡村童子竟有如此的聪明。他微笑着对顽童说:“你们看,我写得对不对?”说完,捡起一根树枝就一边念着“一点、一点……”一边在地上写出“汾”、“洽”、“溜”、“法”四个字。儿童们一看,都拍手大叫:“对了!对了!真不愧是文学专家!”那个大一些的孩童说:“先生肯收我做学生吗?”王筠说:“我也出个字谜你猜,猜对了,我就收你当学生。接着说道:
一横一横又一横,
一竖一竖又一竖,
一撇一撇又一撇,
一捺一捺又一捺。
这是个什么字?”
孩子们在地上画来画去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猜出这到底是个什么字,那个孩童挠挠头说:“先生,告诉我吧。我猜不出来了。”
王筠在地上画一横,下面画两横,并在每一横上加了一竖,又在每个“十”字上加了一撇。
此时,那个孩童看后,恍然大悟:噢,这是个“森”字。接着便在每个“才”字上加了一捺。说:“先生,我猜对了吗?”王筠笑着抚摸孩童的头说:“虽然你开始没有猜出来。但后来反应很快,好吧,从此,我便收你做我地学生了。”
班蒙解“谜”
一日,班蒙随唐太保(官名)令狐绚及其一班随从官员去淮海上任。途中集体漫游大明寺,忽然发现西廊前壁题有八句话,其词云:
“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除却双钩两日全。”
同游幕僚宾客“驻足良久,莫之能辩。”唯有班蒙从容不迫,娓娓解道:“一人不是‘大’字吗?二曜即日月,不是‘明’字吗?尺一是十一寸,不是‘寺’字吗?点去冰旁是‘水’字;二人相连是‘天’字;不缺一边是‘下’字;三梁四柱而烈火燃。是‘無’(无)字;两日除双钩是‘比’字;合起来,不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吗?”
众人听罢,无不赞叹班蒙的奇智。
梁山伯访祝英台
据传说,梁山伯从杭州读书归来后,专程到祝家庄访问祝英台,但他不知道祝家庄的具体位置。他按祝英台读书时告诉的大致方向。趟过一条河,越过一座山,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梁山伯左顾右盼,不知到底应该走哪一条路。
正在梁山伯不知所措之时,有个牧童骑着水牛,横吹牧笛,缓缓而来。梁山伯急忙上前拱手问路。牧童眨眨聪慧的大眼,跳下牛背,也不答话,却径直朝横卧在路旁的一块巨石后面走去。
一会儿。石头后面便伸出牧童调皮的脑袋。然后越过石头,跨上牛背。吹响短笛,悠悠地远去了。
梁山伯一时莫名其妙。当他地目光重又落在那块石头上面时,立刻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牧童从石头后面lou出头来,取“石”字露头之意,暗示我应从右边这条路上走。于是,他按照牧童所指的方向,走了不到半个时辰,果然来到了祝家庄。
三个旅客争被子
有三个生意人,同宿在一个旅店地火炕上。时置三九寒天,可店内只有两条长被子,还有一条短被子,当然谁也不愿意盖短被子,于是三人发生了争执。
正当三人争执之时,店主走来,出主意说:“我出个谜你们三位猜,谁猜中了,谁优先盖长被子,猜不中,只好盖短被子了。”
三人听罢,停止了争夺,便请店主出谜。店主遂吟道:
上出下不出,下出上不出,不出全不出,要出上下出。
店主话音刚落,第一个抢先说:
由字上出下不出,甲字下出上不出。
田字不出全不出,申字要出上下出。
店主一听,他猜得很正确,便把一条被子给了他。第二个生意人接着说:
土字上出下不出,千字下出上不出,
工字不出全不出,丰字要出上下出。
店主又把一条长被子给了他。第三个生意人心里着急,可一时间却无法想出合适的答案来了,只好拿了条短被子,气呼呼地上了床。
睡了一会儿,由于被子短,没法盖上全身,他被冻醒了,发现头和脚都露在被子外头,忽而有所启发。于是,他翻身从炕上爬起来,去找店主说:“我猜出来了,我猜出来了!”店主问:“你猜出什么来了?”他说:“我盖你的短被子睡觉,盖脚是上出下不出,盖头是下出上不出,团起身子是不出全不出,睡着了,伸开头和脚是要出上下出。你不是说猜着了就给长被子盖吗?快给换条长被子来!”
店主听第三个生意人说得也非常有道理,只得把自己床上的长被子让了出来。
喝一盅令
三友行酒令。各报一前缀句曰“不通风”,二句要加上“在当中”,三句要加上“推出去”,四句要说“喝一盅”。
甲曰:
田字不通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出去,古字喝一盅。
乙曰:
回字不通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出去。吕字喝一盅。
丙曰:“因字不通风,大字在当中。大字推出去。”众人齐声喊道:“看你成何字?”
丙即笑曰:“一口一大盅。”
才子救酒家
明朝年间,粤州城西街口有家夫妻小酒店,虽是陈缸佳酿,酒味醇厚,无奈店面很不起眼,加之两口子不擅长以花言巧语招徕顾客,因此。生意非常冷清。
这年八月,有位叫伦文叙地才子,乘船来粤州府参加科举考试,从这家夫妻小酒店路过,在此小歇。他为了解路上疲乏,便要了二两酒来自饮,喝后连声夸赞道:“入口醇正甘冽,下肚绵柔回甜。余香悠悠,果真好酒!”
伦才子赞罢,却见店老板面无喜色,反却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大惑不解。于是便问这是为什么。得知原委以后,伦文叙笑道:“老板无须犯愁,我自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兴隆起来!”说罢,要酒店老板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贴于店家门口,诗曰:
一轮明月挂天边,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嗜酒者以文人墨客居多,路过一看,便纷纷到店中饮酒。从此这家夫妻店生意红火了起来。
原来。这首诗每句为一字谜,合起来为“有好酒卖”。
是呆是灵千金分明
相传某地有个张员外。他的千金年方二八。张员外为了给女儿找个如意郎君,便与女儿商量,决定以文择婿。王公贵族,纨绔子弟衣冠楚楚,大摇大摆,前去应试。邻乡地一个穷秀才听到消息以后,也赶去凑热闹。主考官见他衣衫不整,一副穷酸相,有意嘲弄他,并借此把他撵走,当即出了一个谜联:“树上有嘴能笑人。”
穷秀才听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火里熔雪不成水。”主考官听后,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暗自思忖:这联对得如此工整,谜底也针锋相对,真是来者不善呀。想到这里,主考官忙拱手让穷秀才应试。在闺房中的张小姐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她满意地点了点头。
谜底:上联是“呆”;下联是“灵”。
私塾老师考学生
清代,某村有个私塾先生,他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阿三,一个叫阿小。一次,先生要到城里参加秀才诗会,他想带两个学生出去长长见识。在去之前,他打算给两个学生出一个字谜考一考他们。
这天,先生把一张纸贴到墙上,提笔写了“剥去画皮”四字,然后对两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字谜,你们谁猜中了就带谁去城里。”
阿三略一思索说:“我猜到了,是个‘旱天雷’。”
先生听了点点头。
阿小说:“我也猜到了,是个‘没心思’。”
先生一听满意地哈哈大笑,于是把两个学生都带进城。
原来,他们两个都猜对了,谜底是:“田”。
夏明翰作谜联讽蒋介石
1927年7月,夏明翰在共产党主持的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秘书。有一天,讲习所地几个学员到他家里,谈到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无不义愤填膺。
夏明翰藐视地说:“蒋介石没有什么了不起!”说完,他出了一首诗谜,让学员们猜四个字,诗曰:
一车只装一斤,好个草包将军。
两个小孩相助,还有三个大人。
不一会,学员们就猜出来了,谜底是“斩蒋示众”。
心照不宣
“文革”期间,两个被关进“牛棚”的老知识分子,一天被迫到山上去拔青草。两个老人都已是年逾花甲,而且都有高血压病,他们一边拔草一边叹气。
过了一会儿,老人甲对老人乙说:“我出个字谜给你解解闷吧:‘手边只有孤丁,一人到处逞凶,鸿鸟已经飞走,无米怎能成精。’请你打四个字。”
乙想了想说:“谜底倒是猜到了,只是不好说啊!”
甲点头说:“是不好说啊!那就只有你知我知了。”
“不!等到谜底实现时,就好说了。”
“对!对!”两位老人相视而笑。
原来,这四个字谜地谜底是:“打倒江青。”
谜趣10
郭沫若巧解寿谜
1978年年初,郭沫若先生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关于讨论寿称的谈话。华罗庚提到古人对高寿的人给予美称,如称七十岁为“古稀”,八十、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该如何称呼呢?
郭沫若答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
“这是为什么?”华罗庚好奇地问。
郭沫若解释道:“原来这是三则字谜,‘喜寿’可猜七十七岁,因为‘喜’的草体字,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寿’可猜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百里缺一。”
华罗庚拊掌笑道:“这三则寿谜的谜底,解得实在有趣,人说郭老博学多闻,此言不虚。”
一字情书
在盐都“春曦谜会”上,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与温柔美丽的川兰姑娘一见钟情,二人情趣相投。依依惜别之后,鱼雁传书,互诉衷肠,感情日深。然而忽然有一天川兰听人讲**用情不专,脚踏两只船。痴心的川兰心急如焚,忙去一信。信上只写一字:“怂?”。
数日后,川兰收到**的复信,也是一字:“您!”看了此信,她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甜美地微笑……
原来,川兰去信“怂?”的含义是:你心上有两个人吗?**复信“您!”的含义是:“我心上只有你!”
旅游结婚
青年农民张强和新娘刘娜旅游结婚归来,全村男女老少都围上来问长问短。以示庆贺。小两口高高兴兴地给大家让烟递糖果。张强说:“俺俩旅游结婚,虽然花了几个盘缠钱。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亲眼观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当人们问他俩都游览了哪些城市时,刘娜和张强会意地相视一笑,说:“我们料到大家会问这个问题呢!”刘娜从提包里掏出一张纸展开,往屋墙上一钉,笑盈盈地说:“俺游过的地方都在这上边写着哩!大家看吧。”
众人把目光都集中到那张纸上。只见那上边写道:“我们从‘银河渡口’出发,经过‘海中绿洲’,到了‘千里戈壁’,直达‘天府’。待‘久雨初晴’,去看了‘绿化月宫’。接着又‘船出内河’,驶入‘春风吹融雪水河’。到了‘四季花开’之地,真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安’。‘双喜临门’。”
人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地问:“这哪是啥城市?”
张强哈哈大笑道:“这有引号的十二句话是灯谜,每句隐一个城市名,大家再看一看就一定能够猜出来了。”
原来,他俩游览的城市依次是:天津、青岛、长沙、成都、贵阳、桂林、上海、银川、长春、宁波、旅顺、重庆。
东方朔猜谜打赌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有一个大臣。名叫东方朔。此人聪明过人,又善猜谜,很受武帝赏识。当时武帝身旁地优伶郭舍人不服他,便寻机在很多人面前对东方朔说:“我有一谜你能猜吗?”
东方朔说:“猜猜试试吧!”
郭舍人说:“那我们得打赌,你要猜不对,打你的板子。”
东方朔说:“我若猜中了,打谁呢?”
郭舍人只得说:“打我地!”
东方朔说:“好,一言为定!”
于是郭舍人说:
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
窬我围墙。游戏中庭,上人殿堂。
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何物?
东方朔想了想,说:
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咽,掌指所扪,臣朔愚憨,名之曰蚊。
郭舍人所作之谜的谜面,是想讽刺东方朔,而东方朔猜谜的前四句,另制一蚊谜,郭舍人听罢,理屈词穷,不得不挨板子了。
曹操出谜考华佗
古代名医华佗医术高明,医学知识渊博。一次,曹操想考考华佗,看他对中草药精通如何,便写了一首诗,叫人送给华佗: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华佗看后,微微一笑说:“相爷出题考我也。”于是,他挥笔直书,写出了曹操诗中隐藏的16味草药名,托人转交给曹操。
曹操看后大悦,称赞说:“华佗果真是名不虚传!”
原来,曹操诗中隐藏的16味中药是: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
高爽讥讽孙抱
南朝广陵有个叫高爽的人,他博学多才,和一个名叫孙抱的人很要好。后来,孙抱当了县令,高爽去拜访他,可是做了官地孙抱对高爽十分冷淡,没有一点老朋友的情意。
高爽很生气,出来之后正好在县衙经过,就顺手拿起笔来,在县太爷的堂鼓上题写了四句诗:
徒有八尺围,腹无一寸肠。
面皮如许厚,受打未讵央。
这是四句诗谜,谜底为“鼓”,但是人们一看就可以猜出来是写孙抱。原来,孔抱是东莞人,形体肥壮,腰带十围,脸顸皮厚,待人无情。所以高爽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鼓,而实际上是讥讽孙抱。
王维买药
王维是唐代大诗人。有一次,他到中药铺买药,柜台里站着一个端庄素雅的姑娘,王维便想试试她的才气,于是对姑娘说:“我买吃罢宴客酒何为?”王维和姑娘打起了诗谜。
姑娘眼珠一转,答道:“吃罢宴客酒‘当归’。”马上拿出了当归。
王维说:“我二买黑夜不迷途。”
姑娘笑着说:“‘熟地’不怕天黑夜。”又拿出了熟地。
王维说:“三买艳阳牡丹妹。”
姑娘答:“牡丹花妹‘芍药’红。”
王维说:“四买出征在万里。”
姑娘答:“万里戍疆是‘远志’。”
王维说:“五买百年美貂裘。”
姑娘答:“百年貂裘是‘陈皮’。”
王维说:“六买八月花蕊蕊。”
姑娘答:“秋花朵朵点‘桂枝’。”
王维说:“七买蝴蝶穿叶飞。”
姑娘答:“‘香附’蝴蝶双双归。”
王维大喜,他虽然没有说出一种药名,却把所需要的七味中药全部买到了。姑娘才思敏捷,对答如流,真可谓是外秀慧中,使王维深感钦佩。
异曲同工
宋神宗元丰八年,刚满四十一岁的黄庭坚,因才学出众,而蜚声朝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在京期间,常与大儒名流、学界泰斗诗酒相会,切磋诗文书法。
当时,与黄庭坚同朝为官的司马光,正立志编撰一部《资治通鉴》,作为封建统治地借鉴。他见黄庭坚诗文、书法都有很深的造诣,且谙熟古今历史,便邀他来书斋宽叙畅谈。
品茗谈笑间,司马光想试试眼前这位江西老表解诗破谜之才,于是捋须含笑,赋七言绝句一首:
岭上青松如虎啸,河边柳丝似雨飘。
池内荷花齐作揖,园中牡丹把头摇。
黄庭坚听罢,笑而不语,取过文房四宝挥毫作答。诗云: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司马光俯身细看,不禁拍案赞叹道:“你我异曲同工,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不久,司马光上奏皇帝,批准让黄庭坚参加《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
原来,他们二人所咏的为同一自然现象,谜底是:“风”。王安石游庙题诗谜
一天,王安石与友人游览汴京,当他行至管仲鲍叔牙庙时,便挥笔题了一诗,诗曰:
两个伙计,同眠同起,
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行至伯夷叔齐庙,又题一诗,诗曰:
两个伙计,为人正直,
贪馋一生,利不归己。
复行至哼哈二将庙,再题一诗,诗曰:
两个伙计,终身孤凄,
走遍天涯,无有妻室。
同行中,有人问司马光:“王安石诗意如何?”司马光随口应道:“他何尝是在作诗,而是在出谜语啊!”问者恍然大悟。
原来,王安石在三座庙前题写的诗同射一物,谜底为“筷子”。
谜趣11
咸蛋石榴饿煞少游
据说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不仅善诗文,而且谜艺也极高。她与夫婿秦少游吟诗联姻早已传为佳话,夫妻构联猜谜更是家常便饭。
一日,小妹把饭菜做好,迟迟不摆上餐桌。少游腹中饥饿,让小妹快点上饭。小妹娇嗔道:“你急什么,先猜我的谜联,猜中才能吃饭。”少游无奈,只好从命。小妹随口吟道:“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少游苦思冥想,终不能解。小妹不忍让丈夫挨饿,只好摆上饭菜。少游一见餐桌上的菜肴,紧锁的眉毛舒展开来,他高兴地说:“剖开咸鸭蛋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打破石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小妹笑吟吟地说:“猜中了,快吃吧!”
秦少游出谜
有一天,秦少游到苏东坡家中做客,出了一个谜给东坡猜。他说: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转轮王,
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东坡听后,假装猜不中,另作一谜给少游猜,他说:
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少游怎么也猜不中这个谜。
晚上,少游回到家中,对苏小妹讲了与苏东坡猜谜之事。苏小妹说:“我也有一个谜,请你猜猜看——
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牵纤去,归时摇橹还。
秦少游仍猜不出来。苏小妹笑着说:“哎呀,你太笨啦,我的就是大哥地,大哥的就是你的呀。”秦少游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三人所说的是同一个谜底,即木匠用的“墨斗”。
祝枝山闯席巧对谜
祝枝山是个有名的食客。一天傍晚。唐伯虎和文徵明躲在一起饮酒作乐,不知怎么被祝枝山知道了。他赶到那里。大声嚷道:“今朝有口福,不请自来也!”说罢,坐下便要喝酒。
唐伯虎暗使眼色,文徵明晓得此意,站起身来对祝枝山说:“今日喝酒有个规矩,那就是要应景吟诗一首,且诗要含谜。吟出诗来方能饮酒。”祝枝山明白这是在故意为难自己,但嘴上却不饶人,说道:“这有何难?!”
酒令开始了,唐伯虎第一个站起来吟道:
菜儿香,酒儿清,不唤自来是此君。
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筵上敢营营。
吟完朝祝枝山看了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接着。文徵明起身微笑着吟道:
夜色晚,睡梦浓,不唤自来是此君。
吃人嘴脸天生惯,空腹贪图一饱充。
文徵明说完,也一饮而尽。
这回轮到祝枝山了,他心想:你们俩人以吟诗为名。暗暗取笑于我。但表面佯作不知,站起来慢慢吟道:
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吝盘中餐。
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丝)?
说罢,端起酒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唐伯虎和文徵明见祝枝山答对得巧妙,重添酒菜,三人共饮,大醉方休。
原来,唐伯虎的谜底是“苍蝇”。文徵明地谜底是“蚊子”。祝枝山的谜底是“蚕”。
新娘以谜试新郎
以《长生殿》名传于世地清代戏曲作家洪升,娶了个叫黄兰次的名门闺秀为妻。黄兰次是个通律善诗的才女。新婚之夜。黄兰次想试一试丈夫的才华,便接连出了三个谜,让洪升来猜,第一个谜是:
无心骄白昼,有力破黄昏。
洪升听后,笑着顺手将身边的一盏灯举到新娘的面前,问道:“娘子可是需要此物?”兰次知道丈夫已经猜到了,点头微笑。接着又出了第二个谜。
相看黑面真如铁,独具丹心未肯灭。
洪升凑近火盆,用火筷微微翻动了一下盆内那燃烧着的木炭,让新娘一看。新娘又笑着点头称是。接着又出第三个谜:
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耀古月,碧波深处可泛舟。
洪升听后,随即撩开窗帘,指着窗外月光下地一片湖水说:“娘子喜欢这月光下的湖水吗?但愿水月永伴!”
兰次连出三个谜,全都被丈夫很快破解,望着才思敏捷的丈夫报以多情的微笑,拉起他的手羞羞答答地进了帐床。
唐寅秋香祝枝山
相传,唐伯虎娶了秋香之后,谜友祝枝山登门拜访,两人对饮作诗,不觉吟诗对饮到天黑。祝枝山临走时,唐伯虎和秋香提灯相送。唐伯虎因刚刚娶了秋香,忽然记起前时混在奴仆群中学到的一个吟诵,便信口吟道:
口抹脂胭一点红,随你万里任西东,
竹丝皮纸纵然密,也怕旁人一口风。
枝山一听便知谜底是“灯笼”,他并不直言,而是以谜解谜,吟道:
淡竹枳壳制防风,一枝红花藏当中,
熟地或许用半夜,生地车前仗此公。
秋香听了,也随口吟道:
墙里开花墙外红,心想采花路不通,
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
三人吟毕,一起笑了起来。
说完,二人大笑不止。
猜谜请酒
相传,古时候有位落第秀才,整天破衣烂衫,稀粥两餐,生活十分清苦。
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店老板笑嘻嘻地对他说:“秀才,我出一谜你猜,若猜中,请你喝酒,分文不收。”说罢吟道:
户部一侍郎,貌似关云长;
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
穷秀才拱手应道:“不难,不难,请先听晚生赋诗二句。”随即吟道: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老板听后连声称妙,忙拉他进店喝酒。原来,老板出的是则字谜,谜底是“扇”,秀才是以谜破谜,谜底也是“扇”。
祝家女作词谜自喻
相传,从前有一个姓祝的女子谙通文墨。出嫁后,夫妻之间和和睦睦,恩恩爱爱。可等到上了年纪,妻子花容暗淡,神态失妍,那喜新厌旧地郎君就冷眼相看了。
一天,祝女借着吟诵房中一物,作了一词谜自喻。其词曰:
生在祝家庄,许配茅家寨,情投意合,两小无猜。贪心媒介,几番撮弄,把奴骗到长街去拍卖。幸好遇上钟情书生,迎奴进书斋,真宠爱!
先亲嘴,后开怀,紧抱奴家的身躯放不开,知心话儿要奴家说出来。谁料到,运转时乖,光阴过得快。到老来,容颜衰,毛发败,不理睬,薄情郎将奴抛出栏杆外,另娶新娘进房来。
这首词谜使人读后颇有一种同情此女子的遭遇,而代为鸣不平的感觉。它既是这一女子的自喻,又是个很好的物谜,其谜底是:毛笔。
望江楼上谜射谜
望江楼开业那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常。顾客比肩接踵,熙熙攘攘。
这时门外进来五个小伙子,老板迎上去,把他们让进雅座,接着问:“各位想用点什么?”
领头地小伙子说:“今天不为喝酒,专为您捧场来了。您看什么合适,就点这几个菜,我们吃完后照价付钱就是。”
“难得各位如此看重小店。这样吧,我出个谜语给你们猜,若猜中,请各位随便点菜,我分文不取;若猜不中,每个菜加倍收费。你们看如何?”
五个小伙子听后大笑。还是那个领头的说:“难得您有如此雅兴,那就讲定了。您先说个谜语,我们五个也各说一个谜语,我们的谜语都得射中您的谜底,如有一个射不中,我们双倍付款。您看怎样?”
老板开口说道:
泉眼有,悬崖无;清风有,彩云无;潮头有,狂风无。打一物。
领头的小伙子马上就明白了,开口答道:
油里有,粮里无;浆子有,果子无;酒里有,菜里无。
第二个小伙接着答道:
渔民有,农民无;渡槽有,桥上无;泵房有,场院无。
第三个小伙子信口答道:
浮萍有,荷莲无;鸿雁有,黄莺无;灌木有,乔木无。
第四个很有感情地朗诵道:
渺小有,伟大无;深沉有,轻佻无;漂泊有,定居无。
第五个小伙子语气缓缓地答道:
汤商有,桀纣无;汉武有,秦皇无;梁朝有,晋朝无。
老板听完后,连连夸赞,并立即给五个小伙子上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这个谜底是“水”。
谜趣12
丈夫破谜回心转意
从前,有个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贫苦出身的书生,结为伉俪。白天,妻子在家编织草鞋,丈夫沿街叫卖;晚上,妻子陪同丈夫挑灯夜读,鼓励他参加乡试、省试。虽说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夫妻感情甚笃,十分恩爱。
到了**之年,妻子拿出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全部积蓄送丈夫进京赶考。临别时,又将自己亲手编织的一双草鞋交给丈夫,并叮嘱道:“高中了,莫变心。”
丈夫说:“娘子的恩情铭刻在心,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半年后,丈夫高中,她日夜盼望丈夫的家书。家书终于来了,拆开一看,竟是休书。乡亲们愤愤不平,纷纷资助她进京寻夫评理。
妻子到了京城,寄宿在客栈里,适逢一位巡抚大人私访,得知书生弃旧迎新,非常生气。这位巡抚大人正是书生的恩师。经恩师苦口婆心地劝导,书生终于悔悟过来。
书生来到客栈妻子的住处时,只见房门紧闭,门上还贴着一首诗谜:
小时青青老来黄,千捶万结打成双。双双连就同心结,又被旁人说短长。
雨雪事儿我承当,何曾移步到兰房。有朝一日肝肠断,弃旧恋新抛道旁。
任凭书生敲门,她总是不开。书生定神一看,诗谜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拿出实物来我才开门。书生皱着眉。在门前来回踱步,思索着这首诗谜地谜底,当他低头一眼看见自己脚上穿的靴子时,便匆匆离开客栈,上街买回了这件实物,重新又回到客栈来见妻子。
妻子一见丈夫手里提着的实物,回忆起当年的恩爱生活。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
原来,谜底是“一双草鞋”。
客商卖货
从前有三个商人。一个姓张,一个姓李,一个姓王,因是同年同月生,又是同县同村人,所以就结拜成生死弟兄,结伴到外乡做生意。
一日。三人来到一家客栈,饭后,客栈老板问这三个人贩卖的都是什么货,有没有居家需要的东西。姓张地商人说他卖的是:
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边直流水,下边有行人。
姓李地商人说他卖的是:
又圆又扁肚里空,有面镜子在当中。
老板用它要低头。摸脸搓手又鞠躬。
姓王的商人说他卖的是:
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
客栈的老板拊掌大笑说:“各位所卖,目前市场正缺,恭喜发财。”果然如客栈老板所说,三个人确实发了一笔财。三人所卖的东西分别是雨伞、脸盆、火熨斗。
心灵手巧老板娘
有家菜馆的老板。是一位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地少妇,顾客们都夸她做的饭菜味美可口。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厨师对这位少妇老板不服气,想出点花样故意难一难她,看看她是不是如人们夸赞的那样。他来到店里落坐之后,就点了一个菜,说:
有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街上买得到,园里不种它。
老板娘很快给他端来一盘炒豆芽。厨师接着又点了第二个菜:
绿阳伞。黄阳伞。凉伞下面一窝蛋。
时间不大,老板娘就又端来了一碗红焖奶芋。厨师见自己点的两个菜都没有难住女老板。有点骑虎难下,便又说:我还要四样菜:
一要洗不净的菜,二要煮不熟的菜,
三要听不见的菜,四要看不见地菜。
到菜馆吃菜喝酒的顾客们听得这位顾客点的菜都非常蹊跷,闻所未闻,于是人们一齐把目光投向这个桌子,看老板娘究竟怎样做这些菜。过了不多一会儿,女老板把灰菜、拌生菜、炒木耳一块端在了桌子上。
厨师仍不死心,故意发问,我要的“看不见的菜呢?”
女老板指着正在灶上做着的烹对虾说:“对瞎,对瞎,你哪能看得见呢?”众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厨师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咏王熙凤
看过古典名著《红楼梦》地朋友,一定对“凤辣子”王熙凤有很深刻的印象吧?你看她身量苗条,柳眉凤眼,八处开腔,指点比画,轻狂好胜,夺权抢印,机关算尽,心狠手辣,虽得意一时,却谁知心高命短,一枕黄粱。一读者有感而发《咏王熙凤》一首:
身体生来瘦又长,衣衫光鲜黑心肠。
虽然尖嘴会说话,越说越短命不长。
后又遇好谜者以此诗为谜面。说可猜一文具,谜底是“铅笔”。
蒲松龄妙语双关
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不仅博学多才,而且生性幽默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时常以文嘲讽为虎作伥的贪官污吏和走狗奴才。
蒲松龄的家乡山东淄川县有个王大官,养了一大帮狗腿子,其中有个叫金彪的独眼打手尤为凶恶。他对穷苦百姓为非作歹,一贯凶暴,而对富人却是点头哈腰,毕恭毕敬。一次,他听说柳泉居士蒲松龄诗才出众,便托人上门求赠一首诗,装作自己懂得“风雅”。蒲松龄欣然应允,笑着取过文房四宝,提笔赋诗一首:
一头尖尖一头扁,扁头只有一个眼,
独眼只把衣衫认,任凭主人来使唤。
这首怒骂狗奴才的打油诗,又是一首诗谜,猜一日常生活用品,谜底是:“缝衣针”。
以谜解谜婆媳和
长篇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他的家里藏书很多。从小他就喜欢看书,并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因此,而积累了深厚地文学修养和广博地学识。
有一天,曹雪芹在散步时遇见一个边走边哭的女子,便询问她原因。原来,她地丈夫出门在外,婆婆听到些嚼舌妇的闲言闲语,便经常打她骂她。这次她要回娘家,婆婆就故意刁难她,要她带一样东西回来,否则不能进门。婆婆并没有直接告诉她要带回的东西,只跟她打了一个谜语:
“大圆球,满天红,里面住条小火虫,白天火虫睡大觉,晚上火虫闹天宫。”
她怎么也猜不出来,因此急得哭了。
曹雪芹安慰了媳妇,告诉她谜底,并告诉她:“你回到婆家后,再打一个谜语让你婆婆猜猜:打我我不恼,背后有人挑。心里似明镜,照亮路一条。”
其实,婆婆要媳妇带的是灯笼,媳妇拿着灯笼回婆家后,对婆婆说出了曹雪芹教给她的谜语后。婆婆听了,见媳妇通情达理,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她。以后再也没打骂过媳妇了。
秀才吟诗点佳肴
从前,徽州城内有家酒店。该店的小二生得聪明伶俐,而且待人热情周到,讨人喜爱,因此生意格外兴隆。
一天,有三位秀才来到杭州,听说这件事以后,慕名赶来,打算当场一试。几位秀才走进店堂,坐定之后,店小二手捧菜单在一旁侍候。三位秀才接过菜单,却不点菜,而是竞相吟起诗来。
第一位吟道:“八个兄弟扛面鼓,扛到城里见岳母,岳母说我兄弟多,后面两个你没数。”
另一位吟道:“乌石起屋,簸箕堵门,要开就开,不开打你的后门。”
第三位吟道:“头戴尖尖帽,手执两把矛,汤朝皇帝下圣旨,赐它一件大红袍。”
三位秀才刚说完,只见店小二略一思索,说了声:“诸位公子,请稍候。”少顷,从后堂端出三盘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三位秀才一见,不得不佩服这位店小二确实聪敏过人。
原来,这三位秀才点的三样菜分别是:“螃蟹、田螺、虾子。”
悬谜揽生意
从前,有一位老板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别出心裁地在店堂外悬挂出两条谜笺,并当众宣布,猜中者即以该物相赠。一时间店铺门口聚集了很多人,热闹非凡,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望。第一条谜语为:“墙里开花墙外红,心想采花路不通,东方一亮花要谢,一场欢喜一场空。”第二条为:“少时青,老时黄,盘起辫子晒太阳。”大家看后,当即就有机敏者猜出了这两条谜语,老板高兴地当众相赠了奖品。从此,这家店铺的名声就被传扬出去,生意十分兴隆。
这两条谜语的谜底是:“灯笼、草帽”。
谜趣13
谁最聪明
从前,有个老商人,临终前想把家产传给三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于是,他把三个儿子都叫到面前说:“这里有三枚硬币,你们各拿一枚,到市场上去买件东西,谁买得东西能够装满整个房间,谁就可以继承我的产业。”
在市场上,大儿子用他的一枚硬币买了一捆稻草,回到家,把稻草薄薄地摊开来,却连房间的一个角落也盖不住。二儿子用他的一枚硬币买了些沙子,薄薄地摊开,也只能盖住房间的一半地板。他们两个当然都没有得到家产继承权。
三儿子买的东西不多也不大,可是,他这件东西却装满了整个房间。因此,老商人称赞他最聪明,说他使他们家充满了光明和希望,并写下了把家产由三儿子继承的遗嘱。
原来,三儿子买的是一支蜡烛。
六个典故一件事
清末,有个乡村私塾先生,收了六个学生。他在课余时间常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一天,先生的邻居从外地雇来两个手艺人为他家做一件事,先生便叫学生们去实地观察。并要求学生回来之后各人把看到的印象说句典故。
第一个学生说:“姜太公渭水垂钓。”
第二个学生说:“汉苏武北海牧羊。”
第三个学生说:“俞伯牙鼓琴扬涛。”
第四个学生说:“韩文公雪拥蓝关。”
第五个学生说:“孟浩然跨驴寻梅。”
第六个学生说:“成吉思汗弯弓射雕。”
先生听后,满意地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实地观察的印象是‘落花满地无人扫’。”
原来,他们地谜底都是手艺人所做之事——弹棉絮。
董文书出谜考女婿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北方某乡村居住着一个未及第的秀才,名叫董文书。此人年轻时就喜欢写诗作对,猜射谜语。后来年长寿增,此喜好依然丝毫未减。特别是猜谜的兴趣更浓。董文书七十大寿那天,三个女儿和女婿都来为他祝福之。他又把三个女婿叫到跟前,出谜让他们来猜。
董文书手捻须髯,笑着对三个女婿说:“这次猜谜只能是以谜对谜,不准揭出谜底。”三个女婿都表示同意。
董文书便念道:“出门就展翅,回家把翅收,拍拍它的头,泪水不住流。”稍停了片刻。问三个女婿:“此是何物?还是老规矩,你们从大到小挨着来猜吧!”
大女婿沉思后道:“我有一座楼,没瓦没砖头,水在楼顶上,人在楼下走。即是。”董文书听后啧啧称赞:“好!好!”
二女婿似乎早有所思,即兴道:“我有一座亭,没安窗和门,柱子当中立。四方任它行。”董文书连连点头,说:“没错,没错。”
三女婿最后猜射,他早已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念道:“我有一朵花,能闭又能发。不见花有叶,花根手中扎。”在座的人全都会心地笑了,老岳父听了更是兴起,赞道:“妙哉!妙哉!伞者遮雨也。”随即大家一同入座欢饮。
考子失女
从前有户人家,父亲很严厉。一天,他对生*迟钝的儿子说:“我出四个谜语给你猜,猜不出就得吃巴掌。”儿子惶惶然点点头。
父亲说道:
什么里圆外方,什么外圆里方,
什么上圆下方,什么下圆上方?
儿子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气得父亲扬手“啪”地一个巴掌。儿子哭哭啼啼往外走。正好碰见了他的姐姐。
姐姐说:“这个谜不难猜啊,你回去对父亲说。膏药里圆外方,铜钱外圆里方,箩筐上圆下方,筷子下圆上方。”
儿子赶忙把谜底告诉父亲。父亲高兴地问:“你是怎么想出来地?”
儿子答道:“姐姐教的。”
“这怎么可以!”父亲发怒了,把女儿叫来大骂一顿。女儿心里十分委屈,一时想不开,当晚就上吊死了。
父亲悔恨不已,随口吟诗一首,以痛悼亡女。诗曰:
生来清而洁,胸中气蓬发,为了亲生子,丢了一枝花。
这首诗是一则谜,谜底为:莲花。
兄弟俩互猜谜
古时,有兄弟俩都喜欢猜谜,一次哥哥给弟弟出了一谜: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
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干活不点灯。
弟弟答道:“大姐是蜂子,二姐是**,三姐是萤火虫,四姐嘛,是纺织娘。”接着,弟弟也回敬了一谜,让哥哥猜:
大哥一声叫,二哥吓一跳,三哥拿刀砍,四哥点灯照。
哥哥哈哈大笑,然后说出了谜底。说完,两人大笑不止。原来四个谜底分别是:知了、蚂蚱、螳螂、萤火虫。
兄弟俩以谜答问
古时候,有兄弟俩靠耕种祖传地三亩薄地过日子,两人勤勤恳恳,精耕细作,尽管收成不是很好,日子倒也过得去。
有一年,天久旱无雨,粮食颗粒不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哥俩不得不外出打短工,以度荒年。这一天,出了村子后两兄弟一东一西,各谋生路去了。
年底,哥俩不约而同地回家来了。尽管外出干活又苦又累,工钱也不多,但总算度过了荒年。兄弟俩久别重逢,格外高兴,互相询问起打短工时干的是什么活儿。
哥哥笑着说,我干的是:
石头重重不见山,短短路程走不完,
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
弟弟一听哥哥用谜语回答,一时兴来,也以谜语回答哥哥。他说,我干的活儿是:
一座木桥两头钩,钩底有水水不流,
行路人在桥下走,说话却在桥上头。
二人说完,不禁相顾哈哈大笑。原来,哥哥干的活是:“推磨”,弟弟干的活是:“挑水”。
更多阅读
《女权皇朝》第五章 女权皇朝金莲女皇
``````第 五 章````"砰!"````铁笼的门被无情的关上。````"哗啦~~!"````铁链也无情的铐在他的脚上。````此时,他已改了装扮,像其他男奴一样,只穿了一条说不出料子的肥肥的裤子。裤腰部连着直径足有5厘米的绳子充当腰带,另一头则连至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释义2013年修改 第五章注册商标的无效宣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章 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本章共4条,对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作了规定。本章的章名,原来为“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本次修改为“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修改前的本章,共3条。本次修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原来“撤销”注册商标,统一改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连载十七:第五章收入上
作者:齐洪涛时间:2012-09-04第五章收入【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为本准则的收入部分,从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四条,共七条。本章的主要内容为收入的定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提供劳务收入的构成及确认和计量、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
材料力学——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力学——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习题5-4.矩形截面悬臂梁如图所示,已知l=4m,h/b=2/3,q=10kN/m,[s]=10MPa,试确定此梁横截面的尺寸。解:(1)画梁的弯矩图
第五章公关礼仪文书讲授纲要 教育学讲授纲要
第五章 公关礼仪文书教学目的要求:识记公关礼仪文书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能,把握感谢信与演词的语言特点及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演讲詞的语言特征与写作。第一节 公关礼仪文书概述一、公关礼仪文书的概念公关礼仪文书是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