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古今名人录 - 新阳泉论坛 阳泉北站为什么在盂县
王每(1670—1742),字石承,又字韫辉,号石和,清代盂县芝角人。王每一生在情操、教育等方面有许多独特见解,在古文研究及古文创作上成就突出。
王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太原,明初从并迁盂,至他历经十二世。二百余年中,王氏宗族中取得科名及功业者不可胜计,他一家父子两代共14人,其中1名进士,8名举人,5人做过知县,2人进入翰林院授职,可谓“青衿之士益众,取科名宦游者相望”。
王每从小酷爱读书,而他读书的志趣和方法,不同于一般人。他童年时读到朱子遗书,就慨然而说:学习不单是为填词作文,更重要的学习做人。所以他读书“巩涉浮夸”,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必合乎道德标准,每到夜晚都要静坐自思白天所做之事,有无违背礼义的要求。他还主张读书要有选择。他说:“古人之书”是智慧的结晶,有许多古人就是从书中受到启迪而成为“圣人”,但后人却“昏于书”。所谓的“古人之书”,也即他认为的圣贤之书,如源泉,探之而深,推之而广;而“后人之书”即“邪妄庸之书”,“理不足发天人之奥,情不足状事物之精”,如果久读,使人“神气”沉沦,成为“昏昏者”,所以他提出对书籍要“能别其真伪”,读书时要善于“审择”。由于他坚持这样的读书观,除四书五经外,遍涉诸子及后来的唐宋八大家文章。
康熙四十四年(1705),王每乡试中举,第二年便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被推荐在三朝国史馆纂修官。他为人温厚和平,“对之如坐春风”。在京为官十几年,“耻奔竞”,而是“键户读书”,专心修志。后以奉侍年迈多病的父母为由乞休,获准,许原品级归里。
雍正二年(1724),王每被聘为晋阳书院山长。当时的晋阳书院正处于颓废衰败之时,他执教后,主张“引掖自学,先德行而后文艺”的宗旨,倡导和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勤奋修业的教学方法,经常谆谆训迪学子“以立身行已屡学者读书根本”。王每掌教十余年,从学者多至千百人,自雍正四年(1726)至乾隆三年(1736)的十余年间,登甲乙科者百余人。后来他因病辞去山长一职,诸生树《教泽碑》于:“三立阁”,并镌其教人条规,以诏后学。乾隆三年(1738),沈提学以王“品端学邃,训迪有方”奏明乾隆皇帝。
王每以“能独尚古文以见称于当时,流传于后世。其为文自出性灵,长于论辨,古文自成一家,所著有《韫辉诗篇》、《石和文集》和《书文稿》。
王每的古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特色。雍正年间山西巡按使黄佑称王文“读之清新俊逸,独出心裁,是能不受前人牢笼而自成一家言者”,文章“久脍炙于海内”。他的古文“其议论上下千古,论事心持其要,论人必当其衡”,昌言正论,罔所滞匿,谈是非成败之理,若江河而下“。这些评价都是非常中肯的。
乾隆七年(1742)王每病逝于芝角村,享年72岁,全省“士子皆有梁木之痛”。乾隆十八年(1753)奉祀晋阳“三立阁”。
更多阅读
远望数码城举办“首届博罗新IT论坛”头脑风暴 首届奥运会 举办国
5月17日-18日,惠州远望数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首届博罗新IT论坛”(简称博罗论坛)头脑风暴。会议决定了以“远望远见”为主题,以“远望,一场智慧新碰撞;远见,一个美丽中国梦”为口号的“首届博罗新IT论坛”。初步建议在2013年11
《新旧唐书》百名董氏名人录 新旧唐书区别
《新旧唐书》百名董氏名人录广西贺州董全吉 编者按:依据广西贺州董全吉的研究(散见于多篇文章论述):董姓部落是最早的部落,董也,正也,督也。监督、管理、深藏、统率、督导、主持、督察、古老、正也是“董”。董姓部落是最早专门从事取火
安徽古今名人榜:
安徽古今名人榜:先秦两代管仲 老子 庄子 甘罗 陈胜 范增 英布 张良 文翁 桓谭 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
太湖家园网和新仓论坛部分网友到新仓镇牌楼村看望汪淑芳 浙江平湖新仓镇留言板
反映新仓镇牌楼村小女孩汪淑芳家庭极度困苦的帖子在县政府论坛、家园论坛、新仓论坛发布后,引起网友关注。 2月3日上午,家园论坛太阳冰、洁晗等网友和新仓论坛代表一道前往牌楼村看望小淑芳,带着爱心网友的心意,为小淑芳送去了一些米、
国资委新掌门很低调 曾在质检总局推多项创新 - 质监杂议 - 中国质 岩土工程规范杂议
国资委新掌门很低调 曾在质检总局推多项创新有质检总局内部人士总结说,一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二是迎战甲流,三是2009年全国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四是今年以来开展的“两大”,即“大质检文化,大质检工作机制”。其中,“两大”活动的开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