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的感觉

什 么 是爱——就《爱是需要学习的》一书出版答中国商报记者郑立华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关于爱,人都经历过,可是恐怕都很难说明白,那么,您觉得,爱——主要是男女之爱——究竟是什么呢?

答:经过我的一些研究和提炼,支配爱的因素其实大体有三种。一是对美的爱,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色是人的本性,但是对美的爱是生命的一种本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会产生美,美学上说,美是难以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爱最集中的时候是青少年时期。在这段时期,不仅对异性美会产生深深的爱恋,就是对同性美也会动心。二是欲望促动下的爱,如性的需要和利己欲、占有欲等,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欲望。成年以后,性在男女之爱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常常会超越审美。这是真之爱。以上这两种爱是说不出的爱,与生命的本能相关。我把它们称为非理性的爱。三是道德之爱。也可以称为善之爱。道德是唯一能说出的爱。凡是能够形容出来的爱,都是道德的。如对一个女子形容她大方、优雅、可爱等,都是道德的。道德之爱(善之爱)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如果说前两种爱是一切生物都会有的利己性的爱的话,那么,道德之爱便是利他性的爱。只有人类构建了这种利他性的爱。这三种爱是人类一切男女之爱中共同起作用的元素。当前两种元素在爱情中占有主导因素时,这种爱就是难以说清的,所以会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说法,而只有第三种爱占主导地位时,爱情才会以善为结局,爱情也便能大致讲清楚了。从这些意义上来说,爱便是美、欲、善共同构建的一种情感。

2、您说“爱本身是一个哲学命题”,该怎样理解?这种说法是否把爱给“形而上”了?

答:为何爱情是哲学呢?一方面,爱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古往今来,所有的宗教面对的主题说到底其实便是一个字“爱”,爱他人、爱自然、爱崇拜者、爱自我,总之是利他性的。同时,大多哲学问题也是围绕“爱”的。孔子说“仁”和墨子的“非攻、兼爱”都是要爱人。柏拉图、尼采等也大多谈爱的本质。另一方面,爱情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概括起来讲,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只有两个人,即男人和女人,那么这个世界的所有主题便都是围绕这两个人来进行,因此,人类的真正主题便是男人与女人的主题。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易”就是讲这个主题的。古希腊的悲剧中伦理的主题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社会就是对性的分配,是对男人和女人的伦理上的分配。这些都是爱的主题。除此之外,爱情本身还是一种教育,是有关人的教育。人在爱情中的体验比所有的体验都要深刻、细致、激烈,这种情感的体验好比宗教的情感体验一样,让人不可思议。

因此,当我们提出要“学习爱”这样一个命题时,无疑是要一个人学习哲学。也惟有学习了爱,从而进入一种价值关怀时,爱才会有意义,爱也才会被理解和尊重,否则,爱仍然是虚无的。

爱既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又是形而下的行为,是心灵与肉体的统一,是情感与行为的统一。如果我们把爱一味地形而下,那么,爱就会成为一种欲望,就会失去价值,相反,一味地强调形而上,就会像柏拉图一样,丧失生命本体的价值。都是不完整的。

3、为什么说“悲剧的爱更感人,更能给人力量”?从美学角度来说,悲剧固然崇高、伟大,但悲剧的爱本身要比喜剧的爱要容易完成,因为喜剧的爱必须是经过了一辈子平凡生活的考验,执子之手,与子携老,难的不是结果,是过程。不知道我这种想法是否恰当?

答:加缪在谈到西西弗斯的神话时说,当西西弗斯如果忘记了自己日复一日地滚石头的意义所在时,他的这种行为便是人类日复一日地生存没有什么区别,便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而这种忘记就意味着荒廖的诞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感觉到日常生活的悲剧性,一切价值便消失了,于是,人也就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中。同样,平凡生活的人们没有对生活的觉悟,这并非喜剧,而是一种荒谬的生活。在“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平凡生活中,能够觉悟到这是一种幸福生活并时刻为此有悲剧之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幸福感,否则,就如同王朔讲的左手握着右手,没什么感觉,没感觉的婚姻便是可怕的,也就不需要坚持,所以,他才强调激情。从王朔的这种意识来讲,其实他也是恰恰感觉到了爱的日常化的悲剧性,只是他没有体验到这种日常存在的幸福感。

我强调悲剧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自从有了婚姻、家庭之后,性就被分配了,被限制了,爱也同时被分配了,被限制了。从生命的本体意义上讲,这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人类有了伦理之后,人类才强大起来,但是,也同样是人类的伦理导致了人类诸多悲剧的存在。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当时的伦理来讲,这种悲剧并非悲剧,但是,从人类追求真爱的观念出发,这就是悲剧。美与欲望之间、欲望与道德之间、美与道德之间,也总是会产生巨大的矛盾,这就构成了悲剧。当我们一味地追求真时,往往会遭遇道德的反对,而当我们强调道德伦理时,可能又会破坏美与真。这就是悲剧。

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的感觉

人类最终的悲剧在于逐渐学会调和这一系列的悲剧,并在悲剧本身中善待生命,达到中庸之境。

4、悲剧的爱,有时候在道德上有缺陷,像安娜的婚外情,等等。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吗?应该怎样处理爱与道德、责任的关系?

答:爱也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我上面所讲的爱的三元素即美、欲(真)、善(道德)没有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且没有统一起来时,爱便是不稳定的,这种爱迟早会面临解体。这就是爱的规律。我强调对美与欲要有觉悟,要认识到美的幻象和欲必须节制后,就自然会对善(道德)产生强烈的渴念,爱就稳定了,否则,爱会带着你进入不可知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安娜的悲剧在于,她的美始终没有得到他丈夫的肯定,相反,常常遭到非难,而她自己又对自己的美存有强烈的被肯定的渴念,此外,她对欲也没有什么感受,对伦理和道德只是一味地忍受而已,总之,她对爱没有任何觉悟。当渥伦斯基出现时,一切都发生了地震。她的美丽被别人肯定时她兴奋了,她压抑着的欲也得到释放,她被激情控制着,只有当她们的热恋过后,才进入平静中,此时,她开始觉悟了,她开始向道德进发了,她要求渥伦斯基也同样进入道德之爱中,给他们的爱情一个永恒的承诺,可是,渥沦斯基并没有这样的承诺,他开始又去寻花问柳了。这就是真正的悲剧的来临,即道德之爱的彻底崩溃。安娜终于自杀了。

安娜的悲剧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爱也要有一个规律的认识,最终达到由道德主导、美与欲参与的爱情中,爱才能稳定。同样,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不要简单地用道德来判断爱。爱与道德是一种觉悟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统一的过程。如果将这种关系简单化,爱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5、罗素的《婚姻革命》中说,婚姻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我看您书中说爱情也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您还提到爱情的最高境界。

答: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是,爱情受三种元素的支配,即美、欲(真)、道德(善),只有当它们统一起来后,且以道德(善)为主导时,爱才是完美的,永恒的,否则,爱便随时面临破产。这是从人类本体意义来讲的。假如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讲,便是更进一步地讲三种元素的基本规律。最后我还谈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这种最高境界,其实也是哲学使强调的最高境界,即在道德追求上最终达到与信仰完全一致。说得简单一些,便是善美真的完全统一。

6、现在很多人频繁更换男/女朋友,却更容易疲惫和麻木,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不能坚持爱一个人,这是否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有关?

答:是的,与我们这个社会给他们提供的社会环境与教育有关。九十年代以来,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文化的对外开放,全球一体化现象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这导致中国的青年在文化与生活上也与西方世界一体化。首先是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使很多人放弃了原有的价值与道德,青年人更是如此,他们面临信仰危机;其次是欧美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性革命”也蔓延到了中国,性越来越开放,女权运动日益炽烈,婚姻面临危机,崇尚爱情的结果使爱情反而遭受了灭顶之灾;最后是教育的滞后,使青年人过多地陷入性欲望的追求中,对情爱的追求反而越来越远了。

7、现代社会,一边是恋爱越来越早,一边是结婚越来越晚,那些经历过感情挫折的大龄青年常常认为爱情和婚姻不是一码事,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想法错在哪里?

答:这是以往爱情与婚姻的悲剧导致的结果。他们对爱情的认识有问题,过于偏执,同时对婚姻有一种恐惧。事实上,绝大多数大龄青年在心理上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他们往往与这个世界有一种对立的情绪,对自己也不能客观地判断,往往估计过高,或者太低,这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心理障碍。说到底是,是他们的性心理有一些问题。

8、您有没有总结过,目前社会上的爱,都存在哪几种病态问题?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答: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过分地崇尚爱情,将其凌驾于亲情、友情之上,结果可想而知;二是在对待性的问题上过于随便,性高于情爱,其结果也是悲剧;三是拜金主义盛行。我认为,所有的原因除了遗传方面的原因外,都来自观念。当然,这种观念有些是来自家庭的,即父母的婚姻质量和亲人的情爱生活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爱婚姻观念;有些是来自社会的,如性的开放。

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很难的,因为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教育。不仅仅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还要对成年人进行教育,使他们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婚姻情爱生活。

9、性,在我国,也是一方面过度开放,一方面过度保守和无知。所以很多人谈论性教育,您觉得目前的所谓性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目前人们所认为的性教育,多指的是性科学教育。这是一种简单的看法。这是将人动物化的结果。其实,性教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性生理教育,即目前所说的性科学教育,另一部分是性文化教育,即道德文化哲学教育。前一部分好理解,但后一部分就非常难,因为它涉及到性的伦理价值问题。我认为,这两部分是缺一不可的,但是,目前后一部分几乎没有人去提倡。这样,就使得前一部分的教育缺乏了理论支持,完全成了一种欲望化的教育。

10、西方早有针对爱的教育的专家专著,比如《爱经》《情爱论》《爱的艺术》等,而在中国古代,孔子的爱,是一种大爱,是政治;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都没有爱情,只有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还算感人,可是其前提也只是为了报恩。是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爱的教育是缺失的?

答: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爱的教育也是不缺乏的,如孔子的仁爱思想。事实上,礼教就是爱的伦理教育,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禁欲的文化,所以对爱情生活中欲的认识是不足的,这也导致这种爱的教育成为不完整的爱的教育。

11、所以您的结论是,爱的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更迫切,是吗?

答:是的。人类最终的希望便是爱,个体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爱,爱别人,让别人爱。

12、在对青少年的爱的教育中,父母和社会各应发挥什么作用?

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身体力行的教育,是影响一生的,也是一个人最终的老师。父母亲对待他们长辈的态度,他们自己的情爱生活的质量,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等,都在影响孩子关于爱的心理和观念。社会当然是一个大背景,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7436.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才是真爱呢 男人分手后真爱的表现

倘若问问周围的人关于爱情方面的东西,很多人能够说的头头是道,因为爱情,基本上成年人都经历过。  但是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呢,觉得一旦自己要是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和喜欢自己的人时,觉得真爱就是要什么事情都迁就对方,觉得真心相爱的两个

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的感觉

什 么 是爱——就《爱是需要学习的》一书出版答中国商报记者郑立华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关于爱,人都经历过,可是恐怕都很难说明白,那么,您觉得,爱——主要是男女之爱——究竟是什么呢?答:经过我的一些研究和提炼,支配爱的因

心被绞刑是什么样的感觉_howcanitr nitr 230

元月31日现在是大年初六的凌晨,很困很累的我居然一点睡意也没有,温暖的大床、柔软的枕头、厚厚的被子和女儿小小的手都在等着我,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独自坐在黑暗里,动也不想动弹。心一阵阵地难受,象是有样东西在不间断地绞着我的心脏,让

深爱一个人的感觉是什么 爱一个人的感觉是啥

深爱一个人的感觉是什么【情感天地】 2010-12-30 19:01:18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什么是真爱?真爱是智慧无私的爱;真爱是不求回报的爱;真爱是心性纯洁、自然流露的爱,真爱是包容和大度的爱;真爱是对别人没有压力的爱. 佛陀告诉我们

声明:《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的感觉》为网友江畔柳前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