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回忆录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1942年8月24日至1943年2月2日展开的被称为是最艰苦,又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便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

1942年夏,德军深入苏联领土,希特勒下令两支大军长驱东南部:一支前往高加索油田和里海附近,另一支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

1942年4月,俄罗斯的大地正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春天来到了,顿河、伏尔加河的坚冰渐渐融化了,但在这美好的春季,希特勒却在筹划着一项罪恶的阴谋,他利用英美拖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之际,集中一百五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位于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的西岸,是连接苏联欧洲部分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贯通欧亚的咽喉,也是苏联南部著名的工业中心和粮食储存地。希特勒狂妄地宣称:攻下斯大林格勒之后,巴库的石油、顿巴斯的煤以及库班的小麦也将随即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资源;同时,还可沿伏尔加河北上,从东面包围莫斯科,再出波斯湾。希特勒甚至吹嘘实现这一切不需要几日。

为粉碎希特勒的阴谋,为保卫斯大林格勒,苏军在1942年7月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任方面军司令。斯大林格勒的军民决心在不利的情况下,阻击敌人,打击和消耗德军。

顿河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它缓缓流过俄国的原野,从莫斯科南方的高地发源,流向俄国南端的罗斯托夫进入亚速河。其弯向东方的河床部,跨斯大林格勒及伏尔加河不足十几公里。河向东弯去形成了大河套,就是在这个大河套区内,德军将展开对斯大林格勒的猛烈攻势。

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城内军民争取时间,建立了三道防线。最外边的一道防线,全长一百五十公里,延伸至顿河东岸;中间的一道防线,全长也有上百公里,沿着狭窄的罗沙卡与齐伏林那也两条河设防;最里边的一条防线全长二十五公里,从斯大林格勒北面的雷诺克村起至南面的库普洛斯诺耶及卡拉斯诺亚美斯克止。

大林格勒战役开始时,德军一百五十万兵力分为两个集团军群。一个是第十一、第十七和第一坦克军团,是辅助攻击方向,进攻目标为高加索油田;另一个是第六集团军群辖六个军,包括两个坦克军团,配有第十航空队的掩护,是主要攻击方向,进攻目标为斯大林格勒。鲍罗斯将军指挥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

保卢斯,黑森人,他是小职员的儿子、罗马贵族的女婿。他为人谦逊,办事认真,待人和蔼且有礼貌,但他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他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参谋军军,在步兵团里供职时,官职做到上尉,那是1929年的事。接着,保卢斯便转入装甲部队,在一个摩托化试验部队当了数月的指挥官,因此,他没临战指挥经验。194年,保卢斯被哈尔德选至他的参谋总部任重要职务,即副参谋总长。在参谋总部任职时,他掌管过“巴巴罗萨”计划的大部分早期制订工作。1942年1月,保卢斯晋升为上将,将出任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第六集团军是东线最大的一个集团军。

德军元帅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第6军团驻地视察

保卢斯是个勤勉、有才干的军官,他所作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亲眼看着完成的。希特勒显然很器重他,因为仅在1942年的11个月中,他就由中将迅速晋升为上将。希特勒对于保卢斯的忠诚也是毫不怀疑的,希特勒本来打算在斯大林格勒之战一朝胜利结束之后,便把他召回最高统帅部,接替约德尔的职务。保卢斯的较寒微的出身与谦恭的外表,受到纳粹党的青睐。他对哈尔德一贯敬重并有深厚的友情,他不是那种善于阿谀逢迎的小人。尽管如此,他似乎对于希特勒的判断力及军事才能没有很高的评价。希特勒是发展装甲兵的赞助人,保卢斯与他“志同道合”。

保卢斯肯定明白了自己既是希特勒的宠儿,又是哈尔德的宠儿。他贫图功名,缺乏那种在紧要关头作为杰出指挥官所必须具有的坚定性格。尽管哈尔德曾说保卢斯沉着冷静,但消极被动对他来说,可能是更恰当的描写。他与约德尔一样生来就是个惟命是从的人,希特勒准确地估计到他一贯服从的特点,因而选择他作为自己在行政与军事方面的重要心腹。

1940年,保卢斯作为一名小将在赖歇瑙指挥的第六集团军中担任了约八个月的参谋长。赖歇瑙于同年7月被晋升为元帅。两人在经验与指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希特勒完全控制陆军之后,资历与经验已不再说明任何问题,保卢斯才得以超过十名有才干、有作战经验的军长,一跃而成为高居整个东线最重要指挥职位的赖歇瑙的继任人。由于他得到他的两个参谋长的有力支持,他才在哈尔科地战役与“蓝色”战役中成为一名非常有成就的指挥官。他的第一任参谋长是费迪南德·海姆,第二任是阿图尔·施密特。尤其后者是一个性格坚韧,有独到见解的人。

鲍罗斯的外表看来五十多岁,他行动稳健,眼光镇定却透着冷酷。薄薄的嘴唇,却从不苟言笑,嘴角向下,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他的右半边面颊常因紧张而抽搐。他指挥着第六集团军分三个纵队向斯大林格勒围了过来。

1942年7月初,第六集团军编成内有五个军,共十八个步兵师。其中有两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步兵师,这三个师组成了第四十装甲军,由施图姆指挥。第四装集团军是参加进攻斯大林格勒作战的另一个集团军。它于七月末转隶于B集团军群。它在渡过顿河下游之后突然转向东北方,沿科帖尔尼科沃至斯大林格勒的铁路向前推进,追逐着特鲁番诺夫指挥的苏军第五十一集团军的五个师。赫特进展缓慢,是由于苏军的抵抗,又因缺乏油料使大部分部队无法行动。赫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编制内有肯普夫指挥的第四十八装甲军和一个步兵军,共四个师,其中仅一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德雷加林纳指挥的罗马尼亚第六军共有六个师,在赫特后方跟进。第四装甲集团军与其他集团军均由第八航空军进行支援。第八航空有九个战斗机大队、九个轰炸机大队与三个斯图卡战斗轰炸机大队。

从顿河西岸的广阔战线上,开始刮起了“暴雨”前的“飓风”。密集的坦克在辽阔的大地上旋风般地疾驰,车轮扬起的尘埃,十几公里之外都清晰可见。坦克的轰鸣声惊天动地,震撼了整个大地。

第六集团军突入顿河河曲,正当德军的坦克肆无忌惮地穿过辽阔无际的平川,直奔顿河大河套时,因为军需部部长瓦格纳按照希特勒7月23日颁布的指令,把B集团军群的大部分运输力量调往A集团军群的地域。这错误一犯就无法迅速纠正,结果,第六集团军在十天之内未能前进一步。

德军第6军团抵达顿河,德军士兵正从高处监视顿河地区

不容乐观的前奏曲

至此,除了深陷顿河弯曲部这个大包围圈中〔大致在契尔河与齐姆拉河一线〕的苏军外,所有苏军已撤至顿河东岸。铁木辛哥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防线北起巴甫洛夫斯克,南至萨尔帕湖,绵亘四百五十英里。其右邻是瓦杜丁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左邻是特鲁番诺夫指挥的第五十一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正面过宽,苏军最高统帅部于八月五日决定将这个方面军一分为二。一个是新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铁木辛哥的继任人弋尔多夫指挥。其防线由巴甫洛夫斯克延伸至伏尔加河,不包括斯大林格勒。另一个是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指挥,从斯大林格勒对面与暴露的南翼延伸至卡尔玛克草原。

7月的后两个星期,保卢斯开始向顿河以西的苏军桥头堡逼近。桥头堡的北部由科尔帕克奇指挥的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扼守;南部由第六十四集团军扼守〔暂由崔可夫指挥〕;此外,还有第一、第四坦克集团军与它们配合。

德军第6军团杀向斯大林格勒

第一、第四坦克集团军都是由步兵部队改建的:一个是原来莫斯卡连科指挥的第三十八集团军,另一个是格拉西缅科指挥的第二十八集团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各拥有相当于六个步兵师的兵力和若干坦克营。但是,两个坦克集团军仍在改装过程中,既未定编又未训练,坦克的数量也不够。根据斯大林7月28日签署的苏军最高统帅部司令,苏军必须坚守顿河以西的阵地,禁止继续撤退。德军第六集团军兵分两路,每路有一个装甲军和一个步兵军,从两翼合围,孤立科尔帕克奇指挥的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与第一坦克集团军,把它们牵制在卡拉奇以西地区,使它背水而战。接着,被围苏军部队又遭到冯·维特尔斯海姆指挥的第十四装甲军与冯·朗格尔曼指挥的第二十四装甲军从侧后的进攻,切断了顿河上的退路。苏军坦克集团军的反攻未能奏效,战斗又持续了数日。德军攻势取得这一良好开端,是苏军坚守顿河西岸的命令帮了大忙。进攻的下一阶段是肃清该地直到北部锡罗亭斯卡亚附近的苏军,主要是克鲁奇金指挥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和莫斯卡连科指挥的第一近卫集团军的部分部队。

8月15日,这些部队被迫撤过顿河。德军费尽心机企图夺取克烈缅斯克以南、顿河西岸苏军的桥头堡,结果都归于失败。而这个小小的桥头堡后来在德军败退时成了苏军进攻的跳板。另一方面,苏军这样以重点把守顿河东岸,表明必须在这个炎热、干燥、空旷的草原上为强渡河这个巨大障碍做充分准备。

此时,在顿河以南、赫特指挥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已把特鲁备诺夫指挥的苏军第五十一集团军迫到卡尔玛克草原,第五十一集团军的抵抗此刻仍很顽强,使它在卡尔玛克草原依然对德军翼侧是个威胁,轴心国部队开始横渡阿克赛河,这条河由担任侧方警戒的崔可夫的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扼守,这三个师对德军奋力反击,虽未能得手,而对罗马尼亚第六军的反击却卓有成效,该军已有溃败的危险,幸而它的联络官挽回了危局。

夏季攻势

随后,第四装甲集团军向距斯大林格勒五十英里的廷古塔发展进攻,准备沿伏尔加河西岸进逼该城。这次突击是指向背靠伏尔加河部署的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与托尔布欣指挥的第五十七集团军的部分部队,8月5日,赫特突破斯大林格勒外围的环形防线,在廷克塔车站周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坦克战。苏军顽强抵抗,使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已无力继续推进,显然只好等待第六集团军渡过顿河再说。而第六集团军还在西部大约六十英里上停滞不前。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军的进攻引起重视,决定坚守东南方。

7月28日,发布了“决不后退一步”的第二二七号命令,斯大林以适度的口吻告诫所有部队继续撤退将给苏联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苏军在卡拉奇以西的顿河河曲遭受挫折之后,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于8月12日视察斯大林格勒。

妇女们也拿起武器保卫城市

妇女在帮着打扫战场

此时,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刚刚分为两个方面军,大约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华西列夫斯基便建议恢复某种形式的统一指挥。为了便于组织协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划归东南方面军司令员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第六十三、第二十一、第一近卫集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与第二十四、第六十六集团军组成;东南方面军由第六十二、第六十四、第五十七、第五十一集团军组成。弋尔多夫仍留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戈利科夫被调离沃罗涅日方面军担任东南方面军的指挥员,两人成为叶廖缅科的副手,而赫鲁晓夫则成为两个方面军的政治委员。8月17日的两周后,由编余的部队组成一个新的第六十二集团军。第一近卫集团军、第二十一、第六十三集团军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又进行了整编,并得到大量补充。

德军B集团军群发动这场新攻势的直接目的是想消灭顿河至伏尔加河陆桥上的三个苏军集团军;阻止苏军对该地域实施增援。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将在韦耳佳契跨越四座顿河大桥,然后兵分三路前进,两个装甲军分别在左右两翼、一个步兵军居中,在狭窄的正面上向斯大林格勒城推进,实施向心突击。赫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从廷古塔以北的高地突破苏军防线,一直打到斯大林是,在德国人发动这场攻势前不久,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于8月20日从克烈缅斯克桥头堡以重兵向德军的北翼发动进攻,收复了一些领土,并牵制住一个军〔共四个师、三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在西面,加里博尔迪指挥的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到达,它是从南部的鲁奥夫集群调至此地占领面向北部、背靠顿河的新阵地的,因此解脱了一些德国部队。对意大利人来说,此外并非清闲之地,从8月20日起,顿河以北的苏军科尔帕克奇的第六十三集团军与达尼洛夫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开始向该地发动试探性进攻,攻点了顿河以南位于耶兰斯克与绥拉菲莫维克之间的另一个桥头堡。

斯大林格勒南、北、西三面被围,陆上交通被切断,伏尔加河成了支援会战的唯一运输线

德军维特尔斯海姆指挥的第十四装甲军在里希特霍芬的第四航空队强大兵力支持下于8月23日拂晓渡过顿河,迅速突破苏军洛帕京指挥的第六十二集团军的防御。夜暮降临时,已向前推进五十多英里,第十六装甲师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方的雷诺克。8月23、24两日,斯大林格勒遇到破坏。当与莫斯科的无线电联络沟通时,碰巧正在该城的华西列夫斯基与愠怒的斯大林进行了一次非常的通话,当时由于无线电联络中断,斯大林误认为该城已陷落了,据华西列夫斯基回忆说这次通话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8月23日,德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入侵苏联以来最疯狂的一次轰炸,投下的炸弹一半以上是燃烧弹

到8月25日为止,德国第十四装甲军毫无进展,并且伤亡惨重,被撂在一条约三十英里长、仅两英里宽的狭长走廊上,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油料与补给品只得由装甲输送队在夜间提供。第六集团军指望赫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以南部发起的突击会解除苏军对它的压力。但是,赫特在廷克塔以北地雷密布的苏军防御地域内遇到极大的困难,此地是斯大林格勒内围防御地带的一部分,他为了利于在西面二十多英里处发运一场新的突击,只好放弃这次进攻。改变部署需要时间,直到8月31日,施韦德勒指挥的第四军与肯普夫指挥的第四十八装甲军,以第二十四装甲师为先头,切断了皮托姆尼克以南、斯大林格勒以西不到二十英里处的铁路线。迄今一直进行拼命抵抗的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出人意外地突然向东撤退,奉命撤至内围防御地带。尔后,德国第四集团军与第六集团军于9月3日在皮托姆尼克会师。B集团军群误认为苏军撤退的企图是渡过伏尔加河退至东岸,于是试图从西部突入斯大林格勒。但是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企图未能实现,因为在别克托夫卡的翼侧高上苏军兵力很强,第六集团军缺乏必要的兵力作这次最后的努力。由于苏军越过顿河发动的翼侧攻势把过多的德军部队牵制在斯大林格勒以西很远的地方,德军的进攻缺乏锐势,致使第四装甲集团军与第六集团军的进攻未能达成包围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苏军的目标。

二战回忆录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将近卫第13师调过伏尔加河增援斯大林格勒。这是第13师的战士和他们的师长在防空洞等待出发

六十万名斯大林格勒老百姓继续撤退。当时城市本身并未构筑防御工事,但是,大火、轰炸、炮击所造成的破坏远比人工设置的障碍更为有效。斯大林格勒城的守卫者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德国人很快便由空中、高地和南部的沙丘上观察到苏军在该城与伏尔加河的动向。于是白昼跨越顿河的行动和补给均在敌人的监视与火力控制之下,不久即陷于停顿。

斯大林格勒近郊的战役在激烈进行,城里的妇女儿童有组织地进行了撤退

8月末,苏军最高统帅部把朱可夫派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部。该司令部刚从斯大林格勒迁出,移到北部伏尔加河至顿河的陆桥中央——小伊万诺夫卡。莫斯卡连科指挥的第一近卫集团军从克烈缅斯克桥头堡向东运动,与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第六十六集团军与科兹洛夫指挥的第二十四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正北方的顿河西岸集结。9月11日,崔可夫接替克雷洛夫任司令员。此时,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外围收缩至伏尔加河西岸,成一狭长地带,最宽处不到十英里,最窄处约四英里。在该城以北,德国人占领了伏尔加河西岸约五英里长一段,从而隔断了北部的马利诺夫斯基的第六十六集团写与城内的崔可夫的第六十二集团军的联系。在城的正南方紧挨第六十二集团军配置的是舒米洛夫指挥的第六十四集团军,与第六十二集团军共同扼守该地的还有一个由萨拉耶夫指挥的内卫军一个师。

萨拉耶夫兼任斯大林格勒市警备区司令。该师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在德军打击下迅速溃败并向后方流散的苏军部队,起宪兵的作用,但是不久它本身却被投入战斗,隶属于第六十二集团军。

7、8月间,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极度混乱的场面,使人联想直1941年夏季的情况。许多部队都已被打散,牵着牛、携带着农具的难民拉着长长的队伍向东,朝伏尔加河渡口与桥梁缓慢地移动。他们不断遭到德国空军战斗机与俯冲轰炸机的轰炸和扫射。当崔可夫到达马玛叶夫高地新指挥所接管第六十二集团军时,发现其装甲部队未经批准便撤至伏尔加河以东;其炮兵部队、反坦克部队、工兵部队与装甲部队的主要指挥员和顾问已不知去向。

德军并没有获得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东岸集结新的集团军的任何情报。但是,伏尔加区舰队在夜间渡河对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实施强大的增援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据统计,两个集团军共拥有八个完整的步兵师,但他们能得到大量分遣队、失去建制的官兵和民兵营的加强。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认为很有必要趁苏军的兵力尚未充实及早发动进攻。9月7日,第六集团军下辖的塞德利茨·库尔茨巴克指挥的第五十一军用两个步兵师从古姆拉克向东,即向马玛叶夫高地与市中心发动进攻。部队在一个很狭窄的正面上向前推进。在距伏尔加河仅有四英里多的路程时,德军有计划地向前推进。

进入郊区的德军命一位老妇离开她的隐蔽所

苏军统帅部要求守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城外苏军各部队实施局部进攻,牵制德军兵力,迫使德军攻城势头减弱。

德军的攻势明显削弱了,希特勒得知此讯,大发雷霆。他近乎歇斯底里地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15日以前攻克斯大林格勒。

9月10日是星期四。这一天,斯大林格勒的士兵们、工人们、老人们、妇女们以及儿童们在天还没亮之前,便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有的挖战壕,构筑地下工事,有的装沙包、运水,还有的向工事内运送弹药。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德国法西斯军队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攻打这个城市,他们已经很接近市区了,所以必须做好城防准备工作。

由于德军飞机和炮火的攻击,苏军的给养和弹药输送十分困难。这是一个战士背着食品艰难爬过废墟

太阳,从伏尔加远方的草原上升起,第一道光芒便洒落在伏尔加河面上。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指挥部就设在伏尔加河边的一○二高地上。一○二高地俯瞰着斯大林格勒城,像一名巨大的卫士挺立在那里。苏军最高统帅部将守卫斯大林格勒的任务,交给了由崔可夫率领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当时,这支没有预备队的部队仅有留作反攻用的十九辆坦克。

崔可夫中将在一幢残破的建筑物里观察附近的战斗情况

9月13日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全面攻势。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第六野战师和几个师的部队在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正面实施进攻,一些部队已在雷诺克居民区北面和城市南面的库波罗斯诺耶附近延伸到伏尔加河。第六十二集团军被德军以强大的弧形阵势从正面和两翼挤压到伏尔加河边。

北面,敌军的坦克第十六师占领了从拉托申卡到135.4高地的大片土地往左,敌机械化第六十师占领了由135.4高地至147.6高地南正面地段。敌人配备了加强兵器的师占领了约二十公里长的正面。德军控制了斯大林格勒的上空,成百上千架敌机不停地轰炸。

德军在13日这个星期日对斯大林格勒市区发动了进攻。经过一个星期的苦战,德军突入了该城的核心。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的苏军,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和地面猛烈的炮火,一条街道又一条街道,一座房屋又一座房屋,顽强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

在“一月九日广场”,有一幢四层高的普通楼房,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二十四名战士坚守在那里。德军从此通过,遭到阻击。敌人反复冲击,伤亡惨重,仍不能将楼房攻下。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打击敌军

楼房此时已变得千疮百孔了,在这几乎无法生存的地方,苏军战士顽强地坚守了五十八天。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战后,这幢大楼被誉为“巴甫洛夫大楼”。

9月14日,德军占领了中央火车站,先头部队已抵达伏尔加河畔,将守军第六十二集团军分割为二。在南面约五英里处,肯普夫的第四十八装甲军于九月十日在苏军第六十二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接合部向东北实施进攻,战斗之残酷是德军在战争过程中从未经历过的。每条街巷、每幢房屋、每个掩体都必须争夺。在该城东南效的米尼纳地域内,第四十八装甲军所辖的第二十四装甲师正沿苏军第六十二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进攻。他们穿越星罗棋布的楼房与住宅,扫清矮树丛、跨越一道道峡谷。T-34与T-60型坦克与火炮配置在掩体内,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但是,德国步兵却越过装甲部队无法穿越的陡峭峡谷,钻入矮树丛,开始迅速地屠杀苏军炮手。在荫蔽地内的T-34坦克被反坦克手雷击毁。但是,第二十四装甲师遭到来自矮树丛的苏军步兵的有力反击,被迫后撤。然而,尽管如此,9月14日,女王河以南的察里津老城还是落入德军手中,第四十八装甲军已位于伏尔加河畔,北起中央火车站以东地域,南达顿河下游的库波罗斯诺耶,并与第五十一军会师。于是,苏军崔可夫指挥的第六十二集团军与舒米洛夫指挥的第六十四集团军完全被隔绝。第六十四集团军此时位于该城的南侧。

9月14日是苏军最不幸的一天。德军飞机在伏尔加河布设水雷,斯大林格勒的老城、市中心和中央火车站均告失陷,由德国冲锋枪手组成的小组在码头巡逻。但是,德军迟早会尝到在鳞次栉比的居民区内进行巷战的真正苦头。这种近距离作战有利于防守者,而给进攻部队造成极其惨重的伤亡。德军坦克、火炮和迫击炮的火力支援由于观察受到限制,并非什么时候都有效。在精确地测定空中轰炸目标方面也遇到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当守军迅速意识到越靠近德军阵地便越安全时尤为困难。德军深感兵力不足,被迫在几个十分狭窄的正面上进攻。他们所无法克服的最大困难是,在已攻占的地盘内有成群结队的苏军渗透人员在夜间溜入后方。9月14日夜,苏军第十三近卫步兵师横渡伏尔加河,几天后又有两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和一个坦克旅渡河。9月15日,中央火车站的战斗再次打响。翌日,车站几经易手。同时,苏军先遣队正向马玛叶夫高地发动进攻。后来,德军改变战术,他们并不死守已夺取的地盘,而是为了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进一步缩小进攻地境,并不断地改变突击方向,但是毫无成效。9月下半月,战斗以德军第四十八装甲军与第五十一军占领该城的南端而告结束。

苏军士兵冒着炮火穿过战壕

里希特霍芬报告说:保卢斯心情焦虑,他于9月20日说,如不增加部队,他将无法继续前进。他与魏克斯的B集团军群均位于一条绵长且暴露的突出部的顶端,除了遥远的卡尔玛克草原由德军第十六摩托化师驻守外,B集团军群的南翼完全暴露。当罗马尼亚第六军占领链条似的湖泊〔靠近察察湖〕附近的一块翼侧阵地时,被比它还小的苏军部队打了个惨败。

这只是证实了德国人的预见:罗马尼亚军队若不编入德军指挥系统,得到德军特遣队的监督与支援,那是靠不住的。苏军对此也是明白的。尽管如此,德国人的计划中仍企图以康斯坦丁雷斯库将军指挥的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司令部接管罗马尼亚第六、第七军的指挥权,负责保卫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南翼。突出部的北翼,由斯大林格勒向西直抵克烈缅斯克桥头堡一段,由三个德国军控制。这三个军谁也无法脱身去解决城内的战斗,因它们正遭到来自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的陆桥和克烈缅斯克桥头堡内苏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保卫克烈缅斯克以西沿顿河一线的北翼的任务交给德国盟军的三个集团军。它们是杜米特雷斯库指挥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刚开到此地〕、加里博尔迪指挥的意大利第八集团军、詹内指挥的匈牙利第二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在苏军渡河实施试探性进攻时已放弃了阵地,尽管德军阻止住苏军的推进,但无法攻下这个位于耶兰斯克与绥拉菲莫维奇之间的新桥头堡。

希特勒为了攻陷斯大林格勒,在德军转入市区作战后,又派援兵,投入了约十七万人的兵力和五百辆坦克,还特意调来了五个专门受过巷战训练的工兵营参战。

敌人天天在飞机轰炸的掩护下,昼夜不停地强攻。地面上攻不进,就在地下打洞找路,真有如进行“老鼠战争”。

在巷战中,按照崔可夫将军的要求,每个战士都是士兵兼指挥员。这是苏军士兵在废墟中转战

德军为了进攻马也夫高地和一号火车站,在不到四公里宽的正面地段上,集中了四个师,接二连三地轮番发动进攻。一号火车站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德军先后十三次攻占了该火车站,但苏军战士又先后十三次把德军赶走,把火车站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

两名苏军炮手将火炮推至敌人的隐蔽所,向躲在里面的一个营的德军开火

苏军战士在保卫斯大林格勒城时,机动灵活,凭借对城中地形地物熟悉,进地下室,钻地下道,爬房檐,上房顶,和敌人展开了机智斗争。每天晚上,当月光倾洒在瓦砾废墟上时,苏军战士便隐蔽起来,见到行进中的德军士兵,便一发一中,德军士兵丝毫未能察觉。在一些双方争夺激烈的地区,苏军战士还分别在房屋内、街区密布地雷区,只要德军一闯入,便被炸得尸骨横飞。有些白天被德军以很大代价抢占的地段,一到晚上,就被潜入的苏军战士重新夺了回来。有时为了争夺一座建筑物,双方就要拼死争夺几个星期。在一座弹痕累累的大楼里,往往是德国兵控制着一半,苏军士兵扼守着另一半。究竟这一阵地最终为谁所占有,不经过血与肉的拼杀是难见分晓的。有时当守卫大楼的苏军士兵全部牺牲了,担负反攻任务的机动小组马上冲上去,进行反攻,将阵地夺回。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战后,一个德军士兵还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回忆道:“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那场八十个昼夜肉搏拼杀的情景吧,街道不再是用公尺来计算,而是以尸体为单位来丈量。斯大林格勒简直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是座烈火映红了的大熔炉。”

两军在残酷的巷战争夺中相持到了10月底。这时伏尔加河面上已刮起了寒风,烈火的燃烧也抵不住恐怖的严冬,莫斯科城内水泥铺砌的街道在潮湿的夜空中闪闪发光。

小雨不断,以往的凉气已变得冰冷。

此时,负责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鲍罗斯上将眼看着数十万士兵在俄罗斯的暴风雪中颤抖。他们死伤无数,活着的也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心中不禁万分焦急。逐渐,进攻的态势平静下来了。

狂妄的独裁者希特勒见状,召来鲍罗斯,严斥他的延缓,同时急令他要尽快夺下斯大林格勒。有李斯特、哈代尔被解职的前车可鉴,鲍罗斯毫无办法,便孤注一掷,决心豁出去了。他再次凑集兵力,以图攻夺苏军占据的最后一批阵地。

满怀着成功的希望以及对俄罗斯严冬的恐怖,鲍罗斯准备以玛耶墓地为主要目标,准备好更强大、更逼人的攻势。玛耶墓地这个地区宛如通往斯大林格勒防卫线南端的一块车轮垫子,有它在,德军就向前推进不了,只要除去这个垫子,德军的攻击就可以像巨大的车轮,向苏军守地滚去,没有任何阻碍了。

德军的大规模攻势,就从玛耶墓地的“第红色十月”工厂住宅区开始展开了,德军的第二十四装甲师团、第一○○、第三八九步兵师团都参加了这次大攻击。德军为了彻底摧毁苏军阵地,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在玛耶墓地最高点喀尼希奴依的苏军第九十五师团的据点,已经被德军的炮弹炸平。

9月底,战斗中心转到了北部的工厂区。10月,两军展开争夺三大工厂(拖拉机厂、“街垒”和“红十月”)的血战。10月15日,德军占领拖拉机厂

11月11日清晨六时三十分,德军发动了最后总攻击。这次德军的兵力有七个师团:第十四、第二十四装甲师团,第一○○轻型机械化师团,第四十四、第七十九、第三○五、第三八九步兵师团,再加上第一六一、第二九四师团的部分士兵以空投补充。

崔可夫的部队正好和敌军正面交锋。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又陷入了凄惨的白刃战。德意志第六军把战术预备队也投入了战场。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将士们异常勇猛,他们知道敌人越是疯狂,越说明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他们已经孤注一掷,只要我军坚持奋战,敌人就能完全被摧垮。正如苏军将士们所料,敌人垂死的挣扎已不能持久,尽管双方损失都不小,但时至十二日傍晚,德军的攻势已明显减弱。

11月18日,崔可夫和参谋人员正在开会,朱可夫代表苏军最高统帅部发来命令:“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明晨从库烈兹卡雅地区发动攻击,朝卡拉奇地区的顿河大铁桥前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20日从莱伊喀诺多地区,也朝卡拉奇进攻。第六十二集团军展开反攻,务必将敌人兵力钉死在市内,绝不能让他们把兵力转用在其他地区。”

崔可夫于伏尔加河岸集结了五十万重兵,配备了九百辆崭新的T-34型坦克,二百三十个炮兵团和一百一十五个威力巨大的卡秋莎火箭炮团。苏军万事俱备,而德军没有丝毫察觉。

1942年11月19日清晨,寒冷的浓雾笼罩着顿河哥萨区内的高地。德军的空军,在浓浓的朝雾里无法出动轰击,因此,对苏军的攻势已明显无力了。而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在几千门大炮的掩护下,出其不意地发动了钳形攻势。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苏西南方面军于11月22日占领顿河桥,斯大林格勒北部的顿河方面军也开始反攻。12月下旬,苏军夺回了“红十月”工厂

11月22日,二十五辆T-34型坦克风驰电掣般地向城西顿河大桥冲去。一边行进一边集中火力袭击桥上德军,一举夺占了大桥。

北方罗马尼亚军集体投降,而南北两面进攻的苏军在卡拉奇会师,把德军二十个精锐师团和罗马尼亚两个师团,约三十三万人合围起来,水泄不通。如此一来,德军反成了防守者。

鲍罗斯被重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并被阻断了一切增援。希特勒气急败坏,他下令鲍罗斯死守,并急令他最得力的元帅曼施坦因增援鲍罗斯。

由十五万德军组成的增援军团,带着三千吨物资和一支庞大的车队急匆匆地向斯大林格勒扑了过来。

曼施坦因原想打开德军第六集团军突围的通道,先把第六集团军救出。他知道鲍罗斯所在的战线是希特勒下命令死守的地方,不能随意调离。但他还是想先斩后奏,救出第六集团军,可出乎曼施坦因意料之外,鲍罗斯对于突围之事却表现得漠不关心,对他的计划无动于衷。事后他才知道,希特勒气急败坏,全然不顾德军将士的性命,他严令鲍罗斯不准突围,要“坚守到复活节,援兵到后重新进攻,彻底占领斯大林格勒”。接到元首的此项命令,鲍罗斯只有对天长叹,除坐以待毙,哪还有什么出路。所以,对于突围一事,他们只怕是想也不敢想了。

再说正当曼施坦因对鲍罗斯的态度疑惑不解时,他的部队在距第六集团军三十公里处也行进受阻。12月下旬便被苏军打得溃不成军,更谈不上还有能力去解救第六集团军了。

在苏军的追击下,参加战役的意大利第8军团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撤退

1943年1月11日上午八时,苏军五千门火炮一齐发射,著名的“卡秋莎”发出了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随着这吼声喷射出去的是苏联人民复仇的火焰。分割歼灭被围敌军的战斗打响了,总攻击开始了。

在总攻前的头几天,苏联大本营的代表——炮兵上将莫诺洛夫和洛可索夫斯基,以名誉保证,劝告德军归降。

1月8日,他们曾派遣一名使者到德军阵地送劝降信。这封劝降信是在大本营专用纸上打印而成的。信中这样写道:“……对于归顺的所有将校、下级军官、士兵等,我们将马上支付正规的定额粮食。所有负伤者,病患、冻伤患者马上给予医治……”

为了进行宣传,增加劝降效果,还以飞机将劝降信的复印件投到鲍罗斯的部队去。

最终鲍罗斯做出了拒绝这一最后通牒的决定。

莫诺洛夫决定武力付诸实施,他希望尽快把德军第六集团军彻底消灭掉。16日黄昏之前,德军由所保持的大约一千四百平方公里的地域缩至六百五十平方公里。17日,城内德军已被逼至市区内部防线的尽头。

保卢斯亲自指挥三个装甲师——第十四、第十六、第二十四装甲师。但这些师的战斗实力均不超过六十辆坦克。这三个师为了努力阻止苏军第五坦克集团的前进,掉过头来,横渡顿河向西运动。胡贝的第十四装甲军司令部也跟踪而至,并负责指挥。11月19日夜撤出了这些装甲部队,有些是从斯大林格勒地区撤出的。但是,撤退是一点一点进行的,因为寻找开动坦克的燃料极其困难,即使有油料,加油本身又耗费时间,结果这些坦克是以零散的、不完整的、秩序紊乱的小部队为单位赶抵顿河西岸的。大部分兵力仍留在斯大林格勒,或正在向顿河前进。第十四装甲师的特遣队也开始向克列次卡亚发动那个倒霉的突击。第二十四装甲师的特遣队也跨越卡拉奇大桥,向布集诺夫卡运动,企图与第十四装甲师的部分部队会师,但它无法达到目的。其兵力最后只剩下两个战斗力薄弱的装甲营〔由一名中校统一指挥〕和一些装甲车、一个炮兵特遣队,还有一些反坦克炮和高炮。没有一个步兵,因为他们都被甩在后面。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师的参谋人员开始从被遗弃在这个地区的后勤设施中搜寻携带枪支的人员。但是,搜罗到的驾驶员、文书和行李管理员很难起到装甲护卫兵的作用。

11月21日拂晓,罗曼年科指挥的苏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庞大的坦克、摩托化步兵与骑兵纵队从地平线上迎面而来,迅速摧毁马亚洛夫村中一个由德军野战连守卫的前哨。德军第二十四装甲师发现它的部队已投入战斗,该师的混编坦克营正向前进行冲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其后果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没有步兵,德军坦克无法扼守阵地,不能补充燃料,坦克就无法继续行动。大量的苏军部队绕过德军两翼飞驰而去,显然是去夺取卡拉奇大桥。德军的坦克乘员意外地发现,苏军摩托化步兵能熟练地支援坦克,这是在此次战争中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在五天的战斗中,第二十四装甲师在缺乏弹药、燃料,粮食只有一半,遭受伤亡一百五十人这样惨重损失的情况下,还自称摧毁坦克四十辆,消灭骑兵约四百名。11月23日,苏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已到达距出发地约六十英里、距卡拉奇不到二十五英里的利斯卡河。同日夜间,苏军的一支摩托化分遣队从奥斯特罗夫向卡拉奇运动,以奇袭攻占了德国人扼守的顿河大桥。分遣队指挥官是菲利波夫中校,因他的功绩卓著,后来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胡贝指挥的德军第十四装甲军最后退至顿河以东,凭借彼斯科瓦特卡附近的柳斯基大桥据守,尽管顿河此时已结冰了。

25日,苏军第二十一集团军与崔可夫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在城中会合,联手夹击敌人。

鲍罗斯的部队被切断成了两部分。大部分指挥官已感到再抵抗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暗中开始与苏军交涉投降事宜。

鲍罗斯的司令部不得不搬到城西一家百货商店的地下室里。1月31日清晨,苏军把这家百货商店团团围住,并威胁进行炮击。几分钟后,一个德国军官从侧门出来,示意苏军代表过去。他说:“我们首领想和贵军首领谈话。”原来,30日刚刚被希特勒升任为元帅的鲍罗斯准备投降了。

参谋长拉斯金前去谈判。数小时后,鲍罗斯被带到了第六十四集团军司令部。集团军司令舒米洛夫在司令部里一直在等待着拉斯金。司令部的门开了,拉斯金引进了一个穿着德意志陆军上将制服,个子高大,头发灰白的人。那人一进来就举起右手,摆出纳粹式敬礼的姿势,但马上又战战兢兢地把手放了下来,说了声“你好!”来代替早已习惯了的“希特勒万岁”的口号。

鲍鲁斯率残部向苏军投降

舒米洛夫郑重地让他拿出身份证明资料。接着,又询问了有关鲍罗斯被授予元帅之事。完后,他郑重地宣布:“鲍罗斯元帅现在是我军的俘虏!”

德军被俘军官2500多名,其中将军24名

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3年2月2日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结束了。这次战役的影响之大,在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苏军在这次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战果是丰硕的。轴心国的五个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五个军是:第六集团军全部,第四装甲军部分,罗马尼亚第三军的五个师团,第四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全部。死伤约一百五十万人左右,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苏军方面也有较大的损失。

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最艰苦的战役,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这个战役的胜利,不仅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形势,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苏军从此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它将在后代人们的记忆中永放光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7587.html

更多阅读

《往事回顾》陈光荣回忆录 往事回忆录之弄交

革命堡垒—遂溪泮塘我出生于广东省遂溪县洋青乡泮塘内村,泮塘村分内村、外村和上村三个自然村。抗日战争时期,内村有60多户,200多人;外村有30多户,100多人;上村有十多户,几十人。全村共100多户,400多人。

二战启示录之五:《菊花与剑》,日本人双重人格解密!

十一二次大战以及战后的表现,使人们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与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的必要。《菊花与剑》是打开日本人性之谜的一把钥匙!1944年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

2010高考名著备考之《格列佛游记》练习设计

格列佛游记作者:(英)斯威夫特 成书时间:1726年特色之处:旨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宗教势力的幻想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以讽刺作家名垂青史。他是一名牧师,一位政治撰稿人,一个才子。他出生于爱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简爱作者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著名作家,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六十多部神奇而又严谨的科幻小说和浪漫而又奇险的游记体小说,而且大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

声明:《二战回忆录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网友妞已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