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邱莊頭孫氏家譜序安丘庄头孙氏家谱序 繁体字版+简体字版 山东孙氏家谱

安邱莊頭孫氏家譜序
孫熙讓編寫

水有源,樹有根,人有族,家有譜。水源、樹根、人族,都是自然生就的,家譜卻都是後人編寫的。一個家族發展到較大的規模才編寫家譜,正如一個人活到較大的歲數才追問自身的歷史。回憶難免錯漏,傳説更易失真,記載不全可靠。就是説,譜常有誤。如果能詳細地理清脈絡固然極好,但是因爲盲目地求全求清而錯認祖宗也荒唐可笑。所以我想,能記幾輩算幾輩,說清多少算多少。接不上大家譜不要緊,編個小家譜也很好,縂比冒冒失失地接錯了更靠譜吧。
不知爲什麽,我們莊頭孫氏手里沒有家譜,也沒聽説“文革期間家譜被燒”的事情。聽説文革之前有來聯係續家譜的,但是不知爲什麽最後也沒續上。
我(熙讓)聼我父親(春業)口述,他(春業)聼我爺爺(成玉)口述:明代洪武年間,祖先從棗強縣遷居山東青州。初有四兄弟龍、豹、虎、熊。我們這一支是熊爺爺後人。祖上先後在安丘汶河沿岸的淩河、下埠、井戈莊、韓家村、趙家村、莊頭居住。我們的堂號是愛松堂。我們和淩河孫氏是一家子。我們排輩的字序是:漁樹炳垣鍾,衍業熙垂鍵,法桓烈埼鎮,濟格煥堯銘。排輩字序規則是水木火土金五行相生(一些字的五行屬性在簡化字上看不出來,要看繁體字才行)。
我(熙讓)見井戈莊村口石碑載:【據考,明洪武年間,孫氏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在村中井上建一小閣子,取名井閣莊。後演變爲井戈莊。1959年修牟山水庫時由庫內原址遷此,仍用原名。關王鄉人民政府立,安邱縣地名委員會監製,一九九一年十月。】
据孫氏家族網孫氏博客孫熙軍博文《山東安邱淩河孫氏字輩譜》記載:【清乾隆年間舉人瑞符字輯五創立了行輩字十個:汝樹炳垣鍾,衍業熙垂鑒。從十五世起排汝字輩。清光緒晚期邑庠生錫芬字芳晉再擬行輩字十個:法桓烈圻鎮,濟格煥堯銘。到二零零四年爲止,淩河及邢戈莊已到二十七世烈字輩。於是孫氏族人保業同安邱第一、第二中學校長等人續擬行輩字三十個:江松然培録,海柏照基欽;湘桂炯堃鉞,淦椿煜增釗;澤林煇致鏡,潤根耀堂錦。】
據孫氏家族網孫氏博客孫熙軍博文《山東省安邱淩河平原孫氏族譜源流序》記載:【淩河孫氏始祖公美屬嬀姓孫氏一支,兵聖孫武的後裔。洪武二年由河北省棗強縣上林村奉詔遷來安邱刑戈莊。公美生二子士賢、仲賢,士賢又遷淩河,後稱淩河孫氏。仲賢的後人稱刑戈莊孫氏。士賢有四子:福、祿、壽、禧。淩河孫氏是福的後人。祿、壽、禧的後人分居于淩河周邊地區,各自有譜。】
據網易網九曲店孫寶存的博客博文《元末經棗強遷山東各地孫氏2013.12.6博山論壇會議公告》:【第一次會議與會人員(博山孫萬春、博山孫賽華、諸城孫常海、昌邑孫奎章、臨沂孫寶存、萊蕪孫漢平、博山孫肇地、張店孫燕毅、博山孫兆昧、青島孫強、廣饒孫中生、萊蕪孫利彬、博興孫孟海、廣饒孫孟悅、昌邑孫乃福、博山孫豐學)達成共識:元末明初經棗強上林村遷山東道昭孫氏、顔山孫氏成功找到族源是余姚孫家境,證據充足;孫家境修譜委員會經過三個多月的慎重考證,對此結論非常認可。元明間經直隸棗強遷發山東各地的軍戶,基本都是一個源頭:浙江余姚——元末隨軍北上——屯兵駐紮于棗強——明朝建立,後爲躲避明軍搜捕不敢群居,故分遷山東各地。】
又據網易網九曲店孫寶存的博客所載青島孫強(“元末明初經直隸棗強遷山東孫氏歷史文化論壇”縂召集人)撰文《再考山東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孫氏源流》:【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安邱邢戈莊淩河、安邱王家莊、安邱伏戈莊、淄博般陽、青州鄭母鎮等,還有分支居昌邑撫安、壽光道口、廣饒三岔、諸城相州、博興崇德莊、博興王文莊、臨沂九曲店、高密西三里等等的孫氏支系,還有孫爽後裔,均爲元末明初經棗強遷此,同宗同族……在元末至正年間,全國各地幾十支農民起義軍——紅巾軍,紛紛揭竿起義抗元,元朝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居浙江余姚的左丞相中書令爽公臨危授命征士於余姚,起兵北上鎮壓紅巾軍保衛朝廷。吾始祖思恭、克讓二祖就在此時告別了父母妻子兒女隨軍北上,後兵敗於直隸南部,同去余姚孫姓兄弟爺們活著的幾十人流落駐紮在直隸冀州棗強和武清,形成了幾個小村落。其中很多是余姚孫家境的上林派和武清派,棗強上林村因余姚孫境上林派部分軍戶落居棗強避難而得名。爲什麽元末余姚孫境的軍戶會落居於冀州棗強呢?我(孫強)認爲或許是因爲余姚孫家境始祖岳公之故鄉在直隸冀州的緣故吧!爲保存勢力,不久又奉命遷發山東樂安,因樂安地區不是戰場,這些人在此安居生活了幾年,休整部隊,繁衍後人。至元明朝代更替後,明軍開始搜查流散的元軍殘餘勢力,他們已經無法再回到故鄉余姚。爲了保住性命兄弟爺們隱姓埋名,商定對外不公開來自浙江余姚和軍籍身份,只承認是直隸棗強遷民。爲各保一方血脈,思恭、克讓兄弟還有其他同宗兄弟爺們換民裝由樂安秘密各自分遷山東中北部各地。思恭祖其同僚滿公戰死沙場後,思恭續娶滿公之女,生次子恕字近仁,滿公夫人思恭之岳母隨之遷居昌邑道照里。克讓祖亦後娶何氏再生三子:岳住、童兒、廬兒。明洪武二年思恭祖繼遷至昌邑道照莊,明洪武三年克讓祖繼遷至青州東南隅孝夫鄉之顔神鎮(今淄博博山區)。】
又據孫強撰文《再考山東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孫氏源流》引安邱邢戈莊、淩河孫氏民國年間的(家譜)同宗小序記載:【吾祖自棗強縣上林村而來,共兄弟十三人,同堂兄弟八人,富、貴、榮、華、寬、洪、簡、重,是也。富居博山顔神鎮,貴居樂安三岔莊,榮居博興崇德莊,華居博興王文莊,寬居藍山九曲店,洪居諸城大嵩後移相州,簡居蘇戈莊,重居高密王家莊。又兄弟五人,思恭、鬥恭、致恭、公美、繼先。思恭居昌邑道昭,鬥恭、致恭居高密王家莊,皆無所考;公美居安邱邢戈莊,是吾孫氏之始祖也。生二子,長仲賢,次士賢,士賢後居淩河,實吾先祖之苗裔也,繼先居昌邑撫安里。吾祖兄弟共十三人,彼時各居一方,後世子孫原籍茫然而莫辨。】其後有孫強點評:【安邱邢戈莊孫炳震老先生在民國年間撰寫同宗小序時,考證了一些支系族譜後,把克讓之孫“富、貴、榮、華”、“寬、洪、簡、重、勇”堂兄弟,誤認爲元末明初遷山東始祖。又考證“思恭、鬥恭、致恭、公美、繼先”是五兄弟很有欠缺,並混爲兄弟十三人,並且還漏掉一個“勇”祖,可又有什麽證據證明“思恭鬥恭致恭公美繼先”是兄弟呢?此論斷由於考證浮淺,已經誤導後人有百年有餘!安邱邢戈莊淩河老譜記載始祖失名,也是孫炳鎮老人修譜時,爲其始祖追擬名諱“公美”,實際此做法對後人上接族源帶來很大的麻煩,就是找到原籍老譜,明明始祖真名字就在老譜上,後人因爲只知追擬的名諱,也不會相認的!】
這就是說,現在邢戈莊、淩河的孫氏家譜上關於始祖的一些説法,被青島孫強等山東孫氏研究者認為是追擬的、錯誤的。
《再考山東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孫氏源流》由孫強撰寫於2012年壬辰盛夏,修改於2013年癸巳深秋,考證人有孫強、孫奎章、孫寶存,共識人有包括安邱邢戈莊淩河“公美後人二十一世”(二世遷淩河支)孫寶業在内的山東各地孫氏代表三十一人。所以這篇文章是很重要的研究成果。我(熙讓)相信孫強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識。雖然這篇文章裏沒有“龍豹虎熊”四兄弟的信息,但是對我們莊頭孫氏追根求源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們不求詳盡明細的確定,不求“無縫對接”的完整,只求把能夠説清的説清。説不清的問題留待以後求索思考,決不硬搞超出證據的答案。依據現在掌握的資料,我們可以相信:我們莊頭孫氏和淩河孫氏是一大家子,但説不清炳字輩以前的世系;我們和元末明初經直隸棗強遷山東的孫氏是一大家子;我們和兵聖孫武是一大家子。
“天下無二孫”是一句拉近所有孫氏感情的老話,但是姬性孫氏(周文王之後)、羋姓孫氏(孫叔敖之後)、子姓孫氏(比干之後)、嬀姓孫氏(孫書之後)、其他賜姓和改姓的孫氏(荀況之後、夏侯嬰之後等等),畢竟還是有不同的祖先。例如:清朝滿洲八旗孫佳氏集體改姓孫氏。因此,我們不能亂說某個孫氏人物是我們的祖先或宗親。依據孫強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識,我們是嬀姓孫氏,也稱樂安孫氏。
據司馬遷《史記》、孫權《天子自序》、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有關家譜,舜曾居嬀河(今北京延慶縣),以嬀為姓。周武王追封先賢遺族,舜之後裔嬀滿封於陳地,卒谥胡公。後陳厲公之子陳完因內亂奔齊,改姓田氏。田完五世孫無宇次子書字孫占,爲齊大夫,伐莒有功,即以孫占之字受姓孫氏,采食樂安。書生馮(凴),為齊上卿。馮(凴)生武,以田、鮑四族謀為亂,奔吳,為將軍。武生明,封富春侯。其後裔有吳帝孫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攀龍附鳳錯認遙遠的祖宗,不如老老實實珍惜眼前的親人。今後但凡有知道錯記的、漏記的、新生的,都要各自糾正補充於《莊頭孫氏世系表》空白之處,以待續編修訂。

2014-1-17
----------------------------------

----------------------------------

安丘庄头孙氏家谱序
孙熙让编写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族,家有谱。水源、树根、人族,都是自然生就的,家谱却都是后人编写的。一个家族发展到较大的规模才编写家谱,正如一个人活到较大的岁数才追问自身的历史。回忆难免错漏,传说更易失真,记载不全可靠。就是说,谱常有误。如果能详细地理清脉络固然极好,但是因为盲目地求全求清而错认祖宗也荒唐可笑。所以我想,能记几辈算几辈,说清多少算多少。接不上大家谱不要紧,编个小家谱也很好,总比冒冒失失地接错了更靠谱吧。
不知为什么,我们庄头孙氏手里没有家谱,也没听说“文革期间家谱被烧”的事情。听说文革之前有来联系续家谱的,但是不知为什么最后也没续上。
我(熙让)听我父亲(春业)口述,他(春业)听我爷爷(成玉)口述:明代洪武年间,祖先从枣强县迁居山东青州。初有四兄弟龙、豹、虎、熊。我们这一支是熊爷爷后人。祖上先后在安丘汶河沿岸的凌河、下埠、井戈庄、韩家村、赵家村、庄头居住。我们的堂号是爱松堂。我们和凌河孙氏是一家子。我们排辈的字序是:漁樹炳垣鍾,衍業熙垂鍵,法桓烈埼鎮,濟格煥堯銘(渔树炳垣钟,衍业熙垂键,法桓烈埼镇,济格焕尧铭)。排辈字序规则是水木火土金五行相生(一些字的五行属性在简化字上看不出来,要看繁体字才行)。
我(熙让)见井戈庄村口石碑载:【据考,明洪武年间,孙氏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在村中井上建一小阁子,取名井阁庄。后演变为井戈庄。1959年修牟山水库时由库内原址迁此,仍用原名。关王乡人民政府立,安丘县地名委员会监制,一九九一年十月。】
据孙氏家族网孙氏博客孙熙军博文《山东安丘凌河孙氏字辈谱》记载:【清干隆年间举人瑞符字辑五创立了行辈字十个:汝樹炳垣鍾,衍業熙垂鑒(汝树炳垣钟,衍业熙垂鉴)。从十五世起排汝字辈。清光绪晚期邑庠生锡芬字芳晋再拟行辈字十个:法桓烈圻鎮,濟格煥堯銘(法桓烈圻镇,济格焕尧铭)。到二零零四年为止,凌河及邢戈庄已到二十七世烈字辈。于是孙氏族人保业同安丘第一、第二中学校长等人续拟行辈字三十个:江松然培録,海柏照基欽;湘桂炯堃鉞,淦椿煜增釗;澤林煇致鏡,潤根耀堂錦(江松然培録,海柏照基钦;湘桂炯堃钺,淦椿煜增钊;泽林辉致镜,润根耀堂锦)。】
据孙氏家族网孙氏博客孙熙军博文《山东省安丘凌河平原孙氏族谱源流序》记载:【凌河孙氏始祖公美属妫姓孙氏一支,兵圣孙武的后裔。洪武二年由河北省枣强县上林村奉诏迁来安丘刑戈庄。公美生二子士贤、仲贤,士贤又迁凌河,后称凌河孙氏。仲贤的后人称刑戈庄孙氏。士贤有四子:福、禄、寿、禧。凌河孙氏是福的后人。禄、寿、禧的后人分居于凌河周边地区,各自有谱。】
安邱莊頭孫氏家譜序(安丘庄头孙氏家谱序)[繁体字版+简体字版] 山东孙氏家谱
据网易网九曲店孙宝存的博客博文《元末经枣强迁山东各地孙氏2013.12.6博山论坛会议公告》:【第一次会议与会人员(博山孙万春、博山孙赛华、诸城孙常海、昌邑孙奎章、临沂孙宝存、莱芜孙汉平、博山孙肇地、张店孙燕毅、博山孙兆昧、青岛孙强、广饶孙中生、莱芜孙利彬、博兴孙孟海、广饶孙孟悦、昌邑孙乃福、博山孙丰学)达成共识:元末明初经枣强上林村迁山东道昭孙氏、颜山孙氏成功找到族源是余姚孙家境,证据充足;孙家境修谱委员会经过三个多月的慎重考证,对此结论非常认可。元明间经直隶枣强迁发山东各地的军户,基本都是一个源头:浙江余姚——元末随军北上——屯兵驻扎于枣强——明朝建立,后为躲避明军搜捕不敢群居,故分迁山东各地。】
又据网易网九曲店孙宝存的博客所载青岛孙强(“元末明初经直隶枣强迁山东孙氏历史文化论坛”总召集人)撰文《再考山东昌邑道昭、淄博颜山孙氏源流》:【昌邑道昭、淄博颜山、安丘邢戈庄凌河、安丘王家庄、安丘伏戈庄、淄博般阳、青州郑母镇等,还有分支居昌邑抚安、寿光道口、广饶三岔、诸城相州、博兴崇德庄、博兴王文庄、临沂九曲店、高密西三里等等的孙氏支系,还有孙爽后裔,均为元末明初经枣强迁此,同宗同族……在元末至正年间,全国各地几十支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纷纷揭竿起义抗元,元朝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居浙江余姚的左丞相中书令爽公临危授命征士于余姚,起兵北上镇压红巾军保卫朝廷。吾始祖思恭、克让二祖就在此时告别了父母妻子儿女随军北上,后兵败于直隶南部,同去余姚孙姓兄弟爷们活着的几十人流落驻扎在直隶冀州枣强和武清,形成了几个小村落。其中很多是余姚孙家境的上林派和武清派,枣强上林村因余姚孙境上林派部分军户落居枣强避难而得名。为什么元末余姚孙境的军户会落居于冀州枣强呢?我(孙强)认为或许是因为余姚孙家境始祖岳公之故乡在直隶冀州的缘故吧!为保存势力,不久又奉命迁发山东乐安,因乐安地区不是战场,这些人在此安居生活了几年,休整部队,繁衍后人。至元明朝代更替后,明军开始搜查流散的元军残余势力,他们已经无法再回到故乡余姚。为了保住性命兄弟爷们隐姓埋名,商定对外不公开来自浙江余姚和军籍身份,只承认是直隶枣强迁民。为各保一方血脉,思恭、克让兄弟还有其它同宗兄弟爷们换民装由乐安秘密各自分迁山东中北部各地。思恭祖其同僚满公战死沙场后,思恭续娶满公之女,生次子恕字近仁,满公夫人思恭之岳母随之迁居昌邑道照里。克让祖亦后娶何氏再生三子:岳住、童儿、庐儿。明洪武二年思恭祖继迁至昌邑道照庄,明洪武三年克让祖继迁至青州东南隅孝夫乡之颜神镇(今淄博博山区)。】
又据孙强撰文《再考山东昌邑道昭、淄博颜山孙氏源流》引安丘邢戈庄、凌河孙氏民国年间的(家谱)同宗小序记载:【吾祖自枣强县上林村而来,共兄弟十三人,同堂兄弟八人,富、贵、荣、华、宽、洪、简、重,是也。富居博山颜神镇,贵居乐安三岔庄,荣居博兴崇德庄,华居博兴王文庄,宽居蓝山九曲店,洪居诸城大嵩后移相州,简居苏戈庄,重居高密王家庄。又兄弟五人,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继先。思恭居昌邑道昭,斗恭、致恭居高密王家庄,皆无所考;公美居安丘邢戈庄,是吾孙氏之始祖也。生二子,长仲贤,次士贤,士贤后居凌河,实吾先祖之苗裔也,继先居昌邑抚安里。吾祖兄弟共十三人,彼时各居一方,后世子孙原籍茫然而莫辨。】其后有孙强点评:【安丘邢戈庄孙炳震老先生在民国年间撰写同宗小序时,考证了一些支系族谱后,把克让之孙“富、贵、荣、华”、“宽、洪、简、重、勇”堂兄弟,误认为元末明初迁山东始祖。又考证“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继先”是五兄弟很有欠缺,并混为兄弟十三人,并且还漏掉一个“勇”祖,可又有什么证据证明“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继先”是兄弟呢?此论断由于考证浮浅,已经误导后人有百年有余!安丘邢戈庄凌河老谱记载始祖失名,也是孙炳镇老人修谱时,为其始祖追拟名讳“公美”,实际此做法对后人上接族源带来很大的麻烦,就是找到原籍老谱,明明始祖真名字就在老谱上,后人因为只知追拟的名讳,也不会相认的!】
这就是说,现在邢戈庄、凌河的孙氏家谱上关于始祖的一些说法,被青岛孙强等山东孙氏研究者认为是追拟的、错误的。
《再考山东昌邑道昭、淄博颜山孙氏源流》由孙强撰写于2012年壬辰盛夏,修改于2013年癸巳深秋,考证人有孙强、孙奎章、孙宝存,共识人有包括安丘邢戈庄凌河“公美后人二十一世”(二世迁凌河支)孙宝业在内的山东各地孙氏代表三十一人。所以这篇文章是很重要的研究成果。我(熙让)相信孙强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识。虽然这篇文章里没有“龙豹虎熊”四兄弟的信息,但是对我们庄头孙氏追根求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不求详尽明细的确定,不求“无缝对接”的完整,只求把能够说清的说清。说不清的问题留待以后求索思考,决不硬搞超出证据的答案。依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庄头孙氏和凌河孙氏是一大家子,但说不清炳字辈以前的世系;我们和元末明初经直隶枣强迁山东的孙氏是一大家子;我们和兵圣孙武是一大家子。我们不能乱说某个孙氏大名人是我们的祖先。“天下无二孙”是一句拉近所有孙氏感情的老话,但是姬性孙氏、芈姓孙氏、妫姓孙氏、子姓孙氏、荀况孙氏、其它赐姓和改姓的孙氏,毕竟还是有不同的祖先。依据孙强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识,我们是妫姓孙氏。
“天下无二孙”是一句拉近所有孙氏感情的老话,但是姬性孙氏(周文王之后)、芈姓孙氏(孙叔敖之后)、子姓孙氏(比干之后)、妫姓孙氏(孙书之后)、其它赐姓和改姓的孙氏(荀况之后、夏侯婴之后等等),毕竟还是有不同的祖先。例如:清朝满洲八旗孙佳氏集体改姓孙氏。因此,我们不能乱说某个孙氏人物是我们的祖先或宗亲。依据孙强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识,我们是妫姓孙氏,也称乐安孙氏。
据司马迁《史记》、孙权《天子自序》、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有关家谱,舜曾居妫河(今北京延庆县),以妫为姓。周武王追封先贤遗族,舜之后裔妫满封于陈地,卒谥胡公。后陈厉公之子陈完因内乱奔齐,改姓田氏。田完五世孙无宇次子书字孙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即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书生冯(凭),为齐上卿。冯(凭)生武,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武生明,封富春侯。其后裔有吴帝孙权、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
攀龙附凤错认遥远的祖宗,不如老老实实珍惜眼前的亲人。今后但凡有知道错记的、漏记的、新生的,都要各自纠正补充于《庄头孙氏世系表》空白之处,以待续编修订。

2014-1-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7750.html

更多阅读

孟氏起源及家谱相关内容 孟氏家谱辈份查询

孟氏起源及家谱相关内容(上)一、孟姓起源二、孟姓郡望堂號三、孟姓遷徙四、孟子嫡系優遇五、孟姓家譜詳敘六、修譜綜述七、家族管理八、家譜內容九、家譜內容、體例與特徵十、譜牒一、孟姓起源孟(Mèng)姓源有三:一、出自

刺杀安禄山时究竟谁在放哨 放哨

刺杀安禄山时究竟谁在放哨知白守黑安禄山之死,似乎没有什么疑团。多部正史记载:他当皇帝后眼瞎患疽,性情暴躁,经常打人,亲信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挨打最多。安禄山宠段氏及她生的庆恩,常想以庆恩代长子庆绪。安庆绪怕被废,严庄怕宫中事变于己不

《暨阳开化吕氏宗谱维则堂 吕氏春秋

《暨阳开化吕氏宗谱(维则堂)》——诸暨谱牒选介之二十八杨士安《暨阳开化吕氏宗谱(维则堂)》前为《谱序》,卷1:《凡例》《世训》《族谕》《谱序》《行序》,卷2:《制诰》《赞》《墓志铭》《诔》《行状》,卷3:《文传(缺)》,卷4:《文传(缺)》,卷5:《阃

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安彪 荥阳四中苌家拳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次,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对策.pdf40页后下载本文档吉首大学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姓名安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指导教师龙佩林 20100601 摘 要 摘 要武

声明:《安邱莊頭孫氏家譜序安丘庄头孙氏家谱序 繁体字版+简体字版 山东孙氏家谱》为网友八分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