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评价
来源:教育论文网 www.jylwdx.com 【摘要】本文分析、探讨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其培养的途径,提出以“模糊量化”和“具体量化”相结合的方式,相对合理地衡量毕业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质培养途径评价体系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几个部分。从就业上岗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而言,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对岗位工作的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集体意识、敬业服务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比其所需具备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更为重要。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其专业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一般可分为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大类。专业性职业素质通常是指与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等;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其它文化知识、职业通用的能力、职业必备的人格等。
1.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要素的综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生应具备以下职业意识:
(1)敬业意识。就是要求学生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具有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奉献意识。奉献是一种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和理念,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敬业奉献,就是对于本职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社会价值。
(3)创新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冒风险、大胆进取、不怕艰险的意识,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人职后的竞争力。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幼教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指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是进行幼教工作的总体规范。
(1)爱护幼儿,热爱幼教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每一个孩子。当代着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曾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如果没有爱的滋养,就不会有完整的人格,没有爱的指引,就不能分辨善恶。教师没有对教育的事业心,对学生的拳拳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实施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一名教师应把爱洒向学生,并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颗心正是对学生的无私的、广博的爱。当幼儿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时,就会对所从事的事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会甘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孩子,献给幼儿教育事业。
(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教师要做幼儿的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这一点对于幼儿的教育尤其重要。教师的思想品德、情绪、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做到言行一致,教师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重。 、(3)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幼儿的教育不是某一个教师、而是整个教师集体的共同行为。在发挥幼儿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之间做到互相尊重、密切配合、谦虚待人、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提高,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3.职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一名优秀的幼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幼教岗位工作。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职业能力,仅仅只能教好专业课已经远远不行了。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运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具有从事幼教工作所必需的单项和综合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对幼儿进行生活指导与照料的能力;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教育教学执行能力;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等等。
(2)通用能力。指专业能力之外, 对现代生产和劳动者个人未来发展始终起作用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等等。
(3)与人交往的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与人交往十分重要。不会与人交往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懂得与人交往的艺术,才能顺利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针对差异,制定科学的措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与幼儿的交往要以亲和、平等的身份进行。这样幼儿才会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更愿意与教师交往。只有成功地做了学生的朋友,才能更加懂得他们,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1.加强人文素质熏陶,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1)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新生人学教育,要安排一堂严肃的就业形势课,分析就业形势,介绍社会需要的幼教人才类型,让他们很好地了解幼教行业的特点,明确从事幼教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幼教职业意识。鼓励学生在保证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考取幼师资格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做到“一专多证” ,增加在就业市场中的砝码。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职业素质。与文化课学习成绩相比,用人单位更注重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为了培养这些能力,学校应聘请校外专家、幼儿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了解当前幼教发展动态和单位用人机制等信息,为下一步的就业做心理思想准备,以防停留在“靠”的观念下,靠父母找工作、靠学校教师推荐、靠用人单位发出就业信息等被动的做法。要了解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不要被就业、择业,经济压力、目标的丧失、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困惑。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体育课和其它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体魄,为下一步走向职场,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
2.通过活动模拟、实习实训,建立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并不等同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获取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通过应聘关和就业关。它属于实践范畴,不经过实践环节训练不可能自发形成。因此,要建构实践教学体系的工作目标,对诸如“幼儿舞蹈”、“幼儿手工制作” 、“幼儿游戏”等实践成分较多的科目单独开设实践课,独立考核。并把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上岗活动模拟、实习实训当作重要教学环节,抓住工作关键,落实保障措施。
要在校外建立几所固定的幼儿园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经常带学生到校外基地进行见习实习、活动观摩。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应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出发,聘任校外实训基地的幼儿教师和领导等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引领学生进入上岗实践学习领域,使之获得真正的幼教职业训练和岗位体验。
三、探索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全面发展
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如同一盏照明灯。评价体系能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实施,能有效调控学生在岗位能力形成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起引导作用 评价体系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幼教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求幼教从业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从业素质。
所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由于幼教行业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以“模糊量化”和“具体量化”
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相对合理地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所谓模糊量化,是针对专业技能考核部分的,应以学生在日常实践类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表演、活动过程记录为依据,进行灵活衡量。而实践类课程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把卷面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具体量化部分是指幼教生毕业前必须预先取得“幼师资格证” ,这也是从事幼儿教育的“上岗证” ,是评价体系中对专业能力是否达标的具体凭据。总之,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招聘和选拔。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音乐教育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教育论文
参考文献:
【1】彭展声,戴红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2).
【2】张勇.高师生职业技能培养探讨【J】.教育评论,2008,(4).
【3】杨荣.加强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思考『J】冲国成人教育,2007,(12).
【4】张国宏.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_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