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阅读训练(接上篇) 人物传记阅读

传记阅读(3)

(一)我仰望星座许淇

1516年,64岁的达·芬奇[注]离开意大利到法国去。他挥手告别皓顶的阿尔卑斯山,雪峰唇角一朵行云,闪烁一个苍白的微笑,使他想起10年前画龙点睛的佐页多夫人蒙娜丽莎。

小小的古城堡拨作工场,度过了他最后的三年。不久他便染患疟疾,身体垮了。他的最后一幅画,画的是施洗者约翰,然而正在画的约翰画架旁边,却藏着《蒙娜丽莎》。

再过一年,他半瘫在榻,手不听使唤,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痛苦的了。

他听见野天鹅在河畔的绝唱,还有颧鸟,他也和它们一起唱薤露之歌。《圣经》上说:人出自泥土归于泥土。现在他便要回到真正的故乡去,回到广沓的山野,回到老橡树、橄榄树和参天杨围绕的林子里去。

“我以为一生在学习如何生活,然而却是在学习死亡。”

“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因此一切都是好的、必然的。”

他让徒弟将蒙画的布掀开,4年岁月叠影着熟悉而陌生的微笑再度显现,那是他用自制的颜料调入油画的,废弃了他的前辈将水或酒渗入蛋黄和胶,烹饪似的加入些许无花果汁,打轮廓素描用当年生的阉鸡的肋骨烧成炭末,艺术家等同于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和巫师。达·芬奇使用圆规、测角器和半圆弓。宇宙的奥秘往往数学般精确。·芬奇是科学的魔术师,惟有他严密的公式将美演算出来。

他的工场里除了画幅,占据更大面积的是一件新机械,像大蝙蝠张着翅膀。他时常去摆弄那杠杆和修改图板,研究飞行的重心,地下铺满了纸张,横七竖八的数字、括弧、数学公式、方程式、平方和立方根符号……人类应该制服风力而飞起来。世界上第一位冒险家利用了达·芬奇失败的成果。

很长时间他生活在米兰,而米兰意味着《最后的晚餐》。不寻常的晚餐桌上寻常的面包和盐,演绎了人类命运的悲喜剧,崇高的牺牲,背叛和告密,善与罪,在这一刻揭示无遗。

基督和犹大,一而为二。这是令达·芬奇久久无法固定下来的形象,他总觉得还没有完成,有时他很想从病榻跳下,立刻赶往米兰圣玛丽亚教堂去修改耶稣和犹大的头像。

加略的犹大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恶”,应是充满了“无限烦恼和认识的苦味”。犹大握着钱袋的手指是痉挛着的,使我想起茨威格的《一个女人的24个小时》那赌桌上的神经质的苍白的颤栗。

他所有的画都是智慧与技巧、科学与美的创造的结晶。

画家不断地搏斗,主体和表现对象的客体挣扎厮打,谁战胜谁呢?里面败下阵来的自我,跪伏在被画的模特儿面前,但愿不作情感的俘虏。将人文理想超越并凝固了客体的“微笑”。

他将画室的墙壁刷成黑色,不让各种色彩的反光干扰画面的整体。在一片黑或一片白上面,易于召来黑魔术和白魔术的幻想。遮阳布卷起了,黄昏的自然光是微妙的,倘若云遮雾罩的天气,丽莎夫人的脸容更加朦胧也更加丰富。待他离去后,点燃起幽幽的松明火,再去敏锐地捕捉意识暗部微妙的层次。

丽莎夫人的胳膊靠着黑橡木椅的扶手,透明的黑纱压发网遮掩住前额,犹如积雪的高峰幂着薄云。喷泉的水珍珠洒落在玻璃上,乐师弹奏银琴的和声,小鹿可以自由地用润湿的鼻子亲吻她的手指。波斯猫不客气地跳上她的膝头,如果裸体,洁白的猫和洁白的膝,将有一阵激情的寒冷。

那手,细腻、柔顺,是摩挲了波斯猫的茸密的毛发和小鹿灵巧修长的脖颈之后,就这样自然交叉地搁着的,达·芬奇用了很长时间去描绘,而微笑却是不自觉地爬上笔端的。

笑是内心世界外观的符号。

隐秘的喜悦,似笑非笑,唇角上牵,有了瞬息的琵音。

画到第四年以后,挣扎的主体战胜了客体,微笑离开了丽莎,变成了画家本人的和达·芬奇笔下的圣母,圣安尼的脸容上展露蓝天和虹那样不可变更的符号——古典的、圣洁的、蕴藉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微笑。

微笑所以神秘,因为含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捉摸;微笑所以永恒,因为神秘的永恒;微笑从来转瞬即逝,而神秘的微笑却是永恒的。

幕落了。他让徒弟将《蒙娜丽莎》的罩布盖严。他最后的思想还是回到了“飞”,他惦记着屋角大箱子里的设计稿本,计算着如何让人类长出翅膀。垂泪的烛焰守着他灰白的须发和眼里渐黯的余烬,他让光从眼前移开,去照亮有过始祖鸟的骨架般构筑的飞行机器。·芬奇属于未来

于是空中布满了翅翼的声音。

鸟比人幸福。(选自《新人文读本》,有删改)

【注】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不仅是位天才的画家,而且是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1.这篇微型传记只选取达·芬奇去世前的所作所思为题材,这和其他传记选取人物一生来写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的这个特点。

答:

2.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达·芬奇是科学的魔术师。惟有他严密的公式将美演算出来”?

答:

(2)解释“达·芬奇属于未来”一句话的含义。

答:

3.文章题目为“我仰望星座”,“星座”在文中如何解释?

答:

传记阅读训练(接上篇) 人物传记阅读

(二)旋风的中心沈世豪

《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神州尽说陈景润,成为举国一大盛景。旋风的中心却是平静的。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声一起向他涌采的时候,陈景润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在这些世俗所瞩目的领域,他,恰似不谙世事的孩子,只有偶尔带着惊奇的目光,打量着繁花一样的特殊世界。

每天,都有雪片一般的信件,从四面八方飞来,多数是慰问信.其中,不乏姑娘的求爱信。他并不当一回事。每天仍是出没在图书馆,或者,一头钻进那间六平方米的小屋。出于好奇的人们,看了徐迟的报告文学,特地到数学所来看他,尤其是记者,更是络绎不绝,真亏了好心书记李尚杰,为了不至于过分干扰陈景润,能挡驾的他尽量挡了,有时,没有办法,只好让人们去看

陈景润那间“刀把形”的房间。一架单人床,四片暖气片,靠墙一张小方桌,屋子里,最多的是草稿纸,如此而已。

陈景润的全部心思,仍然扑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他要进一步完善(1+2)。陈景润的思维与众不同,越是出名,他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仿佛有无数的目光在注视他,那是焦虑的渴望,和殷殷期盼,那朝思暮想的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1)恰似珠穆朗玛峰巅、无限风光,时时都在呼唤他。他一直盼望能亲手攻克(1+1),完成几代数学家的宿愿。

9月,北京尚是金秋,有人还穿衬衫,他还是离不开那件褪了色的松松垮垮的蓝色面料的棉大衣。习惯难改,他仍是喜欢把双手套在袖筒里,戴着那顶有护耳的布棉帽。名人陈景润的气质、模样,和以前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偶尔,人们也会发现陈景润一边走,一边看信,有时,会独自发出笑声,熟悉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是姑娘的求爱信么?”

陈景润那张有点苍白的脸,兀地红了,他还羞涩呢?

他笑了,笑得像个孩子。手上握着的恰好是张姑娘的照片。如花如月的陌生姑娘,正把最美的娇容,展示给陈景润。奇怪,陈景润就是不动心。

他从不把这些姑娘的柔情依依的求爱信给其他人看,包括很要好的朋友。他感谢这些纯洁的姑娘的一片芳心,一片崇高的信任。他把这些信细心地封存起来,藏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陈景润的爱情大门紧紧地关着,是珍惜着那美丽的初恋,还是一腔思绪,全让那些数学公式、定理占领了,以至丘比特的神箭也无法射进这位数学家的神奇领地。

今非昔比了,当年被人歧视、冷落的陈景润,已是荣誉等身,但每逢数学所、中科院评先进、评奖,他总是坐在一角,默不作声,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立即站起来,给你敬个礼,连声地说:“谢谢,谢谢!我就免了,免了——”说完,真诚地看大家一眼,目光里流露出恳求之情。他在荣誉面前,从来不去争,而且虔诚地让给其他人。

他仿佛有一种预感,时间对于他,实在是太珍贵了,正如鲁迅先生所感受的:“要赶快做!”人们发现,他仍是那么匆忙,走路时,低着头,急急地赶路。他的生活仍是像以前一样简朴。几个馒头,一点咸莱,便可以了却一餐。有段时间,陈景润的亲戚以为他出名了,经济必定不错,偶尔,也会来信请求支援。

当名人并非易事。各种应酬,能够推辞的,他尽量推辞,但有两方面的内容,陈景润是很乐意前往的,一是给北京的中小学生开讲座,他喜欢孩子的天真、纯洁,更寄希望于他们。只要时间允许,他一定应约。二是接受故乡、母校的邀请。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友会和校友活动。母校厦大不必说了。当年就读的英华中学邀请他去,他也欣然前往,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不甚出名的三明一中,是陈景润念初中的地方,当时,陈景润才13岁。三明一中的校长上北京看他,陈景润热情接待,并且高兴地合影留念,给三明一中题写了“祝母校欣欣向荣”的题词。他写的《回忆我的中学时代》一文,把他读初二的成绩都一一写出来了,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学习陈景润极为珍贵的史料:

代数99国文92英文89几何83化学88历史83

地理85图画85

陈景润自己在文章中写道:“我能唱能跳,天真活泼,瞧,音乐85,体育80!”夙有姻缘,他的代数99分,尚在初二,已是初露头角了。

盛名之下的陈景润,毫无名人派头。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攻关。他是一棵质朴无华的大树。(节选自沈世豪《陈景润传》,有删节)

1.本文以《旋风的中心》为题,“旋风”指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传主陈景润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传记文学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本文关于陈景润初恋细节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3.传记中常常引用大量资料,本文引用陈景润初二时的成绩单,用意是什么?

答:

传记阅读(4)

邂逅霍金

葛剑雄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

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选自1998年8月26日《文汇报》)

【注】霍金,1943年生,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他患有严重疾病,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不能写字,只能讲出一些只有几个亲友才能听得懂的话语。但他凭着超人的意志和智慧探索宇宙的奥秘,成为当代继爱因斯坦之后的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时间简史》是霍金所著的科普作品,讲述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科学探索成果。

1.“邂逅”意为“偶然遇见久别的亲友”。文章的标题是否得当?为什么?(4分)

答:

2.当霍金经过时,人们为何那么平静,毫无异样?(4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说“霍金是不幸的”。又说“霍金是幸运的”?如何理解文章末尾的作用?(7分)

答:

(二)大哉黄伯云

200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2005年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O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我的根在中国!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炭盘,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是金属传统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属传统材料的1/4,被西方国家称为“黑色的金子”

八十年代中期,美、英、法3国已生产出该材料,垄断着生产制备技术。多年来,我国大量的飞机依靠进口这些飞机所采用的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全部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还得受制于人。

尽快掌握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也牵动着中南工业大学一批教授、专家的心。1986年,当时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研究所就着手这一重大技术的准备工作。

黄伯云,1969年从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8年里,他先后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日、法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1988年,黄伯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并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到了美国.女儿渴望继续在美学习。面对着祖国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黄伯云说:“我的根在中国!”1988年5月,黄伯云义无反顾地回到岳麓山下的母校中南工业大学。当时,他是以博士后身份回国的第一人。

90年代初,他投入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将60多名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6大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吸引进课题组。

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速度

夏天,长沙的室外温度常常在38~39摄氏度,实验室没有空调,实验炉内的温度在1000多摄氏度以上,实验室的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课题组的成员舍不得用有限的经费为办公室、实验室买一台空调,冒着酷暑坚持研究。

作为项目主帅,黄伯云年过半百,肩负国家“863”高新材料领域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校长等职,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2000年夏的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炭/炭复合材料的实验。突然,他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肛门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

炭/炭航空制动材料是以炭纤维为增强体、炭为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炭纤维好像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碳原子好像钢筋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炭纤维只有人的头发丝的1/10粗,碳原子则看不见、摸不着。制备过程需要难以计数的碳原予有序排列在炭纤维之间,并使排列结构、过程可控制,技术难度难以想象。掌握这项技术的几个国家对该技术实行严密封锁和高度保密。

黄伯云率领的课题组成员咬紧牙关,查阅了大量的与炭/炭复合制动材料密切相关的文章、资料。当时,世界上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都是采用均温式炉。炭/炭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实验炉,究竟是采用均温式炉,还是梯度式炉?均温式炉,设备简单,沉积速度慢,已经明显落后,但它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热梯度炉,当时只能应用于航天制动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航空制动材料,但它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用它,存在巨大风险。经过反复的权衡,黄伯云觉得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开个人得失,敢于为祖国的强大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发现人家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还要跟着人家后面走,即使成功了,只会永远落后。为了国家,我们要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经过几年努力,课题组终于攻克一系列难题。2003年1月20日、2003年9月20日,他们研制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装机试飞先后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而且在此过程中。共形成11项国家专利,其中已授权9项,同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30多台(套)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摘自新华网《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联系全文。你怎样理解“大哉”二字?(4分)

答:

2.文章三部分内容均以黄伯云的话作小标题。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5分)

答:

3.读完这篇传记,你对黄伯云有何认识?(6分)

答:

(三)俄罗斯大地的良心

赵柏田

1910年11月7日,在偏僻荒凉的阿斯塔波沃铁路小站,俄罗斯大地的夷心——列夫·托尔斯泰停止了呼吸。在他去世前最后的清醒里,飘进屋子的冰凉的气息。是不是让他想起了碾过安娜的那列宿命的火车?

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几年,在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中间越来越经常地谈到,不远的将来他要离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出走。但谁也没想到,“把他从家里抛到路上”的“那种绝望的曝发”,提旱把死亡降临到了老人身上。

托尔斯泰与他的妻子、儿子们对立的那条界线,是他对俄罗斯千百万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是他自觉意识到了某种极端的不合理——在这种制度下,一部分人占有全部的土地,游手好闲,而农民在一小块的土地上,在饥饿和贫困中养活奴役和压迫自己的人。令他深感痛苦的是他处在一个虚伪的、两重性的位置上:一面是他的信徒在坐牢,在流放地受折磨;一面是他这个新宗教的传布者、反政府著作的作者,住在地主高大的邸宅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日记记录了那种耗损他精神的痛苦:“我没吃午饭。一想到自己卑劣地生活在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中间就感到痛苦和烦恼。”“真可耻,可耻极了。昨天骑马从一群砸石头的人身旁走过,就好像我在通过队列受到鞭笞一样。”他经常收到一些来信,指责他的生活与宣扬的学说不一致。一个大学生在信中向他呼吁:“放弃伯爵的领地,把财产分给自己的亲人或穷人,自己分文不留,从一个城市乞讨到另一个城市。”这封狂热的信使老人激动万分,他说:“如果不为女儿,我就走了。”

这一年的7月22日,老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就在这一天,在格鲁蒙特的树林里,他签署了一份剥夺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对他的文学遗产继承权的文件。因为在内心深处,他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人民的财富,他希望死后他的著作能无偿地为所有愿意的人享用。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出于自私的动机,千方百计想知道遗嘱的秘密,他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堪忍受。终于他出走了,离开了他憎恨的那个“老爷的王国”。离开了所有那些“把他变成摇钱树的人”,离开了他自己的温良仁爱哲学的牢笼。

他怀着这样的夙愿走了:到乡村去,住在一个哪怕是最小,但确是单独的、暖和的小农舍里去,住到农民兄弟的中间去。

陪伴着托尔斯泰度过充满痛苦煎熬和紧张事件的最后一年的布尔加科夫,在托尔斯泰死后出版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一出走的经过:

1910年10月28日。一个冬天的夜晚,和往常一样,托尔斯泰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的书房里停下了一天的工作,吹熄了桌上的蜡烛,回到自己的卧室躺了下来。深夜12点多了,窗外是风声、雨声,托尔斯泰却睡意全无。过了一会儿,透过门缝他看见自己的书房里亮起了烛光,并听到了翻动纸张的“沙啦沙啦”声。那是他的妻子索菲亚,她为折磨自己的猜疑心所驱使,正在寻找立下遗嘱的字据。

他的这一举止,在托尔斯泰已经满溢的忍耐之杯中又添加了最后一滴。出走的决定在他心中忽然成型。再也不能更改。他从床上坐起来,就着烛光,给她留下了一份告别信:

我的离去定会使你伤心。为此我很抱歉,但请你理解并相信,除此一举我别无他法……我再也不能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种奢侈环境中继续生活下去了。而我现在做的,正是我这样年纪的老人通常所做的事:离开世俗生活,独自宁静地度过此生最后的时日。

请你理解这点。即使你打听到了我在哪里,也不要来找我。你若来了只会恶化你我的处境,但绝不会改变我的决定。

随后他举着蜡烛。蹑手蹑脚地下楼,叫醒了家庭医生和马车夫。他这样平静地对他们说:“我马上就要走了……永远离开。来吧,帮我收拾行装。”他只带了很少一点衣物和生活用品。五点半钟,四轮马车驶出了庄园,融进了比墨还黑的夜色中。

天亮的时候,他们到了亚先基火车站,在那儿,他们将乘坐八点钟的火车去南方。透过候车大厅满是油污的玻璃窗,老人看见了喘着粗气的火车头,和远处铁路边破烂衣衫的捡煤渣的孩子,他的眼里含着热泪,他的脸像一个热病患者一般通红。医生关切地问他是不是病了,托尔斯泰笑了:“我以前过的确实是病态的生活,但现在我感到好多了,大地的气息吹进了我的胸膛。”

尽管如此,还是改变不了这场出走以悲剧来收尾。命运已经注定,这是老人最后一次乘坐火车巡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长长的旅途中,火车无休止地颤动着,生命像受了惊的小鸟,在他赢弱的体内拍打着翅膀。阴霾的天气和长时间的颠簸使他病倒了。他的妻子,那个势利的老太婆,连夜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赶来,但人们唯恐她的到来加重托尔斯泰的病况,把她阻在了车厢里。当她被允许进入站长住宅改装的简易病房时,托尔斯泰已不省人事。1910年11月7日清晨,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这之前,他对守候在身边的医生和朋友说出了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

世上有千百万的人在受苦,为什么你们只想到我一个?

(选自《“六十年代”气质》(有删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1.“他的眼里含着热泪。他的脸像一个热病患者一般通红”。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答:

&

2.托尔斯泰的晚年出现了哪些重大转折。从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5分)

答:

3.对托尔斯泰的出走。你怎样评价?(6分)

答:

传记阅读(1)参考答案

(一)爱迪生传

1.EF(E选文并未采用议论、抒情的表现手法。F基础教育并不一定是必需的”原文无出处。爱迪生虽然上学时间很短,但他在家庭其实是接受了扎实有效的基础教育的。)

2.成功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使人物更为形象、丰满、生动,突显人物性格、品质。如“那孩子默默顺从着,跟了她进去。临走时回过头采带着怜悯的神态望望我们。”这一细节就突显了孩童时代的爱迪生虽然爱玩,但酷爱学习。

3.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赞同前者应着重从基础教育的求同弃异式的教育模式入手,说明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赞同后者则应着重分析基础教育并非天才教育,它更多的是通才教育。普及基本的知识技能,更多的是面向群体而非个体,而且,爱迪生在家里其实也是接受了母亲为他设计的更为有效的多样化的基础教育。

(二)托尔斯泰的眼泪

1.CD(C托尔斯秦沉浸在两人演唱歌曲所营造的艺术氛围里,D“久久不想翻过去”是因为这一细节引发了作者的思索,更多地体悟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伟人的极其谦恭的一面。)

2.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从未以名家自傲。不为名声所累,不为声名所扰,更多地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恭、热情,和蔼、关爱的老人。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成的。

3.要点提示:都追求说真话,做“真诚的人”。对待文学青年都是谦恭有加,和蔼热情,从不以文学大师自居等。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我国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如他自述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巴金说“我不是托尔斯泰的信徒,也不赞成他的无抵抗主义,更没有按照基督教的福音书的教义生活下去的打算。”可是巴金认为自己也在追求托翁后半生全力追求的目标:“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

传记阅读(2)参考答案

(一)高梦旦先生小传

1.①作者如此处理,是要为后文开掘高先生“为一件大事业求付托人的苦心”这种举贤任能,甘居下位的胸怀。“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等做铺垫。②先写事记叙,后议论评价。改变传统的传记格式,使行文生动活泼,别开生面。③“述”为评的基础,“评”为述的升华。先记事,把高先生最值得颂扬的事情写出来,使得后文对人物的评价有据可依,避免突兀。

2.文章分别从①崇实敬业(托付事业的苦心、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②爱憎鲜明(他爱明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他爱真理,崇拜自由,信仰科学。因为他信仰科学,所以他痛恨玄谈,痛恨迷信,痛恨中医。)③淡泊忘我(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冲淡得好像没有自己)三个方面略做评述。

3.文章既介绍了传主的一生及其志向和人格。真正做到了“传其事,寓其意”,且又于文墨驰骋之中真切地表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①对长者的尊敬,②对传主知遇之情的感激。③对传主事业心的感佩,④对传主人格的热情赞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①为后文介绍张爱玲的生活以及创作观念等作好铺垫;②也是运用了悬念的手法,来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在文章的开端,大段侧面介绍张爱玲的趣事,也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使之更加有血有肉。

2.①前文作了大量铺垫,此处正好顺势推出传主,点出主人公;②此处用些笔墨写张爱玲姓名的寻常、普通,正是为了突出她在文学上的贡献、影响之大。

3.(1)基督教认为,人类由于始祖亚当夏娃的罪行而成为生而有罪的,而张爱玲在作品中非常关注女性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她认为女性什幺时候没有了原罪意识才是真正的解放。张爱铃一直对女性的原罪意识悲悯,漫长的封建制度的摧残,使女性的原罪意识根深蒂固,她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由的女性优美地生存。(2)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把张爱玲的地位上升到鲁迅之后继者的地位,是对张爱玲的一种极大肯定;②认为张爱玲在鲁迅之后,必将有所作为,必将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③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是在表达一种寻求,寻求什么?寻求女性真正解放后的出路。

传记阅读(3)参考答案

(一)我仰望星座

1.这篇文章通过达·芬奇去世前的所作所思,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以及达·芬奇在机械研制方面的贡献。尤其是达·芬奇创作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这样处理笔墨集中,既使读者对达·芬奇的一生有个粗线条的了解,又能使读者了解达·芬奇一生最重要的方面。

2.(1)因为达·芬奇能以前人未用过的材料和方式作画,能用画囊括无尽的人生内涵。达·芬奇的画是智慧与技巧、科学与创造的结晶。(2)强调了达·芬奇在机械研制方面的超前思想,突出了达·芬奇在机械研制方面的贡献。

3.“星座”指在历史上永恒闪耀的杰出人物,如达·芬奇等。

(二)旋风的中心

1.“旋风”指《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声一起向陈景润涌来。面对荣誉,陈景润冷静、谦让;生活俭朴,不在意物质享受;刻苦钻研,全部心思仍然在哥德巴赫猜想;不忘故乡、母校,寄希望于青少年。

2.通过描写陈景润面对姑娘的求爱信,紧紧关闭爱情大门,衬托出陈景润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上的刻苦钻研精神。

3.这张成绩单表明陈景润在少年时代天真活泼,全面发展,数学成绩优秀;它也是令天我们研究、学习陈景润极为珍贵的史料。

传记阅读(4)参考答案

(一)邂逅霍金

1.得当。作者虽然以前并没有直接见过霍金,也不是亲友,但对霍金已有较多的了解,这样写,仿佛是亲友重逢,能很好体现一种亲切感,更能表达作者对这位当代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业绩的深深的敬意。

2.霍金同死神的顽强抗争,对科学的孜孜追求,巨大的人格力量,令人尊重,敬仰,人们自觉抑制好奇心和热情,不去打扰他,与他保持一定距离,为的是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3.霍金是不幸的,是因为他在风华正茂之时遭遇罕见的疾病。霍金是幸运的,是因为他所处的高科技的文明的时代,为他提供了改变命运的物质条件,也使他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使他得以延续生命,传达思想,取得辉煌业绩。文章末尾对霍金以及像霍金一样的有作为的人作美好的祝愿,希望有一个能够尊重个人价值,个人时间和个人空间的良好社会环境。点明题旨,又升华了主题。

(二)大哉黄伯云

1.“大哉黄伯云”的评价主要有三点理解:①作为一位科学家,黄伯云引领他的团队刻苦攻关,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站在了世界前沿,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②黄伯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家庭利益的选择上,以国家大局为重,显示了一颗赤子之心。③在科学研究上,他为了国家,敢于技术革新,敢于冒险,展现了一位科学家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

2.文章三个部分均以黄伯云的话作标题,突出了传记以写人为主,对生动鲜明地展示人物个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文章有一种真实的感染力。

3此题为开放型题目,回答允许有自主性,但要注意引导青年学生以黄伯云为榜样,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国家、民族争光的信心和责任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业绩。

关键词语:①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②不畏艰险,刻苦攻关。③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报效国家为荣。

(三)俄罗斯大地的良心

1.(答题关键词:兴奋、激动、欣喜、同情、怜悯。只需答出这些关键词即可)托尔斯泰一直为“他的生活与宣扬的学说不一致”,“处在一个虚伪的、两重性的位置上”而痛苦现在他终于“鼓着残破的翅膀奋力冲飞”,离开了他憎恨的那个“老爷的王国”,离开了所有那些“把他变摇钱树的人”,离开了他自己的温良仁爱哲学的牢笼,到乡村去,住到农民兄弟的中间去,看着“喘着粗气的火车头”,他为自己的选择兴奋激动,因“大地的气息吹进了我的胸膛”,不再过病态的生活,独自宁静的度过此生最后的时日而欣喜;看到“远处铁路边破烂表衫的捡煤渣的孩子”,他对他们的苦难充满了怜悯同情和不安。

2.(1)思想认识、阶级立场上的重大转变:他不满俄罗斯社会阶级之间的鸿沟和沙皇封建农奴制的残暴统治,追求生活平民化。(2)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签署了一份剥夺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对他的文学遗产继承权的文件,践行自己的学说。(3)行动中出现了一个果敢举动:他终于出走了。不幸客死阿斯塔渡沃火车站,实现自己的夙愿。晚年的性格特点:(1)转变了阶级立场,无情地解剖和深刻地反省自己,更有对俄罗斯社会中尖锐矛盾的深深忧虑和痛苦思考。(2)悲天悯人。温良仁爱,善良博爱,追求乎等,关注下层人民,同情劳动人民(3)执著、坚毅,追求简单纯朴平静的的生活。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以下观点作为评卷的参考,答到下面的一两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否定评价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①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这是托尔斯泰在社会与家庭的冲突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必然结果。

②内心生活中理想成分的反复涌动必将促使他再次把家庭提升到心灵的层面,从而和他的艺术追求协调相应。所以,在艺术家的身心冲突作用下,家庭与事业的冲突,要么被改造要么被舍弃。托尔斯泰不是没有试图改造过他们的家庭,只是效果非其所愿,最终导致他不顾年高体迈而离家出走,为大家舍小家,尽管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定然是像屈原所说的那样“虽九死其犹未悔”。也许这位作家只有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宁。

③托尔斯泰晚年的离家出走正是为了谋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是他用心灵超越肉身的途径。他以生命的代价超脱了世俗的家庭,而奔赴心灵的召唤,这正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④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使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而现实中,他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笔财富?如何面对他的孩子?这些问题都让他苦恼不堪。终于,他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⑤与社会格格不入,与家庭不融洽,家人不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晚年托尔斯泰所遭遇的一切。

⑥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新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他早已成为神话,他的生活成为人类一种崇高的传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7971.html

更多阅读

邮票上的人物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邮票上的人物】默人1643年1月4日,“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出生。他是百科全书式的“牛人”。他少年时并非神童,成绩一般,但喜欢读书。他终身未娶。1727年牛顿去世后,诗人蒲柏为他写下著名的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

电影《致命魔术》观后感上篇 致命魔术 电影下载

真正的科学家都是承认无知的——电影《致命魔术》观后感(上篇)张卫民一、电影《致命魔术》与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如果你知道了魔术的奥秘,那么这个“魔术”将变得一文不值!其实一个出乎意料的电影结局就像一个魔术的机关一样,一

驳答香坊区教育局的答复意见书二、接上篇) 答复意见书格式

驳答香坊区教育局的答复意见书(二、接上篇)4、教育局结论避重就轻,请问如下问题老师不违反师德吗:(1)、六月下旬在宣布取消韩关一和入团资格后,变本加厉的将该学生从前几排处罚到最后一排,后经家长据理力争才又安排到前面(理由在给厅长一封

人民币上的人物 - 人民币上的人物故事

人民币上的人物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肖像原型 10元钱工人是个设计师  (工农图)1949.08  第一套人民币10元钞票图案上工人肖像原型杨琦。杨琦说:“首套10元人民币上的工人(左))就是我”

《奥特曼·宇宙传奇》第一讲:光之国历史与远古三奥上篇

【上篇】M78星云中的光之国M78星云距离地球300万光年,其中有奥特曼(ULTRAMAN)的故乡【光之国】(ウルトラの国)。M78星云的中心有近6千万个星球存在,包括赛文·奥特曼(ULTRAMANSEVEN)手下三头著名的胶囊怪兽的故乡:阿基拉的阿妮玛星、米克拉

声明:《传记阅读训练(接上篇) 人物传记阅读》为网友放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