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说起苏东坡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词赋,而他词赋的代表作应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该词诞生以来有多少人赏析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她?她不是风花雪夜的应景之作,而是一个胸怀大志却又怀才不遇的人,把积郁心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借景喻世、借古喻今的艺术表现。这首词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作者通过时空转换和人物命运的对比,抒发自己的英雄情怀,感叹自己的人生命运;二是视野浩远和声韵的起伏跌宕。也只有苏东坡那样有特殊经历且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够写得如此酣畅淋漓的词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他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斋生活,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元丰二年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个闲职对于怀有远大抱负,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苏轼而言,其内心的苦闷彷徨可想而知,元丰五年他写下了这首词。有人质疑苏轼把黄州赤壁与三国赤壁之战的实地搞混了,或许他是心里明白装糊涂,特意要借物言情。其实这根本不影响这首词的思想情感,作者是要借眼前的景物和历史事实表达自己的思绪,抒发内心的情感。
词的上阕看似写景,或者说重点写景,实则“睹物思人”,借以引出情感话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是长江非长江也,对于作者而言,眼前的长江是历史的长河。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大浪淘沙,经过千古历史长河的洗礼才称得上“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用似是而非的议论,以“人道是”点明这儿可能是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眼前的情景,或许也是词人内心的感受。面对眼前惊涛骇浪的长江,遥想周郎赤壁,联想自己的人生遭遇,他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是感叹,是上下阕的转折。江山是如此的美丽,孕育了有多少英雄豪杰。
下阕通过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反衬自己命运多舛,年华流逝。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顺着上阕的思绪,词人壮怀激烈。三国时吴国都督周公瑾年少得志,与小乔新婚燕尔,是那样的风流倜傥,多有英雄气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战场上的周郞儒雅飘逸,指挥若定,在和幕僚笑谈中強虏的舰船就化为灰烬。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遥想三国赤壁战事和周郎的儿女情长,词人感触颇多,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才华、抱负堪比周瑜,但却怀才不遇,没能像周郎那样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自嘲自己是自作多情有点好笑,哎,45岁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如一场梦,短暂漂浮。感叹岁月有什么用,这里的江月是真实美好的,为你敬上一杯,我们共饮吧!最后一句似乎有点无可奈何,但又显示出某种豁达。如果说前面的词句情绪激昂的话,那么最后一句就回归平静了。
一首短短百拾来字的词,要表达苏轼复杂的思想情感是不够的,词人善于利用眼前的景物移花接木,借助历史人物反衬自己的命运,再通过精妙的议论表达自己的情感。读这首词必须要和词人“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读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