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送来主义、买来主义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首先提出的。这篇小文章于西元1934年最早发表在报纸上,当时没有署鲁迅的名字。鲁迅逝世后,西元1937年,此文收入《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主要收录鲁迅在西元1934年间所写的杂文。那时候,鲁迅住在上海租界,“且介”二字就是“租界”去掉一半,有人解读说,“且介”意味着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鲁迅首创“拿来主义”这个词汇后,“拿来主义”在后来经常被人使用。然而,后人使用“拿来主义”的对象和含义,与鲁迅的原意常常不一致,甚至相反。因此,有必要说一说。
鲁迅发明“拿来主义”这个词的原意,直接针对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间接针对的是崇洋媚外。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大为兴旺,所谓“新文化”其实就是西方文化,与之相对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旧文化”。在胡适等人的大力倡导下,新文化以“全盘西化”的口号扫荡中国社会,似乎中国传统旧文化只有裹小脚、留辫子、娶小妾、八股文之类的糟粕,因此,传统文化几乎统统被置于应彻底抛弃的行列,甚至要取消汉字。然而,当时很多“新文化”也非常拙劣,一味模仿西方,弄得不伦不类,遭到很多嘲笑。在这种情况下,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个传统文化的回潮,当时称为“发扬国光”,也有人称为“复古”,其对立面就是“全盘西化”。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就是在反对“全盘西化”、提倡“发扬国光”的时代大背景下。
我认为,鲁迅在西元1934年写《拿来主义》一文时,对自己过去过分偏向五四新文化、痛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有了一定的反思,从否定传统文化的道路上退回了一些,因此,鲁迅“拿来主义”的对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拿来主义”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按照鲁迅在文章里的阐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吸收、有改进、有抛弃。换句话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主张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这一态度的产生,一是因为全盘西化过于偏执,二是因为针对“全盘西化”而反弹的“全面复古”过于顽固。因此,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对传统文化要动脑子、有眼光,自己去“拿来”,实际上也是对“全盘西化”的间接批评,不能一味否定传统文化。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特意提到西方的“送来主义”在中国引发的“恐怖”,已经清楚地表明他对于“全盘西化”的否定。鲁迅在这一时期的立场,与他自己过去的主张已经不完全一样。
拿来主义、送来主义、买来主义 拿来主义
然而,在鲁迅首创“拿来主义”很多年后,一些人对于“拿来主义”的理解与鲁迅当时的本意已全然不同。现在的“拿来主义”更主要的是要从西方“拿来”,而不是鲁迅所说的要从传统“拿来”。现在的“拿来主义”某些时候甚至等同于鲁迅批评的“送来主义”。当年西方送来的是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如今,有些还在继续送来,有些已不再好意思厚着脸皮强行送来了,有些换了新东西,仍源源不断地“送来”。而现在很多人打着鲁迅的旗号高喊“拿来主义”,其实就是鲁迅批评的“全盘西化”,对“送来主义”照单全收。与此同时,现在的“拿来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差不多也就是全部抛弃,统统视为垃圾。事实上,这正是鲁迅反对的,这样使用“拿来主义”,鲁迅如果有知,恐怕不会同意。
鲁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拿来主义”态度,也适用于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但是,在现代条件下,我们应该在对西方文化采取“拿来主义”态度时,有点新的认识。鲁迅说,对待传统文化有的要继承,有的要吸收,有的要改进,有的要抛弃。其实,对待西方文化,这些原则同样有效。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头脑和眼光,才能判断西方文化的本质,才能知道哪些是好的,是需要“拿来”的。还有一些东西是不该“拿来”的,还有一些是需要“拿来”后加以改进的。当然,“拿来主义”在这里多少也有点天真或不准确,因为,我们希望的“拿来主义”与西方希望的“送来主义”并不合拍。西方想送来的东西,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要付钱的,甚至是强行摊派的。但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西方免费送来的东西往往是钓鱼的诱饵,我们某些人则以为那是“拿来主义”成功的证明。而我们想拿来的东西,绝大多数是拿不来的,是需要付钱的,一厢情愿地“拿来”,很容易被西方起诉、惩罚。所以说,我们对于西方兴高采烈地想象着“拿来主义”,常常会被西方视为“偷盗”,我们因此也发现,“拿来主义”有时就是“买来主义”,“拿来主义”也因此经常成为内外勾结的幌子,这可能是某些人偷换鲁迅“拿来主义”概念的动机。
针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与针对传统文化的“拿来主义”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对于传统文化,如果想拿来,一般不会有什么障碍,最多讨论一下,拿来后到底好不好?是否适合现代?而且,对于传统的“拿来”,基本上是免费的,没有“买来主义”,也没有“送来主义”。但是,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发现,某些我们迫切需要的东西,确实是有用的好东西,我们非常渴望“拿来”,甚至愿意花大钱,彻底兑现“买来主义”,西方还不愿意,比方说高科技,这似乎可以称为“拒绝主义”。所以,对于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除了要有头脑、有眼光,挑选着“拿来”外,还不能太一厢情愿,以为我们只要想“拿来”,别人就愿意给;以为我们想买来,别人就愿意卖。已经有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我们渴望“拿来”,却遭到拒绝,根本“拿不来”、“买不来”;而很多我们不想要、不需要的东西,西方正源源不断地“送来”。
当我们接受了对待西方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拿来主义”这种态度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问题。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为什么拿不来?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说是要有头脑、有眼光,然而,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头脑?有什么样的眼光?当我们的头脑和眼光都是西方教出来的,都是被西方洗过脑的,都是和西方一模一样的想法,一模一样的眼光,我们的“拿来”岂不就等于西方的“送来”或西方希望的“买来”?因此,如果说我们判断传统文化如何“拿来”,可以用西方文化做参照,那么,对待西方文化如何“拿来”、“买来”,也需要用传统文化做参照,同时还需要用中国现实做参照。这应该是现代中国人对待“拿来主义”的态度。

相关文章:

拿来主义、送来主义、买来主义

远去的鲁迅

谁敢批判鲁迅?

鲁迅给我的一个误解

如何对待假鲁迅?

男人四十乱纷纷

何必总是心怀恶意?

何必好为古人师

当不快乐成为一种病

生活快乐与文化快乐

柏杨是否也丑陋?

五四运动九十年

五四运动留给我们什么?

哪里还有义和团?历史的一个价值从激情的反叛到温情的敬意讲真话的中国传统看不起如今批孔的人康有为连累儒学蒙冤从于丹开始追问:孔子是谁?为何要谴责秦始皇?球星教授打人骂人挂在嘴边的生殖器教育早已元气大伤重新认识科举制度

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关系

从于丹开始追问:孔子是谁?

老子与孔子的不同遭遇

陈独秀的几件小事

儒侠是流氓的祖师爷?

中国传统何以成为万恶

辜鸿铭对日本的误判中国现代化的日本幻想

汪精卫的后事及下场

汪精卫卖国投降理论要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8140.html

更多阅读

拿来主义、送来主义、买来主义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首先提出的。这篇小文章于西元1934年最早发表在报纸上,当时没有署鲁迅的名字。鲁迅逝世后,西元1937年,此文收入《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主要收录鲁迅在西元1934年间所写的杂文。那时候,鲁迅住在上海租界,“且介

公司开业、乔迁新居送什么礼物好? 乔迁新居贺词

公司开业、乔迁新居送什么礼物好?开业庆典、婚嫁喜庆、乔迁新居等等,就是图个大吉大利、红红火火,此时正是最佳送礼祝贺拉近彼此友谊的大好机会,把握好几个重点让礼送的有价值。1、送比较占空间的礼物:要让所有人清楚看到某某送来的礼物

声明:《拿来主义、送来主义、买来主义 拿来主义》为网友生夏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