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图书10 2015年畅销图书排行榜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加书签|回简介

前言(本章免费)

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琴棋书画”可以说是一串璀璨的明珠,悦耳明目,修身养性,古之先贤大圣参哲悟理,治国理政,亦从中获取裨益。“琴棋书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陶冶情操的四种艺术形式,其间,深刻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现实化和民俗化。“四艺”之“棋”,主要是指围棋。围棋之奥妙、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围棋始于春秋战国,如今已传至天下,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亚洲被人们普遍喜爱。

作为中国另一古典艺术,围棋的起源也有许多传说。传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不过,另有一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当然了,这些都只不过是传说而已,最为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围棋在于是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在那个时候已经基本形成,但那个时候的棋盘非常简单,而今的棋盘却已达到十九道线,从这个意义上看,围棋不是莫个人所创,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谈到围棋,难免会与战事联系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但细细想来,不仅围棋,象棋与战事也不无联系,甚至于国际象棋也与战事有所联系。

本书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中国的棋文化,也为喜好中国棋的读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从不同的中国棋的历史、文化、规则等方面来为您呈现一个纷繁的中国棋文化。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一节 围棋起源和发展(本章免费)

一、围棋起源

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的棋,说的就是围棋。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围棋是一个智力游戏,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围棋蕴涵着古代哲学中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圆地方、十九农节气、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等含义,其变化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尧、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文子批评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西京杂记》卷三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但这类记载亦是寥如星辰,表明当时围棋的发展仍比较缓慢。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我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这与现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现在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上述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围棋游艺技术的提高,为后来围棋游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向国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187号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图》绢画,就是当时贵族妇女对弈围棋情形的形象描绘。当时的棋局已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瓷质围棋盘,唐代赠送日本孝武天皇、现藏日本正仓院的象牙镶钳木质围棋盘,皆为纵横各19道。中国体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圆形围棋子,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

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所谓棋待诏,就是唐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当时,供奉内廷的棋待诏,都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严格考核后入选的。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故有"国手"之称。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有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唐代始,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局的制作也非常考究。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来唐入贡的日本国王子所带的棋局就是用"揪玉"琢之而成的,而棋子则是用集真岛上手谈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新罗也同中国有来往,特别是新罗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围棋的交流更是常见之事。《新唐书?东夷传》中就记述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的棋手对弈的情形,说明当时新罗的围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随着围棋游艺活动的兴盛,一些民间棋艺家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适情录》、《石室仙机》、《三才图会棋谱》、《仙机武库》及《弈史》、《弈问》等20余种明版本围棋谱,都是现存的颇有价值的著述,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围棋技艺及理论高度发展的情况。

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棋苑空前繁盛。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过柏龄、盛大有、吴瑞澄诸为最。尤其是过柏龄所著《四子谱》二卷,变化明代旧谱之着法,详加推阐以尽其意,成为杰作。

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更盛,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称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称"海昌二妙"。据说在施襄夏30岁、范西屏31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经过10局交战,胜负相当。"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围棋,这文明古国文化的结晶,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绮丽的光彩。

纵观我国古代围棋,从产生至发展、提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涌现出许多围棋高手,积累了丰富的初中经验和理论知识,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遗产。陈毅同志多次说过:“国运衰,棋运亦衷,国运盛,棋运亦盛。”从晚清至解放前这段时期我国围棋随着国力的衷弱也落伍了,棋坛出现了衷落萧条的景象。晚清棋坛的佼佼者陈子仙、周小松棋艺远不如范西屏、施定庵。当吴清源先生少年风华脱颖而出之时,当时中国竟找不到能教诲他成大器的,迫使他东渡日本,发奋学棋,后称雄日本棋坛数十年,成为一颗灿烂的明星。平心而论,如吴先生留在国内,限于当时的棋艺水平,恐怕很难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二、建国后围棋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百废待业。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围棋这门古老的思维竞技艺术焕发了青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同志特别对“中国绝技”的围棋予以高度的评价,并积极倡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围棋被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于1957年起举行全国性的围棋锦标赛,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围棋手。他们在国际、国内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陈祖德和聂卫平两位棋手。

陈祖德九段,是六十年代中国围棋的巨匠,称霸中国棋坛十多年之久,是首次在对子条件下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流”布局的主要创造者,著有许多价值极高的围棋学术著作,虽然近些年来因病退下比赛第一线,但是,他对中国的围棋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陈祖德同志现任中国围棋协会的主要负责人。

聂卫平九段,是全国人民众所周知的体坛名星,他多次战胜日本的“超一流”九段。在中日围棋擂台战上力挽狂澜,连连挫败小林光一九段、藤泽秀行九段、武宫正树九段、加藤正夫九段,等一系列日本围棋高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现在被授予“棋圣”称号,现任国家围棋队主教练,聂卫平的成功,把我国围棋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们国家的围棋人口有数千万之多,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职业棋手只有二百人左右,什么叫职业棋手呢?职业棋手也称“专业棋手”,凡是以下棋为职业,服务于各围棋组织或体育代表队,在围棋技术上受过正规训练,有相当强的围棋功底,经常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棋手都称职业棋手。

除专业棋手,以业余时间从事围棋活动的棋手或棋艺爱好者都叫“业余棋手”。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一般不以围棋为主要职业,没有受过(或仅受过暂短时间)正规训练,通常不参加专业棋手的比赛。

不论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怎样才能测量他们棋力的高低呢?在中国和日本以及欧美的围棋界里,现在都实行“段位制度”和“级位制度”。段位的高低是一个棋手棋艺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段位共分九个等级,依实力的高低从九段排至一段,九段为最高。一段也叫初段。获得初段的称号,说明棋艺达到一定的水平,大至说来九段的棋力要让初段两、三子左右,以上所说指的是专业段位。

除专业段位外还有业余段位,业余段位是按照业余棋手的棋力水平所评定的等级。目前我国最高业余段位六段,同专业段位相比较,与同等级的业余段位棋手艺水平相差甚远。据统计,专业初段棋手实力同业余五六段的棋手实力旗鼓相当。业余段位以下称“级”,级也分九个等级。与段位不同的是级数越大棋力越低,以一级为最高。

50年代初,各级围棋比赛开始列入各级体委的工作议事日程,定期举行比赛。1960年《体育报》发表了“提倡下棋”、“积极组织棋类活动”等社论;第一个专门的围棋刊物《围棋》在上海问世;多次举行中日围棋比赛;老一辈围棋运动员(如刘棣怀、过惕生等)在党和政府的翔下焕发了青春;各主要大城市相继成立了棋社;于1962年成立了全国围棋协会,国家体委副主任李梦华担任主席,陈毅担任名誉主席。围棋事业走上的正轨。老一辈棋手努力创新业,新一代棋手崭露头角。

“长江后浪推前浪”,60年代始,以青年选手陈祖德为代表的一批新生力量迅猛崛起,成为中坚和主流。陈祖德的棋风刚烈中有绵柔,宏博中寓精微,着棋大刀阔斧而又严谨慎密。他在1964年、1966年全国比赛中,闯关斩将,勇夺冠军。与陈祖德同时成长起来的还有思维清晰、算路精深的吴淞笙,风格简洁明快、善用逻辑推理的罗建文及着法周到的沈果荪等人。这批优秀青年选手继往开来,取代了“南刘(棣怀)、北过(惕生)”数十年分掌天下的局面,开一代清新慎密的现代棋风,为新中国围棋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这批青年选手大都在二十左右,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前途示可限量。然而,正当我国棋坛欣欣向荣,大有起色之际,十年动乱开始了,茫茫浩劫,围棋自然劫持数难逃。项目被取消,比赛被停止,专业队伍被解散,棋手下放到农村工厂。除少数人在业余坚持孤军奋战、独立研究之外,大多数人忍痛改行,棋艺荒废,棋坛一片荒芜。

粉碎“四人帮”之后,百废俱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继陈老总之后担任了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国家发展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围棋要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把围棋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之内,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新时期的昌盛国运,造就出新一代风流人物。以聂卫平为代表的更年轻的一代棋手显露出耀眼的锋芒。聂卫平、刘小光、马晓春和方天丰等相继登上了冠军的宝座。特别是聂卫平,以其沉雄、博大的棋风,炉火纯青的棋艺,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多次夺魁。特别是在1985年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力挽狂澜,一举击败了日本三位高水平的棋手,为中国队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日围棋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围棋界人士及广大爱好者们,也振奋了全国人民关心祖国体育,奋发自强的赤诚之心。一个空前未有的围棋运动高潮已经到来了。目前,除国家举为专业性的比赛外,还由地方和社会各界举办如“新体育杯赛”、“国手赛”、“陈毅杯赛”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大学生围棋赛、少年儿童围棋赛也相继举办。不少高等院校还开设了围棋选修课。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不少以围棋为主要项目。青年不仅把围棋当作一种业余爱好,更把它当作一种训练思维,提高智力的运动。近年来举办的青少年围棋赛,像罗先河、常昊等年轻棋手表现出令人赞叹的棋艺。我国围棋事业后继有人。

要把祖国的围棋事业搞上去,要让围棋这朵思维之花在她的故乡放出最夺目的光彩,要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竞胜斗奇,已成为我国棋界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我们接下来介绍围棋的棋具:棋盘、棋子、计时钟。在正规比赛中,这三样是不可缺少的,但一般的对局只需棋盘和棋子。

围棋棋盘:形状为正方形或略呈长方形的平面图,现在的棋盘为平面上画横竖各十九条平行线,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

为了便于判定棋盘上各点的位置,采用座标法进行编号,横线自上而下用汉字依次编为第一……十九路,竖线从左至右用阿拉伯数字编第1……19路。记录、说明或教学的时候均以先竖后横的次序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的棋盘上和正式比赛中的棋盘上都没有数字标记。

棋盘上可分为九个部分,分别称为: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和中腹。

棋盘上共有九个黑点称作“星”,棋心的黑点称作“天元”,“天元”并没有其他特殊意义。

棋盘上的九个部分只是大致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这里只作笼统的说明。棋子下在星位上或天元上与棋的内容和规则都没有直接关系。“星座”与“天元”只是棋盘的标位。

棋盘的每条边线叫做第一线(或一路),紧靠第一线的那条线叫第二线,再向中腹移动依次称为第三线(三路)第四线(四路)等等。

一般简易的棋盘可用硬纸或塑料制成,但比赛用的正规棋盘都是木料制品。

围棋的棋子:围棋的棋子分黑白两种颜色,形状为圆形。正式比赛的棋子黑方一百八十一枚,白方一百八十枚。围棋的棋盘交叉点三百六十一处,两色的棋子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字。棋盘与棋子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个问题较为复杂,在这里首先明确概念,以后再作说明。

一般用的棋子其数量并没有非常精确的数字规定,各色棋子一百六十枚到一百七十枚左右即够用,多点少点关系不大。

三、围棋的现状

从古至今,中国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学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史书记载“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但近年来日本围棋逐步衰弱,形成了中韩争霸的局面。

目前,围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则不统一,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中国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一盘棋用三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尽管国际上开了多次围棋规则研讨会,不过各方均坚持自己国家的围棋规则最好,都不可做任何退让,除了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棋盘大小、用时、赛场规定)有一些统一外,在真正的问题上(围棋胜负计算)没有任何进展。围棋的本质是:谁的占地面积大谁获胜。不过“地”至今没有一个能被世界接受的定义--中国规则是“子空皆地”,日韩规则是“唯目是地”,应氏规则也是“子空皆地”。(与中国规则区别为:中国规则计算胜负是单方,与盘面中数180.5进行比较;应氏规则为黑白双方的点数相减,此处的“点”事实上就是中国规则说的“子”,就是称呼不一样。)

围棋对弈双方黑白两子,棋子间无上下尊卑和贵贱之分,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体现出不同的时效价值,执黑先行一方局终时还需贴子,体现出规则内在的公平性。围棋区别于其它棋类特点是棋子在棋盘上是静止的,是通过不断组合“变化”体现出“运动”的本质和内涵,每一手棋讲究如何达到最高效率,以求以最少的步数获得最多的“利益”,子效是由有形利益的“目”和无形利益“势”组成,无形利益是有形利的基础,每个棋子的有形力量相同,但无形和潜在力量则处于因势而变之中。就全局而言,讲求结构和组合效率,整体反映出结构体系之间博弈的特性。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弈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

围棋对弈首先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的生成规律。象棋对弈从“有”开始,尚未开战,棋盘上早已森严壁垒。围棋则从“无”开始,从空无一物的棋盘上陆续落子。宇宙的创生是从有而来,还是从无开始呢?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易》云:“无极而太极。”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源于200多亿年前某个时刻的一场大爆炸,从绝对的无中产生了时空空间,诞生了原始宇宙,并不断膨胀,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围棋对弈其次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它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但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引起质变,围棋便逐渐由简单至复杂,由有限进入无限。宇宙是极为纷繁复杂的,但其终极规则和根本定律则可能是简洁朴素的,宇宙的奥妙根本不在于创世者如何探挖空心思的复杂设计,而是像围棋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则,经由空间与数量产生一切。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均揭示了宇宙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

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围棋犹如金子一般得以留存并发扬于世。它宛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又流出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二节 围棋特点(本章免费)

在中国历史上,围棋是一种重要的游戏形式,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在官僚阶层和文化阶层,围棋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加以提倡,围棋文化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给围棋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为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篇章。中国围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围棋技术和围棋理论逐步得到完善,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棋手。到了清朝末期,中国围棋日渐衰微。在与日本围棋棋手的交往中,中国围棋棋手的水平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差距。解放以后,围棋重新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虽然几经波折,但总体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1985年中国棋手聂卫平九段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最后一盘双方主帅的比赛中战胜日本藤泽秀行九段之后,围棋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专院校迅速普及了起来。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等几十所大学开设了围棋选修课,马晓春九段还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围棋兼职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已开设围棋课多年。韩国的明知大学成立了围棋系,专门研究围棋历史、围棋文化、围棋技术等。围棋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围棋具有以下特点:

一.围棋的自由行棋规则为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这与其他棋类如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至少在形式上有根本的不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对围棋的自由性有很高的评价。定式是围棋局部约定俗成的招法,而吴清源先生反对死记定式,强调自由行棋,创新求变。韩国棋手由于大胆创新,自由发展,打破了日本和中国在世界围棋中的优势地位。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棋子密布,整体上给人以一种过分接触的局促感和粘着感,而围棋的空间之大居然使日本的武宫正树九段开创了一种棋风叫“宇宙流”,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对人类思维的开阔度和纵深度的训练很有益处。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狭小的空间无论如何也难以与“宇宙”联系起来。

二、能动精神。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上看,棋牌中越是高层次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围棋的行棋规则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广泛空间和可能。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行棋中虽有"金角、银边、草包肚"之说,开局时头四手棋绝大多数都先抢占角,然而原则上,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棋手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正是棋手"棋力"的充分体现,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围棋千变万化,"千古无重棋"。这正是其它棋牌无法与之相比的魅力所在。

三、平等思想。从棋牌体现的平等思想上看,越是高级的,越能体现出平等思想,民主意识。围棋最古老,然而最现代。扑克、象棋、军棋等级森严、大小分明,作用有别。如象棋布阵先定子位,车、马、炮、士、象(相)、兵(卒)都是为了保卫将(帅)而存在,位置固定不变,兵(卒)排在最前沿,地位最低,处于最危险的位置,其它车、马、炮、士、象(相)也要为保将(帅)而不怕牺牲,甚至"舍车保帅"、"丢卒保车",将(帅)的生命是胜负的决定因素,老帅什么都不干,只等别子来保护。而围棋则不同,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黑白两色只是区分交战双方而设。其次,男女棋手可以同时参加围棋的升段赛,并无男子段位与女子段位的区别。男女棋手的段位所体现的棋力有相对的可比性。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界的男女棋手的差别就大得多。著名的中国象棋电视解说员、中国象棋大师张强先生认为,中国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的棋力只相当于男子大师中下层的水平。应当说,女子棋手缺少与男子棋手的比赛机会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男女棋手一般分别参加男女比赛来晋升男子大师或女子大师、男子特级大师或女子特级大师。其三,围棋虽然有专门的女子比赛,但男女棋手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绝大多数的比赛,重要的是围棋水平的高低,而不是性别。虽然,国际象棋男子比赛中偶尔也有女棋手参加,但远不象围棋比赛这样普遍和正式。韩国的曹薰铉九段曾在1989年获得了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2000年2月,中国籍韩国棋院客座女棋手芮乃伟九段战胜了世界冠军曹薰铉九段,获得了韩国第43届国手战的冠军。这是韩国围棋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棋手获得大赛的冠军,也是世界围棋历史上第一位女棋手获得非女子棋赛的冠军。而在中国象棋界和国际象棋界尚无先例。

四、全局观念。围棋的全局观念比任何棋牌都显得重要和明显,在竞技过程中,既要重视眼前利益,更要把握长远利益,既要守卫自己的局部利益,更要时刻从全局上保证获得最大利益,为了自己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有时要牺牲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围棋对弈中常常有通过弃子,转换来扭转危局,实现反败为胜。与其它棋牌相比,围棋更能培养人全面、历史地看问题、超前决策能力和长远眼光,做到有大局观。

五、辩证思想。辩证法讲究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及矛盾的转化,围棋的进程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事物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相互转化,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弈棋过程中,通过压、拐、分、引、断等手法,展示了围棋"联系"与"切断"的艺术。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广阔的棋盘和漫长的进程为各种战略和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围棋充满了辩证法,如虚势与实地,先手与后手,进攻与防守,急所与缓手,死棋与活棋,舍弃与取得,厚棋与薄棋,保留与走尽,中腹与边角,俗手与妙手,大棋与小棋,轻灵与滞重,本手与无理,优势与劣势等等。这就要求棋手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有敏锐的大局感,这对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很有益处,棋手提高棋艺的过程就是围棋思维随着围棋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围棋很强的思想性还促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的产生,这种相对独立的围棋文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品赏价值。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这对于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很有益处。棋手提高棋艺的过程,就是围棋辨证思维随着围棋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

六、必然结果。围棋的偶然性较小,每盘棋棋手要下100多手棋,每手棋都没有一个必须的、固定的下法,然而每手棋都关系全局,必须下出最大效率。虽也能找出一、二手缓手,一、二手败招,但最终输赢,多是整个过程的必然结果的因素更大。这就要靠棋手的功力和弈棋过程中对局势的把握,输赢要从开棋时一点点积累。围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行棋过程,有更多的必然性。

七、和谐理念。围棋本质上是一项平和的运动,是建立根据地,比较围地的大小而确定胜负。虽然围棋中经常出现激烈的战斗,但也有基本不发生大规模战斗、不通过吃子就大致决定胜负的围棋对局。越是高手,往往吃杀子越少。对高手来说,主要不是"吃一块棋",而是抢占先机和主动,并能在整个搏弈过程中保持这种优势,扩大自己的领地,压缩对手的空间。在对弈中不经过激烈的吃子战斗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围棋技艺中相当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围棋的最高目标是获得比对方多的实地,格斗只是为了占领公共的未确定之地、保护已有之地或通过消灭对方棋子来增加自己的地盘。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因此,有时双方下出的棋,无论从哪一方来说,都是好棋,甚至是"双赢"。

八、围棋具有复杂性。是围棋复杂,还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复杂,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似乎也很难有明确的结论。应当说这三种棋类都是很复杂的,如果不复杂就不会存在相对稳定的公认的高手群,只是由于这些棋类的价值取向不同,复杂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三种棋类之间存在着不可比性,倒是相似性为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涌现出了许多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双枪将”或“三枪将”。

围棋的复杂性具有以下的特点:

1.变化的复杂性。历史上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在一局棋中围棋的手数极少有低于100手的,一般为200多手,有时因打劫甚至超过361手,即超过棋盘的361交叉点。

2.计算的复杂性。聂卫平九段在一次比赛的复盘过程中接连摆出了几个大型参考图,每个参考图都有四五十步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3.胜负判断的复杂性。当比赛呈现细棋局面时,即使一流棋手有时也不能马上就判断出胜负,只有经过点目后,才能作出结论。

4.打劫的复杂性。眼花缭乱的打劫常常使围棋爱好者难以理解高手的意图。围棋爱好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打劫的技术。

5.对弈时间长。围棋比赛的时间通常长达6-8小时,日本有的重大比赛要进行两天。在日本围棋史上,曾出现过一盘棋持续几十天的纪录。

6.发展潜力大。十年来围棋的发展十分迅速,新的变化层出不穷,老棋手的棋力不能与时跟进,纷纷退出棋坛。

7.顶尖高手失手率高。许多中国、韩国、日本的世界冠军曾败于不知名的年青低段位棋手。李昌镐九段甚至连续参加五次世界大赛中但未获一次冠军,

8.计算机程序的设计难度大。美国IBM公司设计的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深蓝”曾在番棋中战胜俄罗斯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目前最好的围棋计算机程序水平都不及一般的业余中级水平棋手的水平。

9.棋评的内容复杂。由于围棋变化多端,较详细的围棋棋评有时达十多页,再加上五十幅以上的解说图,而且还不能全尽其详。

九、围棋具有很强的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精确性。点目是下围棋的基本功之一,围棋高手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精确点目。围棋的精确性首先表现在胜负的判断上,可以精确到四分之一子,即半目。其次,每一手棋都能大致有其现实的价值或潜在的价值,特别是在收官阶段,常常有明确的结论。再次,与高手对弈是提高棋艺的重要途径,围棋可以通过让子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直至让到双方实力均衡可进行对局为止。围棋棋手水平的差距就用让子的数目精确地体现出来了,这样为不同水平的棋手之间的对弈提供了可能。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一般棋手与高手之间如果水平相差甚大,就很难有机会通过实战来学习,正式比赛中是不能通过让子来进行的。最后,职业棋手的水平一般可以通过九个段位来体现。而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职业棋手的级别就简单多了,主要有大和特级大师。

十、围棋的进程具有直观性。尽管围棋最后的胜负一般不够直观,但围棋的进程却具有直观性。围棋可以将之前行棋的结果全部体现出来,这种充分的再现性是任何棋类无法相比的。当阐述一个局面的各种变化时,一种变化一个图形,把以前的局面和以后的可能性一一阐述,非常明了,更妙的是一盘棋的全部进程只需一幅棋图即可完整地介绍。这种直观性对于业余爱好者欣赏棋局非常方便。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一幅图形只是呈现一个局面,既不能表示以前的着法,也无法表示以后的变化,必须依靠文字才能加以说明。

十一、围棋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在漫长的比赛中棋手不可能不犯错误。由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步数较少,空间较小,一两个缓手、恶手就可能断送棋局,而围棋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进程常常给予棋手纠正错误,甚至逆转的机会,这也是围棋的魅力所在。

十二、围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围棋虽然博大精深,但入门十分简单,只需稍加解释就可以进行对弈了。对弈的过程也十分有趣,一旦学会让人很难放弃。中国围棋历史上有许多君主皇帝、达观贵人,文人墨客酷爱围棋的故事。金庸先生说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凡是学会围棋而下了一两年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废寝忘食地喜爱。在上海孙中山先生故居的的居室里除了书籍地图之外,还放着一副围棋,这是他工作读书之暇唯一的娱乐。陈毅和李立三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也带有围棋。当然,历史上也有许多因为过分沉迷于围棋而贻误大事的例子,这是一般业余爱好者应当有所警惕和引以为戒的。

此外,围棋还有许多特点。围棋是追求最高效率和最经济的运动,每一手棋都讲究达到最高效率,尽量以最少的步数获得最多实空。围棋是一种美学运动。在围棋对弈中,棋形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棋手水平的重要标准。日本的大竹英雄九段因其对棋形有独特的理解而被称为“棋盘上的美学家”。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三节 围棋的哲学性(本章免费)

一、契合本性

围棋棋盘标准正方形,由纵横各19秒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同时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

围棋棋盘被分割成32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格和361个交叉点,成标准网格状。这种网格是围棋棋子运动的载体。围棋棋盘这种有形之网正象征着天地之间的无形之网。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无形之网可以概括为宇宙中四种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再来看我们的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跨入了网络时代,数字网,光纤网、因特网…… 种种看不见的网密布天空,覆盖天空,覆盖世界。天地之间真如老子所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围棋棋盘的大小有些奇妙。据考证,最初的围棋棋盘少于纵横十九路,以后逐步扩充到现在这个样子。从理论上讲,围棋棋盘边界还可以继续延伸,只要人类的智力可以承受,扩展到纵横二十五路,甚至更多也是可行的。围棋棋盘在有限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正象征着宇宙的不断膨胀。

二、元素性

围棋棋盘隐含奥妙,围棋的棋子也蕴藏玄机。围棋棋子具有一种“元素性”的特点,即是一种最抽象、最概括的存在。

先说棋子的种类和功能。象棋的棋子分为将、士、象、车、马、炮、兵七种,等级森严,各具不同的功能。围棋棋子则仅有一种,几百个棋子,既无子力强弱级别大小区别,也没有任何性质功能差异。犹如齐整的一营士兵。又如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概念。围棋棋子的这种原子性、元素性,象征着宇宙物质的本质存在,也隐喻着物质的基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围棋棋子元素性还表现在它的重复使用上,被吃掉的棋子仍可继续投入战斗,遵守着宇宙中物质不灭定律。

次看棋子颜色。围棋棋子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一种,在颜色上则分为黑、白两类。自古以来,人们形容围棋是黑白世界。围棋二看色的区分。围棋的黑白二色,主要是受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影响。按古人观点,“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月为阴,日为阳;女为阴,男为阳;寒为阴,暑为阳,如此等等,构成了万事万物,并由此循环往复,生生息息。围棋的黑白二字即象征着阴阳二级,由此而在代表天地的四方八面的棋盘上展现盈缩、进退、攻守的各种变化。

再看棋子的形状,其形为圆,乃封闭之形,象征着宇宙物质的基本形。宇宙中大至星体,小至基本粒子,皆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神秘莫测的飞碟,其状亦如围棋子一粒。

三、自然规律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弈则隐喻着宇宙生存、 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围棋对弈首先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的生成规律。象棋对弈从“有”开始,尚未开战,棋盘上早已森严壁垒。围棋则从“无”开始,从空无一物的棋盘上陆续落子。宇宙的创生是从有而来,还是从无开始呢?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易》云:“无极而太极。”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源于200多亿年前某个时刻的一场大爆炸,从绝对的无中产生了时空空间,诞生了原始宇宙,并不断膨胀,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围棋对弈其次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它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但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引起质变,围棋便逐渐由简单至复杂,由有限进入无限。宇宙是极为纷繁复杂的,但其终极规则和根本定律则可能是简洁朴素的,宇宙的奥妙根本不在于创世者如何挖空心思的复杂设计,而是像围棋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则,经由空间与数量产生一切。可以说,宇宙的运行更象东方的围棋而不是象棋和美式足球。

围棋对弈还形象地演绎着宇宙阴阳两极的对立统一运动,“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中,普遍存在阴阳两极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互转化的矛盾运动。如宇宙本身的膨胀与收缩,物质与反物质,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物理学中的正电与负电、引力与斥力,生物学中生与死、遗传与变异,化学中的氧化与还原、合成与分解等等。这些种种对立的统一关系,都能在围棋的黑白相争中找到形象的对应。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四节 下围棋的境界(本章免费)

学棋者,境界为先。为人的心境、下棋的意境是棋手的追求。

1.禅家有三境:

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略相当于“戒”。注重表面现象,欲求其本质,心力所为,有向佛求道之心,但没有超出尘世物求。

初学棋者,大多因一时兴起,觉得自己有个聪慧的脑袋,于是满腔热血冲入了棋圈。而对学习棋艺的根本何在?可能没有太多的在意。在下以为,棋艺的根本在于能够给您提供一个修身养性的方法,而不是争强好胜的武器。故棋艺初学者首先应戒,戒嗔、戒骄、戒躁、戒欲,不以物喜,不以欲犹。

第二境:空山无人,花开水流。略相当于“定”。初步认识到本体,将要超脱而未超脱,已超脱搜寻现象之欲,心灵归于平静,止思虑,止心力,较之前境,已无心力欲求,达无人之境。

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棋手,如何继续发展,直上云霄,也在困惑众多的棋人。其实,此时最重要的是提升棋艺的深度。不要在意一时的胜负、不要在意旁人的指责、不要注重眼前的名利、不要妒忌别人的成功……,潜心于棋艺的研究之中,真正做到能者为师、达者为先,恐怕你想不直上九重天都难。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略相当于“慧”。此时顿悟,即心成佛,由定生慧,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之于光。然而慧之印证却是瞬间(一朝风月)永恒(万古长空)的统一。正是这瞬间的顿悟刹那间已成终古。

如果你的棋艺和心境已经达到了如此境界,为何不让它的光辉普照整个象棋事业甚至人类呢?

以己管窥之见,爱好者千万不要被眼前短期利益所蒙蔽,只要重视基础投入,包括时间、练习、研究等,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您的棋艺必可大成。

围棋是如此之美,以至于有那么多的人愿意穷极一生孜孜以求,即便是一生也可能难知其一二,但这也不妨碍人们享受着围棋的巨大乐趣,并将之引为一生的追求和热爱。

提到对围棋的热爱,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岩本薰、藤泽秀行、林海峰、曹薰铉、王立诚、李昌镐、芮乃伟这些大师们无疑都是最生动的代表。吴清源早年使用传统布局,战绩已是所向无敌,但为了追求“和谐的完美”,乃一朝弃旧所恃,另创新天地;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立于时代之先,大力提倡其21世纪围棋理论,若不是对围棋一生无与伦比的热爱,吴老先生何以至此?

与吴清源同时代的桥本宇太郎在和岩本薰在争夺第三期本因坊头衔时演出了一幕空前绝后的“原爆下对局”,原子弹爆炸后,两人将棋盘棋子稍作整理后,继续进行对局。桥本九段去世前一刻还在下棋,而岩本九段一生为普及围棋,足迹遍及欧美大陆,生前将自己的一生积蓄全部捐献给了日本棋院。

藤泽秀行从两次癌症手术中死里逃生,67岁时还以3比1的比分击败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棋圣,成功卫冕王座,其斗志之坚韧令人叹为观止,但其对围棋的拳拳之念清晰可辨。

林海峰、曹薰铉,前者已在日本名人战循环圈中领先群雄,成绩竟压倒了王立诚棋圣、赵治勋九段等强豪,不久前还打入了富士通杯四强;曹薰铉,如今虽华发满头,但在这两年中,他成了中日棋手最大的杀手,马晓春、常昊、赵治勋无不臣服,为能和李昌镐这些年轻人竞争,他清心寡欲,他锻炼身体,浑身是不服老的干劲。

为求证一手棋的准确,王立诚可以和业余棋迷进行认真探讨,即使输掉了一场无比重要的对局,王立诚照样微笑着和其他高手们反复研究;李昌镐如今虽对网球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其用功程度还是为大多数棋手所不及,就连江铸久九段对彭荃四段那样的联赛对局他竟然也会关注。江铸久为之大为感叹,在韩国棋院,无论是讨论什么新手新型,李昌镐总是最有准备,分析最为透彻,谁敢说他在棋上所花的心血已没有多少?

芮乃伟,一位为能下棋而走遍半个地球的棋痴,在第二届应氏杯赛后担心从此无棋可下而当众哭泣。如今的韩国媒体称她和江铸久是每天给韩国棋院关灯的人,今年,虽然其战绩较之去年逊色许多,但她对围棋的热爱何曾减少半点?

因为对围棋充满了深沉的爱,所以这些大师们会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盘棋,所以他们才会处处捍卫着围棋高洁的形象。而他们这样做的本身又使了解和不了解围棋的人们对围棋充满了敬意。当然,即便不是因为围棋,社会对一位名流在道德上和行为上也都有着超乎常人的要求,更何况是从事高雅精神象征的围棋事业的棋手。

2.古人棋观

古人论弈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总是喜欢将围棋和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联系起来,相提并论。最早的当推班固,他在《弈旨》中说: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天上人间,几乎无所不包了。以围棋与宇宙自然为例,围棋有一个正方的棋盘,和361颗黑白棋子,班固就说:“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黑白,阴阳分也。骈罗并列,效天文也。”此后一、二千年间,高手名家都离不开这一思路。北宋张学士在《棋经十三篇》2中,更把围棋棋局比做一年四季的阴阳节气,他说:棋路“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为四隅,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直到十九世纪清末施定庵在《弈理指归·序》中说:“弈之为道,数叶天垣,理参河洛,阴阳之体用,奇正之经权,无不寓焉。是以变化无穷,古今各异,非心与天游、神与物会者,未易臻其至也。”

围棋与兵法的联想类比,更是古人弈论中谈得最多的一个热点。东汉马融《围棋赋》4中,从头到尾比赋的都是兵法军事:“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战相当。”有些弈论甚至例举历史上著名战役、著名将帅的经验教训,与围棋对局相印证。曹魏时期应炀著《弈势》5,论述棋局中虚实互用、出奇制胜的谋略,就引证了韩信破赵、曹操官渡之战等史例;论述对弈中必须计算周全、当机立断,就印证了项羽之失、夫差之败。史家认为,《围棋十三篇》的篇名,即仿自《孙子十三篇》,其中许多论述,都将围棋棋理与孙武兵法相类比,例如,论对弈中知己知彼:“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备彼之利者,胜。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施耐庵在《弈理指归·序》中说:“古人以弈喻兵,体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必循之途辙”。

其他如将围棋与政治斗争、读书学习、处世道德------联想类比、相提并论者,在古代弈论中,比比皆是。

什么是“棋艺”?这是古往今来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朱弘祉说:“弈者艺也”,意思就是指对弈过程中的技艺方法。对弈双方交替下子,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紧张激烈,变化无穷,这是围棋最吸引人的地方。为了提高技艺,古今中外多少棋迷为此废寝忘食,乐而忘忧;多少棋手为此拼死求胜,呕心沥血。任何竞技都需要特定的技艺,而围棋这样复杂多变的棋种,欲求克敌致胜,尤需高超精细的技艺。从序盘布局、中盘拼杀到终盘收官,在几百手行棋中,几乎每一手都离不开特定的技法手段。因此,技艺方法从来都受到棋家的重视,在我国历代典籍中,技艺方法大概要占十之七、八。古代棋手从长期对弈实践中,总结了几百种技法、成百套定式,大如布局定型,小如劫争打入------都有详尽的记述。施耐庵著《凡事要处总诀》8就列举了五十多条技法,如“起手据边隅”、“入腹争正面”、“七子沿边活也输”、“立二拆三三拆四”,这些方法到现在仍为棋手记诵的常识。历代高手所以能称霸一时一地,主要也由于他在当时当地技高一筹,艺压群伦。他们为了提高技艺,不惜倾注毕生心血,刻苦钻研;周游南北,寻师访友。

围棋技艺方法是围棋方法的表层部分,是看得见的、容易理解的层次,也是入门必经的层次。它虽然只是表浅的层次,但却是基础层次,是围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棋理”、“棋道”得以发生的土壤。只有技艺方法的不断进步,才有围棋的不断发展,也才有“棋理”、“棋道”的不断丰富深化。可是,朱弘祉为什么又说“天下未有舍理而可言艺者也”呢?这就需要考察棋理的内涵和作用了。

什么是“棋理”?朱弘祉说:“理者谱也”,“专乎理以为言也”。棋谱在古代除了记录对局过程以外,常常用来总结攻守成败的经验,从理论上探讨行棋的规律。如前所述,对弈中双方行棋不是无序的杂乱现象,其间存在着不以棋手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棋手可以运用这些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战术手段和技艺方法,去克敌制胜;却不能违背这些规律,任意行棋,否则必将导致失败。这些规律的理论表现就是棋理。对弈中,棋手看来是十分自由的,可以自行选点落子;其实,也是很不“自由”的,他必须服从规律,服从棋理。行棋中常常出现“无理棋”、“随手棋”,所谓“无理”,就是违背规律、违背棋理;所谓“随手”,就是手指离开大脑的理性指挥,不自觉地离开棋理。

历代高手名家经过反复竞技实践,总结名局经验,发现了许多行棋的规律,抽象为理论,表述为文字,便形成了一系列棋理。我国典籍中大量的棋经、棋诀、格言、谚语-----,就记载了这些光辉的理论定则。例如,围棋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弃子问题,相传远在唐代出现的《围棋十诀》9中,就提出了“弃子争先”、“逢危需弃”、“舍小就大”,-------等等原则主张,短短数语,却已不是一般的技艺手法,而是揭示了行棋的规律,形成理论思维,一直为千百年来棋手所遵循。它告诉棋手,在行棋中,并不是每一个棋子都要死保不放的,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或者,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有些小子甚至小地块必须加以放弃。反之,如果为了死保一二个孤子、一小块地,结果,孤子得保,却落得后手;小地解危,大场沦没;舍大就小,优势丧失。这就是规律,就是棋理。只有在这棋理指导下,一切技艺手法才有意义。一个棋手如果只知棋艺不懂棋理,不遵循规律,盲目乱下;临危不弃,舍大就小,保子失先,-----即使棋艺再精,也必败无疑。

在古代典籍中,《棋经十三篇》是一部最全面、最系统阐述棋理的著作,从第一篇“棋局”到第十三篇“杂说”,都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深刻地阐述了有关的棋理,至今仍为各国棋手所遵循。

3.围棋精神

围棋因为也是精神上的对话,每一盘棋都要沉思良久,对精神上、修为上的磨练都超乎想象,像在七番棋中先三连败而后四连胜的极端个例简直就是个人精神上的一次涅 ,轮到像赵治勋这样先后三次实现这样的大逆转,其意志与钢铁又有何异?

对意志的磨练,对精神的熏陶,对思维方式的培养都是围棋有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地方。如果说学棋仅仅是为了能成为另一个李昌镐,那就等于将围棋置于了一个无比狭窄的空间之内。再多的世界大赛也好,产生了再多的世界冠军也罢,这些都是围棋社会效应的一种派生之物,但它们绝对不是围棋的本质和所有。

如果我们的棋手少一点功利之心,物欲之念,对围棋当作终身的事业和理想来追求,中国棋手的成绩何至于此,棋道的修为与棋手的成绩不应该也不可能成反比,恰恰相反,两者却是统一的整体。精神是本,战绩才是末。

但在媒体和业余棋手中,对世界冠军的关注程度已偏离了围棋的本质,好像只要有了世界冠军,中国围棋才兴旺发达,否则,中国围棋就坠入深渊。其实,围棋的最大功效应在于对民族、对每一位棋迷的精神建构上,而不是培养出简简单单的一两个世界冠军。就算是李昌镐现在美国,但围棋的精神财富就深入到了美国人生活中吗?

当然,决定着棋手心理浮躁的还有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迷失。“胜负之争,精神先见”。想当初中日围棋擂台赛,每盘棋的胜负竟牵动着举国上下的喜乐哀愁,那个时候的棋手无不以能上阵一搏而引为最大的骄傲,只要能上阵,心中充满着的是浓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20世纪60年代,“东洋魔女”威震世界排坛的时候日本社会整个是一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气氛,哪一个行业都在拼命,因此“大松博文”似的训练法不过是当时日本社会浓厚的奋发精神的缩影;这之后,韩国人也在各方面都拼命地大干,一个4000万人口小国,却在各方面令世人无不刮目相看。一个国会议员,可以为日本教科书事件以绝食表示抗议。在这样充满血性的时代气氛下,韩国人在各方面都不可能是稀泥软蛋,一是环境不允许,二是他们也不会原谅自己的软弱。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虽然我们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但某些人显然缺乏一种敬业的态度,仿佛除了“饭碗”的意义,职业再也没有什么崇高,值得追求,没有任何与职业想联结的声誉需要顾及。

这样的风气无疑也影响了我们的棋手,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在有的棋手中,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作为棋手的斗志日渐消减,如同病虎一般,哪见昔日生灵活现之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棋手个人的悲哀,更是围棋的悲哀。

什么时候中国棋手们将围棋视作是他们毕生的事业,就像吴清源、桥本宇太郎、林海峰那样将围棋视作生命,而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胜负和功利而耿耿于怀的话,什么时候中国棋手的精神就不至于迷失,那三国演义也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倾斜。

三、观棋不语

“观棋不语”的由来

黑白两色的围棋子,象征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苍穹,棋盘的四周比喻地象的四方。

纵横各十九条线,交织成三百六十一个棋位,是旧历一年的天数,当中有九个星点势眼,表达九大行星。

围棋盘长一尺三寸,表示十二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

黑子先行,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

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观棋不语”就从此而来。

观棋不语故事

某甲是个书呆子。有一天,他邻居失火,邻居大嫂一边救火,一边对他说:“好兄弟,快去找找你大哥,就说家里失火了!”

书呆子整整衣冠,踱着方步出门去了。走了不远,看见邻居正在下棋。他连忙一声不响地走了过去,专心看下棋。

过了大半天,一盘棋下完了,邻居见到了他,忙问。

“兄弟,找我有事吗?”

“哦!小弟有一事相告,——仁兄家中失火。”

邻居又惊又气:“你怎么不早说呢?”

书呆子作了一个揖,慢条斯理他说:“仁兄息怒,岂不闻古语云:‘观棋不语真君子吗’?”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五节 围棋级位和段位

棋手围棋水平的高低用段位和级位来区分,从低到高分别为:业余级位,业余段位,职业段位。

一、业余级位设置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中第四条有: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等共七个等级。但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各地都略有区别。 上海的级位从低至高依次为:无级组、10级组、9级组、8级组、7级组、6级组、5级组、4级组、3级组、2级组、1级组共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则分为无级组、10级到8级组、7级到3级组、2级组、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或者跳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北京同样分为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分为10级、5级、2级、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业余段位设置: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业余8段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段位没有9段。

细则。协会早在1992年就制定了《中国围棋业余段位制》,当时借鉴了他国的一些经验,主要目的是提高围棋爱好者的兴趣。另外,当时运动员上大学的政策在围棋项目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因此大家并未把业余段位严格地与等级认证联系起来。现在,业余段位必须按等级认证加以管理。可以说《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和《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实施细则》与1992年《中国围棋业余段位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

公示

1、 获得中国围棋协会颁发的业余7段、6段(可申请1级运动员)、5段、4段(可申请2级运动员)证书的棋手须在中国棋院围棋网上公示。 注:2级运动员以上已经可以享受较大优惠政策,因此,必须严格要求。 2、 各省、直辖市体育局所辖棋院、棋类协会或围棋协会(以下简称一级代理机构)须记录自己辖区的获得业余1段以上证书的棋手的信息,并报协会备份。 注:希望地方棋协加强信息管理,更好地为围棋爱好者组织活动。协会掌握了全国围棋爱好者的信息,便于统计,便于提供资讯,便于为爱好者之间搭建互动平台。

鉴定

1、 首先由一级代理机构向协会推荐鉴定棋手,协会认可后生效。注:增强地方棋协权威性。

2、 鉴定棋手所推荐的业余棋手应年满18岁,通过鉴定而获得的业余段位,不能作为申请等级运动员的依据。注:18岁以下的业余棋手是运动员技术等级最为敏感的群体,矛盾也最尖锐,我们鼓励小棋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比赛中创出好成绩,获得符合自己实力的业余段位。

年审

为了地方棋协更好地贯彻总局和协会的要求,从2005年起,协会对一级代理机构实行年审制度。注:对于弄虚作假、滥发证书或不作记录的单位加以监管。对于长期不作为的一级代理机构也会采取相应措施。

证书

1、 统一预定。一级代理机构于每年12月1日至31日向协会预定所需证书数额,并在通过了年度审核后领取预定的证书。注:统一预定,便于管理,减少工作量。

2、证书编号。段位证书的编号共9位,编号方法为:前3位是各省(市)身份证号的前3位数、中间2位是年号、后4位是当年发放各等级的序列号。中国围棋协会编号前3位为000。

级位制

采纳地方棋协建议,增加级位制,便于普及推广。随着随着围棋在全国更加普及,围棋被更多人喜爱,社会影响力也有所增强。围棋的业余段位作为衡量棋手水平的尺度被社会所熟知,段位证书作为等级认证也被社会所接受。这是围棋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广大围棋爱好者倾心支持的结果,也是来之不易的结果。业余段位越反映棋手实际水平,社会的认知度就会越高,真正在围棋上刻苦用功的棋手就越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反之,如果我们疏于维护这一体系和标准,社会认可度必将渐行渐远。总之,协会对业余段位的管理,一方面要遵照总局关于运动员技术等级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要吸取广大围棋爱好者和各地方围棋协会的建议,逐步完善。

二、职业段位设置

职业段位按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 。2005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召开关于运动员技术等级的会议,会议内容是征求大家对重新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意见,并向大家传达了总局对于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的想法,介绍了总局和国家教育部关于运动员上大学的一些最新的优惠政策。(详见教育部和总局的相关文件)重点强调了严格管理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重要性,并要求相关等级的运动员今后在获取等级称号之前需要公示,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业余段位是围棋运动员(1级运动员及以下称号)技术等级参照的重要标准,根据总局的精神,协会同样需要对业余段位严格管理,同样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但是在业余界而言,杭州的围棋段位比较真实,因为例如杭州的四段组经常有五段参加,而且五段占用了四段的名额,所以要定上段很难。在前两年,杭州的三段在上海都能定上五段。

三、围棋头衔

头衔,是某些比赛冠军的特定称呼。

中国的头衔战现有天元、名人和新人王。以前还举办过棋王和棋圣。其他几项比赛,冠军没有特殊的荣誉称呼,也就是没有头衔。

韩国的头衔有:天元、新人王、王中王、名人等。

日本有七大头衔:棋圣、本因坊、名人、十段、小棋圣(碁圣)、王座、天元。日本围棋历史上有四大家,分别为:本因坊、安井、井上、林这四家,即人们常说的“棋院四家”。其中本因坊一门特别瞩目,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和本因坊秀策都是日本围棋史上的标志人物。本因坊算砂(1559-1623)是京都寂光寺的高僧,是近世日本围棋开山鼻祖,也是本因坊家始祖,1603年以弈出第一个“天览棋”而著称于世。本因坊道策(1645-1702)是江户前期的围棋大师,号称“天下无敌”。是他整合了段位制度,栽培了众多优秀弟子,被尊为“棋圣”。同样被誉为“棋圣”的本因坊秀策(1829-1862)确立了“秀策流”布局,奠定了近代布局的基础。而本因坊、名人、棋所几个称呼的来历,都和一世本因坊算砂直接相关。本因坊,原是一处寺院的名字。日本第一世本因坊,俗名叫加纳与三郎,生于嘉靖年代(1557左右),此时正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的“战国时代”。为躲避战国风尘,其父便把他送到寂光寺去当和尚,法名日海。日海小和尚聪明绝顶,极具棋才。他在颂经念佛之余,对也围棋大感兴趣。当时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长也是个棋迷,经常邀请日海和他对弈。织田信长对自己棋力颇为自负,不料日海让他五子,还是游刃有余。织田对日海的棋技拜服之极,在日海弈出妙手后,夸赞道:“你可真是个名人啊”,织田信长开了金口,这便是围棋名人的起源。当时在亲町天皇的天正六年(1578),日海还只有二十二岁。 到了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设下棋宴,邀请日海和另一著名高手鹿盐利贤来对弈,自己和手下的大将静坐观战。结果出现了罕见的三劫无胜负,双方只好达成协议将其作为无胜负的平局。当晚子夜,部将明智光秀反叛,织田信长和其子信忠死于乱箭烈火之中。这就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变。所以直到今天,日本棋坛还有三劫不祥的说法。 日海此人极讲义气,在叛军还正得势的风头上,公开召集僧众为织田父子作水陆道场,大张旗鼓地为信长父子祈求冥福。时人皆认为日海此举危险,日海却义无反顾,其勇气确实值得钦佩。不久后丰臣秀吉回师平叛明智光秀,闻得日海的义行,十分钦佩。丰臣秀吉也爱下棋,认为弈理与兵法相通,所以大力提倡。在秀吉的协助下,日海扩建改造了寂光寺,自己改号为本因坊,改名为算砂。这便是本因坊一门的由来。

丰臣秀吉同时为日海立下了一个“棋所”,作为第一国手的荣誉,每年拨给300石禄米的津贴,由国家出钱把棋手供养起来。就于现在的“国家棋院”了。那时的段位审定极其严格,除了实力的因素还要熬年头,比之现在的高段棋手满天飞大不相同。段位除了实力还代表在棋界的身份,当时五段即为高段棋手,七段称之为“上手”即意味着进入了一流高手的行列,30岁前能获得七段便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八段即为准名人,同时代最多有两三位。九段为最高段位,却只能有一人,即为“名人”,同时代只能有一个名人。一旦晋升为九段,就意味着随时会被任命为“棋所”,因此,二者可看作是同义词。本因坊家是四家中最兴旺发达的一家,对日本围棋技艺发展的贡献也最大。日本围棋史上的10位名人(九段、棋所),本因坊一门就占了7个。

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日本的围棋史我们今天看来像是小说,很有意思。但是在当年,是棋手性命相搏的战场。如果你知道这些历史,看《棋魂》会更有意思。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六节 中国围棋竞赛规则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因此,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棋手来说尤为重要,下棋的人首先要讲究弈德,在棋艺进步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品格与修养。

一、礼仪

1.猜先的礼仪对局前猜先时,下手方应请上手方抓白子,自己则取出1枚(或2枚)黑子,表示白子若是单数则已方执黑:若是双数已方执白(取2枚则相反)。比赛前的猜先,则应由卫冕者、段位高者、年长者来抓子。

2.黑棋的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此礼仪来源于日本,黑棋的一手棋如果是占角的话,则应下在右上角,把距离对方右手最近的左上角留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3.对局前下手方应主动整理棋具。在日本的大比赛、甚至是挑战赛对局前,晚辈、下手方、挑战者都主动用白布擦拭棋盘,以示敬意和学习的态度。

二、先后手的确定

对局的先后手,由赛会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竞赛规程对此应作明确表述。

猜先的顺序是:先由高段位者握若干白子暂不示人。低段位者出示一颗黑子,表示“奇数则己方执黑,反之执白”;出示两颗黑子,则表示“偶数则己方执黑,反之执白”。高段位者公示手握白子之数,先后手自然确定。双方段位相同时,由年长者握子。

正式比赛采用黑棋贴子制度,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棋贴还3又3/4子。例如黑方总共得185子则黑胜3/4子,得184子则黑负1/4子,得184.5子则为黑胜1/4子。

三、行棋

1、已由赛会确定先后手的比赛中,如开赛后拿错黑白棋,在第10手之前(含第10手)允许改正。超过10手棋之后,一律不予改正。此后的编排工作以原先赛会确定的为依据。

2、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下两着,判第二着无效并警告一次。

3、棋子离手,表示着子权完成。完成着子权后,再将棋子拿起下在别处,称为悔棋。发生悔棋时,由对方于下一手着子之前向裁判提出方为有效,裁判应判悔棋无效,判棋子放回原处,并向悔棋方提出警告一次。如一方的棋子不慎掉落于棋盘,经对手同意后,允许其拣起后任选着点。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由裁判长裁决。

4、在使用计时器的比赛中,须于着子之后才能按计时器。着子之前或与着子同时按计时器的,判警告一次,不改变计时器读数。

5、比赛过程中若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双方意见一致的前提下,应将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无法确认原处时,允许挪子于双方一致认可的点。如果双方无论如何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裁判长可根据移动之子对棋局进程的影响程度,判:

(1)移动之子挪至合理点;

(2)移动之子有效;

(3)和棋;

(4)重赛;

(5)双方均负。

采用电脑进行积分编排的比赛,由于编排时成绩一项不可空缺,不能判双方均负时,允许采取抽签办法决定轮次的编排。

如有故意移子的证据,则应判移子者为负。

6、比赛中,因非对局双方原因造成棋局散乱,经复盘,如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应按复盘次序继续比赛。如果无论如何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裁判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判:

(1)和棋;

(2)重赛;

(3)双方均负。

双方均负之后的抽签,按第三章第17条第5款的原则处理。

如对局者确属无意中散乱了棋局,允许复盘续赛。不能复盘的,则判散乱棋局一方为负。

四、提子

1、下子后,误提对方有气之子,被判警告一次,并应将有气之子放回原处。

2、下子后,未提或漏提对方无气之子,被判警告一次,并提取无气之子。

3、劫争须找劫材时未找而提劫,判提劫之手无效,弃权一次并警告一次。

五、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全局同形再现是妨碍终局的惟一技术性原因,原则上必须禁止。

1、禁止单劫立即回提。

2、禁止假生类多劫循环

3、原则上禁止三劫循环、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两子等全局同形再现的罕见特例。根据不同比赛,也可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如:无胜负、和棋、加赛等。

六、终局

1、轮到着手的一方提议终局,随之放弃着手。如果对方不同意就此终局,则应允许对方着子。放弃着手方随即恢复着手权利,对局重新开始,直至双方一致同意终局。

2、双方已经确认终局,如果盘上尚留有可争之点,其归属按双活方式处理

3、双方已经确认终局后,一方或双方即使又发现了有效手段,也不允许重新开始对局

4、对死棋和活棋的确认,对局双方意见必须一致。如有争议,重新开始对局,由认为是死的一方先下,以实战解决。

七、计时

1、赛场和住地分离的,比赛开始时,棋手迟到不得超过1小时(含),超过这一时限判负。未超过这一时限的,在其规定时限内加倍扣除。暂停后续弈时迟到,一律打开计时器进入自然计时状态,但不设迟到判负时限。

2、赛场和住地基本上同在一处的,比赛开始时棋手迟到不得超过15分钟,超过这一时限判负。其他规定同上款。

3、双方迟到应按以上两款分别处理,直至判双方负。关系到下一轮抽签时,按第三章第17条第5款第5项原则处理。

4、在不设规定时限或规定时限很短的快棋比赛中棋手迟到,应实施按时缺席读秒。棋手在读秒过程中入座,允许参加比赛。如读秒过程告终,棋手即自动失去该局参赛资格。

5、读秒至最后1分钟超时而未着子,原则上应按判负裁决,但经被读秒方申请,也可视为放弃着手权使用虚着,改判弃权一次,允许续弈,继续实施原先读秒方式。

6、提子是着手的组成部分,包含提子的着手,必须全部提清之后方可按钟,违者判警告一次,不改变计时器读数。读秒过程中出现提子,仍视全部提清为着手结束,应照常读秒。

7、读秒期间棋手在对方思考时间之内离席,须征得裁判员许可,每局仅限一次。其余情形下棋手离席,一律照常读秒。

8、比赛开始之后,发现计时器故障和失准,读数总和的误差超过每小时2分钟(含)的,应立即更换计时器,并参照双方已用时间按比例拨正时间。误差小于此数的,可以更换计时器但不改拨时间。单方面的时间读数改拨,须经裁判长的认可。

9、比赛暂停时,裁判员应将前半段双方用时记录在案并经对局双方确认。续弈时如发现计时器故障和失准,并且找不到前半段双方用时书面记录时,前半段用时判为双方均摊,对执行裁判员另行教育和处罚。

八、赛场纪律

1、在比赛中下假棋、搞“君子协定”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可对有关棋局立即判负或判双方负。如现场已经宣布了比赛结果,已经按这一结果进行了下一轮抽签,甚至在经过数局之后才证实作弊行为,仍允许作出部分或全部取消单方或双方成绩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允许作出今后停赛的处罚。

2、棋手报名参赛后,无正当理由部分或全部退出比赛,除对有关棋局判负之外,允许作出今后停赛的处罚。

3、对于比赛中严重妨碍对方思考和扰乱赛场秩序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允许判警告一次或判负。

4、比赛中和暂停时,当局者与其他人议论该局或者查阅有关资料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允许判警告一次或判负。

5、比赛中违反第二章第15条第5款交谈规定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允许判警告一次或判负。

6、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竞赛规程规定的开幕式、闭幕式和其他礼仪性、公益性、宣传性活动的棋手,除通报批评之外,根据情节和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允许作出降一个名次发放奖金及停赛处罚。

7、在赛场中禁止正在参赛的棋手的手机、呼机发出响声,初违者判警告一次,再违者判负。凡注视手机、呼机屏面显示内容的,一律判负。已赛完的棋手及不参赛的棋手在赛场中使用手机、呼机的,由大会通报批评。

8、棋手在对局中违反赛会禁烟规定而吸烟者,判警告一次。再违者判负。

九、警告处罚

1、被判警告一次时,该局计算胜负时在原规定基础上,被警告方罚出一子。

2、一名棋手在一局中被判两次警告,则判该局为负。

十、棋手的权利和义务

1、弘扬职业道德,遵守赛场纪律,维护赛场秩序,确保竞赛顺利进行是棋手的义务。

2、读秒时,棋手有查询剩余时间的权利。如读秒至最后一分钟而裁判未以相应方式读秒,棋手有权利要求裁判员按规定从读错之处重新读秒。

3、对于妨碍正常比赛的违规行为,棋手有提出意见和申诉的权利。但对于一局棋中对手违规行为的具体申诉,须在对局进行当时立即提出,逾期失效。

4、在双方正式确认胜败结果之前,棋手有权提出复核。对方有义务真诚配合复核。经对局双方和执行裁判正式确认的胜败结果,任何人均无权改变。

5、对局中一方离席期间,对方可以下子。当离席方回席时,对方有义务指明落子点。

6、比赛终局后,棋手有整理好棋具并按规定退场的义务。

7、参赛棋手有准时参加赛会规定的开、闭幕式和其他礼仪性、公益性、宣传性活动的义务。

十一、比赛器材

1、棋盘:标准的围棋盘略呈长方形。横线的等距离为2.3-2.4厘米,纵线的等距离2.45-2.55厘米,棋盘的外侧留有2.5厘米边线为宜。棋盘的颜色应为鹅黄色,配黑色线条为宜。比赛棋盘的厚度,应在2.5-5.5厘米之间。

2、棋子:标准围棋子的直径为2.25-2.35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为宜。同一次比赛所用棋子的大小、颜色一定要统一,不得有异样的棋子出现。

3、计时钟:围棋比赛计时钟由两个钟面,两个按钮组成,能够一停一走并可以同时停止。

4、秒表:读秒使用一般的秒表。基层比赛可以用手表读秒。

5、比赛用桌:一般比赛用桌高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为宜。职业的高规格的比赛,根据条件可以使用沙发配相应的茶几,以棋手就坐后下棋感到舒服为宜。

十二、比赛种类

1个人比赛

2.、团体比赛有两队以上参加,每队人数相同,通过事先规定的比赛方法决出名次或分出胜负。团体赛有:分台定人制、分台换人制、临时定台制、全队轮赛制、队员总分制等。全国团体比赛一般采用分台定人制。各队按棋手的段位高低或棋艺水平排定台次,台次排定后不得更动。在有替补队员的团体赛中,替补细则由比赛大会另订。

3.、段、级位比赛段、级位赛是考核棋手棋艺水平的比赛。根据比赛的局数和胜率,可以评定段、级位或升段、升级。我国的段位制分国家段位和地方段位两种。国家段位从初段至九段,九段最高;地方段位从初段至六段,六段最高。段位以下是级位,从9级至1级,1级最高。

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赛程的长短。可采用不同的比赛办法。

1.淘汰制。分单败淘汰、双败淘汰和多败淘汰三种,凡被淘汰者,即失去续赛资格。淘汰制比赛适用于人数多,赛程短的情况。

2.循环制。由一个棋手(队)与参赛的其他棋手(队)逐个轮流进行比赛。循环制适用于参加人(队)数不多,赛程又允许的情况。循环制通常采用一局制,也可采用每个对手下二局的双循环制。

3.积分编排制。以积分的相同或相近为主要原则而进行编排的比赛,为积分编排比赛。由于它的轮次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减,赛程介于淘汰制和循环制之间。

4.多局决胜制。适用于两个人的比赛,一般是三局两胜制、五局三胜制、七局四胜制、或十局制。

5.全队循环制。适用于两个队的对抗赛,即一方队员逐一和另一方所有队员轮流对弈。

6.擂台赛。用打擂台的方式进行团体对抗。参加擂台赛的双方人员,必须依次排好顺序。打擂台的方式为每次只赛一局,负者淘汰,胜者接着和对方另一人比赛,凡一方最后一位棋手败北,擂台赛即结束。

十三、成绩计算

(一)个人赛记分办法。每局棋的结果,在成绩表上,胜者记2分,负者记0分,和者各记1分。

名次确定:1、采用循环制的比赛,计算成绩时根据个人积分排定名次,积分高者列前,如遇积分相同,则按下列原则依次比较,并区分名次。A、累计个人所胜对手积分,加上所和对手积分的一半进行相互比较,分数高者列前。B、整个比赛,警告次数少者名次列前。C、名次并列。D、如名次不允许并列,应加赛或抽签区分名次。

2、在积分编排制的比赛中,采用比较总得分的方法区分名次,总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总得分的计算公式为:总得分=个人积分+(对手积分总和/1/2最高积分-轮次数)如总得分相等,则按上项B、C、D三条区分名次。

(二)团体赛记分办法,团体赛每人局分的记法和个人赛相同。每场比赛根据两队间局分的多少记场分。局分多者为胜,场分记2分;局分少者为负,场分记0分;局分相等者为平,场分各记1分。

名次确定:1、在循环制的团体赛中,各队所得场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场分相等,局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局分相同,比第一台棋手的局分,高者列前;以下依台次相比,如全部一样,允许并列。

2、在积分编排制的团体赛中,团体成绩根据总得分的高低区分名次,总得分为:总得分=场分+(对手场分总和/1/2最高场分-轮次数)。如相同则依循环赛顺序区分名次。

(三)区分名次的加赛如比赛不允许名次并列,可安排加赛。加赛的细则,包括局数、时限、团体人数等。由竞赛组织机构事先规定。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七节 下棋方法和技巧

一切科学学科的方法论,都具有三个层次:技术方法、具体方法和一般方法,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一、下棋方法

围棋可视下棋双方水平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分先:指双方水平旗鼓相当时,由双方轮流执黑先走。按规定黑棋先走,有一定的先手威力,应由执黑的贴出2又3/4子。所以黑所占的地必须超过183 又1/4子时才能取胜。 比如黑棋数为185个子, 即黑胜。而白方的地只要超过177又3/4子即可莸胜。

让先:指水平略低的一方执黑先走,终局计算时不贴子。即各占180又1/2子为和棋,哪一方超过180 又1/2子即可取胜。 让子通常可视对方的水平差距情况让二子、三子、或四子....九子。由水平低的一方执黑,先在“星位”放上数子,然后由白方开始下子。终局计算时,按让子数由黑方贴还二分之一的子数。

围棋知识基础口诀

1.围棋规则

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

黑白子,黑先走,黑胜要过一八五

交叉口,气相连,气尽棋亡最自然

遇打劫,停一手,防止全局形再现

2.行棋

棋相连,抢出头,攻防断点是关健

长若爬,跳若行,隔二三间若跑奔

抱成团,是愚形,行棋舒展讲效率

有打吃,常保留,弱敌走强我自弱

扭十子,长一方,二三子头要连扳

补断点,要讲形,接双飞虎拆一边

形若散,需整形,恶形凝重好形轻

抢出头,行棋处,跳飞长扳需用心

被切断,吃棋筋,征枷闷追扑不归

也可弃,寻转换,最忌走棋两边重

3.布局

先占角,后走边,中间是个草包肚

三线地,四路势,高低配合封好口

抢实地,张外势,两翼张开连成片

行宽处,勿拥挤,有双拆二可分投

找生根,抢出头,既夹又拆好着点

要占角,分手数,星和三三角一手

二手角,无忧角,还可大飞一间跳

三手角,常星位,星大小飞加小尖

要拆边,单拆二,立二拆三三拆四

若挂角,间一二,高低不同有四法

星取势,三三地,小目定式变化多

大雪崩,和大斜,村正妖刀最难解

4.死活

做死活,找眼位,缩眼扩眼第一点

两眼活,棋无忧,真眼假眼看清楚

直曲三,点中间,直四曲四是活棋

团四死,丁四死,板五花五点就死

拳六死,圭七活,眼大过七不怕杀

盘曲四,劫尽亡,七死八活边角六

角曲四,角方六,外少两气是劫活

小猪嘴,点成劫,金柜角里有劫活

大猪嘴,扳点死,角上带钩不怕杀

5.对杀

要杀气,看仔细,先紧外气再公气

公气长,外气短,杀气就看谁有眼

都有眼,比大眼,大眼一定胜小眼

大眼杀,无断头,四五五八六十二

棋不利,寻做劫,搅乱棋局找生路

鸡独立,空中长,三子两扳长一气

鼠偷油,莺扑蝶,边角对杀有妙棋

6.中盘

入中盘,实力显,打入侵消攻杀难

边拆二,二路点,攻击搜根是要点

边拆三,打中间,腾挪可以上下靠

边大飞,逼后点,渡过安定又收官

边超飞,打三线,四路三托真无趣

攻宜飞,镇住头,形势要点天王山

模样小,可浅消,尖冲飞吊退自如

模样大,需打入,里可生根外可逃

碰靠托,可腾挪,三路二路耍手段

台象镇,不怕刺,点刺生根相思断

7.收官

收官子,常计算,收官常在一二路

空一目,子两目,提子再填是一目

增减空,劫三分,官子大小这样算

超大官,关胜负,布局时候就要走

双先官,先手官,逆收官再后手官

双后扳,二路六,一路二目角过三

二路空,可伸腿,底线扳渡有四目

扳二二,先四目,二路三爬立四目

终局劫,负争单,粘劫收后多两目

二、下棋技巧

围棋的技巧技法因为丰富多样而有着五彩斑斓的名称。从简单的打、提、征、枷、扳到比较复杂的顶鼻子、倒脱靴、老鼠偷油及黄莺扑蝶等,其数量之多,叫法之形象生动,远非其他棋种所能望其项背的。

1.吃子技巧

在围棋对局中,棋子在棋盘上是依赖“气”来生存的,若想学会如何吃子就必须先了解“气”。“气”是围棋基本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在棋盘上相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棋子,它们的气数取决于棋子排列的形式和棋子所处的位置。上方中腹的四子有八气,接下来方形排列的四个子是八气,下面中腹的五个子是十气,下边上的五个子是六气。

围棋毕竟是两个人的对局,在行棋过程中双方所下的棋子并不是距离很远,彼此留出空交叉点给对方作“气”,而是相互接触,彼此围攻,这样一来“气”数的计算就变得复杂了。那么,被对方包围的棋子怎样算“气”呢?

在对棋子的“气”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就可以学习如何“吃子”了。

“吃子”作为围棋术语,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被全部堵住(即其所有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吃子”。

没有“气”的棋子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允许在棋盘上存在,一旦棋盘上的棋子处于无气状态,即可提掉。

2.对杀技巧

双方的棋子相互包围住,而且都是死棋,这样就不能等到终盘时才把死棋拿掉,双方须在对方棋子的气上下子,术语叫做“紧气”。看谁吃掉谁,这重情况叫做“对杀”。

对杀的胜负是由双方棋子的气数来决定的,如果双方的气数不相等,气数多的一方得胜;如果气数相等,先紧气的一方得胜。

双方的棋子相互包围,共有的气,术语叫做“公气”。对杀时,到了对方都不能在公气中下子时候,就无法决定胜败,这样,双方的棋子都算是活棋,术语叫做“双活”。

两个黑子和两个白子相互包围在里面,都是死棋,各有两口气,胜败是决定在哪一方先紧气。黑方先紧气,自黑1到黑3,黑方把两个白子吃掉。白方先紧气,自白1到白3,白方先把两个黑子吃掉。

两个白棋和三个黑棋相互包围在里面,都是死棋。白棋有两口气,象这种情形,黑方已经胜了。即使被白1先紧气,黑再于2位紧气,至黑4,黑仍可把两个白棋先吃掉。

对杀的双方自己棋形外部的气,术语叫做“外气”。双方各有一口外气,中间有两口公气。双方在黑1、白2互紧了对方的外气后,都不能在公气中下子。因为黑方如果在A位下子,白走B位可以把黑棋提掉。白方如果在A位下子,则黑走B位可以把白棋提掉。这种情况就是双活。

被围住的黑白棋都是一个眼,都是死棋。双方都没有外气,只有一口公气,因此双方都不能在公气中下子紧气,否则即被对方提掉。因此这种情况也是双活。

如果一局棋中有双活的情况,在计算胜负时,中间有两口公气的双活,每方放一子;中间有一口公气的双活,就不要放子,这一口公气的交叉点为双方共有,也就是各有半子,哪一方超过180子就获胜。

对杀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

1.对方没有眼

2.一方有眼,一方没有眼

3.双方都有眼,但一方有一个眼,另一方有一个大眼

对方没有眼

双方没有眼时,应计算双方的外气,气数多的一方获胜。如果双方气数一样,先紧气的一方获胜。

被围住的五个黑棋和白棋都是死棋。我们先计算一下气数,黑棋有四口气,白棋只有三口气,那么即使白方先走,也必败无疑。

双方各有六口气,胜败是决定在哪一方先紧气。黑方先紧气,从黑1到黑11,黑杀白。如果白方先紧气,结局是白杀黑。

双方中间有公气时,必定要先紧外气;如果先紧公气,就要胜败颠倒。双方各有四口气,中间有一口公气,胜败决定在哪一方先紧外气。黑方先紧气,从黑1到黑9,黑杀白。

双方各有两口外气,中间有两口公气。有了两口以上公气的对杀,就会形成双活。无论哪一方先紧气,结果总是双活。

一方要多出另一方一口外气,并且还要先紧气,才可以取胜。黑棋多出白棋一口外气,又是黑方先紧气,从黑1到黑5,结果是黑吃白。

因此,双方中间有两口公气,要多出一口外气才有可能取胜;如果有三口公气,就要多出两口外气才有可能取胜,依此可以类推。

一方有眼,一方没有眼

双方中间有公气,一方有一个眼,对杀时可以占相当有利的地位。如果没有公气,情况就不同。计算这种对杀的气数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计算:一方面计算有眼的一方,就是外气加内气(眼中的气数)再加公气;另一方面计算没有眼的一方的外气。然后再把双方的气数对比一下,气数多的一方获胜。

白棋有一个眼,黑棋没有眼,中间有两口公气,眼中的内气是白方专有的。白方可以在公气中紧气吃黑棋,黑方不能在公气中下子,这种情况术语叫做“有眼杀无眼”。

黑棋有一个眼,中间有两口公气,白棋有三口外气。按照上面的说明的方法计算,黑棋有内气一口,公气两口,共有三口气;白方有三口外气,双方气数相等,胜败决定在哪下方先紧气。

黑棋有一口外气,两口内气,一口公气,共有四口气;白棋有五口外气,白棋比黑棋多一口气,黑棋已经被杀。这种情况叫做“气长杀有眼”。

双方都有眼,但一方有一个眼,另一方有一个大眼

在一方有一个大眼,另一方只有一个眼的情况下,计算这种对杀的气数也要分两方面来计算。计算大眼一方是外气加内气;小眼的一方是外气加内气,对比一下,气数多的一方获胜。如气数相等,则先紧气一方胜。

白棋有一大眼,黑棋有一小眼,中间有一口公气,这种情况叫做“大眼杀小眼”。白棋即使不下子,也已经把黑棋吃掉了。白方如想把黑棋提掉可走1位提。黑于2位紧气,白3也紧气,至白5,把黑棋全部提掉。由此可知,在只有公气而无外气的情况下,大眼可吃小眼。

黑棋有一口外气,两口公气,两口内气,共有五口气。白棋有三口外气,两口内气,也有五口气,双方气数相等。现轮黑棋先紧气,黑1至7,互相紧气。白8至11继续紧气,结果是黑吃白。

三、围棋术语

棋品:指围棋比赛后分的等级。我国古代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从一到九的名称是: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现在分为“段’。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经过多次对弈实践,对于角上着子,逐渐形成的一些被公认比较妥善的程序。也即是通常所说的“起手式”。

布局:棋局一开始,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势,准备进入中盘战斗,这一阶段叫布局。

先手:为了争取主动,取得胜利,每下一子,使对方必应,这叫先手。有时为了争取先手,甚至不惜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做眼:也叫“做活”。自己的一群棋子被对方包围,必须做成两个“眼”才免于被吃成死棋。这种“眼”是对方不可下子的空格。

官子:也叫“收官”。就是一局棋的最后阶段,经过中盘战斗,双方领地大体确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这时称为“收官”。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八节 学习围棋的意义和好处

一、围棋与智力潜能的开发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想象、记忆等。而围棋,正好在这几个层面满足我们对学生进行智力潜能开发的需要。围棋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力的体操。”前苏联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

围棋,联系着哲学、数学、军事、教育、艺术、天文、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体育项目,是启迪智慧和灵性的传统文化遗产。

幼儿学习围棋,除了可以培养他们的胜负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在不利条件下顽强拼搏的品格,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围棋除了感觉外,更强调的是计算,这主要体现在要考虑对手的种种选择,这就需要严密的思维,这对将来他自己的发展会起到启发和奠基作用,的确很好.

学习围棋让更多的孩子提高了智商。我们在围棋教育中发现,4至5岁开始学习围棋的孩子,在他们学习围棋2-3年后,智商会比同龄的孩子高很多,尤其是在计算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方面较突。直接能反映出来的是理科和外语。

第一,少儿是人生的早晨,生理、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兴奋强于抑制,好动好奇,记忆力强,模仿性强,可塑性亦强;但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还有依赖和任性表现,思维也正处于自然发展阶段。这便是少儿的特点。

第二,围棋布阵于方格之中,黑白两子开展激烈捕杀,具有游戏性与竞争性,寓动脑于兴趣之中,极易吸引少儿的注意力。这便是围棋的魅力。

依据以上认识,我们找到了围棋与少儿智力开发的契合点,有意识地在围棋的培训中尝试了对少儿智力------注意力、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的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果。

“五力”的开发

(一)注意力的集中

由于少儿“兴奋强于抑制”和“好奇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注意力的不易集中。心理测定证明:少儿注意力一般只能承受25—30分钟。因此,小学每课时只设45分钟。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根据上述特点在中间设法调节;而围棋训练注意力的集中却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小小棋盘能演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孩子们觉得很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故而不分胜负是不肯罢休的。时间就在对局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半小时不觉长,三刻钟也挺得住。这种承受能力的延长,大大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二)洞察力的提高

少儿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来到人世,睁眼看到千变万化的世界,觉得什么都新奇,总想看个够,然而他们的观察往往是直觉的。当他们通过眼耳鼻舌身获得感性印象后,有的孩子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的孩子却是“直头老虎”看过算数,甚至“视而不见”。要把外界的表象转化为知识,需要教师‘家长进行有意的提醒与训练。围棋的黑白两子变化无穷,落子以后必须静观其变,洞察对手设下的陷阱与圈套,以便将计就计或乘虚而入。孩子们在这种无形阵中目不转睛地探索,便大大锻炼了对事物的洞察力,使他们多长几个“心眼”,这对他们学会认识复杂的世界是很有好处的。

(三)记忆力的增强

少儿记忆力比成人强,这自然不错,但记忆力也是训练出来的。围棋的术语词汇丰富,如:打、劫、气、势、长、立等,仅单词名称就有40多个;还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等口诀和格言,要全部记住背熟实属不易。由于围棋术语多使用象形与象声词,形象性使他们并不感到枯燥。日积月累,词汇不断增加,记忆力便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得到增强。

(四)想象力的扩展

哲学家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

所以说,想象力即创造力。它对科技来说,是智慧的钻石,发明的先导;

对艺术来说,是一对飞天的翅膀;对社会来说,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自幼对孩子给以想象力的训练,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围棋只有黑白两子,看起来十分简单,可世间事往往愈简单者愈复杂。试想黑白两子下出的围棋对局,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盘,却“千古无同局”。一子下去,往往弈者胸中已有全局,中间或暗藏杀机,或声东击西,或暗渡陈仓,或困兽犹斗,或云开雾散,或妙手回春等等,真所谓变幻莫测,妙趣横生。所有这一切,都需丰富的想象力。

(五)思维力的发展

思维——作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整个认识过程。思维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虽是右脑与左脑分工产生的,但又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渐入逻辑思维的。倘若在儿童时期有意给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增强其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发展思路的连惯性,而且对形象思维亦有促进作用。

围棋对局,实际上是对少儿进行的一种现实数学课,靠的就是逻辑思维。下棋离不开计算,“气”和“目”的计算贯穿始终;还有得失利弊的计算、转换大小的计算、全局和局部的计算、劫和官子的计算以及更为复杂的几块棋扭在一起的死活计算等到等。一盘棋,几乎每下一步都需冷静思考,慎思选择,郑重应对。

二、围棋与学生心理潜能素质的开发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力图使学生能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承受力强,意志坚定等。而围棋教学对这几方面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

俗话说:“棋局如人生。”这不仅是因为棋局的变化如同人生一样复杂多变,风云突起,难以把握,而且一局棋进行的攻防、取舍、刚柔、进退、虚实、预定目标与实现目标等,几乎都是矛盾的出现、解决、统一,在表现出棋手对棋局的判断、棋理的运用的同时,更将棋手的情绪、意志、毅力等淋漓尽致地综合体现出来,恰如一个人对纷繁错综的世界一样。

一局棋局总是表现出优势与劣势。情绪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在优势时盲目贪功,粗心大意,得意洋洋;处于劣势时则容易情绪急躁,垂头丧气。经常下棋,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急躁和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毅力和勇气,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学生复盘探讨时,或多或少能使学生接受经验教训,理解胜负之因除技艺之外的意志、毅力、情绪等因素,从而逐步弥补改正之,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境界。另外,依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癌魔的陈祖德、藤泽秀行,被车撞成重伤坚持参加比赛,诞生“轮椅上的名局”的赵治勋,更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生动教材。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下棋,不仅仅是比棋艺比计算比判断,而且是比毅力比礼仪的境界。思想境界低者,见小不见大,见实不见虚,虽然可能聪明,但仍易输棋;礼仪不周者,精力易分散,计算便易失误,依然要输棋。帮助学生局后分析败因胜因,既着眼于棋艺,又着眼于意志、礼仪、情绪等因素。长此以往,不仅提高纯粹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精神品位。

社会交往价值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始终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联棋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围棋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围棋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围棋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围棋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一个人的成长,一批人材的造就,除了智力因素,还需要具备非智力因素——道德修养、高尚情操‘坚强性格等等。由于围棋包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和科学辩证的棋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也是有好处的。以棋如其人,好强自负者喜欢猛攻急杀;沉稳内向者则示实稳健;性情懦弱者往往坐失良机;品格高尚者则胜不骄败不馁等等。通过下棋,不仅可使学童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练他们的性格。这方面的培训也是需要我们着力去进行的。当然,围棋不是万能的,强调过分也是不恰当的。

少儿棋手下棋的10大错误

少儿棋手在对弈时,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下面是我在教学时总结出来的少儿棋手易犯的错误。

1.替人成空法:1、在对方棋形还不完整时,走出一些俗手、恶手,帮助对方把棋形补强,形成实空。(压四路、后推磨等)

2.攻击落空法:1、在攻击对方的薄棋时,没有根据当前局面的判断,一味地强攻对方,甚至往己方空中追,导致落空。2、缺乏计算深度,攻击对方时,被对方先手活棋(或走畅薄棋),占到它处要点。

3.帮人做活法:在对方的棋还没有完全安定,留有余味时,下出了俗手(或定形太急),使对方活棋。(应保留变化,等待时机成熟时,冲击对方)

4.活棋走死法:己方可以做活(或出头)的棋形,由于计算不周(死活不清),走出恶手,导致自己的活棋被杀死。(应加强死活、手筋的练习)

5.大小不分法:对局时,分不清棋的价值大小,如只盯着局部,不顾全局,而在大势上吃亏,或判断形势时,只看到眼前的手段,看不到一些棋的后续变化……(注意棋局的配置,注重全局的均衡,或下完棋时,请高手复盘,总结出差距,以待改正)

6.优势转败法:在己方棋的形势已经占优时,不经过形势判断,盲目地下出一些不够简明的棋,使棋局复杂化,被对方逆转,或对敌方的强手一味地退让,没有及时地抓住对方棋形的缺陷反击导致失利。(加强形势判断的练习,正确的形势判断是体现棋手棋艺水平高低的标准。优势时要做到见好就收,稳健而不退缩,对待敌方过分的招术,算清变化,及时反击)

7.硬碰厚势法:把自己的棋子往对方棋形坚固的地方下,结果被对方抓住机会攻击,使对方完全掌握着棋局的主动权,导致局面的落后。(厚势莫近)

8.打入不活法:在对方棋形没有缺陷时,或没有经过精确地计算,深深地、盲目地打入进去,遭到对方迎头痛击,结果打入的棋子被杀死。(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抓住时机打入敌阵)

9.安乐等死法:在己方棋的局面已经落后很多时,没有想办法下出超常规的棋(胜负手),按部就班地行棋,最后被对方轻易地击败。(加强胜负感觉培养)

10.输棋躲避法:在对待自己一些失败的棋局,没有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是自暴自弃,认为实力本来就不如对方,输了是应该的,不从自身实力上、棋形缺陷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强调各种客观因素。

总之,学围棋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提高素质。

有人赞扬围棋说:“围棋天地是青少年的乐园”,“围棋活动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这足以说明下围棋的好处已深入大众人心。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九节 围棋教学

素质教育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人的潜能素质,一是指人体内蕴藏有亿万年生命演化形成的极为丰富的肉体和精神力量,二是指人类千万年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的历史沉淀和晶化,马克思称之为“人自身自然中沉睡的潜能”。

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近几年来,诸暨市围棋学校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传授围棋知识,普及围棋运动的同时,还就“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开发的关系”这一实验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对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围棋教学与智力潜能的开发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想象、记忆等。而围棋,正好在这几个层面满足我们对学生进行智力潜能开发的需要。围棋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力的体操。”前苏联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

(一)通过学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中心。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浅性的、单一的、以我为是的“我向思维”,表现为“我觉得怎样是怎样”,而很少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思考。无疑,这种思维有很大的缺陷。而下棋,则是斗志斗勇,是“勾心斗角”的多角度、发散性思维,每一步棋,自己有几种选择,哪种最好?对方有几种应法,可能是哪一种?如何提高自己的子效,促使对方的无效?对方的意图是什么,是假装中计,还是针锋相对?……这里有一个思维过程,即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这样思考下去,几乎每一着子都有十几种、几十种的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棋局的总数在3361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棋局,无怪乎围棋巨匠吴清源、藤泽秀行感慨自己下了一辈子围棋,连边也没挨上。

所以,尽管棋手水平有高低之分,但只要下棋,他们的思维就具有多样性、活跃性、灵敏性的特点,大脑始终处于想象、演绎、推理、筛选的兴奋之中。“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经常下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动脑、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比赛中,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社会、人的复杂性十分有效。而且实践表明,学生们往往能将这种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学习上,能多角度的答解作业,回答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地构思作文,一改作业“千人一面”的沉闷呆板。

(二)通过学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围棋的每一局都是新的,许多选点都具有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一方棋枰其实就是黑白两色组成的浩渺无际的宇宙空间,任学生的想象力尽性驰骋。布局伊始,头脑中就出现一幅自己设计构画的蓝图,随着棋局的进程,学生必须不断地根据棋局的形势调整行棋的思路、方针,调整构图。从一着子考虑到整个棋局,征子、弃子、打劫、死子活用、落子的先后、子效的大小等等,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判断、分析、想象,使空虚的棋盘在大脑中充盈起来,使具体的棋盘在大脑中抽象起来,看见“没有”的东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象,使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起来,开阔起来,有效地弥补因为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生活经验造成的不足,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发展。

二、围棋教学与学生心理潜能素质的开发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力图使学生能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承受力强,意志坚定等。而围棋教学对这几方面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

俗话说:“棋局如人生。”这不仅是因为棋局的变化如同人生一样复杂多变,风云突起,难以把握,而且一局棋进行的攻防、取舍、刚柔、进退、虚实、预定目标与实现目标等,几乎都是矛盾的出现、解决、统一,在表现出棋手对棋局的判断、棋理的运用的同时,更将棋手的情绪、意志、毅力等淋漓尽致地综合体现出来,恰如一个人对纷繁错综的世界一样。

一局棋局总是表现出优势与劣势。情绪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在优势时盲目贪功,粗心大意,得意洋洋;处于劣势时则容易情绪急躁,垂头丧气。经常下棋,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急躁和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毅力和勇气,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学生复盘探讨时,或多或少能使学生接受经验教训,理解胜负之因除技艺之外的意志、毅力、情绪等因素,从而逐步弥补改正之,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境界。另外,依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癌魔的陈祖德、藤泽秀行,被车撞成重伤坚持参加比赛,诞生“轮椅上的名局”的赵治勋,更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生动教材。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下棋,不仅仅是比棋艺比计算比判断,而且是比毅力比礼仪的境界。思想境界低者,见小不见大,见实不见虚,虽然可能聪明,但仍易输棋;礼仪不周者,精力易分散,计算便易失误,依然要输棋。帮助学生局后分析败因胜因,既着眼于棋艺,又着眼于意志、礼仪、情绪等因素。长此以往,不仅提高纯粹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精神品位。

围棋教学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我。著名棋手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高山流水”吴清源,“宇宙流”武宫正树,“美学博士”大竹英雄,“石佛”李昌镐,“野草劲风”徐奉洙,“重锤”刘小光……这些个性显明的围棋艺术大师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当然,我们在肯定学生棋风的多样性的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博采众长,渗透到自己的风格中。

我们通过观察、追踪发现,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棋之后,在品行意志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上言行得体大方,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上课走神开小差的现象明显减少,自控自律能力加强,所有这些表明,通过学棋下棋,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潜能素质。

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研究是素质教育的过程和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较为前沿的课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和开发。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十节 古代弈林趣事

棋历史悠久,在古代历史长河中,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都有一批棋迷。特别是一些棋迷下棋时如痴如醉,因此,他们的轶事也不胜枚举。

一、李讷弈棋忘忿

李讷是唐朝时高丽人,代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又曾任仆射之职,实为宰相之职(唐宋时有左右之分)。

李讷性情急躁,但酷爱下棋,下棋时神情安详,极其宽容温和。他往往急躁得大发脾气,这时,家里人就悄悄地将围棋放到他面前。李讷见棋便马上和颜悦色,拿起棋子摆弄棋局,于是就把满腔怒气完全丢到脑后了。

二、李后主纳谏罢弈

南唐后主李煜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脍炙人口,无人不知。

李煜初即位时,经常与嬖妾、幸臣在一块儿下棋。一次,大理卿(官名)萧俨入宫禀报事情,见李煜正同人下棋,就抓起棋盘掷在地上。

后主大怒道:“你与唐代的魏徵谁更高明?”萧俨从容笑道:“我若不是魏徵,陛下您也就不是唐太宗了。”后主默默不语,从此不再下棋了。

萧俨为人方正刚直,指斥弊端,议论朝政,从不阿谀奉承。贪官贵戚见到他时,都要整饰衣襟,以免遭到他的指责。

三、康熙弈棋饿死对手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也是个象棋迷,可以说他走到哪里棋也下到哪里!一次,康熙率领随从去承德附近的木兰围场打猎,一时棋瘾大发,便与一位大臣对弈起来,很快连胜三局。康熙弈兴未尽,便找了一位棋艺水平高,叫那仁福的侍卫与之对弈。那仁福棋艺果然高强,一时忘记了自己是在陪皇上下棋,进入中局后很快吃掉对方一车。旁边观弈的老太监郭继功见皇上的棋输定了,便急中生智地说:“皇上,山下发现有猛虎,请您赶紧出猎。”康熙一听高兴极了,对那仁福说:“你在这里等着,待我猎虎回来咱们再续弈。”说着便翻身上马,持弓向山下奔去。山下哪里有什么猛虎,随从们只发现一只梅花鹿。康熙喜欢打猎,是一位老猎手了,凭经验他知道有鹿是不会有老虎的,想必是郭继功看花了眼,把鹿错看成老虎了。实际郭继功并没有看错,皇上与那仁福在棋盘上厮杀正酣,如果山下有只鹿,他必定不会下山,因此故意把说成是猛虎,以便引起皇上的兴趣,引他下山。

既然全副武装下了山,鹿也要追猎。鹿善跑,催马紧追,翻过了几座山,康熙才把鹿射死。跟上又耽搁了几天,待他想起了与那仁福下的那盘棋时,这才回到原地。见那仁福仍跪在棋盘旁,不过人已经饿死了。

康熙离开那仁福下山打猎时,曾说让他“等着”,皇上的话“金口玉言”,就是“圣旨”呀,那仁福怎敢离开棋盘半步,恰巧那里既没有吃的,又没有水喝,被活活饿死了。强烈的忠君思想,葬送了一条无辜的生命!

四、阮籍棋终奔丧。

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人豪爽,放荡不羁,很孝敬老人。但是,有一次他与朋友下棋时,家人来告诉他说:"您母亲去世了,家里叫您赶快回家。"这时,阮籍的朋友听说阮籍母亲去世,也立即站起身子。然而,这时阮籍却不急不忙地说:"我现在立即动身回去,母亲已死;我下完棋后再回去也是一样。"并执意要与朋友坐下来下完这盘棋。当他与朋友下完棋后,他才回家奔丧。他见到母亲遗体后,嚎啕大哭,饮酒三斗,吐血数升,差点丧命。故有天下棋痴之称。

五、梁武帝因下棋误国

南北朝时,梁武帝十分喜欢下棋,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地下棋,影响了国家工作的正常进行,群臣叫苦连天。有一次,梁武帝想召见国师商量国事。可是,在国师到来时,他的中使向他报告说,国师来到。由于梁武帝的全部心思都在棋上,根本没听见中使的报告。他把棋盘上的形势看了一番后,终于看出了对方的一手漏着,于是大喊一声:杀!打算把对方的一块棋子吃掉。而中使却认为是皇帝听了他的报告后下的口谕,于是就传令把国师给杀了。梁武帝下完棋,问国师为何还未到。中使说,已遵陛下口谕将国师处死了。梁武帝十分生气地说,我何时下的口谕?中使说,陛下激战时,我向陛下报告,陛下思考

许久后说:杀!我才去执行的。梁武帝说,我是杀对手的一条长龙,而不是杀国师。由于梁武帝下棋无杀国师后,以后他身边的谋士越来越少,国家也日益衰败。梁武帝可算是一个迷棋误国之人。

六、王景文临死下棋

南北朝宋明帝时,围棋高手王景文孤高自傲,得罪了皇帝宋明帝。所以,宋明帝就找了个借口赐死王景文。当宋明帝圣旨送到王景文家中时,正逢王景文与友人对奕。公差向王景文宣读了赐死圣旨,要王景文马上饮毒酒。但王景文只把圣旨接过来看了看,就把圣旨放在棋盘下,又与对手继续下棋。公差再三催促,王景文说:"急啥,把棋下完再喝。"当王景文很从容的下完棋,收拾好棋盘棋子之后,向对手说:"棋艺之乐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而皇帝赐的毒酒只能我独自享用了。"说完后,喝下毒酒而亡。表现出了棋坛骁将的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七、王安石输棋赋诗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输棋赋诗也很有趣。有一次,王安石与朋友薛昂下棋,他们商定,谁输棋就得写一首梅花诗。在第一盘征战中,王安石先走了一手软着,被薛昂抓住战机,王安石首先输掉一局,于是赋诗道:"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王安石赋诗后,总结了上盘攻势不力的教训,每次下子攻守兼备,连出妙招,最终战胜薛昂。于是就有了王安石下棋连赋梅花诗的美传。

八、人为棋子

史载,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在宫中下棋,从宫女中选出32名姿容娇美者为棋子,前胸缀为象棋的名称,在绘有棋盘道道的地上走动以对棋,妙趣横生,故有“香车”、“桂马”、“金将”、“银帅”等棋子美名。

九、双手对棋

宋朝仁宗时期,有位进士姓郑名侠,他不仅好下棋,而且能用左右双手对棋:每只手各代表一方,两只手的走法都很精细,一盘与一盘截然两样。他自己一边下棋,一边饮酒:左手吃掉对方一颗棋子,就用左手饮上一杯;右手俘虏对方一个棋子,则用右手饮上一杯。如此这般,有时一盘棋还没下完,他便大醉如泥了。

十、武生下棋

很久以前,在今陕西渭南一带山中,有两位武生酷爱下棋,终日不离棋盘。但他俩又恐荒废武功,于是便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请石匠凿制出32颗棋子,宛若磨盘大小;又在山下平地上画了一个和如今篮球场般大小的棋盘。他俩在两头相对而立,每走一步,便要下大力气搬动棋子。这样做,不但下了棋,而且又提高了武功。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十一节 中国围棋大师

一、吴清源大师

围棋,黑白两色,对比最为鲜明。围棋的本质是什么?是竞技?是游戏?是文化?众说纷纭中,一位清癯老者长身而起,朗声说道:“围棋是中和。”

吴清源大师,围棋巨人,棋界图腾,他的围棋思想被职业棋手奉为圭臬,他的传奇故事感染着无数学弈少年。“昭和之棋圣”、“十番棋之

王”、“百年一遇的天才”……无数光环笼罩之下,大师仍是一副从容淡定的神情.

“下棋不识吴清源,便称九段也枉然。”吴大师让每一位棋迷仰视。而木秀于林,必砺风雨,光芒万丈的大师也会在身侧投下一抹阴影,留下纷纭的是非任人评说。

缔造日本现代围棋最辉煌的黄金时代的六大超一流曾集体对古今棋士进行评说,他们所推崇的几位大棋士相当一致:道策、秀策、秀和、秀荣、吴清源。其中对吴清源的评价最高,多数人认为他是“古今最强者”,《吴清源全集》都是他们年少修业时手头必备之物,至今仍勤打不辍。

无疑,吴清源的天才震古铄今,他弱冠之年东渡扶桑,凭一己之力,在等级森严的异国棋界树起新的标尺,创立“新布局”,雄霸十番棋,将同时代的大豪通通降级,以至后来都找不出可以与之平等一战的对手。吴清源的著作《黑布局》、《白布局》等在业余棋手中流传极广,大师对围棋的超人理解和天外之思让普通棋迷折服。

作为业余棋手,对大师的棋进行技术上的评论是很不恭敬的,每次面对大师那一张张天才棋谱,总是有“真强啊!”的感叹。这“强”不只是说吴大师下得漂亮,也是对许多手段竟然可以如此锐利的惊诧——如果这棋出自别人之手,会被评价为“过分”吧?但吴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着自己的强硬下法,即使对手是当时的顶尖强豪,他也毫不顾忌,“啪!”一子拍下,直刺敌手心肺,全然不顾自身也未立稳脚跟。

这样的犀利招法在吴大师手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无数英雄被大师的才华和气势所压倒,优柔地选择了回避之路,于是这一处的便宜就足够大师将优势保持到终局。自然也不乏奋起反击者,但是大师的惊人算路往往凌驾于对手之上,常有出人意料的妙招让顽抗之敌铩羽而归。在不贴目时代,或许这是执白能横扫强敌的唯一方法。也正是在执白时获得的高胜率让吴大师高出同时代的其它高手一头。

这是对围棋的深刻理解所造成的吧——因为不贴目,不过分一点就无法取胜,所以开发出那样的强手。与其夸赞吴大师的计算深入,不如说他对局面有着惊人的判断力——说到底,围棋该是判断力之争吧,当高手的计算都到了极至,所有变化都可以一目了然时,能够选择出最适合当前局面的变化就是衡量孰高孰低的标准了。吴大师具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他知道该在何时用强、何时收手,加上极强的技术力量支持,他成功了。

那么,可不可以说吴大师的那些过强的棋和客观的棋理稍有一点违背呢?如果对手以同样的方法对付他,他将何以应对?在吴大师的全盛期,当对手以同样“过分”的棋来对付自己时,吴大师多数时候可以一击破之。表面上看,是他算得比别人更深,其实不止于此。

要论计算,达到职业高段水平者,没有人不具备极强的计算能力,吴大师比别人胜出一筹的是他极为灵活的思路——别人还在计算对杀谁快气时,他已经在考虑转换后的局面如何措手了。在吴大师的围棋观里,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只要对当前局面有利,二子头被扳也无所谓,棋筋被吃又有何妨?客观去看,这些招法未必是局面的最佳手段,但他所展示的天马行空的思路让对手无所适从,完全被打乱了即定部署,棋局被拖入全新的领域。而吴大师面对新局面时入局之快是别人难以比拟的,就这样,如同本来一次事先公布考核范围的考试突然完全换了内容,都是没准备过的题目。对于每名考生来说,题目是一样的,考试很公平,但有心理准备者显然更容易适应这样的变化。吴大师不受任何拘束的思维让他从来不会因为局面的未知而不知所措,他很少走固定模式的布局,而那些有自己熟悉套路的棋手因为被轻易打破宿构而无所适从,技术上本来并不明显的差距突然拉大,胜负天平就此倾斜。

所以,吴大师强于别人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他的开放性思维。他心目中的“棋理”不是传统的“棋理”,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棋理”。是时代造就了吴清源,就如同当年秀策的“黑先不败”,吴清源在不贴目时代的高胜率提升了围棋的理论水平,尤其是为白棋的争胜打开了一条主动之路,而不是像之前的紧跟对方,等待缓手或失着。如果单论棋的技术,吴大师自然极为出色,但并没有强到可以凌驾于所有同时代高手之上的地步。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贴目时代来临后,吴大师的战绩反倒不及以前那么醒目了。因为有了贴目,围棋理论发生了重大变革,甚至可以说,贴目的围棋与不贴目的围棋就是两种围棋。白棋没有必要再去走过分招法了,只要按部就班布阵行棋,一样可以保持局面的均衡。而黑棋需要积极主动了,不然,“贴目不足”将是很现实的问题。不可否认,吴大师在贴目时代来临时已经过了颠峰期,加上车祸等事件影响,还有原来被自己降格的对手如今要和自己平等分先对局所带来的失落感,让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恣意纵横。以吴大师的才能,让他再创造出一套贴目时代的布局理论本非难事,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加上身体状况的原因,他只能继续坚持自己已经成型的围棋观,以此与龙精虎猛的对手们抗衡,胜率有所回落在所难免。不过吴大师在后十番棋时代的新闻棋战中仍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参加新闻棋战的次数有限,风头逐渐被坂田荣男盖过,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

逐渐淡出棋战一线后,吴大师开始潜心于新的围棋理论,“二十一世纪围棋”就是他的心血结晶。不过此时的吴大师已经不是驰骋于疆场的斗士,而是探索棋道与人生的哲人了。这套围棋理论极富人文价值,但在实战中的运用效果目前尚未达到最高高度。

说吴清源的技艺超越了所有同时代的高手,或者说他其实下的是一种“过分”的围棋,这并不该成为矛盾的两面。可以超越同时代的对手,但谁也超越不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吴清源的围棋同样如此。

二、聂卫平大师

成长经历

聂卫平九岁学棋,十岁时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围棋赛上夺得冠军。曾受张福田、雷簿华、过惕生、陈祖德、吴淞笙指导,棋艺大进,运思敏捷,算路精确,灵活善变。

文革时期聂卫平下放黑龙江插队6年。虽然很少有机会下棋,但聂卫平认为是北大荒磨练出围棋之道的“境界”。

聂卫平时代

1972年聂卫平回到北京。1974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聂卫平战胜了连胜6场锐气逼人的宫本直毅九段而出露锋芒。1975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1年在全国围棋锦标赛中,五次获得冠军。1979年在第一届“新体育”杯赛中获冠军(并保持“五连冠”),同年在第一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中,获冠军。1976年在中日围棋对抗赛中,率团访日的聂卫平战胜当时日本超一流选手石田芳夫九段,以6胜1负的成绩在围棋强国日本被称为“聂旋风”。1974年~1980年间,先后与日本九段棋手对弈30局,胜17局、和2局、负11局。中国围棋界一般将1975年-1979年称为“聂卫平时代”。1979年聂卫平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十佳”运动员称号。1981年聂卫平晋级九段棋手。

巅峰岁月

聂卫平的颠峰岁月是在八十年代在举国瞩目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他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为中国队的连胜立下奇功。1985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九段连克中方六将,中方曾以5比7落后于日本队,聂卫平作为主将出战,应战小林光一九段,8月27日和29日在日本连续战胜超一流的九段棋手、十段战冠军小林光一和王座战冠军加藤正夫,把比分扳成7比7平,11月在北京又击败日本擂主、曾六次夺得“棋圣”战冠军、被授予“终身棋王”称号的藤泽秀行,为中国赢得了擂台赛的胜利,实现了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1986年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他连克日方五将,再次使中国队反败为胜。1987年在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迎战日本队主将加藤正夫,中盘取胜,中国队“三连胜”。聂卫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聂卫平比赛期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均无不关心其比赛情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生也因其捷报而游行庆祝。聂卫平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英雄人物”。在中国掀起了学围棋的热潮,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成长为一流棋手的常昊、周鹤洋、罗洗河。聂卫平1986年起任国家围棋队总教练。1988年在首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获第三名。1989年在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上,获第二名。1988年3月22日为表彰聂卫平对围棋事业的杰出贡献,国家体委和中国围棋协会授予他“棋圣”称号。九十年代后,在我国新举办的“国手战”、“名人战”、“棋圣战”中,均获首届冠军。

荣誉

聂卫平曾三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1985年四次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87年获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当选为全国二十名最佳教练员之一。1987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日常生活点滴

聂卫平患先天心脏疾病,当年在参加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就常携带氧气瓶。每到比赛关键时刻需要吸氧。

聂卫平经历了三次婚姻。与孔祥明、王静的前两次婚姻也因当时聂卫平的特殊身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婚姻状况的不稳定是被认为是导致聂卫平状态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除了围棋以外聂卫平还是个出名的足球迷。

1999年聂卫平在北京开办了围棋学校,称为“聂卫平围棋道场”,教授慕名而来想成为职业棋手的儿童下棋。聂卫平每周两天亲自授课。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一节 中国象棋起源和发展

一、中国象棋的起源

象棋的传说

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代之为机矣。“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谢在杭《五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犹重车战也”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二、中国象棋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衰亡、封建社会刚刚兴起的时代。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文化大发展时期。当时的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军事学及体育艺术等等,都有相当发展。棋艺被当时学者认为是数学的组成部分,并且在这个百花园中开放。其实,棋艺与当时的天文学、数学、军事都有关,也可以说,它是在这些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棋艺,统称“博弃”。博在古文献中或写成簿,也叫象棋。“燕则斗象棋”等。中国象棋一词的来源,当出自此处,绝非舶来品。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象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祖国各民族的大融合,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生产有了一些提高,我国科学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发展。象戏产生在南北朝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人们对当时的棋戏——如六博、塞戏觉得着法简单,趣味太淡,围棋则太费时间,而象戏却正好居二者之间,适宜于一般群众的文体活动。我国自南北朝至北宋末的象棋,古文献中都以“象戏”名之。

隋唐时期的象棋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因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唐诗,吴道子。阎立本的绘画及其他科学艺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宝库之一,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才智。这个时期的棋艺如围棋。象棋、双陆、弹棋等,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北宋时期的象棋

北宋是中国古代象棋的大革新时期,960年,后周的大将赵匡胤夺取帝位,建都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是我国象棋史上的大革新时代,这个象棋革新运动,整整持续了一百六十多年,最后才定型为今日的中国象棋。

由于火炮的发明,在军事战略战术上也起了新的变化,它反映到象棋中来,促使了象棋的变革。

据民间传说,北宋太祖赵匡胤与道士陈抟下象棋,赌输了华山,这个传说可能来自明代,清初吕留良《象棋活》说:“华阴县载:宋太祖落魄时,曾游华山,与希夷老人对象棋,太祖负于陈。遂于即帝位时,罢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摇,以示不食前言,今犹有遗迹存,可证。”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

南宋和元代象棋的发展

南宋和元代是我国近代象棋定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定型后的中国象棋,艺术性和娱乐性都大大地加强了,深受当时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好。象棋在南宋初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已是家喻户晓。南宋的都城杭州出现了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

北宋末南宋初,是我国近代“九十路”象棋的定型时期。自此之后,我国象棋更向前发展了,象棋谱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数量上也逐渐增多了。南宋至元代的象棋谱,据可靠文献记载,有《棋经论》《单骑见虏》《事林广记》等。

明、清象棋的发展与棋谱简介

在明朝封建统治二百七十多年里,我国象棋的发展非常迅速,尽管当时在士大夫阶级中有弈博象贱之称。但在市民、手工业者及农民中却有很大的发展。

现存明代残局谱有《梦人神机》(残本),《梦入神机》象棋谱十二卷。作者佚名。现存残本144局。《梦入神机》在明代是一部相当流行的象棋谱,明代各藏谱家都曾收藏过此谱。但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至今尚未发现其他完整的版本流传下来。《梦入神机》残本,是郑国钧于1949年在天津静海县的一个集市上,从一个姓杜的杂货商的包装纸中抢救出来的。经过郑的搜集,仅有一、二、三卷残本和卷七一册共285局。从中删去与《道清雅趣》相同的局数后,尚存144局,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遗产。

三、中国象棋的国际化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在国外,尤其是东南亚的侨胞和外籍华人中也广泛流传。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把象棋看作是侨胞与祖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把开展象棋活动看作是炎黄后裔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近几十年来,随着贸易和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象棋在英、美、法、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国家也发展了不少的爱好者。象棋正从它的发源地,经过亚洲,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现在从亚洲来看,不仅港澳等地棋风很盛,而且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国的华侨和外籍华人中,象棋也很普遍。那些地区和国家每年都举行象棋比赛,而且都已分别成立了象棋总会或象棋协会。

1978年11月间,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的侨胞名流和棋界人士的发起和合作下,亚洲象棋联合会应运而生。现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中国、汶莱、西马来亚和香港、澳门地区都是"亚象联"成员。香港名流霍英东先生出任本届会长。

自从"亚象联"成立以后,亚洲地区的象棋活动更加活跃,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象棋交往和比赛活动逐年增多,棋手水平普遍提高,涌现出不少有前途的青年棋手。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还专门培养了一些女棋手,女子下象棋的也逐渐增多起来。体现亚洲棋手友谊和水平的"亚洲杯象棋锦标赛"现已举办五届。亚洲城市名手邀请赛从1981年创办,现已举办三届。第4届亚洲城市名手赛据悉将在澳门举行。"亚象联"还多次举办各会员国和地区之间的友谊赛和互访。

近年来,象棋在欧美人中间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象棋协会或象棋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的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中国象棋来了,象我国一些中国象棋手一样,成了两项象棋都擅长的"双枪将"。为了进一步促进象棋的国际化,吸引更多的欧美人下象棋,使东方的棋道推向全球,以便全世界人民都能分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取得无穷的乐趣,"亚象联"委托中国象棋协会举办"七星杯"国际邀请赛,每两年一次,现已举办两届。第2届"七星杯"国际邀请赛有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西柏林、法国、中国、香港、澳门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棋手参加比赛。据悉,参加"七星杯"赛的各国和地区象棋组织将通过今后几届比赛酝酿筹组象棋国际联合会,以进一步促进象棋的国际化。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喜爱,而且流传国外。1978年,成立了亚洲象棋联合会。象棋在欧美人中间也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了象棋协会或象棋社。一些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了中国象棋。为了推动象棋的国际化,在此基础上,“中国中国象棋联合会筹委会”于1988年在北京成立。第1届世界杯象棋锦标赛于1990年在新加坡举行。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二节 中国象棋常识

一、棋盘

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

中国象棋是什么时候定型的?它的发展历史有多久?其说法很多。

有人认为,战国时期宋玉所作的《招魂》里讲到了象棋。如从那时算起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也有人说,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帝舜创造的。他有个名叫象的弟弟,品德不好,无所事事,舜特作棋加以教育,故称象棋。若果真这样的话,象棋的历史就更加悠久,约有4000多年了。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中国象棋又被称为“象戏”、“桔中戏”,系由先秦时代的博戏演变而来。战国末期,盛行一种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变革,象棋只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六十四个方格组成。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药发明增加了炮以外,还增加了士、象。宋代《士林广记》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它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这些记载足可以推翻国外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将”改为“帅”,这时的象棋便和现今我们常玩的中国象棋一样了。

有趣的是,还有一段与中国象棋的发明有关的历史公案: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xing)阳(属郑州)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8×8方格的棋盘,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

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

二、棋子

中国象棋的棋子,一方是:将士象车马炮,一方是:帅仕相车马包。从棋子中了解到的知识。

象棋中的民族性格

社会学家研究指出,象棋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性格。例如东西方民族都强调国家领袖于国于民的重要性,所以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以“王”的存亡作为战局输赢的标志。

不同的是,国际象棋多了个法力无边的“王后”,左冲右突,英勇无比,是权力地位与才能的高度统一,这是西方民族固有的妇女观和权力观的体现。

与中国象棋遵循官越大越无能的传统不一样,国际象棋中的“丞相”不是一个只会围着皇帝脚跟转的儒士,而是颇有能力冲锋陷阵的勇士。国际象棋中的每个成员的自由度和整个棋局的激烈度,都要比中国象棋大。这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西方民族自由、奔放、动荡的性格。而中国象棋则比较雍容、庄重、典雅,因此不懂得中国哲学中那套以柔克刚、以近致远、动静有致的奥秘,而只会蛮冲硬打者,肯定是下不好中国象棋的。

如果说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以静制动”传统性的象征,那么西方民族则比较尊重个人奋斗的意义。正因为此,在国际象棋中,一个小小的士兵奋战到对方底线时,可以随意成为任何一位权威,这对权力地位“先天命定”的中国象棋而言,显然是难以想象的。

象棋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象棋产生于封建时期,它全息地映射着封建的社会秩序和等级伦理。由于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国象棋的艺术和棋理折射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国际象棋的内蕴则体现着宗教笼罩下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夺取对方君王为胜利成了象棋艺术的灵魂。这一点东西方不谋而合。细微的区别是,中国象棋的王称“帅(将)”,是忌讳"犯上"的缘故;国际象棋没有此类顾虑,文字上自由得多。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出"九宫",且有"士、象"充当专职护卫力量,始终扮演着幕后指挥的角色,这些对"帅(将)",的特殊保护是"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写照。君王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国际象棋唯有"王车移位"的特点关照,稍不留神还会失去该权利,"王"可在棋盘上任何一格自由往来,随时可能御驾亲征,对"王"的保护通过其自身灵活机动的躲闪来实现。这与中世纪欧洲频繁的民族征战迁徙相关。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对面",可洞察出儒家礼义的熏染;国际象棋的"王"可以面对面厮杀决斗,隐见血亲复仇的烙印。

古代中国,妃嫔媵嫱处于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国象棋根本没有“皇后”、“王妃”的位置;国际象棋则不然,"王"的旁边是仅低于王的、地位显赫的"后","后"是最灵活、最有力、活动范围最大、威胁最强的棋子,表现出在西方"后"对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往往起着仅次于王的作用。

中国象棋的"士"是宫廷卫士,司"九宫"安全,不离"帅(将)"左右;"象"是臣相,只能于本土飞来飞去。如此宠大的护卫部队削弱了攻击的力量,另一方面却增强了防御体系,即使前线战士全部马革裹尸还,也可能杀和敌军的骚扰,这些反映出中国君王传统的求稳怕乱的心理和习惯。国际象棋没有后勤人员的设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能满盘飞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职互不相交,暗示着东正教、天主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中国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后退,虽有"过河小卒当小车"之说,但它终究是"卒",到头无非一"老卒"而矣,隐喻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愚民信条。国际象棋的"兵"虽然也只能前进,但它走到对方底线可开格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这展现了西方进取、升迁的欲望和机会。

象棋有法度森严的精神,中国象棋对棋子的限制尤为突出,区区十六个子有五个不能过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线,"马"有拐脚之制约,纵是千里马一旦受制也难以纵横驰骋,表现着压抑个性的封建体制。国际象棋没有对棋子的过多约束,反射着西方豪迈不羁、自由奔放的个人发展。

象棋尚刚,要求积极拼杀作战,棋子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道家思想的融汇,中国象棋战法中发扬了阴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宫马屏风马即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及现代意识的渗透,国际象棋向着多元化发展,如浪漫主义学派、局面开派、俄罗斯学派、苏联学派、现代主义学派等。

象棋是一种双方对阵的竞技项目。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十六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七种:

红方:红方有帅一个,仕、相、车、马、炮各两个,兵五个。

黑方:黑方有将一个,士、象、车、马、炮各两个,卒五个。

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别红棋和黑棋而已。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

整个棋盘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现行规则规定: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用阿拉伯数字‘1’~‘9’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任何棋子在走动时,如果乙方棋子可以到达的位置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对方棋子拿出棋盘(称为吃子)而换上自己的棋子。只有炮的"吃子"方式与它的走法不同:它和对方棋子之间必须隔一个子(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具备此条件才能"吃掉"人家。一定要注意,中隔一个棋子,这个棋子俗称“炮架子”。帅和将被吃或不能动弹即输棋。对局评注最好,别的书也有用但是你要买很多本,对局就都包括了.而且看着有趣,不枯燥.有兴趣才是组一重要的,书好看不进去也没有用处.

三、走棋和吃子

1、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各种棋子的走法

帅(将):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仕(士)是帅(将)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走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动与车完全相同。

马: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3、吃子:任何棋子走动时,如果目标位置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拿出棋盘,再换上自己的棋子(即"吃子")。只有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与被吃子之间必须隔一个棋子,进行跳吃,俗称"架炮"或"炮打隔子"。

四、棋谱

棋谱是一盘棋局发展的流程纪录,多是古今中外的对局,或者是某人排拟的棋局。目前这些棋谱都会刊辑成书供人阅读。由古至今,出现过不少的象棋棋谱。

不过比较出名的,多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谱》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数十年才大量出版成书。另外各象棋大师、著者都撰写了很多棋谱研究不同的开局、中局、残局和比赛;胡荣华著的《反宫马专集》和杨官璘著的《弈林精华》、《弈林新编》便是好例子。

1、古代棋谱

《梦入神机》象棋书谱。作者佚名,约刊于明嘉靖之前。据清朝《内阁藏书目录》所载,原书12卷。篇幅宏大,资料丰富。 现存卷一、二、三之残本,有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 以红先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甚精彩。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古谱。 《梦入神机》的书皮深蓝色。书长27.2厘米,宽16.8厘米,版框大致长20.9厘米宽13厘米,中缝不计算在内。白口,双栏,上下鱼尾内,上刊《梦入神机》,中刊卷数,下刊页数。每半面刊一棋图,上书局名,下印着法和提示。

《百变象棋谱》象棋谱。祖龙氏编,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刊印,有简短残局70局。其中红胜局八局,和局62局。记谱使用文字说明,具有早期象棋残局和记录方法的特色。清康熙及乾隆年间均有翻印版。

《金鹏十八变》象棋书谱。作者佚名。成书年月不详。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的《百川书志》有此谱录,估计在此之前已经成书(两卷,一说一卷或四卷)。《适情雅趣》和《橘中秘》中全书谱序页,均冠以“金鹏十八变”。系统阐述了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同时也指出屏风马的战略方向。

《适情雅趣》象棋谱。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 年)刊出,金陵徐芝编, 全书十卷,一至八卷册为残局图式,相传选自《梦入神机》,计550局。九、十两卷选自《金鹏十八变》,主要介绍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该谱为内容最丰富、局例最多、规模最可观、最完整的象棋古谱。 在象棋界一度负有盛名、有“南杨北谢”之称的北京著名老棋手谈及《适情雅趣》时,指出其精华是它的杀法,特点是各种杀法应有尽有。谢认为初中级棋手若能精读此谱,细心揣摩,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棋艺必有大进。 有些老棋手介绍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说,精读《雅谱》一遍,即可提高以马的实力。这些确是经验之谈。 对于高水平的棋手,凡未读过此谱者,精读一遍,了可兼收并蓄,相得益彰,借此大大提高象棋实战的杀力和战术素养。

《橘中秘》象棋书谱。明朱晋桢辑。崇祯五年(1632)年刊印。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比较完整。四卷。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饶先与让子三类,着重介绍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具有快攻速决、激烈相博的特色。三、四卷载140局实用残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是明清两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谱,影响颇大,流传甚广。

《自出洞来无敌手》象棋书谱。署名纯阳道人著。成书年月不详。偶有印本,多凭手抄本流传,为数亦极少。1948年始由邵次明刊录于《象棋战略》谱内。全书共分七类,每类五局,计三十五局。不附变着,益于读者研究。

《梅花谱》象棋书谱。清王再越著。六卷,分前后两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均为全局着法。对顺手炮、列手炮、过宫炮、屏风马、对当头炮等,均有专题研究。变化细致深刻。着法精彩。其中八局屏风马对中炮为全书精华,对象棋布局有所创新,至今仍属棋战布阵的主流。原仅抄本流传。

《无双品梅花秘》清乾隆中叶(公元1760-1770年间)武进周廷梅精象艺,壮年挟技游大江南北,鲜逢敌手。他增订的王氏《梅花谱》,丰富和发展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各种战阵变化。原谱为手抄本,本世纪40年代后期,福州《象棋月刊》刊录时命题曰《无双品》,推崇之意溢于言表。

《韬略元机》象棋谱。清张惠春等编,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刊印。六卷。前四卷为残局,后两卷为全局。残局共二百零四局,其中之和局着法深奥,选自民间流行棋势较明代先走必胜的残局有进一步的发展,是以后高级排局出现的开端。

《吴绍龙象棋谱》象棋谱。相传为清乾隆时苏州象棋名手吴绍龙弈局,成书年月不详。原谱共有二十六局,今存十六局。内有让单先十四局、让两先二局;其中挺兵局十局,中炮攻屏风马六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吴绍龙对局的梗概。原仅手抄本流传,后收入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

《石杨遗局》象棋谱。相传为清乾隆、嘉庆间邗江名棋手杨健庭和石姓者(佚名)所著。杨善于用马,有“四面虎”之称。全书共有对局十二局,其中屏风马抵当头炮七局,单提马抵当头炮二局,顺手炮一局,均为和局。对兵局两局。红胜着法稳健而工整。原仅手抄本流传,后收入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

《梅花泉》象棋谱。海门童圣公著。成书年月不详。原为手抄本。 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变。清嘉庆年间经薛丙增订,发展为五十局,二百十余变。局式中如中炮鸳鸯马、单提马、左叠炮、屏风马弃马陷车等,新颖多样。其中屏风马弃马陷车局尤为少见。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

《崇本堂梅花秘谱》抄本《崇本堂梅花秘谱》,又名《摘锦梅花谱》,分上下两卷,共20局,79变。上卷得先9局,下卷饶先6局,饶双先1局,饶三先1局,饶左马3局。本书作者年代不详,内容与《梅花泉》相仿,估计两书同出一源。本资料由杨明忠先生提供,是镇江周秋水根据1865年魏塘陆愚溪的手抄本,于本世纪60年代加以誉印而流传。

《心武残编》象棋谱。清薛丙编著,吴绍龙校阅。嘉庆五年(1800年)刊印。六卷。前两卷为棋局图式,有残局一百四十八局;后四卷为着法,基本上以和局为主,并将同一类型的残局集中在一起加以解析。谱中所有着法变化及订正部分,均较以前诸残局谱深奥。后附凡例十六则,可帮助领会古局棋规的各项要点。

《百局象棋谱》象棋谱。清三乐居士编。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八卷。共有残局一百零七局。着法以和局为主,棋势均为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局式,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以上合称“江湖四大名局”)等。其中八十九局与《竹香斋象戏谱》相同。在民间流传最广,迄今计有40余种版本。

《渊深海阔》象棋谱。清陈文干编。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六卷,共三百七十一局。整理汇编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局、排局名作。如《七星》、《跨海征东》等。收录较全,并按双方子力分类介绍,以利于参考查阅。原谱手抄本,现为北京刘国斌所藏有。

《竹香斋》象棋谱。清张乔栋编。原为二集,共一百六十局,曾刊印于嘉庆九年(1804年),后经修改补充,分三集,于嘉庆二十二年刊印。系集中古谱及流行于民间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厘正,并取诸家之长而成。初集两册,七十八局;二集两册,七十局;三集四册,四十八局。均以和局为主,第三集比较深奥。

《烂柯神机》象棋谱。清于国柱编。刊印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为编撰者二十年创作成果。全书四册,共一百二十局红胜残局,着法大都比较简明。后收入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

《蕉窗逸品》象棋谱。清隐橘斋主人编。松籁阁藏书。刊印于光绪五年(1879年)。选有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跨海征东等十个残局。经整理,分正编、外编两篇。正编为和局,外编为劣局。

《蕉竹斋》象棋谱。相传由清代中期杭州的“棋孟尝”的门客们搜集当时民间流传的江湖残局,择优编辑成帙的。 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共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辑自民间采用的刊于各古谱中相同古局;另一部分是据古局修改加工而成的衍生棋局。 1976年有整理本问世。

《梅花变法谱》象棋谱。《梅花变法谱》之流传,始于清光绪丁酉年间(公元1879年)。由吉安郑自梅之父“仿旧谱一卷”, 郑自梅校对。郑自梅称:“(该谱)与橘梅虽无并论,然炮马叙论,各见专长”。 全谱共十二局,以屏风马、顺炮类为主。

《吴氏梅花谱》象棋谱。清吴梅圣著。刊印于1929年原名《象棋让先秘谱》,因堪与王再越《梅花谱》媲美,故习称为《吴氏梅花谱》,并以此为书名。共五编。以屏风马为主要论述对象,着法都是让先。阐述后走屏风马战胜先走方面五种攻势,内容精辟,其中尤以第一编屏风马先进7卒,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

《善庆堂重订梅花变》象棋谱。全书共三卷,卷一得先五局六十变,均为“当头炮攻屏风马”;卷二饶先六局,七十六变,均为“屏风马破当头炮”;卷三杂局,四十变。 原书为手抄本,因无序,跋文等,故作者姓名,成书年代均无可查考,分析其内容,似后于《吴氏梅花谱》。根据北京刘国斌先生藏本,本世纪70年代江西棋友曾有该印版流行。

《反梅花谱》象棋谱。原名《梅花心法象棋谱》。清巴吉人著。载全局谱七局,二十五变着。第一局为当头炮巡河车进中兵攻屏风马,对王再越《梅花谱》有推陈出新的见解。第二至第六局为让先胜;第七局为先手对兵胜。其中第五局横车龟背炮,别出心裁,流传颇广。原为手抄本。建国后由《象棋界》、《象棋》等刊载,并有整理本出版。

2、现代棋谱

《中国象棋谱大全》程明松主编,成都时代出版。集古谱36种,计1788页,另目录70页,插页前言等不计。本书按古谱成书时间的先后顺序,全局谱由屠景明、竺士菊进行整理;残局谱由杨明忠、冯锦诸、丁章照、陈建国进行整理,其中《适情雅趣》残局部分由石镛进行整理。全书收有全局谱《事林广记》、《自出洞来无敌手》、《适情雅趣》、《橘中秘》、《王氏梅花谱》、《韬略元机》、《无双品》、《吴兆龙象棋谱》、《崇本堂梅花秘谱》、《梅花泉》、《象棋满盘谱》、《郑氏梅花变法谱》、《吴著梅花谱》、《善庆堂重订梅花变》、《石杨遗局》、《反梅花谱》(1页~574页);收有残局谱《事林广记》、《梦入神机》、《百变象棋谱》、《适情雅趣》、《三才图会》、《橘中秘》、《韬略元机》、《万宝全书》、《心武残编》、《烂柯真机》、《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烂柯神机》、《象棋新谱》、《神妙变化象棋谱》、《棋谱秘录》、《棋学捷径》、《蕉竹斋象棋谱》、《象棋老谱》、《会珍阁》(575页~1788页)。本书整理时,所有象棋古谱力求收齐,以木刻本为主;对各种版本,特别是手抄本,均进行必要的考证,不仅整个版本,就是其中的内容,亦去伪存真。

《象棋谱大全》,书凡三集,都十二册,中有《适情雅趣》、《烂柯神机》、《梅花谱》、《橘中秘》、《象局汇存》、《象局集锦》、《弈乘》、《弈话》、《竹香斋》、《万国象棋》等十种。初集民国十六年四月出版;二集于同年十二月出版;三集于民国十八年七月出版。《弈乘》,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五十局系谢先生与棋友的对局;外篇一○一局系当时全国各地名手的对局,以及清乾隆、嘉庆期间的“石杨遗局”(计十二局),和清乾隆间,苏州吴名手兆龙之对局选粹(计选十六局),皆为不可多得之古谱。《万国象棋》,介绍国际象棋各种棋子的走法和残局着法,以及部分对局。(谢生生曾于民国廿三年参加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赛而获得冠军。)《弈话》,系当时海内外棋士于象棋方面的杂谈、随感、题咏,以及当时象棋活动的记载、橘中佳话等汇刊而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象局集锦》,计一五○个残局,都是当时象棋名手(如林奕仙)所拟,有胜有和,各局皆有特色,曲妙有致。《象局汇存》,系各种古局汇编而成,计一○○局,无作者姓名。包括“象棋新谱”(即“蕉窗逸品第四”)、“百局象棋谱”(“大全”原本误以为是“韬略元机”),以及“百变象棋谱”在内,尤以末后数局最为艰深。《象棋谱大全》一书,遍蒐历代古谱,且有棋艺源流的记载,包涵异常丰富,是研究象棋史不可缺少的大资料。古谱历经辗转传抄,大多残缺不全、编排错乱;本书特别勘误补缺、考证评注,对象谱之流传及推展棋运之贡献,厥功至伟,不可以道里计。

五、如何看象棋书

中国象棋,源远流长,象棋书籍,汗牛充栋,些许犹如珍馐,棋迷得之,受益非浅,些许鱼目混珠,棋迷得之,犹如鸡肋,读之无味,弃之不舍。有鉴于此,棋迷邹某戏点象棋谱,惟愿有资于弈道也。棋谱分类大抵相似,不过是开、中、残局,对局集、技术类、综合类等,现将其间珍馐样样把君前,也或有误将糟粕当至宝,也或有沧海遗珠未曾识,其中优劣,看官需仔细掂量方是。

(一)、经典的对局集

第一类是大师系列专集,这个当代出版比较多,九十年代,各出版社皆有大部头的特大对局类书出版,譬如人民体育的“对局精解”系列、辽宁科技的“妙手巧着”系列、黑龙江科技的“精彩对局集”、“名局精选”系列等等,近年还有胡荣华主编的当代象坛龙虎榜系列,此类书中著名的不多,棋局也多为资料性收集,评论不多,而且一般情况下价格都出奇昂贵,如无特别偏好,一般棋迷收之无益。较好的个人专集推荐的是蜀蓉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版一套特级大师对局集,其中包括《旷代棋王胡荣华全集》一、二卷,上卷徐天利著,主要是胡的六十年代的对局,有棋史,有详评,下卷朱永康著,只有五千册印量,可谓天下难求,不过内容一般,为七十年代后的对局,大多只有资料性的对局记录,无棋评;《棋坛元戎杨官璘专集》,该书用三分之一的篇幅登载了杨官璘传记,阅读起来颇为有趣,接着是杨官璘百局自战述评,杨的对局炉火纯青,中残局功力甚强,虽其开局较为死板,但其对局到今天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棋坛少帅吕钦专集》,吕钦、陈幸著,主要讲述吕钦出山至夺冠的一些经历,有吕钦自评棋局,较为精彩;《东北虎王嘉良专集》,该书记叙了王出道以来在布局方面的新变研究,其中包含王的实战解析,篇后附有王的实战对局,王乃北方宗师,棋风泼辣,攻击性极强,打其对局谱很有畅快淋漓之感。《世界冠军赵国荣专集》,王嘉良、李德林著,此书可谓赵氏对局的最佳作品。赵曰,王氏著作方能窥其精髓,笔者有言,有此一本,其他赵氏对局,弃之何妨。可惜的是,好像就只有这五种,要是能加上当时叱咤一时的李来群、柳大华等就很好了。

第二类是大师自战解说谱:这一般是业余爱好者最喜欢的棋谱著作了。从棋坛元戎杨官璘开始,杨的自战谱散见于《中国象棋谱》、《弈林新编》、《棋坛元戎杨官璘专集》里面,最好的推荐还是末者,前两谱虽说是建国以来的经典著作,但到今天实用价值已经渐小。王嘉良专集,王嘉良的自战解说似乎只还有湖北科技出版的一本《东北虎王嘉良专辑》,王氏自选一生精彩对局100篇,详作评论,自许之意流露于字里行间,读之,遥想东北虎昔年风采,幸甚,快哉!胡荣华专集,代表作有《十连冠的棋艺精华——胡荣华杰作六十局》,此书作者所列徐天利、胡荣华,其实看内容主笔应该是徐天利,徐跟胡可谓亦师亦友,相交多年,了解甚深,其中选局颇具代表性,且都十分精彩,精读数遍绝非过事。《胡荣华妙局精粹》,此书乃胡氏手笔,不少对局解说甚细,包括其实战构思描绘其中,细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缺点是选局杂而不精,厚度至寸,让打谱者有望而却步之感。此外似乎是山西人民或是山西教育出了一本《胡荣华自战解说谱》,曾被某棋友转载于象棋网络,可惜笔者长年求之未得,甚憾。吕钦的自战解说出版的除上述的《棋坛少帅吕钦专集》外,最著名的是《吕钦棋路》,该书是吕钦原登载于羊城晚报上的棋局述评的汇编修改而成,全系吕钦实战解说,精彩之至,喜好小吕飞刀者万不能错过。此书同类作品还有《银川棋路》,不过国内没有出版,海外有棋友汇编成册,作为交流刊物,在内地亦有流传。赵国荣的自评自战谱是《虎啸弈林》,但解说甚为简单,许多地方寥寥而过,跟《胡荣华妙局精粹》不可同曰而语。此外女子棋手单霞丽有《象棋女杰单霞丽对局精选》一书,有兴趣者可聊为一观。还有譬如《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象棋大师自战解说辑》,收集了当代不少大师的自战作品,亦可一读。

第三类是棋谱作家评论的对局集。特级大师是良好的“噱头”,他们的棋谱总是十分地叫卖,虽然一般来说,我们都看不懂。棋谱作家评论的特大的对局谱多如牛毛,前述各类对局集比比皆是,只好选择一些精品来说说吧。胡荣华的棋,如言穆江《胡荣华东南转战录》,言有棋坛秀才之称,文笔斐然,该书评论详细得体,堪称言氏最经典的作品,可与《胡荣华名局精粹》、《十连冠棋艺精华》等量齐观;《胡荣华李来群二十年大战》,李浭、杨典著,此书解说甚细,然对于熟悉各类布局的专业棋迷而言,读之颇有累赘之感。此外如《一代棋王胡荣华妙局精华》等,却是不读也罢。赵国荣的棋,王嘉良评注的另外还有一本好像叫六冠王赵国荣专集,看内容与前述世界冠军赵国荣专集相差不远,笔者未收该书。至于《超级棋星赵国荣对局精粹》相比之下就颇为拙劣了,一般棋迷不看也罢。许银川、吕钦的棋,有《许银川、吕钦象棋名局赏析》在金盾出版社出版,市面反映效果平平,与其读之,不若二《棋路》也。马正富另有《许银川对局集》一书,厚如砖头,内收对局数百局,无详解,收之无益,不如弃之。

第四类是对局集锦类,代表作品有屠景明编著的《象棋名局赏析辞典》三卷,其中包括团体赛、个人赛、名家对局等,解说简明到位,资料性极强,附后有对局索引。近代名家对局代表作品有屠景明的《近代象坛争霸演义》、《听松轩象戏谱》、徐续的《磨剑楼象棋名谱选注》、陆兴的《京华象棋名局》、唐博渊《周德裕遗局选评》等,此类书棋局质量与现代对局相比有失火候,但近代风格显著,好攻杀者凶猛异常,好防御者委婉内敛,读之别有风味,此外,其中有许多近代棋坛历史掌故,亦十分有趣。其中另有一早年经典,周德裕著的《象戏钩玄》,笔者大学期间,曾求购于江西的华铨伦先生,华说该书系三十年代出版,正考虑翻印,待笔者工作一年多,方从辽宁一棋友处辗转得之,今天看来,此书无甚作用,然对于某等棋谱痴迷者却如珠如宝,此事而今忆起亦别提有趣。对局中的“名局精解”代表有贾题韬《象棋名局精解》、黄少龙《象棋特级大师名局细解》等,贾、黄皆是文人出身,说棋事半功倍,棋谱虽薄,但解说的分量却几乎过半,一般棋迷读之大有裨益。此外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的几本对局集,如屠景明的《全国象棋争霸战》、中象棋协的《荧屏楚汉争雄》、《楚河汉界争雄谱》等,在书店偶有见到,未曾细看。

第五类是比赛对局谱述评类,如五羊杯比赛代表作品有陈松顺的《五羊杯象棋冠军赛》,一半介绍比赛花絮,一半评赏对局,十分精彩,堪称五羊杯对局集中翘楚之作。还有屠景明的《五羊杯棋王争雄谱》,印量甚少,赞誉颇高,亦是棋坛一佳作也。《五羊杯冠军赛名局赏析》,吴启生著,单看目录,如写小说,其中棋局却是一局没打过,阎文清、胡明著有《王者之战——五羊杯冠军赛集珍谱》一书,“第一届至第十七届,届届有佳局”,可与前列数著相互参详,久之必有裨益。全国历年的个人赛、团体赛等的对局,大多有记录出版,典型的有上海文化、安徽科技等分别出的《象棋对局选》系列,还有如《全国象棋赛对局精选》系列等,此外有一些单独发行的如王嘉良的《实战百局谱》、孟立国的《棋坛春秋》、《象棋大师争战谱》等,用小说笔法记叙比赛,赛评棋评相交辉映,亦别提有趣。

(二)、古谱类

第一类是古谱全局类。最齐全的一套是蜀蓉出版的《中国象棋谱大全》,其中收罗了几十种全局、残局古谱,记得定价108元,读书时候囊中羞涩,其实该书也不过有收藏价值罢了。较早的经典是,谢侠逊编著的《象棋谱大全》,不过这套书是竖排版的,收藏可以,真要打完还是很有难度的,但对于早年的棋迷来说,也是难得的教材了。较好的单行版本有刘剑青父子评注的《橘中秘》,刘氏师承蜀中贾题韬,棋艺理论扎实,该书详细地分析橘谱中的各种局面,包括红方的各种攻击法的正确应对等,是古谱评论中的经典作品;程明松评注的《梅花谱》,程出身蜀蓉出版社,棋艺研究亦十分深刻,重编的梅花谱体系更加自然,其中另有弃马陷车两局的介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改编的《自出洞来无敌手》,虽说简短注解,但其谱本身极为优秀,局简意赅,是初学棋迷的极好教材;居荣鑫改编的《梅花泉》,居乃建国时代棋界名宿,著作等身,含金量较高,屠景明评注的《无双品梅花谱》等,此类都再现古谱特色,又不拘原样,对初学棋迷锻炼象棋杀法等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回忆笔者学棋生涯,最初即受惠于《自出洞来无敌手》。

第二类是古谱残局类。最全的一套是刘殿中主编的《中国象棋古排局集成》,包括十二套古谱,只有棋界尚有疑问的《会珍阁》没有收录。该书亦有详尽的解说,一书在手,可谓

残局无忧。单行本较好的是上海文化出版的四大名谱的详注本及《江湖排局集成》,这套书由朱鹤洲、杨明忠等排局名家评注改编,资料解说十分详尽,其中增加了无数个人研究心得,如朱著的《竹香斋》,其间对“鸿雁惊寒”的注解,可谓发前人所未发,乃是残局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江湖排局集成》其中收集了许多古谱未载的或者是今人修改的残局,如《征西》等,行文风格与四大名谱相似。除四大名谱外,著名的《适情雅趣》亦有多人校注过,如著名的排局家蒋权等,因适谱本身变化不多,因此解说基本大同小异,无甚特别优秀的版本。其他的残局著作,如《湖涯集》、《蕉竹斋》等,蜀蓉等出版社曾一一出版,但影响一般。汇编类有胡知虑的《泛舟采荷象棋谱》,收集各类和局八百多局,按棋子数、路数编排目录,检索甚为方便。胡另有一本《映月揽胜象棋谱》,根据书名应该收集的各类胜局,不过笔者未获该书。诠正类代表是《象棋古谱诠正大全》,此书可以与古排局集成合而读之,其中对古谱着法、局面安排不妥地方一一诠正,可谓是排局爱好者的必备教材。此外还有如《江湖棋局搜秘》,陈松顺著,此书名气极大,陈系棋仙钟珍入室弟子,钟残局了得,陈对古残局亦深有研究,建国后主持《象棋报》,该书即由《象棋报》部分内容汇编而成,市面所见棋摊的大多作品都能在该书找到原型,可惜之处在于因系报载文章,详尽之处无法照顾,内容虽丰,对棋迷而言难免遗憾。如《江湖特种排局》,其中选局与传说中的《会珍阁》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其中包括林弈仙收集改编、沈志弈珍藏的《江湖特种排局》及与之有极大相似之处的《雁荡集》。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名家出版的解说江湖棋局的著作,如《江湖残局》、《象棋民间排局》等,在《江湖排局集成》中曾提到多本该类残局谱,可惜笔者尚未能一睹为快,甚憾。

(三)、开局谱类

第一类:综合性开局谱。综合性是指那种布局飞刀、新型布局之类的开局手册,里面可谓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通读一遍似乎什么都懂了点,真的走起来却什么都不懂了,也就是花拳绣腿有那么两下子,其中因由却大多弄不清楚,一旦变招立刻就挂了。但这类书中也有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居荣鑫的《象棋布局举要》及续编,据说是建国以来出版数最多的开局著作,张强阎文清的三大本“布局与定式”系列,在业余棋界享誉盛荣。另外还有一套比较好的是蜀蓉的《布局大全》系列,分炮类、马类、相类、兵类四种,但我只看了炮类部分,其他因为是散手棋,几百页的书分成十几类甚至几十类,大多是点到为止,不看也罢,炮类分成几大部分,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等等,但也有些精彩胜场,比如其中五七炮双弃兵对反宫马飞左象就有十节内容之多,丰富之况谱所罕见。其他也许还有一些较好的布局系列,不过我没有怎么注意。

第二类:专题性开局谱。专题性开局谱最著名的自然是蜀蓉一套三十本的《现代开局丛书》,八十年代也有一套人民体育出版社的专题开局谱,分类也比较细,但因为年代久远, 布局之类的东西总有点过时的感觉。此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江西科技等出了不少布局的专题书,分析得都比较细,但理论分量似乎不够,整本书翻下来都是变招,看得人晕晕的,只知道这么走会处于劣势,而对此必然性劣势却无法做到足够的了解。以下就针对各种专门性开局列举些较好的代表作:

顺炮类:王嘉良《顺炮全集》。王嘉良老前辈当年有句话的大约意思是,就布局创新来说的,他并不输于胡荣华。我个人估计,王所倚仗的底子就是顺炮布局的贡献。君不见,顺炮全集一出,顿时蜀蓉纸贵,此后数十年来,顺炮布局领域鲜有人敢来冒韪问津。王早期关于顺炮的著作是《桔中胆——顺手炮全局研究》、《象棋中锋》,在出版《顺炮全集》前后,还出版了一套别致的《顺炮横车对直车》,一套三卷,编排体例与顺炮全集中的中篇相似,但内容丰富得多,变例多,对局举例也多,是顺炮横车爱好者譬如笔者的最佳教材,可惜笔者长年“重金求购”未果,只有一卷上册,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呀。有关顺炮的布局还出版过数本,但光芒远被其所掩盖,如江西科技出版的《顺炮布局韬略》、宁夏王贵福的《顺炮新编》、人民体育的《顺炮直车对横车》、《斗炮局》等,此外还有一本专门的世界顺炮王对局赛记录《顺炮王象棋争霸战》,里面有许多国外棋手的对局,颇为有趣,不过资料性虽强,指导意义就一般了。

列炮类: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嘉良《列手炮新编》、吴启生《半途列炮》、赵庆阁《列炮新编》等。若要详细举例,尚不可数,王氏另有《中炮对三步虎半途列炮》,人民体育亦有此类布局著作,还有《小列手炮》等,此类布局中最优秀的也许该是赵的《列炮新编》,分为左炮封车、三步虎、小列手炮三类,赵是辽沈一流棋手,其自序有言对此布局有所偏 爱,屡屡用之,效果良好,棋手说棋,力量不言而喻。

中炮对屏风马类:中炮盘头马的布局远可参考橘梅古谱,近可学习屠景明《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后来屠增补中炮横车进中兵对屏风马的布局体系,在现代布局系列中出版,即《夹马炮对屏风马专集》。笔者当年读大学之时,百无聊赖之际曾通打全谱,还细作笔记,之后棋艺至少长了两先,故甚为感激。

中炮巡河炮是现今笔者使用较多的开局,在五十年代左右,小神童李义庭曾出版过一期《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不过文革遭劫,留下残本实不多见,现代较好的版本是孙志伟的《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专集》,其中包括飞右象巡河九应(巡河炮盛行年代的著名用语)、巡河炮缓开车对屏风马等,布局内容上十分丰富,变招分析体系亦十分庞大,但战略解说却十分单薄,如果不能用心体会,就算全部记下来也不过得其形似罢了。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是现今最流行的布局,人民体育的布局丛书曾出版过徐家亮的《过河车专集》(平炮兑车体系)、《左马盘河集》等,蜀蓉的现代布局丛书曾出版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左马盘河另有一名著即河北特大刘殿中的《盘河马探秘》,该书估计版数过少,而今已是传世瑰宝,在棋谱市场价格不下三位数了,单此一事,棋迷对该书质量即可见一斑了。此外,天津人民出版社还有一本不大知名的著作《屏风马弃马局浅谈》,估计是国内出版的唯一的弃马局专题著作,对此道兴趣不大的笔者尚珍藏有一本,建议爱好者学而习之。本布局的专题性对局谱有刘剑青的《中炮过河车名局精解》、陈孝堃的《象棋大师百局谱》等,其中选局典型生动,是学习该类布局的极好的指导性对局谱。

中炮七路马被蜀蓉程明松誉为不蕴不火的典范开局,程的《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中主要是先锋马、过河炮、巡河炮、横车七路马等四种开局,其中过河炮较有代表性,原来人民体育有出过一本《双炮过河》,但评价并不太高,该布局现代出现的几率极小,主要是先手方几乎无人愿意走成如此局面。先锋马的另一面一般是左炮封车,先手方少有便宜。左炮封车方面蜀蓉有《中炮对左炮封车》,列举了先手方各种手段,但作者立足于屏风马的立场,并将左炮封车视为现代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布局形成的催化剂和内在主要原因。事实上就内容而言,中炮方已有较好的应付手段,不喜过河车的棋迷有必要了解一下该书。

中炮进三兵在现代马炮争雄中也时有出现,但活跃和变化激烈程度就远不如进七兵了。据说棋坛上有个说法,进七兵七卒,你好我好看谁更好,进三兵三卒,你差我差看谁更差。也就是说三兵非布局之正,至少在阵形上不那么合理。进三兵的著作,早年的有何顺安《中炮进三卒对屏风马》,质量如何我不知道,但现在的二手棋谱市场此物已是天价了。现代著作中较好有金启昌的《中炮进三兵专集》(金氏在蜀蓉现代布局丛书出版的名为《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内容大同小异),其中分五六炮、五七炮、五八炮、三步虎等几类,棋谱特点秉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棋谱风格,方方面面详细得当。

五七炮布局有开局万金油之称,什么开局都有五七炮的一杯羹,同时也最为稳健,布局的弱点在该局中被压制到极限。在屏风马领域,五七炮更成独立体系,早年列位广东四大天王之一的卢辉,就有卢家五七炮之称,现代特大刘殿中即有“五七干校”校长之誉。布局教材中,人民体育及蜀蓉都出版过《五七炮对屏风马》,由于笔者后手少用屏风马,于是只是摘看了一部分先手常用的着法,至于是刘海亭的谱好还是徐家亮的版本好,棋迷自己斟酌了。至于应对屏风马先进3卒的五七炮不挺兵的布局,据说在五十年代出版的屠景明著的《象棋全盘战术——五七炮专集》中有详载,但因红方变化较少,现代较少使用该布局。

中炮对反宫马类:反宫马是现代才深入开发的布局,自胡荣华《反宫马专集》后,二十年来经久不衰,尽管胡作在今天看来确实过于简单,与现代的专著相比,无甚指导意义,但事实上,胡列举的种种阵式在今天仍不失典型性,其中包含的开局思想如争取河头马等是指导反宫马方布局成功的重要法宝(该书题名为反宫马专集而非中炮对反宫马专集,可想而知)。因此,《反宫马专集》是确立了一种后手防御及反击的战略思想,只有从思想上理解了开局,开局才有灵活性也才有战略意义。以后出版的专著亦有不少,因笔者后手应中炮大多使用反宫马,因此收集颇多,如蜀蓉金启昌编的《中炮对反宫马》,小册子,若干年后金氏又在北京体院出版了《反宫马新篇》,在蜀蓉现代布局丛书中有一册《中炮对反宫马》,江西科技还有一本王登亮的《反宫马布局技巧》,大部分内容都与其他著作有相似之处,但有一个特色就是布局类型较为全面,有许多例中炮方上左正马的变例,这是反宫马遇到的首要课题,乐于此道者有深习的必要。专题类有《五六炮对反宫马》蜀蓉、黑龙江人民、人体三版本,《五七炮进三兵对反宫马》、《五八炮对反宫马》、《中炮横车对反宫马》、《中炮缓开车对反宫马》等,此几本书都有辞典效应,各处面面俱到,在解说方面显得十分薄弱,一般都是一个局面,某方有数种着法,结果出来以后,有的书说红优,有的书说黑反先,若不能自己深入浅出研究一番,滥读之下后果实在不堪。

中炮对单提马类:单提马优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代单提马即有七宝连树的美称。近代棋坛名宿贾题韬即极为推崇单提马,广东四大天王之一冯敬如即以此布局迎战八方棋手,现代擅长攻杀的北方棋手亦有许多人偏爱单提马。不过由于单提马中路的薄弱性原因,局面布置不断发展,横车过宫的布局在冯敬如时代已经初现端倪,到现代更发展成一完整的理论。笔者以为,最好的单提马著作是董志新的《中炮对单提马》,该书主要分单提马横车和直车两大内容,其中包括应对中炮方的各种局势,理论解说十分详尽,其中还涉及不少辽沈地区单提马名家的战法典故,可谓是当前市面上所见的最典范的教材。此外还有海外出版的彭彪的《中炮对单提马横车过宫》,此书主要写横车急过宫布局的攻防,与缓过宫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书为爱好单提马的棋友盛赞,但笔者未曾亲见,不敢妄论。

中炮对三步虎类:俗话说,三步出车,但如果红不出车,黑就三步出车了,那就是三步虎。实战中三步虎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也有不少棋手出于战略目的而走出这样的布局的(换句话说,只要你先手不愿意,黑方永远没机会走成左三步虎)。三步虎较好的著作有尚威的《中炮对三步虎攻防战术》、金启昌的《三步虎布局参考》等。尚威的著作很有特点,其中介绍了许多布局陷阱,同时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正变的涵义,对一般棋迷有很大帮助。

仙人指路类:笔者认为,对于散手棋,棋谱的指导意义似乎不大,散手棋更加注重的布局的和谐和子力配置的优化,没有必然的优劣之分。仙人指路布局,最著名的当属蜀蓉出版的《仙人指路专集(上、下)》等,上册卜凤波著,主讲仙人指路对卒底炮与对兵局,卜亦是辽沈一流高手,然此书质量却甚是一般,下册尚威著,主讲仙人指路对起马、飞象,尚威作品,可谓分析入木三分,虽然没有常规布局体系,但打谱起来兴趣盎然,是笔者难得的略有翻看的散手布局书。此外,仙人指路对卒底炮,蜀蓉、人体、黑龙江人民都有专著出版,蜀蓉版薄如蝉翼,无甚多价值,挺兵后采用飞相布阵的布局有《兵相局对卒底炮》。人体版作者内有李来群字样,不知是否挂名,但谱多评少,且后面的附局可谓多矣,竟达数十局,平添厚度,颇为不爽。笔者先手不走仙人指路,遇仙人指路多应以卒底炮,因此只选有关章节略看,各版本价值如何棋迷需自行参详。对兵局人体有李德林的专著,另有专门的《对兵局转兵底炮》一卷,飞象、起马都有《仙人指路对飞象》、《仙人指路对起马》,但与大部分开局谱一样,反映效果一般,亦无甚特别之处。

飞相类:笔者以为,先手如果不走中炮的话,飞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飞相是最正规最切实的散手棋,训练飞相局,对提高中残局功力大有裨益。飞相局专门性的布局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徐家亮的《飞相局》,该书获得当年全国优秀象棋图书展评一等奖,是综合性的飞相局著作中的执牛耳之作,其中叙述十分得当,并不仅仅是罗列变着,而把棋步的意义详解清晰,全书重点绕一中相,如何发挥先行飞相的效力是全书的精髓思想。除此之外还有蜀蓉现代布局丛书中金启昌的《飞相局》、上海文化出版的刘彬如的《飞相局》,但都无法与上著比拟。飞相对专题类布局的有《飞相局对过宫炮》、《飞相局对仙人指路》、《飞相局对左中炮》等,飞相局对起马局的专题布局谱有屠景明的《相马实战对局集》,该书取材于一些国内外比赛的实战谱,以飞相对左右正马、左右边马四类,并附上扼要注释与结语,亦属于正规的布局谱类。

过宫、士角炮类:爱好过宫炮者不多,印象中最热衷的莫过于广东顺德的孔广锡,孔老致力于过宫炮先手不败的布局研究,历年来组织举办了三届上涌杯过宫炮王赛,编写了《过宫炮十八变》一书,其中许多变例来自特大比赛中的实战对局,据说孔老目前在推出第五册关于过宫炮的专门布局,可叹笔者在顺德工作两年,曰前幸赖于某网友介绍方结识之,并有幸与孔老对弈两局,蒙前辈相让,皆侥幸成和。孔老的过宫炮布局类谱目前尚未在市面流传,颇为遗憾。当前较流行的有人体的《过宫炮布局》,算是较好的官谱了,另有《过宫炮布阵法》一书,未见其详,不予评论,蜀蓉现代布局丛书中有《过宫炮新编》、《过宫炮对左中炮》,笔者略看后,弃如敝履。当代对士角炮研究较多的有赵国荣,但可惜的是,尚无专著问世。蜀蓉现代布局丛书中有《士角炮新编》、人体亦有《士角炮布局》,不过了无棋趣,笔者翻都没翻过。

(四)、残局谱类

现代残局谱首选的是贾题韬的《象棋残局新论》,现代又出版了上下卷合编本,同时还加入了刘剑青父子的车马对车双象的研究结果,有极强的可读性。残局历来被视为诡秘莫测,贾氏从形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残局的基本思想和战略战术,同时辅以大量的典型例局说明棋理,下卷从残局角度出发,进而联系全局的作战思维。此乃笔者百分百推荐的经典棋谱,深刻学习之,对棋艺的理解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一类:杀局谱。这类谱大多是简明或巧妙的杀局,形势上与实战残局有很大距离,但杀法却十分典型,许多是入局的基本手段。较好的杀局著作是李德林的《象棋杀着大全》,

该书按兵种分布分类,皆精选典型实用的杀法,共计六百多局。前人有言,熟打《适情雅趣》两年,可以提高一马的能力,我也说,熟读此书,必高一马,当然,如果你的棋力已经到基本能全部解出其中残局,那就只能当我没说了。其他的杀局著作早年最流行的郑德丰的《中国象棋弃子攻杀法》,几十页小本本,棋例却都挺典型,是当时难得的版本。现代一些排局名家也有专门的杀局著作问世,如黄大昌的《车兵的杀法》、《马炮的杀法》等,这个系列好像有六七本,都只有百局左右,变招少,注解少,可供闲时把玩。

第二类:实用残局谱。对于专业棋迷和棋谱痴迷者来说,有几样谱是多多益善的,一是对局,二是开局,三就是实用残局。实用残局有不少代表作品,较早的有五十年代出版的屠景明的《象棋实用残局》上下两卷,该书选择的例局都很有代表性,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对各种局面都可谓是点到为止,对求全癖的棋迷来说显然无法满足。较好的作品的是王嘉良李中健等人合著的《象棋残局大全》,内容极其丰富,笔者胆敢断言,谁若入得其中又出得其外,通晓其中奥妙,棋艺必趋上乘也。此外还有一本可备一观的是沈正富的《象棋实用残局手册》,其中收各类实用残局一千局,每局前有取胜要领或守和要领数句,是初、中级棋手的极佳教材,徐天红特大在序言中一语记之:“值得一读!”实用残局还有一部分是专题类著作,典型代表即陈廉庸的《中国象棋马兵(炮卒)专集》,两本小册子,百页左右,但解决了许多当时棋坛仍感棘手的马兵、炮卒对士相的攻守问题,可惜的是,陈不过四十即英年早逝,实乃棋坛之大不幸也。相似的还有刘健的《象棋炮(马)兵攻杀技巧》,刘乃刘剑青之子,可谓将门之后,此二谱涉及到马兵、炮兵残局的各种可能性局面,局例上百种,熟读之,马炮兵之用法必能曲径通幽处。

第三类:现代排局谱。现代排局谱种类不少,多是现代排局名家裘望禹、杨明忠、朱鹤洲之类人的作品,较有代表的如《百花齐放排局谱》,现今好像已经出版到二十期左右了,华工象棋网至今仍致力于该方面的研究。较为经典的推荐是裘望禹老先生的大作《少子百局谱》,该书百多局,全为红胜,每局编排子力不大于十个,着法在五十回合以上,其中顿挫、闪击翟唤术颇多,熟读之估计残局功力也是一曰千里。该书尚有一姐妹篇《七子百局谱》,此乃典型的排局作品,红黑方均七子,局势以和棋居多,其中亦不乏大型优秀的排局,如第五十局月落乌啼,脱帽中有一步车送花心抓车简直匪夷所思,末后是双兵孤帅对马炮孤将残局,黑势强,这样的局面甚为少见。2003年春节,笔者家乡的擂台残局就选用了该局,后是华工棋友于该书中找到原题。

(五)中局谱类

市面上的中局谱可谓是多如牛毛,但其中名著却少之寥寥。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凡中局谱,大多是节选实战对局中较为典型的局面,分类记叙,在此基础上加上棋艺的理解,故相对而言编写较为简单,因此市面上的中局谱不下数十种,但由于中局本身的特点,如果在中局发力,则残局失效,如果中局可以发力,则开局失效,因此甚为鸡肋,说中局即无法说开局、残局,但中局不可能跟开局、残局脱钩,在这种情况下,中局谱的市场就较为低迷了。笔者搜集的中局谱中,较好的有言穆江的《象棋名流精华》,该书可谓集文笔、妙局、佳评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局作品,金启昌的《棋王胡荣华中局战谱》,此书跟一般的中局书编排差不多,也包括运子、弃子翟唤术运用的分类,局例皆选自胡荣华的实战对局。吴启生的《棋战中的盘面认识》,该书胜场处在于每局选例前的局面分析,这是许多业余爱好者欠缺的习惯。赵庆阁编的《冠军中局300例》,选局是男女各十位特大的对局实例,还有譬如黄少龙也有一些为棋迷称道的中局谱,但笔者因兴趣原因几乎没有认真翻打过一本中局谱,这也许是至今棋艺水平仍处下游的一个原因吧。

(六)综合类

综合类包括一些个人专著,其中有开局、中局、残局、对局等,分类介绍或者评述。比如杨官璘的《弈林新编》、赵国荣《棋枰精华录》、黄少龙《象棋形势判断》,初学类如谢 侠逊《象棋指要》、贾题韬《象棋指归》等,读这些谱最难能可贵地在于学习其中的棋艺思想和对局面的理解和分析方式,若单单局面于书面知识,则费力不讨好也。

(七)棋史类

如果要说还有什么是经典的棋谱的话,肯定有不少人会说《广州棋坛六十年》。这套书有两种版本,但都极为少见,七卷本的前两卷还偶能在旧书市场遇到,而其他的都只有影印 版了。对于这套书,笔者个人意见是,除了印量少几乎没什么优点,笔者曾于大学时候的校图书馆里借阅过第一卷,该书主要讲述广州棋坛的历史故事,用棋局穿插其中,有很强的历史资料性,但观赏性不大,实用性几乎没有,至于其中文笔嘛,与《近代国手名局》还有挺大的距离。《近代国手名局》作者徐清祥,该书主要讲述了近代国手如林弈仙、谢侠逊、彭述圣、四大天王、五虎上将、北方八猛、华东三剑客等等,上部分是文传,下部分名局点评。该书曾经分节登载于中国象棋网上,可谓一流的好书。相类似的还有陆兴和王国栋的《京华象棋名局》,介绍近代北京地区象棋国手的故事,其中棋局、棋评与文史交融,最后部分是北京“一名家”谢小然的棋史传记。现代棋史著名的作品有殷波的《龙吟虎啸》,讲述建国以来的从杨官璘到陶汉明等几位全国冠军的成才之路,并每人附最佳一盘棋简评。此外还有如《象棋大师成名局》,选取了一百多位当代象棋大师,每人一局代表作,名家棋艺风格跃然盘上,实谓佳作。另外当代一个最著名的“棋史作家”是黄少龙,黄少龙的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炮马争雄三百年》、《列炮纵横谈》、《挺兵局的应对方略》等,前者讲的是中炮对屏风马的历史发展变化,从进三卒的梅花谱到反梅花谱,到进七兵、巡河炮、过河车、五七炮等等,中者讲列炮,从大列手炮到小列手炮,半途列炮,新型列炮等,后者是讲仙人指路的布局,从吴兆龙的对兵局到飞象拐角马,再到金钩炮、卒底炮飞相、卒底炮补中炮等等,不熟悉布局结构的棋友可以找来看看,对提高棋艺修养颇有裨益。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三节 象棋规则和常用术语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

一、规则介绍

以下一些名词是中国象棋的一些棋盘与棋子的说明:

1、各棋子的走法说明

将或帅: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

士: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

象:

移动范围:河界的一侧。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两点,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马: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再按对角线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动。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车: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任意个无阻碍的点。

炮: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移动起来和车很相似,但它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来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

兵: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步只能向前移动一点。过河以后,它便增加了向左右移动的能力,兵不允许向后移动。

2.胜、负、和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帅(将)被对方‘将死‘,即被对方将军却无法应将;

被‘困毙‘,即虽未被对方将军,本方却已无棋可走动;

自己宣布认输。

一方长将不变,长将一方算输。

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长将不变,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规定,双方又不愿变着时。

二.术语介绍

1、局面术语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们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起着:开局第一着。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2、棋盘术语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 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3、行动术语

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将对方的帅(将)吃掉,称为‘将军‘。

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应将的方法有: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帅(将)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用自已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已帅(将)之间,俗称‘垫将‘。遇到对方炮‘将军‘时,除以上‘应将‘的办法外,还可以把已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如遇马‘将军‘时,还可以用已方的棋子蹩住马腿。

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将死‘。

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

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骑河: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中线:棋盘中第5条竖线,通常用‘五‘(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

肋道:棋盘中第4,6两条竖线,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兵行线(卒行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宫顶线:兵行线(卒行线)下面的那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得名。

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对局:双方下棋称‘对局‘,弈叫‘对弈‘。

全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

局面: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后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均势‘等等。

起着:开局第一着。

胜势: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胜定:对局中,一方多子并占优势,另一方少子,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形成必败的局势。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胜定‘。

绝杀:对局中,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而对方又无法解救,称‘绝杀‘。

羊角士:把士支在九宫上角,称‘羊角士‘、是防守的一种方法。

花士象:或花仕相。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

单缺士(仕):对局中,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称‘单缺士(仕)‘。
畅销图书10 2015年畅销图书排行榜

单缺象(相):对局中,有双士(仕)而缺一象(相)。

闲着: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空着:毫无作用的一着棋,容易贻误战机,导致输棋。

棋子术语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小刀剜心/大胆穿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将军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蝶炮:炮二进一。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担杆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三、象棋心得

象棋灵感

众所周知,棋类运动是思维的艺术,作为棋手思维上的一些基本因素,应包括棋手对局 面的感觉与估计;变着的精细计算;着法选择等等。而在复杂棋局的情况下,能够领略 到局面背后隐藏的微妙之处,这种高度灵敏的“局面感觉”(或者说创造性思维)正是 衡量一个棋手才能高低的标准。 创造性思维下出来的对局往往叫人看后惊叹不已,这正 是棋类艺术迷人的地方。

在观看大师间的对局时,我们常常为某一手自己没有料到的妙着拍案叫绝,这一着 棋或许就由灵感所来,变得妙不可言。许多高水平职业棋手想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 长时间思考一着棋或评价一个局面时,思维突然中断了,当再把紧张的思想集中起来回 到刚刚思考过的那个局面时,猛然间灵机一动,发现了一步在正常思维下难以想到的妙 着。可惜的是,这样的灵感并非公平地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大家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呢?这样一着棋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呢?是否真的有神灵在保佑这些棋手呢?

下面就让我们揭开灵感这神秘的面纱。灵感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现象,具有多层本质:既要用到抽象思维,又要用到形象思维;既是显意识的产物,又是潜意识的参与;既是突然出现的顿悟,又是长期的苦苦思索准备的结果。棋手的常规思维一般多属于渐进和量变,创造性思维多属于质变和飞跃,而灵感则是正常认识反映过程的中断,是思维突然发生的质变和飞跃。

灵感不仅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践操作思维的综合运用,而且,兴趣、情绪、感情、意识等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体现。任何棋手灵感的产生,如果没有棋手主体对棋的浓厚兴趣,没有强烈的喜爱,迫切的需要等感情,没有愉快,高昂的情绪,没有坚毅不拔的意志,都是不可能的。

棋手灵感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也存在一个思维的过程。最初思维活动在显意识中受阻中断,随后,在棋手主体强烈地思考某一着棋的思维场的作用下,调动潜意识的功能,潜意识经过孕育成熟之后,突然与显意识贯通,涌现于显意识之中,从而产生灵感――想出妙着。但棋手潜意识中储存的关于棋的信息,是未经整理和加工的,是无序的,就象一个棋手打过许多盘对局,但真正到自己下棋时,无法根据需要调动潜意识中的棋谱。潜意识中储存的棋谱棋着尽管是无序的,不易被调用的,但潜意识中储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却是自由的,不受思维定式的局限。这样,潜意识中的思维活动就可以在思维场的作用下,自由地进行碰撞,一旦碰撞到所需联系时,就可以同显意识接通,形成灵感。

棋手的灵感是棋手头脑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突变,是大脑中各种与棋相关信息的突然重新组合,达到有序化。可见,灵感并不是神秘来客,而是一种思维现象。 创作性思维(灵感)究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换句话说,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呢?大概有九个可以注意的方面:

1、心理因素决定创造性思维。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棋手的思维,诸如直觉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棋手所处的文化限制棋手的想象力;棋手情绪化的一些东西也会影响棋手思考的力度等等。

2 、准确、清晰地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对一个棋局局面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不同的行棋决定;学会从不同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局面,将有利于你不断地完善想法。

3、要学会容忍“异端思想”。不要那麽快地否定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着法,我们应学会蕴藏思想,而不是轻易地将他们杀死。这些思想往往是创作性思维的一个阶段。

4、整合已知因素。任何创造力的诞生与发展都基于现有的知识。一个优秀的选手在做出决定前,应穷尽他所有的知识。

5、注意开拓视野,避免太专一化。比如勇敢尝试多样化的开局,进入不熟悉的局面努力获得相关知识,并不断地获得自我肯定。

6、想象力的使用。在无限的可能性与现实的局限性中,作出有限的选择。这也是考验棋手洞察力的时候。

7、批评与怀疑。对一些继承的、权威的棋谱,不要轻易迷信,要通过深入的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

8、自律的训练。比如大强度的练习分析复杂的棋局。

9、创造力要有动机。对于“现存的”永不满足这一点永远是棋手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每一个棋手都应珍惜他(她)的这个精神,不要让平庸的棋局伴随你,尽管你也许能从中“获利”。

独具灵感的一手棋,往往能改变常规思维下棋局双方的胜负。因为这一手棋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是棋手凭借其深厚棋艺理论修养和其完善的情感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灵感也非天生,它的产生需要棋手对棋艺有深厚的积淀,所谓厚积而薄发,灵感同样只伴随在那些有深厚棋艺修养的棋手左右。

(二) 提高下棋系统思维和拆解能力

子力篇: 1、一车十子寒 2、车马冷着,车控线,马控点 3、车马炮优于车双炮,车双炮优于车双马 4、双马炮优于双炮马,马炮优于双马,双马优于双炮 5、双士缺象畏炮攻,双象少士怕兵冲 6、中局炮胜马,残棋马胜炮

战略篇: 1、棋弈思考的基本动作是: 1)思考对方刚走的这一步棋用意何在 2)思考对方下一步棋的最可能方向 3)思考己方的因应之道,予以破坏或将计就计 4)随时要有全局在胸 2、棋奕的思考方向在于: 1)寻找己方的最佳可行途径 2)阻扰对方的最佳可行途径 3、子、先、势、杀的次序:子 → 先 → 势 → 杀 4、随时注意下列可能性及可行性: 1)弃子取势 2)先弃后取 3)车换马炮 4)弃子渡兵过河 5)叫将反将 5、要注意兑子、得子后的棋型,先手得子失先非上策 6、占有先手时,宜避兑进攻主力 7、临杀勿急,催逼宜紧,勿手软 8、两军相逢勇者胜 9、明显攻着不易得手,切忌一厢情愿,意图侥幸,应注意攻着的暗度及深度 10、 单一功能的“守着”或“攻着”效果有限,应朝“守中带攻”或“攻中带守”方向思考 11、 后手布局应分析对方前一手棋(伺机反扑)

1)如为好,好在哪里?如何阻攻?可否守中带攻? 2)如为软手,软在哪里?如何见缝插针?可有暗藏机关? 12、对方捉子未必要逃,可考虑: 1)弃子 2)还捉 3)暗保 4)牵制 13、先自固,加强对敌方的“控制”,放慢进攻节奏,遵守“子先势杀”的节律,战局反而会更有利 14、先要预算,走时再算,切忌连走 15、计算时,不能只注意深度,更要注意宽广度 16、随时注意下列手法之运用: 1)七星剑 2)窝心马(回旋,护底相,保马打车,暗捉彼车) 3)缩炮(过宫,叠炮,整型,摆脱牵制,反牵制) 17、车不立险地 18、死子勿急吃 19、仕勿轻上,兵戒冒进,子忌险弃 20、 有三子靠近九宫时,注意突起发难,弃子成杀 21、看似有“根”,实则无“根”或“根子”负担过重或“根子”不能胜任“移位”会造成双方盲点 22、有“根”而邀兑时,要注意“根子”是否安全可靠,“四车相见”尤然 23、车占兵线时,“收兵”顺序应细算之 24、“禁区”有时存在似险实安的现象,对于一些在常规下不宜轻进的“禁区”往往能以出人意外的着法履险如夷,这点要注意

战术篇 1、卒子过河后应注意: 1)其它后勤子力(车、马、炮)须能配合以利推进 2)占据要点,主导局面,不轻言牺牲 2、马吃对方原位七兵后,可用二路炮塞对手相眼,以便跃马卧槽 3、边卒挺进有三用处: 1)压制对方边马 2)我方能车一进三高出车或保中卒 3)能马三进一再马一进三进河口象位 4、当对手炮打边卒时: 1)避其沉底,上象或平炮阻之 2)诱其沉底,车马回师围捕之 ,对方之沉底炮可用己方车马(或车马象)捕捉,无论马是正马或边马。 5、以士角炮突发打掉对方六路士,有时会有出乎意外的奇袭效果 6、七路马被对方车压制时,考虑: 1)用一子保之(如高车保马,士角车保马,另一炮保马,退窝心马保马),而用另一炮击之(横线击杀或纵线击开均可) 2)可否弃马使彼车立暗位?或伸炮过河伺机平七倒挂金钩双击车相或单纯击杀该暗位车

7、我车即将被对方炮击时,考虑: 1)移开后是否先手捉子或叫杀 2)伸炮护前挡驾反打彼炮 3)先离险地 8、马前卒疏通性不如对手时应留意: 1)避免兑车,以免残棋难下 2)车应伺机巡河兑换三、七兵 9、象位有马,可防止对方两边卧槽马 10、拐角马救急时可护住一士 11、残棋对方缺双士时,以车马攻之,可以一将一杀(兼吃兵),变少卒为多卒、化危机为转机 12、对于以车塞我相眼时,考虑: 1)先退炮驱赶危,再进炮还击 2)设陷阱,再回炮赶之或回马士角趋之 13、以二路车压对方边马,再用二路炮塞象眼可得子 14、对方上士阻挡我方四路马卧槽时,可考虑马四进二,再马二进一,马一退三卧槽。 15、彼方用车护马(炮)而用另一炮打我车时,考虑: 1)用炮挡于车前护驾反打 2)用我方另一子对捉彼车(炮击、兵觑、或跳无根马作炮架直击)使彼车移开而马(炮)脱根

16、当红马吃原位七路卒后,我方可象五进七配合七路马困彼马 17、单马过河十只九只“呒”,孤炮不成事 18、己牵制对方子力时要注意对方借杀,叫将兑子或弃子遁逃反击 19、车借中炮力而吃象时(险地),宜防卫彼方车吃中炮或突然「偏将」「露帅」 22、残棋炮归家,有炮须留他家士 21、随时留意对方(及我方)士角炮的突袭(炮击柳条穿鱼),阻拦或截断的作用 22、马后藏车、炮后藏车似拙实巧 23、对付对方讨厌的士角炮(五六炮、反宫马),可考虑:先用横车盯住,再用车后炮(最好是担竿炮型,如中炮双正马再炮五平四即是),硬兑士角炮「破根」 24、冷僻而灵活的腾挪: 1)车:“矮车”、“车一进二”、“车一进三”、“大出车”、“车九平二” 2)马:“归心马”、“马三进一再马一进三跃象头” 3)炮:进炮(炮八进一、炮八进三),退炮(炮五退一、炮八退一,炮七退一)

四、先后手 1、布局反先要点: 1)逼使对手走子还原(重复) 2)促使对方有效步数减少 3)干扰敌方布阵或造成僵局,使对方无好棋可下 2、子力交换前应研判: 1)交换后之棋型 2)不以好子换坏子,不以活子换死子,不以重子换轻子 3、注意「假先手」五、对局篇 1、巡河炮应对要领: 1)上士勿急,以免被瞄象控制 2)跨河车联合小卒围捕之 3)随时注意对方平炮脱根兑子或叫杀之着 2、河口马应对要领: 1)高车骑河驱之。若对方有巡河炮保马的棋则考虑先七星剑弃兵拆除炮架,再用车驱之(横线、纵线均可) 2)伸炮跨河借彼兵做炮架击之 3)伸炮跨河伏进卒渡河做炮架击之 3、中路无法突破或我方阵型有缺陷时,中炮位置应予调整(移型换位) 4、中局十技:「挪、抽、捉、兑、牵、拦、逐、运、弃、杀」及停着顿挫 5、布局原则: 1)首要尽快出动大子:车路要通,马路要活、炮勿轻发 2)抑制对方大子出动 3)注意子力的协调性和联络性 6、布局阶段宜注意的问题: 1)走子要有效率(目标明确,不要一子走动过多,能抑彼扬己) 2)不要多补士象 3)要防止子力拥塞 4)勿贪吃(或贪渡)兵卒 5)勿贪子失先 6)马勿轻进 7)要抢占全局要道与要点 8)要注意弃兵争先 9)要注意地带的问题 10)扩展我方空间,压缩彼方空间!

(三) 象棋心法

引论一局棋的过程分,开,中,残,三个阶段,而最重要的是开局,因為布局是一盘棋的基础,布局的好坏得失,关系到棋战的全过程,甚至直接影响全局的胜负,所以我们在第二篇强调布局阵形结构的重要。这次要和大家分享布局糸列之三运调。有一定的目的去运动子力,叫做运调;简称运。象棋对弈的过程,都是双方通过运调来完成的。其合理性,显得十分重要。一、运子在全局的重要在对弈过程中,双方走的每一步棋,都是子力上的运动,都含有运子的意义,而有计画有目的地进行子力的调运和运转,我们称為运调。当双方矛盾还未突出,局面显得平淡无奇时,运子功夫技巧就格外重要。所谓运子,是指不靠兑子或弃子,只靠运子占位的技巧来占得便宜的一种战术。它没有一定的法度,而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定,一般必须先行运子取得先手,才可以迖到目的和要求,这就需要较為复杂而准确的推算,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在实战中,这运子战术经常被人使用,它的形式表现為运子抢先,取势,入局,谋子等不同形式,像驱逐,捉子,牵制,腾挪,封锁,阻拦,闪击等战术。在开,中,残局,通过子力的运动与调度,抢点争位,占肋控践,改变阵形的结构,形成有利于己方的棋形,化解不利于自己的局势,以尽快取得优势,先手或机会,进而以局部优势,以精巧的战术组合来实现优势,在搏剎中尽力解除对方的攻击,消耗对方攻击子力,使对手顾此失彼,防不胜防,克敌制胜。

运子在佈局的次序理论是实战的指南,只有理论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棋艺实战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 1、士象的运调:a、切忌多补士象。在佈局阶段,适当地补士象是需要的,但如果补士象,必然影响大子的出动,有时还影响车的横移和过早地為对方提供攻击的方向。 b、按需要补士象。在佈局阶段,要以尽快出动大子為第一原则,在需要时当可补士象,但尽量不要无意义地补士象。 2、车马炮的运调:a、车路要通。在布局阶段,车有威胁马炮,扫兵,威胁对方主帅,兑兵活马,支援溥弱环节等等作用。因此,出动车应是第一位的。要注意车路的畅通,如遇上活通其它子力而与车路畅通有矛盾时,要认真分析,比较利弊与得失,然后作出选择。 b、马路要活。马是中距离飴作战子力,行动不如车炮迅速,灵活,由于在佈局阶段的子力较多,因此憋马脚的问题,使马的行动易受限制,在布局阶段,马一定要灵活,保持出击姿态,待有其它子力配合时,才可出击。 c、炮勿轻发。炮只有在子力密疏适宜的位置上,且有炮架时,才杨发挥威力,如轻杨发出,容易失掉威力,并影响子力的协调。在布局阶段,炮不宜过早出动与发出,要视双方子力的配置,适宜地出动。 3、兵卒的运调:a、小心对方弃兵争先。弃兵争先是佈局阶段常见的手段,通过弃兵可以使子力迅速出动,占据要位。 b、不可过分恋兵。在佈局阶段,如果过分恋兵,有可能影响大子的出动。 c、兵卒在佈局的处理。在佈局阶段,对兵卒的处理要认真分析,舍弃与否要根据佈局原则来决定,不要因贪恋兵卒而失先。 d、不可过早进中兵。有在佈局变化中,中炮夹马进中兵,是攻击性较强的著法,但如进中兵过早,容易招致对方还中炮反击。 4、佈局当注意其他的问题:a、得子失先非上策。在佈局阶段,由于子力眾多,子力价值相对略低,不可因贪吃子力而失先失势。 b、走子讲求效率。走子效率是在对弈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在佈局阶段尤為重要。如欲效率高,可占先得势,反之,则处后手下风。 c、不可一子走动过多。布局阶段,如一子走动过多,势必影响其他子力的出动,不能平衡发展子力。 d、抑制对方大子出动。在布局阶段出动己方大子的同时,要抑制对方大子的出动,只有这两方面做得好,才能取得局势的主动权。 e、注意子力的协调性和联络性。布局作战的目的,尽快出动子力,占据有利的位置,合理地部署子力,以便充分发挥子力的战斗力,掌握局势的主动权。这是布局阶段的宗旨和总原则。

运子在佈局的战略1、佈局的战略决定佈局时,双方都会考虑,用什么阵式来应战,阵式的选择很多,有急攻型的当头炮直车夹马进中兵或横车夹马炮局。有缓攻型的五七炮,中炮进七兵或五六,五八,五九包等。有对攻型的顺手包,列手包两种选择。也有纯守型的屏风马,单提马和飞相局。简单来说,战略的选择只有攻守两种,但细分又可分為急攻,缓攻,抢攻和纯守。这是开局时所要作的选择。 2、运子次序与战略思想并无矛盾无论棋手选择什么阵式,和我们在第二点所谈的,切忌多补士象和按需要补士象是没有矛盾的。例如,飞相局首先就动士象,是否违反佈局第一大原则,尽快出动大子的原则?我们的答案是不,这是运子次序与战略思想的考虑,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性问题。结论在对弈的全局过程中,每一著都存在运子的问题。运子就是调遣子力。运子的目的是為了防守和进攻,防守是向己方溥弱方向运子,进攻则是向对方溥弱方向运子。运子最重要的是方向问题,也是全局的战略问题,只有全局战略观点正确,方向正确,运子才有价值。运子也是反映棋手水平高低的尺子。运子既是战术技巧,又是理论问题,没有棋艺理论水平,难于走出好的运子著法。盼望兄弟姐妹卞棋时,把所学的应用到实战中,棋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常见中局失误 1 随手走棋。随手走棋是初学者最普遍的现象,意即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只凭感觉,经验或自己的意原行棋。 随手走棋可说是棋家大忌,初学者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尽快克服这种毛病,古人云:“不思而应,取败之道”,是很有道理的。要克服随手走棋,首先应改掉快走和连走的习惯,尽量多思;其次要多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避免盲点;再次则应该随时发现对方的企图,既要知己知彼。随手棋的减少,将会大大的提高作战能力。 2 不计得失。在象棋实战中,每一阶段,没一回合都存在着和势,着和势的比较是衡量没个计划和每一着棋的标准。因此,在实战中必须考虑子力的位置,线路控制,阵形和先后手等有关利益得失的问题,切不可盲目行棋。 3不察敌意。对方走棋后,在不分析对方企图的情况下,单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设想行棋,难免中敌之“阴谋”。中局变化复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术组合的机会,如能在实战中把对方走子的企图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必然会减少犯错误的可能。 4子入险地。象棋中的子力是决定双方局势优劣的物质力量,对弈时尤其要注意车,马炮的安危,避免被对方围歼。 5贪吃失势。吃子是惬意的,初学者更喜欢吃子,但吃子的后果却有好坏之分。对于能吃掉的子,必须谨慎认真地分析一下:吃有利还是不吃有利;对方是不得已还是设有圈套。 6急吃死子。棋谚云:“死子不及吃”,意思是说没必要急于吃掉没变化的死子,而应该先看一看有无别的变化或应急走的着发,要不然很容易误事。 7求胜心切。在局面已获稳定的胜势后,不要急躁,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方反击的机会,以确保胜势不动摇。“胜棋不怕慢”,就是在胜势下不要怕慢,要稳胜,以免反盘。 8临杀过急。当苦心争的一定的优势,呈现入杀获胜的机会时,更应谨慎行事,以免功亏一篑,应胜反败。 9功而忘守。大多数初学者在对弈时喜欢攻击,而不太注意防守,往往因为功守失衡而误矢好局。 10孤军深入。象棋的子力,大多在联合作战是才能充分发挥子力的效用。如果不协调运子,形成单个子力孤军深入,就很可能成为对方追功的目标,并因此而矢先,矢势。 11胡乱弃子。大子是战斗的力量。在需要弃子作战时必须要谨慎,要有成算。 12错矢良机。在实战中,因不察,着法平庸而错过好机会的情况是时有发生。临场时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对局势有深刻的理解和不遗漏巧着,才不会错矢良机。 13不求效率。凡走子不关痛痒,对大局影响甚小地棋,叫低效率棋。低效率棋既意味着无作为,无作为有往往象征着失败。 14自乱阵形。象棋的子里配置是很将究棋形的,棋形好战斗力就强。大多数初学者因贪吃兵而自乱阵形,给对方可乘之机。 15因小失大。在实战中,大多数初学者因贪小利而影响全局,谓之因小失大

中局象棋理论 中局是开局的延续,也是象棋最附魅力的地方,因为如果说开局有棋谱可循,残局有定式可遵的话,中局是完完全全的“表演” ,每个人的战斗风格,对棋的理解,会在中局中反应的淋漓尽致。 开局篇中说过,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中局功力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既然本文定位为给初学者作理论指导,那么有什么意义?我想基于两点,一是中局是开局的延续,因此,布局是否成功,我方局面的弱点,对方的弱点,双方争夺的要点,于布局的审局同出一辄。其二是中局是残局的延续,不管你愿不愿意,无法入局终究要为残局作准备。ok,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 1。审局要点 还是以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为例。假设一方(中炮方) 走出了出人意料的着发,在黑未平炮兑车前车二平三(压马) ,这也是很多没看过棋书的人很容易走出的着法,那么作为熟读棋谱的你,下一步作什么来惩罚对方的无理着法呢?炮8退1应该是第一想法,多走一步的优势将在以后显现,然而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本例炮8退1是正确的) ,不是多走一步就可以获得优势,五六炮(这个是习惯称发,不要挑刺)后手应飞相局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方多飞了一手相,反而给了黑方进炮串打得机会。由此可见,不是多走一步就肯定优势的,现在回到本例,对比常见的局面,红方少走了一步兵七进一。开局篇中讲过,本变例中红主攻中路,黑主攻红三路,红方的兵七进一为七路马或七路炮创造条件,现在少了一步兵,红方因此少了七路马助攻,或者弃兵的手段,黑方足可满意。对於主攻红三路的黑方,暂时看不出有大的影响,经过以上分析,黑方才能毅然走出炮8退1。有点复杂是吧,我不知大师们是怎么样下的,是不是每一步都作详细的局面分析,但我联众一般下10分钟快棋,时间不允许每一步考虑时间过长,但如果对手下出了类似着法,我是一定要分析清楚的。 2。弃子争先 弃子争先是中局常用的手段,初学者对於弃子争先的时机往往把握不好,有了机会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个,我也不知道,需要根据局面而定。哎哟,说实话还有人砸我。这里我只能凭经验给出一个模糊的标准,一般来说对於初学者,弃一兵抢三先是合算的,弃马抢三先并有兵过河控制住敌方一马也是合算的。最后,有些大人常常说,车换马炮不吃亏,实际上,一般是吃亏的,因为单车方遇到对方兑车,兑则形成有车对无车,局面不利,不兑则被抢占好位和先手,并且总体来说,双车一般来说对局面的控制要比单车强一些。 3。中局向残局的转换。中局分不出胜负,就应该准备进入残局了,这个时候的行子要点与开局或中局伊始原则开始不同了。以下是几个非必须但很重要的要点 a. 卸中炮 大多数情况下,残局不会那么快结束战斗,中炮阻碍了双相的联系。卸中炮联相有助于谋卒和保卒。这里也蕴含着另一个不单列的原则,就是尽力破相,士,开局屏风马左炮封车对中炮,马方平炮兑车时往往有机会破相,但势单力薄难以成事,故不主动打相。到了向残局转化的阶段,能破就破吧,相士往往是守和或者取胜的关键条件,单车难胜士相全。炮士必胜双士等等。 b. 通马路 开局炮一般比马重要,一旦进入残局,由於子力稀少,炮架减少,马的别腿限制也减少了,因此马成为谋卒,控局的重要力量。在这一阶段马的位置往往影响到棋局的最终结果。 最后,建议大家学一下杨官磷特大的棋,这里不是说的是杨特大的精妙的残局,而是杨特大在中局向残局转换时的技巧,那不仅仅是谋兵而已。局面进入僵持,双方都走闲着和等着,这个时候杨特大往往能走出一些控制棋,既控制局面又加强谋兵,我对杨特大的总能找出这种应手佩服的五体投地,都知道杨特大的残局功力深,但为什么杨特大总能以多兵进入残局,我想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棋手的霸气和王气 有的初学者面对自己糟糕的战绩感慨自己的杀气不足。这样的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王者应该是内外兼修的。王嘉良的杀气很重,但是无奈三连亚。和杨官璘、李义庭相比,他就差了那么一口气。这口气却是很致命的。长期的绿林生涯使得王嘉良和科班棋手的气质有一定的区别。他嗜杀成性,往往容易为强烈的攻杀欲望所累,而忘记了棋局的平衡感。所以,他容易因为执着于攻杀而致使自己和对手一样无法掌控棋局;也容易因为贪图进攻而落入对手设计的陷阱。王的技术、功力绝对上乘。可惜在气质上霸气过剩,王气不足。人们都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但在王嘉良这里进攻恰恰是一剂迷药。刚刚举行过的全国一级棋士排位赛,王瑞祥在关键时刻败给用武过人的程进超,屈居亚军,和去年一样。这个千年老二真够倒霉的了。程进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希望天下大乱,以便乱中取胜。至于这胜利是不是运筹帷幄以后的必然结果,他就不管了。所以,他胜了王瑞祥,但成绩不如王瑞祥。程进超修的是霸气,王瑞祥追求的是王气。一个志存高远的象棋爱好者固然应该欣赏和享受对弈过程中刺刀见红的过程,但更应该培养那种惊涛骇浪中的从容和冷静。棋不是杀出来的,而是思考出来的。

谈对大师的崇拜及其他 棋迷对大师的崇拜,其实更多的时候,并不是五体投地的膜拜,而只是一种佩服,一种景仰,一种英雄相惜或者是自叹弗如的感觉。而在社交场合,对大师和特大们表示仰慕,更可能是出于礼貌和修养。 现实生活里,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象棋大师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不仅对象棋大师,即便对当红的歌星与政客,学界泰斗与商界巨贾,也是如此。梁朝伟的粉丝们顶多是喜欢他与拥护他,把他当作性幻想的对象而已,绝不可能拿他当圣人。而喜欢也好,拥护也好,跟崇拜已经是两个概念。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勃兰登堡门前的日耳曼少女们成千上万条手臂齐刷刷伸向元首的座车,六十年代中国的天安门广场,上百万人同时山呼万岁。人类在经历了这些狂热的危险的崇拜场面之后,早已理性了许多,也安全了许多。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再到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的人文理念早已播撒到全世界,中国人虽然醒得晚一些,但是今天的年轻人,绝大多数还是有了公民意识,面对牛B哄哄的风光人物,一个高中毕业的青年农民也会发一声诘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是,象棋大师作为普通人,其超长的一面,还是让我们肃然起敬。 棋人比政客单纯,比商人厚道,比学者简单,他们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厮守着那份快乐,迷恋于那片奇妙,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他们永远无害于社会,他们即使想当蛀虫都没有机会。而作为普通人,他们的才华与智慧,赢得了我们的尊敬。这种尊敬,不是对金钱的崇拜,也不是对权力的膜拜,而是对平凡人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的崇敬。大师们创造的招法,留下的名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欢愉,在后世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他们的杰作收进典籍,传之后世,就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章一节一段一行。正如杨官璘大师已经远去,但他的《弈林新编》永远留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大师们可以算作传统文化的传人,中华文明的使者,锻造美丽的工匠。 不管象棋大师们是如何的平凡与质朴,当我们阅读四百多年前的《适情雅趣》和两百年前的《渊深海阔》时,当我们为那些鬼斧神工,妙不可言的招法拍案惊奇,击节赞叹时,我们总是无法抑制对先人的崇敬,对人类智慧的崇敬。 如果你仔细拆过许银川的对局,发现他总是在波平如镜,月色融融,不见刀光剑影,只有蛱蝶穿花的局面下,将对手置于绝境,如同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人,飞花摘叶皆可伤身;如果你发现胡荣华的对局总是奇思妙想,石破天惊,大气磅礴,行云流水;如果你发现自己下一盘盲棋都感吃力,柳大华却能下十九盘盲棋……

如果你有了这些发现,你就很难不产生敬畏之心。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到中国,真正敬仰他的,只有被誉为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天才诗人徐志摩,和大学者胡适之,他们因为了解大师而愈发尊敬大师,而乱世军阀和村夫,是没有谁买泰戈尔的帐的。都说距离产生美感,但距离太远时美感也就无法产生了。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无力的时代,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尊敬我们心中的泰戈尔。 在一个庸俗的年代,我们有权清高,但是稍稍不慎,我们就会鄙薄一个长年累月在巷口修车的老者,艳羡那些华堂大厦里的成功人士;尽管老者的一生都在劳作,一生都在为南来北往的路人服务,成功人士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劣迹和前科。 在一个人心浮躁,分配不公的年代,我们难免有仇富心理,难免会问一声:仅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那些富人们是如何赚得惊人的财富的,但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嫉妒比尔盖茨,因为比尔盖茨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巨大的智慧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的财富再多,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铜臭,也没有血污。就像许银川赢得十万美元的BGN大奖,没有人会因此想把他推向经济法庭。 我们从小生长在一个受人欺辱的环境里,很容易因为自己上过小学就藐视文盲,很容易因为自己是二等丫鬟晴雯就欺负三等丫鬟金钏,但是我们无权认定,象棋大师们没有文化。 象棋本身就是文化。如果不具备从容淡定,宠辱不惊的文化特质,不具备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文化禀赋,就算你有良好的智商,也未必能成为象棋大师。大师们可能没有文凭,但文凭不等于文化。文凭是别人颁发的,文化却是自身积累的。

中国的象棋大师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以及运动生涯的限制,确实有一些人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如果你真正走近他,了解他,这样的走近和了解不是社交场合的一次饭局,不是使劲的握手和礼貌的寒暄,而是深入的交流,敞亮的沟通,你会发现,大师的身上蕴含太多的文化元素,不论他的外表有多么的朴素乃至寒酸,那些文化元素却挥之不去,欲掩还留。 反观我们的身边,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多少庸人怀揣名利之心,拿到了硕士博士文凭,但他们思维僵化,缺少才气,创造力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连一颗感恩的心也没有,这样的人能算文化人吗?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每年发表的论文都高居世界第一,但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却少得不成比例,为什么?就因为大多数论文都是,只为评定职称和学位的时候用一下,事后就扔废纸篓了,而科技成果却需要真东西,需要创造力,需要灵光一现全盘皆活的妙招。

如果说,我们的社会,文凭与文化已经等同,那么文化的本义又是什么? 抬眼望去,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物欲横流的社会倒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总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转型期,社会才会和谐,人心才会安定,但问题是,物欲横流的社会,却处处张贴着文化的标签,这就有些令人作呕。什么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汽车文化,性文化……似乎一切东西都与文化沾上了边。说实在的,这些年来,只要文化这个词一提起,我们立刻就会反胃。文化早已沦落风尘,早已成了附庸风雅的装饰品,加官进爵的敲门砖。 如果你一不小心当了官,而你还没有一张像样的文凭,这很好办,只要你想要,马上就有人给你送来,而文凭到手,你就可能升任更大的官,升了更大的官,当然也就成为更大的知识分子。互为因果,循环往复。于是,就有了上千的院士,上万的高官。高官都是为民服务的,所以越多越好。院士者,乃学术大家也,科技泰斗也。

地上有了几千座泰山,天上有了几千颗北斗,人间有了几千名院士,泰山也就不显其高,北斗也就失其光亮,院士也离我们不再遥远了。 而象棋大师却依然少得可怜,是两院院士的十分之一,是野生大熊猫的八分之一,六百万人里才有一个,珍稀,濒危,苦大仇深,举止畏缩,可能比巷口修车的老头还遭人鄙视。 但是智者终究是智者,庸才终究是庸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乔丹批评罗德曼,离开篮板,你一无所值。这样的批评不但没错,而且适用于所有的人。问题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人们的眼光只盯着篮板或者棋盘,所以罗德曼永远是罗德曼,象棋大师永远是象棋大师。即使在其他领域十分低能,但大师们在棋盘上的光芒就连上帝也遮掩不住。上帝是公平的,他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如果你在所有的领域都很平庸,你就该毫不羞涩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庸才,辜负了上帝的期望。

胡荣华,中国象棋一代宗师,论文凭,只有小学毕业,却在中国最牛的学府里多次演讲,让那些年轻自负,笑傲苍穹的学子们完全折服;多次在电台电视台主持节目,次次满意,场场成功,让资深的媒体人敬佩不已;许许多多次答记者问都是妙语连珠,应对得体。面对这样一位博览群书,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棋坛巨匠,除了无知无畏者,谁敢说他没有文化? 许银川,中国象棋第一人,论文凭,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本科,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名本科生走出校门,但是许银川,这么多年只出了一个。他的棋,如深山道人,深不可测,如果没有高深的哲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谁能达到这个境界?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北京街头的象棋摊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小姑娘,棋下的很好。小姑娘长大后成了一名心理学博士,也成了当时中国现役运动员中第一位博士,同时还是中国第一位用外文写书在国外出书的运动员。她的名字叫谢军。她的故事告诉你,棋人也是有文化的。 主持央视象棋节目的张强和郭莉萍,俩人都是名校毕业,这俩能在小小棋枰上长年累月年复一年的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及时不断的“充电”,恐怕早就才思枯竭了。 其实现在的棋人,大多都是有文凭的了,这里不妨再罗列几位:黎德玲和金海英是北大硕士,李轩和才溢是北大学士,王天一和任刚是北大在读,李默是清华在读,党斐是华中理工大学在读。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特招的,就算是特招,也是要有一点本钱的。 虽然我们的时代,对财富的追逐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主题,但依然有一些小小的群体,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财富之外的一些东西。各人有各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理念。我们无权鄙薄他人。

我们只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快快乐乐。我们的生命从来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所组成。 大约四百年前,“五月花号”上的一群清教徒,辞别了强大而富庶的大英帝国,扬帆远航,飘洋过海,不是为了黄金和象牙,仅仅为了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最终,他们的后人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迅速拓展为世界的一极。 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出现了一个让全世界都谈虎色变的阿拉伯人,他有着几十亿的美元储蓄,他可以开名车,住豪宅,环球旅游,过一种非常舒坦的物质生活,但他却选择钻山洞,炸高楼,提心吊胆,处处躲藏,过一种不是人过的日子。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他的宗教理想。他的名字叫本拉登。 人类社会,永远有一些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精心打理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对物质生活却浑然忘却。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河流才不会干涸,生活才不会单调,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中国象棋,又何尝不是一个清寒而优美的精神村落?这个村落曾经辉煌繁盛,并且长盛不衰,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效应和经济诱惑,那个名叫围棋的邻村,一下子火了起来,象棋这座古老的村落才变得人烟寥寥,日渐式微。 但是,一个有着千年传承的富含文化底蕴的村落是不会轻易消亡的。当体育发展的大方向从奥运战略走向全民健身时,当文化体育脱离它不应承载的政治负荷时,当我们第一次在奥运会上为菲尔普斯这样的外国运动员呐喊加油时,当智运会和亚运会上中国象棋堂而皇之的闯入时,有一种期待开始在我们的体内萌动。 我们期待,随着国力的提升和国民自信心的增长,象棋能重新摆上千家万户的温暖的客厅。

象棋大师是个木桶

一个问题一直解释不清,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具备象棋大师的基本素质,但能成为大师的却少之又少,成为大师真的很难吗?业余棋手与职业棋手、象棋大师的差距到底有多远?前些天,看了三笑杀人刀 (zhenglz)老兄的“大师的低级错误”一帖及坛友们的跟帖,俺深受启发,终于领悟到,象棋大师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一只装水的木桶! 大家知道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组成桶的最短一块木板决定的,而不是由最长一块木板决定的。从这个道理上来说,象棋大师就是一只最短的木板都达到1米的木桶,以下称象棋大桶,如果这个木桶又有几块木板长到了1米5,那么就可称之为特级大桶。 现在就可以很形象地解释业余桶和职业桶的区别了。首先说说职业桶的制造过程,上好的木材被送到木盆基地(棋校),在那里学习基本的棋理,常见的布局、中局、残局盘面,被做成一只只可以装水的小木盆。然后,一些木盆通过努力木板开始长高,初步具有了木桶的轮廓,于是这些木盆又被送到木桶公司(棋院)。

在那里,有专门的箍桶匠对木盆进行再加工,促进其较短木板的生长,加强各块木板之间的联系,使之最终成为一只职业桶。了解了职业桶的制造过程后就很容易理解业余桶和职业桶之间的差距了。职业桶之间的较量,比的是整个桶的容量。而业余桶——其实严格来说还不应该称之为桶,因为他们仅仅是由若干块长短不一的木板(而且有的木板上还有不少破洞)构成的一个立体结构而已——之间的较量,并不是比整个桶的容量,而是比的其中某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且更关键的是,很多业余桶还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对付对方较短的木板,所以在实战中,业余桶虽然有时也会走出令人叫绝的妙招,但更多情况下会走出一些有悖棋理,明显吃亏的漏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棋手有时能赢高手,但有时又会输给低手的原因。 最后再介绍一下缩小与象棋大桶差距的具体方法: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是找到你最长的木板,对它进行加强,使它更长,并且在对局中尽量多使用这块木板,这样你就可以冒充象棋大桶吓唬吓唬业余桶了。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如果遇到真正的高手,他们会躲开你最长的木板,从你的短处攻击你,那时就露馅了。真正提高棋艺的方法是不停地加长你最短的一块木板,增大你的整体容量,这虽然是很辛苦很枯燥的过程,但却是最终成为一只象棋大桶的唯一途径!

九) 学习象棋的方法

一、学习象棋首先要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明确棋规的要求,学会记录,这样能为自学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在对局中总结经验教训,多方面吸取古今棋谱中的精华,以免走弯路。只有严格地按棋规要求自己,举子则动,落子无悔,不许回着,遵守对局时间,养成良好棋风,胜不骄,败不馁,注意品德修养,才能为棋艺和品德兼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象棋要从对局中如何抢先开始,每着棋都是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精练的着法把自己的子力走向主动地位,使对方子力处于被动地位,造成一种勇不可挡之势,构成取胜的先决条件。在战斗中不断扩大优势,各个击破和消灭对方的子力,最后取得胜利。这种抢先的方法就是开局法,从开局到中局到残局,都离不开“抢先”,在开局阶段就是布置兵力的布阵阶段。开局抢夺了先手争取了主动,就给胜利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首先要学会各种不同的开局法。 在学习各种开局的过程中,主要是学习各种开局有哪些特点,起什么作用。同时还要学会在开局布阵中的各种变化。总之,要学其精华,不要死记硬背套路,既要知道各种老的走法,又要不断创新,要认真学习开局中的各种经验及教训,熟中才能生巧,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从基本开局学起,要学会抢先。

三、要“知彼知己”讲究战略战术,对方摆的是什么阵?我方摆的是什么阵?双方子力的动向,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从形势的分析到战略战术的选择,必须有根据。避免走盲棋,始终要明确主攻的方向,从局部到整体,统观全局。 学习象棋主要是学习斗智的艺术。一盘棋要取得胜利,离不开科学的运用兵法,为了抢先夺势,就要有虚有实,有时集中兵力有时声东击西,攻其弱点,有时布下陷阱诱敌深入,或攻其不备乘虚而人。所以在学棋的过程中要智勇双全,把每盘棋为什么胜、为什么和、为什么败的道理找出来。从中找出哪些着法走对了,哪些着法走错了,对影响全局的着法要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就会抓住关键,找到规律,使自己能在战略战术的指导下行棋作战。

四、学练结合,要先熟练一种开局,确定先手走什么后手走什么。边学边对局,使自己真正学会一种开局法及其各种变化。这是学会入门,是实践的过程,不然千头万绪不能一下子都学会,只有这样学才能少而精,在较短的时间有较大的收获。 下棋实践阶段要找棋力相当的或比自己水平高的棋手下棋,不断地战胜能够胜自己棋手的过程,就是棋艺水平提高的过程。棋艺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只有在比赛的成绩上来回答。这也是检查学习是否有成效的一面镜子。

五、学会查找“官子”,学习并会应用各种实用残局,还要学会在中残局的复杂变化中审局度势,精选着法的能力。把应该走的子排排号走哪个子最好,要反复计算再决定着法。这就是查找“官子”。在看古谱或名局欣赏过程中,都要反复验证对照自己在查找“官子”方面的能力,同时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在走棋过程中不断地减少或不走软着、空着、劣着、败着的同时,也就是增强查找“官子”能力的时候,也是不断提高棋艺水平的过程。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四节 影响象棋的因素

众所周知,棋类运动是思维的艺术,作为棋手思维上的一些基本因素,应包括棋手对局面的感觉与估计;变着的精细计算;着法选择等等。而在复杂棋局的情况下,能够领略到局面背后隐藏的微妙之处,这种高度灵敏的“局面感觉”(或者说创造性思维)正是衡量一个棋手才能高低的标准。创造性思维下出来的对局往往叫人看后惊叹不已,这正是棋类艺术迷人的地方。

在观看大师间的对局时,我们常常为某一手自己没有料到的妙着拍案叫绝,这一着棋或许就由灵感所来,变得妙不可言。许多高水平职业棋手想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长时间思考一着棋或评价一个局面时,思维突然中断了,当再把紧张的思想集中起来回到刚刚思考过的那个局面时,猛然间灵机一动,发现了一步在正常思维下难以想到的妙着。可惜的是,这样的灵感并非公平地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大家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着棋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呢?是否真的有神灵在保佑这些棋手呢?

灵感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现象,具有多层本质:既要用到抽象思维,又要用到形象思维;既是显意识的产物,又是潜意识的参与;既是突然出现的顿悟,又是长期的苦苦思索准备的结果。棋手的常规思维一般多属于渐进和量变,创造性思维多属于质变和飞跃,而灵感则是正常认识反映过程的中断,是思维突然发生的质变和飞跃。

灵感不仅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践操作思维的综合运用,而且,兴趣、情绪、感情、意识等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体现。任何棋手灵感的产生,如果没有棋手主体对棋的浓厚兴趣,没有强烈的喜爱,迫切的需要等感情,没有愉快,高昂的情绪,没有坚毅不拔的意志,都是不可能的。

棋手灵感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也存在一个思维的过程。最初思维活动在显意识中受阻中断,随后,在棋手主体强烈地思考某一着棋的思维场的作用下,调动潜意识的功能,潜意识经过孕育成熟之后,突然与显意识贯通,涌现于显意识之中,从而产生灵感――想出妙着。但棋手潜意识中储存的关于棋的信息,是未经整理和加工的,是无序的,就象一个棋手打过许多盘对局,但真正到自己下棋时,无法根据需要调动潜意识中的棋谱。潜意识中储存的棋谱棋着尽管是无序的,不易被调用的,但潜意识中储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却是自由的,不受思维定式的局限。这样,潜意识中的思维活动就可以在思维场的作用下,自由地进行碰撞,一旦碰撞到所需联系时,就可以同显意识接通,形成灵感。

棋手的灵感是棋手头脑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突变,是大脑中各种与棋相关信息的突然重新组合,达到有序化。可见,灵感并不是神秘来客,而是一种思维现象。创作性思维(灵感)究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换句话说,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呢?大概有九个可以注意的方面:

1、心理因素决定创造性思维。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棋手的思维,诸如直觉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棋手所处的文化限制棋手的想象力;棋手情绪化的一些东西也会影响棋手思考的力度等等。

2、准确、清晰地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对一个棋局局面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不同的行棋决定;学会从不同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局面,将有利于你不断地完善想法。

3、要学会容忍“异端思想”。不要那麽快地否定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着法,我们应学会蕴藏思想,而不是轻易地将他们杀死。这些思想往往是创作性思维的一个阶段。

4、整合已知因素。任何创造力的诞生与发展都基于现有的知识。一个优秀的选手在做出决定前,应穷尽他所有的知识。

5、注意开拓视野,避免太专一化。比如勇敢尝试多样化的开局,进入不熟悉的局面努力获得相关知识,并不断地获得自我肯定。

6、想象力的使用。在无限的可能性与现实的局限性中,作出有限的选择。这也是考验棋手洞察力的时候。

7、批评与怀疑。对一些继承的、权威的棋谱,不要轻易迷信,要通过深入的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

8、自律的训练。比如大强度的练习分析复杂的棋局。

9、创造力要有动机。对于“现存的”永不满足这一点永远是棋手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每一个棋手都应珍惜他(她)的这个精神,不要让平庸的棋局伴随你,尽管你也许能从中“获利”。

独具灵感的一手棋,往往能改变常规思维下棋局双方的胜负。因为这一手棋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是棋手凭借其深厚棋艺理论修养和其完善的情感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灵感也非天生,它的产生需要棋手对棋艺有深厚的积淀,所谓厚积而薄发,灵感同样只伴随在那些有深厚棋艺修养的棋手左右。

象棋一艺,易学难工。略知弈法者固比比皆是,而深悟玄机胸藏韬略者却寥若晨星,此系不谙象棋精通方法所致,否则人类各怀其能,智庸相差不远,何以有人纵车数载即成国手?有人跃马一生艺尚平庸乎?余谓欲使棋艺到达上乘,须注意下列数端,孜孜矻矻钻研不缀,则驭骀下乘,亦可一变为骅骝焉!学棋要注意:

1.频仍寻弈――弈棋频仍,既免瞎滞之着,又可步法纯熟,熟能生巧,迭有了出奇制胜之谋,此与练习书法者同。古人云“字无千日工”,吾人则谓:“棋无千日工”,盖逐日如能抽暇作一战三局,千日之内,可得弈局三千,如此攻守各法已遍习无遗矣。

2.请教高贤――常人之秉性,均不愿与棋艺高于自身者对弈,恐迭遭败北,有关颜面,此固有所牵挂,唯吾人欲求棋艺精湛,须有“君子不耻下问”精神,请教于诸名手高贤,则其艺自能日有进境,所谓取法乎上是也。倘与一般初学者周旋不已,或乐与低级者角逐,恐永无飞黄腾达之日矣!

3.检讨对局得失――每弈一局,如胜须牢记对方弱点及自身取胜步骤;倘系亏败,须自检讨瑕疵,以免下次再蹈覆辙,并拾取对方夺先得子之良法或巧妙杀着,作为提高棋艺的法门。

4.摈除骄莽心理――弈事最忌者为骄矜与鲁莽。前者是蔑视对方或得势时大意,后者为不经深思,即深入阵地或孤注一掷,均为招蹙至败之主因,宜力戒之。盖不少显赫英雄,曾突挫于无名小辈,亦基于此骄莽之心理耳。

5.研究古今棋谱――弈者至相当程度,亟应参阅古今棋谱。古谱以《桔中秘》与《梅花谱》为最适合初学之圭臬;今谱则繁多,可加以选择,并须精心细研开局法、中局变化及实用残局等项,由浅入深,自简至繁。然弈者须明瞭棋谱各种着法是供人参考,藉以伺机突击,对方若不省悟,致误入彀中,当有伤亡之祸。唯亦发现甲方引用棋谱,诱乙方中局,而乙方棋艺稍高,善于变化,遂被兔脱或反胜,故甲方得势之后,仍不可过分乐观。

总之,棋艺之高低与品性之柔暴关系至见密切,余鲜见霹雳之棋,粗率之弈,能晋于大雅之堂者。反之,目下各地名手着法均沉毅柔韧,脱尽烟火之气,而蕴锋锐之风,令人不寒而栗,是欲臻名手、国手之流,固不宜存鲁莽之心,愿各地棋友勉之勉之。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五节 象棋与文化

一、象棋收藏

象棋收藏要“三看”。收藏者在购买古董象棋时要注意“三看”:一看质地,二看年代,三看工艺。同样是木质象棋,以木质细密的绿檀木、金丝楠木象棋最为贵重,其市场价格多在8万元以上; 紫檀木象棋次之。而其他木质的象棋,如红檀木、红木等,市场价格多在5000元到6万元之间。另外,缺棋子的非成套象棋价格会大幅度“缩水”,有的“缩水”可能会多达5成以上。如今,由于珠宝价格大幅度攀升,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用珠宝玉石制作的象棋也一定会价格飞升,但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其实不然。古色古香的木质象棋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更浓厚,往往比珠光宝气的更有收藏价值。玉石类象棋只有用上等墨玉与岫玉制作的值得长期收藏;白玉象棋固然珍贵,但目前市场存量极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收藏爱好者难以承受。

从目前的象棋收藏市场来看,明清时期的象棋是藏家最为关注的品种。工艺是否精湛也是衡量象棋价值的标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档的象棋一般都做工精致、表面光滑匀称,不会有过多的雕刻,但如果遇到有雕花的珍品象棋,藏家定会争相购买。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副象牙茜色填金浅刻福寿纹象棋,估价20万至30万元。此副象棋材质厚实,包浆温润,正面刻填红黑二色楷书,字体端正,笔力雄健;侧面填金浅刻缠枝莲纹装饰,线条流畅;棋背刻双蝠拱团寿纹,寓意福寿双至。象棋通体纹饰繁复,图案具有吉祥意义,为典型乾隆朝工艺风格,极为珍贵。最终,这副象棋以高达77万元的价格成交。

二、中华易经与象棋

中国象棋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韩信推出。无论怎样,中国象棋的思想源于《易经》,与《易经》中的太极八卦图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国象棋就是太极八卦。

现在就用太极八卦来解析一下中国象棋。太极八卦的精髓思想: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棋盘上有两对立方,还有一与双方接触的河界。

现在观查其中一个军事集团“将”,一共有16个棋子,大家知道怎么来的吗?“将”这个概念按照“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来逻辑推理。两对立面分一次得2X3=6,三种表现形式分一次得3X3=9,1+6+9=16,这就是“将”集团的组织来源。1代表未细分的“将”,2代表相和士,3代表车、马、炮,6代表左相、右相、左士、右士再两个兵(左相与右相的中间壮态物,左士与右士的中间壮态物),9代表左车、兵、右车、左马、兵、右马、左炮、兵、右炮。

三、中国象棋与儒家思想

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 分不出胜负 于是有了 “升变” 之类的等等规则 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 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这 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 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 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 “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 因为 将 仕 都不出九宫 象不过河 只要前方将士擒住 敌方将军即可 不需要 将 仕 象 都出动 战斗到一兵一卒 也不需要兵力殆尽 只要一方大势已去就胜负明了 也体现了象棋中的“礼”

其次是“义”--象棋中的 “兵”勇往直前 不畏生死 明知 冲到底线是“老兵”不像国际象棋和日本将棋的升级制度,明知老兵不能升级也义无反顾的冲杀,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 但是宁死不出九宫 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 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

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 将 士 不出九宫 而指挥战场 体现了 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 象棋不是拼子力 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所以象棋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象棋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国粹。一副象棋就可以体现一部兵法,有些传统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进的,但象棋规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单单是象棋本身的棋规,更重要的是当中蕴含着中华名族的仁义智礼信忠以及中国人对待事务的中正仁和。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六节 中国象棋与历代名人

自古以来,象棋与名人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专长各异,甚至政治观点相悖,但他们却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都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被誉为“四大艺术”的琴、棋、书、画。举世共仰的周恩来曾对知识分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所谓“通才”,就是多才多艺,就是人的文化因素。

棋(本文仅指象棋)做为四大艺术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由于棋弈对智力,意志和思维方面的促进作用,故科学家认为,它是人类创造活动过程的一个缩影;是集娱乐、体育、智育、艺术与科学之大成的高尚活动。即为高雅艺术,自然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与墨客骚人喜爱的项目。

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倡导‘象戏’,武则天推而广之。‘当时社会风尚十分重视弈棋,文人学士会不会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一定关系’。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颇为自负,曾有”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之感叹!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是暂息片刻,也要与爱妃下棋不止。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进言劝说,长此以往,有重蹈“马嵬坡”事件的危险。唐肃宗听了规劝后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然未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鸡”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发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象棋子。唐肃宗所用的棋子,即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的立体象形棋子。这也是象棋子由金、铜鎏金等高贵的形式,转向木质普及形式的一个重大转变。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数朝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名句。他将两人对局改至七人,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为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直至北宋末年南宋初,象棋发展终于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0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官之内的布局。

名臣狄仁杰,以棋局释政局,首开棋为政治服务之先河。唐相牛僧儒,梦‘金戈铁马,铜枰满床’,其扎记《玄怪录》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贵的借鉴资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梁武帝萧衍对‘象戏’亦很欣赏,特命骠骑大将军,著名文学家庚信撰写《象戏赋》,扩大宣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重信诺,不仅赐华山陈抟,同时‘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广大百姓长期免税,此举古今罕见。在他的影响下,宋朝涌现出一大批象棋爱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刘克庄、李清照、叶潜仲等。其中文学家洪迈撰写《棋经论》,成为早期的象棋理论家。曾编篡《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对象棋大胆革新,发明‘广象棋’,在中国象棋史上有一定影响。

著名学者陈元靓撰写的《事林广记》,更是我国早期的象棋谱。著名诗人叶潜仲据说棋艺水平很高,刘克庄称赞他‘纵未及国手,其高亦无对’。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九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著有《单骑见虏》等四十局。相传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游泳时,两人曾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一卷十三篇,其中云:“弈棋之法,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轰,炮辅卒行;逼进士象,如狼奔虎跃。‘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车横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这些棋法战术,已颇具相当的战争艺术性。另外,南宋宫廷也十分倡导象棋。据《武林旧事》载,朝中15名“棋待诏”中,象棋国手竟占有10名,足见象棋在皇朝宫廷内外之盛。

明朝朱元璋其子朱权不但下棋,还编写棋谱。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组织编篡《永乐大典》时,还命他们编入一卷《象棋》。其孙朱高帜(明仁宗)爱棋更甚,他与状元曾子下棋兴浓时,还赋诗助兴,互相唱和,这里节录两句。曾子曰:‘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明仁宗曰:‘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可知雅兴不浅。

帝王如此爱棋,老百姓呢?

明朝学者杨慎(《三国演义》开卷词作者)在其著作《丹绍杂录》介绍象棋“芸夫牧坚,俄倾可解”。足以说明象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画家兼文学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诗。按说,清朝的帝王对象棋艺术该是比较陌生的。然而,他们也还是禁不住‘诱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戏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摆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戏。

林则徐是抗英禁烟的民族英雄,国人皆知;但是他喜欢下象棋,并在新疆传播棋艺却鲜为人知。

1842年,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戍边,业余时常和家人下象棋为乐。清人李元度著《国朝先正事略》一书,有“文忠(林则徐死后的谥号)善饮善弈”的记载。《林则徐年谱》也有记载:“公夫人郑氏,工诗善弈,公甚敬之”。林公自著《云左山房诗钞》一书,“寄郑夫人”一诗有句云:“有时对弈楸枰展,瓜葛体嫌一番输”。自注说:“常与子妇、女儿对局,故戏及也。”由此看来,林则徐的棋兴很高。他也常向戍边将士推广棋艺以提高他们的作战技巧。

1956年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象棋锦标赛。新疆唯一的棋手纳金元说,象棋在新疆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林公戍边时传授给当地军民的。可见林则徐为官所到之处,除公职之外,皆以棋会友。以对中国象棋的推广而言,林则徐当是有功之臣。

总之,象棋在明清时期有着长足发展,特别表现在文化理论上。夸张点说,明清时期的社会名流大部与象棋有瓜葛。大家熟悉的小说家,文学家如冯梦龙、凌蒙初,吴承恩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诗作。曾官拜东阁大学士的著名书法家刘墉(刘罗锅)写过一首非常形象的《咏象棋》七律。有嘉靖‘八才子’之称的太常寺少卿李开先因抨击朝政,被罢官为民。从此开始诗文散曲等通俗文艺创作,唯一调节生活的便是下棋,而且水平很高。他给朋友的诗中这样写:“我爱敲棋君善饮,人称豪客与闲仙。”他‘敲棋编曲、竞日无休’,常以此为乐。康熙年间,曾编写《梅花谱》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为人刚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时有点睛之笔。请看此词:“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看世情,争先巩后似棋忙。”风流名士纪晓岚,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意思是说,神仙都免不了好胜之心,况凡人乎!就以‘八仙’中的纯阳真人吕洞宾为例,身虽离红尘,却仍向往着‘教著残棋山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的精神生活。

到了近代,随着列强侵入,国家战乱,许多文艺项目消声匿迹。唯独象棋依然出现,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一些名士的愤世之词也少不了棋的内容。‘政怨桑田会成海,岂直长安嗟如弈’-这是梁启超的心声。

你听过象棋救国吗?这是百岁棋王谢侠逊的真实故事。青年时代,他用排局讽刺腐败的满清政府,讥讽袁世凯称帝,抗议丧权辱国条约等。辛亥革命成功,他又以排局形式祝贺,并在旁题写了‘匹夫倡义武昌城,扫尽鲸鲵草木惊’的诗句。为了给抗日斗争募捐资金,他频频下南洋比赛和访问……

总之,谢侠逊对中国象棋事业的贡献良多,限于篇幅,就不细表了。马倥偬,许多将军常有棋具伴身,不仅方便易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启灵智,消沉闷,稳军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要数左宗堂和陈毅了。象棋还可以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刘少奇当年化名胡服在敌占区开展工作时,曾以棋为桥,消除对方戒心,进而达到了解敌情的效果。

在陕甘宁,中国共产党上层人物在重兵压境,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仍然以革命的乐观主义,不时开展象棋活动。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都是象棋活动的积极分子。有谁想到,年青时的蒋介石居然写过这样一首诗:“茫茫龙汉到今时,百折难逃一局棋。杀马回车从此始,万方同慨更何之。”如果不谙棋道,写得出来吗?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象棋的感染力极强。一旦沾身,如影随形,很难摆脱。古人曾以“忘食,忘寝、忘忧”形容之。更有甚者,有人还写下如此词句:“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虽然稍嫌过激,但立意不差,无非劝人们多点文化情趣与豪迈性格罢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名人的‘棋品’。凡古今名人,对象棋的胜负心大都较淡,他们讲求的是以棋会友,陶冶情操,胜了呵呵一笑,败了摆上再来,正如东坡居士倡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关键在于参与。人们很少听到有哪位名人因下棋而‘红脸’。

名人,不管哪一类的名人。或仙家,佛家、儒家、或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或帝王将相,或骚人墨客……他们和棋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缘份和感情。随着世界象棋联合会的成立,象棋--这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然成功地推向了世界,而负责各国各地区象棋活动的组织者几乎全是该地区的社会名流。确切点说,喜爱和支持象棋的名人不仅在华夏比比旨是,即使在异域他乡,也处处可见。

当代中国象棋大师柳大华

在中国象棋棋坛上,有一位划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棋王杨官璘。在20世纪中后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棋坛上,杨官璘征战南北,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统弈林江湖,铸就了中国象棋史上的一个高峰,将中国象棋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杨官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棋艺如何高超了得?一代象棋王者是如何练成的?周镇明的长篇人物传记《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运用全景式的笔触,真实生动地描述了杨官璘传奇的象棋人生,让读者领略一代棋王非凡的棋艺、高尚的棋品风采。

本书描述杨官璘叱咤棋坛风云的传奇人生之路,走过四个阶段,可称为“四重棋王”。

(一)乡下少年棋王。1925年9月25日,杨官璘出生于东莞凤岗镇塘沥村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乡间为人尊重的“秀才公”。到了他父亲一代,家道敝落,靠他父亲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他父亲是乡间象棋好手,稍有空闲,就在村口老榕树下弈上几盘。杨官璘是一个“为象棋而生”的人。他自小聪慧过人,耳闻目染,三岁时能识棋,五岁时无师自通,开始与村里一些大孩子下棋。到七岁,杨官璘上私塾读书识字,竟能自读棋谱,通识弈道,崭露棋艺锋芒。童年的杨官璘,经常不知天高地厚,以一碗“烧鹅饭”为赌注,屡次赢了塘沥圩上摆棋摊的江湖棋手,令乡亲们刮目相看。十岁那年,杨官璘在塘沥圩上对阵江湖好手海师傅,拆解象棋典籍《橘中秘》中的残局招数,令海师傅汗颜臣服。经此一役,十岁的杨官璘在乡间声名鹊起,被称为“乡下少年棋王”。

(二)都市江湖棋王。杨官璘青少年时期,身逢乱世,生活十分艰难。这位名声在外的乡下棋王,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终日外出奔波做点贩布的小生意,后来又开裁缝小店以谋生计。无论生活如何艰辛,他总是不舍对象棋那份痴迷。乡间的棋迷经常到裁缝小店找他下棋。杨官璘一边车衣,一边对弈。有时人多,他就一个对几个听唱棋对弈。杨官璘对象棋这种痴迷,传为乡间美谈,乡邻还编了歌谣传唱:“手车衣,口对弈,挑起扁担背象棋。”1948年,杨官璘时年23岁,他在窘困的生活中做出了一个改变终身命运的决定,告别父母双亲和娇妻,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广州,闯荡都市象棋江湖。杨官璘迈进广州,身怀“奋志青云”的宏图,却羞于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摆棋摊谋生。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攻擂挑战当时广州棋坛的“卢天王”。是役,杨官璘祭出“双边马”开局,以稳守的阵势迎战卢天王,结果以一胜一和获胜。经此一战,杨官璘在羊城棋坛闯出了名声。1949年秋,杨官璘又挟技闯进香港棋坛。在灯红酒绿的香港江湖,杨官璘尝尽了人间冷暖。他曾被姐夫认为不务正业而赶出家门,流落街头。而杨官璘始终执迷不悟,对象棋痴心不改。1950年4月,香港象棋会举办第一次会员赛,杨官璘一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到。杨官璘大展拳脚,神勇无敌,捧回了他平生第一个正式棋赛冠军,成为香港新一届棋王。1951年8月,杨官璘又积攒盘缠,远征上海棋坛。是年9月,上海棋界组织了一场华东华南象棋名手对抗赛。杨官璘和好友陈松顺代表华南棋手出场,结果杨官璘以八战七胜一和的战绩荣获第一名,威震上海滩。这个时期,杨官璘奠定了广州、香港、上海三大都市棋坛的显赫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江湖棋王”。

(三)全国大赛棋王。20世纪50年代,国运昌盛,棋运也兴旺。杨官璘任职广州文化公园,兼任《象棋》月刊主编,成为一名专业棋手。这个时期,杨官璘在广州棋坛已为群雄之首。当年广州市市长朱光曾赋诗赞曰:“广州好,弈道冠群伦,车飞马跃炮如神,国手数官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也大加赞赏广州文化“三件宝”:杨官璘、红线女、《羊城晚报》。时至1956年12月,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举办,全国棋坛高手云集,欲决一高下。这是中国象棋史上第一次全国大赛,各路棋手都渴望折桂,杨官璘当然也铆足了劲。经过初赛一番风云鏖战,全国棋坛六名顶尖棋手会师决赛。中国象棋史册上留下了他们的芳名:广州杨官璘、上海何顺安、武汉李义庭、杭州刘忆慈、哈尔滨王嘉良、北京侯玉山。杨官璘不负众望,以三胜一和一负积7分夺下第一次全国象棋大赛冠军的宝座。1959年,在首届全国体育运动会上,杨官璘又摘取象棋冠军。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80年代,长达三十多年间,中国象棋史上“杨官璘时代”达到了巅峰。他名冠华厦,先后六次获得全国大赛冠军,三次获得国际大赛冠军,又代表广东队五次获得全国团体冠军,其他奖项更是不计其数。杨官璘在第一次夺取全国大赛冠军后,曾感慨地写下一首诗:“犹记当年落魄时,千疮百孔有谁知?今朝一发春雷响,雨雨风风洒战衣。”杨官璘的名字,正如春雷般炸响全国棋坛。一路风风雨雨,一身潇潇洒洒,杨官璘是名至实归的“全国大赛棋王”。

(四)弈林元老棋王。时至1988年,杨官璘已年届63岁。他从广东象棋队领队、教练员的职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心思从未离开棋坛。他退休以后的20多年间,每周都要抽两个半天时间回到棋队,走走看看,倾尽心力,提挈新一代棋手,直至他查出晚期结肠癌住院治疗。在晚年,他不辞辛劳,多次回到家乡凤岗,大力支持举办“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为象棋事业奉献毕生精力。值得赞叹的是,老年的杨官璘,棋艺风采不减当年。1999年8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象棋元老赛。已是74岁高龄的杨官璘精神抖擞,重新披甲上阵。他以一场不败的战绩捧走“元老杯”。2000年,第二届象棋元老赛,杨官璘再次上阵,同样以全胜的战绩获取冠军。晚年的杨官璘,依然情系棋坛。他退休后,曾作一首《退休感怀》述志:“重上枰场益艰难,仅有情义在棋坛。朦胧岁月知寒暑,流动人生说苦难。老马伏枥犹奋嘶,烈士暮年志不残。时光荏苒堪回首,清白源流一片丹。”丹心可鉴,风采依然,晚年的杨官璘仍当之无愧称“弈林元老棋王”。

作者在本书中,给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杨官璘的象棋人生故事。如果要对杨官璘的象棋人生作一句话总结的话,作者在全书结尾处摘引了著名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对好友杨官璘的精辟评价:“他是中国自有象棋历史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杨官璘的象棋人生,给后人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七节 国际象棋

一、国际象棋简介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斗游戏之一,和中国的围棋、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一般认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这类游戏。当时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国际象棋在着法上简单得多,它们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战车和大象。在棋盘上,国王和他的维齐(即今天的后)统帅一切。据多数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从印度逐渐传到中亚细亚、中国、波斯和欧洲。11世纪时盛行于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很喜欢的一种消遣。

这种游戏一传到西方,有个别棋子的名称和设计便与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社会阶层挂上了钩。王和兵当然没有改变。大象在印度军队中是一种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则由主教替代,主教在当时中世纪教会中颇有权力,而大象在西方战事中没有人知道其威力无比。棋史学家列维在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曾经在意大利本土上使用兽力作战。印度棋盘上的武士,变成了马,世人公认为是骑士制度的一个代表。古战车变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则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于波斯文"ruhk"(战车的意思)或者是出于意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后,维齐转而名为后,是中世纪宫廷的主要人物。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

在所有棋盘游戏中,国际象棋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和中国的围棋、象棋。

15世纪末,国际象棋规则在欧洲起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后从依附于王而变成在棋盘上极具威慑力量的角色。另外,兵起步时可以选走两格,象可以在斜线上自由行走以及王能够和车易位。这些变化可以说已经和今日世界上159个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国际象棋走法十分接近了。这种走法已被当今国际棋联这个国际象棋世界性组织所属的500万注册棋手所认可。直到进入20世纪时,国际象棋仍被认为是贵族和富有闲人的游戏。而今天,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使得国际象棋逐渐普及起来。如果说,国际棋联现有五百万注册棋手和数以亿计会下国际象棋(据国际棋联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字,现全世界大约有三亿)的人,那么,其中除了少数尖子棋手把它作为艺术和终生职业外,其余都是这种游戏的爱好者。

现制国际象棋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算长,从1956年开始,国际象棋才和我国传统的中国象棋与围棋一起列入国家开展的体育项目。从此,这项新兴运动项目发展很快,优秀选手不断涌现。在多次国际比赛获得优秀成绩的激励、鼓舞和吸引下,特别是谢军两次获得女子世界冠军的鼓舞推动下,我国青少年和儿童学下国际象棋的越来越多了。

国际象棋常规知识

1)棋盘和棋子:

国际象棋棋盘是个正方形,由横纵各8格、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中移动。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

王(1)、后(1)、车(2)、象(2)、马(2)、兵(8)

在正式比赛中,国际象棋棋子采用立体棋子,非正式比赛中可以采用平面图案的棋子。

2)行棋规则:

王: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着限走一步。

后: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车:横、竖均可以走,不能斜走。一般情况下不能越子。

象: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马: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斜走一格,可以越子,也没有“中国象棋”中“蹩马腿”的限制。

兵: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最多直进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进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3)特殊走法:

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

兵的升变: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和“短易位”。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王车易位不允许:

王或车已经移动过;

王和车之间有其他棋子阻隔;

王正被对方“将军”;

王经过或达到的位置受对方棋子的攻击。

4)胜、负、和:

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比赛规定: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成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叛和;

一方连续不断将军,对方王却无法避开将军时,成为“长将和”;

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成为“逼和”;

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判为和局。

5)记分方法:

国际象棋的记分方式实行级别、积分制。级别分别是无级别、30-1级。每个级别需要积累100分。有关输赢后积分的详细计算方法如下(注意:输方扣分等于赢方得分):

和局: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分以内,无积分;相差10-99分,则分低方得(10+差分/10)/2;相差100分以上,分低方得差分/4。

低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0分以上,则得差分/2;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0;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高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200分以上,无积分;相差100-199分,得2分;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2.5;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下过50盘以后得分/失分会趋于稳定。

(6)国际象棋对局记录

1.在对局进行过程中,双方都要用代数制记录法在规定的比赛记录纸上逐着记录(包括已方与对方着法),字迹应尽可能清晰可辨。至于棋手走出着法后记录还是记录后走出着法,由棋手自行决定。

2.如果一方的棋钟所剩时间离时限已不足5分钟可不必要求他履行11.1条规定。但一俟枯钟上特别的超时标志表明是时限已以,他必须立即在记录纸上补全漏记的着法。

3.如果双方均不能履行记录,裁判或代理裁判必须尽可能一场并作好有关记录,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一方小旗落下,裁判不必干预,在此之前,裁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棋手指出已经走了多少着。

4如果一方同意按照裁判要求补全记录,但又提出必须参看对方记录,否则无法补全已方记录,他必须向裁判员提出借用对方记录要求,如果能在时限以前不影响对方比赛且补全记录,裁判应予考虑,裁判一旦作了借用记录决定,对方不得拒绝,因为比赛记录属比赛组织者所有,而重现对局所需时间将作为补全记录者的用是地,在其它任何情况下,记录只能在时限过后补全。

5如果在时限之后,只有一方必须补全记录,则须在走下一步棋之前补全,而此时若轮到对方行棋时,补记录者仍应开动已的棋钟。

6如果在时限之后,双方都需要补全记录,这时双方的棋钟都应该停住,直一两份记录补全为止,如果必须借用裁判记录或在裁判员监督下借助于棋盘,裁判员应预先记下实际的对局局面。

7如果在运用和5条时,裁判员发现仅借助记录纸不能使对局重现,他应该援用6条。

8如果不可能履行第6条的规定来补全记录,对局应该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应把对局的下一着作为下时限的第一着。

(7)国际象棋成绩计算

对于胜局,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对于和棋,双方各得1/2分。

国际象棋是科学、文化、艺术、竞技融为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它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加强分析能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它能培养人们战术技术思想意识和全局观点,坚强人们工作中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它还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进友谊,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国际象棋着法多变,趣味横溢,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尤有特别好的效果。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把国际象棋列入小学课程。

二、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比较

象棋的棋盘较大,棋子密度较低,即是说开局和中局每步的分支较多,增加了对弈程式设计的难度。象棋的状态空间复杂度可达1048;而游戏树复杂度,可达10150 。整体复杂度介于日本将棋与国际象棋之间。

国际象棋的残局比中国象棋相对较为复杂,因为王的移动不受限制,且没有“将帅不可照面”的限制,而且兵的走法更为多样(包括升变)。

皆有人工的残排局,但只有中国象棋习惯对残排局取个文雅的称呼。

两者在和局的规定上有不同。中国象棋中无棋可走的一方作负,但国际象棋中算作和棋。另外,中国象棋重复长将作负,国际象棋却是和棋。这对两种棋的残局战术均有极大影响。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八节 学习下棋方法

作为象棋爱好者,谁都想快速提高水平,可是不少棋友打了大量的棋谱,看了一堆的棋书,满口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水平不见长多少。为什么?关键是没领会学习棋艺的正确方法。

一、学习象棋的方法

主要有四点:就是知、会、理解、创造。

1.知

所谓的知,并不只是学会要怎麼样移动棋子,知道要什麼叫做“马卒胜双仕”之类的棋步,而是应该以掌握基本知识为主,再由浅到深的开始学习如何捉子,保子;而在熟悉了捉子跟保子的技巧之后,再进入做杀跟解杀的层面,一步一部有层次的学起,直到可以融会贯通。同时使用多种兵种进攻,因为象棋是活的,所以在每一步下著之前,都要用很清晰的态度去观察整个棋局,而有层次的学习整体的进攻跟防守,对於预期对手心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2.会

所谓的会就是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每一步棋或每一棋局上,来收到实际的成效。例如在棋局中,当我方剩下一将一车,而对方有两相一仕一帅时,要怎麼要利用己方的棋子攻势,先捉死一仕,在顺势破其双相,最后再以车杀孤帅的棋步,巧妙地击败对方。这样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一个棋步就算是真正的变成自己的基本知识之一,而在《会》项目的最高峰便是纯熟,而为了使自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充分且频繁的练习是不可以缺少的,即使背了再多的棋谱,而连一次真正对对手下棋的经验也没有,即使你有再好的记忆力来背所有的棋谱,只要对方一个变化,就会让你不知所措.这种只会看棋谱下棋的人,充其量也只是个会看棋谱的人罢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这些棋步的意义,又怎麼能要求他们把这些知识转呈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进而用这个技巧去取胜呢?

3.理解

理解再象棋中是很重要的,是能够掌握关键,察觉变化的一种活动.而要能够掌握关键并且察觉变化的能力就建立在前两项的〈知〉与〈会〉上面..下棋是一种偏重脑力思考的活动,必须要理解整个棋步是如何运作的,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布局当中,巧妙的引对手入陷阱,或是破除对手的布局.与其说一个善於下棋的人,他了解棋艺知识的多寡,倒不如说是他计算每一步棋路的思考多少;与其说他善於攻守,倒不如说他善於理解整个棋局的变化.善於思考和推测对手下一步的人,往往在棋局上面会有较好的表现.当然专注力是很重要的,能够把全副精神都放在一个棋子上面,仔仔细细的去考虑下一步该怎麼走,然后对方会怎麼应对,而这一步所下的棋,对之后的整个布局又会有什麼样的影响?理解越深的人,专注力就越强,对棋局的考虑也深,再对奕的时候也就能够掌握住关键点.

4.创造

这一点在象棋的世界里尤其重要,很多人已经掌握了[知][会][理解]三个大项目,跟别人在下棋的时候也都可以掌握到关键的地方来攻击或反击,但是也只限於在棋谱或是他所见过的棋步之上,也就是在处理棋步的问题的时候,也只是搜寻脑里面的棋步,看看有没有是恰巧可以使用的,再加以代入罢了,只是不断的重复模仿跟抄袭,这样的棋局也只能称是"影子棋局".要创造,则必须要自己独立钻研。

二、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1.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一些“象棋谱”,使古人的经验中的精华,变为自己能掌握的战术。

2.要多向名手们请教,古时候叫做“寻师”、“访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作用。第三,要多开动脑筋思考。因为下棋是动脑筋的事,这就要善于分析、判断,同时还要懂点“心理学”,平日的交锋中,要锻炼出一套善于猜测对方心理的本领。古时兵书上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盘棋,总要分为开局、中局与残局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联,不可偏废一方的。分三个阶段来练棋,是初学者的正规进程。练棋也正如学数学一样,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象棋的战法和打仗有点相同,也是讲究战略、战术的。一般来说,棋艺的提高,并不是单纯靠向名手们学上几套走法,就可以所向无敌了。不管遇上谁,老用那几套,下棋不是学木匠,做一张桌子,都是四条腿。下棋就是“斗智”,是千变万化的技艺,因为双方的子数相同,开始时阵势也相同,胜负的决定,全靠双方的着数与是否占先,是否得当。譬如说,用当头炮开局,是直取中路的硬攻战法。当头炮好比猛烈的“炮火”,利于速战速决。若是打不开局面,行动迟缓,士相都无主,后方一旦空虚,必然被对方乘虚而入,而遭到威胁。“屏风马”好比“两刀子”,有时又象“轻骑兵”,利于两肋出兵,迂回包围,有点属于“游击战术”,这是一种“先守后攻”,“以柔克刚”的战术。它可以从两侧迅速切入,最后以短兵相接,直接闯入禁区而致“敌”于死命。

下棋要善于瞅准对方的弱点,要善于分析对方的意图。有“佯攻”,也有“硬攻”,有“埋伏”,也有“陷阱”。“出其不意、乘其不备”,才能出奇制胜。逢上对手,先要看清是性子急的,还是性子缓的。对不同性格的人,要区别对待。比方说张三性急使炮使得好,就要好好防守中路和后方,并要设法破坏其“杀伤力”,使“炮”的作用难以发挥。李四性缓善用“马”,那就要以卒制马,或阻止马的前进和盘旋,使其无法“踏营”。总之,要针对具体情况而随机应变,要想出克制对方的招数,处处夺先,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再一点,平日要锻炼出“一眼看下三步棋”的本领,甚至四步、五步。只有这样,才可高瞻远瞩,居高临下,胸有成竹地去战胜对方。

3.开局是全盘棋的基础,中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残局是比赛机智、沉着与毅力的最后关头。中局要多保卒;残局要抢占中路,跳马不离四六步,才是“挂角”“卧槽”之捷径。走每一着棋,必须深思熟虑,切不可贪吃而失先。我们在“棋谱”中常见的“弃车夺帅”的战术,这就叫“出奇致胜”的战术。

4.象棋的胜负并不决定于子多子少,而在于是否有致胜的“杀机”。下象棋应以攻为主,就是要主动出击,不要“闭关自守”,但在攻的同时,一定要巩固好后方,既考虑自己如何进攻,也要看清对方想怎样进攻。在足以抵御对方的前提下,然后再以凌厉的进攻去战胜对方,才是稳健的着法。

初学棋艺者,往往犯急于求成的通病。下起棋来,在一旦失利受挫后,就会心慌意乱,而失掉信心,结果多数被对方击败。在对弈中,必须要有勇气和信心。要沉着、冷静,不失一个“战机”,遇到强手,要毫不胆怯,要发挥勇往直前的精神。因为一胆怯,什么招数也想不出来了,只有处处“挨打”。这样是不行的。古时候打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少。

另一点要劝青年棋友注意的是,当你占先的时候,千万不要骄傲。初学棋艺者,容易一时得利就得意洋洋,忘乎所以了。这时容易掉以轻心,而疏忽大意,造成了不应有的失利。

三、棋艺的正确方法

1、杀形的领会和灵活运用,下棋的目的是为了赢(至少谁也不会想输,假棋例外),所以对于如何对老将进行致命攻击是学棋的基本功,在看杀局谱时,不要光欣赏精妙绝伦的着法,而是要领会构成杀法的棋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铁门栓杀,往往是一炮镇顶,双车卡肋;但是为什么这样一来就绝杀了?那是因为炮在中路牵制了士象,双车借炮的牵制闷杀了老将;看来如果在中路牵制了士象,再在老帅唯一的出路上给他来一刀,就完成了杀王。由此可以想见若是换成用车在中路牵制了双士,在肋道由车帅配合同样是铁门栓的杀形;所以,掌握杀形的内在规律,才是学习杀形的正确方法;

2、开局一些常用战术手段(也可说是开局常用的形)的学习:类比法。比如马后藏车,这种手段在顺炮直车对横车(两头蛇对双横车红左炮巡河变例、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飞右象、中炮双正马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中都有运用,布局虽不同其内涵却都是:针对对方三路(或七路)的弱点,采用先弃(冲弃3或7兵)后取(退马窝心亮出马后藏的车,此时暗车豁然变成了明车,直指对方的3(7)路弱马)的战术,力争反先或夺势。以上仅举一例,由此可见开局有许多战术手段可以借鉴互通,关键也是领会其内涵(通俗地说也就是棋理),如果按此方法,相信学习布局会少走些弯路,且可大大提高效率;

3、开局向中局转换过程中形的问题:此问题太大,太深,只言片语说不清,在这仅举一法:图穷匕见法:最经典的莫过于突如其来的弃子强攻,(例子见我发的贴子:“一盘妙棋”),从理论上说就是当你发现在向中盘过度的过程中如果放弃某个子力可以给你带来猛烈攻势,且猛烈攻势对方必难以抵挡,最后不是弃还一子,就是被杀王时(这需要精确的计算,最好是你的杀法熟练到一定程度时),你就可以大胆使用。

4、最后说一下大形(战略构思)的掌握的学习方法:多读高手(最好是特大们的自战解说谱)的全局谱,开局部分可以看得粗一点,因为和开局谱差不太多,关键是看开局向中局过度时,高手门的构思。

四、其他建议

1.技术演练:

自学象棋的基本方法就是象棋的技术演练,例如用少数的棋子,用自己思考呢模式来想,排成一个残局来演练,也不需要翻看棋谱或是请教他人,再第一次的练习当中先想想看这种棋路应该要怎麼样去走,多多尝试之后,找出最快跟最直接的破解方法,在对照棋谱看看有什麼出入.思考自己的想法跟棋谱的差异在哪理,在了解之后再继续排下一个局面来演练。

2.残局解析:

练习解析残局,应该从棋谱中的简易和,杀残局开始,然后再进去其他较深的残局,因为这是近一步的演练,所以想要直接就进入高阶的残局是不可球的,一步一步的慢慢进阶,并且在学习解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思考的盲点,深入了解,一有错误就马上思考,有出入就检查。

3.对局:

这是学棋的主要实践,没有这一步,所有的技巧跟练习就都没有应用的机会,也不能练好棋.实战跟练习的时候是不相同的,因为除了对局时候的紧张赶,对手的下一步棋会怎麼出也不容易预测到,再自己的棋跟对方的棋之中,都要仔细的思考这些棋步对以后的影响。

4.复局(复盘):

再对局完毕之后,再重新排一次棋,把刚刚所走过的棋步重新再演练一次,在藉由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棋步,是过於急躁,还是思虑不周,并藉由检讨这个部分来达到反省的目的.有的是跟对手一起复局,有的则是自己复局,并且详细的纪录自己的心得跟著法,一起记载,以作为这一盘棋之总结

5.观摩:

观察别人的对局实战其实重点并不在於谁胜谁负,而是观察每一个回合跟回合之间双方的走动跟著法.看看其变化和得失.在观摩之后再自行复局,加上自己当时的想法,看看是不是有更好或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6.打谱:

就是参考棋谱,从浅入深,从少的部分开始掌握重点,没有把握好的部份就不能停止,直到真正的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在慢慢的进到下一个阶段.重点在於看作者对於棋局的研判跟见解,把重要的想法纪录下来,并激发你的灵感去发挥新的棋步。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一节 关于五子棋

五子棋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现代五子棋日文称之为“连珠”,英译为“Renju”,英文称之为“Gobang”或“FIR”(Fiveina Row的缩写),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等多种称谓。

五子棋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五子棋既有现代休闲的明显特征“短、平、快”,又有古典哲学的高深学问“阴阳易理”;它既有简单易学的特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有深奥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国际性比赛;它的棋文化源渊流长,具有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直观;既有“场”的概念,亦有“点”的连接。它是中西文化的交流点,是古今哲理的结晶。

一、五子棋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段虽没明讲是何种棋类,但至少知道远古就以漂亮的石头为棋子。因而规则简单的五子棋也可能出自当时,并是用石子作棋子。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发展

日本。据日本史料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高丽(朝鲜),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禄时代再从高丽传到日本,最初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禄末期,开始在民间盛行。1899年,对传统五子棋进行规则改良后,经过公开征名,“联珠”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取意于《汉书·律历志上》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一句。现写做“连珠”。

欧洲。20世纪初传统五子棋及连珠从日本传入欧洲。五子棋英译为“Five In A Row”(缩写为FIR),汉语拼音“wǔ zǐ qi”,同时根据日语的罗马拼音,把“五目、五目碰”英译为“Gomoku、Gobang”,“连珠”英译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苏联分别成立了连珠联盟。1988年,日本、前苏联以及瑞典三个国家的连珠组织在瑞典成立国际连珠联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简称RIF).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将传统五子棋引入“交换”等规则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规则,中欧一些国家成立了Gomoku组织,并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国际联盟(GCIF)。 21世纪初在举办世界连珠(renju)锦标赛的同时也举办世界Gomoku锦标赛(GT)及六子棋国际公开赛(CT)。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帕尔杜比采市(Pardubice)将举行第11届世界连珠锦标赛和第3届世界Gomoku锦标赛。

中国。长久以来五子棋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发展。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棋院试办全国性五子棋比赛(更准确地说,这里的“五子棋”应该被称为“连珠五子棋”或“连珠棋”)。2002年8月2-4日,中国棋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邀请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了中国棋院审定的《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试行)(参考资料[1])和《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200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对五子棋正式立项,作为围棋下的一个二级项目。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乐部。

二、如何下好五子棋

一、时间问题

下棋不是赛跑,看谁点的快,看谁眼神好,这对初学者来说,不是在下棋,是在玩。既然想下棋、想下好棋,就要认真思考,努力发挥自己的最大智慧,虽说胜负不重要,可对于棋手来说,哪个不想赢呢?慢下,多想才会少犯错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最后犯错误的那位就是胜利者。

二、开局问题

任何人只要经常下棋,都会准备一种、两种或几种开局。在你学习之初,要先选择一种或两种开局,然后针对这些开局集中学习,不要经常变换,当然可能会有更适合你的开局,但是大部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三、定式问题

要想提高自己的棋力,你应该优先研究定式下法,定式毕竟是长期以来,众多高手的心血。在自己熟练定式变化的同时,再发现并深入分析不熟悉的变化,这可能是每个棋手的必经之路。

四、练习问题

棋下得越多越好,特别是与高手下,进步很快,这是真理。如果你上网下棋,尽量下定式,别考虑你的胜率、分数以及面子。要把握住和高手对局的机会,深度分析自己的棋,重点在复杂局面上。你可找出你的弱点,抓紧时间修正它。

五、对局问题

你的棋力越提高,你就可以用更复杂的开局。但是如果准备得太复杂,超出了你驾驭的能力,你就要输棋了。切记“贪心不足蛇吞象”。对局中,将对手引进一个全新的或自己熟悉的局面,需要在平时练习中付出极大的辛苦,学习没有取巧,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报。

六、总结问题

有了一定的对局积累,就该仔细分析你自己的棋路,找出你经常出错的地方,(开局到中局的转换,战术形势判断,缺少时间,残局等等)。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你的优势是什么?是主动进攻还是喜欢防守反击?要先了解自己,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七、心态问题

一个棋手要有良好的心态,宽广的胸怀。棋德、棋品,才是真正棋道。不要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去做违背棋道的事情,当自己有一定成绩的时候,多教教初学者吧!为你所钟爱的游戏,尽一份力,发一份光,而不是抹一片黑。

八、辅助问题

在学习之初,限于棋力,可能会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最常见的是软件和棋谱,虽然不赞成用软件下棋,但也不反对,大家可能都清楚,不是每个人用软件都能取胜的,这中间最大的原因,还要归于棋力和研究。同样都是练习,不论你用什么或不用什么,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要以为有了这些就能如何,胜不骄,败不馁。谦受益,满招损。时刻牢记自己下棋的目的。

三、棋盘、棋子与棋谱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无意之中画下了十七条横线十条竖线,这无意中的发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来烧制五子棋盘了。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造围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玛瑙、铜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盘与围棋棋盘是通用的,汉魏时为十七路(17×17)棋盘,至南北朝时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盘,直至1931年,才出现所谓五子棋专用棋盘,为十五路(15×15)棋盘,形状近于正方形,平面上画横竖各15条平行线,线路为黑色,构成225个交叉点,邻近两个交点的距离纵线约为2.5厘米,横线约为2.4厘米。棋盘正中一点为“天元”。棋盘两端的横线称端线,棋盘左右最外边的两条纵线称边线。从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向正中发展而纵横交叉在第四条线形成的四个点称为“星”。天元和星应在棋盘上用直径约为0.5厘米的实心小圆点标出。

五子棋棋子亦称“棋石”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有一面凸起或两面凸起等形状,厚度不超过0.8厘米,直径为2.0~2.3厘米;一副棋子总数为225枚,其中黑子113枚,白子112枚。按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玻璃、陶瓷、塑料、智石、磁铁、蛤贝、烧料、水晶、玛瑙、玉石等棋子。国内质量比较好的是云子,而日本常用的棋子是贝壳制作的。

五子棋正规的记谱方法为用“五子棋稿纸”,即专供五子棋爱好者记录对局或着法的稿纸。其上印有正规专用棋盘图形,记录时只要按相应位置在纸上标明行棋的先后,即可反映对局的进行过程。非正规的记谱方法为用格子纸记录,即用单数1、3、5等记录黑方的走法,用双数2、4、6记录白方的走法,同样可反映对局的进行过程。另外还有北京京都五子棋协会为了推广盲人下五子棋,以及正常人下盲棋并背诵五子棋棋谱,专门设计的盲棋记谱法等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二节 五子棋特点

一、文化特点

五子棋的竞技理念与其他棋种不同,一般来说:棋类都是以杀伤、吃掉对方作为取胜的手段和目的,而五子棋是在不吃子、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好自己便能取得胜利。因此,五子棋不完全属于兵法,它更倾向于儒家的中庸、老子道德经范畴的中华古典文化,也与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它有如下特点:

1.通俗性

五子棋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奥妙无穷,很适合盲人学习、钻研。就体育竞技而言,在五子棋对弈中,盲人与明眼人相比差距不大。

2.娱乐性

盲人能够参与的娱乐项目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五子棋比较容易掌握,它一定能为盲人朋友带来很多乐趣。

3.高雅性

棋类本来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而不同的是五子棋不吃子,不伤害对方,对盲人这个弱势群体来说最适宜不过了,我们可以在祥和、平等的氛围中享受竞技的快乐。

4.竞技性

到目前为止,在残奥会中盲人能够参加的竞技项目比较少,而且由于场地、设施、个人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很难成为大众性参与项目,但五子棋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并且老少皆宜,因此它一定能够成为广大盲人朋友喜闻乐见的竞技活动。

5.实用性

五子棋不仅怡情,而且益智。盲人在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主要靠听觉、触觉和记忆来完成,而五子棋恰恰在这些方面能够培养人们超常的能力,当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完全能够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

6.等级性

我们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的相关法规政策和盲人的特殊性,制定盲人五子棋的段级位制度,并根据不同的赛事活动,给予相应的待遇。

综上所述,推广盲人五子棋活动对于盲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这件事情做好,为全中国盲人乃至全世界盲人做出贡献!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早日把盲人五子棋推进残奥会,为此,我们将不懈地努力!

二、棋手思维的特点

在思考一手棋的时候,所谓的计算就是棋手在大脑中对于可能出现的棋局进行形势判断。表现在记忆上就是棋手需要记住一些中间过程的判断棋图(这个棋图暂时仅仅出现在大脑中),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于这个判断棋图进行判断,以便决定这个棋图是否对自己有利。再决定下一步的进行方案。然后不断重复这一步骤,直至选择棋手认为的一个相对可的下法。这是一个具有记忆、判断、构造的思维过程,这三个思维过程的主要特点见下面的论述。

1、记忆。

在这一阶段,棋手需要在大脑中形成对于某些局面的图象。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下棋对于培养人类的记忆力的确有好处,因为下棋计算的过程首先必须对很多局面加以记忆,记忆力在不断的训练中,自然会得到增强。

2、判断。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局面形势进行判断。对于这个思维行动,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已有的知识,普通棋手由于对连珠已有知识掌握的匮乏,很难在一个对弈的情况下

对一个局面形势做出正确判断。而高手则不同,这个时候,高手就会在自己记忆中寻找类似形状的局面或者寻找和局面中某一部分类似的局部图形,再将两者加以比较,再做出一个判断。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定式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从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就不难理解一些书中所说,定式的熟练与否对于能否正确掌握局面有非常决定性的作用。定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局面、掌握判断局面的关键所在,所以,高手无一不在定式上下苦功。

通过研究这一阶段思维特点,我们还可以理解研究定式的目的:需要研究如何对于整个局面进行判断,需要研究如何对于某个局面的某个局部形式进行判断,需要研究某一个局面对于整个棋局的影响。通过这一阶段的思维,棋手将为构造这一步提供思维的素材。

3、构造。

当一个棋手完成上述两个思维阶段,到达这一阶段是很自然的:棋手在记忆和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了下面需要走的棋。

这一阶段在思维上表现为创造出了数个新的。

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在完成构造这一阶段任务的时候,思维的记忆功能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持。下面,棋手就需要不断重复地进行判断、构造这两个思维阶段。

那对弈思维地难点究竟在什么地方?思维的难点集中体现在上述得三个阶段,集中体现在判断这一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也正是电脑对弈程序的设计难点所在。

大家知道,上述的判断和构造这两个思维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需要对m的n次幂个棋局形势不断重复上述步骤,这对人类思维的极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棋手需要记忆大量的中间棋局形势。

掌握定式对棋手思维带来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帮助棋手完成上述的判断和构造两个阶段。对定式的记忆将对棋手对弈时的记忆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一段时间内,棋手的记忆容量总会有一定的限制,过长时间的持续记忆对棋手的大脑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严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错觉-计算不清楚。从上述棋手思维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需要记忆的棋局形势绝大部分都是思考的中间局势。棋局的中间思考形势一旦发生错误,往往会导致致命的结果。

熟练掌握定式对于减轻对弈时棋手的记忆负担有非常大的帮助。这种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熟练掌握的定式形势可以有效地为记忆提供“休息驿站”,有效地减轻大脑在对弈时的记忆负担,可以让大脑的思维能量有

效地集中于思维的其它过程中。

2、熟练掌握定式会对棋手的心理起到非常重要的增强作用。这种增强作用将有效地提高棋手大脑的兴奋程度,增强棋手大脑的思维能量。

三、五子棋的数学性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五子连珠游戏其中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数学问题。为什么不是四子连珠,或者是六子连珠?你可能会说,四子连珠,那就太容易啦,下几步就胜了。而六子连珠呢,则太难了,谁也别想连成。这就说明,五子连珠极可能是一个最佳攻守平衡值,一个达成连珠的最大值。增一子、减一子都会打破这个平衡。四子连珠太易,攻方处于绝对优势;而六子连珠太难,守方处于绝对优势。而游戏规则必须是让游戏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才可能进行,否则游戏就不成其为游戏。要想黑白棋连珠成为一种符合游戏规则的智力游戏,五子连珠无疑是一个最佳方案。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发明五子连珠的过程中,猜想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极可能经历了四子连珠、六子连珠的尝试过程,最后才确定为五子连珠,并流行开来。

这个问题,被当代科普作家傅小松称之为五子连珠问题,又称五子连珠猜想。其准确表述是:在以横线、竖线互相交叉(一般各为15条)的方形平面(棋盘)中,黑白两种“点’(棋子)先后沿横线、竖线排列(行棋),在平面(棋盘)横线、竖线、斜线(无实线连接)上形成连续的同色“点”(棋子),五个“点”(棋子)为可能达成连珠的最大值。 五子连珠是黑白棋连珠的一个最佳方案,这在实际中早已不会有人怀疑。并且,五子连珠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趣味性强,同时技巧比较复杂、竞争激烈的棋类游戏,与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的巧妙性、复杂性也有一拼。这似乎足以证明五子连珠的最佳性。但从科学真理的角度看,一万次实践的证明也不能代替逻辑和数学上的证明。要确定五子连珠是黑白棋连珠的一个最佳方案,五子连珠是一个最佳值、最大值,必须进行数学上的证明。 “五子连珠问题”的证明可能非常复杂,这是因为,第一,它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棋盘是一个静态的二维平面,但行棋博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二,这不是一个线性和确定性的问题,而是一个非线性和模糊性问题。所谓“五子连珠”的最佳值,是在千变万化的攻与防中达到的一种默契。因此,要解决“五子连珠猜想”,可能要运用到博弈论、模糊数学等工具。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三节 五子棋学习方法

如果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在五子棋的世界里,“不想赢棋的棋手就不是好棋手!”

其实,这句话是希望每个人都要有追求,有理想。如果只有追求和理想,没有行动也是不行的;而行动了,如果心态不对,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五子棋水平有否进步,水平是否提高的最直观标准就是赢率的高低。但是五子棋的赢率却不代表五子棋的追求就是胜负输赢。

如果以胜负心下棋就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心态不平和,就不会用心去思考棋局的变化,也不会真心实意的向对手学习。

文人相轻,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弊病,而五子棋本着修身养性的宗旨,希望大家从棋盘中领悟到棋盘外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追寻棋盘上的撕杀。如果五子棋爱好者们也是相互之间看不起,诋毁,不是失去了连珠的本心了吗?

在对弈中,要勇于创新,变化,能将自己的五子棋理念体现在你所下的棋局里,即使输了也是值得尊敬的。

五子棋不是一盘两盘定输赢,更不是三盘四盘论高下的游戏,看对局,过程比结局更精彩。

与任何一种竞技棋一样,五子棋的每一局棋也分为三个阶段:开局,中局和残局。

一、开局

五子棋的开始阶段称为开局,或称布局。其开局阶段是十分短暂的,大约在七着与十几着之间。在这一阶段的争夺中,双方的布局,应对将对以后的胜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开局阶段取得的形势好坏,主动与被动,先手与后手的优劣程度,往往直接影响中局的战斗。因此积极处理好开局和开局向中局的过渡十分重要。

首先应有有一个好的开局作战计划。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棋手孤立地活三,冲四,缺乏通盘考虑,结果很快就感到无棋可走,走不下去了。还有的棋手开局不久很快陷于被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还有更坏的棋就是,刚走几着,就被抓“禁手”,直接从开局变为残局。产生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缺乏对局基本原理的理解,没有一个好的开局作战计划。

其次应比较深刻地研究开局理论,通晓一定数量的开局棋形变化,这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缺乏实战的初学者来说,关于开局的许多高深理论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掌握的。大家在实战中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和加深认识。逐步研究开局理论,发展和创造新的开局变化。

开局的中心任务:合理布局,力求主动。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开局争二”,或者说是“二的争夺”。

大家知道,五子棋是从一至五,逐渐布子,发展连系,同时运用限制和反限制的智慧,在连子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棋子争得相对的主动权和优势,逐步扩展优势,或者从劣势转化为优势,击溃对方的防线,最后连五取胜或抓禁手取胜或迫使对方投子认负。与打仗一样,对局双方都必须竭尽全力去争夺主动权,避免和摆脱被动地位。这时,错综复杂的棋盘上,主动与被动这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在开局阶段,主动权的争夺同空间的争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棋子占据着较好的点,就掌握较好的空间地域,有机地相互配合组成战略的或战术的协同,拥有更多的配置要点和发展路线。反之,拘谨拥挤,子路阻塞,彼此互不相关,甚至出现严重弱点,受到对方严厉地攻击,那处境就困难了。

同时,主动权的争夺又同时间的争夺密切联系着。虽然,有的棋手一开局就顺手布子,花费的时间很少,但是布局不严谨,甚至有漏洞,反面不如那些一开局就耗时较长,但是布局合理,又有新意的棋手。如果,一开局耗时过长,反过来又影响中局和残局的进程,导致整盘棋越下越快,没有回旋的余味,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从一开局,我们就应当经常衡量空间,时间,子力,棋形四者的对比,转换,结构,并分析它们的得失利弊。

功夫在棋外,平时多练棋,多打谱,在布局阶段就能省时省力。就算看到罕见的开局,也能参照过去练过的棋谱,寻找最佳的应对招术,至少不易吃亏。

按照现代职业连珠棋的观点,开局不仅仅是准备战斗的阶段,主动权的争夺从第一回合起就已经开始了。到盘面的第三手棋,就要考虑是否交换,或者对方是否会交换,交换后此局棋又应该如何下好等等,都直接关系到主动权的争夺。先后手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矛盾逐渐发展和激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力图制造和寻求对方的弱点,而不是等待对方出现弱点再加以利用。因此应该根据具体局面中双方的斗争来考虑制定作战计划,而不是单方面地机械地下子布阵。要结合棋手的心理,素质,脾气,性格,嗜好等等似乎与下棋无关的种种因素,通盘考虑,避实就虚,攻其不备,才能从一开局就取得主动。要把开局作战计划的制定同对一定的具体局面的估计和分析结合起来。不能孤产地研究开局理论,把开局与中局战斗绝对切开。要善于运用具体的战术威胁达到预定的开局战略目标。

许多初学者,往往对必胜局的花月,浦月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持黑必胜开局在实战没有作么用,一开此局就被别人换去了(三手交换规则),要不就没有用此类棋型开局比赛。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花月,浦月不仅是五子棋的基础功夫。而且对日后个人技术的发展极有帮助。可以说,任何其他的开局最后都是利用花月,浦月中的基本胜形而取胜的,甚至追下取胜(抓禁手)的雏形也能在黑方失误或恶手之着的棋形中找到其中的奥秘。不要小看了花月,浦月开局,如果一个棋手真正学会了,学懂了,学透了这两种开局,并在任何情况下对白方的任一应点都能取胜的话,这个棋手就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

学棋,要活学,要掌握其精髓,实质,而不是单纯记谱或背诵定式,这一点是任何要成为棋手的人都必须牢记的。

最后,强调五子棋开局战理的诀窍,那就是两个字“限制”,千方百计限制对方的发展,就是开局的思路。

常见六种五子棋阵法

大家都知道五子棋发源于中国,只是在古代并没有关于五子棋的系统研究,现在许多人都在研究学习由日本人研究出来的五子定式(包括我自已在内)。但是,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五子棋阵法,现向大家介绍六种。

1.斜三阵:

多由浦月、流星、丘月、游星、慧星演变而来。由本阵还可演变成一字长蛇阵,以及长勾阵,斜三阵的进攻多以成角或成半燕翼发起。

2.四角阵:

黑方四子呈四方形的摆布,因而得名。此阵多由明星、恒星、流星、金星、瑞星等开局演变而来。四角阵的特点是容易形成2、3支“剑”(棋语有云:三剑在手无不胜),局势利于向纵深发展。攻防的要点是夺先与反夺先,较少出现做棋的机会。黑方的四角阵与白方的四角阵互相交错,称为双四角阵,是夺先与反夺先的典型。

3.梅花阵:

阵形因黑方四子如梅花状而被称之为梅花阵。梅花阵多由浦月、斜月、寒星、花月、丘月演变而来。在传统阵法中属攻强守弱的类型。在进攻时,多以斜直相辅、连跳结合来组织攻势。变化极多。但是要注意,有些梅花阵却是持黑必败的。

4.剑阵:

黑白双方所下子成剑状,故得此名。剑阵好象是花月的专利,偶见于丘月、浦月。黑方第9手多选G10或J7,也有选H10、J8、G9、I7等点,战斗基本上是在剑柄处展开。

5.燕阵:

典型的燕阵,白2为燕头、白8、6为双翅、黑9、7为尾翼,形态象展翅飞翔的燕子。燕阵也是变化极多的一种阵法,但大多是黑胜。有多种开局可演变出燕阵(有些可能要在十手之后才成形),多见于恒星、明星、流星。

6.八卦阵:

从峡月中演变而成的最标准的八卦阵。黑方各子之间均呈日形连接,形似象棋中的马步。在八卦阵中,任意一条线都有黑子在防守,白无力进攻。在攻守转换时,黑方极易走出一子通三路、二路的好手,当其时,白方攻无从攻,守无从守,除败无他。此阵为中国民间传统阵法中“以守待攻”战术的代表杰作。

7.补充说明:

在民间流传的阵法中,多以黑方棋形命名,因此各种阵法的白方棋子位置会有局部区别。因此,民间棋阵的变化是以黑方为主。

上述六阵均变化多端,胜负不可一言而定,其中,斜三、剑阵、燕阵的变化有数百种之多。燕阵、长勾、长蛇、梅花均为攻击力很强的阵法。八卦则是最佳防守阵。

开局定式:

瑞星定式慧星定式;花月定式寒星定式;恒星定式长星定式;残月定式云月定式;雨月定式游星定式;银月定式新月定式;斜月定式峡月定式;溪月定式松月定式;水月定式疏星定式;山月定式丘月定式;蒲月定式明星定式;名月定式流星定式;岚月定式金星定式;

二、中局

中局是一盘棋的中间阶段。或者说,中局的开始是开局的结束,中局的结束是残局的开始。

五子棋的中局,可长可短,有的开局,如花月,浦月,其中局阶段就比较短。有的棋局已经进入残局,由于一时疏忽或没有看清楚出现计算错误,就从残局又走进中局。这种情形在五子棋对奕中是经常可见得到的。有的实战对局,开局阶段持先手一方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却在中局阶段走错了棋,会把赢得的优势失去,甚至导致失败。

1.中局是全盘棋的核心部分。因为在开局阶段,虽然双方矛盾开始暴露,战斗已经打响,但还没有发展到全面冲突,矛盾还没有激化;在残局阶段,虽然面临胜负的紧要关头,但书面已经较为简化。基本上优势一方一人思棋,棋路趋于单纯,完全是按照优势方的思路演变下去。而中局,则是一盘棋中变化最复杂,战斗最激烈,构思最精采的部分,无论是冲四活三的对杀,还是做二成角的暗斗,都是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2.中局的优劣常常构成全盘胜败的基础。如果开局都按定式走,在多数情况下不致造成速败。而中局几无定式可言,要点争夺对全盘影响甚大,尤其处在紧张搏杀,相互牵制阶段,惊险百出,你攻我防,你死我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变化繁复,不易掌握。于是,开局所形成的主动或失利,进入到中局之后,常常经历多次的失复,优势与劣势随着走的正确与错误而不断地转化着。一旦黑方以明显优势进入残局后,由于变化趋于单纯,获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当然,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还需要在残局阶段的不断努力。

总之,一盘棋胜负的着法,可能在开局阶段,可能在中局阶段,也可能有残局阶段,但是中局阶段的棋技功夫的高低是决定胜负,衡量棋艺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局千变万化,难于掌握,但它又有确定的规律,要提高中局水平,首先就是要掌握中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分析具体局势,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不懂得基本理论,在审局和决策时就可能茫无头绪,把握不住战略方向,抓不住要害问题。如果不懂得基本技能,即使有战略头脑,但缺乏措施把设想付诸现实。如果不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即使背诵了许多理论和战例,也只是教条,一到临场就无能为力了。

中局的技巧,首先是审局的能力,也就是局面的估计的能力。这局棋是攻,还是守?要点在那里?是做棋呢,还是补拙?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审局的正确与否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其次是战术的动用,如何牵制对手,如何调动双方的子力?主要靠正确的战术方能达到目的。其次是时间的掌握。正式比赛都有时间限制,时间掌握得好与不好,将影响到比赛情绪与技术的发挥。实战中常常出现有的棋走得相当坏,明显地低于奕者原有的水平,那是因为,时间不多了,在仓促的情况下,来不及思考一些复杂的变着或变招;或者情绪紧张,怕时间不够判负,没有细算,结果走了劣着。最后是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在中局实战中起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相当大的作用。有的棋论技术能胜,但是却走输了,问题就出在心理上。心情胆怯,不敢进攻,会错过战机;心情急躁,贪胜,容易失败。对强手,过于紧张;对弱手,随便应对,都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将影响技术的发挥;反过来,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指导实战又能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奕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冷静,果断的风格,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利用对方心理上的弱点,也是制定奕棋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抢占要点,牵制对手,赢得先手,扩大优势是五子棋中局的主要任务。

抢占手筋

手筋,就是指双方的要点。在开局阶段,大多数开局已经定式化,只要不是变招或随机应变,大多数要点都已按照定式来顺次占据。在残局阶段,由于是占优者且占先者一人民棋来如何连攻取胜,基本是也无手筋要点可供对手抢占。只有在中局阶段,双方均势,棋局复杂,棋形多变,鹿死谁手尚不可得知,此时方有双手要点可供捷足者先登。

做棋

做棋,是中局的基本功。

由于五子棋是利用点的相连而取胜的一种棋类,所以,如何利用不同的点通过相互的牵制,交叉,凝集,而形成可以不断活三并赢得胜利,就成为取胜的基础。要打好这一基础,就必须会做棋。

五子棋有一句格言:“棋是做出来的,不是冲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中局阶段光靠冲四是出不了棋的,也决不会形成胜势,只有做棋,才能做出胜势的好棋形。

做棋,从棋的数量上分类,可分为做一,做二,做三,共三类。其中最多的是做二,或者是混合各种特型三的做二。做二,同时做杀,通常利用连续冲四或直接冲四活三,常常是迫使对方放弃活三而不得不转入防守的被动地位。由于中局的做棋进攻,常常使对手陷于被动,同时做杀的一方又可利用先手,继续攻击对方,甚至很快进入终局或残局的追杀阶段。

占先不攻

占先不攻中局技巧之一。实际上是指局面棋形占优并占先的一方,暂不发动总攻,而是不断地做棋,以等待最佳进攻的机会。以“八卦阵”占先不攻的方法是那些以稳健棋风著称的棋手所好用的一种战术。

有时,占先不攻是作总攻前的准备。

攻防转换

中局阶段,往往是先手不明显。谁劣谁优,难以判断。所以,何时进攻?何时防守?往往是考验棋手功夫的试金石。

兵法说:攻防转换,慎思变化。这就是说,是攻,还是防,一定要把棋的各种变化算清楚。五子棋进入中局阶段之后,往往变化繁杂,头绪万千,棋手很难判断究竟是要进攻呢?还是要防守呢?如果判断不对,则往往造成胜负易手。

点的选择

任何一种棋,点的选择都是十分关键的,非常重要的,而五子棋的此项要求更为关键,特别重要。因为,现代五子棋是不能吃子的。它不能通过吃子的方法达到胜利的目的从开局到终局,五子棋实际上通过点的选择,通过一步步,一个子一个子地占领各个要点。最终获得胜利的。

开局阶段,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五手两打”及其它争二的点的选择方面,而残局阶段,点的选择也多集中于进攻与防守点的选择。最复杂的点的选择应当属中局阶段的点的选择。也就是说,中局是最难的点之选择的阶段。

为什么说中局选点最难呢?

因为中局变化复杂,它既不同于开局的定式,也不同于残局的精算。中局双方都不知未来的棋形变化,只能依靠对每一点的计算及其应的变化来评估以后的发展。先手的争夺在中局阶段变得十分复杂,有时一局棋中可出现数次先后手的交换。得先还是失先,是算度每一种变化首先要考虑的。只有争得先手,才有领先一着占据好点。如果有先手,但是看不出或判断不出哪一点是最好的点。那么,同样是失败。反之,即使已经看到好点了,由于处于后手,根本无机会占据那个好点,那也是无奈。所以,争先与选点是中局的最主要的任务。

三、残局

五子棋的残局是指经过开局及中局阶段之后,棋局的局势能区分出胜或和的棋局。在残局阶段,要获得胜利的一方通过“一子双杀”。“VCF”。“抓禁手”等等方式最终赢得胜利;而和局或平局的残局则是指黑。白双方均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下棋着数(例如百珠满局)或直至棋满终盘取得胜利的棋局。

五子棋根据其特点,残局一般来说可分为两种。

(一)中盘之后形成的残局

这里的意思是指:通过中盘的拼杀,一方取得明显的优势以致可以取胜时所展现出的局面。此时进攻的一方应该慎之又慎。我们往往看到在中盘大刀阔斧进攻的棋手,到了残局就变得小心翼翼,越接近胜利行棋也就越慢,有时一套简单的VCF都要考虑半天。这固然和棋手的心理状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一次失败的进攻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令每一名棋手都不得不有所顾虑,在最后的进攻之前必定是要细细考虑的了。因此,在这样的残局中,进攻方必须考虑周全再落子,审视全局,确定对手没有出人意料的防守。对于防守方,虽然接近失败,但也要坚持到底,随时准备抓住对手的漏洞进行反击。一旦杀棋被消除,进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子力立即被盘活成为进攻的有力武器。

(二)自然形成的残局

这里的意思是指:通过中盘的拼杀,双方都没能获得大的优势,盘面空间逐渐缩小时所展现出的局面。从五子棋的特点来看,这种残局大概在行棋70~90手之间出现。这样的局面当然将逐渐导向和棋——但细看各种比赛的对局,下到这个阶段的棋局有很多,真正和棋的局面却并不是大多数。这是因为到了这个残局阶段,局面棋子数较多,棋手往往难以集中精神(这也与序盘和中盘的拼杀消耗大量体力有关),会错过许多好的手段,也有一些简单的着法无法看透其意思。这时就要求棋手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一切机会,进攻防守都不可出现软着。另一方面,残局往往是执白一方的好机会。对于进攻来说,双方几乎都没有足够的空间,但白棋却有很多机会组织追下取胜的材料,在残局“四四”禁手往往比“三三”禁手更加容易出现,对此执黑一方更要小心。

五子棋有的开局时已经有了终局的胜负的预示,如持黑必胜的浦月及花月或持黑必败的游星及慧星开局。但是,这类开局也有残局技巧的运用,甚至可以说,所有其它开局所遇到的残局技巧在这四种开局的各路演变中均能遇到。

五子棋残局的中心任务只有两个字:扼制。作为进攻的一方,就是要扼制对方的任何反攻意图,以各种攻杀技巧将对方引入早已设计好的必败陷阱之中。作为防守的一方,则要利用对方一切弱点,设计扼制对方的进攻,力争反败为胜。如果说,开局求稳,中局求准的话,那么残局则是求狠,一点也不能心软,丝毫不给对方有喘息的机会。

从取胜的途径来分类,五子棋的残局技巧可分为两类:四三取胜和抓禁手取胜。由这两类技巧又可派生出一子双杀,一子多杀,一子杀禁,VCT,VCF等等精妙的入局方式。

一子双杀

所谓“一子双杀”是指对局中出现一方有两个叫杀点(一般是有两个冲四活三点),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情形。对局中,人们往往发现,并非每一步棋都必须是先手(特指活三或冲四)才能赢棋。有时候,某一步棋本身并不是先手,但是,有了这步棋,就出现了两个胜点或两种获胜着法,迫使对方来不及防守或无法防守而获胜,这就是“一子双杀”。可以说,“一子双杀”的技巧是五子棋技术的一层新阶梯,如果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表明了你的五子棋技术已经有一定的水平。

一子双禁

所谓“一子双禁”是指白方利用禁手的规则,通过一着妙棋使黑方陷入同时面临两个禁手点的困境,黑方将无法同时避免两个禁手点的情形。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是白棋的一子双杀。

一杀一禁

所谓“一杀一禁”是指对局中出现白方有两个取胜点,其中一个为冲四活三叫杀,另一个为抓禁手取胜的棋形。

一子多杀

所谓“一子多杀”是指对局中出现一方有两个以上(如三个,四个或五个)的叫杀点,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情形,其实质也是一子双杀。

VCT

所谓VCT就是连续活三取胜,它是英文Victory by Continuous Threes的缩写。连续活三,就不仅是包括跳三,也包括连三和眠三。但是,每一着活三都是先手,都迫使对方防守,最后形成取胜棋形。

VCF

所谓VCF是英文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的缩写,即以连续不断的冲四取得胜利。VCF是五子棋残局和各种排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取胜技术。所以,学习并掌握VCF技术是对于提高五子棋爱好者的棋艺水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五子棋排局是人为排列出来的局面习题。它虽然不是实战对局的产物,但是,其主题的构思往往接近于实战残局;而且,绝大多数是由字,数,形等图案构成的VCF练习题,给人以美的享受及解谜的魅力。精彩的排局和字谜往往构思精到深奥,变化引人入胜。拟制排局和拆解排局有助于锻炼全局观念和残局中攻击点的选择,培养思考和想像能力,有助于提高棋艺水平。

自由取胜

自由取胜,也就是复合取胜或混合取胜,利用一切手段,无论是活三,冲四,还是做杀,抓禁手等等方法,自由取得最后胜利的技术。最常见的自由取胜包括“风车轮”,“二头蛇”等等。

所谓“风车轮”是指一种绕着进攻的战术或技巧,就像一个风车轮一直在转着似的,也有人称之为“风车胜”。

所谓“二头蛇”是指某一方以活三进攻时,无论对方防守于哪一头都难免被蛇头咬伤,因为此时的活三如同二头蛇一样,两头都有厉害的杀着。第四节 五子棋术语和规则

一、连珠礼仪和弈德的重要

连珠作为一种古老的棋种,即使一项竞技运动,又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所以对棋手来说注意连珠礼仪和弈德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初学者,不能只重视学习连珠技艺,更要在感受连珠作为一种文化的魅力;作为连珠高手,也不止是技艺的高超,更要体现德行的高尚。

(一)现实对弈部分

态度:

尊重对手,谦虚有礼;

下手勿轻,上手不惧。(注解:下手——水平比自己低的棋手;上手——水平比自己高的棋手。)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言语:

1.对局开始之前或握手,或点头示意,或说“您好”或“请您指教”,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

2.对局时不要说话,不催促对手行棋;更不能哼歌或大喊大叫。

3.对局结束后,应说声“多谢指教”;如复盘,最好轻声探讨。

姿势:

1.下棋时做到“头正”、“身正”、“腿正”。

2.执子方法正确。

3.下完一步棋以后双手自然放到腿上。

4.不下棋不拿棋子。

5.不玩弄、敲打棋子。

行为:

1.观棋不语,落子无悔。

2.不作干扰对手思考的声音、语言或动作(即“盘外招”)。

3.下棋时不要吃东西。

4.下完棋以后,应主动整理好棋具。

(二)网络对弈部分

态度:

和现实对弈相同

言语:

1.谈吐文明,包括对弈者和旁观者。

2.对弈者对弈过程应专心下棋,不宜与对手及旁观者对话。

3.不催促对说行棋。

3.旁观者勿在对弈过程中谈及无关棋局的话题。可适度发表和对弈棋局相关话题。

行为:

1.拒绝借助辅助手段(对弈软件,棋谱等)下假棋。

2.借助软件,棋谱对弈的,必须事先言明。征得对手同意后,归为拆棋研究。

3.察觉对手使用辅助手段对弈的,切勿出言相击。

4.网络对弈,注意适度,切勿沉迷。

二、规则

对局开始时,先由执黑棋一方将一枚棋子落在天元点上,然后由执白棋一方在黑棋周围的交点上落子。但是,为了尊重对方和礼貌起见,持白棋的一方通常将盘面的第二着棋布在自己河界的一侧,即直止或斜止。此后黑白双方轮流落子,直到某一方首先在棋盘的横线、纵线或斜线上形成连续五子或五子以上〔仅对白棋而言〕,则该方就算获胜。

连珠五子棋的一个特点是先行的一方优势很大,因此在职业比赛中对黑方做了种种限制,以利公平竞争。五子棋的比赛规则如下:

(1)黑先、白后,从天元开始相互顺序落子;

(2)最先在棋盘横向、纵向或斜向形成连续的同色五个棋子的一方为胜;

(3)黑棋禁手判负、白棋无禁手。黑棋禁手有“三、三”、“四、四”和“长连”,包括“四、三、三”和“四、四、三”。黑棋只能以“四、三”取胜;

(4)如分不出胜负,则到为平局;

(5)五连与禁手同时形成,判胜;

(6)黑方禁手形成时,白方应立即指出。若白方未发现或发现后不立即指出,反而继续落子,则禁手失效,不再判黑方负。

1、五子棋是黑白双方或两个人之间的竞技活动,由于对黑白双方规则不同,黑棋必须先行。一般采用猜先的方法来决定谁执黑先行,即双方各抓一种颜色的几枚棋子,大数减小数,单数双方交换,偶数不换;

2、黑方在落下关键的第五子即形成五连的同时,如又形成禁手,此时因黑方已经成五,而“五”在五子棋中是至高无上的,故禁手失效,黑方胜;

3、所谓黑方形成禁手,是指黑方落下一子同时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三、冲四及长连等。此时白方应立即指出,自然而胜。专业连珠五子棋虽然对黑棋采取了种种限制,但是黑棋先行的优势依然很大。因此,在高段位的专业比赛中,又出现了三种特殊的规定:

【1】“指定打法”:指比赛双方按照约定好的开局进行对弈。例如“斜月局”、”长星局”等。

【2】“三手可交换”:指黑棋下第二手棋〔盘面第三手棋〕之后,白方如感觉黑方棋形不利于己方,可提出交换,即执白棋一方变为执黑棋一方〔此方法不适用于指定开局打法,而用于随意开局〕。采用此规定以后,黑棋就不会再使用诸如“浦月”、“花月”之类的必胜开局了。

【3】“五手两打”:指黑棋在下盘面上关键的第五手棋时,必须下两步棋,让白方在这两步棋中任选一步,然后再继续下。

三、常用术语介绍:

1、阳线和阴线:

阳线:棋盘上可见的横纵直线。

阴线:棋盘上无实线连接的隐形斜线。

2、连:在棋阳线和阴线的任意一条线上形成的有5个或5个以上的同色棋子不间隔地紧紧相连。

五连:在棋盘上形成的5个同色棋子的"连"。

长连:在棋盘上形成的6个或6个以上同色棋子的"连"。

3、"四"包括"活四"和"冲四"。

活四:在棋盘某一条阳线或阴线上有同色4子不间隔地紧紧相连,且在此4子两端延长线上各有一个无子的交叉点与此4子紧密相连。

冲四:除"活四"外的,再下一着棋便可形成五连,并且存在五连的可能性的局面。

4、"三"指活三,包括"连三"和"跳三"。

连三:在棋盘某一条阳线或阴线上有同色三子相连,且在此三子两端延长线上有一端至少有一个,另一端至少有两个无子的交叉点与此三子紧密相连。

跳三:中间仅间隔一个无子交叉点的连三,但两端延长线均至少有一个无子的交叉点与此三子相连。

5、禁手:对局中禁止使用的着法。

黑棋禁手包括"三三"、"四四"和"长连"。

三三:由于黑方走一着在无子交叉点上同时形成二个或二个以上黑方"活"的局面。

四四:由于黑方走一着在无子交叉点上同时形成二个或二个以上黑方"四"的局面。

白棋无禁手。

6、"四三":指某一方同时具备两个先手,其中一个是"四",一个是"活三"。

7、先手:对方必须应答的着法,其中"冲四"称为绝对先手。

四、详细规则、胜负判定方法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要求和习惯,自由选择不同的游戏规则。详细分类如下:

1、无禁手:

无禁手房间采用最简单古老的规则。黑白双方依次落子,任一方先在棋盘上形成横向、竖向、斜向的连续的相同颜色的五个(含五个以上)棋子的一方为胜。

这种规则非常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初学的业余五子棋爱好者。但是在这种规则下黑棋胜算较大。甚至已经有人证明在黑白双方都不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黑棋可以必胜。

2、有禁手(走禁手就输,禁手不能落子)

鉴于无禁手规则黑棋必胜,人们不断采用一些方法限制黑棋先行的优势,以平衡黑白双方的形式。于是针对黑棋的各种禁手逐渐形成。禁手最简单地说就是一手棋形成长连(连成五个以上连续相同的棋子),或两个以上的活三,或者两个以上的四,并且这些四、活三和长连都要包括这一手棋。

禁手是针对黑棋而言的,白棋没有任何禁手。例如:黑棋长连是禁手,白棋长连算赢棋。国际比赛规则规定:对局中如黑方出现禁手,白方应立即指出禁手点,黑方即负。如白方在黑方出现禁手后,又落一步白子,黑棋禁手则不成立了。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四节 五子棋防守、布局、攻击技巧

一、防守技巧

对五子棋的认识,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再到无奈的过程。五子棋,它的搏弈方式虽然看起来较之围棋单纯、简单,而其内却别有洞天,也颇有一番道道。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哲学上的辨证,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制衡,通俗一点讲就是谋略棋盘如战场,而你就是军队的统帅,你的思想、涵养、智慧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胜败。

1、靠:由于五子棋是平衡的艺术,因此原则上每步棋都应下在对方上一步棋周围贴身的八个位置上。当你不知道该怎么下时可按此考虑,特别是对方在外围远处下子时,则在其左右必有好点。可降低对方的活动能力。

2、压:活动需要空间,防守主要的目的是压迫对方的活动空间,在对方棋形的上方进行挤压,使其不能抬头,限制其发展,防止敌人以几何倍数向外扩张(如果这样你肯定完了)。下在外围也能为将来自己的扩展做准备。

3、托:将对方的棋形托向底线,使其失去根基,发展无望。即分割其与总体的联系,将之孤立起来,起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4、点:在情况不明的地方点一手,看对方的应手而后定。将变化走明有时是明智之举。

5、穿心:功聚内力,防守就是要破坏其凝聚力,在对方集中之处的中心筋络上下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心”一定要选准,否则事得其反。

6、分割:在对方二块棋的交汇点上进行分割,以防止相互呼应。只要制住三点,连神龙也腾飞不起来。应特别注意对方的接应子,要坚决切断,不留活口,封杀出局。

7、反打:争取主动是积极的防守。反打即作出活二或死三,使之能在对方活三冲四时反活三反冲四。使自己能更灵活地防守,在对方进攻时进行反打有抢先防御,争取主动的效果。

棋无常型,水无常势,以柔克钢,以阴柔化致钢是五子棋的要诀。如果下棋双方都无错误,则每盘都是和局,只有抓住对方的防守失误才有获胜的希望。提剑当胸时,浑身无处不戒备,凶猛攻击之时,自身必然露出弱点,这正是反击之时。

如果对方不进攻呢?就象太极推手一样,各凭功力无法取巧。

所以有人认为,防守是五子棋的全部和精华!

二、攻击技巧

1、拉开打单边将黑子的攻势连贯后,尽量带离白子而使得黑子可在一区域内占有比白子数目更多的一个优势,且利用手顺可制造出多方向攻击的机会。但在攻击的时候必须注意当你在三或四(活三、断三、死四)的时候必须注意不可让白子出现挡了你的三或四之后,反使白棋可以活三或是四三前一手攻击的机会否则反而会丧失黑棋的优势而让白棋有反击的机会。因此在攻击时要特别注意是否会造成对手的活三之反击。

2.控制白棋的攻击(攻中带守的意思)黑棋落子后不但可布局或攻击,而且可顺便挡住白棋的一条攻击线,使得白棋没有办法形成攻击状态(攻击状态是指可形成活三或死四),或是纵使白棋可活三但你可挡他活三后自己再活三或死四(亦即你仍能够抢回你的主导权的意思),而黑棋则再趁此优势继续布局或进攻。但必须注意当黑棋欲控制白棋之攻击线时,是否也会造成黑子的攻击受到干扰(无法再保持两个方向以上之攻击线),否则将形成持久战。

3.黑棋之防守形式当对方是高手级,或是你尚未熟悉黑棋攻击之方式时你可以利用黑棋本身已有的优势,来对白棋进行彻底的防守。防守时甚至可利用死缠烂打的方式落子,就是对方下两子你就封住,死三也封住,不做任何进攻之念头(但对方会很不高兴),再利用白子的疏失,为自己提供好的攻击机会。必须注意的是,这种下法会使下棋的时间变得很长,而且黑棋不一定会赢,故若非必要不建议使用

4.攻击之形态(基本观念)黑子必须有个基本观念,就是真正的攻击必定是从落了四子后才开始而且攻击时要尽量保持两个以上之攻击方向,而且这些方向在攻击后必须能够再制造出一个以上的再攻击方向,并且最好保持这些攻击均往同一方向发展(上、下、左、右),则可利用手顺获胜。但攻击时必须注意第一点与第二点之事项,当你无法保持两个以上之攻击方向,或无手顺优势时时,就不要再继续进行攻击,而是先进行防守,将主导权先交给对方,因为再攻击也没有效果,反而增加对方之攻击线而已,但必须注意的是要让对方之攻击方向保持在两个以下,或是分往不同的方向(攻击后不会再产生出新的活三或死四),否则的话将会有危险。

5.与布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熟悉26种的典型而布局则以下子后可制造出多个方向攻击之落子最佳,包括直接的(明显可见的)与间接的(攻击之后可连起来的),当白子尚未有攻击能力时无须理会白棋,只要继续布局或是展开攻击便可以,若白棋开始有攻击能力时,则使用第一点与第二点之建议。新手可参考书上或其它资料中的方法并可学习下定石或者先常用一、两种法与别人对奕等熟悉后在学其它的法。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基本道理而已,若要下的好的话还是要会活用以上之各项建议。如我所述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不吝指教,俾使棋艺能更为精进。

三、布局

对一种棋来说,布局时的空间利用的效率是衡量其变化的重要依据,五子棋中空间和连接是棋盘中的2个要素,人们常常注意到了连接的作用,也自觉的走连接的棋路,而空间往往理解不够。有些理解的知道的棋盘边缘的重要性,往往差一路而使自己的攻击失败,在开局的时候有时会注意这些。

白棋常常可以利用空间来作防守。有意的把黑方的攻击引导角落里,在那里黑会发现他有足够的攻击材料,但是却没有2条线可用,没有致胜的43点,空间的匮乏经常会使黑棋的进攻失败。开局阶段白方若走了弱棋,黑可以连续的直接的进攻获胜外,简单的仅靠单一的地区发动进攻是无效的,必须利用更多的空间组织自己攻势,考虑把各个区域连接起来的要点。黑方的行棋思路的要点是利用先手之力,抢占空间的布局要点,时机成熟发动总攻,可以在一个局部,也可以连接几片区域,一击而中!进攻的时候也可以走出空间棋着,就是远离自己的其他棋子,但是和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连续,有它们的支持的一招。若没有连接,没有支持,孤零零的在空间的一子是寂寞和无助的。

对一种棋来说,五子棋的空间利用效率最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五子棋的变化是最少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五子棋的布局固定在天元一点,它的所有变化都是以这一个点为圆心展开的,因此,出去天元一点之外,它一开始的变化就是固定不变的。作为一种造型问题的棋类,谁最先组型谁就拥有先手的绝对支配权。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则,我们几乎可以肯定,黑棋在前五手棋中就已经牢牢的掌握了先手的控制权,因此一局棋的胜负也就是由黑棋的选点来决定的,黑棋选择了必胜点,那这局棋就是必胜的;选择了平衡点,那就平衡局,黑棋当然不会傻到去选择必败点。而作为后手的白棋则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五子棋又采用了其他任何一种棋类都没有的规则:

三手可交换,五手可两打。很明显,制定这条规则的人将双方棋手的身份始终不变这一原则模糊了,将比赛的方式直接定义为双方棋手选择黑棋和白棋的先后手策略上来。

四、战略战术:

这是经验问题,经验老到的棋手们总能够合理地利用战略战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赛前准备是最重要的。比赛前,应该首先设想假如已方执黑,应该采取什么开局,走哪个点胜算较大,以及对方交换后如何应对。然后,设想对手执黑可能会开出什么局,会走哪些点,已方是执黑胜算大还是执白胜算大。要做事有备无患,临时靠算路去应该对终究不是明智之举。还有就是心态问题,优而不骄,劣而不燥才是合格的棋手。这里我还可以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可能很多老棋手都知道:在读秒阶段,对方冲四时必应该的一手可以暂不应,余下更多的时间用以思考其它问题。有时候这些小窍门节省出的时间可能会让你看到惊喜。

再举个例子说一说实战中的应用,比如,已方执黑开出松月,对手提出交换,两打点为必胜点及一强点。这个时候,赛前稍作准备工作,可以给对方留下必胜点,为什么呢?这样好吗?首先,松月必胜还只是职业高段们研究的一个话题,业余棋手们都还达不到那个境界,也就是说,给对手造成假像就是要么你能走必胜,要么就不行!无形之中给予对方极大压力,同时已方精神更集中,这样在心理上便占到了优势。(注:事实上任何一种必胜珠形的的变化都是多样的,这样的目地只是迷惑对方)。

骗招:

所谓骗招,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骗招的真正含义。骗招,实际上是败着,必败的珠形。用骗招给对手一个表面上的优势,让对手按照正常思维去进攻,最后,自已跳进了自已掘的墓坑里。这里也有一个唯一性,既然骗招是必败,那么必定有正解,而正解是一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不易轻易看出的过程。因此施术者可以放开顾虑,用更多的时间计算反攻的路子。再说明一下,没有必胜的解法的手段,那怕再弱,也不叫骗招。

五子棋秘籍战法

先手要攻,后手要守。以攻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转换,慎思变化。先行争夺,地破天惊。

守取外势,攻聚内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断分隔,稳如泰山。不思争先,胜比登天。

初盘争二,局终抢三。留三不冲,变化万千。

多个先手,细算次先。五子要点,次序在前。

斜线为阴,直线为阳。阴阳结合,防不胜防。

连三连四,易见为明。跳三跳四,暗剑深藏。

己落一子,敌增一兵。攻其要点,守其必争。

势已形成,败即降临。五子精华,一子输赢。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五节 五子棋与人生

在孤独的日子里,有时在网上下下五子棋,不知道对面是谁,多大,甚至是男是女。有人说这是小孩玩的项目,我也就是松弛一下自己。可下着、下着,引起自己很多思考。

下棋就像工作,需要认真、心静和心境,有思想有套路有得有失,为了稳操胜卷,必须舍得牺牲眼前的利益或某一步棋,有一些必要的铺垫和棋路。人生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靠智慧主动挑战、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没有等来的鲜花,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且要步步谨慎小心,不断观察对手的状态,不可在胜利来临之前掉以轻心,落下的子没有几个人允许你悔棋,错一步全盘皆输。

黑白相间,思路分明,骑虎相当。

刚开始学五子棋的时候,很上隐。记得第一天晚上,从晚上八点,一口气下了16盘,一路输下来,到了17盘的时候,是不是对方困了,还是想给我个安慰,已是下半夜了,我才看到积分的增长。真的很感谢那个对手,那么有耐心、有毅力,竟陪我5 个多小时。是不是和我一样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是不是对五子棋有特殊的爱好?不知道是男还是女,是老还是少,也没有办法略表感激之情。

下到一定程度,感觉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开始挑人,分太低的不下,没有时间限制的也要考虑一番。走的太慢,说明没有思路,或者是优柔寡断,总希望对手比自己略高一酬,可以学习,有个挑战性。

慢慢地感觉自己是个手,有了一定的套路,想着自己的棋,就忽略了对手,一往无前只顾点着自己的子,不经意间,对方却到了连四……有的时候连赢几盘,忘乎所以,不再把对手当回事,心里很舒服,惬意地很,趾高气扬的下着,表情也悠然自得。而对手在研究你的棋路之后,顽强地杀下去,连赢几盘,让你无路可退,只得毫无脸面的望风而逃。

五子棋可以反悔,人生的路走过去再重来?五子棋输掉的是一盘棋,生活中的一步棋可能输掉的是一生,无法挽回。五子棋可以走错,人生的某一步错了,怎么弥补呢?

生活中你周围的同事,同样在努力,同样在按自己的思路工作,设计。你必须了解他们的思路和心态,才能搞好工作配合。每个人都有存在的道理,每个存在的个体必有自己的和局,不能忽略生活中任何一个人,不能怠慢任何一个感觉上的弱者,和表面上的弱者。就像在大自然里,有树木、花草、江河、山峦……你能改变谁呢?

年青气盛的时候,愤世忌俗,高谈阔论,仿佛自己是救世主,这也评论,那也看不惯。结果呢,山外有山,水不可斗量。乖巧的人青云直上,自己还在原地踏步。点背不能愿社会,呵呵。管不了别人的事情,还管不了自己的事情吗,改变不了别人还改变不了自己吗。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是和一种本事。

两个人的五子棋都驾御不了局面,靠什么能力去驾御社会这盘大棋哦。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前观后,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是不是很有道理啊。

深入对待一件事是一种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下过五子棋的我,也是爱好这个项目才深入进去。有时候下出兴致,下到天亮。什么事情要想做好做精,必须热爱,不然,不是强自己所难吗。

下过五子棋的我,心态缓解、平和了许多,在激烈的拼搏中沉静下来,在不断的变化中适应对手,在思考进取中更加坚定。在人生和事业上更有韧性。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一节 中国跳棋

一、历史

跳棋的起源

跳棋的前身是Halma,好多人认为它是英国维多利亚的一种游戏,并且首先在维多利亚流行起来。然而,游戏历史学家BruceWhitehill在19世纪初推翻了以上论点并证明了Halma起源于1883-1884年的美国,由George Howard Monks所发明。真正的跳棋起源于1892年的德国,著名的游戏公司Ravensburger在1892年发明了跳棋,并命名为Stern-Halma。后来叫做“Hop Ching Checker Game”,1928年,Bill&Jack Pressman首先把它改称为“Chinese Checkers”,即中国跳棋。

跳棋是一项老少皆宜、流传广泛的益智型棋类游戏。由于其规则简单,一玩就懂,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下过跳棋。

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

一局跳棋,可以分为开局、中盘、收官(借用围棋术语)三个阶段。开局一般指的是从双方棋子的出动到子的初步相互接触为止的过程,一般在10步棋以内;中盘是指双方的子力纠缠在一起,争夺出路,同时又给对方设置障碍的阶段;收官则是双方的棋子基本分开,各自按自己的方式尽快进入对面的阵地。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就象一场短跑比赛中起跑、中途跑、冲刺,要求起跑不能落后,中途跑要能跟上,冲刺的时候一鼓作气,才可能取得胜利,任何一项落后,就会与胜利失之交臂。在一局跳棋中,开局的时候就要看清中盘的发展方向,为中盘做准备;而中盘快要结束的时候,又要提前为自己的收官设计最佳方案。如果这些都能成竹在胸,那么你也就迈入跳棋高手的行列了。

跳棋在我国是一项老少皆宜、流传广泛的益智型棋类游戏。由于其规则简单,一玩就懂,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下过跳棋。

一、中国跳棋(香港称为波子棋)是一种可以有二至六人同时进行的棋,棋盘为六星型,棋子分为六种颜色,每种颜色10枚棋子,每一位玩家占一个角,拥有一种颜色的棋子,有时人数少的时候,也可以用每人两种颜色的棋子一起玩。

中国跳棋大约在维多利亚时代(约1880年)发明跳棋 Halma,(Halma,希腊文 "跳跃"),最初的棋盘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开始时棋子分布在四个角落,以最快跳到对角为目标,规则和现在的中国跳棋类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盘,,由一间德国公司 Ravensburger 取得专利,称为Stern-Halma。三十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并改了 Chinese Checkers的名字。当这种棋子传到中国时,称为波子棋,实质上中国跳棋并不是起源于中国。

二、游戏规则

1.棋盘

跳棋为小型棋盘,每一三角形圈栏中可放置10枚棋子,每位棋士有10(或15)顏色相同的棋子,以置放在自己圈栏內的凹槽中。

2.走子

竞赛为个人对抗。游戏的目的是將所有的棋子按一定的規則移至正对面的圈栏中。

轮到下棋者,每次只能移动一枚棋子。

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一个空位,则可以“走”到该空位上,每次只能“走”一步;跳跃可为善意的或是恶意的。被跃过的棋子并不自棋盘上取出。

棋士可將棋子跳跃到最远的空格中,但在每一次走棋时不能又走又跳。

此外也不能強迫棋士移动棋子的远近,完全依个人的战略与意愿。

3.玩法

先将一种颜色的棋子全部放在一个角上,各人循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轮流走子,每次动一枚棋子,全部棋子先到达对角那一边的为赢家。棋子有两种走法:

一枚棋子移动到相邻六格其中一格。

「搭桥」:自己的棋子(A)同一直线上有另一枚棋子(B),不限属於哪一方,大家之间没有任何棋子阻隔。如果B的另一方也没有棋子阻隔,A就可以跳到B的相反方向,而且和两枚棋子原来的距离一样。跳跃可以连续进行,直至跳无可跳为止。如果出现循环的话,可选其中一处停下。

因为棋盘对称性的关系,玩家数目极少有5个人,通常是2,3,4,6 其中之一。

4.胜负

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

5.跳棋规则

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

一局跳棋,可以分为开局、中盘、收官(借用围棋术语)三个阶段。开局一般指的是从双方棋子的出动到子的初步相互接触为止的过程,一般在10步棋以内;中盘是指双方的子力纠缠在一起,争夺出路,同时又给对方设置障碍的阶段;收官则是双方的棋子基本分开,各自按自己的方式尽快进入对面的阵地。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就象一场短跑比赛中起跑、中途跑、冲刺,要求起跑不能落后,中途跑要能跟上,冲刺的时候一鼓作气,才可能取得胜利,任何一项落后,就会与胜利失之交臂。在一局跳棋中,开局的时候就要看清中盘的发展方向,为中盘做准备;而中盘快要结束的时候,又要提前为自己的收官设计最佳方案。如果这些都能成竹在胸,那么你也就迈入跳棋高手的行列了。

三、怎样下跳棋

识别棋位

在10子跳棋中,棋子分四组。A组:顶尖一子与其隔位的两子,共3个子;B组:顶尖子左上相邻一子与其隔位的两子,共3个子;C组:顶尖子右上相邻一子与其隔位的两子,共3个子;D组:中间一子,共1个子。

在15子跳棋中,棋子也分四组。不同的是:A组6个子,B、C、D三组分别均是3个子。

在棋子出家运行中,如果不挪一步,每个组的棋子永远处在各自组别的棋位上,直至进到对方营中。所以,棋盘上每个落子的交叉点都有固定组别的棋位,简称A位、B位、C位、D位。

识别了棋位,对以后研究棋理、分析棋势、择优行棋大有好处。

关于跳棋的棋理,目前尚无系统理论,笔者仅从棋位的角度谈几点个人见解:

1、在15子跳棋中,因A组子多,故A位比其它位重要,行棋中占领A位、走畅A位子格外重要。

2、在10子跳棋开局中,因A组子处于自家底部,A位子的出家几乎预示着开局阶段的结束,故自家门前的A位极为重要,绝对不能让对方占领。

3、在10子跳棋收官阶段,因D位处于对方营地中间,是B、C位子的必经之路(桥),而B、C位又是A位子的必经之路,故应当先放该D位子。且D组仅1子,先放好后可不再考虑D位通道,集中精力依次考虑BC和A位通道。

分析棋势

跳棋在行棋中,有挪步现象,使原处组别的棋子减少,增加了别组的棋子,如开局第一步,一般是C位子挪到D位。从理论上讲,每挪一步需再挪一步回归原棋位,到收官结束时恢复原组别的棋子数目。故一盘跳棋中挪步的次数必然是双数。由于隔子跳棋跳一步可走两个格(前进方向),挪一步仅走一个格(前进方向),早晚还需再挪一步,所以挪步的效率最高为隔子跳的二分之一;如果对方跳一次走四步八个格,跳两次八步十六个格,己方前挪一次平挪一次前进一格,则效率仅为对方的十六分之一。双方跳棋对决中,挪步多的一方其棋势要稍差一些。

说到棋势,就是棋的形势,早有明智之士提出用文字形式表示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以便讲棋和研究棋势。有了棋位的概念,这个问题似乎容易解决一些。因为棋盘上每个交叉点都有ABCD各自的棋位,如该点有子,蓝子冠以“蓝”字,红子冠以“红”字,再以己方的上下左右视觉为标准,以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两子平行时)为顺序,缀以1、2、3、4……可表示该棋子的棋位。再以开局第一步为例,蓝方挪动己方家中第一排右边第一个子,该子挪动前的位置是“蓝C2”,向左上方挪一格,挪后的位置是“蓝D1”。

这种标明棋位方法的效果是动态的,但可准确表明每走一步后己方和对方ABCD棋位各有多少子。特别是在中盘接触战中,一般讲,要为己方某棋位多的棋子搭桥、开通线路;对对方某棋位多的棋子可实施堵截、不予放行的战术。

讲求效率

跳棋是以谁先到家为赢,谁快谁赢,所以有一个行棋效率问题。

跳棋效率的具体表现是步数的长短,隔一子跳为一步,连隔两子跳为两步,连隔三子跳为三步……前挪一格为半步(平跳或平挪不计步数)。在一个回合中,如果己方走两步,对方走一步,那么己方的效率高于对方,如果每一回合都如此己方肯定赢。实践中不可能每一回合都效率高于对方,可在几个回合后计算一下,比如5个回合己方走10.5步,对方走9.5步,说明己方效率高,棋势较好,掌握着胜机。

在激烈的中盘战斗中,走出高效率的招法,是胜利的关键。发生下列后果之一的,为讲求效率的招法:

1、某棋位线路上(连接A位的线路称A位线,连接B位的线路称B位线,以此类推,还有C位线和D位线)双方均有子,放开走,一个回合或几个回合下来,己方走的步数多于对方。

2、前述情况下,虽然双方走的步数相等,但:

(1)己方动的是位置靠后或者处境困难的子;

(2)己方子移动后的新位置有堵塞对方子的作用,导致对方下面的回合低效率;

(3)造成对方“断档”而形成对方今后潜在的低效率(关于断档问题笔者以后专题写);

(4)造成对方一个棋位的棋子过多,将来对方收官时必须挪步调整而低效率;

(5)双方走的步数相等,利益也相等,但此前己方棋势较好,现仍保持胜势。

保持棋形

由于跳棋是隔子跳的特点,决定了跳棋行棋的群体性。数子组合成多种棋形,保持好的棋形可以提高行棋效率。

开局伊始,10子为一大团体,随着棋局发展,演变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团体。常见的有:

1、两子,只有一种棋形,就是1字形,可互为桥梁,每次跳一步,直线前进。此种棋形,效率低下,只比落单强,仅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2、三子,有三种棋形:1字型、钝角型、小三角形,均不利于行棋,只好挪动前面一子(小三角形的先跳一子再挪)开道。遇到此种棋形,应尽快与其它子汇合,最好演变成四子棋形。

3、四子,组成立菱形是进攻和防守的最佳组合,进攻时跳出一步后可连续每次两步跳;防守时岿然不动,对方无法借用和正面跨越。卧菱形跳一步即成立菱形。四子以上的1字型不可取,非挪步不可,影响行棋效率。

4、五子,组成锐角形,行棋流畅,头中尾可连续走棋,常用于收官。

5、六子,组成六边形和=号形,是对方无法逾越的防守棋形,用于中盘对持和压迫对方落单之子;组成N字型,作用相当于五子锐角形。

以上各种相对独立棋形,一定要保持某种联系,也可用对方一时走不掉的棋子联系,忌讳“断档”和“落单”,保持整体棋形。

断档是指:己方几个子孤军深入,与后面大部队之间出现无子空白地带。这样势必造成后面低效率行棋。预防办法是:前锋之子视情况放在合适的位置,最佳位置是对方一动子就可成桥的位置,不必有多少步就走多少步。情势所迫必须孤军深入的,前面的孤子应调整至D位或者中间一带的A位,因为收官时D位是桥的状态,A位则是BC位棋子的桥(收官问题另述)。

落单是指己方一个或几个子远远落后于前面大部队。如受对方群子围压,很可能输棋。因为落单之子很难借用对方子跳出,半步半步挪效率太低。预防措施是:在对方大部队到来之前,落后之子不惜对方借步前行(最好同时造成对方断档)追上来。已经形成围堵之势时,己方要在翼侧留子接应。如算定己方优势太大,落单之子半步半步挪也能赢,则可不动堵在对方要塞的落单之子,反而导致对方为了围堵而浪费步数。

收官技巧

跳棋的收官要从全局着眼,其实收官从中盘就开始了。在中盘甚至开局时经常有一两个子已经先进营了,大部队却在后面,这时对于大营里的那几个子虽然是在中盘走的,却对于后面的收官定式的选择影响很大。新手往往中盘冲的狠,到最后收不起来了。前面没走好的话,就算是超级高手来了一样没法收。这就要学一些收官定式,学着把棋适度的收敛一些,多考虑为后面的棋搭桥。一般来说从中路收棋容易被堵,选择一侧进行突破比较好。往往出现中盘仅有两三个棋子冲上去,后面被堵的很死的情况,这时候收官的方向就有可能左右转换。转换时一定要慎重,往往中盘占优势的棋一经转换就成劣势了。尽量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收官方向,因为你一旦定下来收官方向,对方防守你另一侧的棋子马上就能解放出来投入进攻。一般自己的棋子在后面起的防守作用比被对方借用带来的负作用要大,所以前面收官的型没摆好之前轻易不要动。最后几个棋子的纠缠其实是很有学问,经常出现看起来优势的棋就是收不进去,最后功亏一溃。这其中有的确实是走错了,有的则是棋型的问题。这里有一个盲点,那就是前面收的时候要走的适度,而在最后的几个棋子如果是相同步数进家,冲的越狠越好,一旦形成谁先走谁吃亏的僵持局面,棋型越简单越容易先摆脱对方。关于收官用哪个定式好的问题以前有贴子说过西西的收尾是八方收尾,好像又回到了刚下跳棋的那种情形,其实这就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学习定式是对初学者胡乱往前冲的否定,掌握了各种定式要灵活加以运用,能把冲的狠的棋以定式收起来这才算厉害。单纯用一种定式肯定容易被堵,要学会各种定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收官时需要像计算机一样进行计算,需要很长时间,高手也经常出错。

跳棋收官的细微差距。低手和高手下棋,有时候会只差一两步,于是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接近或达到了高水平。可实际上低手输的这一步,和高手对决时相差的那一步,在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样是只差一步,双方的实力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表面上看好像双方的实力差不多,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下面的12个收官局面,红棋的形状都一样,蓝先走,都是只能先一步进家,可是这12个蓝棋的形状都不一样,有优劣之分。如果结果是平棋,前3个局面蓝棋利用最后一子拖住对手,可以说是蓝棋逼平了红棋,中间6个为僵局,基本是两分局面,后三个局面下红棋利用最后2子阻挡了蓝棋直接前进,可以说是红棋逼平了蓝棋。这12个局面,蓝棋领先得越来越多,最后却都只能先1步到家,这就是跳棋收官的魔力。这里按照领先程度不同分了12个类别,每个类别又可细分成很多不同的形状,而且这里考虑的仅仅是收官时双方不发生错误的情况,实战中这样复杂的棋型下高手还有很多利用对方失误的机会。可见收官时的一步差距暗含着至少12个不同档次的水平,要想提高一步是何其艰难!

高手和低手下棋时在开局和中盘一直保持领先很难,但是收官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高手能轻易在收官阶段翻盘,低手却只能望而生叹。收官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不下一番苦功夫很难练好。而一旦练好之后会发现,收官技术只要运用得当,对顶尖高手最多也只不过输一两步,不会输更多。

收关与中盘没有明显的时间划分,在中盘战斗时一般就有己方先锋之子进入对方营地或者营地前沿,此时要有筹划收官的思路。

收官是将散在外面的棋子送进营地并摆成开局前大三角形的过程。由于10子三角形中间唯一的D位四通八达,是效率最高的桥梁,至关重要,应先遣到位,在中盘就已到位最好。

收官初期另一个要点是上数第五行ADADA中间的A位,配合上面的D位,形成中央直达家里的B位线和C位线。如家中尚无棋子,更需先占此A位作桥,跳进B或C子后挪占D位。

如中盘战斗中,己方无法从中央渗透占领第五行中间A位,无法形成中央直达家里的B、C位线,需从侧面打开通道,那么,收官初期的要点是第五行ADADA中的D位。通过此桥跳进B或C子后挪占家中D位,形成侧面直达家里的B位线或C位线(左D形成B位线,右D形成C位线)。

此后通过B或C位线跳进B或C子至家中底部B或C位(上数第二行BC位)。

下一步行棋重点是在上数第四行CBCB位放一子,以便形成通往顶尖的A位线。

一条A位线可连续跳进A组棋子。最后将第五行原作桥的棋子挪进家中。

以上是推荐套路,实践中可根据其中原理应变,但忌讳下列招法:

1、沿营地三角形边线进子形成1字型,再进其它子时还需另搭桥,原进之子毫无效率。

2、连续进A子而不能到达顶尖,这样反而堵塞了顶A之路,势必浪费步数再次进顶。

记谱方法

目前跳棋尚无统一的记谱方法,不利于跳棋的发展。

笔者在之一之二帖子中谈到了棋位和在对局中动态的标记棋位的简单方法,只能用于走棋时分析双方在ABCD位各有多少棋子和位置,不能用于全局的记录。现尝试在棋位的基础上编制记谱方法,请棋友们评议。

(2)双方每一行中一个棋位(ABCD)由左数该棋位的第几位用1-5表示。

(3)行数写在棋位的左方,第几位写在棋位的右方,作为该点的标识符号。如:5A2,表示蓝方一侧从顶尖数第五行左数第二个A位。

(4)作移动记录时,先写移动前的位置,再写移动后的位置(中间用波折号连接)。

跳棋的兵法之行

跳棋的战术比较简单一般而言只有攻或防。擅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擅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所谓防守是先为不可胜而待可胜。正所谓不可胜者守也。但是防守也不是一味的堵截就是防守成功。由于本人的棋路侧重进攻所以我认为防守者以要津为主,以进为要挟的防守是为上策。且防守者切记,无论多严密的防守一定要给对手以逃逸的机会。否则容易导致对手背水一战,局面将不容易控制。适当的给对手以机会则比较容易把握局势。而对于中盘过后的对手残余子力则以关门擒贼为主一定要水泻不通为好哟~呵呵。本人也常遭此虐待,痛苦不堪……但是确实不失为一妙策哟~攻,避其实而击其虚。攻击者必须明确认识局面,奇正相合,以正为本,以奇为胜。攻必攻其不得不防,守则以攻为守。原则性的让步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进攻创造条件。所谓以退为进是也~呵呵……进攻是进攻,防守也是进攻。

在进攻中一要注意子力的位置配合,以连环进攻为上策;连环进攻以圆转进攻为上上策;防守为正,进攻为奇。进攻的时候以调动对手子力做无用的堵截为妙,以少数的子力调动对手的进攻或防守方向。自己则要在进攻中不断调整,声东击西,瞻之在左忽焉在右,让对手错误的判断方向,或者在已经成型的情况下改变进营的方向(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哟~)。

让对手在判断一再失误的情况下,心理产生怯战的感觉。或者想为之一战而不可得,呵呵……这其中的形式判断,试探性的进攻和对对手的真正意图的了解,以及运子之蓄势非寥寥数语可说得清的哟~总之,攻者收盘的时候必须要尽量减少外围被困子力,同时为迎接孤子做好准备。或者干脆做好孤子一步一步走也能赢的计算(这个更不容易哟~)但还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为上策哟~其实无论攻或者防都是可以转换的一种形式。真正的目的都是以局部子力的调整,用位置的积累以取得势,用势的积累而取得胜局。胜局不是说从开始就一定能够胜的,而是一点一点的把局面引导到有利方向的。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是也。如果双方多不出现错误的话(我还没看到这样的棋)。

必然有一方在某些时候出现可趁之机,关键看是否能把握的住。有些时候胜利就是这么失之交臂的……没有机会的时候要创造机会,有机会的时候要有能力把握机会。好象不止是跳棋这么简单哟。

时刻保持思路的清晰,攻击的时候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让人防不胜防;防守的时候安稳如大地,坚不可摧!(如果用我的进攻对我的防守会怎么样呢?)其实每个人的棋路不同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发展,本人的棋并不擅长防守,所以守的并不严密。以攻为守的机会比较多些,所以局面以混乱为好。每当遇到高手则以把局面搞乱为胜机。浑水摸鱼是也~呵呵……乱中取胜咱们下回再说……

跳棋的最佳开局

在复杂程度相近的五子棋中,存在先手必胜的定式,那么跳棋是否存在一个可以保证先手不败的开局呢?刚开始下跳棋时,感觉跳棋棋盘就这么大,应该存在一个最佳开局,只要用了它就可以保证不输。下了几年棋之后,发现跳棋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至今仍未找到最佳开局。

跳棋最快能有多快呢?如果有对方帮助的话,目前认为先手17步即可全部进营,如果只有一方走棋,前两年棋王子精心构思了27步进营的巧妙走法。但是这样的走法无法用于两人对弈,因为对手不可能帮助你,也不可能对你不设置任何障碍。27步进营用的是斜式开局,遇到平衡开局效果并不好,让对方占据中心后很不好走。其实最佳开局就在我们身边。当前高手所常用的开局都是经过成千上万次实战检验过的,就算不是最佳应该说也很接近了。我的网站上列举了50多种开局,到底选哪种最好呢?尽管说开局有的相克,相互之间的变化非常复杂,但是比较一下总有个优劣,从中选一个做为最佳开局还真不是件容易事。高手对弈中,其中常用的开局其实也就10种左右。现在就来分析一下哪个开局最好。

先来看最常见的平衡开局。这个开局很稳,对任何开局都不会沾光或者吃亏太多。棋子整体看起来比较协调,先稳固后方而后发动攻击,即使对手运用攻击性开局把前面几子压制住,往往也能找到有力的反击手段,这个开局应该算是后发制人型。对手采用平衡应对时先手很难占到便宜,进入中盘时很容易被反先。

比平衡积极一点的是腰子开局,腰子开局的优势在于营中心一子可以顺利地出来,在平衡中这子是不能动的,要给后面搭桥。腰子开局能以最快速度抢占棋盘的中心要点,但是底部一子的出营会有所限制。腰子开局如果底部一子能舒服地出来,那一般就占优势了。可是,后手的拆心和全攻两个定式都能有效地限制它的出营,双方都走正确的话应该算是两分的局面。

正手中以上两个开局用的最多,但是还有个开局不能忽视,那就是双向开局。看起来似乎比平衡更消极,对棋盘中心的控制力太弱,但是后手似乎并不好找抢占中心的办法,一般是在平衡的基础上单跳一步到中线,这一情况下双方都有的下,变化比较复杂,也可算两分。双向开局对付传统的平衡开局肯定比平衡对平衡要好,因为这时候双向的营中心一子能比平衡早一步出来抢占中线。

正手开局应该说以上三个最有可能了,在阿托的人机对弈软件中,支持最好的是双向开局,平衡开局到了中盘就走不动了,腰子变化太复杂。后手看起来应该是平衡最好,腰子也可以走,双向在后手时抢占中心慢的缺点显的有点严重了。

反手基本上也是两分局面,不过双向对付反手似乎不错,与平衡相比营中心一子能快一步出来,但后手一方先抢占中心变正手可阻止对方使用双向开局,先手一方只能变成先反手,因为对付反手的开局变化很多,此时后手的选择余地也多。

除了以上常用的几个开局,并不排除最佳开局是其它开局的可能性,比如明明的侧攻开局经过不断改进后和高手下起来基本上也是两分局面,胜负要看后面的发挥。并没有定论说哪个开局吃亏到没法下的地步,开局还是多样化的好,那样跳棋才能更精彩。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棋盘不变的情况下,跳棋子双方只有一颗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此时应该是先手必平的,先手一方可一直沿着侧面的一个边走,直到中线,这时对方借步只能跳到别的大营中,最后还需要平移一步才行,实际上借不到步。先手一方如果往中间是必输的,因为棋子都离中线差一步时谁先到中线谁就会送给对方一步,但那是错误的走法。

双方是两颗子呢?也是先手必平,分正手和反手两种情况。正手时双方各走一边,互不干扰,当然是必平的局面。反手时先手一方可先抢到中线顶住后手,后手一方2子就不像1子那样容易借步了,借着跳一步会让自己的2子变分散,等于废了一步棋,之后双方各调整1步后连跳进营,先手赢1步。仅仅简单的2个棋是形不成死局的。

十子跳棋最佳开局是什么结果很难下定论,感觉先手必平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考虑到一子棋谁先到中线谁送对手一步的情况,后手必胜也不是不可能的。实战中先手胜要比后手胜难很很多,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天元的优势实现先手必胜呢?这个恐怕很难。在高手下棋时死局出现的比较多,最佳的走法也是有可能形成死局的。

我个人主为双方如果都没有任何失误的话,最可能的是先手必平,其次是后手必胜,再次是死局,最后是先手必胜。由于有网络的存在,五子的研究目前已经非常深入了,出现了很多所谓终结谱。剩下的开局中,明星,寒星,名月等好几个都接近黑必胜了。目前五子的状况比以前差多了,原因之一就是终结谱的存在。大家都按照谱下最强手,背定式,反而失去了乐趣。看来五子的规则又要调整才是。其中的一个说法是从第一手起,就可以选择互换,直到第5手两打后。这样黑白更加平衡,对高水平的就更有的玩头。

随着研究的深入,跳棋终结谱也可能出现,可能也会制定相应的禁手规则。不过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终结谱是相当复杂的,就像五子棋一样,人们都知道有必胜定式,可是非专业棋手几乎不大可能记住那麻烦的必胜谱,游戏依然会互有胜负。真不知道到现在没有找到最佳开局是一种悲哀还是幸运。让我们在发现跳棋必平/胜定式之前好好享受跳棋的乐趣吧。

跳棋的中盘

跳棋的中盘和象棋相似,分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风格。受棋盘所限,大多数棋局会在中间位置屯积大量子力,导致双方都很难顺利地跳下去,形成国际象棋那样的封闭局面。也有的像小六那样战线拉的很长,形成象中国象棋那样的开放式局面。中盘是和开局相关的,不同的开局会导致不同的中盘,象小六那样总能把棋局引向所擅长的开放式局面。开放式局面下不要以为可跳的路线很多就可以随便跳,小六和某位高手下棋的时候看见有路却不敢跳。这种局面要尽量多往前跳,少堵对方,因为堵也堵不住,反而会耽误自己的前进。不过这种局面下也会有小步的调整,调整是为了后面的进攻积蓄力量。有时候创造出的进攻路线肯定会被堵,但是通过对方的堵棋牵制对方也是一种策略。封闭局面下应该以防守为主,如果没有明显高出对手的实力就冒然进攻是要吃亏的,这也是棋室中防守型高手居多的原因之一。由于中盘棋子多位于中间位置,同样是向前跳一步,你的棋子离开了中间的战略要地,对方的棋子也跳一步占据了你原来所在的要地,那么你就吃亏了。这时候更多的是选择在侧面一步步的挪,慢慢挪到可以发起进攻。棋子过中线之前可以左右两侧都有,主要负责防守,过中线以后尽量不要再分散在两侧,集中在一侧比在中路要好一些。如果出现一些可跳的长步,那就要看长步取得的距离优势能不能弥补分散带来的劣势了。如果采用收官定式就要避免跳的太过,如果有很强的散棋收官能力则可以冲的狠一些。大营里面的几个位置对于后来的收官影响很大,要早做调整。至于后面几个子的防守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进攻路线,一定要堵住对方进攻路线的关键部位,堵的时机很重要,堵晚了当然不行,但堵早了也不好,提前去防会耽误你的进攻,对方却节省了一步来改变进攻方式。

中盘怎么走要从实战中去体会,多积累经验,可以看一些高手对局的棋谱来提高中盘作战能力。

跳棋的节奏与韵律

跳棋原来是一种心情!看到这样的话,真的觉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在这里愿与各位分享一下心得。

跳棋呢有的时候对手很擅长进攻,节奏非常的快。甚至有一种无法抵挡的感觉,总觉得对手在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防不胜防的苦恼~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考虑一下节奏的问题。既然对手那么急攻,那么我们不妨稳健的防守。一般情况下急攻的对手在收盘的时候一定需要很多步来调整。没有什么固定的形状,基本属于随机应变型。但是这就需要经验和眼光了!(不是针对所有急攻的棋手哟~)在关键的位置并不是象看起来那样对手几个子围你一个,而是你一个子在挡住对方几个子!这样就为自己赢得了步数,得到了调整。同时也减缓了对手攻击的速度。呵呵……是不是可以说是一种以慢打快,以静治动呢1?

如果对手是那种稳健的防守型棋手。思考的时间长,思路缜密,很少漏洞。那么不妨试验试验给对手以机会譬如骗招或者把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路让给他走,或者一个关键的位置。对手先为不可胜,那么我们哪怕牺牲些也要调动他。让他动起来,那么我们才有胜利的机会。对这样的对手不怕给棋,只要他动起来了,那么就不再是无懈可击的了。而且一般对手一旦有机会走最后的或者很远的步是很难控制不走的。这里要强调一下,不要轻易地送一定要让他认为你有目的或者有价值;最好是让对手不得不走。归根结底就是对防守型对手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动起来,破坏他的阵型。用自己的运动调动对手,在运动中寻找胜利的机会……典型的运动站!

以上是一些节奏的问题,通过适合自己的节奏掌握局面调动对手。同时运用相应的节奏破坏对手的阵型和进攻节奏。那么什么是韵律呢?韵律是在节奏之上的一种高级节奏。一般而言在下棋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输了,那么就是你在随着对手的韵律转。你的对手已经不仅仅是运用节奏了,而是让你在整体的节奏中中跟着他的韵律在前进。感觉没有什么明显地错误,但是早就已经输掉了哟~是所谓不战而屈人兵。比较常见的是在高手和一般选手下棋时的表现。

其实所说的节奏也好,韵律也罢一般都是在心境比较平和的情况下体会一种游戏的乐趣。真正的势力相当的比赛或者挑战火药味都是比较浓的。而一旦有了功利心,那么什么节奏了,什么韵律了就不再体现了。只有求胜的欲望和实力的对决了。那种场面真的是很残酷……想起来都是心有余悸哟……

四、国际跳棋

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旧称西洋跳棋。远在古埃及法老时期就已存在,现代国际跳棋是在12世纪定型的。

国际跳棋的棋盘和国际象棋的棋盘完全一样,是由64个黑白相间的小方格组成的方形棋盘。棋子为圆盘形状,其直径为31.75~38.1毫米,共24枚,分黑白两色,比赛双方各取一色(12枚棋子)。棋子在深色格即黑格上活动。

国际跳棋棋盘

跳棋允许棋子斜走,可向前进至邻接的一个空格上。如有对方的一只棋子占据邻接的格子,而在它的前面又是个空格,则己方的棋子可以跳过去,吃掉对方的这只棋子。如果这一格的前方又出现同样的局势,则必须用同样的着法按直线或“之”字形线的前进方向连续地跳进。

比赛开始,要抽签决定双方所执棋子的颜色。规定由黑棋先走。走完第一局后,如继续对弈,双方的黑白棋子应互换。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二节 中国古战棋

古战棋,原名三军棋,是一部象征中国古代战争的棋类作品。在内容、难度、思想、趣味、形式等方面,古战棋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一、特点

1、以军种为切入点,象征中国古代战争。

2、内容丰富,而且还可以具有连续性。

3、攻击方式多样,取胜方式也多样。

4、以事物为棋子,以时空为棋盘,以自然为棋规,以社会为灵魂。

二、棋盘

棋盘呈正方形,由九条平行的横线与竖线相交而成,共有八十一个交叉点,棋子会在这些交叉点上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中,有六处为断开的点,这断开的点称为“出口”。因所处位置不同,“出口”有“边线出口”与“底线出口”之分。 棋盘上的第五条横线将棋盘分为红方区域与黑方区域两个部分。红黑双方的区域上,各有三个粗线框,粗线框所包含的区域称为“区”。站在红黑双方各自的角度,各自区域上的“区”从左到右依次是“左区”、“中区”、“右区”。在两个“中区”上各有一个小矩形,称为“点将台”。另外在两侧边线上也各有一个小矩形,称为“友军位”。除了“中区”外,红黑双方的“左区“与“右区”上会各有一个小圆点,这是“山林”棋子摆放的地方。另外,在棋盘的四个边角上各有一个小标识,“村庄”棋子与“粮仓”棋子要不相邻地摆放在这些地方。 棋盘

三、棋子

1、从颜色上看,棋子分为红色棋子、黑色棋子、灰色棋子、绿色棋子和青色棋子五种。 红色棋子四十七枚,黑色棋子四十七枚,灰色棋子三枚,绿色棋子三枚,青色棋子两枚,总共一百零二枚。

2、从内容上看,棋子分为军队棋子、军令棋子、营城棋子、天气棋子、疑兵棋子、山林棋子、村庄棋子、组件棋子、兵器棋子、路障棋子、粮仓棋子以及动物棋子,总共十二种。 凡是军队棋子,棋子表面都带有数字符号,数字符号有“2”、“1”、“01”三种不同形式。“2”表明这枚军队棋子的兵力是二万。“1”与“01”表明这枚军队棋子的兵力是一万。军队棋子共二十九枚。

“分”、“合”、“击”、“困”、“探”、“分/击”、“分/困”、“伏”、“烧”、“反”、“冲”、“战”均为军令棋子,各代表一个军令,在对弈过程中起辅助说明作用。军令棋子共三十枚。 “营”、“城”、“空”均为营城棋子。其中,“营”指军营,“城”指城池,“空”指虚营。凡是营城棋子,都是双面棋子。红方“营”、“城”棋子的背面分别是黑“营”、黑“城”,而黑方“营”、“城”棋子的背面分别是红“营”、红“城”。另外,红方“空”棋子的背面是黑“营”,而黑方“空”棋子的背面则是红“营”。营城棋子共十四枚。

天气棋子只有“雨”棋子这么一种,共三枚。

凡是棋子表面带有数字符号而且符号下面又有下划线的,都是疑兵棋子。疑兵棋子共八枚。

除了以上五种棋子外,还有山林棋子四枚,村庄棋子两枚,组件棋子四枚,兵器棋子两枚,路障棋子两枚,粮仓棋子两枚,动物棋子两枚,总共一百零二枚。 棋子

四、规则与方法

1、古战棋框架

古战棋分为“基础”与“补充”两大部分。“基础”是古战棋的基础玩法,而“补充”则是在基础玩法之上又加入一些棋子,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玩法。

2、游戏参与者

古战棋表示的是三方势力,但只需二人对弈。一方执红棋,一方执黑棋,而对于第三方棋子,则归红黑双方中的一方支配。红黑双方轮流走棋,直至棋局结束。

3、确定领地数量

在对弈前,红黑双方要先确定好各自的领地数量。领地数量可以自行确定,也可以通过投掷色子来确定。在对弈中,赢下一盘棋,就会得到对方一块领地,输掉一盘棋,就会输给对方一块领地。当一方输掉所有领地时,整个棋局也就极有可能结束了。

4、两个阶段

每一盘古战棋棋均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摆子阶段与走子阶段。摆子阶段是指相关棋子先后被摆放到棋盘上的阶段,而走子阶段则是指棋子在棋盘上运行的阶段。

5、棋子的基本摆放顺序

首先,将统帅棋子摆放在各自区域的点将台上。 然后,在区位上摆放好各自的三枚“营”棋子。 最后,在“营”棋子上面各摆放一枚兵力为二万的军队棋子。

6、军营

在对弈过程中,军营起阻碍、保护以及粮草供给作用。

7、军队

凡是军队棋子,在棋盘上均可直走或横走。兵力为一万的军队棋子,在一步棋内最多走三格。兵力为二万的军队棋子,在一步棋内最多走两格。兵力为二万的军队棋子在有效格数内还可以单独吃掉兵力为一万的军队棋子。

8、配合行动

“分兵”,指将一支二万兵力的军队棋子分成两支相应的一万兵力军队棋子的过程。“合兵”,指将两支相同军种的一万兵力军队棋子合成一支相应的二万兵力军队棋子的过程。“夹击”,指己方的两枚军队棋子同时从相对方向对对方某一军队棋子进行攻击,并最终将其吃掉的过程。“围困”,指一方用两枚军队棋子将对方某个军队棋子困住的过程。“分/击”,指的是“分兵夹击”,“分兵”为辅,“夹击”为重。“分/困”,指的是“分兵围困”,“分兵”为辅,“围困”为重。“分”、“合”、“击”、“困”是“基础”中的基础。

9、三种常用的取胜方式

“晋级”、“釜底抽薪”、“擒将”是三种常用的取胜方式。

10、十八个补充玩法

补充一 纵横天下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自引入一枚“王1”棋子。“王1”是古战棋的核心,它的安危关系到整个战局。在这个补充里,“王1”可以有条件地退出当前战场,所以这就使得古战棋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也就是一场战争可以由多场战役组成。

补充二 增援部队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自引入一枚“后1”棋子。“后1”在走子阶段中出场,起援军作用。

补充三 固若金汤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自引入一枚“城”棋子。“城池”的保护作用明显要比“军营”强。

补充四 倾盆大雨

在这里,引入三枚“雨”棋子。“雨”棋子在棋盘上既可具有固定性,也可具有飘移性。

补充五 隔岸观火

在这里,引入第三方“友1”棋子。“友1”棋子的存在,使得处在战局中的红方与黑方各有顾忌。

补充六 金蝉脱壳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引入四枚疑兵棋子以及一枚军令棋子“探”。疑兵棋子的存在,使得棋盘上的某些军队棋子有了虚实之分。

补充七 伏兵四起

在这里,除了引入四枚山林棋子外,红黑双方还需各自引入四枚军令棋子“伏”。埋伏在“山林”中的军队,会伺机攻击敌人。

补充八 扩充兵力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村庄棋子、两枚组件棋子以及一枚“农1”棋子。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不可小觑。

补充九 先进武器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炮”棋子。火炮的威力明显要比石炮大。

补充十 设置路障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阻”棋子。设置好的路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敌方的军事行动。

补充十一 火烧粮仓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仓”棋子。粮草不足,军心就会动摇。

补充十二 火烧连营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军令棋子“烧”。军营虽然会有保护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补充十三 力争上游

在这里,将点(0,1)至点(0,6)之间的直线段规定为一条河。但凡水战,勿迎上流。

补充十四 权宜之计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军队棋子“新2”。不同军种之间的合兵,虽不是长久之计,但也可解一时之需。

补充十五 战场倒戈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军令棋子“反”。将领是否具有反叛之心,不得不防。

补充十六 火牛陷阵

在这里,红黑双方各需引入一枚动物棋子“牛”以及一枚军令棋子“冲”。牛也可以在战场上立奇功。

补充十七 一较高下

在这里,引入一幅中国象棋。通过一盘象棋的对弈,可以判定某两枚敌对军队棋子的存亡。

补充十八 卧薪尝胆

在这里,红黑双方共需引入三十一张卡片。失去所有领地的一方,还可能存在着一线生机。在这个补充里,虽然没有棋子方面的对抗,但却可以使整个古战棋在内容上成为一个“圆”。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三节 中国军旗

军棋是我国深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国际军棋——是由中国山东莱芜农民张家来,用业余时间发明的一种模拟现代陆海空战争的军事棋艺游戏,全世界人通用。现代的国际军棋,是根据当今世界陆、海、空多兵种、高科技、立体战争的实际军事布置及作战原理,吸取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等棋艺之精华,将代表各种战争武器或部队的棋子通过明式或暗式对弈,在两个或四个陆地及江河海洋之象征的棋盘上进行来回走动并吃棋,让不现实的纸上谈兵变成现实的——棋盘上练兵,是一种双方、三方或四方对阵的新的智力竞赛游戏和娱乐项目。假如:红方的王不能走棋或被吃,那么红方的棋子就被胜方所使用,可以像打牌一样,三打一。二打二,也可各自为战。

当四人游戏时,四人在棋盘上分占四角,分为两方,相对的两家联盟与另外两家对抗,互相配合战斗;两人游戏时,则分占棋盘的上下两角,相互作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四国军棋带来了春天,一些网站相继推出支持在线游戏的四国军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四国大战,四国军棋风靡全国。 国内还有一种从军棋演变而来的军棋,叫做国际军棋。 以中国棋院为支持的中国首座四国军棋垂直门户网站—四国军棋网,网站致力于军棋的世界化、职业化,打造世界最正规、最权威的军棋交流平台。

一、军棋的诞生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这样定义军棋:(Kriegspiel)国际象棋的变种,1900前后首先流行于英国。对弈双方各自有一棋盘,都不得看对方的棋盘和棋子。另有第三个棋盘置于中间,由裁判使用,不许对方看见,裁判根据双方各自的意见代为走棋,双方根据裁判所提供的有限情报着棋。陆战棋又被称为军棋文中未提及军棋的发明者,此外一些解释让人费解。如“第三个棋盘置于中间,由裁判使用”,“双方各自的意见代为走棋”,最初的军棋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查找一些相关的英文资料,可以得知,军棋又被称为盲象棋(BLIND CHESS) 是由南非(South-Africa)的一位叫Henry Michael Temple人于1899年发明的。他本人是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 因为自己的伙伴希望能玩一种反映战争的游戏,于是他借鉴国际象棋的棋子,发明了这种战争游戏。Kriegspiel的英文解释就是WAR GAME.是象棋的一种变形,同时也是一种真正的具有公众观赏性的游戏(a true spectator sport!)。它使旁观者和下棋人共享其中的欢乐。军棋是一种成功的变形象棋。它和象棋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允许看对方的棋子,更具有挑战性。

军棋的诞生,立刻风靡世界。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军棋专家( Bob Timmel,ike Thayer,and Rea B. Hayes. 并获得城市冠军。可见,在国外早已有了军棋比赛,不知在国内有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比赛。

二、游戏规则

1、军棋的棋子各方均有25个,分别为军旗、司令、军长各一;师长、旅长、团长、营长、炸弹各二;连长、排长、工兵、地雷各三。

2、吃子规则:司令> 军长 > 师长 > 旅长 > 团长 > 营长 > 连长 > 排长 > 工兵,小棋遇大棋被吃,相同棋子相遇,则同归于尽;工兵能排除地雷,其他棋子不能排雷;炸弹与任何棋子相遇时同归于尽。

3、棋盘常识:棋盘上行走路线包括公路线和铁路线,显示较细的是公路线,任何棋子在公路线上只能走一步;显示为粗黑的为铁路线,铁路上没有障碍时,工兵可在铁路线上任意行走,其它棋子在铁路线上只能直走,不能转直角弯。棋子落点包括结点、行营、两个大本营。行营是个安全岛,进入以后,敌方棋子不能吃行营中的棋子。军旗和地雷不能移动。

4、游戏开始时,玩家依次进行翻棋,首先翻出工兵者使用该工兵颜色的棋子,双方进行厮杀。

5、获胜:杀光对方所有能移动的棋子则获得胜利;或者一方用工兵挖掉对方三颗地雷后再用最小的棋子将自己方的军棋扛到对方的大本营,也能获得胜利;如果有一方被逼得无棋可走了,也判定该方输棋。

6、其他规则:字朝下摆:一种是字朝下摆的(也叫翻棋、明棋)。还有一种是立起来的(暗棋 竖棋)。字朝向自己的方向,以山界为界,在除了行营以外的格子里布阵。行走路线包括公路线和铁路线,显示较细的是公路线,任何棋子在公路线上只能走一步,显示为粗黑的为铁路线,(不可停在前线)。铁路上没有障碍时,工兵可在铁路线上任意行走,其它棋子在铁路线上只能直走或经过弧形线,不能转直角弯。棋子落点包括结点、行营、司令部,行营是个安全岛,进入以后,敌方棋子不能吃行营中的棋子,军旗必须放在司令部(大本营)中,进入任何司令部(大本营)的棋子不能再移动。工兵除了有挖地雷的能力,开局时还可以设置,工兵侦察能力,当工兵遇到敌方棋子时,敌方的的棋子将被所有玩家看见,但此时工兵也将消失。炸弹不能放在第一行,地雷只能放在最后两行,军旗只能放在司令部。吃子规则:司令 > 军长 > 师长 > 旅长 > 团长 > 营长 > 连长 > 排长 > 工兵;大子吃小子,如果子一样大,就一起消失。若总司令消失,亮出军旗。

炸弹与任何棋子相遇时,双方都消失。地雷不能移动,工兵可以吃它,炸弹撞地雷都消失,其余子撞地雷自己消失;军旗被对方扛走、无棋可走都会被判负; 工兵在铁路上可以走弯道。

三、国际军棋歌

陆海空,新战役, 国际棋,来模拟。

总统卫,弹舰机, 军师团,互克之。

王走中。卫走直。 弹隔子,打回址。

舰走目。师走日。 机走三,可跨子。

军走二。团走一。 王若擒,兵归己。

知己彼,兵法记。 一子动,顾全局。

学军棋,开智力, 反战争,传友谊。

畅销图书10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四节 斗兽棋

斗兽棋是中国一种棋类游戏,双方有八只棋子,依大小顺序为象、狮、虎、豹、犬、狼、猫、鼠。较大的可吃较小的,同类可以互吃,而鼠则可吃象。动物走一格,前后左右都可以。 棋盘横七列,纵九行。棋子放在格子中。双方底在线各有三个陷阱(作品字排)和一个兽穴(于品字中间)。如果一方进入了对方的兽穴便胜出。任何一方都不能进入自己的兽穴。如果对方的兽类走进陷阱,己方任何一只兽都可以把它吃掉,如果敌兽进入陷阱,一回合后,自己的兽类不吃掉陷阱中的敌兽,当对方进入己方兽穴时,则本方输。中间有两条小河(跟湖差不多)。狮、虎可以横直方向跳过河,而且可以直接把对岸的动物吃掉。只有鼠可以下水,在水中的鼠可以阻隔狮、虎跳河。两鼠在水内可以互吃。

部份斗兽棋的次序略有不同:象、狮、虎、豹、狼、狗、猫、鼠 。 亦有狗吃狼的。亦有用狐代替狼的:象、狮、虎、豹、狗、狐、猫、鼠。水里的不可直接吃陆上的,陆上的也不可吃水里的。

一、棋盘和棋子

斗兽棋棋子共十六个,分为红黄两组,各八个,由双方各执一组,兽类是一样的,分为八种:红方:象、狮、虎、豹、狗(犬)、狼、猫、鼠 ;黄方:象、狮、虎、豹、狗(犬)、狼、猫、鼠。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有横九竖七共六十三个格子组成,棋子就摆在这些格子内。棋盘内有两条小河,河上有三座桥可以通过。

二、游戏规则

每只动物每次走一方格,前后左右均可,但是狮、虎、鼠三种兽类,还有不同走法,说明如下:

1、狮虎跳河法:棋盘中有两条河,狮虎过河,可以纵横对直跳过,并且在跳得方格内,也能把敌方较小的兽类吃掉,但是如果老鼠在河里,把跳的路线阻隔就不能跳。

2、鼠入水中法:鼠过河可以走入水中(走法同陆地),如鼠在河里,陆地上的兽类都不能吃它,鼠亦不能吃陆地上的象。当两鼠在河内相遇,可以互吃。

等级大小

本棋普通吃法:象〉狮〉虎〉豹〉狗(犬)〉狼〉猫〉鼠。

特殊吃法说明如下:

1、鼠吃象法:八兽的吃法除按照大小次序外,惟鼠能吃象。

2、互吃法:凡同类相遇,可互相吃。

3、陷阱:棋盘设陷阱,专为限制敌兽的战斗力(自己的兽,不受限制),敌兽走入陷阱,即失去战斗力,本方的任意兽类都可以吃去陷阱里的兽类。每方在兽穴旁设三个陷阱。 胜负:无论任何一方的兽走入敌方的兽穴就算胜利(自己的兽类不可以走入自己的兽穴),胜利方按级别取得赢分,失败方扣2分。一方提议作和,对方同意此时作和,和局双方不扣分。 三、在电脑游戏中的异常处理

1、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达三次以上,首先走棋的人如不变着作认输论处。

2、游戏进行中不正常离局者,断线次数加1次,并扣十分游戏金币数。

3、若是某个玩家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响应,游戏程序将替他叫停棋一步,并增加超时一次,三次以上超时(不包括三次)作认输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8182.html

更多阅读

2015年中国床垫十大品牌排行榜 十大床垫品牌排行榜

2015年中国床垫十大品牌排行榜——简介家居生活中,一款舒适的床垫能给你最舒适温馨的睡眠。目前市场上的床垫排名是怎样的呢?小编为你初步总结了一下,供你参考:2015年中国床垫十大品牌排行榜——工具/原料纯天然植物,天然抗菌七区颗粒按

声明:《畅销图书10 2015年畅销图书排行榜》为网友久未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