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练字? 成人如何练字最有效

【方澈的回答(8195票)】:

注:本文章内容规个人所有,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引用,违者必究。

已有知友通告网上有部分店铺引用本答案文字,特此通知作者从未允许任何店铺以本文内容作为卖点。也感谢 @黄磊 的通告。

---------------------------------------------------------------------------------------------------------------

上过日报后赞同和评论增加了许多,很多问题很难及时回答,特开专栏,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要练字的知友。

很多朋友提到楷书练习,楷书练习以后会在专栏详解,楷书要比行书严谨的多。答案里怕是难以说清。

初习楷书的朋友,不建议选择难度过高的字帖,这和行书不同,建议以《张猛龙》、《九成宫》、《多宝塔》、《玄秘塔》任一本临写,是以为基础,切莫多临,临习至出形即可临写晋级的楷书,有关楷书部分会在专栏更新,会有详细的解释。

楷书帖子书者出名的近千,我会尽量多整理一些,也是为大家展示书法文化,也是为自己梳理知识,前人风范,虽然早已湮灭,但留下的碑帖之中,总是有值得尊敬之处。

还有个共同问题是大家对临写字贴中笔顺的疑惑,我已经找了开发app的技术人员,只是还在商议价格,快的话应该今年app就会开发出来,那时会为知友免费开放。所以类似的问题就莫要问了。

---------------------------------------------------------------------------------------------------------------

这个答案4月末写成,写成时前面有50个回答,彼时最高票3000多赞(不知为何已被折叠),次高票近千赞,写的都很全面。

还是没忍住写了个答案,三个月后升为了第一个答案。还是很高兴,也希望浅薄之言可以为想要练字的朋友带来些许帮助。

基本更新完全。有什么好建议或者希望更新的可以留下评论。

每个私信我的朋友我都回答了问题,一些写字的请求也都尽量答应了,就别要我给出针对个人的练字计划了,真真没时间。

哦,也不能说没时间,明码标价,10k三个月,写字计划加详细提高,保证效果,童叟无欺。

哦,注意,要欧元。

评论区留下了一些知友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释。删了很多评论,删到一半略悔,特此对那些赞美过我的评论表示最深沉的感谢。

基本的问题都提过了。以后不会删评论了。

过些时间打算参加由中书协主办的的全国书法展,届时会有精致的,秒杀所有我其他图片的作品上传。敬请期待。

---------------------------------------------------------------------------------------------------------------

答题主

只谈硬笔练习。

算是练过一段时间,以为字写的还像那么回事,也教过周围的朋友,也拿过一些奖项。

但是我只想从我自己说起。希望我的方法对想练字的朋友有所帮助。

在以网络为主导的年代,练一手好字并不是浪费时间。而且它将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说正题,

-------决心-------

我的很多朋友,都有过练字的想法,一开始我还会给出详细的写字计划,后来,算了,练两天就嫌烦,还谈什么写一手让人为之侧目的好字。

心不静,别练字。

所以倘若你真决心练字,请保持每天至少半小时纯粹的写字时间,不必花前月下,不必名笔香茶,一桌一笔一字贴,足矣。

-------握笔-------

握笔(书法上称执笔)姿势正确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人不是机器,每个人的思想,会从很多事情体现出来,拘谨于“正确”也是最无聊的事情,我见识过的几种握笔方法各有利弊,以下详解

(说下笔尾的问题,我仔细试了试,发现写字时笔尾并不架在虎口,而是架在我图片所示位置,高于虎口。)

(学校自习室,设备简陋,桌面不净,诸位试看)

1、传说中正确握笔姿势,笔握在中指的第一个骨节上,此握笔适于长期书写,握笔较紧,灵动性高,我的老师就是这么握笔,但据我观察他骨节那个地方已经磨出很大一块茧子,且中指骨节略有变形。



2、我的握笔方式,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特用一种狰狞的手势。我把笔握在中指第一个骨节和第二个骨节之间,可随意调节笔在手指上的位置,对笔的掌控会更好。但是写久了(持续2小时以上)那一块会有很重的淤青。



3、我称之为学霸握笔法,拇指扣住食指,名如其效,写字速度奇高。但此握笔弊端太多,建议更换。首先茧子不可避免,其次这种握笔把笔握死了,对练字益处甚微。并且长时间写字会造成手指麻木,变形。



4、此为扣手腕握笔,我有个朋友这么写字,初中三年后高中就不能写字了,持续写字半小时手腕就会刺痛难忍,后来是做手术改善的。

不过据说奥巴马也是这么握笔。



5、此姿势不作评价。



-------笔-------

看过一些答案,有说钢笔,有说水笔,有说铅笔。
如何系统地练字? 成人如何练字最有效

铅笔,很长时间不用铅笔写字了,最初参加比赛时会用铅笔写一遍,然后钢笔描上,铅笔的确好出笔锋,因为石墨在磨损的过程中笔尖呈一个截面。但我不会选择用铅笔练字,首先平常生活中用到铅笔的地方太少,而且真正写字的,据我所知是没有用铅笔来作为日常练习。

水笔(中性笔),给我的感觉是油滑,写不出层次感。写不出空间感。但是不排除有特别顺手的能写出钢笔的感觉。练字时不建议使用。

钢笔,我练字一直是钢笔,也最喜欢钢笔走在纸上的感觉,它不像铅笔那么硬直,不像水笔那么油滑,说文艺点,墨水渲染在纸上就会勾起我一直写下去的欲望。所以首推钢笔。我练字时间不算长,用的是王者书法笔,好像已经不产了,20元一支。

本答案图片大多是由普通钢笔和水笔写的。

(请王者品牌管理部经理迅速与我联系,付与广告费。)

一点不用担心用了钢笔后再用其他笔就写不好了

用钢笔写好字了,拿树枝写都能写好。

令狐冲当年练好了独孤九剑,不照样用树枝杀人么。

-------字帖-------

反对一切描红的行为。

描红描出的字,写的真是你自己的字吗?

家师教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所以若没有其他人的经历和心态,描出了他人的字也会觉得格外空洞。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写的字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

但还是要字帖,但不可描红。

只有临贴,最练字。

(书法说临摹,临是临,摹是摹。下文有详解。)

字帖只推荐古贴,毛笔字贴。因为你知道的所有(再次强调)当代书法家都是这么练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追本溯源?

市面上有各种精装小版的帖子,看上去也和平常字大小相差无几。楷书行书根据自己喜好来,我是先接触的行书,从没接触过楷书,但是平常也会无师自通写写小楷。如果你只是以练一手好字为目的,推荐王羲之的帖子。

《圣教序》



(这本我临写过,杂志纸张,印的也不错,知友如果走某宝记得货比三家。) (这本我临写过,杂志纸张,印的也不错,知友如果走某宝记得货比三家。)

《兰亭序》 (指冯承素双钩摹本。又称神龙本)



(同圣教序。)

这两个够了。

提示:《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字精且变化多端,建议辅以《圣教序》同临,效果会很好。

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

-------本子-------

现在我们书写环境和工具都有了,那么还需要一个本子,这个本子因人而异。

倘若字写得着实对不住观众,那么你需要一本米字格或田字格,格子至少也是1*1cm。

倘若字写的还可以,只是需要上一个台阶,或想更系统练字,那么你可以选择格子本,或者信纸本。也建议拿一摞A4纸,自己划线后复印,线间距也要保持至少1cm。

-------方法-------

本子放直,与身体垂直。不要扭腰扭脖歪着写,对健康不好。

握笔选择自己最舒服的,能改就改,改不了也一样写。好比葵花宝典不自宫也可以练,只是效果差些。

心静。你只是练字。 心静。你只是练字。

字写得太差的,重头写,《圣教序》从“大唐三藏圣教序”起;《兰亭序》从“永和九年”起;两本字帖一起练效果最佳,圣教序稳重,兰亭序飘逸,坚持下去定有所得。

字写得不算太差的,两本字帖挑字练。

把纸一分为二,先写左侧,每行一字,一字5个,中间校正。看看这5个字每个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果你身边有练字的朋友,让他在中间给你写上校正的字。如果没有,留着,等你写完半张纸,再回头写中间的一排,你会发现一定是有所进步。整张纸左侧写满,再写右侧,根据你的思考,改善了缺点的字。

如下图,现在左面写,左面写满再写右面,中间不管是自己写还是其他人写,用红笔。



早晚两次,每次半小时。若是按部就班。一周能看到效果,一月字迹改善明显,要是真能坚持数年,相信不论是对写字还是人生,都大有益处吧。

写字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事情,我们在练字的过程中会折磨,会痛苦,会想摔笔撕纸。

相信我,这就是意味着你的字马上就要有所突破的前兆。

平心静气,坚持下去。

补充(6):如何校正字。

1、空间:这是我高中时记的笔记,以“手”字、“齿”字为例

“手”字,上面三横原来写的不好,因为空间处理的不好,三横的间距应该是相同的。当然,写到一定境界的是另一说,初练要首要理解字和空间的关系。

“齿”字,空间感太差上面的一横收的太早,下面的有写的靠右,导致整个字向左偏斜。此字也好做更改,最后一竖改为由右上至左下就行了。

如“肤如凝脂”的“脂”、“领如蝤蛴”的“蝤”,左右偏旁空间处理都不完善。



2、笔画:这算是入门之后的了,行书甚至楷书都会简化一些偏旁部首,没别的方法,多练多记,多“找不同”。下图为“年、落、语、能”皆出于《圣教》、《兰亭》。

以后写的多了,也就成习惯了



3、下笔:落笔时,仔细比较,尤其前期训练,最好一笔一看贴,每一笔的空间分布,每一笔的起锋收锋。这和各位眼神有关,就不上图了。

4、笔锋:一般来说初练硬笔,尽快写出漂亮的笔锋是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初学者会“强”出锋,这个效果。(图)

如何在日常书写中练出笔锋?

以“一”字为例:



两面重,中间轻,起锋如有好笔是很简单的时,用水笔不好出锋时,我习惯写时迅速的一点,然后长横,紧接收锋。两面重,中间轻,起锋如有好笔是很简单的时,用水笔不好出锋时,我习惯写时迅速的一点,然后长横,紧接收锋。

以“不”字为例:



这个字每一笔都有着联系,起锋没控制好,写的重了,但是可以看到,撇练竖,竖马上收锋连捺,笔尾收回,这是一个成字,没有不自然的笔锋。这个字每一笔都有着联系,起锋没控制好,写的重了,但是可以看到,撇练竖,竖马上收锋连捺,笔尾收回,这是一个成字,没有不自然的笔锋。

以“之”字为例:



一波三折,说的就是之。兰亭序二十“之”字各不相同,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查询。一波三折,说的就是之。兰亭序二十“之”字各不相同,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查询。

以“人”字为例:



一撇一捺,最难写,要写一个顶天立地,要写一个堂堂正正。撇要有力,捺要平稳,写捺时,轻触纸起锋,逐渐加重,自然出锋。

当然还有这种写法:



捺向右一笔滑下,没有太明显的笔锋。不失为一种好的写法。

5、笔画续:咱们再来说笔画,行书简化很多笔画,如果没有老师带,初临时很难弄清究竟是如何下笔。(顺便说下草书,不是写的字无法辨认就叫草书,草书很难,草书的笔画构造十分严谨。和行书楷书比,天壤之别。没有行书基础切勿练习草书。)

举几个部分朋友疑惑的栗子,第一个是大字,然后笔画分解,之后是刚好一个格子的小字,用本行间距八毫米。

上传后就不清晰了,一定要放大看细节。

《兰亭序》

“群贤毕至”的“群贤”:





“映带左右”的“映带”:



还有“茂林修竹”的“茂”:还有“茂林修竹”的“茂”:



“亦足以”的亦:



“所以”的“所”:



《圣教序》

“藏”:



“梦”:



“阴阳处乎”的“处”:



“栖虑”的“虑”:



“体生灭之机要”的“体”:



待续。待续。

6、成字:看这幅字,不是作品,是日常的字。用来给大家指正常犯的错误。(建议放大看细节)



这是很多成字写到一起,有格子,就不必考虑章法的问题。这是很多成字写到一起,有格子,就不必考虑章法的问题。

中国字称方块字,也是最难书写的字体,(不得不说英文一个礼拜就能练出圆体、印刷体、意大利斜体)。一个字写成带着精神才能称作好字,写字有精神很难,空间笔锋笔画都是为了写字有精神。

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字写倒。



“月”字,若是出作品为了谋篇布局可以这样写,但是平时不行,最后一笔必须要立住,才能让字站稳。

可以用四边形与笔画相切,以验证字是否站稳。



第一个“多”字,生活中很多人这么写,这就是明显的把字写倒了,也就失去了精神。第一个“多”字,生活中很多人这么写,这就是明显的把字写倒了,也就失去了精神。

其次要注意字的解体构造,即“小章法”。



“到”字,这个字空间没有处理好,所以写出来会觉得别扭,因为左右过长。“到”字,这个字空间没有处理好,所以写出来会觉得别扭,因为左右过长。



“高”字,这个字就是笔画间距太大,写成会感到空洞,也就是常说的“垮”。“高”字,这个字就是笔画间距太大,写成会感到空洞,也就是常说的“垮”。

因为第四笔“口”的上横,距第二笔的横远了,以下为了保持空间感不能缩小距离,就间接导致整个字出现了问题。



上大下小,何以立足。上大下小,何以立足。



错别字,非正确写法。错别字,非正确写法。



“得”字,看着还行,但是可以更好,日子下面一横偏下些,接上寸,会显得字很紧密。“得”字,看着还行,但是可以更好,日子下面一横偏下些,接上寸,会显得字很紧密。



“金”字,明显发晃,整体的毛病,人字头写的不端重,整个字也向左倾斜。“金”字,明显发晃,整体的毛病,人字头写的不端重,整个字也向左倾斜。



竖钩勿写弯。竖钩勿写弯。



这个字写的太难看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的这么难看。这个字写的太难看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的这么难看。

很多字都有问题,知乎字数限制,不能一一列举。那就到此为止。

7、章法:百度百科。

-------番外-------

此问题为《如何系统练字》,以我个人的理解,练字的方法基本差不多了,再说就说的远了。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默认为题主的本意是想练一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由运用的好字,而不是书法作品。以此基础我回答如上,如有迷惑,会在评论区回答。

如果以我的方法坚持下去,那么至少也会练成这个样子,

高中时的笔记。放大看细节,当时字写的很干净。





家师过世后很久没有用钢笔写字了,更不用提参加比赛。以前的作品大多不知所踪,幸好朋友拍过我一张《满江红》的作品,献丑了。

高二时所作。



这幅字涉及到书法,现在看来写的是漏洞百出的,不过也说得过去。作品说法很多。一幅作品中一定要有正文、落款、钤印三部分,这幅作品的落款钤印都ps掉了。

我出一幅作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找字,从帖子上找出每一个字,加以练习。

第二就是章法,设计整篇作品的风格和每个字的布局。

第三才是往纸上写。不参加现场比赛的话,通常要写5、6张纸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所以看似二十分钟写好的东西往往含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心血。

说到作品,能说的就太多了,字的章法,钤印的规则等,延伸一些就能从书法说到楹联再涉及到中国历史。

那就到此为止吧。

知乎首答。

【知乎用户的回答(2404票)】:

如果你系统地练过字跟过老师的话,就会得到写字的第一个忠告:

千万别用铅笔。

是的,你可以用圆珠笔、签字笔、钢笔、毛笔,但是坚决离开铅笔。原因就是软、易断,不好控制。如果从铅笔练起你最多能写出清秀有框架的字,绝对写不出真正的练过的字。

最好写的是签字笔,顺滑流畅,容易出笔锋。

最开始少用钢笔,容易束缚字形,对于不太懂写字的朋友来说。初学者指的是字比较差,且无法控制自己写出来字的样子的朋友。钢笔要求太高了,笔锋和用笔的力度不是初学者需要且能够掌握的,故不建议。但是钢笔和铅笔,一定坚持要用,我也没意见,喜欢就好。

毛笔就不说了,自娱自乐尚可,想要认真练就要拿出3年以上的时间,想要毛笔字练好的同时对硬笔有益处,就要认真琢磨每一个字,吃透它们。

毛笔选择的话,我都是老师直接给我拿适合的笔,自己还没买过……经验来看,中楷大楷用大笔,小楷用中楷笔或者带小头的大笔。总之往大了买,因为买到好的小楷笔真是很不容易,很掉毛的。



第二个:关于字帖选择。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写过关于什么样的字帖适合练硬笔。

答案是小楷字帖。

快放弃庞中华吧。这句话我说最后一遍。田英章的可以,框架好,漂亮,初学者可以试试,但是不是每个字的结构都好,总体不错。不推荐也不否定。

小楷字帖才有字的神韵,风骨。永远不俗。可能有些有少许匠气,但对于今人练硬笔来说,已经是满溢出来的宝藏了。且经过历史的淘洗,流传下来的都是最美的书写,不用太可惜。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练写读书笔记的字,那就另说。楼上一些同学的字已经很够格了。但是那就是所谓「俗」,这个「俗」不是贬义,只是说缺乏个性,学生气十足。

以下是我逢人必推的字帖,唐代「灵飞经」。内容别管了,是修仙的,挺扯。字是真好。





写上图的字用的笔是无印良品是这支:写上图的字用的笔是无印良品是这支:muji 软性笔。

这个帖用中性笔写在方格子里特别好,对提高写字能力和领悟力那是相当棒的。方格子一是规范笔画,比如一般而言,撇和捺和米字格对角线是基本重合的。二是规范部首关系,左右上下都不能太过分超出自己的领地。三是规范字的大小。有些朋友每个字大小差距很大,或者有的笔画过分夸张,格子会给你约束,要更节制一些。

握笔姿势问题。如果您没有感觉到写字过分用力,或者特用不上力,或者笔画特别控制不了,不稳,那就不用管您的握笔姿势了。但是如果您换了正确的姿势(或另一个姿势),写字更顺利,感觉更好,大可以尝试改变。如果硬要板这个姿势,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能会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什么叫系统的练字?练字没有系统,现在就拿起笔开始练,慢慢将它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就成功了。

这个答案写得很不好,不好意思拿赞同的,所以就把专栏里的搬运过来一些,再补充一点点新的。

方澈的答案好得多,请给他点赞。我的字还很幼稚,但是我也会继续练的。希望有一天可以写出更爽朗的硬笔,也希望有一天可以用大白云写出漂亮的小楷。诸位如果对我的字或者答案有什么建议,请多多交流。

【萌桃的回答(2527票)】:

(敢不敢让答主六月份之前赞同票破千!!!敢不敢!!!能不能!!!行不行!!!

人家也想要个1000赞以上的答案么……?_?)

知乎还是好人多,腆着脸说出上面那句话之后,没一个星期就破千辣(づ ̄ 3 ̄)づ 谢谢你们辣!!!



【不能良心更多】

首先先写免责声明——大家喜欢我的字再往下看,觉得「也就那么回事」的就甭浪费您时间了。我知道写字比我好看的人那真是太多了。我说的方法,不一定符合「练字方法」的「正统性」,但如果您想要写我这种字,那就照着我的方法练。

【主题】:“这字不是我写的, 是这根笔写的。”

【工具】:铅笔,圆珠笔,中性笔,钢笔,美工钢笔;毡尖笔,毛笔。

1. 不要轻易祭出钢笔。

大概有很多人一开始练字的时候会选择用钢笔吧?反正我个人不推荐。原因:

(a) “能写出好看字”的钢笔可遇不可求,影响一件商品价格的因素包括品牌、工艺、原料甚至代言费,相比之下,能不能帮你写出漂亮字,没人管你。所以,在没有一款适合你的钢笔的情况下,固执的拿钢笔练字,只会让你的字越写越丑。——那用什么?用铅笔啊傻孩子!

(b) 说到铅笔,自动铅笔和木杆2B铅笔最常见了吧?如果我建议你用自动铅笔入门,你会不会一边愤怒地咆哮一边“反对+没有帮助+右上角小X”一气呵成呢?——唉,可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啊T T ——是的,用自动铅笔。为什么呢?你写字也这么多年了,难道就没发现铅笔是最容易把字写好看的神器吗! 为什么呢?因为铅笔芯相对软啊,软物比较温和,好拿捏,好掌控;且,铅笔芯有斜截面(字面意思),于是就可以形成“字”中有粗有细、有垂露有悬针的笔画。不信你看我这:



(我知道其实也不算好看……我这不是做图例么T T )“黑”、“暗”两个字的细节,笔画的粗细是不是很明显?下笔的轻重其实也能看出来。铅笔的好处就是会把细节刻画的很明显,细节处理好,字就会容易“写得好看”了。

此时,如果是用钢笔,写同样的内容,出来的效果是一定不如铅笔的。楼主本不想放对比照的,因为实在是太丑了,简直丑到哭。可是为了验证楼主的“铅笔论”,楼主真的是豁出去了!请看下图——



——有一种丑叫做“……随便吧。”

那么为什么不用木杆2B铅笔呢?因为老得削……一削尖就会打乱字的节奏…… 除非是要写的字比较大只,此时用粗头的木杆铅笔就合适。

2.“谁让你连笔的??”

一句话,别连笔。连笔的前提是字已在胸中,即,还没落笔就已经完全知道这个字在纸上的结构安排应该是怎样。那些酷炫的“藕断丝连”感能不能落实在纸上,这永远不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说是最不重要的。连笔是无意为之的,刻意模仿绝对会很丑。

比如下面这张——



这是用一只毡尖小毛笔写出来的,这真的不是书法作品,楼主不写毛笔字的!(乃们不要黑我!我很萌哒T T)这个是想说明,当写字的节奏特别特别快的时候,会出现连笔,但那些连笔丝毫不会破坏字的结构,因为已经做到了“字已在胸中”。(“别的凭借”四字,“真”字)

所以给刚开始练字的同学们的建议是,略过字帖中(你们是用字帖学写字的吧?其实我不赞同,但这不是重点)所有连笔的部分,只学基本的笔画部分。当你练啊练,把字帖的字型都熟稔于心了,再稍微加快一点速度,看能不能偶尔带出好看的“藕断丝连”来。

3.控~~制好节~奏~~

这一点其实可以和第二条放在一起说。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字型永远是最重要的,节奏可在后期着重揣摩。基本上,你希望字的哪一笔比较显眼,就稍微慢一点点,大力一点点,或者在写完前一笔后稍事停顿(笔尖别离开纸!)。



比如这一排字,重点就是“到”的那个腿。节奏、层次全靠这个长长的腿带出来呢。

4.要从容。

永远不要 命令/暗示 自己 “下面我要写的字一定要写得很好看。”你的手和笔不听这一套的。丧气的事是,越大心里压力,越不容易写好。(那张丑字我前后写了十遍都还写成那样呢好么- -)所以不如就心态放平,先写,好看的字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笔下的~

5. 就算是练字帖也要注意的——

字帖上也不是所有字都 长一样/都好看 的吧?如果遇到了“实在不知道它好看的点在哪”的字,别矛盾要不要跟着学了,先放弃这个字吧。至少我个人一直认为,写字好不好,愉悦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眼睛,如果你自己都不承认字帖上某个字的美丽,你就算模仿下来了,也还是不会觉得它好看的啊。

6. 乱入。

用手指头在iPad上写字的话,练细节是别指望了,琢磨一下字的结构和feel还是可以的——



这个是用眼线液写的——这个是用眼线液写的——



7. 笔很重要。

每种笔都有自己的特性,要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基本原则是,你想写什么样的字——硬的(钢笔、中性笔,毛笔)软的(铅笔,毛笔),就要用相应的笔。会事半功倍的。虽然有一种说法是“人驾驭笔”,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明明就是笔驾驭人。

一支“写字不好看”的笔,只会让你自暴自弃,给你们看一张图你们就明白了。



所以你们看,一只体贴的笔,是多么的重要啊唉。

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永远不要买晶/金蓝色的中性笔(芯)永远不要!!!在这一点,任何黑色中性笔芯都要比蓝色的写字好看。We take 我的大学笔记 as an example:



8.推荐一款笔?



这笔写字真的巨好看……强推。各种文具店均有销售。

————————————————————————————

我怎么觉得我好像是在毁自己的节奏……可千万别掉粉啊T T(我就是那么一比喻,我没几个关注者的嗬嗬~)

P.S.

在认真考虑了“十句夸”和“一句贬”对于我的效用之后,我毅然决定关掉评论。我写字好不好看,我自己知道。:)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练习,最终写出一手好字啦~

以上~

最后再放一张照片,看看楼主是怎么“练·字”的——



所以the point is, 对着目标字体,把一个字写得起码八成像了再写下一个字,别着急~

【DanielFC的回答(1087票)】:



(已更新完毕。打滚求赞!)(全文上万字。若不及细看,可以先挑黑体字和图片浏览完。)

我之前曾经在一所211高校进行过系列的钢笔书法专题讲座,手头上也有之前的讲稿和相关的资料作为参考。那么,这个书法教程的第二讲,就用来将硬笔书法吧。

或许朋友们会好奇第一讲在哪里。我给个链接吧。第一讲: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

这个答案里面,对书法基础知识与入门练习方法都有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尽管这个答案是针对毛笔书法的,但里面有很多理论,对于硬笔书法而言也是共通的。各位不妨移步过去看一下,顺便帮忙点个赞吧。

跟很多朋友的认知相反的是,学习硬笔书法,并不比学习软笔书法简单。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硬笔书法,其实更加需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更加强调书写者要得到书写方法上的指导。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训练的话,盲目临帖,通常收效甚微。

君不见,诸多终日提笔的朋友,写出来的字依然是章法凌乱不成体统的。这正是因为他们写字尚未得法,又把不恰当的书写方法重复重复再重复,最终无非是将不恰当的方法,固化成自己的书写陋习而已。

要知道,学习毛笔书法的初学者,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毛笔书写技法,加以大量的练习,就可以获得明显的进步了;但学习硬笔书法的初学者,因为已经带着旧有的认知和书写习惯进行学习了,往往需要花更多功夫进行训练,从而扭转一些不恰当的书写习惯,而远非简单临摹别人字帖就足以有所进境。所以接下来,我所讲的书写技法,也会较上一篇研究毛笔书法的文章更详细。

希望各位耐着性子看到最后,能有所收获。

1 书写工具

要先写好字,首先还是应该了解清楚你所使用的书写工具的。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硬笔书法书写工具就是钢笔和铅笔了。其次还有因电脑阅卷普及而流行起来的中性笔,以及书写性能不尽如人意,行将就木的圆珠笔。

接下来,我简单地从这几种的特性入手,比较几种笔的性能和使用上的差异吧。

1.1 铅笔

铅笔笔芯主要原料是石墨和粘土。其中,石墨含量越高的笔芯越软,写出来的字颜色越深;粘土含量越高的笔芯硬度则越大,写出来的字颜色越浅。

根据笔芯材质和书写性能特点作区分,厂商从硬度(H)和黑度(B)两个维度对笔芯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的笔芯对应的视觉效果如下图:



(不同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不同,此图仅供参考。)

在实际书写中,常用的笔芯则应该是HB、B与2B三种了。

在硬笔书法书写过程中,铅笔的最大特点在于表现力强。哪怕是同一支铅笔,用力不同,写出来的线条颜色深浅程度也不同。换句话来说,它除了能够表现出笔画的粗细变化,还能表现出色泽的深浅变化。因此,铅笔的笔触层次感更强,所能表现的肌理远比其它同类书写工具丰富。

但与之相对的,其缺陷也相当明显。因为书写过程中,笔迹是通过石墨粘附在纸上所形成的,不能像钢笔一样,写字的时候能把墨吃进纸里。所以非常容易掉色,不便保存。

在应用铅笔进行书写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书写效果,建议可以使用水粉纸等表面相对略为粗糙的纸来进行硬笔书法创作,以便充分发挥铅笔的特性。

另外楼上萌妹纸 @VeMoggie 提到为了避免削笔打断书写节奏,而选择使用自动铅笔,我个人相当不推荐。因为木杆铅笔笔尖是锥形的,便于书写时发力,能够把力度灌注于锥尖、即笔尖上;而自动铅笔笔芯是柱形的,笔尖实际上是一个平面,而没有一个真正把力灌注进去的笔尖。如 @VeMoggie使用的则是棱柱形的笔芯,各向施力情况是不对称的,不方便掌控。

那削笔打断书写节奏这件事,又该怎么解决呢?

我的方法是,需要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先把书写素材和白纸铺在桌上,然后开始用小刀削铅笔,一边削,一边对这份书法作品进行布局谋篇。大概削出5、6支铅笔,就可以开始进行创作了。什么时候觉得铅笔钝了,什么时候就换另一支上场。

这样做的好处能保证书写过程中保持一气呵成,作品气韵贯通。而且因为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作品早已成竹在胸,下笔能更肯定和自信。另外如果各位有志于硬笔书法的话,还是应该尽量不要用卷笔刀削铅笔的,毕竟自己亲手用小刀削出来的铅笔,才能真正符合自己的要求。

1.2 圆珠笔

详细讲解过其中一种笔之后,其它的笔的特性也就比较容易说清楚了。

圆珠笔多数使用的是油性墨水,能表现笔触粗细变化以外,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色泽的深浅变化。

但是圆珠笔的墨水之所以能流到纸上,是因为墨水先流到笔尖内的一个小小的球珠上;在书写的过程中,球珠旋转从而把墨水带到笔尖和纸张上的。这种设计造成的问题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球珠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磨蚀,使书写的笔画增粗。

圆珠笔除了随着书写次数的增多,笔画会越变越粗之外,还因为油性墨水本身的特性所限,色泽常常会较浅。因为其笔画轻重深浅变化较铅笔小,也相对较不便于掌控。所以近年来圆珠笔在坊间的出现频率也降低了。

1.3 中性笔

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中性笔已经成为了近年书写工具界的新秀了。一般来说,中性笔出墨流畅,笔画轻重便于控制;因此上手容易,操控性强。

相对而言,中性笔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于笔触未能体现浓淡变化,而且笔触的粗细变化相较钢笔要小。因为制作工艺所限,一般超过0.5cm的中性笔笔芯表现能力就变弱了,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地写出似有还无的牵丝效果。这个特性也限制了中性笔书写字体的大小,写出来的的字普遍略微偏小,不适合表现单字的细部。

当然了,它的更大优点在于价格低廉,方便易取。对于我来说,更因为它有着啫喱笔这样好听的昵称而对它格外钟情。

1.4 钢笔

钢笔作为硬笔书法书写工具的元老,就目前来看,其地位仍旧是不可撼动的。

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书写者和书写工具不断磨合的过程。钢笔的使用寿命较长,在和使用者相磨合的步骤中,具备了天然的优势。一般来说,钢笔的制作工艺最为成熟,材料最为考究,因此,一支制作精良的钢笔,是最能表现笔画的顿挫和节奏的。

由于其笔杆材质多为金属,使用的时候感觉分外厚重;当钢笔在纸面上挥洒的时候,常有种执长枪巨剑驰骋沙场的快意。

另外个人认为,明嘴钢笔因为弹性更足,它的使用效果相较暗尖的更好,而且暗尖钢笔的笔头较粗,一定程度上会遮挡住书写者的视线,不便于书写。

选购钢笔这事儿,前人之述备矣。我想补充的是,钢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称作书写者的终身伴侣来着,所以如果是已经工作了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先尝试足够多的钢笔,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类型。然后在购买力许可的前提下,挑最贵的来买。

2 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我在如何有效地练字?字体的好坏和拿笔的姿势有必然关系吗?这个问题下有过比较详细的回答,愿意花点时间的朋友可以点开这个链接进行阅读。在本文中,我仅将与之相关的部分选取出来,略加修改,贴出来便于大家阅读。

我曾经观察过上千个青少年的执笔姿势,发现超过90%的人执笔都是有问题的。

而基本上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实握钢笔跟握中性笔的握法是不同的。

所幸的是,我们并不是真的不会执笔,只是很多时候忽视了其重要性,乃至长久形成陋习,不便更正罢了。

先讲握铅笔的执笔方法。

实话说,如何握铅笔,在咱们上学的时候老师都有教过了。

所以如果大家有意重新学习执笔的话,多加留心,用 @方澈 所介绍的方法进行练习。按着经常在知乎出现的这幅执笔图来进行修正,也基本可以解决执笔问题了。如下图所示:



但有些要点图中没有被提及到,但是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你运笔时候的舒展和流畅:

1.笔和纸之间的夹角约在50-75度间。

2.执笔时候,不应当用拇指搭住食指,或者用食指搭住拇指。拇指食指间应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

3.食指指腹,拇指指腹右半部,中指第一指间关节和食指掌指关节与笔接触;

4.食指指腹,拇指指腹右半部为主要发力点,中指第一指间关节为次要发力点,食指掌指关节作为定位用。

5.在书写“钩”之类自右下到左上的笔画的时候,无名指应该协助中指发力踢钩,不宜软趴趴地枕在纸面。

书写过程中,手指应该是舒展自然的,绝不能把笔掐紧,硬邦邦地要跟笔较劲。

原因如这个答案所说的: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

手指握笔的时候,为笔提供的仅仅是对笔管的压力,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这个压力仅仅影响手指对笔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笔的静摩擦力,只要与笔的重力和纸面对笔的弹力两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够了。无论人怎么用力握笔,都不会影响这个竖直面的受力情况;反而会因为握笔过分用力,写起字来就会不够灵活、运笔艰难,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而没有灵性。以上,是握铅笔的方法。

握中性笔、签字笔等水笔的方法和握铅笔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中性笔是通过液体毛细作用输运墨水到纸面的,比较容易写出笔画,所以握笔的力度可以变得更加轻。图中所提及的第二点,食指两段弯曲,勿三段弯的说法可以忽略。

握钢笔的执笔方法和握铅笔的方法不同。其不同点在于,由于铅笔中性笔在书写时,对纸面的有效作用力是垂直于纸面的;而钢笔则是通过压迫笔尖的钢片,使笔尖发生形变,墨水从钢片间注入到纸上的。所以在钢笔书写过程中,有效的作用力应该是使钢片产生形变的力,而不是垂直于纸面的力。

如图示:



(图源见水印)(图源见水印)

因此,钢笔的执笔要领是:

笔杆应靠在虎口处;

而不是像之前握铅笔的时候一样靠在食指掌指关节处。

笔和纸的夹角约为40-55度。

3 轻重

在书法当中,无论是楷书,行书,抑或草书,都应当对笔画的轻重变化,给予高度的重视。缺乏轻重变化的这几种书体,必然难以具备足够的表现力,势必呆板而俗不可耐。

下图左边六字,“气力复何如也”,选自米芾《张季明贴》;右边六字,则依照原帖的间隔结构,以粗细相同的笔画写就。尽管右字结构依旧无懈可击,但字中的妙趣却荡然无存了。



从这两行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笔画的粗细变化对字形影响之大。一个成熟的行草书家,其笔画变化必然是丰富且和谐的。而即使是写楷书,也应该尤为注意笔画间的轻重粗细差异。

楷书的笔画轻重,简而言之,则笔画的起落较重,行笔较轻,点则多为从轻入重,出锋从重转轻,但力度需贯通到底。轻重变化,起笔收笔都应交代清楚。

行书当中,为了书写连贯流畅,常将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挑)用牵丝的形式进行相互勾连。在书写的过程中,需注意基本笔画应较为粗壮,牵丝则应轻细。这样才能保证字形交代清楚,笔画主次分明。

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是会把牵丝写得跟基本笔画一般轻重,这样将会喧宾夺主,而且干扰字形的辨识,望慎之。

对初学者来说,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牵丝的目的,在于让相距较远的笔画取得联系,达到气韵贯通的艺术感受,讲究轻盈无滞障,所以务必以简明为要义,切忌繁复做作。

更具体的细节,将于之后在专栏“来,一块学写字! - 知乎专栏”中分点叙述。

当然,硬笔因自身属性所限,较毛笔而言,笔画粗细不易通过驻笔时间长短来改变,而笔画粗细轻重,主要是通过把笔摁到纸上的力度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根据书写工具的不同,硬笔书法的笔画粗细,介乎于0.25-2mm之间。由于笔画粗细的上限较难突破,所以要在硬笔书法当中表现轻重变化,还是应该让轻的笔画足够轻,才能通过对比,体现出效果。

上面所说的执笔方法,正是兼顾了书写过程的轻重变化与运笔的灵活控制。遵循上述的执笔法,多加练习,自能写出高质量的笔画。

笔画的质感,是由运笔时候的书写力度和书写速度决定的。若有练习过毛笔书法的朋友,需注意切莫生搬硬套毛笔书法的提按顿收。举个反例,朋友们自行体会,注意避免。



4 呼应

如前所述,基本笔画中的粗细变化,体现于点画清晰,提按分明;笔与笔之间的粗细变化,构成了牵丝映带,轻重连绵。

而之所以有牵丝映带,原因全在于传统书法的审美情趣。

传统书法中,高度重视书法作品的气脉相通、笔意连绵。要达到这种气脉相通的效果,最基础的做法就是运笔取势相互呼应。牵丝映带,正好可以使两个本无关联的笔画取得连接,使笔气得以延续,形成呼应。

行书草书当中,呼应体现得更为明显。除了上述的牵丝,使笔画间笔画间构成呼应关系的还有其它书写技法。常见的构成笔画间呼应的一般以下有三种书写技法:

4.1 笔连

在不影响字形的前提下,将收笔起笔处相近的笔画连在一起。如下图所示,“知”字首笔”撇“与第二笔”横“,以及倒数第二笔”横折“与末笔”横“,皆是通过笔连的形式连接起来的。这种写法,简洁明了。通过提按和转折关系区分两笔,通过相互连接的位置关系形成呼应。亦可简化起笔收笔步骤,增强字中的流动感。

4.2 牵丝

牵丝主要为了勾联距离较远的两个笔画,出现于前后笔画间,标识了运笔的路径。如前所述,牵丝需要做到的是轻细,保证两个基本笔画之间界限分明。如下图”知“字左部”矢“与右部”口“即是通过牵丝连接。

牵丝多由于行笔速度加快,前笔书尽,而未完全离纸即书写下一笔画所形成,多为自然生发。牵丝多,则显乱。初学者使用牵丝当注意有所节制,宜少不宜多。

4.3 意连

意连指的是书写过程中,笔画之间的连接,没有直接体现在字上,但通过”意“和”势“相互连接了起来。最简单的意连方法,就是把本来可以用牵丝写就的地方,切断牵丝,只留下出锋和入笔,留点相互连接的意思。

如下图”知“字第二笔第三笔两个横画,便是用这种方法连接起来的。为便于理解,特用红笔标识笔势。

意连的妙处在于似有实无、含而不露、藏而不发、窥虚见实、于无处见有。

楷书中,意连出现得更多,但多以笔意相贯、结构趋就而成,基本不出现之前所说的切断牵丝的简单做法。如图中,”乎“字即为楷书。未能得其精要,只能揭示意连之诀一二。



5.章法

呼应可以出现在字中两笔画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两个相连的字之间。如下图所示,左边的竖排书写的4个字是传统的书写方法;右边横写的字则是为了与之比较而出现的。



上图中,我用红色虚线标注了笔意。其中,左边竖写的四个字,分别通过牵丝和意连构成了呼应。但是右边横写的四个字,则出锋无所着落,入笔无所承接。

就单个字来看,大体的书写方向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末笔所处位置,绝大多数位于底部或右下角。在行书当中,竖写时,若末笔为撇或竖等适宜直接出锋的,笔锋放出后,便可顺势连接至下字之首画;若末笔为横或点等以顿笔作结的,写至最后,笔势如被压得最紧的弹簧,重重顿下,然后撤去这股势劲,笔锋便自然爽朗地往回出锋了,同样能自如顺畅地衔接下一个字。譬如上图中,”请“字的出锋便是一证。末笔为捺者,需作呼应时,常改为长点;末笔为钩者,可省略钩。

就此可以看出,因为汉字具有的天然特点,竖写的作品,常常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证字与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因此,传统书法中,都要求竖排从右到左书写。

与这种书写格式对应的,是传统书法对”行气“的重视。

”行气”念作“ㄏㄤˋ ㄑㄧˋ”(hang·qi)。

(我特意强调这件事是因为百度百科标注的发音是错的,见“行气_百度百科”。)

意指书法作品中,一行字需以一气贯之。其基本要求有二:一则是在一行字当中,能拉出一条中轴线,保证轴线左右两边的视觉重量大致相等;一则是字与字间具有相互联系,不致各自为政,支零破碎。

行气的概念是从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出发提出的概念。这些从整体布局谋篇出发提出的书写要求被统称为章法。若是自己戏写数字,自是没什么章法的要求的。但在正规的书法创作中,则需遵守一些章法上基本的要求,以免贻笑大方的。

一般传统书法要求竖排从右到左书写,先有正文,后作落款,款字较正文略小。由于繁体字是自隋唐一路传承演进而来,有着一套成熟的书写技法和审美情趣,故传统书法以繁体字写就。个人认为,以简体字书写亦无不可,只是简体字出现未满百年,如何结字构型尚处于摸索阶段,可能会损失部分美感。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美学意义当是高于实用意义的。因此,即便用简体字写就书法作品无可非议,个人依旧不作推荐。而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切莫繁简混杂,以避免突兀之感。

6.字帖选择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硬笔书法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结构呆滞、字形呆板乏味、毫无美感的字帖也能大肆流行。新手未能了解书法的审美情趣,就贸贸然地闯进书店挑选字帖,实非上策。

诚然,硬笔书法界中确实有值得尊敬的大师。但其实哪怕到了现在,相比于传统的毛笔书法而言,书法界关注硬笔书法的人士也是寥寥无几。近20年来,中性笔制造工艺发展迅猛,而在国内,更让人期待的钢笔制作技术却几乎没有任何突破。这个令人遗憾的事实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业内各方面对硬笔书法的轻视。同时,钢笔制作技术没有得到突破,也让传统的书法家认为,硬笔并未具备足够丰富的表现力,来帮助书家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因此,也没有更多的书法家愿意投入到硬笔书法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硬笔书法的实用性远比毛笔书法要强,所以书法学习者群体中,硬笔书法学习者更多,同时对硬笔书法的兴趣也比毛笔书法的大。这个现象导致的就是,市面上存在有太多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硬笔书法字帖出现。初学者要在这众多的劣质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素材,无异于沙中沥金。

因此,我在这里并不推荐初学者直接去选择硬笔书法字帖进行入门练习;而更推荐的是,使用经历长时间多代书法家考验的古贴,直接临习古贴。

如果有意练习楷书的话,可以考虑临摹《灵飞经》,即钟绍京《六甲灵飞经》。 @董卓瑶 已经介绍得很详细了,不再重复。如果对行书练习有兴趣的话,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推荐的还是笔画明朗,法度严整的行楷吧。所以在行书方面,我的推荐是陆柬之的《文赋》。

在有哪些适合女生练字的字帖?这个问题下,我对临习《灵飞经》有一点经验的分享,如果有兴趣,不妨移步一看。

进一步的练字方法,将陆续更新于写书法去! - 知乎专栏中。

祝诸位六六大顺!

Daniel FC

2014-06-06

PS:本文如有可取,望您能不吝点赞,以资鼓励。

文章已收录于来,一块学写字! - 知乎专栏

【楠様的回答(173票)】:

如何练字,方法千奇百种,随君喜好;

而如果问如何「系统」地练字,就不劳大家原创了,古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很传统和好用的方法:

「读、摹、临、背、意、用」,循序渐进。

我经历过很多渠道来学习书法,无论是长辈教,自己练,还是书法班,要系统渐进,都脱不了这六个字。以上有些知友的答案也只是说出了这六种途径的一部分。不管自学还是报班,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甚至很多时候,书法班能教给你的,从「背」以后就不会有了。没办法啊!修行在个人,老师还要不断的进行「临」「背」「意」「用」呢。

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读:读贴,读字。这个只要有作品,就可以去读。对联,屏风,匾,摩崖石刻,生活中可见到的有很多。初学书法,总得选择字帖吧?选字帖时你就是在读贴了。然后选自己喜欢的,或者负责任的老师建议你学的。读贴不一定要能读出长篇大论,重要的是「有印象」。

摹: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这里说一下这个步骤的必要性:这个初学书法者必须要做。有的人说摹不行,不能充分思考字意,完全掌握。我想说初学者最重要的是「矫正字形」,而不是「研究风格」。先练好间架结构,再去追求个人风格,所以首先让自己把笔画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吧。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追求「像」,即「形似」。如果字还没写正就进行临写,这样去达到「像」的目的,反而会破坏你对书法写意的印象。临是学意,不是学形。而且那不是在写字,而是在画画儿,像在画一个字似的。再像又有什么用?虽说摹不易记字,但是能保证你写字的数量,初学需广泛涉猎,把所有结构都见过描过,临起来才有感觉,有体会,能融入自己的想法。

当临写不同风格的字帖,如果感觉就像「大换血」时,也要从摹重新开始。

临:需要一定的基础再进行。忌看一划,写一划。但初学者没有基础,临起来无从下手,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定要看一字写一字,最好看一句写一句。临写能写出帖的笔意,虽然会不像,但是会「神似」。这就是临追求的效果。临写是学习时间最长的过程,也是必经之路。

背:背临。疏通整个字帖后,抛去,凭直觉去写。有时候临的多了,自己就会背了。我临写《兰亭集序》时是五年级、六年级,临了两年,一共就那么多字,以至于里头的文章我还没学会断句呢就背下来了。初中看到这篇古文,看着书上的铅字,脑子里都是还原成软笔字帖时的字形。背临还是自然而然最好,这是我的想法。

意:意临,背临的基础上再创造,融入自己的风格。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最起码得熟练两种以上的字体吧?达到这个程度,就活用了字帖了,这个阶段就可以独立去出一些作品了。最起码,给邻居写个对联,墙头帖个告示,都是信手捏来的事儿。

用:其实上面说的写对联,帖告示就是在用。书法源自生活,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拿来服务于生活了。

这几个阶段有时候界限不是很清晰,不是像程序代码一样,达到一个什么值后进入下一环节。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这些步骤就是个大方向。有可能出现不知道自己是哪一个阶段,或者好像占了好几个阶段的时候。举个例子:你学习了唐楷之后,已经可以随便给你什么字都可以用掌握的楷书写出来了;最近你又学习了行书,但是不连贯只好从摹开始;快过年了,家里人又让你写几副对联,你乐呵的答应了,马上写了出来;出来门口,看到社区的老书法家自己门前已经帖上了福字,写的很好看……以上故事里包含了「背」「摹」「用」「读」,发生在了同一个时间段。如果第一次学习一种书风,或者初学者刚开始,就随着这些步骤走下去吧,当书法融入你的生活之后,就会产生上面这种现象了。大概如此意思。

以上想法随时欢迎探讨。

【项昂之的回答(139票)】:

第一次答题

废话不多说,先上字









-------------------------------------------------------------------------------------------------------------------------------------------

说起练字,只要有读过书的中国人,基本上都练过,但是少有练的好的,甚至连写出来的字让别人看得懂的标准都达不到。

好多人说写字漂亮是种”天赋“,还没认真的练呢,就先否定自己,或者才练两天,一看没什么进步,就说:”老天没给我这种天赋“。

写不好字的人,各种理由,各种借口。

------------------------------------------------------------------------------------------------------------------------------------------

说回来,练字这东西,最好是有老师带,如果实在没有的话,自学也是可以的(我也是自学的),我想题主的问题应该改成”如何系统地自学练字“。

我就直接把我怎么练字的一些经验说一下吧。

笔:我记忆中练字从来没有限制用哪一类笔,甚至在街边看到一副写的好的对联,直接就站在旁边看,拿根树枝或者瓦片就直接临写。

字帖:我的建议是用古贴,基础差的最好是用唐代的楷书字帖,或者直接用类似《兰亭序》这种行楷字帖。有人可能会问,怎么能用毛笔字帖来当硬笔字帖。呃,如果觉得别扭,推荐田英章的楷书字帖,尤其是专讲笔画的(这个后面会说到)。庞中华的?呵呵。

视频:其实我建议看看北方网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田蕴章主讲的,虽然是讲毛笔的,不过毛笔和硬笔是共通的。最主要是可以提升你的欣赏能力。什么样的字好看,什么样的字难看,这个其实很关键。

怎么练:我就直接把我的经历说一遍吧,我大概是大一的时候开始练字的,其实也就大概认真的练了一个来月。拿着田英章的字帖练,刚开始一个星期,每天都练一到两个笔画,直到笔划吃透为止,然后再练了一个星期的单字,最后两个星期就临了兰亭序前面几个字,也是一直练笔画,练到随便写都可以形似,我记得我大概也就练了前面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八个字,然后就没练了。

其他:其实练字期间,有一段时间,会觉得字好丑,哈哈,貌似是你欣赏能力提高了,”眼高手低“,其实是件好事,过了这段时期,就好很多了。

最后送句话给大家共勉:只有坚持了才会有希望,而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

【如是的回答(135票)】:





更新两张,目前仍然在练字,自己知道字并不算特别漂亮,仅仅提供个人经历。更新两张,目前仍然在练字,自己知道字并不算特别漂亮,仅仅提供个人经历。

先放自己写的字,如果大家认同,我就讲讲自己的经验。

我其实是从高一开始到大三一直断断续续的在练字,现在的字完全不到称得上书法的水平,而我个人认为,你想写的好看的字难道不就是写出你喜欢的字么?所以对楼下评论说要规避拉长撇捺的问题,抱歉我不能赞同。

说实话,我是个很懒很没上进心的人,但是练字一直在坚持,是因为我很喜欢写字,享受写字的过程,所以如果题主真的喜欢写字,会练好的。不知道爱写字的人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写你喜欢的字的时候,会有情感代入,写上面这样的句子,内心总是充满温柔的。不是我矫情,而是我的一种真是感受。

好话痨。。说说我练字的经历吧,我高一开始喜欢古诗词,喜欢抄下来,觉得自己的字很丑很对不起他们。。所以开始练字,之前我爷爷嫌我字太丑,把我关在家一个暑假让我描字帖,结果一点进步也没有。当我开始自己自愿练字以后,我开始喜欢行书的潇洒流畅,买了本字帖,刻意去模仿,结果就是我的字越写越乱。但是还是不愿意从楷书练起,觉得很麻烦。

后来有一天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一本手写的钢笔字帖,很明显是八十年代的书,人名我已经忘记了,我只记得那个楷书很清秀,是我喜欢的风格,上面有按照笔画练习的部分,我就开始很认真 的从横竖撇捺开始练习,似乎慢慢有些起色,每次做作业的时候,我会刻意找哪个字写得不好看,然后划掉重写,那时候本子到处都是划掉的痕迹,很惨不忍睹,但是我还是强制着坚持下来了。

周围也有很多字写的好看的同学,我会写一幅字给他们,让他们帮我看哪个字还有问题,要么就是拿着他们的草稿,找出自己喜欢的字来模仿。

到大学的时候,有时候去图书馆,心情不好就开始写字,还是以前的方法,写不好的找出写的好的人的字,一遍遍模仿。还要从笔画开始练习,因为后面就发现很多人连横平竖直都写不好。

再补充一点就是笔画顺序也很重要,很多字笔画顺序错了,也会导致字写不好看。

暂时就是这么多吧,谢谢大家。

【李玄的回答(101票)】:

懒得码字,直接上图,有问题的可以在楼下问我。

超过10个赞我就大概写点理论性的东西。

超过50个赞我就继续系统详细地写一点我写字的经历及对写字的理解。





















/****************************************************割********************************************************/

好吧。。。首先感谢大家的赞。。。

知识的获得,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取他人经验,比如读书。另一种是通过自己反复实践获得自己的经验。

写字这个事儿,和其他学习过程一样,不过是一个重复、模仿然后再创造(这个阶段达到的人比较少)的过程。只要稍微用点心,动动笔,从模仿他人经典的碑帖临起,试着一点一点临的越来越像,持之以恒,时间不会辜负你的,相信我。

至于什么是经典碑帖,在几百上千年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差不多都算经典。比如《玄秘塔碑》、《颜勤礼碑》、《礼器碑》、《兰亭序》、《书谱》、《蜀素帖》等。如果是初学者,答主强烈建议从法度完备的唐楷入手。另外,个人认为书法门槛比较高,需要有坐的十年冷板凳的功夫,尤其是唐楷,初临起来很枯燥,我身边的多于半数的初学者在唐楷阶段就放弃了,各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看完还想尝试一下的。

come on!!!笔墨纸砚走起吧骚年们!!!!!!

/**************************************************再割*******************************************************/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继续更。图在最后,不想看字的可直接跳过。

我学写字,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当时校长搞了个兴趣班,有国画、书法、二胡、舞蹈什么的。请的基本都是在我们那儿有名望的老先生代课,同时每个兴趣班有一个负责管理的相关老师,正好,我和负责书法的美术老师关系挺好。那天上美术课,她就问有没有愿意报名参加书法班的,于是我就报名了,然后,被选上了。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我受到了严苛的唐楷训练,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一写就写了三年。

现在想起来,真的是无限感激当时我们的校长孙旭阳,爷爷常乃恒,还有美术老师王海燕,这是我现在回忆小学记得最深的三个名字。

初中高中后,换了学校,没了那么有远见的老师校长,也没了发展兴趣的氛围,所以写字基本停滞。

大学军训,在队伍里认识了一个叫张禹的同学,一聊很投机,大家都学过书法,都爱各种运动,军训快结束他问我要不要报名院里的学生会,说会写字的就能进,于是我们就报了名,几十号人里选了仨,其中就有我俩。后来的学生会活动,我俩就负责写喜报海报什么的。他学过行书,我却只会写柳公权,后来他跟我说写写兰亭序,蜀素帖什么的,我就重操旧业。于是写到现在,研一。。。

很多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没有兴趣,我不可能写字自学到现在,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把字写好的愿望,但是如果坐不住冷板凳,如果写十分钟就觉得枯燥无味,奉劝各位放弃,没必要这样自虐自己,该打球打球,该弹吉他弹吉他。另外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机遇了吧,书香门第之家毕竟是少数。我父母都是出租车司机,我能开始写字,并坚持十多年,全靠生命中机缘巧合认识的老师,同学,没有他们给我点一个方向,我也不会写到现在,再次感谢他们。

最后,附上新作照片,谢谢。











【知乎用户的回答(80票)】:

9月20日更新

之前有在评论里说过会推荐几个不错的帖子,不仅仅是赵孟頫的。因为赵字传承的是二王体系,所以主要还是这个体系下的一些帖子。

其实主要要推荐的就是下面这个帖子。陆柬之的《文赋》。初唐真迹。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字的时候都惊呆了,因为它实在是太漂亮了,简直是漂亮到无以形容。

下面这段文字为复制粘贴。

欣赏《文赋》墨迹,用笔清隽飘逸,流转圆润,确实具有《兰亭》那种平和简静的意境。此帖点拂波磔之间,使转运行之际,结体照应之处,皆合《兰亭》妙法。从中可窥陆柬之于《兰亭》所下功夫极深。应当指出王羲之现存法书今已无一真迹,多为唐人摹本。作为摹本形似之差距可能不大,但就作品的贯气,神彩来说都及不上《文赋》神似《兰亭》。因此后世学王书者,对此帖格外珍爱。元赵孟頫就曾临学此帖,从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其受益是很明显的。





再就是《圣教序》。这是唐代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写成的。现在王羲之没有真迹传世,留下来的要么是摹本,要么是刻本。而《圣教序》是刻本中的佼佼者。而且全文的最后部分,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心经》。

下面这段文字还是复制粘贴。

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上面说到了《心经》。《心经》的版本非常之多。出自名家之手的,有欧阳询的小楷和赵孟頫的行书。不过由于我个人比较钟爱《灵飞经》的小楷,所以尝试用灵飞经体在写《心经》。

欧阳询的《心经》。



我自己临的送朋友的。我自己临的送朋友的。



帖子的推荐先这么多。

再给几个不错的网站,首先是“书法空间“。里面的资料非常之全,而且多数都是高清版本。再就是书法字典网,这个就是想查具体哪个字有哪些写法的时候,非常之实用。

最后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书法思考。很有态度的一个微信号,我个人比较喜欢。很详尽的包含了各类书法知识,从各种字体如何练习,到各种书法文化知识,肯定会有一些内容适合你。

说到底,要练字,还是以坚持为主。但如果只坚持练一个字帖,练一种字体的话,其实比较容易疲倦,所以我的建议是行楷并行,多习各家字帖。要知道,虽然我们不如古人有那般多的时间每日勤练,但古人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见到如此之多的资料,还都是高清真迹。直接从这些真迹入手,细细揣摩,竖立正确的审美,用心体会古人的笔触,一字一字的练下去,半年之后,你必定会有大长进!

---------------------------------------------------------------------------------------------切割线

首先表明一点,如果想练出小丸子体、少女体之类的知友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但这个问题中有“系统地”一词,我个人认为本质应该是要练出符合传统审美的好字的。

先上图,两张现在写的钢笔字的样子。已工作人士,没太多机会动笔,只能抄两段歌词。





正式开答。

一、要练字,请直接上毛笔!这不是开玩笑,因为在练习毛笔时,会比平时更加的注意到字的间架结构,每一笔的顿挫抑扬、运笔法则。这对吃透每一个字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毛笔的每一笔都需要着力控制,这对日常硬笔的笔力控制也大有裨益。每日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练习,平时注意把练习毛笔字的手感带到硬笔书写中,半年后可能毛笔字水平上涨25%,但你会发现自己的硬笔经验值几乎翻倍,简直就是事半功倍的捷径!至于毛笔字的字帖选择,非常赞同 @董卓瑶 的推荐,《灵飞经》。但要注意的是,请先从《灵飞经》四十三行本练起。因为这是唐代真迹!不二上品!!你搜个高清版本,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每个字的细节部分,仿佛能触摸到老祖宗的指腕运动(扯远了)。上一个局部图和我自己临的。





二、务必注意笔顺!这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回答中我几乎没看到有人强调过,除了 @如是 提到过外。如果你觉得这不是个事儿,那我提个问题,“必”字的笔顺是怎样的?想必大多数人(可能达到90%+)都是“心”字加一撇吧。嗯,一定是这样的,先写个扁扁的“心”字,再如晴天霹雳般的咔嚓来个撇。就像一叶扁舟上杵着一根竹蒿。很爽有木有?



可惜,正确的笔顺不是这样的,应该要先写撇,再弯钩,最后三个点。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来写,弯钩会立起来,字的结构也会变成蜜桃状,避免很多人写时出现的一撇显得过于突兀的情况。可惜,正确的笔顺不是这样的,应该要先写撇,再弯钩,最后三个点。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来写,弯钩会立起来,字的结构也会变成蜜桃状,避免很多人写时出现的一撇显得过于突兀的情况。



怎么样才能知道一个字的正确笔顺呢?下面要列出我的珍藏:怎么样才能知道一个字的正确笔顺呢?下面要列出我的珍藏:田蕴章老先生的《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视频。传送门: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一集永字八法如果你只想看后面的每日一字,上某宝一搜,大把的切割版,价格便宜到爆,绝对的物超所值。而且每集名字就是当集所讲的每日一字,拿不准的时候,电脑里搜一下这个字,打开看这集就行。老先生就在那对着你谆谆教导,从笔顺到每笔笔画注意事项。当然,你可以只关注笔顺。如果练毛笔上了瘾,就可以跟着这个视频慢慢练,而且,楷行草兼有,真是业界典范啊!再抛个问题,下面两个字的笔顺如何?请到田老先生的视频中找答案吧。



三、毛笔练楷书,硬笔练行书。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书法家,我们练字的目的也是为了日常中的书写。前面说的练毛笔的方法,也是为了更快的促进硬笔字。所以,当你毛笔练烦了,想换下口味,用硬笔练习时,我提倡直接练行书。至于字帖,对我个人而言,我选用的仍是古字帖,而且只练一人(夹带私货了):赵孟頫。话不多说先上图。



赵字实在是太漂亮了,他的行草书用钢笔临摹也非常适合。下面是赵孟頫跋《快雪时晴帖》的真迹以及我分别用毛笔和钢笔所临文。 赵字实在是太漂亮了,他的行草书用钢笔临摹也非常适合。下面是赵孟頫跋《快雪时晴帖》的真迹以及我分别用毛笔和钢笔所临文。







此外,练习硬笔行书,也有一个极好的视频教材。田英章硬笔书法行书。传送门:学习田英章硬笔书法行书1没错,这里是田英章,上面是田蕴章。他们是兄弟二人。

最后说说笔的选择。下面是我现在用的钢笔和毛笔。



钢笔的选择可以参考 @徐旻希 的这个回答。作为经常用钢笔书写的大学生,入手lamy和百乐钢笔哪个比较合适?什么型号比较好?当然,中性水笔也是可以的,因为好钢笔价格不菲。而你看看田英章视频里用的什么笔。

毛笔推荐选用狼毫笔。某宝上30以上价格一枝笔的,基本质量都可以有保障。

再来加点补充,在上到初二的时候,答主我还是一笔渣字。时间久了,也自觉惭愧。而且那时身边同学有习字之风,字写的好的同学是受到别人的尊敬的(好像这句话暴露了年龄,答主确实离开学校很久了)。于是开始练字,毛笔钢笔双管齐下。断断续续的练到了高一高二的时候没怎么太多练了。那会的字开始定型,是下面这样的(研究生时的笔记,跟那会儿差别不大)。



最近每日挤出时间开始第二次的持续练习。这次以毛笔为主,同时临《灵飞经》、《九成宫》和赵体字。希望能长久坚持。最近每日挤出时间开始第二次的持续练习。这次以毛笔为主,同时临《灵飞经》、《九成宫》和赵体字。希望能长久坚持。



也祝各位知友勤加练习,皆能一笔好字。知乎首答,望您点赞。

【一粒猛豆的回答(75票)】:

我回答主要是为了说我小小实践了@方澈的帖子,觉得还是很有用的。

小学一年级课外班练过半学期书法后再没好好练字,只是从小到大一直办黑板报,平时书写,字也还能看。以下就是平时签字笔的状态



但是!!!正儿八经拿钢笔写带笔锋神马的真是不行,我买了米字纸、方澈推荐的字帖准备练练,于是激动完成了第一篇,丑到爆啊!!!以下



注:画圈圈好看点的是男票写的

大概两周时间吧 也不是每天练 练得时候也不是都到半个小时 是不是中间还聊个天 听个相声 玩玩手机 反正晃晃悠悠两周多吧练成以下





我觉得还是很有提升的!!!吧!!!再认真写再花些时间再坚持~

【oscarMike的回答(60票)】:

本文禁止一切形式转载。谢谢。---------------------------------------------------------------

2014-08-25 更新,小楷 道德经局部 ,私以为本人水平欠佳,但不至于误人子弟,只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系统的严格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泛泛的经验。





题主问“如何系统的练好字”,我姑且认为题主的首要目的是想写一手好字,然后再提“书法”。那么我的回答也会遵从这一顺序,所以大家各取所需。

我想大部分人“练字”,目的无非两点。

1、日常使用:受“字如其人”说法的影响,看起来这么高大上,偶尔露一手可以博得旁人赞扬,兴许还能俘获女神芳心= =,再不济自己的名字也得写得像模像样一挥而就。记住,这时你是在写”字“,这是一项“技能”,就跟什么“精通office”一样一样的。既然是技能就有技能的学法。

2、兴趣爱好:这时你已经出于爱好来审视这件事了。现在年轻人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太少了,更别提能潜心学习书法了。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我个人是极力推崇的,闲暇之余摆开纸笔,静静地感受笔和纸的摩擦,未尝不是一件很高(zhuang)雅(bi)的事情。当然练书法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增强毅力有益健康balabala。此时,已经可以称你干的事为写”书法“了,这,是一项“艺术”。

“技能”和“艺术”的区别,一看便知。

这是以前学习的笔记,悬臂小楷瞎写....



写急了就成这副鸟样了 写急了就成这副鸟样了



艺术呢,就是这样,欧楷心经和水调歌头.......





说了这么多废话也该进入正题了,首先不管是“技能”还是“艺术”,你都得遵循一点,没法做到的话,就不用继续看了。

即:没有所谓的速成,别急..........

我并不是一上来就要打击你的进取心。想快可以,翻几本字帖大概看看,再结合自己以前的字。瞎画几笔,也像模像样的。这不叫”系统的练字“,恕我直言楼上有的高票答案的字即是如此而成,当然只是个人拙见,你可以说我old school,不代表我不喜欢其答主和答主的字,各有所法。大众喜欢的才是真的好对吧。本人习字至今仅十几载,算是刚刚起步,着实也不敢说自己写得好看,在此也只是想分享自己学书、教书的经验感触,帮大家少走弯路的写好字。

--------------------------------------------------------------------------------------------------------------------------------------------

第一部分(2014.05.30)

好,先说“日常使用”这一种。写在该话题前的一句废话:如果你有条件,一定要尝试毛笔书法,写好“毛笔字”,硬笔字自然不需多练。

既然是“技能”,我们就不用上升到软笔书法的范畴了,所以也没有所谓布白气韵等玄之又玄的东西,你想要掌握的只是“我要写一笔好看的字”,而这个“好看”我们定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个过程我们最少要一年以上。以下三条需明确。

首先,意识层面,你得认识到你的字是很丑的....即便有人说你写得好你也要硬理解为那人“审美素养”不够或者奉承你,死活觉得自己写得还可以的无法找到动力的,可以私信给我求打击。另外就是你得坐得住,不要因为有一点点瓶颈就放弃或者开始随心所欲。你跟我讲写字要随性,信不信分分钟抽死你,因为你的水平还没到随心所欲意在笔先的境界。你甚至需要抱着一颗空空如也的心去学习,丢掉以前的不良习惯,像孩子一样去重新开始。

其次,把手里的什么描红贴扔掉,就覆一张透明纸那种东西。这里赞同 @董卓瑶 的建议。你如果细细体会一下你会发现,你在描的时候可能在想晚上是不是要跟基友去撸串,可能在想是不是上哪找个片看,抑或只是机械的去跟着纸后面的字走,机械的填补(更有甚者买那种笔画有压痕的,真是坑的一手好爹啊),总之你根本没有在考虑为什么这个字要这么写?这字的结构是啥样?有哪些字跟他类似?当扔掉描红本你发现自己的字又变回了那副虫爬样......所以别沉浸在描红的假象里,那钱拿来买盒TT更实惠些 = =。

最后,关于器用,我不提倡局限于某种笔,这根本不是什么值得说的“重点”。就硬笔书而言,笔画固然重要,间架结构才是一个字的风骨,难道你要上哪儿都带着根用的惯的笔么?不同笔有不同的性质,软硬粗细流畅程度,你都要去感受体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笔,甚至蜡笔、自己修的鹅毛、蘸水的牙签。水性笔油笔确实滑,但是难道你平时坚决不用这两种么??滑有滑的写法,你一定要在诸多常用笔里面找出你认为最难写好字的那杆笔(仅适用于硬笔字),你认为钢笔不好用,就拿钢笔练,你认为油笔根本不是给人用的就拿油笔,等你“感觉这根笔其实很好用”时,随便给你根别的笔你也一样玩得转。纸也一样,多尝试多体会,你不是要当艺术家,你是要学技能,技能当然要实用而不是花架子。不过个人喜欢道林纸,比较适合钢笔字。

新技能get-

程序1.先楷后行,循序渐进

------------------条文解释: 楷书结构严谨,笔画规范,形态沉静、端庄、威严。而行书基本笔画与楷书相差不大,只不过加快行笔速度,用笔更加简洁,率意,富余表现力。很多人喜欢上来就玩连笔(行书or自创草书*),殊不知行书笔画的起止转承、抑扬顿挫、轻重提按却是与楷书一脉相承的,所以,如果没有好的楷书基础,就很难写得出让人信服看得舒服的行书。这两者犹如爬和走,行书虽快,并非胡飞乱舞,不会爬岂会走??行书看似无法度,但也有他的“规范”,自创胡乱绕一气,未免显得油滑轻浮矫揉造作。也就是--俗,字想要写得潇洒脱俗非一日之功。

为什么循序渐进?就是告诉你不要上来就要自创体,先攻一帖,矢志不移,兼学百家,厚积薄发。 临帖这一关你是没法绕过去的,没有捷径可走。这里选择合适的帖是很重要的,眼光不一定要局限在硬笔字帖,我建议你看看软笔字帖更有利于你掌握字的神韵。其次就是这样临写出的字有古风,与市面上热卖的东西有差别。市面上的硬笔书法字帖良莠不齐,俗不可耐。曾见过拿“华文楷体”直接出册子的。楷书字体也有很多,找你喜欢的去选,这里罗列一些供大家选择:

钟繇(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宣示表》;

王献之《洛神赋》;

柳公权《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多宝塔》;

另外钟绍京《灵飞经》 及 赵孟頫《胆巴碑》,初学上手略难,但是练好了稍加润色便成行书,适用于实在着急拿出来秀的童鞋,但是长久看来易导致字轻浮,因功底不实。

着重推荐《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很薄,仅6元,方便携带,实为初学楷书之至宝。



好,楷书写得差不多了,差不多的意思是: 好,楷书写得差不多了,差不多的意思是:熟练掌握笔画及结体(从学术上讲并不代表你写的很好)。学习楷书这个过程视个人用心程度及悟性基础的不同,我无法告诉你一个固定的时间,但是,半年以下免谈。如果可以解锁行书了。这时可以选择上述《灵飞经》及《胆巴碑》过度到: 王羲之《兰亭序》;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米芾《蜀素帖》。 这三帖看个人所好任选其一,着重注意一点:笔画连带(笔顺不要写错哦)。此时,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感”,笔尖在纸上有你最适应的旋律。 基本上,作为“技能”属性来讲,到这里就可以了,你已经达到了你的初衷,我称之为“应用书法”。你不需要深究多少,此时你的字已经可以拿得出手了。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回头去学学其它书家的楷书,或者深入行书帖,大量的练习,酿化质变,不期然而自然者。

关于前文提到的“自造草书”,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草书并非如你所见随性所欲,即兴而发。草书是一种“符号文字”,有严格的法度。你只看到了怀素的狂放洒脱没有看到怀素练字时下的苦功,一个字你某一笔写长了、或多绕一个弯、多个点可能就变成另一个字,参见《草诀百韵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宀头无左畔,辵遶阙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言下之意,不要随意的以为自己写得很洒脱,七拐八绕,人家看的一头雾水。作为该“技能”的一项解锁项目,字里行间出现草书字是可以的,但是仅限于一些结构助词、语气助词、时态助词之类,如“的”、“也”、“了”、“乎”等,这样有实际的好处是书写速度加快且行文看起来灵动,但千万别多,为啥?因为此时你功底不够。PS:要学的话去背草诀歌。



2.先点画结体,后章法布局

------------------条文解释:上面是大方向把握,这里是细节技能,纯干货。 开始临帖时,切莫急于下笔,此处涉及到“读帖”这个概念,此为“心读”而非“嘴读”。拿到一本字帖,不是上来就写,而是要仔细观察其风格,运笔特征,结构特征。考虑其为何那般写。关于读帖,有名的典故:欧阳询看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得一块碑文,起初“驻马观之”了事,走了几步又返了回来“下马观之”,越看越好,最后索性睡在那里仔细看了三天三夜才离去。(印刷业真伟大)

第一仔细观察相同点画在不同字之间的变化,在字当中不同位置的写法(比如各种“点”、“撇”),把这些点画位置不同的字抽出来,进行练习,熟悉他们在不同位置怎么写,直到熟练运用。

第二寻找代表性结构字,意为,在各种间架结构里,每种结构的代表字。如“安”、“每”、“女”、“永”、“乃”、“及”、“宫”、“赢”等等,写好其一,事半功倍。临帖并非不动脑子,反而是需要十足的耐心和专注,把这些字抽出来,临写到尽可能像。

第三对字帖很熟悉后,你需要“背临”,指扔掉字帖靠记忆去写。最后是“意临”,即掌握其主要风貌,融入自己的风格。最后两项一样重要,否则你无法脱离字帖去写其他东西。

临写练习时,把你的精神专注在笔下,重现前人一点一画的笔触,再造一字一行的结构布局,乃是以谦逊及诚恪的态度,好奇与追求的心,去体会这种高度抽象的美,无论其风格是雄强的,或是秀美的,是昂扬的,或沉郁的,都值得你暂时扔掉手机离开电脑去沉浸其中。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写不好字。





关于章法:硬笔书法章法不同于毛笔书法章法,盖因古今习惯不同。应用文体书写一般遵从自左向右的书写格式,应遵循下面几条:

⑴字整体造型宜扁不宜长(竖画不宜过分伸长,笔势取横向)

⑵勿紧贴横格上下线(适中位置应沿横格中心线,没有把握更不要超格)

⑶标点符号空半格(节奏感)

⑷字大小适中,首字要写好

至于,执笔还有坐姿什么的,前几位答主已经回答的很明确,此处不赘述。作为技能到此已经讲得够“深”了。焊工并不需要知道铁原子的原子质量对吧,他只要焊好手里这个玩意儿就行(没有黑焊工的意思,只是举例,作为一个理工科男我深知焊工之牛逼)。所以抱着第一目的的你,看到这里就足够了,回去练字吧。往下看是一个很庞大很繁杂的系统,如果勾起了你的兴趣,即将为您呈现。

------------------------------------------------------------------------------------------------------------------------------------------

要下班了,先答到此,第二部分近日补上,谢谢大家。有关于练字的疑问可私信沟通。

【知乎用户的回答(66票)】:

哈哈哈,练字应该是一件很纯粹而简单的事了(只是比较费时间)。

系统?这个要看你的目标了。

目标一:写得齐整、方便阅读,最好还有点棱角飘逸感就行。如下(来自匿名回复):



这种字,没什么笔法结构可言,只是做得清晰,整齐,方便阅读。在书法角度上说,这种字,没什么笔法结构可言,只是做得清晰,整齐,方便阅读。在书法角度上说,以上的字算不上合格的书法作品。用传统的话说:野路子。读书时每个班里总有一两个人能写成这样的,我也挺喜欢。

如果你要学得工整、端正,很简单的,拿本市面上任何一本字帖(首推庞中华,最像印刷体,好练),对着写几遍,然后将在日常书写中有意识地写成跟字帖一样(这个很重要,很多人只是临帖,一到真正写字,又不按练的去字了,起不到效果)。

其实我们每天都看很多印刷体(电脑的、书上的、文件的),那些字就是标准的端正、均称、整齐,多留意一下,有意识地学习,也是有用的。最重要的,还是你时刻告诉自己:我要将字写得端正、均称、整齐。当你写得跟印刷字差不多的味道,那就大功告成了。

嗯,真不要什么系统。

说下一个问题前,请你先百度图片一下“颜真卿”和“启功”的书法。自己作一个比较。

如果你认为启功的字水平更高,那下面的内容就不必看了。

目标二:你要写出书法的韵味,笔法结体章法气韵都有所体现,也就是写得有“艺术感”,那就得“系统”一些了,跟古人学写字没什么区别。像这种(网上的):



我也不是书法家,大概建议一下“系统”的方法吧:

1、临帖。

任你再聪明,不临帖是写不出好字的,千古不易的道理。

书法作品是一种独立于任何具像事物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是没有相比性的,不能比作石头,不能比作水,不能比作人,比作任何实物都会显得牵强。这样一门不依于形体,又不依于数学描述的“线条”艺术,不可能去户外写生,又不能凭空乱挥。你以为张旭的草书是信手乱挥?你以为王铎写字时是喝多了?不是,里面都有严谨法度的有技巧的,外行看不懂而已。

那我们从哪里着手去学习?

只有一个方法,学习传统:

一,从欣常经典入手,多看古代优秀的作品。

二,自己动手写。临摹古代名作……

如果有人跟你说时代进步了,不临帖也可以。那基本可以断定他的字挺业余的。

由于古人一般不写硬笔字,留下来的都是毛笔书法作品,初学就最好先学会毛笔字。太难?是有点难度哟,不然古代皇帝怎么将写字作为公务员考试项目之一呢。你就找个老师学学嘛,会有乐趣的!

毛笔柔软有弹性,笔触变化极丰富,可以产生比硬笔多很多的艺术效果,将毛笔字学好了,硬笔自然就知道怎么写了。

方便起见,选些唐楷写吧,欧体、柳体、颜体……如果你要高端冷艳一点,也可以从写魏碑入门,变化比唐楷丰富。

临贴嘛,刚开始要学笔画、学结构(就是怎么将字写端正、均称),由于古代留下来的字帖大都非常牛逼,跟着学,没错的。

临正书,差不多了,换些招式玩玩:行书啦(如兰亭序)、草书啦(真草千字文)……也写写。找到喜欢的就深入下去。

临帖其实还要看帖、就是虽然不写我也要多看看名家是怎么写字的(最好不要看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免得惹习气,为什么?我也不懂,行有行规吧),多看多比较是有好处的。

想想,有一天你带上个文艺女青年(她们大多只知道电影旅行DIY心灵鸡汤)去到美术馆,可以对着龙飞凤舞的书法(外行看不懂的)一一点评点,看,这个线条多有力,嗯,这人中锋用笔力道够不错……BALABALA……那妹子对你一面仰慕那时多好的感觉!

2、临帖。

3、临帖。

4、临帖。

……

是的,练字是很简单的事,临贴就可以了。很多道理,临着临着就出来了,写字是很简单的事。不信你试试。

创作?这还用我教?随手一挥就是创作啦,水平多少自己知道啦,自己搞定。

说得这么牛逼,要看一下我的字?呃,我真的只会说说……

另外请参见: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典型结体不过关的字,哈哈哈典型结体不过关的字,哈哈哈



临《衡方》,笔画不过关的字临《衡方》,笔画不过关的字



练字很简单,但书法真的很高深哟,一辈子看不腻哟……

【陈雨婷的回答(50票)】:

谢 @曾小傻 邀~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

先晒图,大一写的,请忽略掉好几个歪七扭八的字。。。



反对最高票回答。 题主问题是“如何系统地练字”而不是“写好字有什么小窍门”“怎样美化字体”。更何况学生气的字体、文艺小清新的网络风格在稍微学过书法的人眼中都实在称不上好字。什么称得上好字?参见 @PAXSONG 的回答中提到的书法大家图。另外,每个人审美确实有差异,即使你觉得身边XXX的字写的真的很好,也不要轻易模仿,因为那是XXX的字,不是你的,一定融入了他自己的风格,对于初学者还是建议从基本功开始。

下面进入正题:如何系统练字?

准备工作:一只钢笔+一本好字帖+规律的练字计划(默认自学,非报书法班)

钢笔不用多高级,别太烂就可以。字帖很重要,不要盲目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如庞中华、司马彦,一句话:要选你自己真正欣赏喜欢的。最好个人风格不要太明显,标准化的更好,利于形成体系。练字计划不用多说,规律一点,不用每天都练,尽量选择心情放松的时候。

练字方法:读、摹、临、背

接着讲我在书法班学到的技巧:首先,掌握细节规范,自己积累去吧。例如横竖撇捺怎么写好看,上图,用水笔随手画的,就这个意思。



其次字体结构三原则:左收右放,上紧下松,均衡(前面两个不要太过的意思)。是不是很好理解? 想我小学的时候还背诵了好久。。。横竖撇捺是血肉,三原则就是骨架了。

正确写法与错误写法对比图:左收右放



上紧下松





均衡来啦,右边显然是跑偏了



总结:上面讲的只是我学习书法中可归纳的一点小经验, 不喜勿喷。我的字算不上很好看,因为小时候真正练字也就那么两三年,后来形成自己风格之后就很少临摹字帖了,基本功不强。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无非需要两个要点:勤练、勤悟。 等到基本功扎实了,你想写得豪放就豪放、想婉约就婉约,没人会说你的字不好看。

【知乎用户的回答(47票)】: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明确来反对一楼的。(不是现在的一楼,貌似删除了)

字也不是你自己的,文章也不是你自己的,拿别人的东西充自己的门面,再说即使字是你的,你那字连门都没摸到。你还好意思在评论里好为人师故作老成指点别人的执笔姿势,误人子弟。

2013.11.10补充:

有空过来就顺便说说执笔,书法的核心是笔法,而笔法的核心是执笔,好几楼都说得太简单了。可以说,到今天这止,执笔问题还是书法理论前沿上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

从古到今,写字一百人,执不对笔的人有九十九。笔法这东西,在古代是师徒手口相传的秘技。钟繇求蔡邕的笔法,呕心沥血,人死了去盗人家墓才得。颜真卿差不多是三十岁时才得张旭笔法终成盛唐巨擘。很多笔法都以文字理论流传下来,但汉语的模糊性,文字和实际体验总隔着那么一层。

执笔的技术细节上,是单钩?还是双钩?是三指还是五指?执笔多高?是指动还是腕动?在古时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拳握法回腕法这种奇门怪宗。

握考证,苏东坡的握笔法就类似于现代的握钢笔法。米芾执笔采用的是“五指包管法”,毛笔顶端藏于手心,五指环于笔管,犹如撮物。何绍基是独创回腕法,写字如牛耕地大汗淋漓。到了现代,书法教育统一采用沈尹默的五指执笔法,但你去观察那些现代一流的书家,每个人执笔都是不同的。比较有名的有孙晓云的转笔,国美的绞转理论。

而且,楷书和草书执笔不一样,楷书写得慢你差一点没关系,但行书草书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好比现代的唱歌技术,古典美声、欧美流行、中国民族式、摇滚式唱法,技术的不一样,出来的歌声也不一样。像某些人传授的方法,差不多就是相当那种「用打哈欠的感觉去唱歌」这么入门。

【李斌龙的回答(39票)】:

关于总决:画画时要好比是在写字,写字时要好比是在画画(细细体会)。

关于好字:虽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一样事物好与不好仍然有共同的审美共鸣存在,至少看起来有美感,让人感到舒服。所以,选字帖,重要的是自己觉得看着舒服,不需要盲从权威。

关于姿势:自己最能自由操控的那个姿势,即是属于你自己的完美姿势。我们不需要局限于僵化的持笔标准,好好观察下我们的生活吧,我们走在节日的街头巷尾,能看到没有胳膊的残疾人,把笔往腋下一夹,也能挥毫泼墨。这就好比打篮球投篮一样,重要的不在于姿势的标准,重要的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姿势。

关于笔:只谈硬笔,铅笔、圆珠笔、水笔,同时上手,身边有什么就操起来写,三种笔的交叉使用有助于你体会不同笔尖与纸面细微的不同触感(软硬差别、滑涩差别、墨迹差别),通过比较有助于你找到细腻控杆的感觉。重点不在于笔,而在于控笔的感觉,那是一种手感。那些长期训练的人,控制手指头的神经会发达一些,能够调控较为细微的轻重、曲直等等。如图(此文配图字样均用黑色水笔书写):



关于象形误解:我们人类祖先,无论是中是西,在发明创造文字上,最初都是模仿大自然的所见所闻,然后抽象而成的,中文确实有独特之处,但并不在于什么象形不象形。例如,在英文中,long、leg、line,这些所示事物中带有长条属性的,其首字母都是很形象的长条“l”。这是题外话,重要的是说明一点,那就是文字书写好比音乐谱曲,没有国界,那些方块字写得好的人,让他们写起其它字符来,照样行云流水,一样漂亮。

关于练习:首先,自然从一笔一划开始,点、横、竖、撇、捺、折,把简单的一笔当中的轻重缓急体会到位,这些基本笔画将是组成完整字的一砖一瓦。

其次,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从练习偏旁部首开始,学会了一个偏旁,就要学以致用,将这个偏旁应用到带有着个部首的其它字当中去。如图:



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学会简单的单人旁,然后就试着去写带单人旁的亿、仁、仰、信、伦,等等所有带单人旁的字。单人旁运用熟练了,可以进一步学双人旁,类似的,再如图: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学会简单的单人旁,然后就试着去写带单人旁的亿、仁、仰、信、伦,等等所有带单人旁的字。单人旁运用熟练了,可以进一步学双人旁,类似的,再如图:



我们可以去练习所有带双人旁的字。如此一来,通过学会偏旁部首来扩张,能写好的字会扩展的很广很快。我们可以去练习所有带双人旁的字。如此一来,通过学会偏旁部首来扩张,能写好的字会扩展的很广很快。

最后,是变幻,每个人写出来的字是不同的,细微到同一个笔画都会不同,如图:



同一个“和”字,左边的“禾”就有两种不同的写法。平时自己要多观察,多试验,多尝试不同的写法,多尝试不同的组合,我们无须拘泥于一种样式,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要做二手的人生。同一个“和”字,左边的“禾”就有两种不同的写法。平时自己要多观察,多试验,多尝试不同的写法,多尝试不同的组合,我们无须拘泥于一种样式,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要做二手的人生。

关于水到渠成:写字不需要很刻意的要求自己,我们要用一种自我欣赏的状态来写字,好比我们在描绘一幅自己向往的风景画一样,只是这幅画简单些、抽象些,如此一来,才能长久。我个人的写字就是成于闲暇的,上高中的时候,大家懂的,那会儿各种练习卷、考试卷满天飞,各种四开纸就堆满我的抽屉。我就在试卷的背面,重复的试验着一个字,直到把一个字画到自己看着满意为止,当时,几乎所有试卷和草稿纸都有4种颜色的笔迹,同一张草稿纸,我一般是先用铅笔把纸写的没有空地了,就拿起蓝色的圆珠笔再写,写的没有空地了,就拿起红色的圆珠笔来写,最后再拿起黑色的水笔再写上去,这样一张纸我就写了四遍,密密麻麻,于是就成了上面你们看到的那样的字了。所以,重要的是心态,养成习惯,自然水到渠成,一点儿不觉得累。

【四喜的回答(37票)】:

20140804更新3幅~~另外,以下凡是写着反对一楼的,都是反对那个高票的叫V什么MOG什么什么的,现在第一的答案是方大湿的答案了,我说楼上几位好歹改一改啊~

==============================================================================

20140708更了一幅伪习作,最近新买的写乐勾起我认真学习重拾基础的信念~但是可见,本习作槽点太多了,如果同好或高人路过,烦请指教~

==============================================================================

添加了一幅今天吃饱喝足以后有感而发写的“翠华”——就是正佳负一层的港式茶餐厅啦~冰镇菠萝油炒鸡好吃~

==============================我是严肃的割=====================================

发现被折叠了,难道是我说得比较刺激人?那就修改一下,温和一点

而排名第一的答案。。。嗯,他写得很用心,但是我不赞同~

首先对题主说(如果你不学硬笔当我没说)

1.基本上没有见过纯学硬笔的,在脱离有毛笔基础的人指点下或者没有接触过毛笔的情况下,纯粹通过硬笔字帖教材练出花儿的,甚至可以直接说没有。为什么?中国书法就是毛笔起家,所有的家底都在毛笔身上,基本的运笔不学习毛笔的一些技法,简直没法看。另外毛笔的架构(大小)远比硬笔灵活,大字怎么组合,小楷怎么穿插,每一笔都是画,都是天地,而硬笔嘛。。。你可以尝试一下用1.0的啫喱笔在标准400格信纸上写字,说不定能把小楷练出来~所以我建议,系统练字,可以不从毛笔开始,但是最好对着毛笔的教材练。

2.系统练习,首先是握笔,方澈已经答过,看看他的图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我的经验是,没有握死的笔,每一笔都能以不同的角度,力道,运笔路线去体现,握死了,就跟排第一的答案没区别了。

3.接着练好基本笔画,这个是苦差事,累,挫败感大,进步缓慢,但这一步得到的却是实打实的基础,日后就可以看出是根棍子,还是一柄宝剑。一定要多摹帖子,感受走笔,我当时就是这一点没学好(其实都没学好),偷工减料,导致有些笔画至今不堪入目。三四个月以后应该能把永字写得像那么回事。

4.架构,这个要多看,多想,穿插,重构,平衡、倾斜,汇聚成一个词就是:动态平衡,一定要多临帖子,眼观全局,架构才会稳定,可以把字帖拿远一点去看。

5.书的建议是田英章的毛笔欧楷系列,硬笔买他的也行,因为我觉得田英章的硬笔是融入了很不错的毛笔技巧,有血有肉有筋骨。

6.最后声明,答主我连玩票的都算不上,有图,乃们可以看到的,还是尚有自知之明。但是!看着一堆个高票的却无法直视的答案,呵呵,不说碾压,但是保证在能看的级别!我不针对那些答主,因为他们的确是在很用心回答,但是在某高票回答中我看见了一些答主的玻璃心,嗯,我有一句话:字丑不要紧,丑就要认,知黑守白,这辈子都只能写这种微博非主流少女体(这句必须原话保留,不改!),仰望天空45度,看完我整个人都颈椎病了!!!这种字很容易出来,或许能满足到一些人急于求成的心,但是这种字只会祸害掉你真正想练字的心!没有人一出来就写得非常好看,只有悟性和耐性的差别。

6.其实我原文主要吐槽了第一的答案,记得某钢笔论坛把这些,嗯,俗称感觉(过分)良好,但是一看就觉得,呃,让熟人不好评价其字的美丑,只能说一句“从你的字能看出你这个人性格xxxx”之类转换话题的字,称之为:江湖体。从不建议朝着江湖体发展,也不建议临摹江湖体,上文说到的微博非主流少女体,其实就是一种江湖体——你的字有你的特点,但无法称其为美,充其量称其为“奇”。

7.还望各位多给那些好字好建议的答主们一人一个赞。

@董卓瑶 、 @南安 、 @thinkant 、 @PAXSONG 、 @方澈 、 @刘小绵、 @慕容七

以及可能我没认真看完的答主里面,上面几位答主应该都是实力派,而且有晒出一些很好的作品,特别是用硬笔的方澈和刘小绵(刘小绵体你浓郁的顾仲安+卢中南风格是怎么回事?),倍感亲切,因为答主我也是练硬笔的,没有学过毛笔那种~

PS:建议有条件去西安碑林转转,不能更赞,真心好看!

字都是近期随手涂的(都是啫喱笔)。。。







以下是20140708更新的



以下20140804更新以下20140804更新

这个是看完后会无期写的,“无”受到影片logo的影响,正常不应该这样写~



这两个是在西藏大厦写着玩儿的,朋友那天结婚~





【二里半的回答(35票)】:

已被楼上的回答玩坏。对于我这个想练好字的新手,二楼说用铅笔练好,嗯,好,明天去买铅笔,三楼又说千万不要用铅笔,哭ing。某楼说签字笔好,嗯,买签字笔,往后一看,某楼又说千万不要用签字笔,继续哭。于是想还是用钢笔吧,在往后看,某楼又说:初学者不要用钢笔,用铅笔,已哭瞎。大家伙你们玩我们呢?能统一下意见么。

--------------------------------------------

其实我不该这么回答,大家也都是分享自己的方法。现在我的感受就是找个你喜欢的方式一直练就可以了,管他什么笔什么法。大家的方法是供给你参考的,也不能完全去照搬下来。

【张默陌的回答(23票)】:

@董卓瑶 说练字别用铅笔,这点不敢苟同,相信很多人使用铅笔书写都有份畅快舒服的书写体验。在日常生活中草稿批注我都习惯用铅笔,信手拈来的感觉,美国SAT考试和日本很多正式场合铅笔应用率其实很高,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可修改倒是其次,主要是铅芯比较软,写起来轻重缓急很好掌控,粗细、铅色深浅自由度高,如果有人嫌铅色太淡,可以尝试下碳素笔,浓墨重彩。所以用铅笔练字我觉得完全可取。

------------------------------------------------------------------------------------------------------------------------------------------

写字最重要的还是

【书写体验】,没有流畅快意的书写体验,写出再美观的字迹也无缘书写带来的快乐。如若让我重来一次,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正确的执笔方式,握笔有活动空间,不宜太紧,下笔不宜太重。然后才是临摹喜欢的字,揣摩结构,最后才是笔画、连笔种种。

自曝一下,我握笔很紧,几乎是握拳状态,不够放松,下笔容易过重,很容易酸痛,纠正不过来,几成顽疾。所以至今我并不喜欢手写,我也看过字迹一般但写字行云流水的人,长远来看,这种书写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

最后上铅笔字图:



【yuewang的回答(27票)】:

刷知乎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 @董卓瑶 的答案寫得真好。

我不禁想到我也曾經練過一年字,在米國大農村什麼都買不到的艱苦環境下,我想我的努力能給很多字和我一樣渣的人一點信心。

這是我以前的字:



因為覺得很難看,我決心練字。 這是我練了一週的成果:



三個月的時候:



半年的時候練的字,我那時開始覺得瘦金簡直就是史上最難練的楷書--由於筆畫特別細,而且字結構很銷魂,即使很努力,如果差那麼一丁點,就是全盤皆輸。不能塗改,不能補筆,一定要精確精確再精確,我通過練字,反而提高了別的學科,因為如音樂、數學等,本質也是如此。



這是我練了一年的時候的字,我送給了偉大的字體設計師 Charles Bigelow 和 Kris Holmes 夫婦:



上圖細節:



由於米國沒好的紙筆,我只能說我盡力了。

雖然我還是不滿意,細節部分控制得還是很浮,但是往往看看自己的路走了多遠,才有信心繼續往下走。

【梵家山人的回答(24票)】:

因为大家都以一个普遍的方法系统练字,没有充分考虑人的个体差异,要成就书匠容易,成就书法家有难度。

写字与人的习性有很大关系。大家回忆自己的童年,幼儿园或小学第一次拿笔写字时,每个人都没受过训练,每人都是模仿老师黑板上的字或书本上的字来写,但写出来的样子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少人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先天带来的吗?是眼睛视觉发生偏差还是大脑指挥不了手?

我出家在农村,当年农村很穷,难得见到钢笔、圆珠笔。上小学时,一年级年龄相差8岁,年纪大的字写的自然比小的会好一些,因为指头有力。我是年纪最小的,5岁就上小学,笔都拿不稳,写几个字手就酸了。铅笔也削不好,老师形容我写的字如“鸭子踏掉”一样。心理始终想着人家能把字写完整,我就是不行,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我记得当时有一篇课文内容是“打倒党内一小撮走资派”,这个“撮”字,我写一个学期都没写对过。而且我书读得很好,就这个“撮”写不来,老师也不敢说我笨,但谁也找不出原因。

如何系统练字?练字为了什么?是想当书法家还是平时实用书写。古代的书法家,从小写字时并不是为当书法家,只想把字写的好看一点,能快速把一件事或一次活动记录下来或楼堂馆所、红白喜事写个对联,出门在外写个书信回家报平安,有理想的人,为了科举考试。后面成为书法家的都是千帆竞发,脱颖而出的。

总之,练字之前分析自已的天性,明白自己练字的目的后,再决定如何系统练字,否则要走很多弯路的。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练字历程与心得:

1、寻找自己喜欢的字帖。我写字是三十岁之后。练字之前,到书店看字帖,找自已最喜欢的字帖。人们的习惯思维或中国老师的传统教育方法认为练学要从唐楷书开始,我觉得中国的文字,早年从钟鼎文、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汉简、章草、二王等书都比楷书(唐楷)早,没有理由从楷书开始练的,小孩识字写字从楷书开始是应该的。于是我找到《泰山金石峪金刚经碑》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书法大气,我觉得比较适合我练,就开始练了。练完之后发现难度大,因磨损多,字少,难以找到真正的面貌。后面索性从头来过,练峄山碑、隶书、汉简、章草,章草开始觉得怎么写怎么不像。慢慢入门了,现在怎么也出不来,都觉得自己写不好,但也得继续写啊。

2、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姿势。关于坐姿、握笔等,应该以舒适为好。王羲之写兰亭序应该不是坐着写出来。晋唐之前的人基本是跪着写字,而且是一手拿竹简一手写字。当时的书写工具与现在的书写工具、材料不同的情况下,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姿势。是站着写好还是坐着写好,笔拿得高好还是笔拿得低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据说,很多小孩子天生都是“左撇子”,是因为大人教了以后改成右手的,国外还许多人使左手,“左撇子”纸张是横放,从上写到下。我们是否思考过古代人写它竖写从右到左,是否古人都使左手呢?

3、各家各体皆可尝试。平时练字过程,看到自己喜欢的字,有闲功夫拿起毛笔就可以尝试,练几笔几个字都没关系,但一定用心去体会古代书家是如何写出这样效果的。

总之,写字虽是一个“法无定法”的艺术,但如法修习是正道。如法修习,就是练习过程一定要如帖,临碑、临帖功夫要做足,特别是练时一定要依帖练习,不能“法无定法”。方法可以法无定法。随着岁月的增加,一定可以功到自然成。写字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即使你自己觉得字写得很好了,还要老实临古碑、帖。最后,送大家一幅字:“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原文地址:知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871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瘦腰最有效速度最快 如何瘦腰最快最有效

如何瘦腰最有效速度最快,腰围很大,想瘦腰,很多人说坚持摇呼啦圈瘦腰效果不错,那么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一天要转多少分钟?怎样瘦腰最有效速度最快——步骤/方法怎样瘦腰最有效速度最快 1、摇呼啦圈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达到运动瘦身的效果

如何戒烟最科学 如何正确的戒烟

如何戒烟最科学——简介“欲速则不达”说的是人的心理,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对于很多事情来说,只要找对方法,同样能够做到事半功倍!你是否相信,对于戒烟这个问题,同样有着能够快速戒烟的途径。怎样才能快速戒烟?对于很多想要戒烟的男人,以及

那款产品去黑头最好?怎样去黑头最有效? 去黑头什么产品最好

那款产品去黑头最好?怎样去黑头最有效?——简介相信很多朋友都受到黑头的困扰,黑头是因为皮脂、细胞屑等阻塞了毛囊,所以黑头需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保护好毛孔,令毛孔不会因为黑头的关系越撑越大,而不正确的去除黑头也会使毛孔越来越粗大的

肌肤暗黄怎么办? 去暗黄最有效小窍门

亚洲的女生天生肤色偏黄,所以肤色暗沉基本在10个人中就会有9个发生,特别是经常呆在室内办公,长时间对着电脑的上班族们来说,暗沉这词便会更是深有感触。虽然天生黑肉底或许早有注定,但只要我们能够善用保养,注意暗沉的生成原因以及对症下

声明:《如何系统地练字? 成人如何练字最有效》为网友毛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