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就象重视大祸患一样。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重视身体象重视大祸患一样?我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看重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心得】
我觉得:老子是说不仅色、声、味、触这些身外之物,就是我们的身心也是。人的一生烦恼的根源,就在于“得”、“失”二字,而得失的根源在于我们“贵大患若身”,就是看重自身、太在乎自我,孰不知,真正的自我是不能用价值得失、贵重多少来衡量的,不具有任何固定的可执着的东西。凡尘中的你我都逃不过“得与失”,“宠与辱”,要做到“宠辱不惊”,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宠辱”,也许今天的“宠”就为明天的“辱”埋下了祸根;也许今天的“辱”就是明天“宠”的开始,是“宠”也好,“辱”也好,也许都不好。是“宠”亦忧,“辱”亦忧,“宠辱”都忧,你又何必活得那么累呢?
每个人作为自身的主体,同时又作为别人的客体,看重自己、在乎自我的人,对于别人必定是沉重的负担,真正明白的人不是追求自身在天下人面前的显耀,所谓的功成名就,而是以自己博爱的思想指引人们正确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圣人,他们不为什么,还有的在当时不被人们理解,但历史的长河能证明一切的。不是我们每个都要去当圣人,但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宠辱不惊,淡泊明志”也!真正得道的人会按照“道”【天地的运行之道,及自然规律】来生活,而不会对外界的宠辱产生惊慌,所以他的内心平静,已就是前面讲的“宠辱不惊”!
更多阅读
闲评《三国》第十三回5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李傕郭汜大交兵
闲评《三国》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5)汉献帝回都銮舆过新丰,至霸陵,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忽闻喊声大作,数百军兵来至桥上拦住车驾,厉声问曰:“来者何人?”(不好,麻烦又来了!)侍中杨琦拍马上桥曰:“圣驾过此,谁敢拦阻?”(不管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
《道德经》微学精讲17 第27章——善行无辙迹 道德经精讲
《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第27章——[善行无辙迹]【题记】《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共有11章,将“善”与“德”结合起来。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善”与“德”有微妙的联系。在《道德经》中,善,是善于。本章重点理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凤于九天29残更不寐》第三章 凤于九天29在线阅读
《凤于九天29 残更不寐》第三章博间王宫。 绮丽辉煌,专门用于招待国际级贵客的清辉殿,正沉浸于一片甯静中。 出于多方面考量,博间太子派来伺候的许多美貌宫女都被不动声色地安置在二门外,例如凤鸣睡房等几个最要紧的宫室,则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