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爱情 卢梭爱情观

梭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伟大思想家之一哥哥,你好坏!。他是共和主义的先驱人物、启蒙思想的肇始人,是人类不平等思想的打破和重建者。他在困惑与矛盾中孤独地流浪,又在敏感与睿智中孤独地沉思,像一片憔悴的落叶,最后飘落在法国灵魂开始苏醒的*不利埃斯岛上。

卢梭的一生充满了孤独,这种孤独一开始就由命中注定。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在日内瓦公民仅能糊口的一个钟表匠家里,作为日内瓦女公民的母亲苏萨娜·贝纳尔生下他就因难产离开了人间,留下了爱好流浪及冒险的父亲伊萨克·卢梭和他相依为命网游之傲视金庸。这对多情的父子一有时间就会沉浸于对温柔妻子和美貌母亲的回忆之中。父亲对卢梭说:“让-雅克,让我们谈谈你的母亲吧!”卢梭则不无忧伤地回答:“好吧!爸爸,我们又要哭一场了。”对于这种对妻子和母亲无尽的思念,父子两人还通过阅读母亲遗留下的书籍来表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早晨燕子一叫,两人才发现又是读了一通宵。就是这段时间,卢梭读完了母亲遗留下的所有书籍,并培养了喜欢读书的习惯。父亲对母亲的爱是真挚的,他将这份爱全部转移倾注到卢梭身上,使小卢梭的内心充满了无限柔情的感动,多愁善感的幼小心灵时常依偎在父亲爱的海洋深处。

然而,这种世间惟一的爱与亲情又因父亲一次藐视权力的行为惹上一场官司而告一段落。父亲离家远逃,卢梭不得不寄养在舅舅家。不久,卢梭又被舅舅送到远离家乡的一个牧师家里接受教育。牧师有个妹妹朗拜尔西埃小姐,一次卢梭犯事的经历中,在这位小姐温柔的手的惩罚下,卢梭最初尝到了一个少年的肉欲*。于是,他总是期待犯事并重温这位小姐纤手所给予的快乐。这种*的启蒙竟然痛过朗拜尔西埃小姐体罚时手与身体的接触,从而导致卢梭产生身心的*,既说明卢梭对母爱的渴望,同时也就明了他性的早熟。

16岁,卢梭在流浪途中,经德·彭维尔神父引荐得以认识华伦夫人。卢梭一见华伦夫人“风韵十足的面庞,一双柔情美丽的大眼睛,光彩闪耀的肤色,动人心魄的*的轮廓。”就被她迷倒了。华伦夫人比卢梭大12岁,华伦夫人叫卢梭为“孩子”,卢梭叫华伦夫人为“妈妈”。他们两人的最初情怀形同母子。华伦夫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她是因婚姻不幸出逃,并在得到国王赐与年金后而虔诚皈依天主教的。卢梭住在华伦夫人家里,经历了许多事,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们一起探讨人生和信仰,大概二十多岁的时候,卢梭在不由自主的爱的驱使下,冲破了“母子”关系的束缚,将自己最宝贵的童贞给予了他亲爱的“妈妈”,这份甜蜜而幸福的爱情,令卢梭*。撇开道德的成分,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爱是很纯洁的,华伦夫人对卢梭的爱也是高尚的。这段不带任何世俗偏见的崇高爱情在经历多年后,以卢梭无法忍受“妈妈”的另有所爱而只身远走。尽管卢梭在*上不再拥有“妈妈”最深情的爱,但内心深处的这份爱情却伴随了卢梭的一生。

卢梭生性腼腆羞涩,却又浪漫多情。十一岁时,他对爱即有了较为深切的感悟。那段最无所事事的日子,他同时爱上了比他大十一岁的德·菲尔松小姐和与自己年龄相仿和戈登小姐,他自认自己是他们共同的情人,缺一不可。他一旦情感投入,就沉缅于对她们爱的幻景中。思念和泪水、甜蜜和痛苦使卢梭小小年纪承受了他不该承受的爱的折磨。他在《忏悔录》中这样表达这两份天真的爱情:“对于她们两个,我同样地害怕失宠,我对一方是体贴备至,而对另一方则是唯命是从。把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给我,我也不愿去惹德·菲尔松小姐生气。可是,如果戈登小姐命令我去跳火坑,我相信,我马上就会去跳的。”这份深挚的情感,全然不像是发生在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少年身上。

卢梭反对物质所赋予爱的粗俗及支配地位,他认为:“如果我心里燃起*之火,需要女人时,那么,我这颗兴奋起来的心所更渴望的爱情,凡是用金钱可以得手的女人,在我的眼睛里,他们所有的动人之处,都会荡然无存。”这种理解,直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在华伦夫人以前,卢梭的所谓爱情,仅停留在内心的幻想上,并没有实际的突破。当时,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除了对异性的充满想象力的纯洁之外,从来“没有想到异性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是他的“妈妈”华伦夫人开启了他灵与欲的情感大门。卢梭多次为他和“妈妈”这种“”关系进行辩解,他认为,“妈妈”并非是那种纵欲的女人,她德行高尚,她与他**上的关系一方面是来自“妈妈”内心纯洁的善良情感,一方面又出于“妈妈”慷慨和同情的美好动机。
卢梭的爱情 卢梭爱情观

与华伦夫人痛苦别离时,卢梭30岁,他怀揣一部名叫《纳尔西斯》的喜剧手稿和仅有的十五个金路易,放弃他所热爱的日内瓦国籍,只身来到了法国的文化中心巴黎。在巴黎,卢梭结识了一些贵族和贵族太太们,通过这些贵族太太们的帮忙,他谋到了一份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秘书的位置少爷们的小女仆最新章节。只是这个位置不多久,就以卢梭无法忍受大使的愚蠢和狂妄而告终。巴黎的太太小姐们表现出了对卢梭极大的热情和友好,他有几次差点就投入了这些虚荣心极强的女人们的怀抱。但阴差阳错中,他却结识了在酒店做女佣的奥尔良人戴莱丝·勒·瓦瑟。这个约摸二十二三岁的姑娘淳朴善良、活泼多情,卢梭对她在声明“将永远不会抛弃她,也永远不会娶她”的前提下两人同居在一起。这个抱怨自己因为无知而遭受诱奸失去童贞的可怜姑娘,靠做女佣微薄的佣金承担养活全家的责任,当她将这一切全部告诉卢梭时,生怕卢梭会嫌弃她,令卢梭产生极大的同情。

瓦瑟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甚至连时钟都不会认,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卢梭最忠实的伴侣。卢梭比瓦瑟大十岁左右,这种伴侣关系,瓦瑟在某种意义上一开始仅仅是作为卢梭**的角色而出现的。卢梭需要性伴侣,他刚刚从“妈妈”华伦夫人那里失去的情感和爱抚,必须有一个对象来代替,瓦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瓦瑟不会*,也没有上流社会太太小姐们的情趣,但她对卢梭却实实在在,质朴无华却又温柔备至,无论在卢梭生活还是工作中,瓦瑟的存在都必不可少。卢梭并不爱瓦瑟,按卢梭的说法,他对瓦瑟的爱情是从来没有过一星点的火花,但他们既然有了这种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卢梭对瓦瑟也就极为尊重。瓦瑟为卢梭生有五个孩子,却都被卢梭送去了育婴堂,终其一生,这五个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他们没有尽过父母应该承担的爱与责任,他们生下来就算完事。这五条可怜的生命仅仅是肉欲的产物,却不是爱的结晶,以至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卢梭本人也无从知晓。对此,卢梭曾有过深自追悔,并将其视为一种错误,同时也为自己作过多种辩解。卢梭的辩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当时无力抚养孩子,与其让孩子跟着自己受苦,不如将孩子送到育婴堂,由国家抚养反而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幸福。另一方面,他认为,他与瓦瑟只是同居关系,属于非正常的婚姻家庭,生下来的孩子与私生子无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凡此种种,辩解归辩解,但总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其间的对与错,相信卢梭也深知并非靠一些带感*彩的语言便可解释得过去。卢梭与瓦瑟在同居25年之后,于1768年在巴黎正式结婚。卢梭说过永远不会娶她,却又于垂垂暮年不再坚持,除了有这么多年对瓦瑟的感激外,想必他自己也有结婚的愿望。这么多年来,他被迫流浪,遭受太多不堪回首的不公正待遇,谁都不理他,将其视为怪物、疯子,只有瓦瑟心甘情愿地无怨追随,却连名份都不给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婚礼甚是隆重,由市长主持。结婚时,卢梭56岁,已告别流浪生活回到巴黎。

卢梭一生当中,有过亲密关系的女人只有两位,一位是他的“妈妈”华伦夫人,一位就是他的性伴侣瓦瑟。两个女人均不代表他真正的爱情。华伦夫人充其量只是卢梭母爱变态的弥补,而瓦瑟不过是他*空白的填充。值得说明的是,这两个女人的出现,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前者改变了卢梭的坏习惯,拯救了卢梭的命运;后者则堪称知己,救卢梭于水火。卢梭在未认识华伦夫人之前,不过是日内瓦的一个混混儿,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干过偷偷摸摸的勾当,甚至于因不满邻居的唠叨,无赖到在邻居家的锅里撒过尿,就是这样的一个迷途少年因找到了“妈妈”华伦夫人而一改前非,成为了举世公认的思想家。至于瓦瑟,她虽然无力改变卢梭什么,但自1754年与卢梭同居起,便承担起照顾守护这个杰出人物的光荣使命,她一次又一次目睹卢梭被社会及正义无情抛弃,与卢梭一道从一个国家辗转流浪到另一个国家,不离不弃,并一次次将卢梭从死神面前拉了回来,才成就了卢梭这个思想巨人。这样的两个女人,无疑是卢梭一生难得的“福星”。

不过,这两个女人同时也提供了反对卢梭进而攻击卢梭的口实,尤其以卢梭最欣赏的哲学家伏尔泰和与自己最友好的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更是在卢梭与“妈妈”华伦夫人“”以及与瓦瑟弃养孩子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抨击卢梭道德缺失,不配谈什么崇高与爱,他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教养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奢谈所谓教育,并煽动教会和各个阶层共同反对卢梭,使整个欧洲沸腾成一片声讨卢梭的海洋,让卢梭饱受离难之苦。卢梭处于绝对孤立的境地,他的著作被遭到无情的撕毁焚烧,他带着贫病之躯,却仍然以饱醮真诚的情感,以捍卫真理的声音对强权政治以及人类不平等制度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他不屈不扰的英雄形象,为人类树立了一座坚持真理的丰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9641.html

更多阅读

最完美的爱情 十部必看经典小说言情

最完美的爱情——简介最完美的爱情不是在一起疯天疯地,在一起吃喝玩乐!而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心里,生理上的欢愉!怎样才能达到完美的爱情呢?那必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种默契,对彼此的真诚与了解!最完美

一个男人的爱情观 让女朋友感动到哭的话

人们总说,爱情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历史的轮回里,留下了许许多多温情与悲情糅杂的爱情诗篇。秦有孟姜女千里寻夫,汉有卓文君夜奔相如;举案齐眉的是梁鸿孟光,生死相许的是梁祝化蝶;七仙女与董永是仙凡相恋的经典,白娘子和许仙是人妖相爱的绝版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女生的爱情观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张晓风爱一个人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爱一个人就是在寒冷的夜里不断在他的杯子里斟上刚沸的热水。爱一个人就是喜欢两个人一起收尽桌上的残肴,并且听他在水槽里刷碗的音乐——事后再偷偷把他

声明:《卢梭的爱情 卢梭爱情观》为网友自己的旧年旋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