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铜川市王益区教育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中小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力量。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教育软实力,努力把我市中小学校建设成为铜川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示范窗口和辐射源,为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铜川教育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三个面向和素质教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培育校园文化品牌,以鲜明正确的思想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精神力量凝聚激励师生,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规范师生,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体现个性、促进发展、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和“高品味校园、高素质队伍、高质量教育、高特色办学”的总体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平安、书香、生态、数字、文明、人文”六型校园,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我市中小学校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拥有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鲜明的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提高、学校的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使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磨砺品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今后5年,努力把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学习氛围浓厚、各项制度完善、师生关系融洽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创建50所左右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培育推出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校园文化建设典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经验,探索提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形成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形成能激发中小学创造力、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把校园建成师生共同学习、工作、生活的学园、乐园和精神家园。
——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班风,展现校园师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教育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师生,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师生。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创于乐,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
——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立足校情,挖掘特色,梳理特色,大胆创新,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创设载体,实施特色建设、特色学科、特色活动,做到质朴大气、多元精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和亮点,提升办学品位。
——拓宽校园文化领域,把校园文化渗透到教师、学生的内心,深入到学科、课堂,影响到家长、社区,努力形成能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社区特点的催人奋进、励人志气、怡人性情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主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净化校园周边文化。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防御、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灰色文化的侵扰,及时清除校园文化垃圾。
三、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反映校长的办学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师生文明状态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重在建设、因校而异、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教育性与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教师全员参与与整体学生参与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长,力求实效,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化倾向。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人文景观,提高环境建设品位,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实现校园整体环境的和谐发展。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升华,要体现师生的自我管理和自觉追求,学校要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做到制度管理和文化氛围相协调。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网络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网瘾,抵制不良网络文化。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三讲两实践”、“三学三争”系列活动相结合。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注重教育效果一点一滴的积累,培养师生文明、科学、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奠定更加宽厚、坚实的基础。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使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体现学校的发展方向,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的校风和精神风貌。
四、主要内容
中小学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各校在现阶段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藏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影响着学生真实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物质文化,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1、建设生态校园。精巧构思、合理搭配,构建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和谐自然的校园绿色景观,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
2、建设校园人文景观。运用能带给学生艺术感悟、人生感悟的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文化长廊,滋润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成长。
3、发挥教学及活动设施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随时随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图书馆、优育馆等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器材,使其发挥伴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功效。
4、建设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设计、精心布置,营造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教室和自修室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创设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动手美化、净化自己的寝室,加强重点场所卫生治理,消除卫生死角,引导学生自觉摒弃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6、开辟张扬学生个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每位学生提供自由创作、大胆创新、体验成功的平台。
7、建设平安校园。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通过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为学生创设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8、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校园。校园推行普通话,规范使用汉字,杜绝错别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简化字。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精神文化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对内要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面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对外要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能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求知欲望,塑造优良个性品格。
1、塑造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依据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体现师生共同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学校精神,发挥其对师生的导向、陶冶、约束、凝聚作用及对社会的辐射功能。
2、培育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逐渐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3、设计凸显学校特色的形象标识。使校训、校歌、校徽、校服、校标、校旗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生动标志,引导学生在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穿着校服、使用校标中传承学校精神。
4、拓展文化传播载体的功能。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文化传播载体要采用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并让学生积极参与作品编辑、制作,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5、建设德育功能室。利用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德育阵地,反映学校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成绩,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三)加强校园制度(行为)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校园制度文化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校园制度文化,不仅能促进师生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规范校园秩序,推进依法治校,增强师生的纪律意识、法制意识。
2、坚持科学、民主推进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制度建设,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环境。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积极进行学校制度创新。按照课改精神,及时推进学校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进行制度重建,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学校工作性质、教师劳动特点、教育对象特点,力求做到与时俱进,通过规范科学的制度引导,增强师生凝聚力,促进师生互助,实现共同发展。
4、加强教师学识能力建设。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在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技能,形成教育智慧,以丰富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树立令学生信服的师表形象。
5、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期待,使学生形成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6、加强教师品德行为建设。引导教师以模范的行为做学生的表率,以正直、诚信、宽厚、向上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品德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7、确立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8、培育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形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亲和力、凝聚力的校园氛围,引导师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9、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开放性、辐射性,用社会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用优秀校园文化影响家庭和社会,使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0、确保学校制度高效执行。加强教育培训,宣传造势,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成员乃至社会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做到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执行实效,提高师生自我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同时校级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校园活动(课程)文化建设
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校园活动文化是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能发挥师生特长,体现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各类活动。校园活动文化建设,要以课改理念为基础,形成特色;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台阶,创出特色;以校园“三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社区为舞台,展示特色。要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对学校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功能,为学生活动的正常开展搭建舞台;要加强教育科研对校园活动文化的关注和研究,发挥其在培养和打造专家型、复合型教师队伍方面的作用。
1、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体验教育、情境教育、角色教育、讨论式教育等模式进行德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学科教学要充分渗透德育。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自然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人文学科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领、道德的教化、情感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3、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研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校本德育课程,引导学生 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提升境界。
4、开好班会校会。围绕学生成长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策划具有教育意义的班会校会,引导学生 分清是非,明晰善恶,辨别美丑。
5、建设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劳动、关爱他人的意识。
6、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发挥社团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使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拓宽学习领域,发展爱好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建全人格。
7、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开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文学社、书法班、美术班、科技制作小组等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8、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以每年9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为中心,通过编创和咏读优秀古诗文、童谣、舞台剧,探究历史文化,寻访中华名人古迹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9、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国家规定的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深入开展国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发扬光大。
10、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深入挖掘教育素材,精心创设教育情境,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笃实宽厚、自强不息等优秀品德。
11、开展以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和以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现代科技知识进校园、先进人物(事迹)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廉政廉洁文化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校园”教育活动,加强理想教育、成长教育、环保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主题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3、构建开放性的德育体系。挖掘社区教育资源,聘请优秀毕业生和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辅导员,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14、全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收获感悟、体验成功。
15、创新家长会模式。把握家长会的双向性、开放性,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家长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促进教师与家长及学生的情感交流,向家长展现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工作措施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实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作为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市,实施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区县、本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机构,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全体教师共同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认真学习分析,制定科学方案
科学的规划方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施工蓝图。有了科学可行的规划建设方案,我市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各学校一定要按照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认真分析学校的历史与现状,正确判断学校内外部条件变化,客观了解学校现阶段发展的必备条件,详细掌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积极吸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广泛听取师生的建议,反复论证、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方向,明确文化建设的工作主线和重点,确定文化建设的工作策略和抓手。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坚持厉行节约,注意和谐统一,不求豪华奢侈、但求品位高雅,不求表面文章、但求文化底蕴,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
(三)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建设需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列专项经费,加强对辖区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各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要千方百计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校园文化建设资金,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并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需要。
(四)注重检查指导,创建示范学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检查评估,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和分类指导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确保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学校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要发现、培育、推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坚持典型引路、推广经验、促进创建,让各个学校有所启发、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表彰奖励机制,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学校予以命名表彰奖励。
(五)抓好创建结合,突出工作实效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各级平安校园、卫生校园、绿色学校、园林学校、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标准化学校、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相互贯通,共同促进,全面提升,力求实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学校要充分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建设项目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和时间表,营造一个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师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引领者,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参与者;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实践体验的过程。
(六)加强宣传研讨,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铜川日报教育周刊、铜川教育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简报信息和校内各种阵地,普及校园文化建设知识,宣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要认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研讨交流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质量和品位,努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九年三月十二日
抄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文明办。
更多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原创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第四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凝心聚力、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
0404:《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指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范文 校园文化规划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品牌,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并被师生认同,能使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精神家园。一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广东省水利电力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本规划。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争创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必
关于我市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情况汇报 加强作风建设思想汇报
中共南昌市委组织部近年来,特别是“两项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有关加强自身建设的文件精神,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汲取南昌本土文化底蕴,紧抓思想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