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丰碑 血肉丰碑
五十个三百六十五里路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
上个世纪50年代,这首《勘探队之歌》曾风靡大江南北,吸引了一大批有志学子投身地质事业。然而,多少年来,却很少再有人记起这久远的旋律。这个春天,当山东省地矿局局长、党委书记郑金兰和一群地矿汉子重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分明看到,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泪光。
融入他们当中,你才明白,这不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歌,而是具有强大支撑力的地矿之魂,是山东地质队员五十年风雨历程的写真。
1958至2008,五十年,不平凡的五十年!
五十年,五十个三百六十五里路,山东地矿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在齐鲁大地上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地质矿产勘查。平川沃野、崇山峻岭、阡陌小径,都印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他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找矿立功为荣、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鞭策自己,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用创业者的心血、探索者的智慧、先行者的艰辛,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五十年岁月如歌——
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1958年,山东省地矿局应运而生。
其时,年轻的山东省地矿局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局面啊!
上世纪初,德、日等帝国主义列强用铁蹄践踏了道义,肆意掳掠山东大地的宝藏。仅六年时间,日本就从招远玲珑金矿掳走了黄金29万两!他们掠走了财富,却没有留下一纸地质资料。
我们的地质工作者,倔强的汉子们,肩背行囊,带着“地质三大宝(锤子、罗盘、放大镜)”,跋千山,涉万水,为新生的共和国寻金探宝。
以山川为舍,以苍天为被,以风雨为伴,以狼虫为邻,他们从区域地质调查开始,到普查、详查、勘探,一步步查明了地下的“生命”结构,一步步打开了地下宝库的密室——
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莱芜、金岭、淄河、济南、沂源、苍山、东平发现了一批各种类型的铁矿。
60年代,他们在蒙阴县常马庄找到了全国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矿脉。
70至80年代,他们在胶东发现、评价了一大批金矿。“焦家式”特大型金矿的发现,在金矿找矿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掀起了我国金矿找矿实践上的一场革命;归来庄新类型大型金矿的发现,打开了鲁西地区找金的新局面。
90年代,他们发现、评价了一批地热田,为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德州、东营、聊城、菏泽、滨州、临沂、潍坊、泰安等地区提供了新的清洁能源。
进入新世纪,他们一方面继续加大省内主要成矿带深部找矿力度,取得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在胶东发现了寺庄、焦家深部特大型金矿,在鲁南发现了颜店十多亿吨的超大铁矿,在鲁中发现了省内稀缺七宝山多金属矿;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在新疆煤矿、内蒙多金属矿勘查取得突出成就,在山西、安徽矿业合作开发中取得可喜成果,与周边国家及非洲进行资源勘查合作中迈出实质步伐,初步建立了国外资源合作基地。
五十年来,山东省地矿局完成了省内所有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五十年来,他们探明特大型金矿9处,大中型金矿26处,探明金矿资源量1400吨,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探明铁矿36亿吨,煤矿近500亿吨,石膏矿380亿吨;找到了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探明储量349万克;找到了全国最大的蓝宝石矿,探明储量1445千克;探明了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黏土等一批非金属矿。
五十年来,他们完成了全省97%的地下水水源地勘查,探明大中型水源地180多处,提交地下水可采储量170亿立方米/年,为全省17个重点城市规划了53处应急供水水源地。他们先后为济南、青岛、烟台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齐鲁石化、海化、邹县电厂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探明了水源地,为济南市的保泉供水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为农田、矿山、海岛探明了一大批水源地,解决了蓬莱地区、滕州北部、沂蒙山区南部、平阴贫水山区生活用水和金乡、嘉祥等县高氟改水问题。他们情系革命老区,于2008年3月12日,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诞生地——云头峪村打出了第一眼甘泉,彻底结束了山村人民“靠天吃水”的历史。他们完成了全省卤水资源调查评价,提交了浅层卤水资源量100亿吨;发现和评价了地热田50余处,提交地热资源量80万立方米/日;发现和评价矿泉水点361处,查明允许开采量22.4万立方米/日。
五十年来,他们完成了青岛奥帆基地、跨海大桥,山东黄河公路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济南、青岛国际机场,全国名山索道选址等数百项国家、省大中型重点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和基础施工工程。完成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矿山环境治理等大地质服务工程3000余项。
他们每个技术人员都是一件寻宝的“探测器”,都成了一幅鲜活的“地质图”。他们用科技的金钥匙,打开了一座座熠熠生辉的地下宝库,找出了一个各类矿产资源构成的立体山东。五十年共发现各类矿产150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81种、矿产地1940处,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8种,创造潜在经济价值10多万亿元,为山东成为全国的资源大省、工业大省奠定了基础。
10万个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10万个亿,对经济会产生出怎样的助动?
10万个亿,是多少心血的凝聚?
几多青春,几多生命,几多迂回曲折,几多柳暗花明,几多低吟浅唱,几多慷慨悲歌,山东地矿先后涌现出功勋地勘单位5个,19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部级文明单位、“富民兴鲁”奖状等荣誉;一百多人次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地勘技术状元等国家、省部级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近500项。山东地质六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称号。无怨无悔的地质功臣们,用平凡的地矿精神,立起了一座大地丰碑。他们身后,一个个以矿产资源为先行的下游产业蓬勃发展,旋转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链条;一座座以矿业为依托的城市拔地而起,舒展起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万里黄河九曲十八弯,事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
采访郑金兰,她首先满怀感激地谈起了她的两位前任“掌门人”——杨正江和刘战。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好多省份地勘队伍向相关产业或其他产业转型,地勘行业走入低谷。山东地矿,这支一门心思为国家找矿的功勋队伍,一时难以适应,2000多名职工待岗,好多单位工资不到位。为了生计,有的地质技术人员转岗从事多种经营,有些高级工程师甚至到大街上卖起了油条。
如此状况下,山东地勘队伍何去何从?爱才如命的杨正江经反复思忖,最终作出了一个“自讨苦吃”的决定: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了找矿队伍,就是保住了山东地矿的“本钱”,保住了地矿发展的巨大潜力,保住了山东省最可宝贵的发展资源。
不管多大的苦、多大的难,杨正江都挺住了,凭着他的高度责任感和非同寻常的坚韧。山东地矿这支技术力量雄厚、敢打硬仗的功勋团队,保留下来了!多年以后,山东地矿正是靠了这支团队,走出困境,得以兴旺发达。
其后接任的局长、党委书记刘战,又为稳定和发展这支队伍付出了艰辛。属地化管理后,由于政策一时落实不到位,驻济与野外单位离退休人员政策不一致,导致了收入不均,上访不断。他多方努力,落实政策,稳定住了队伍,解决了当务之急。
为扭转局面,局里按照山东省委提出的“三个体系”建设,建立了民主科学的决策目标体系、权责明确的执行责任体系和严格高效的考核监督体系,根据地矿局的发展实际,制定了《地勘单位经营者业绩考核试行办法》及10个配套文件,围绕队伍稳定和职工工资增长的目标,突出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职工精神振奋程度、职工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三个方面,坚持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收入和使用双挂钩。抢抓全国地质大气候好转的机遇,采取一系列得当的措施,强化了管理,凝聚了队伍,促进了发展,使得全局经营收入、职工年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一步步走出逆境,实现了艰困中的“突围”。
郑金兰道出了发自内心的感触:“要说山东地矿的发展,杨正江和刘战功不可没。正是两位局长一‘保’一‘稳’,才打下了山东地矿发展的基础,拓展了发展的空间。”
“地矿节奏”跑出恢宏构想
2006年12月16日,郑金兰接过了领导山东省地矿局的“接力棒”,地矿局的责任也就压在了她的肩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她心头涌动。
这责任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那么,这位继任者对山东地矿的现状如何认识,对今后又是如何“构思”的呢?
郑金兰回答得直截了当:
“有压力,有机遇,更蕴含希望。”
简短的话语里透着感喟,透着坚定,透着信心,透着一种奋斗不息、成就大业的雄心壮志。
郑金兰原是潍坊市委副书记,曾经在全国打响潍坊农业品牌,成就了一部中国农业的传奇;曾经以一本饱含农民情结的《三农手记》影响社会。“不管干什么事情,除非不干,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是这位女书记从政的信条。
可是,地矿对于她,毕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蕴含”的“希望”在哪里?新的路该怎样走?
岁末年初,按惯例应召开全局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总结过去,部署新的一年工作。郑金兰没有急于召开这个事关全盘的重要会议。一切正确的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对哲学熟稔的她,决定从调研开始。
她要了解全局和各队情况,了解全省和国内外资源形势,了解全国地矿系统和其他省局情况。
她精心收集研读有关地矿发展、政策、专业方面的书籍资料,查阅当年的《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地质勘查导报》,浏览地矿行业网站,阅读、记录、思考,从宏观上掌握政策、法规,信息、动态,梳理山东地矿发展的脉络,就像地质队员打开地下神秘的大门一样,她慢慢地打开了山东地矿辉煌的历史画卷。
然后,他们到下属部门、单位了解情况。2007年元旦刚过,郑金兰便同刘战,副局长伊丕厚、郝云平、邓度、李翠芳,总工程师,还有部分处室的同志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奔波。
第一天,他们去了坐落在济南的地矿一院、探矿厂、测绘院、物探院四个单位。
第二天,他们开始了驻地在泰安、济宁、临沂、日照、烟台、潍坊、德州等单位的考察调研。
他们日夜兼程,不到10天,“拉练式”地跑完了地矿局所有的十八个下属单位。每到一处,都要“望、闻、问、切”,同单位领导、职工座谈,到基地和重点项目工地现场调查,还要与当地政府领导会谈。意向明确,身随心动,一番调查研究,使得郑金兰对山东地质状况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而使她最心动、最感紧迫的,还是山东资源的紧缺:山东既是资源大省,也是资源消耗大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45种主要矿产省内供给率已有11种不足20%,需要进口的矿产已由十年前的8种扩大到17种,铁、铝、铜等的外需越来越大。五十年的寻找,齐鲁大地像篦子篦过一样,地表和浅部矿源几乎无一落漏,找矿难度和成本加大。山东资源危机前所未有,成为山东建设经济强省的瓶颈。同时,因找矿特长得不到发挥,省地矿下属十七个院(队)已有三分之一生存困难,一半单位长远发展没有基础。
此前对地矿行业几乎一无所知的郑金兰,谈起全国地矿发展状况居然如数家珍了。
经验和洞察力告诉局领导班子,开阔眼界、破除陈旧的观念才是关键之关键。认完自家的“门”,盘清了自家的“家底”之后,他们决定走出去,走出去听听、看看其他省局在干什么,怎么干;外国在干什么,怎么干,用“他山之石”,“补己之玉”。于是,局长、几位副局长带上地矿下属部分地勘单位的头头,踏上了更为遥远的路途。
2007年1月17日的新疆之行,拉开了山东地矿外部合作的大幕。
新疆的广袤与神奇,新疆的大片原生态的高原山地,新疆的开放与热情,新疆对东部的殷切期待,召唤着意欲支援西部,开发西部的山东地勘队伍,他们要成为这块热土上的一支探宝劲旅。
参与新疆开发,刻不容缓!
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话,更是鼓胀起了每个人心里的风帆。他肯定了前段山东与新疆合作的成果,对山东地矿队伍提出了热切期望:“山东地矿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希望在建设中发展壮大这支队伍,在开发中发挥队伍的作用。”他热情地表示:“欢迎山东支援新疆建设,两地携手,共创双赢!”自此,在新疆大地上活动着一群对地下宝藏充满探求欲的山东地矿人的伟岸身影。
尔后,他们用9天的时间,跑了内蒙古、山西、浙江、江西四个省区。这是称得上山东地矿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9天。这9天,对山东地矿局的发展至关重要。“围绕重要矿种和省内紧缺资源,加大省内深部找矿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到西部和相关省份开展合作找矿,解决资源瓶颈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坚定不移地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路子”,“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围绕当地政府需求开展大地质服务”等一些重要的思路逐渐形成,并更加坚定。随行人员思想受到了强烈震撼。
大家说,考察组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地矿速度”。
他们在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道伦达坝铜矿,看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机器轰鸣,进行矿石粉碎、浮选、磁选、重选……各种大型车辆你来我往,一派火热。自治区地矿局副局长吕福生说,这个矿山总投资5亿元,于2006年5月14日开工建设,2007年正式生产,2008年拟建二期工程。
拜仁达坝多金属矿矿山的景象,同样令大家暗暗惊奇。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草原深处的山岭间,竟有一座如此富足的宝库。门口是一条几十辆大卡车排成的长龙,全是等待买矿粉的车辆,矿山生产的矿粉供不应求。
吕福生说,近几年,内蒙古地矿就是以矿业开发为支柱,发展速度在全国地勘系统名列前茅。内蒙古十院曾把这个尚未做工作的铜钨探矿权,以5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矿业公司,在详细勘查过程中十院发现该矿找矿前景非常好,便不惜以3.4亿元的高价又将矿权买了回来。他们与香港嘉敏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使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矿山,年产值达到15亿元。
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黑色石头,为内蒙古创造了矿业开发的奇迹!大家慨叹不已。郑金兰干脆指着正在紧张运转的磁选仪:这就是印钞机!
吕福生指着厂前面的路介绍说:“这里原来没有路,这段20公里的石子路,是矿山投资500万元自己修建的,因为来往车辆太多,很快轧得坑坑洼洼。”
说者本无意,听者却有心。“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郑金兰忽然想到了鲁迅的话,从中得到启迪:“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才是真正的开拓者!”内蒙古在矿业开发上的开拓精神,正是山东地勘队伍迫切需要注入的。
这次考察后,全局立即对推动矿业开发作出了部署,经筛选、排查,选定了几个开发的矿业项目。
走出去,前面是个天!如果说,内蒙之行带给了大家“一队一矿,一队多矿”“矿业开发并非不可为”的观念上的转变,那么,此后的浙江、江西之行,就更加坚定了大家“走出去”的信念。浙江的工勘施工品牌,江西的“走出去”战略,中国地勘业第一方队的魄力、气度,都让山东地矿的各路诸侯怦然心动。
也正是在这些劳累的考察的日子里,让班子理清了发展思路——
省内,重点深部找矿。山东地下500米以下仍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围绕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带攻深找盲。
省外,加强开发合作。重点选择西部省区,推动矿业勘查开发,为大企业提供资源基地。
境外,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合作共赢,建设资源基地,重点选择印尼、蒙古等周边国家及非洲、澳洲、中东、南美等国家和地区。
三线联动,用5年的时间,“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
“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意味着要再找出10万个亿的矿产资源量,它饱含了决策者非凡的胆识和炽烈的情愫,饱含了决策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十足的信心。
新的篇章开始书写。
启动腾飞的引擎
2007年4月3日,地矿局经济工作会议上,郑金兰向副省长李玉妹作了汇报,阐述了实现构想的三大举措:一是“抓”——不管是省内深部找矿、省外寻求合作,还是国外建立基地,都要抓机遇;二是“拉”——探、采、加一条龙,拉长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创”——打造山东地矿“金”字招牌,弘扬地矿精神,创全国一流业绩。
李玉妹在平邑县任书记时,正值省地矿局发现了平邑境内归来庄大型金矿,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她对地质工作的基础性、超前性的特征体会得特别深。她提出了“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的任务目标,鼓励大家“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月7日,《中国矿产资源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高度赞誉“省长行家系民生,局长务实重思路”,迅即在全国地勘界引起轰动。
4月13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副省长才利民,在副秘书长蒿峰、马越男的陪同下,带领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外经贸厅的一把手来到省地矿局现场办公。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省内,深部找矿寻求突破;省外,合作开发寻求突破;国外,建设资源基地寻求突破。路子对头,山东大有希望。
——“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有战略家高屋建瓴的前瞻性,体现出地矿人的大境界、大胆略、大气魄,它不仅为山东地勘业的发展开辟了第二空间,更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不仅要成为山东地矿工作的一条主线,而且要成为建设山东经济强省的一大战略举措。群策群力,方能制胜。各有关厅局和部门,要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助推山东发展。
——山东要发展,地矿要先行。地矿业要做山东发展的引擎!
——“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可以简化为“资源山东建设”。
韩寓群省长的话评价高,分量重,让在场的所有人备受鼓舞。厅长们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省地矿局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实施,为这支找矿主力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建设经济强省贡献力量。
在随后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建国在报告中四次讲到资源问题,就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对全省地矿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就加强资源能源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才利民副省长分管地矿工作之后,即来到地矿局调研。他曾在河北省分管过地矿工作,称得上是一位“老地矿”,他深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地矿工作是多么重要。他提出:“目前是建立资源战略基地的一个重要机遇期,加快‘走出去’步伐刻不容缓。”他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对地矿局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省委、省政府把“资源山东建设”作为全省的一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
宏伟的目标在地矿人心中激起了阵阵狂澜,唤起了山东地矿人高昂的雄心和斗志。
“资源山东建设”,成为了启动山东地矿发展的引擎,成为引领地矿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汇聚四面八方的力量!
一座座宝库訇然打开
“资源山东建设”,以其超前的眼光和思想高度,成为山东地矿工作的一条主线。这一战略目标在每个山东地矿人的心中产生了共鸣,山东地勘队伍地质找矿的热情高涨起来——立足找矿,上下延伸,拉长产业链,实行探、采、加一体化;参与开发,“一队一矿,一队多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省外、境外资源合作基地。
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省内,共实施重点勘查开发项目20多项;省外,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实施各类地勘项目;国外,已登记和拟在登记的项目20多个,正在集中推进。
——省内深部找矿:拿到了又一把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
如前文所说,山东浅层资源虽说几乎找尽,但地下500米以下深度范围内仍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这也正是“资源山东建设”省内实施深部找矿的依据。深部找矿,等于为山东地勘队伍开辟了第二勘探空间,深部找矿的理论和实践的突破,等于拿到了打开地下宝藏之门的又一把钥匙。
继寺庄特大型金矿床发现之后,六队又选派精兵强将,挑选了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地、水、测人员,配备了当今最好的设备,厉兵秣马,挥师焦家金成矿带的焦家矿区深部。看到钻机从深部取上来的高品位矿芯,郑金兰在机台上鼓励兴奋难掩的队长王其鸿:“把标尺立得高高的,创一个比寺庄更大的奇迹!”详查结果显示,焦家矿区深部又是一个更大的特大型金矿床,探求332+333类金金属量70吨左右。两个深部特大金矿的探明,成为中国深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
济宁颜店铁矿的探测,可谓“胡子工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探测到济宁巨大磁异常后,它就成为了几十年难解的谜,马拉松式的一次次勘查,却一直难下结论。2007年9月开始,以物化探勘查院为主,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段进行,加快推进”的原则,调集11台2000米至3000米钻机,重点对该矿区颜店矿段进行会战。这次最终破译颜店矿段我国华北和华东地区最大航磁异常,发现了累计总厚度近300米的铁矿体,初步探明储量10亿吨,是山东目前储量最大的铁矿。对提高我省铁矿石供应能力、促进钢铁产业发展、打造钢铁强省,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7月30日,第四地质队在昌邑建起了一座铁矿并试车投产,这是省地矿局在省内建成的一个探、采一体化的较大规模的矿山,年产达40万吨。
莱芜、淄博、沂源等地的铁矿,五莲多金属矿、邹平铜矿,均取得较好勘查成果,禹城地区正进入煤炭勘探施工阶段。近一半的单位,有了自己的开发重点。
——省外开发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徽有一个徐楼铁矿,是省地矿局及时决策买断的一个大型铁矿,该矿采矿面积3平方公里,探明铁矿储量约3000万吨;矿体埋深60至350米,矿体平均品位47%以上,是一个少有的富矿。
2007年8月6日,局属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获得该矿51%的股份,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徐楼子公司。子公司克服了原公司遗留问题多、外部环境复杂、矿区水文条件差、资金短缺、专业及管理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现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年可开采铁矿石40万吨,二期工程计划明年底完成,达产后,每年可生产铁矿石约150万吨。
抱着了一个“金娃娃”!
“金娃娃”要“争”,也要“保”。
2005年,鲁地投资有限公司与他人合作,控股60%买下山西省娄烦县一座矿山,成立了鲁地矿业公司细米河铁矿,负责组织经营管理。后因资金缺口过大,一度陷入了困境,股东们吵闹着要卖掉矿山,散伙!卖还是留?局长办公会上,听了汇报之后,明确决定:“这个矿山有前途,不能卖。继续扩大规模,强化管理,加快发展!”
娄烦铁矿保住了!
——境外建立资源基地:选择大项目、好基地,从具备一定基础且有良好的勘查前景的项目做起。
2007年12月1日,郑金兰带团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国际矿业大会,积极参与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他们踏上非洲的土地时,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感受到了很好的合作环境。从会上获得的国际矿业形势信息和阿尔及利亚对外开放的矿业政策,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和震动。他们要在非洲这片与中国人民世代友好的高原上,实现互惠合作,传承中非友谊,用技术造福非洲,让那被称为“地球的伤痕”的资源丰富的大裂谷美丽起来。
他们奔赴了同中国一向友好的埃塞俄比亚。这个不发达的农业国有着丰富的铜、铅、锌、镍、煤等矿藏,但因地质程度低,急待合作勘查和开采。考察团以互惠互利的真诚和热情,与埃佛特集团合作,取得了铜、铅、锌、镍等10个多金属矿探矿权。
他们在刚果(布)与威海国际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勘查该国的钾盐资源。为了推动项目的健康发展,郑金兰专程拜访了我国驻刚果(布)大使馆李树立大使,介绍了山东省地矿局“走出去”的相关工作和与该项目有关的情况。
非洲之行,使得“走出去”的思路更加开阔,更加明晰。
——强强联合:仿佛浴火重生。
探、采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才能确保长盛不衰。
加强与省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为大企业提供后备资源基地。
2007年9月8日,山东地矿局与山东黄金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最大的黄金探、采战略联盟正式诞生。“英雄地质队”——山东地质六队,在焦家黄金成矿带深部发现特大型金矿——莱州寺庄金矿,与山东黄金集团合作,为山东黄金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山东黄金的财力支持,也让山东地质六队的找矿技术优势得以发挥,去寻找更多的矿床。
接下来,山东地矿局又先后为新汶集团、黄金集团、莱钢、济钢、恒达煤业等省内大企业提供煤炭、黄金、铁、金刚石、钾盐等资源接续基地20多处。
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济南钢铁股份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济钢注入资金8000万元,预订徐楼铁矿的铁精粉,不仅为济钢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而且满足了徐楼矿山建设的后续资金需求。
2008年4月24日,山东省地矿局与中国有色集团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国内“走出去”最大的探、采一体化战略联盟。中国有色集团是拥有境外有色金属资源最多的企业,目前拥有境外铝土矿、铜矿、镍矿等多个资源基地。一个提出“资源报国”,一个实施“资源山东建设”,双方一拍即合。双方以赞比亚的铜矿,埃塞俄比亚的多金属及钽、铌矿,缅甸的镍矿,蒙古国的锌矿及多金属矿,作为首批合作项目。从而为“资源山东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山东地矿仿佛浴火重生的金凤凰翱翔在万里长空。
精神的“富矿”
山东地矿人在不舍昼夜寻找地下宝藏的同时,也淬炼出了自身的精神“富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创造”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富矿”在地矿人中一代代传承,一辈辈光大。
这些地矿人远离城市,远离亲人,山野为家,以苦为乐。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无闻地行走于荒原。他们找出了一座座金山银库,一片片铁岭煤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心底世界的澄明与纯正,对事业的执著与真诚,对科学的忠实与探求,对工作的投入与激情,对艰苦的承受与体认,做人的磊落与坦荡,构成了他们的人生基调。
郑金兰常说,挑起“资源山东建设”这副重担,依仗的是地矿这个“班子”,地矿这支队伍,山东地矿人的千万双肩膀。
每每说到地矿队伍,郑金兰总是骄傲、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副局长伊丕厚,一个典型的黑脸汉子,一位“老资格”地质专家。1982年1月,伊丕厚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被分配在高密的山东地质四队,不久就接到任务,到平度旧店镇搞野外金矿普查。他们白天漫山遍野地跑,晚上就近借住在民房里。他们沿着富含金矿的招平断裂带迁来徙去,已记不清住过多少个不属于自己的“家”。
老伊同多数地质队员一样,娶了个农村媳妇。上有老母,下有孩子,他一年只能回家两趟,全家的担子全由妻子一个人担负。而说到家庭,最让老伊“耿耿于怀”的,还是他的老战友、58岁的分队书记郭万锦。郭万锦干了一辈子地矿,退休时仅仅揣着四千元的安家费,回了河北农村老家,他说:“家里的房子快塌了,用这些钱盖几间房,让一家人过上几天屋里不漏雨的日子,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些地质队员们,用青春为国家换来了宝藏,可是在队部,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砖片瓦;在老家,没有置下多少家业。作为队长的伊丕厚,拍着老郭的肩膀,竟说不出一句话。多少年过去了,伊丕厚都不忘当时的情景,想看望这位老搭档,却没有机会经过他的村庄。
局纪委书记郝云平也是一名从野外一线走出来的“老将”。有一年夏天,他带着地勘队员们转移作业地点,路过一个村庄时,天黑下来。他们在村边找了间场院屋子,用几块木板、石头搭成简易床,解开铺盖卷,就倒头睡了。夜半时分,队员们被一阵阵雷电惊醒,狂风呼呼吼叫,雨水从房顶、从门口灌进来。大家迷迷糊糊地披上衣服跑出去,好不容易又在一户人家天井的棚子里躲了一夜。
这些硬骨铮铮的汉子,讲到苦,表现平淡,默默无语;一说到地质工作,却是眼睛放光,口中滔滔不绝。他们见证着山东地矿的发展变迁,身上浓缩着地矿人最可贵的品质。高咨组的几位老专家就有着各自的故事——
艾宪森,1957年就是鲁中第二地质队的技术负责人,他提出的综合找矿和综合评价的工作方法,被山东地质局命名为“艾宪森工作法”。他凭着卓越的贡献,于1959年金秋,赴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邓小平、董必武的亲切接见。他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泰安市朱家庄自然硫矿、潍坊市涌泉庄沸石岩和钠质膨润土矿床、诸城市石屋子沟明矾石矿、博山膨胀黏土岩矿床、大汶口盆地的钾盐矿床、昌乐蓝宝石矿床等六个矿种,填补了山东矿产资源的空白。
郝万祥,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曾长期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工作和生活。他如此评价自己:“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找矿。”他这“一件事”可是干出了光彩,干出了名堂,他们找出了焦家等多个大金矿,使得中国金矿储量的格局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山东胶东金矿储量跃居全国第一,招远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金都”。1984年底,郝万祥三人小组被地矿部授予山东莱州新城地质找矿特等奖励,荣立一等功。1986年,《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成为建国以来整个地矿部唯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郝万祥和崔春池、李宏冀、魏新华、李士先、张裕之、朱兆亿七人获得了2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奖励。70岁的郝万祥至今离不开他深深爱着的地质事业,到省内各地,去雪域高原,去越南、老挝、印尼,找铜,找铁,找银,找铅,找锌,与年轻人一起爬大山,下矿井。他说,地质就是他的家,他离不开这个家,离不开这个家的人。
张成基,山东最具权威的“老区调”,已从事了近半个世纪的山东区域地质调查,参加了山东省1958年至1968年间的1∶20万和1∶5万、1976年至2000年间的1∶20万和1∶25万区调填图,总共完成了260多个图幅,为山东地矿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
苏守德,他1959年南京地校毕业来到山东地质五队,野外找矿25年,是一位野外找矿的专家,2004年退休后又参与建立全省大中型矿产数据资料库,2005年被中国地调局聘为危机矿山项目山东监理,监测着13个矿产项目。对待科学的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品格,决定了他们成果的骄人。苏守德断言,凡经他们科学论证的项目,绝对不会出现盲目开采!
采访伊丕厚时,他又说到了国家级专家李宏骥、李士先……他们虽然人已退休,但仍在为各队发展服务。“每一个山东地矿人都是一座高品位的富矿。”伊丕厚如是说。他谈起了目前在岗的“找水英雄”徐军祥、“探矿状元”宋明春,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裴重举、长年奔波于国外的朱学顺……他们的业绩印证了伊丕厚的这一结论。
“找地下水是我们地矿的强项!”现任地矿局总工程师的徐军祥说这句话时一副自豪的神态。他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为聊城建发电厂勘查水源的经历。当时,缺电像一把巨钳扼住了聊城经济发展的“喉咙”。聊城地委行署决定建设发电厂,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接下了对地下水作为电厂水源地的可行性论证的任务。徐军祥、王长坦组成的论证小组在城边扎下帐篷,每天骑着自行车外出踏勘。有一次半路上遭遇倾盆大雨,崎岖的小路成了湍急的“河流”,自行车倒进水里,人翻滚着冲出十来米远,才幸运地被一条水沟挡住。年近六旬的王长坦体弱多病,怀揣着速效救心丸奔波在勘查区的40多个村庄,什么时候觉得饿,就到老乡家“讨”上一顿。小伙子王岳林早定下了婚期,家里一遍遍地催,他跟家里说:找到水再结婚!李铁军的儿子生病了,他没对任何人讲……经过了近八十个日日夜夜,《山东省聊城发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终于提交。同年8月,项目组又完成了聊城发电厂供水水源地深层地下水初勘任务。1990年3月,聊城发电厂建成,源源不断的地下水注入聊城的肌体,保证了这座工业城市像一个庞大的机组高速运转起来!
在局地矿处办公室,成堆的设计方案和报告资料里埋着四张办公桌,有一位中年人正在翻阅资料,他就是全国有名的“探矿状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明春。宋明春从事野外地质填图20多年,先后主持了多个地质填图项目,组织实施了百余项地质勘查项目,发现或评价了大型矿床6处、中小型矿床70余处。在进行地质填图、地质找矿的同时,宋明春完成学术论文41篇,出版了《山东省区域地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结构与演化》、《大别—苏鲁造山带地质图( 1∶50万)及说明书》等专著。2003年初夏,宋明春带领8名地质队员,开赴西天山脚下的巴音郭楞大草原,开展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这里天气寒冷,河中结有几米厚的冰。他们用凿子、镐头刨冰,搬卵石筑路,进入工地却又缺蔬少食,只好向老乡讨点开水吃方便面。夜晚和衣躺在睡袋里,阵阵冷气如刀锋般硬往身体里钻,好几个人发起了高烧。营地离工区三四十公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差3000多米,车不能通行,只能以马代步。年轻人从未骑过马,常常被摔个四仰八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进行了合理的填图单位划分及构造变化情况总结,获得了有重要价值的找矿线索,以顽强的毅力演绎了一部探宝找矿的英雄传奇。
地矿处黄太岭也是有名的物探专家。我们发现,地矿局机关称得上“藏龙卧虎”。
“边疆就是我们的家,无论到了哪里,我们绝对不会给山东人丢脸!”在新疆找矿已八个年头的裴重举用这样简单而淳朴的话语开始了他的叙说。
2001年4月,山东地质一队选派裴重举去新疆霍城县地矿局工作。进疆后,当月他就深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天山无人区,雪山、荒漠、戈壁,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间,他带领项目组转战伊宁、塔城、哈密等地区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现了多个大煤田,提交煤炭资源量数百亿吨。2006年,裴重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801队的副队长朱学顺,从2002年5月至今一直在阿尔及利亚。他们先是配合中建八局搞基桩钻孔工程,后来自己也独立承担项目,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基地。异国他乡经历的艰辛,难以言表,更为可怕的是他与死神曾擦肩而过。2003年5月21日傍晚7点45分,阿尔及尔突然发生地震,同楼居住的中建八局人员9死9伤,他归国因遇“非典”滞留国内才幸免于难。
山东地矿是一个英雄的团队,也是一座人才宝库。让人才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对人才的厚爱,更是对事业的高度负责。
2008年初,地矿局启动了“人才工程”,一批经历创业艰苦淬火和磨砺的精干人才走上了重要岗位。多年在埃塞搞工程,已成为半个埃塞人的高鲁希,为争取埃塞矿权功不可没,被提拔了;四队的王沛成五十多岁,以为这个年龄不可能提拔了,但因为他懂地质善找矿,局党委把他充实到了班子里;常年在外省找矿的一院技术人员高长亮,被提拔到非洲去开拓;长春地质学院毕业的于志臣,从三院调任矿业公司经理,自己都觉得出乎意料:“咱只知道一门心思干工作,没想到啊!”凡是地矿人,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裴重举因为长年远在新疆,被高山大河“封锁”着,几次考察干部队上的人都把他忘了,但是局领导没有忘,选拔干部时,把他“抠”了出来。郑金兰说:“凡是有贡献的人才,局党委决不会视而不见。”那批提拔的15名处级干部,11个出自野外一线。
山东地矿成为了人才聚集之地。2008年,有22名研究生、136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地勘一线。
地矿局的人才战略,为“资源山东建设”撑起了一张注满阳光的劲帆。
人性的光辉
地矿人工作的环境多在远离城市的远山荒野,甚至是与世隔绝的生命的“禁区”,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一定要善待这支队伍!”郑金兰常常重复着李玉妹说过的这句话。
2008年9月13日,郑金兰接到局总经济师韩继深的电话:在新疆找矿的七院地质队员张峰走失!
郑金兰的心猛地收紧了,想起在新疆考察时听说的新疆两名地质队员走失后找回来的是“干尸”;眼前浮现出了火焰山、戈壁滩、大沙漠的烈日、强风、车被掀翻、资料被刮飞的情景。
他立即发出一系列的“指令”:责令韩继深,要调动一切因素、不惜一切代价搜救;通知七院成立求援小组,让邓度副局长赶到七院坐镇指挥,及时调度;接连拨通了新疆自治区地矿局党委书记曾小刚和山东省政府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孙源泉的电话,请求他们全力救援;
……
虽然迷失了一夜的张峰在大家的努力和新疆牧民的帮助下最终获救,但从这场虚惊中,局党委意识到了从事野外作业,特别是在西部艰险地区作业的安全隐患。郑金兰同分管安全的副局长邓度一起,组织局安全处的同志,针对野外作业研究制订了安全措施,9月18日,作为局文件下发到了各单位。
千千万万个地质队员时时刻刻占据着局领导的心,他们牵挂着队员们的苦和累,牵挂着队员们的安与危。他们亲自为在外工作的同志送电视,送健身器材,送生活用品,要求各队不断加强地质工作者的劳动保护措施,改善野外工作条件,并投资40万元配备了32台卫星电话,为野外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2007年12月2日,在阿尔及利亚考察时,虽日程很满,驻阿项目组同志们的冷暖却时刻牵动着郑金兰他们的心。会议休息时间,郑金兰一行专程去看望了他们,还想方设法准备了几样家乡菜。徐军祥炒了个大头菜,李旭处长炝了个土豆丝,郑金兰则做了黄瓜炒鸡蛋、小葱拌咸菜丝、西红柿鸡蛋汤。切菜的刀刃上全是“牙”,菜板其实是一块集装箱糙木板,一切就夹刀。菜没能做到他们满意的成色,项目组同志们吃得却很香甜。看到这一幕,泪水不知不觉地浸湿了郑金兰的眼睛。
2007年12月5日,郑金兰一行一踏进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便去了中国大使馆。
大使馆院内的地下有山东省地矿局的一位兄弟——赵志玉。
赵志玉原为801大队副大队长,是为非洲人民找水而牺牲的,牺牲时年仅49岁。他的骨灰埋在了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院内。
郑金兰亲手采摘了一篮月季花敬献在了赵志玉墓前,向这位援外的老地质队员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她动情地跟同行的同志说:“我们不能忘记赵志玉同志,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要过来看看他。”
用工程换资源,用技术换矿权,是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建设海外资源合作基地的具体措施之一,地矿工程集团的打井找水队就肩负着这一使命。
12月7日上午,局考察团经过两个多小时荒漠沙石路的颠簸,来到埃塞首都80公里外的打井工地。
工地上没有一棵植物,只有漫天的风沙,天地一片混沌。队员们全身灌满了沙尘,一个个宛如高原上的沙雕,迷离中看到家乡亲人,一个个激动得嘴唇直抖,半天说不出话来。握着队员们木锉一样的手,郑金兰心里阵阵酸楚。
一行人来到了山东地矿工程集团公司打井现场工人临时宿舍。
说是宿舍,其实是用简易木板搭起的棚子,队员们自己用铁架子焊成床,用集装箱木板钉成“衣柜”。
郑金兰亲自下厨给队员们包了一顿可口的水饺。分别时,队员们依依不舍,郑金兰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牵挂。
非洲的工作条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且不说埃塞俄比亚赤道地带的阳光毒得像千万根银针让人如灼如螫,也不必说这里山高路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滑下山谷,更不必说这里常有野兽出没人随时都会成为动物的“佐餐”,单是夜晚那些成群的黑蚊子就能折磨得你死去活来。即便你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它那尖而长的喙也会扎进你的肌肤,瘙痒疼痛自不待说,可怕的是它是当地疟疾的传染源,患者发高烧,浑身乏力,呼吸困难。1989年1月,项目负责人高鲁希就被传染了这种病,幸亏同事悉心照顾,同他及时到医务所治疗,才把死神击退。这一切,无不时时刻刻牵动着局领导的心,他们要求后勤上的同志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提供药品和医疗保障。
2007年中秋节,郑金兰收到好几个队长的祝福信息。她电话一问,这些队长全部在矿上。佳节良宵,万家团圆,他们却在山野奔波,在工地忙碌。
到临近春节的时候,对他们的“我行我素”再不能“容忍”了,局里下了一个“红头”通知:春节期间各队都要停钻,员工一律回家过年,要作为一项纪律执行。
不料,六队队长王其鸿大年初二就打给郑金兰电话:“这伙子人不听当当,都到机台上干活去了。”
地质队员们舍不得停钻——一钻打下去就是几百万块,他们不忍把钱撂荒。
听了王其鸿的一通“解释”,郑金兰的眼泪流了出来。
前些年,在外找矿的地质工作者在队上没有地方住,条件好的单位勉强可以有几间几个人挤在一起的单身房,条件不好的只能借住在老百姓家,女队员出野外的时候,把孩子也放在老乡家里托养。1998年国家出台房改政策,山东地勘系统竟有近一半地质队员无房可“改”!他们两手空空地站在山野,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单位的职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局里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地矿家园”,那些多年“无家”的汉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的港湾。
局里对办公、生活区的安全、卫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机关大院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更新电脑、网络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出版书籍,组织文体专业队,建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读书会、运动会、文艺演出……地矿员工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有了高质量的精神家园。地矿局也被省里推荐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乘风破浪正当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局领导把党和政府对地矿的关心,对“资源山东建设”的助推比作源头活水,喻为力量的源泉。他们多次动情地说起各级领导的支持:温家宝总理的批示鼓舞了整个山东地勘队伍的士气;省领导多次来地矿局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领导对资源山东建设战略的实施都倾注了绵绵不尽的关爱,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山东地矿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
2007年9月8日,“英雄地质队”——山东地质六队传来深部找矿捷报:在著名的焦家黄金成矿带深部发现特大型金矿——莱州寺庄金矿,探明储量51.83吨,潜在价值近80亿元。“山东黄金”前三个开盘日股票连续三天涨停,13日上午更是每股突破了200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只每股价格突破200元的股票,总市值增长了80多个亿。9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听取了山东的汇报。徐部长给予山东找矿成就以充分肯定,并立即上报温家宝总理。地质队员出身的温总理欣喜万分。四十年前,他曾在西部高原从事过野外地质技术工作,他非常了解地质队员的困与苦,更能感受到他们找到成果时的喜与乐。9月19日,温总理亲笔批示:“请国土资源部转告山东六队职工,祝贺他们在金矿勘探中取得重大发现,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
省领导更是喜出望外。省委书记李建国道出了这样的希望:“坚持科技创新,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省长姜大明作了具体指示:“温总理的重要批示是对山东地矿工作的肯定和鼓舞,全省地矿系统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努力开创找矿工作的新局面。”副省长才利民指示地矿局尽快把温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传达到六队和全局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职工。
总理给一个地质队单独批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省委书记、省长、分管副省长同一天对一个单位作出指示,也是山东省历史上的第一次。六队振奋了,地矿局振奋了,所有地矿人振奋了,那些跑惯了山野的硬汉子们,一个个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咱们六队不仅是全国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的英雄地质队,也是唯一得到总理批示的中国第一队!总理的批示是肯定,是鼓励,也是期望和鞭策,我们要再接再厉,明年抱一个更大的金娃娃!”郑金兰激情洋溢的话语句句撞击着六队人的心扉,“要打响‘哪里有六队,哪里就有金矿;哪里有金矿,哪里就有六队’的 ‘英雄六队’品牌,把六队打造成中国黄金第一队,把山东地矿打造成国内一流团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山东的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施资源山东战略,为富民强省目标提供资源保障”、“学习总理批示,不断取得地质找矿新突破”,成为全局上下共同的心声。
省委书记姜异康十分重视“资源山东建设”,对地质找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姜大明省长亲自促成了山东地矿局与中国有色集团实现战略合作。省委副书记刘伟在地矿局报送的汇报材料上作了批示。这一切,都给了地矿人恒久的动力。
顺水顺风好行船。部门间的协作,形成了推进“资源山东建设”的强大合力——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到地矿局调研时表示,国土资源厅和地矿局团结一致,研究大问题,抓好主攻方向,为地矿局发展创造好的勘查环境,争取“资源山东建设”有一个大的突破;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找矿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扶持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省外经贸厅将“资源山东建设”列为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专门出台了支持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省发改委将地矿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项目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立项、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省人事厅在地矿局机关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局属事业单位改革定位、专业技术人才招聘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
强大的合力是信任,是理解,更是鞭策和动力。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地矿人信心十足,底气十足。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面对未来,山东地矿人豪情满怀。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山东发展作出非凡贡献的地矿人,将以如椽之笔,在无垠的大地上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更多阅读
生前是丰碑逝后是传奇----赵志凌师傅谈李小龙 李小龙的师傅是谁
来源:珠江商报谈起“赵志凌师傅”,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辈大概都不清楚他是何许人,但如果说起在周星驰电影《功夫》中所饰演的一个武功高强但隐姓埋名的裁缝,那就几乎无人不晓。昨日,这位功夫高强的裁缝专程来到均安李小龙生态乐园参观李
百官广场:上虞建筑史上的一块丰碑已建至40层 说辩上虞-上虞 浙江上虞论坛说辩上虞
百官广场:上虞建筑史上的一块丰碑(已建至40层)顶层还设有直升机停机坪百官广场共为52层,建筑高度207米,是我市建筑企业这个投资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图为百官广场建造至40屋的雄姿。作为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上虞建筑
“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 歌颂雷锋的诗歌
“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在抚顺隆重举行,我与绥化市文联主席白雪松专程前往参与了这一活动。颁奖典礼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团”礼堂举行,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李松涛、
永远的丰碑 永远的丰碑作文
时间:2013-10-01 22:23来源:来稿选登 作者:超级工程一览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以及毛泽东主席主要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4周年1949年9月30日,在开国大典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长征故事《丰碑》《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过 长征 七根火柴
丰碑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