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宽叶苏铁、葫芦苏铁、德保苏铁、海南苏 海南野生动植物园

  名称: 宽叶苏铁。 类别: 灌木。 别名: 云南苏铁、铁树 。科名: 苏铁科 。拉丁名: Cycas siamensis Miq

  喜强光、温暖干燥和通风良好环境,喜肥沃、微酸性砂质壤土,生长较慢。

为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种,中国各地有栽培。云南、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省,多露地栽培于庭院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省多栽于大盆中,冬季置于温室中越冬。喜光,喜温暖、干燥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土壤以肥沃、疏松、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为佳;不耐寒,生长缓慢。

常绿棕榈状植物。茎干圆柱形,约一半地下生,地上茎高10~80cm,径10~25(30)cm。于皮黑褐色,由宿存的叶柄基部所包围。1回羽状裂叶片大,长1.5~3m,宽40~60cm,簇生于茎顶,初生时内卷,成长后挺直刚硬;小羽片坚纸质或薄革质,长20~38cm,宽1.2~2.5cm;大孢子叶球球状,长9~13cm。种子球形偏扁,红色。

  宽叶苏铁常绿木本,秆为圆柱形,有显著之落叶痕迹,全株呈伞形,叶丛生茎端,为大型羽状复叶,长可达2—3米,由数十对乃至百对以上细长小叶组成;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成长后扯直刚硬,深绿色,有光泽。花顶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黄色;雌球花头状扁球形,密生褐色绒毛。种子倒卵形,略扁,棕红色。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同属植物还有:华南苏铁,亦称刺叶苏铁,羽状叶片长1.2—1.5米,小叶80—120对,叶轴两侧有短刺;种子成熟时呈暗橙色,产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四川苏铁,与苏铁极相似,羽状叶片较大,革质,微弯曲,产四川峨眉山、乐山及福建南平。

  宽叶苏铁性喜阳光、好温暖、耐干旱、也能耐半阴,宜放在阳台通风的环境下。在合适量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适宜,苏铁不耐寒,长江流域地区,冬季可选择背风向阳的阳台越冬,如遇气温降至0℃以下,需盖上一层稻草或用草绳将茎干包扎起来,至翌年春暖时解除,若叶片受寒风吹袭或受冻时,叶片上出现黄白色,一时不易缓和。

  苏铁生长缓慢,寿命长达200年以上,每年自茎顶端能抽生出一轮新叶。盆栽铁树开花常无规律,且不易看到开花,故有“千年铁树开花”的说法,言其开花较少,如果栽培得法,有15-20年树龄的老树,也可数年开花1次,在南方生长环境良好时,每年可见开花,花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一般在6-8月间开的是雄花,10-11月开的雌花。雌雄异株,花期又不一致,在北方不易收到种子。

  盆栽宽叶苏铁可在4-5月出房,每隔2-3年换盆时更换新土,盆栽培养土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佳,翻盆时在盆底垫以碎瓦片、粗粒石作好排水层,并施以马蹄片2-3片,饼肥作为基肥。夏季生长旺盛期,施以稀薄的腐熟饼肥水,每月1-2次即可,追肥中如加人“黑矾水”(硫酸亚铁),叶色可浓绿油亮。入秋后停止施肥。

盆栽苏铁的浇水,对新上盆的铁树,盆土忌过分潮湿,盆土不干不湿,保持适当的干燥,以免烂根。新叶伸展出后浇水量适当增加,夏季为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稍多,每天浇1次水,入秋后生长逐渐趋于缓慢,也要注意控制浇水量,雨季切忌盆内有积水。当新叶展出后,应将枯弱黄叶剪除,以保持植株的丰姿。

浇水:夏生长期,盆上宜保持湿润,但也不可渍水。盛夏高温时,应常喷叶面水,保持叶色鲜绿。冬季盆土宜适当偏干,如盆土偏湿,会导致烂根。

施肥:长旺盛季节,要常施追肥,以氮、钾肥为主。用腐熟饼肥水为佳。施肥要注意薄肥勤施,切忌过浓。为促进叶色深绿而有光译,可在肥料中加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

修剪:铁盆景为了姿态美观,可适当剪去过密或过长的叶片,以及枯黄的叶片,以保持树形的匀称。

翻盆:隔2-3年翻盆一次,时间以春季3-4月一为宜。结合翻盆仓换盆,剪去枯根坏根,剔去1/2-2/3旧土,换以肥沃疏松的新培养土,使植株生长旺盛。同时要注意垫空盆底,以利通气透水。

病虫害防治:苏铁干硬叶坚,病虫害较少。主要有介壳虫,可人工洗刷杀虫。有时发生叶部发黄,可用l%硫酸亚铁稀释液浇之。同时要注意放置场所,通风透光,清洁卫生,可预防病虫害发生。长江流域一带,冬季应放入室内,以防冻害。

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种出血,胃炎,胃溃疡,高血压,神经痛,闭经,癌症。

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用于胃痛,遗精,白带,痛经。

种子:肝,降血压。用于高血压。

根:风活络,补肾。用于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花1~2两;种子、根3~5钱。

注意: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可用作布置庭园、草坪及山石配置,也可用做盆栽。

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坚硬如铁;羽叶洁滑光亮,四季常青,为珍贵观赏树种。南方多植于庭前阶旁及草坪内;北方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屋廊及厅室,殊为美观。

宽叶苏铁又名凤尾蕉、避火蕉、金代、铁树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其实,苏铁不只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大类群,人们常称之为苏铁科植物或苏铁类植物,在植物学上,它属于种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苏铁纲、苏铁目植物。

苏铁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于中生代的三叠纪(距今2.25亿年)开始繁盛,侏罗纪(距今1.9亿年)进入最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至白垩纪(距今1.36亿年)时期,由于被子植物开始繁盛,才逐渐走向衰落。到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冰川来临,北方寒流南侵,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但由于青藏高原、秦岭等的阻隔,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苏铁科植物幸免于难。今天,苏铁科植物共保存约10属110种,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野生的有1属(苏铁属)约10种,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台湾、贵州、湖南、海南等地。

宽叶苏铁树干髓心含淀粉,可食用,又可作酿酒的原料,能提高出酒率;叶为羽毛状,向四周伸展,如孔雀开屏,极富观赏性,西双版纳有的少数民族采其嫩叶作蔬菜;种子大小如鸽卵,略呈扁圆形,金黄色,有光泽,少则几十粒,多则上百粒,圆环形簇生于树顶,十分美观,有人称之为“孔雀抱蛋”,在贵州,有的农民将其剥皮后与猪脚一同炖吃。

俗话说“铁树开花,哑巴说话”、“千年铁树开了花”或“铁树开花马长角”,比喻事物的漫长和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热带地区,20年以上的苏铁几乎年年都可以开"花"。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花期6—8月,雄球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的"花球",内含昂然生机,外溢虎虎生气,傲岸而庄严;雌球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如淡泊宁静的处女,安详而柔顺地接受热带、亚热带阳光的照射。

其实铁树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所以,铁树的花,是它的种子.

云南植物园内有三株巨大的铁树,一雄两雌,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野外引种而来,是云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铁树,树龄近千年,被广大中外游人誉为“铁树王”,堪称稀世之宝。它们的学名叫篦齿苏铁Cycas.pectinataGriff,目前,这种植物已濒临灭绝,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葫芦苏铁,拉丁名:Cycas changjiangensis所属科名:Cycadaceae产地:我国海南山区海拔:600~800m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

英文名: Cycas changjiangensis

茎干通常在地下生长,圆筒状或烧瓶状(葫芦状),有时呈念珠状,高50厘米,径15厘米,基部膨胀成盘状茎,直径约25 厘米;基部近无绒毛,呈树皮灰色,基部光滑。叶25-45片,1回羽状,长50-130厘米,  宽20-40厘米;叶柄横截面近似圆形,长10-40厘米,沿叶柄两侧具9-16个短刺,基部密被褐色绒毛;叶片轮廓卵状长圆形,扁平;羽片40-70对,沿叶轴间隔0.8-1.8厘米以55-65°附生于叶轴, 平直,长10-17(-23)厘米,宽4-7(-9)毫米,革质光滑,中脉在叶片两面突出,特别是正面, 基部下延,边缘平或微反卷,先端渐尖细。  低出叶(鳞片叶)呈披针状, 4-7厘米,宽1-1.3厘米, 密被黄褐色绒毛,前端较长且纤细,尖部柔软。 雄球花呈锥形柱状, 长15-25厘米,径4-6厘米; 小孢子叶楔形或宽楔形,长1.5-2厘米,宽0.6-1厘米;顶部不育部分近菱形, 较厚,密被黄色或褐色绒毛,边缘近全缘具短而向上弯曲的尖刺。 大孢子叶40-60片,紧密包裹, 长8-13厘米, 密被褐色微黄的柔软绒毛;  柄长3-8 cm;不育顶片呈宽卵形或扇形,长5-6厘米,宽4-8厘米,边缘梳齿状,具钻状裂片17-35片,长2-3.8厘米,末端的裂片呈宽披针状,长1.5-3.5厘米, 边缘具不规则的细锯齿或重锯齿;柄状部分的末端每边具1-2个无毛的胚珠。  种子2-4枚,从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呈倒卵形或近球形长2厘米,径1.8厘米;外种皮肉质而非纤维状或海绵状。授粉期4-5月,种子成熟期10-11月。   仅分布于海南省西部昌江县坝王岭方圆约70 kmZ的范围,目前发现有7个居群,居群的大小顺序如下:东一,原有10 000余株,现仅剩1 000余株;东六、原有10 000余株,现仅剩不到2000;王下山脚,仍有3000多株;王下山顶,原有5 000多株,现仅剩数十株;水田,约1 000株; 五仙桥,不足100株;雅加,不足100株。  生长在海南岛夏天炎热潮湿,冬天温暖干燥的热带地区  ,密被草和低矮的灌木的山丘或多岩石坡地, 或在宽阔的宽叶森林中。   葫芦苏铁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濒危(EN)物种。  与 云南苏铁(Cycas siamensis Miquel)相似,都具有基部灰色膨大的盘状茎,但不同之处在于本种羽叶正面中脉明显的突出,和较小的种子(成熟时直径约1.8厘米)具肉质外种皮而非纤维状或海绵状的。

与 海南苏铁(C.hainanensi)相似,但茎干直径、高度,大孢子叶和种子直径均较海南苏铁(C.hainanensi)小。

  德保苏铁(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启动了中国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已基本摸清了德保苏铁的繁育机理。

英文名: 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

德保苏铁(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1996年由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钟业聪研究员在广西德保县发现的。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中生代曾遍布全球,是珍贵的“活化石”,1997年发现时因奇特的叶片和极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引起轰动。

  德保苏铁又名凤尾蕉、避火蕉、金代、铁树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苏铁的株形美丽、叶片柔韧、较为耐荫,其既可室外摆放,又可室内观赏,由于其生长速度很慢,因此售价较高。苏铁喜微潮的土壤环境,由于它生长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  否则不利其根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从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叶片生长。苏铁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尽量保持环境通风,否则植株易生介壳虫。苏铁喜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于5℃。

苏铁是地球上一种很古老的植物种类,称霸地球一时的恐龙就曾以苏铁的叶子作为食物。目前世界上已经认定的苏铁种类共有一百多种,其中中国就有二十多种。通过对苏铁的研究,人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变迁,物种的衍化。

  德保苏铁与已知的其它苏铁都不相同,它的身上保留了更多的苏铁最原始的特征。首先它分枝、分叉就是一个最原始的特征,可以推知,这一特征到现在大概有三亿八千万年的历史了。 目前仅剩下了不到800多株。

  德保苏铁的发现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其在景观方面的应用前景,吸引了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在仙湖植物园,德保苏铁摇曳婆娑的身姿,迥异于一般苏铁的坚硬如剑,格外引人注目。

  德保县好象是一个盛产珍稀物种的地方,记者在这里刚刚认识了闻名世界的德保矮马,又见到了另一种同样珍贵的生物。这要从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说起。  广西德保县扶平乡有一座叫郎卡玛的石山,山脚下有一个叫上平屯的小村庄。村民们说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搬到这里居住的,  只知道许多年以来,他们一直在这里过着在山脚下种水稻,在山坡上放牛羊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另一个武陵桃源,然而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在这片石山上长着一种貌不扬的植物,大家都对它熟视无睹,牛羊们不吃,村民们不用。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声不响的开着花、结着果。

德保苏铁分布区狭窄,仅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扶平乡约15.3hm^2的石灰岩山坡;由于人为原因,其数量已从1998年的2000多株锐减到2001年的1085株,尤其是成年植株数量剧减,由此导致年龄结构趋于幼年化,呈现正金字塔的假象;雌雄比从1:10变为1:5,这些现状表明德保苏铁的保护刻不容缓。[1]

德保苏铁发现者钟业聪看到回归苏铁长势良好,喜不自禁

1997年7月的一天,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广西一位从事植物分类工作的老人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这种植物的标本,居然激动地一夜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冒雨出发,赶往石山去寻找。这种植物就是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在世界植物学界引起轰动的德保苏铁。

苏铁是地球上一种很古老的植物种类,称霸地球一时的恐龙就曾以苏铁的叶子作为食物。目前世界上已经认定的苏铁种类共有一百多种,其中我国就有二十多种。通过对苏铁的研究,人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变迁,物种的衍化。了解了苏铁的重大价值,听说了苏铁的传奇故事,记者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好奇,找到了那位发现苏铁的老人——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副理事长钟业聪高级工程师。

钟业聪老先生告诉记者:凭着对植物分类多年研究的经验,他当时就肯定这个发现很有科学价值,于是就采集了标本,整理好寄到北京、广州、上海,经有关专家认定,这种德保苏铁的确是新种,而且是“一个了不起的新种”。与此同时,钟老先生还判断出,这次发现的苏铁与已知的其它苏铁都不相同,它的身上保留了更多的苏铁最原始的特征。首先它分枝、分叉就是一个最原始的特征,可以推知,这一特征到现在大概有三亿八千万年的历史了。

1997年钟业聪老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德保苏铁新种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1998年,世界保护联盟派出专家组,专程前来考察,国内研究单位的科学工作者也纷至沓来。德保苏铁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当地村民为那片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到震惊。国内外专家们认为,从德保苏铁仅在这一片石山上生长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来看,它是一种濒危的物种,亟待高度的重视与保护。然而事实却与专家们所希望的截然相反。1997年7月份苏铁最初被发现的时候,在这片石山上共有200多亩、2200多株德保苏铁,可是到了1999年就仅剩下了780多株了,大量的德保苏铁被人为的挖走了。

在石山上,钟业聪老人找到了他发现第一株苏铁的地方,可是现在这里却只剩下了一个土坑在现场看到的苏铁大都长在石缝里,而以前生长在山上泥土里的苏铁几乎都被挖走了。

自从意识到德保苏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之后,相关部门下大力气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而当地村民也意识到,保护苏铁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12位村民还自发成立了苏铁保护小组,日夜看护着山上的野生苏铁。在上平屯的一座山脚下还建立了一个培育中心,经过科技人员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和护理,几百棵德保苏铁已经茁壮成长,有的苏铁已经比一个成年人还高了。

德保苏铁渴望回“家”,故乡也在呼唤着漂流在外的“游子”。相关部门做出决定,让德保苏铁回归故土。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项目组成员从2006年开始,对现有野生德保苏铁种群的结构、生态环境多样性、病虫害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初步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前期研究准备工作。专家们还筛选出了约500株适于进行回归的德保苏铁幼苗,并为它们选择了一个理想的回归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终于,德保苏铁踏上了回乡路。

回到家乡后,德保苏铁幼苗将受到细心照料、系统的管理和密切的监测,最终实现回归的苏铁可以在自然群落中正常生长,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植株开花结实,雌雄性比例适当,数量稳定。

自从国外专家来看过德保苏铁,并拍摄了照片以后,村民们就逐渐意识到苏铁的重要价值了。一些人在自家的地里面做了些苗圃,然后就从山上挖下苏铁苗回去种(能挖的他们就都挖走,那些长在石缝里的是因为不好挖出来才幸免遇难)。据说,收了种子之后,他们就拿出去当盆景倒卖到广州等地。

果然,在山脚下的一片地里,记者拨开掩盖在上面的荞麦苗,找到了被移栽的德保苏铁。据村民们说,移栽德保苏铁的是村里的两家人,记者找到了其中一家,在屋顶上也看到了被移栽的十几株德保苏铁。面对记者所提出的“为什么要移栽苏铁”的问题,这位叫李荣灿的村民有些闪烁其词,但记者看得出,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将会给这种濒危的植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德保苏铁只有雌性才能结籽,而石山上仅剩的780多株珍贵的德保苏铁,目前雄性的占绝大多数。钟业聪老人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雌性苏铁大量被移栽以后,很有可能会改变这一带的自然生态平衡。将来这种珍稀的德保苏铁能不能继续在这里生存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生活》的记者准备结束这次德保之行之即,大家听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德保苏铁被破坏的情况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德保县政府已经批准建立保护区,在村里成立了一个三十多人的保护小组巡山保护,并打算建立一个山间苗圃进行人工与野生繁育。我们真心的希望德保苏铁能尽快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我们衷心的祝愿德保苏铁能够茁壮成长。

中国启动“活化石”苏铁回归自然项目

2007年11月10日,国家林业局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在深圳正式启动。

国家林业局在深圳举行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启动仪式,经过多年研究,中国已基本摸清德保苏铁的繁育机理,并在种源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专家论证,德保苏铁植物回归自然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已经具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到达了一个新阶段。

德保苏铁是在广西德保县发现的,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有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

德保苏铁因为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处于濒危状态,据调查,德保苏铁已由十年前发现时的2000余株骤减到600株左右。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抢救性保存工作,未来二三十年内将趋灭绝。

深圳仙湖植物园200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类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为更好地保护德保苏铁,国家林业局决定资助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通过仙湖植物园与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合作,计划将仙湖植物园500多株德保苏铁引入到黄连山保护区。[



海南苏铁,亦称刺柄苏铁。羽状叶长约1m,小叶疏生,叶形较小。种子干后呈红褐色。 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原产于中国海南岛。性喜高温、高湿、半阴的气候环境,喜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分布于广东、海南岛、万宁及海口等地。

  海南苏铁

中文名:海南苏铁

学名∶CycashainanensisC.J.Chen

别名∶刺柄苏铁

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

纲:苏铁纲

目:苏铁目

科:苏铁科

属:苏铁属

  海南苏铁叶

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植株高2~5m,茎粗壮,略平滑,黑褐色。叶片多且长,簇生于茎顶,具叶60~80枚,叶长达2m;羽片60~75对,革质,深绿色,全缘。雌雄异株,雄花圆锥形,长30~40cm,深黄色;雌花扁球形,大孢子叶长30cm,胚珠近球形,成熟时深橘红色。花期5月~6月。



羽状叶长约1米,叶柄长约20厘米,横切面四方状圆形,两侧密生刺;羽状裂片近对生,条形,革质,中部的羽状裂片通常直或微弯,长约15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不对称。  大孢子叶幼时被褐色绒毛,后渐脱几无毛,上部的顶片斜方状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5厘米,边缘羽状分裂,裂片条状钻形,先端有刺状尖头,顶生裂片矩圆形扁平。大孢子叶下部柄状,长约7厘米,横切面四方状圆形,在其中部两侧着生2枚胚珠;胚珠卵圆形,无毛。  种子幼时压干后呈红褐色,宽倒卵圆形,稍扁,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纹。

喜光,稍耐半阴。喜温暖,不甚耐寒,上海地区露地栽植时,需在冬季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生长缓慢,10余年以上的植株可开花。

海南苏铁的株形美丽、叶片柔韧、较为耐荫,其既可室外摆放,又可室内观赏,由于其生长速度很慢,因此售价较高。海南苏铁喜微潮的土壤环境,由于它生长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利其根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从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  能够有效地促进叶片生长。苏铁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尽量保持环境通风,否则植株易生介壳虫。苏铁喜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于5℃

原产于中国海南岛。性喜高温、高湿、半阴的气候环境,喜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耐荫蔽,耐瘠薄,忌涝,可耐一定的低温,生长适温为20℃~28℃。分布于广东、海南岛、万宁及海口等地。

常用播种、分栽吸芽和埋茎繁殖  。

1.播种繁殖

在5~6月进行,因种子粒大而皮厚,宜在室内盆播。覆土深度2厘米~3厘米,在30C~33C高温下2周可发芽。大的海南苏铁,可在土层下面的茎盘部分萌发吸芽,一次可长出3~4个,如肥水充足,生长良好,一次可长出10个以上的吸芽,把它们掰离母体后另栽就能养成一棵新株。

2.埋茎繁殖

就是利用山林中挖的海南苏铁老桩的茎干,用利刀切成10厘米~15厘米的厚片,浅埋于湿润的素沙土中,放在疏荫下养护,始终保持60%左右的含水量,半年以后可从茎段四周萌发吸芽,老茎逐渐萎缩。以后再把吸芽分离,移到培养土中栽植。

  播种和分株繁殖。但由于其自然分蘖的吸芽较少,主要以播种繁殖为主。将种子播于沙床或土壤中,深5~7cm,保持基质70%~80%的湿度和充足的光照,发芽需较长时间,约需4月~6个月。一般在春季播种,播种前用40℃~60℃的温水浸泡种子12小时,摊放1小时,再温水浸泡12小时,同时加入0.1%硫酸亚铁或磷酸二氢钾。栽培土质以沙质壤土或壤土为佳,排水需良好。日照充足则生育旺盛。

  海南苏铁在华东及其以北地区主要是盆栽,地栽甚少。其原因是抗寒性差,露地难以越冬。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宽叶苏铁、葫芦苏铁、德保苏铁、海南苏 海南野生动植物园

华南温暖地区可露地栽于庭中。较寒之地,冬季应以稻草裹之,加以保护。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多盆栽海南苏铁,栽培盆底要多垫瓦片,以利排水,并培以肥沃壤土,压实植之。  春夏生长旺盛时,需多浇水,夏季高温期还需早晚叶面喷水,以保持叶片翠绿新鲜。每月可施腐熟饼肥水一次。人秋后应控制浇水,日常管理要掌握适量浇水,因水分过多,易发根腐病。海南苏铁生长缓慢,每年仅长一轮叶丛。

盆栽海南苏铁,盆底需多垫瓦片,以利排水。春、夏季叶片生长旺盛,要多浇水,并增加早晚叶面喷水,保持叶片清新翠绿。每月可施腐熟饼肥水一次。入秋后浇水应控制,冬季浇水间隙更长些,以干燥为好,低温又湿容易烂根。海南苏铁从幼苗至开花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故有“千年铁树才开花”之说。每年仅长一轮叶丛,新叶展开成熟时,需将下部老叶剪除,以保持其姿态整洁古雅。

每2~3个月施追肥一次,若欲促使主干迅速长高,应随时修剪茎下部叶片。每年冬季或早春将叶片全部剪除,则春暧后萌发新叶,更新后更显美观。

斑点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及果实。发病初叶片表面出现近圆形褐色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定形,呈灰褐至灰白色,周围具有水浸状淡绿色晕环,病斑大小为15-20毫米,严重时病斑汇合,使叶片局部干枯。后期病斑中部呈薄纸状,淡黄色或灰白色,易破碎,多发生在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片上。潮湿时斑面现小黑点,斑面常易破裂或穿孔。高温多雨季节,病斑迅速扩展为不整形大斑,其后焦枯脱落。



徒长枝或内膛一年生枝容易感病。染病枝条皮孔突起,芽周变黑,凹陷坏死,边缘开裂。幼果感病多表现为黑点型和疮痂型,近成熟果实多为褐变型。

(2)发病条件

该病为瓜灰星菌所致,病菌随遗落土中越冬,周年都有苦瓜种植地区越冬期不明显,可借雨水溅射传播,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本病的发生,连作和低洼郁蔽、或偏施氮肥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避免连作,实施轮作。注意田间卫生和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在生长期定期喷施植保素和喷施宝,促进植株早生、快发减轻危害。经常扫除落叶或摘下病叶烧毁。

  药剂防治:结合防治炭疽病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硫悬乳剂200倍液加多菌灵700倍液兼治本病。越冬期间对植株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春芽萌发放叶后,立即喷100倍波尔多液,两周一次至秋季;发病初期开始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10天1次,连治2-3次。 腐烂病

致病原因海南苏铁腐烂病包括球茎腐烂与根系腐烂两部分。此病虽发生率不高,但后果严重。轻者需数月恢复,重者则腐烂致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浇水过多或连续阴雨未采取避雨措施。二是施肥太多,特别是施了生肥与浓肥。三是冬季入室太迟或室温太低,受了冻害。四是人为地或意外地发生创伤。

预防措施预防海南苏铁腐烂病,最根本的是从改善栽培条件,加强日常管理入手。如改良土壤,增加光照,注意通风;适时适量浇水与施肥,不施浓肥与生肥;冬季入室要适时,防止寒冷袭击。尤其莳养者要增强防病与抗病意识。要经常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态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植株上盆或换盆,应用多菌灵或退菌特、百菌清、托布津进行灭菌处理,并对土壤与农家肥进行消毒。

挽救方法在海南苏铁栽培管理中,如发现茎干顶部下陷,便是茎干腐烂的症状,茎干腐烂一般是从中心髓部开始,逐渐向周围组织蔓延。若发现叶片及叶梗变黄,甚至枯焦,有可能是叶枯病,也有可能是根腐病。如伴随有茎干腐烂,就可断定是根腐病。无论是茎腐病还是根腐病,或二者兼有,均应将整株从盆中起出,去掉泥土,视其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原土栽培只茎顶腐烂且面积不大,根系是完好的,用利刀将腐烂部分剜出,直至剜到新鲜组织为止。对原盆土用高锰酸钾消毒后,仍将植株植入盆中,土壤只培至根部,稍浇点水养根。球茎经涂硫磺粉后保持干燥,直至茎干稍有萎蔫,胶质不再外流。此后水分要由少到多,逐渐转入正常管理。一般只生吸芽不长叶。

  (2)河沙栽培如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但球茎是好的,可剪去叶片及叶梗,除掉腐烂根系,在防腐液中浸泡1-2小时后晾干,植入用高锰酸钾淋透的河沙中,水分宜干不宜湿,直至生根后,再换上培养土,按常规养护。

  (3)河沙扦插茎干与根系全部腐烂,将球茎分切为2-4块,晾干后用消过毒的河沙扦插。茎块一半插入沙中,一半露在外面,置于散光或半阴处。水分以半干为宜。待生出吸芽后,或进行分植,或作多头海南苏铁盆景素材。

其他常见病虫害有叶枯病、褐软蚧、黑褐圆盾蚧等。

  海南苏铁叶片舒展,美观大方,适宜配置于庭院、公园、假山水旁,亦可盆栽观赏。其叶可做切花配材。海南苏铁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坚硬如铁;羽叶洁滑光亮,四季常青,为珍贵观赏树种。南方多植于庭前阶旁及草坪内;北方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屋廊及厅室,殊为美观。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灰干苏铁(Cycas hongheensis)又称红河苏铁、灰杆苏铁、细叶苏铁等。分布于云南元江流域的个旧市保和乡和黄草坝乡,范围十分狭窄,多生长于低海拔的干热石灰岩向阳山坡的稀树灌丛中,成群落分布。

分布: 多生长于低海拔的干热石灰岩向阳山坡的稀树灌丛中,成群落分布。

  灰干苏铁

灰干苏铁(Cycas hongheensis)又称红河苏铁、灰杆苏铁、细叶苏铁等。分布于云南元江流域的个旧市保和乡和黄草坝乡,范围十分狭窄,多生长于低海拔的干热石灰岩向阳山坡的稀树灌丛中,成群落分布。

  灰干苏铁,树干高5~7m,直立,有时分枝,基部膨大,主干直径30~40cm,有时可达1.3m,树皮纵裂,光滑,灰白色,有时具凸出的同心环,无干顶被毛,叶基仅在干预宿存。鳞叶披针形,坚硬,长3~4.5cm,基部宽1~1.5cm,顶端刺尖,上面光滑,背面密被黄褐色绒毛。羽叶长50~90(120)cm,“V”字形开展,羽片49~58对,对生或近对生,幼时被黄褐色柔毛,后逐渐脱落,叶柄长10~26 cm,中部以上具6~22对短刺,刺长0.1~0.2 cm,刺距0.5~3.5 cm。

  中部羽片长7 ~16 cm,宽0.6~0.8 cm,边缘平或微反卷,革质,上面淡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中脉上面平,下面隆起;羽片微翘成龙骨状,叶柄、叶轴被黄褐色短柔毛;小孢子叶球圆柱形,长18 cm,径4.5 cm,黄褐色,小孢子叶楔形,长1.5~1.8 cm,不育部分盾状,宽0.8~1.1 cm,密被短柔毛,先端有小尖头;大孢子叶顶片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5~8.5 cm,宽3~5.5 cm,两侧各具(6)10~16对深裂片,裂片钻形,纤细,中部裂片长1.5~2.5 cm。

基部粗约1~2 cm,有时有分叉,顶裂片比侧裂片稍粗大,渐尖,或比侧裂片明显宽大,菱状椭圆形,长2.2~2.7 cm,宽0.3~0.7 cm,两侧具2~4对细裂齿或具1片小裂片,大孢子叶柄长6~10.5 cm,径0.4~0.6 cm,两侧着生胚珠2~4(5)枚,扁球形,无毛,直径0.3~0.5 cm,先端有小尖头,种子圆球形,  长1.7~2.7 cm,直径1.6~2.4 cm,成熟时黄色、橘黄色至橘红色。

灰干苏铁树干光滑,灰白色,通常多分枝,近似于篦齿苏铁,但鳞叶比后者尖硬,而且羽片成“V“字形开展,羽片边缘通常微反卷,近似于苏铁;且灰干苏铁无茎顶绒毛,树干光滑,后者具茎顶绒毛,叶痕宿存。[1]

  根

灰干苏铁植物的根为直根系,具粗壮的主根和各级分歧的侧根。侧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层、皮层和中柱。表皮层仅有一层表皮细胞,细胞横切面通常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略切向延长,具增厚并略木质化的圆拱形外切向壁。皮层细胞层数少,一般仅有7~15层薄壁细胞,横切面细胞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细胞内含物少,  胞间隙小或无。横切面内皮层的细胞形态、大小不规则,排列不整齐,细胞壁薄,其径向和横向垂周壁具木质增厚、有时具分枝的凯氏带。中柱鞘细胞较皮层细胞小,多仅两层,极少有3层,横切面近圆形。近地表的一些侧根受根瘤细菌的侵染,皮层细胞受这些根瘤细菌刺激后,引起细胞分裂,导致根系顶端膨大,水平生长,反复二叉分歧,并形成若干根瘤。  这些根瘤虽也是固氮菌家族中的一个类群,但与豆科植物的根瘤不同,灰干苏铁根瘤是肉质的,可使受侵染的侧根连续不断地发生二叉分歧,常常形成一个直径数厘米、具有典型的珊瑚状外形的根丛(丛枝菌根),故又称为珊瑚根。珊瑚根的结构与侧根的初生结构相似,但无次生维管组织产生,具极弱的次生生长,皮层中部具径向延长的细胞带,细胞内具固氮菌,固氮菌聚生成绿色。



灰干苏铁植物生长缓慢,茎干形态因种而异,从乔木到地下茎的各种类型均有。篦齿灰干苏铁、灰干灰干苏铁、灰干苏铁为乔木,主干最高可达10~15cm,基部干径80~120cm;台湾灰干苏铁、仙湖灰干苏铁、元江灰干苏铁、贵州灰干苏铁、四川灰干苏铁、台东灰干苏铁、谭清灰干苏铁、灰干苏铁等树干高也可达1~4m;  而多歧灰干苏铁、叉叶灰干苏铁、长柄叉叶灰干苏铁、多羽叉叶灰干苏铁、叉孢灰干苏铁、单羽灰干苏铁、巴兰萨灰干苏铁、石山灰干苏铁等种类通常树干不明显,甚至为地下茎,40~60cm高的主干已非常罕见。灰干苏铁植物的树干多为圆柱形,粗壮,稀分枝,但鳞叶内侧含有隐芽,偶尔由于顶芽的机械损伤而萌发,并在树干上形成吸芽,  即蘖芽,俗称球芽。成年植株树干中下部或基部常产生吸芽,吸芽可以长成分枝,分枝长大后基部又会发生新的吸芽,从而形成独特的分枝系统。生长在地下的吸芽可以发根而成为蘖株,吸芽和蘖株均可作为灰干苏铁无性繁殖的材料。不同种类的灰干苏铁之间产生吸芽的能力有所差异,其中灰干苏铁、台湾灰干苏铁、  灰干苏铁及刺叶灰干苏铁等较易产生,而石山灰干苏铁、叉叶灰干苏铁及多歧灰干苏铁等则很少见到。灰干苏铁植物的树干外表皮由缩存的叶基、叶痕以及刺状的厚角质鳞叶共同组成。叶基、叶痕及鳞叶各自成环状,着生在茎干上。但树龄较大的植株茎干下部的叶基、鳞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脱落,甚至形成块裂状树皮。

由于灰干苏铁植物的茎干表面多宿存叶基,因此,茎干的横切面轮廓多不规则,但都具有大而显著的皮层和髓部,其间为狭窄的维管组织。皮层外方为表皮层与周皮。表皮层仅有1层细胞,排列紧密,并有几个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的突起及二分枝刺毛状,表皮层通常不连续或部分破裂;周皮位于表皮层下方,由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木栓层常由2~5层或更多的细胞组成,细胞横切面长方形,切向延长;木栓形成层细胞仅1层,具细胞核;栓内层细胞较多,通常有5~7层,但细胞大小不等,具细胞核,并有红棕色的内含物。维管组织由众多的维管束组成,排列成环状,维管束通常较小,具韧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韧皮部极小,由筛胞与韧皮薄壁组织构成,但无伴胞,筛胞通常由2~4层细胞组成,近圆柱形,纵向延长。韧皮胞壁组织不多,含有单宁、树脂等,无韧皮纤维,故为肉质。  当外表皮和韧皮部位受到损伤时,易引起树脂流出,人们常称流胶,其胶透明,干后为白色结晶体。木质部通常较大,由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细胞组成,无导管。管胞数量多,是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管胞长短不一,含有单宁、水分、淀粉等。木质纤维为直丝, 纤维之间似结合但又可分裂,白色。木薄壁细胞较少,紧靠管胞纵向排列。木纤维细胞壁则较厚。而形成层多仅有2~3层细胞。灰干苏铁茎髓部较发达,约占茎横切面的1/3以上,全为大小不一的薄壁细胞构成,并含有丰富的淀粉。木质部易腐烂,不适合作建筑材料和家具用。



灰干苏铁植物的叶自茎顶端和鳞芽中心一次性长出,呈螺旋状排列。一般1年萌发一次(轮)叶,少有在1年内不发叶或萌发2~3次(轮)叶的,每发一次(轮)叶,其高度或直径都相对增大。灰干苏铁植物的叶有鳞叶及营养叶之分,二者相互成环状着生;鳞叶小,密被褐色毡毛;营养叶大,多为一回羽状深裂,羽片条形或披针形,有很厚的蜡质,少数种类为奇特的连续多次二叉分歧,如叉叶灰干苏铁、多羽叉叶灰干苏铁为1~3次二叉分歧,  而长柄叉叶灰干苏铁与多歧灰干苏铁则可达4次以上,甚至更多。其中长柄叉叶灰干苏铁的羽叶形态最为特殊,不仅二叉分歧次数多,而且为二回羽状深裂,成年植株还会出现三回羽状深裂。此外,叉叶灰干苏铁类的幼苗是一回羽状深裂,与灰干苏铁、台东灰干苏铁、刺叶灰干苏铁、暹罗灰干苏铁等大多数种类一样,是单叶而且不分叉的,羽叶二叉分歧是其次生性状。

灰干苏铁植物叶片的内部结构具有典型的裸子植物叶的特点,即叶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叶片表面具厚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壁也较厚,表面具纹孔,细胞为正方表至扁长方形,排列整齐。同时,叶又表现出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比保守性很强的根和茎的形态结构式样复杂得多,  不同种类间羽叶数量和长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多数灰干苏铁植物的羽叶数为十多枚至数十枚,但叉叶灰干苏铁植物羽叶数通常较少,如叉叶灰干苏铁、多歧灰干苏铁、长柄叶灰干苏铁仅1~3枚,偶尔出现4枚,只有多羽叉叶灰干苏铁可达4~10枚;巴兰萨灰干苏铁、单羽灰干苏铁、谭清灰干苏铁、叉孢灰干苏铁等羽叶通常为4~12枚。羽叶的长度多为1.5~2.5m,个别种类可达3m以上,甚至5m。每轮羽叶的寿命通常为2~3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灰干苏铁植物是很难开花的,实际上,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十多年生的灰干苏铁植物,只要气候适宜,管理得当,开花并非罕见。据观察,灰干苏铁植物实生苗的始花年龄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通常为10~20年不等,如灰干苏铁为12年,贵州灰干苏铁为10年,单羽灰干苏铁为19年。首次开花后,几乎每隔1年或几年就可以开花1次,并正常结实。而只有长江流域以北、冬季气候寒冷地区,因为气候条件不适宜,特别是日照时间不足,有效积温不够,对灰干苏铁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灰干苏铁植物的正常开花,  或延迟开花时间,或根本就不开花。据观察,灰干苏铁雌雄花通常异熟,雄花开花通常比雌花约早5~7天,大多数灰干苏铁种类花期为每年的春季至夏初,但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之间的开花期有较大差异。如灰干苏铁,在云南开花多为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广东多为5月中旬到6月初,而到了福建则多在6月中旬前后,偶尔也有下半年开花的个体,但多是营养状态不好或气候条件异常所致。我国现有栽培的灰干苏铁属植物中只有篦齿灰干苏铁可跨年度开花,花期为上年11月至翌年2~3月。

  灰干苏铁植物雌雄异株,偶尔会出现性转化现象,但极罕见两性同株现象。灰干苏铁雄球花多为圆柱形,单生于树干顶端,直立,但不同种类之间差异很大,如石山灰干苏铁雄球花长约20cm,台湾灰干苏铁雄球花可达70cm,台东灰干苏铁的雄球花为狭纺锤状圆柱形,直径约8cm,而篦齿灰干苏铁为圆柱形,直径可达20cm。小孢子叶扁平鳞状或盾状,螺旋状排列,顶端不育部分大多数种类为长约1~3mm的小尖头,只有篦齿灰干苏铁的小孢子叶不育部分顶端为针状,长 8~25mm。小孢子叶下部着生有多数小孢子囊,内有许多孢粉,孢粉的近极面中心区有各种各样的雕纹,  不同种类之间差异很大,从穴孔到网状穿孔都有。比起雄球花与小孢子叶,雌球花与大孢子叶的形态种间差异更加显著,是灰干苏铁植物分类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雌球花通常为圆球形至扁圆球形,多为紧包型;大孢子叶扁平,上部羽状分裂或几不分裂,着生于茎干顶部的羽状叶与鳞状叶之间,不育顶片羽状至篦齿状分裂,顶裂片与侧裂片的形态、数目、长度及毛被也存在明显差异;大孢子叶柄的两侧有胚珠2~10枚不等,大多数种类为4~6枚,但谭清灰干苏铁仅有2枚,而多胚灰干苏铁有10~14枚;胚珠通常无毛,但滇南灰干苏铁有时被疏毛,灰干苏铁、台东灰干苏铁则密被柔毛,至种子成熟时仍多少宿存。

灰干苏铁开花时,雄球花多为鲜黄色,由中部开始逐渐开张,而雌球花的颜色则因灰干苏铁种类而异,并由大孢子叶被毛颜色所决定。灰干苏铁、叉叶灰干苏铁为淡黄色,石山灰干苏铁、台湾灰干苏铁、仙湖灰干苏铁、多羽叉叶灰干苏铁及贵州灰干苏铁等为绿色,而四川灰干苏铁、仙湖灰干苏铁的大孢子叶外层为绿色,中部为白色至乳白色。灰干苏铁开花时大孢子叶完全开张,胚珠上出现白色黏液,大部分种类如石山灰干苏铁、  仙湖灰干苏铁、贵州灰干苏铁、四川灰干苏铁、叉叶灰干苏铁、元江灰干苏铁、十万大山灰干苏铁等的大孢子叶只稍开张或松动,而台湾灰干苏铁与台东灰干苏铁的大孢子叶仍较紧包。雄株几乎每年开花,雌株则隔年开花,有时因树体强壮或当年结实量少,次年可连续开花,如当年大量结实时会出现间隔2~3年才开花的现象。许多品种雄球花开放时常有强烈香味,类似酿酒发酵时的气味,雌球花香味稍淡些。雄花在茎顶生长发育约20多天后便萎缩凋谢,雌花则可长达5~6个月。

种子

灰干苏铁植物的种子着生于大孢子叶叶柄两侧,无柄,对生。种子核果状,大小、形状与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石山灰干苏铁的种子最小,长仅 1.8~2.5cm,而灰干苏铁、台东灰干苏铁、台湾灰干苏铁等种子长为3~4.5cm ,篦齿灰干苏铁则可达6cm。灰干苏铁种子多为球形或卵球形,但台东灰干苏铁为椭圆形  。种子具3层种皮,外果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而胚乳则十分丰富;外种皮幼时有黄绿色绒毛,成熟时的灰干苏铁、台东灰干苏铁种子为红色,其他种类通常为黄色至黄褐色,易与中种皮分离。中种皮白色,顶凸尖,自凸起处分别由扁形种子的两侧有3条小纵沟通向下端;表面纹饰种间差异显著,如灰干苏铁、台东灰干苏铁为纵凹脑纹,叉叶灰干苏铁为凹脑纹,台湾灰干苏铁为凸皱纹。胚乳白色,顶端微凹,微凹处有一小块深棕色膜片。胚乳生食与银杏种仁味相近。

  1、培养土

最好是肥沃的沙壤土。配合比例为一份壤土、一份经堆沤的腐殖土、一份煤灰,充分混合。这样的土壤,疏松肥沃,透水透气,很适合灰干苏铁生长。

2、繁殖

繁殖方式有播种、分蘖、切干3种。用分蘖芽培育最为常见,且从春到秋均可进行,以春季效果为最好。具体操作:当老株茎部长出蘖芽有鸡蛋大时,在早春3—4月用利刀切离母株,切割时尽量少伤茎皮,并剪去叶片,置荫凉处放7天左右,待伤口流液稍干后,再移栽到培养土中,后浇一次透水,放半荫处,保持27—30℃,45天即生根,同时长出叶片。

  3、栽培管理

灰干苏铁喜温暖湿润环境,稍耐荫,不耐寒,一般每年长二轮新叶。第一轮在5月份,第二轮在8月份,极少培养好、养分充足的可长出第三轮新叶。灰干苏铁的叶片以短小粗壮者观赏价值高。要使叶片短小粗壮,水分和光照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每年当苏铁茎顶茸毛绽开,新叶将要抽出时,要停止浇水施肥,并保证充足的光照,待到叶片全展、叶柄全部抽出后才能浇水,期间应防雨。浇水时,第一次浇水应少,以后逐渐增多,  并施以适量的氮、钾肥,有条件的可用堆沤腐烂过的菜饼水冲稀后,每隔10天浇一次。若新叶出现黄化,可施入硫酸亚铁或烂铁、铁钉等,以补充灰干苏铁喜铁的习性。苏铁怕涝,春、秋、冬三季要控制水分,水分过多易烂根。苏铁喜光照,但夏季阳光过强,温度过高,叶片容易被灼伤,从而出现黄白斑。因此,夏季盆栽的苏铁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处,高温时应常向叶面喷水。

  4、修剪

当茎干生长高达50cm后,即应于春季割去老叶,以后每年割一圈,或至少三年进行一次。若植株尚小,展开度不够理想,可将叶片全部剪掉,这样不会影响新叶长出的角度,会使植株更完美,修剪时应尽量剪至叶柄基部,使茎干整齐美观。

5、换盆 盆栽苏铁应注意换盆,一般不得超过5年。换盆时,盆土中可掺拌骨粉等磷肥,换盆时间以气温

15℃左右为好。此时,生长旺盛的,还应适当削去些老根,以利于及时长出新根。

  6、病虫防治

灰干苏铁抗性强,很少有病虫危害。但对植株下部通风透光差的叶片,会有介壳虫为害,使叶片老化,失去光泽。防止方法:剪除并烧毁病叶,置植株于阳光充足通风处;用40%氧化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0745.html

更多阅读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普陀鹅耳枥 qq农场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属落叶乔木, 中国特有,仅存一株,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佛顶山慧济寺西侧。 树高13米,  主干胸径63.7厘米,侧干32.4厘米,树冠覆盖面积72千方米。 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 鲎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猜猜这是什么???刚看见的时候还被吓了一跳!看着这个中间像长了一只螃蟹似的的大“水怪”,真是太吓人了!看了名字才知道“人家”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和恐龙一个时代的生物呢!鲎也称为“中国鲎”,是一种栖身于海洋的节肢动物,血液呈蓝色。它

声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宽叶苏铁、葫芦苏铁、德保苏铁、海南苏 海南野生动植物园》为网友飮了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