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的教学设想及反思 教学设想怎么写

增城市新塘中学 张红慧

一直以来,我们高二级语文备课组都重视集体备课,教研风气较浓,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都经过集体共同探讨。

对于选修课的古典诗歌教学,我们是这样统一认识的:

(1)两线并举,由点带面。从“名家名篇”到“诗词专题”这两条线,力求容量大,专题意识强。

(2)“基本”“拓展”,同题异教。对同一题材的诗歌,“基本阅读”的采用先讲后练,用练习反馈讲课的效果;“拓展阅读”的采用先练后讲,讲课前,设计练习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探究,再通过讲课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梳理总结知识。

就拿咏物诗的教学来说,针对我级学生在古典诗歌学习上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鉴赏理论的缺乏和鉴赏能力的欠缺这个问题,经过共同的研究,我们备课组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根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围绕咏物诗的教学,我为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

把“基础阅读”中出现的两首咏物诗:杜牧的《早雁》和李商隐的《柳》抽出来集中讲,重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鉴赏理论和指导鉴赏咏物诗的技巧,让学生对鉴赏咏物诗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知识。课后设计练习反馈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对鉴赏咏物诗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和训练,这为拓展阅读的咏物诗专题教学的自主学习、实践演练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由点到面,组织学习小组全面展开咏物诗专题学习的自主探究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意识,这节课我将探究活动贯穿始终。

一、课前的探究

咏物诗的教学设想及反思 教学设想怎么写
为了避免探究设置的随意、简单、肤浅。我根据这一课的学习重点、难点,鉴赏的技巧,理解的分歧点,阅读的延伸点设置了以下方面的探究内容:

(1)知人论世:要求学生学生从作者的简历,成就、评价三方面上网或查书搜集资料制作作者名片。

(2)诵读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体会感悟。

(3)破译物象:提示学生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物象的特点,从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去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从而体会诗中的“情”和“志”。

(4)鉴赏探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5)知识拓展

要求学生:①联系同题咏物诗、比较立意异同。

②搜查、积累有关“子规、葡萄、牡丹、小松”物象的古诗句。

③归纳以上四种物象的象征意义。

(后附表)

(后记:设置课前的探究活动,目的是想检查学生在《早雁》和《柳》的学习之后的知识迁移能力。因为保证了学生的准备、思考时间,这次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背能力、分析能力、仿写能力,为课堂上建构新知做好材料、背景、经验等方面的铺垫。)

二、 课堂的探究

相对于课前的探究,设置课堂探究的目的性更强,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我围绕备课组确定的学习重点设置一个探究点: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因为之前的通盘考虑,在课前探究活动时,我已将鉴赏咏物诗时“三步” (①写了什么物象②言了什么志③用了什么手法)以及涉及到的材料、知识(如诗人的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物”与“志”的契合点)都已被分解、渗透在课前的探究中,所以在课堂探究中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在互动中,我不但检查了学生课前探究的情况、效果,又组织了学生将课前探究的那些零碎的、粗糙的材料,肤浅的、单一的观点梳理整合成系统和专业的知识。就这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梳理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构建了新的知识——如何鉴赏咏物诗。

(后记: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智慧和力量,精心设置探究点,不仅可以避免探究时的简单化、庸俗化,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下面是咏物诗专题教学的设计:

一草一木总是情 ——咏物诗四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过程和方法:

采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草一木总是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草一木”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难点: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去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互动、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

抒情排比式的开头,让大家感受到“一草一木总是情”的意蕴,从而引出课题。

(二)指导鉴赏,让学生体会“一草一木总是情”的生活感悟

1.回顾所学的咏物诗,理解掌握咏物诗的特点——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指导鉴赏咏物诗,体会诗中感情。

三步到位: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

第2步:体会所言之“志” (包括: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第3步:分析表达技巧 (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烘托)

3.具体分析《赏牡丹》,指导学生落实鉴赏的“三步到位”。

(三)课堂探究活动:

1.重点指导《赏牡丹》后,以点带面,引出《子规》《葡萄》《小松》这三首诗的自主学习探究。

(1)按学生兴趣分三大研究小组:《子规》组、《萄葡》组、《小松》组

(2)探究范围:咏物诗《子规 》、《葡萄》、《小松》

(3)探究内容:运用“三步到位”自主鉴赏三首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2.小结鉴赏方法: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提炼所写物象特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形象”(抓关键词)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进而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情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技巧”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要求堂上背下必背课《赏牡丹》)

(五)创作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将自己情感通过“一草一木”表达出来。

1.掌握咏物诗的特点,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首咏物诗。

2.在小组中交流作品。

3.作品点评

(后记:学生作品中体现出的优点是重视仿写。不足是未领会咏物诗所咏之物形神兼备的特点,对事物只是客观的描摹。)

4.学生优秀作品展示(齐读、积累):

水滴

你虽然很渺小,

却有着穿石的恒心和毅力。

(罗健明)

橡皮擦

在计较别人错误中

你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曾嘉明)



依靠别人的光辉照亮自己

所以你永远只能出现在黑暗当中。

(刘娟妙)

电熨斗

要征服别人

必须要有满腔的热情。

(伍淑英)



你注定一生与雷雨相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自己

(列嘉慧)

六、拓展能力,走近高考(作业布置)

列举近年来高考有关咏物诗的设题

1.2002年北京北京高考24题仿写

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 作: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满分示例:峭壁的松/你顽强生长时/高天就近了

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养时/自由就没了

井底的蛙/你跃出井口时/天地就大了

破茧的蝶/你炫耀狂舞时/死亡就近了

2.2007年重庆高考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参考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3.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6分)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分)(如学生答《竹石》是小我境界,《石灰吟》是大我境界,可得该项一半分。)(2)如:前者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鲁迅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有屈原、文天祥等。(2分)(3)说明理由。(2分)(表述清晰,能紧扣(1)内容回答,即可得分)

附:备课组集体研究的关于咏物诗的课前预习、积累、探究练习: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1.刘禹锡(772-842),字 ,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著有《 文集》。与白居易齐名,白称为 ,世人合称二人 。其诗简洁明快,风格俊爽,格律精切。

2.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 ,号 。杜荀鹤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其诗歌继承 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3.顾况, ,海盐人。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遭贬。自号 ,有《 集》。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4.韩愈,字 ,自称 ,有《 集》,“唐宋八大家”之一,倡导 运动。

二、古诗意象的探究

1.子规 又称 、 。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 的象征了。

2.牡丹 素有 、百两金之贵称。“国色天香”乃人们对其的定评。因此,牡丹成为 的象征。

3.松 树林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因此,松的形象寓意 。

4.芙蕖 即 ,寓意 。

三、我的发现(搜集积累诗句)

1.写“子规”的诗句:(1)

(2)

(3)

2.写“葡萄”的诗句:(1)

3.写“牡丹”的诗句:(1)

(2)

(3)

4.写“松树”的诗句:(1)

(2)

(3)

四、完成下列表格:按照解读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指出诗歌所言之志,分析所用表达技巧。

事物

特征

“物”与“志”的契合点

所言之志

表达技巧

子规

葡萄

牡丹

/

小松

五、读下面一首唐诗,此诗立意恰与刘禹锡《赏牡丹》相反,请就此发表看法,并有条理的陈述你的理由。

牡 丹

王睿(唐)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六、选用你喜欢的形式,选择熟悉的事物,尝试写作一首咏物诗。

例1:现代诗歌形式《电风扇》

一生都在散布

风言风语

偶尔住嘴

头脑又开始发热

例2:古代诗歌形式《咏卷笔刀》

也曾利刃腹中藏,

刊木生涯未感伤。

虽是铅刀聊一割,

助人笔底出锋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0882.html

更多阅读

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肝硬化腹水怎么治疗

1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最突出的表现,亦是代偿与失代偿的区别点:其机理如下1.1 门静脉高压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血流通道减少,再生细胞团中毛细血管异常曲折,阻碍血液流通,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分支直

咏物诗的分类 送别诗的字眼

咏物诗在写法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单纯咏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及借物明理。1、单纯咏物。单纯咏物即仅仅描摹物类的外形或纯粹从审美的角度形神兼备地刻画物象,前人认为咏物诗起源于对物象的如实描写,乔亿《剑溪说诗》卷下中说:“咏

四物汤的标准配方到底是什么? 四物汤标准配方

一、四物汤的原始配方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书里所讲的四物汤标配是36克。到现在经历上千年,配方剂量一般不完全照搬古方。配方:当归9克 川芎6克 白芍9克 熟地12克二、四物汤的现代配方及功效由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四物汤一直

李白饮酒诗的文化内涵及积极意义 李白的饮酒诗

翻阅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著名作家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其中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但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听课时教学评价怎么写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声明:《咏物诗的教学设想及反思 教学设想怎么写》为网友望酒影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