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回家的孩子 孩子不回家怎么教育

【导读】:在母亲选择舍弃他的时候,大家才深刻的感到,他对母亲是如此的依恋,虽然经历无数的争吵与打骂,可他依然爱着他的母亲;在无数次逃离的时候,他依然牵挂着风雨飘摇的家。
不想回家的孩子 孩子不回家怎么教育

他叫兔子,东北人,生活在吉林常春的一个小县里,善长汽车修理,却无力经营亲情。

我见过他,憨憨实实的,也蛮清秀,看起来很阳光的样子,还有些羞怯的感觉,一直在开心的冲着我笑,很亲切很和气,像个邻家的小弟弟。

我诚恳的夸他:你不难看啊,像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

他咧开嘴乐了:那是长得年轻呗!满口的白牙。

他很随和的样子,每次把他驳得无话可说的时候,他总会哈哈大笑。

也听过他的声音,那种很浓重的东北味,爽朗的笑着:不知道咋整的,老好了,老有意思了,老高兴了!舌头尖卷着那个末尾的儿话音,从听筒那边送过来,轻轻的敲击我的耳鼓,真是老有意思了!!

很少碰见他,不过每次相遇,我们总会开心的说一会儿话。话题很广泛,从两地天气到风土人情,无所不包。他告诉我家乡最出名的是大风,我很奇怪,大风?便傻傻的问他:大风是什么东西?是风景区吗?

他又乐了:大风,就是天上刮的风。我们这的风最出名,北京的沙尘暴知道不?就是从我们这刮过去的,厉害吧?!那种得意的口气让人真是忍俊不禁!他还告诉我东北的大雪有多么的厚多么的白,那种冰天雪地的感觉,让我在严热的六月里居然有些抖。雪后有种叫树挂的东西,是冬天里才有的一道特别风景线,水晶一样挂在树上,各式各样的。他的诉说让我很是神往,北方的冬天虽冷,毕竟还有这么多冰雕玉琢的精华,虽然没有生命,没有温度,可它们的美依然让人抵挡不住!

他虽然很爱笑,可仿佛也喜欢哭。有时我故意逗他,他总会用个泪如雨下的小脸来回应我。相识不久的时间里,他已经哭过无数次。这让我很纳闷,一个血气方刚的东北男人,为什么总爱用眼泪来表达心中的不满?!

他每次回去时,都会告诉我,如果回家晚了,妈妈会打骂的。我还以为在开玩笑,所以没有太多理会。怎么可能呢?女人,都是很任性的,有次他说时间到了要走,我偏偏要他留下,结果再来的时候,他哭了,告诉我母亲又惩罚了他,用棒子打伤了胳膊。我很郁闷,半信半疑,但直觉告诉,他说得这些都是真的。

我问他:妈妈为什么打你啊?!

因为她不喜欢我上网!

你都这么大了,人身自由都没有呢?!

沉默了许久。

我又问: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她为什么那么厉害啊?!

她是地主,我原来不是告诉过你吗?

地主?如果妈妈是地主,那你,弟弟,还有姐姐又是什么?是她的长工吗?!

对啊!不过姐姐已经脱离苦海,她结婚了。

那弟弟呢!弟弟挨打吗?!

他倒好了,从来没有。

为什么呀?!

他好呗!又会挣钱!

你不是会技术吗?你没有自食其力吗?

没有弟弟赚的钱多呗!我老弟自己有车!

我愤怒了,心里的怒火腾的燃烧起来,键盘在我手下稀哩哗啦的炸响着。

你妈妈为什么那么凶?!她为什么老是打你,你都这么大了,还有没有自尊的?!告诉她,不能随便打人!!

接着沉默了好一会,他说:妈妈现在只能打到我了,他们都结婚了,她看不到他们怎么打啊?!

好像有块大石头压在心里,我久久不愿说话,他很惶恐的安慰我:没事的,习惯就好了!老人家都是那样子的!

莫名其妙的一种无奈,我没头没脑的问他:你从小到大挨过多少打啊?!

过去了的事,不要说了吧!不!我偏要你说!

反正比吃饭的次数多吧!

我愤怒了,一发不可收拾:你的家充满了暴力,你家里的人好可怕!我不喜欢!你为什么不走?你为什么还要呆在家里?

他像是问我,也像是自言自语:我也不喜欢!可是除了家,我还能去哪呢?皱纹爬上年轻的额头,哀伤布满了年轻的眼睛。

如果是我,我宁可在外头饿死,都不会回去!我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也不愿意天天挨打受气的。

不象你想的那样啊,要是不惹妈妈,她还是很好的!顿了顿,他又接着说: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才不惹到她,哎!!

一个跟随母亲三十年的男人,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讨母亲欢欣,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唉声叹气!多么可笑又可悲的事情啊!!哀伤霎时淹没了我,一种从心里升起的冷,把我冻住了。我有些颤抖,手脚冰凉,目瞪口呆的就像那没有生命的树挂。我无力的告诉他:快回家去吧,以后不要偷偷的上网了,听妈妈的话,少惹她生气,自己也少挨些打。我感觉到自己话里的愚蠢,像在哄一个贪玩的三岁孩子,而不是面对一个三十岁男人。空气凝结住了,又死一样的沉寂了许久。他最后回复:我在想你说过的话!!这一刻,我仿佛又看见,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大地上,一只孤寂的小兔子,在怒吼的风中瑟瑟发抖。

前天晚上,看到电视中有个专题报道不想回家的孩子,讲述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村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脱离家庭,在外头流浪的事情。忍饥受饿,风餐露宿,遭人白眼和冷漠的他,却宁死也不愿回家。家中一贫如洗,父母忙着种地,忽略了对他的教养,这个倔强的男孩子选择了离开。当父母迫于压力在异地街头找到他时,男孩在激烈的争吵厮打中被强行带了回去。他的父母毫不掩饰的在众人面前表达出无所谓,不对孩子存在任何希望。终于,在许多好人的帮助下,孩子重新接受教育,和父亲冰释前嫌。孩子回来了,在这峰回路转的时候,母亲却又走了,缘于家庭的贫困。一个家再次解体,男孩红着眼睛说:我不想爸妈离婚,人家孩子都有妈妈关心,我也想有。有泪在他眼圈里打转,可他拼命的忍住。孩子最后表达了对母亲的祝福:希望妈妈走了之后,能找个富裕的家庭,不再受穷了!还没说完,小嘴儿一瘪,两行清泪如泉涌,一颗接着一颗滚到嘴边,又流到下巴上。

这就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离去时说出的话,在母亲选择舍弃他的时候,大家才深刻的感到,他对母亲是如此的依恋,虽然经历无数的争吵与打骂,可他依然爱着他的母亲;在无数次逃离的时候,他依然牵挂着风雨飘摇的家。之前没有人能理解这个屡教不改的所谓的坏男孩。他,很少在外人面前表达对家的思念,不是没有,而是把爱深深的刻在了心头。

曾经看过一本书《悲伤逆流成河》,里头那个易遥的母亲让我尤其难忘。身份虽下贱意志却刚强,很多人都以为她是鄙俗的,可她临死时,脑子里头还在想着,那个被她无数次打骂过的女儿的学费。柜顶子上的小铁盒里装着个大信封,信封里装着她的女儿易遥遥遥遥遥。遥遥,她亲爱的女儿,爱之深恨之切的女儿,这个埋在心底呼唤过千万次的乳名,以死亡为代价,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的小兔子,母亲的爱,你又享受了多少?

【责任编辑:若水浮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1308.html

更多阅读

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简介5—10岁的孩子如何教育:著名心理医生李子勋认为,5—10岁是孩子形成一个行为习惯的时候,是形成一个内部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道理可讲,还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更关注爸爸妈妈的表

想做熊的孩子观后感 能孩子观后感

星期五班会课上,杜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名叫——“想做熊的孩子”的电影。讲的是一对恩爱的夫妇,遭到了狼群的袭击。让已经怀孕的母熊失去了小宝宝。母熊哀鸣着,独自趴在冰川上不肯吃东西。公熊为了安慰母熊,公熊冒险闯入猎人房子里,抢走了

不做中国人的孩子 中国老百姓的十大无奈

有首歌叫(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歌中讲述的都是一些真实的事件: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克拉玛依一座礼堂发生大火,主持人让领导先走,造成二百八十八名学生活活烧死的惨剧,事后新疆的封疆大吏依然稳坐宝座;二零零五年六月十日,东北沙兰镇爆发洪水

声明:《不想回家的孩子 孩子不回家怎么教育》为网友奇葩少男萌哒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