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正式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76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交通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学校分别在2000年、2007年两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主页:http://www.swjtu.edu.cn/

中文名:西南交通大学

外文名: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简称:西南交大

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创办时间:1896年

类别: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计划

现任校长:陈春阳

知名校友: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

所属地区:四川 成都

主要院系:土木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12个

硕士点:138个

博士点:82个

院士:37人

主要奖项:1个国家实验室(筹)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曾用名:唐山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其他知名校友:林同骅、张维、严恺、刘大中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陈能宽、吴自良

学校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学校概述

学校名称

学校全称:西南交通大学

英文名称: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学校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肇建于1896年,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于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历1896年10月29日)上折奏设;1905 年迁唐山,先后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1]、唐山铁道学院;1972 年迁四川,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的发源地和策源地;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2]她是首批进入“2011计划”、“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也是“特色985”高校(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筹建有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全国56所拥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入选“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西南地区首家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高校。

该校设有17个学院,75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3个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54个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有36门国家精品课程、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2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承担了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5个在轨道交通领域影响重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还拥有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一大批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基地。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测绘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也名列全国前茅[1]。

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1905年迁至唐山,1972年迁至四川。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西南交通大学1916届毕业生,并曾先后四次出任母校校长,此外,教育家竺可桢、社会活动家杨杏佛、实业家李光前、经济学家刘大中、著名科学家黄万里、林同炎、林同骅、周惠久、张维、严恺、肖纪美、钱崇澍等四十余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都曾在西南交大就读。教育家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吴稚晖、何杰、赵仕北、章宗元、周寿臣、侯家源、刘仙洲、朱物华、唐振绪、徐中、胡刚复等都曾在西南交大任教。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 姚桐斌、陈能宽为西南交大毕业生,吴自良曾在西南交大任教。铁道部和铁路相关行业中有400余位现任司局级及以上科技和管理干部毕业于我校;“青藏铁路线”的专家组组长、指挥长、技术组长均是我校校友;“京沪铁路线”有30%的管理骨干是我校校友,技术骨干则达到了近4000人。

学校是中法“4+4”项目高校之一,是中欧精英大学联盟项目9所中国成员大学之一,学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之一。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曾莅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胡锦涛、江泽民同志亲自接见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给全校师生以极大鼓舞和鞭策。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始终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7位海内外院士,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9位工程设计大师,有学界泰斗、工程界翘楚和社会名家,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校园面积

学校总占地面积5600亩,产权建筑面积1511689平方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5101.12万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2065平方米,阅览座位5254个。

总校坐落于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设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学校占地共5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由此形成两地三校区的格局。峨眉校区地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设施,享有"花园学府"的美誉。犀浦校区占地3000余亩,河流环绕,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宁静舒适。

院系专业校区一览

一、犀浦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

犀浦校区为主体校区,重点批次本科学生和部分研究生在犀浦校区;

二、九里校区(四川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九里校区是学校科技创新、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与主要支撑学科的研究生及其它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在九里校区,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也在该校区;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与物流学院、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所、体育工作部、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数学学院

三、峨眉校区(四川省峨眉山市景区路一号)

峨眉校区则是轨道交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端培训与研修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系、财会系以及基础课部、外语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

专业设置

一、犀浦校区

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景观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安全工程、交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管理、传播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绘画、音乐表演、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英语、日语、德语、法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翻译、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环境工程、消防工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制药工程、中药学等。

二、峨眉校区

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铁道与隧道工程、工程造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机械、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技术、铁道运输、交通运输、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电子商务、法学、文秘、翻译、会计等20多个本科专业。

附:学校国家级教学平台及重点学科专业

教学平台或学科专业名录

备注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机械电子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车辆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桥梁与隧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岩土工程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力学实验中心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车辆工程

通信工程

建筑学

交通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交通运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地质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工程力学

土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暂略

省级特色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地质工程、工程力学、公共管理、计算机软件、热能与动力工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

1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总共二级省重点学科54个。

13个的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

8个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凝聚态物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排名

2012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西南交通大学共有19个学科参评,其中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8名,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6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1

交通运输工程

1

11

工商管理24

2

测绘科学与技术

6

12

公共管理29

3

土木工程

8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8

4

电气工程814

电子科学与技术39

5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215

材料科学与工程41

6

建筑学1616

软件工程42

7

安全科学与工程1717

控制科学与工程42

8

机械工程1818

物理学47

9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9

数学56

10

力学2120统计学68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个)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力学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中心、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心、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省级基地

四川省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

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普基地

四川省机械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交通秩序管理科研与教育培训基地

四川省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基地

四川省新型材料制备加工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西藏大学师资培训基地

四川省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基地

编辑本段师资介绍

现任领导

[4]

校长陈春阳

党委书记顾利亚

党委副书记王顺洪、朱健梅、何云庵

副校长蒋葛夫、陈志坚、范平志、彭新实、蒲云、张文桂、冯晓云

校长助理周仲荣、晏启鹏

历任校长

本节内容根据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西南交通大学校名、校址、校长一览表》整理得到。

一、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时期,1896年5至1900年9月,校址山海关。

1,吴调卿,总办,任期为1896年夏。

2,罗仙桥,监督,任期为1897年10月至1898年秋。

3,胡叔博,监督,任期为1898年秋至1898年冬。

4,蓝轶符,监督,任期为1899年春至1900年9月。

二、唐山铁路学堂时期,1905年5月至1906年3月,校址唐山。

5,梁如浩,总办,1902年5月至1905年7月。

6,周寿臣,总办,1905年7月至1906年9月。

三、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时期,1906年3月至1908年1月,校址唐山。

7,方伯梁,监督,任期为1905年7月至1908年6月。

四、唐山路矿学堂时期,1908年1月至1912年7月,校址唐山。

8,罗敦曧,坐办,1908年1月至1908年6月。

9,熊崇志,监督,1908年6月至1912年7月。

五、唐山铁路学校时期,1912年7月至1913年9月,校址唐山。

10,赵仕北,校长,1912年7月至1916年8月。

六、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时期,1913年9月至1921年7月,校址唐山。

11,骆通,校长,1916年8月至1917年7月。

12,章宗元,校长,1917年7月至1920年6月。

13,刘式训,校长,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

七、交通大学唐山分校时期,1921年7月至1922年7月,校址唐山。

14,叶恭绰,交通大学总校校长,1921年5月至1922年5月。

15,罗忠忱,1921年7月上任,1922年7月离任。茅以升为唐校副主任。

16,陆梦雄,交通大学总校长,1922年5月至6月。

17,关赓麟,校长,1922年6月至1922年7月。

八、交通部唐山大学时期,1922年7月至1928年2月,校址唐山。

18,俞文鼎,校长,1922年7月至1923年1月。

19,刘式训,校长,1923年2月至1924年11月。

20,孙鸿哲,校长,1924年11月至1926年1月。

21,茅以升,校长,1926年1月至1926年6月。

22,胡仁源,校长,1926年3月至1926年6月。

23,常荫槐,校长,1926年6月至1927年9月。

九、唐山交通大学时期,1928年2月至1928年6月,校址唐山。

24,程崇,校长,1927年9月至1928年5月。

十、第二交通大学时期,1928年6月至1928年9月,校址唐山。

25,王伯群,校长,1928年7月至1928年冬。

26,孙鸿哲,副校长,1928年6月至1928年9月。

十一、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时期,1928年9月至1931年8月,校址唐山。

27,孙科,总校校长,1928年11月至1930年10月。

28,孙鸿哲,院长,1928年9月至1929年5月。

29,郑华,院长,1929年2月至1929年9月。

30,黎照寰,总校副校长,1929年6月至1930年10月。

31,黎照寰,总校校长,1930年10月至1944年冬。

32,李垕身,院长,1929年9月至1930年5月。

33,李书田,院长,1930年5月至1932年7月。

十二、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时期,1931年8月至1942年1月,学校唐山、湘潭、湘乡、平越四地搬迁。

34,孙鸿哲,院长,1932年8月至1937年10月。

35,茅以升,代院长,1938年2月至1938年5月。

36,茅以升,院长,1938年5月至1942年4月。

十三、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时期,1942年1月至1946年8月,校址平越壁山。

37,胡博渊,校长,1942年4月至1943年8月。

38,罗忠忱,校长,1943年8月至1945年6月。

39,顾宜孙,校长,1945年6月至1946年8月。

十四、国立唐山工学院时期,1946年8月1949年7月,校址唐山。

40,顾宜孙,院长,1946年8月至1949年3月。

41,唐振绪,代行院务,1949年1月至1949年3月。

42,唐振绪,院长,1949年3月至1949年7月。

十五、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时期,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校址唐山。

43,茅以升,总校校长,1949年10月至1950年8月。

44,金士宣,总校副校长,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

45,唐振绪,主任委员,1949年7月至1950年9月。

十六、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时期,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校址唐山。

46,茅以升,总校校长,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

47,金士宣,总校副校长,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

48,顾稀,代院长,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

49,顾稀,院长,1951年7月至1957年10月。

十七、唐山铁道学院时期,1952年5月至1972年3月,校址唐山。

50,白铁岩,代院长,1956年8月至1957年6月。

51,钱应麟,院长,1957年10月至1959年12月。

52,顾稀,院长,1959年12月至1966年2月。

53,杜景云,院长,1966年2月至1973年1月。

十八、西南交通大学时期,1972年3月至1988年3月,校址峨眉。1988年3月至今,校址成都。

54,杜景云,革委会主任,1973年1月至1973年11月。

55,戈平,主持校务,1973年11月至1978年3月。

56,沈正光,主持校务,1978年3月至1978年8月。

57,刘圣化,校长,1978年8月至1982年1月。

58,阎涛,校长,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

59,王润霖,校长,1983年10月至1985年10月。

60,沈大元,校长,1985年10月至1993年6月。

61,孙翔,校长,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

62,胡正民,校长,1995年5月至1997年12月。

63,周本宽,校长,1997年12月至2007年2月。

64,陈春阳,校长,2007年2月至今。

教师队伍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

在前进的征途上,学校始终拥有一支品学优长、敬业爱校、佑启后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500余名。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俄罗斯交通运输科学院通讯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3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四川省省级教学名师1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名,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1人,另外还聘请了4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Robert A.Mundell)、泽尔腾(Reinhard Selten),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Douglas Osheroff)、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rold zur Hausen 教授等为学校名誉教授。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校级教学团队21个 。这支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形成了健全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

学校拥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

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云、翟婉明、葛昌纯、刘宝珺、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钱清泉、何华武、沈昌祥、梁文灏、秦顺全、丁荣军、刘加平

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其中,本科生2777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0000余人,外国留学生345人。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训基地6个,创新教育基地15个,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0多个;各级各类实验室(中心)共74个;学校已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群;3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0门省级精品课程、81门校级精品课程等;建设了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承担了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2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4种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47种教材被评为铁道部特色教材。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科技产业集团连续十一年获得四川省校产综合评比一等奖。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24年保持在95%以上。2007年至今学校共获得17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轨道交通领域近两届当选的4位院士全部为学校校友。招生发展

艺术类录取原则:

1、文化课成绩:文科考生以高考成绩(含加分)作为文化课成绩。理科考生文化课成绩=(艺术类文科文化控制线÷理科文化控制线)×考生高考成绩(含加分)。

2、设计学类与绘画专业:校考专业成绩×70%+文化课成绩×30%=总分。以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按总分顺序并依据考生专业志愿安排或调剂专业。对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且不愿调剂者,按退档处理。招生计划10人以上的省份,校考专业成绩前三名的考生优先录取。

3、音乐类:校考专业复试主项成绩×35%+专家组成绩×65%=总分。以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5]

合作办学

学校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先后成立了纵贯南北,覆盖京津、“环渤海”、“长三角”和 “珠三角”地区的北京、唐山、常州、深圳四大研究院;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地区)的14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1+2+1”、"中法4+4"、“中欧精英大学联盟项”(TAMDEM)合作院校之一;与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合作共建卡尔斯塔德大学孔子学院(是学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同时也是四川省高校在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与国际铁路联盟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召开期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学校将成为国际铁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与麻省理工学院、早稻田大学、慕尼黑工大等名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恢复了与康奈尔大学曾中断数十年的传统联系。

学校是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单位之一,学校帮助西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

1.工科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大力帮助下,西藏大学于2001年建立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信息工程、建筑学等4个工科本科专业,组建了西藏大学工学院,一举结束了西藏高等教育没有工科的历史,在西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2.工科本科人才的培养实现了零的突破。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对口支援下,经过两校的共同努力,西藏大学首届工科本科毕业生已于2005年6月毕业,成为了西藏自治区建设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西藏不能自主培养工科本科人才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3.工科实验室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西南交通大学帮助西藏大学相继建成了交通运输模拟专业实验室和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电子信息、建筑美术等4个基础实验室以及1个计算机中心。这些实验室的建成,为西藏大学的工科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4.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硬件建设实现以上突破的同时,西藏大学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

科研力量

学校拥有国家最高科研机构之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建设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已于2008年挂牌,投资7亿元,于2011年已投入使用;国家要求京沪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 ,以及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5个在轨道交通领域影响重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成都中心和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

研发机构

国家实验室 (1个)

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CNAS资质认可、连续两次被评优秀)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下设丹阳中心

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防灾减灾工程中心(筹)

国家级中心(6个)

国家CAD应用培训网络中心(成都)

(全国九个国家级CAD培训中心之一,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批准)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成都)

(国家计算网格在西南的唯一结点, 装备有曙光2000/3000并行计算机系统)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下设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西藏大学分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

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铁路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铁路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及基地(8个)

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重点实验室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

教育部交通运输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及基地(9个)

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室

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实验室

道路及铁道工程实验室

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结构工程试验中心

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 (负责全国铁路司机资格考试培训)

高速铁路技术培训中心 (下属8个培训基地)

铁道部继续教育西南基地 (一级基地)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37个)

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服务科学与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物料搬运机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川高教1995[63]号

表面工程及摩擦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新型驱动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云计算与智能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02年

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通信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车辆热能动力机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低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于1996年创建

四川省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西部交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究中心

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2001年成立

四川省铁路运输货物包装检测中心 1998年交通部第10号令

全路列车运行图研究及培训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中心

四川省环境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云计算高校联合实验室分中心

地理信息工程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美国研究中心”

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越南研究中心”

“2011计划”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中心名单,由西南交大、北京交大为主要建设单位)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参建)

西藏大学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

校企联合实验室及教研中心(22个)

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 西南交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实验室

贝加莱-西南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亿道电子物联网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联合实验室、轨道交通装备减振性能检测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ALTERA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轨道交通装备声学性能检测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艾菲诗ERP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RS瑞蓝可靠性工程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英特尔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富士通MCU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科技与社会创新国际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甲骨文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及教研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SAP ERP联合实验室

中海达—西南交通大学全球定位系统GNSS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普华科技项目管理实验室

赛灵思—西南交通大学FPGA联合实验室

LINUX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加拿大RIM/QNX—美国TI公司轨道交通嵌入式信息系统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主导科技无损检测联合实验室

办学成果

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 76个重点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6个硕士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4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学校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百年老校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100个第一和之最

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周厚坤

世界上最大的莫斯科纳地下展览厅 林同炎

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体育馆 林同炎

世界上最崎岖、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的滇缅公路 李温平

世界上最大跨度悬索桥 总设计师 张馥葵

世界上第一座半面弧形的克拉巧起大桥 林同炎

世界上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王家素

世界上第一台公路-铁路联运地板平车 李芾

世界上第一座倒挂式悬索桥 林同炎

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波多黎各体育馆 林同炎

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干法选煤厂 陈清如

世界上记载种类最多、最完整的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 钱崇澍主编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 卢春房 张鲁新

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亚裔院士 林同炎

历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名字命名的科学奖“林同炎奖”

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华裔外籍院士 茅以升

历史上唯一获得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状的华裔 林同炎

历史上第一位漂流长江的勇士 尧茂书

历史上第一位中国人教授 罗忠忱

历史上唯一被《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收录传记的华裔经济学家 刘大中

历史上第一位被国际水利协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的中国水利学家 严恺

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戴维逊奖”的中国数学家 侯振挺

全美最大的利用太阳能建筑 马士孔尼会议中心 杨裕球

亚洲第一座斜拉桥 光复桥 杨裕球

南美最长的混凝土斜拉桥 张馥葵

台湾同类最高建筑 建台大厦 杨裕球

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今南洋理工大学) 李光前

中国最年轻的桥梁设计大师徐恭义

中国设计大型水利工程最多的水利学家 冯寅

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学毕业证书 张孝基的毕业证书

中国投资最大、一次性建设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陈嘉珍

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铁路 成昆铁路 胡惠泉

中国最大吨位汽车起重机 张质文

中国最大吨位铁路起重机周志熬

中国最大吨位龙门起重机王金诺

中国唯一直接参加朝鲜战争的高校 唐山交大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

中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汪菊潜

中国第一座高速公路大跨径悬索桥虎门大桥郑明珠

中国第一座千米以上特大跨度桥梁工程-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凤懋润

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郑明珠

中国第一公路铁路两用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总指挥周孟波

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力一

中国第一个大学地理系 竺可桢先生创立

中国第一个大学地质系 何杰先生创立

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 北洋铁路学堂

中国第一个商学院 杨杏佛先生创立

中国第一个土木系 北洋铁路学堂土木系

中国第一个矿冶系 唐山路矿学堂矿冶系

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校友詹天佑 张鸿诰 徐士远

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缅铁路 杜镇远

中国第一位建筑师 庄俊

中国第一位女工程师 朱颖卓

中国第一位爆破学工程师 李温平

中国第一位地铁工程师 施仲衡

中国第一位海港工程师 邵福旿

中国第一位土木工程教授 罗忠忱

中国第一位留美矿冶工程及石油专家 胡博渊

中国第一任矿冶局长胡博渊

中国第一位采油厂厂长 秦同洛

中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 田桂英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宝成铁路 杜庆萱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 杜庆萱

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 段墉川

中国第一辆高速列车 李芾

中国第一个纳米材料实验室 葛昌纯

中国第一辆万吨重载列车 孙翔

中国第一条磁浮列车实验线 连级三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周宏业

中国第一长度双线隧道——大瑶山隧道王梦恕

中国第一地铁 北京地铁 施仲衡

中国第一座重载铁路双线隧道 王梦恕

中国第一台立式车床 周惠久

中国第一台麻纺机 周惠久

中国第一辆常导磁悬浮实验车张昆仑

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 《科学》月刊 杨杏佛

中国第一架运输机 林同骅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海港湛江商港刘峻峰

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东方宾馆余峻南

中国第一座大型干船坞 谭真

中国第一台电磁震动落沙机 潘启敬

中国第一个建筑设计金牌奖 获得者佘俊南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 白天鹅宾馆 佘俊南

中国第一块铝锭 邱竹贤

中国第一座电解铝厂 邱竹贤

中国第一低合金高强度钢 刘嘉禾

中国第一炉不锈钢 王国钧

中国第一个平炉热工制度 张春铭

中国第一炉工业纯铁 王国钧

中国第一套炉外真空精炼炉杨昌乐

中国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 邹世昌

中国第一批闪光全息光栅 邹世昌

中国第一所土木建筑研究所 刘恢先

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竺可桢

中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 刘恢先

中国第一部用正规方法制作地图 方俊

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列车 池耀田

中国第一部晶相图谱 周晨光

中国第一部介绍汽车工程书籍 何乃民

中国第一套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徐寿彭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船模实验池 王公衡

中国第一口油田 玉门油田 秦同洛

中国第一个建筑师的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 庄俊创立

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 中国科学社 杨杏佛等创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陈能宽 吴自良 姚桐斌为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第一颗氢弹 陈能宽 吴自良 姚桐斌为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陈能宽 吴自良 姚桐斌为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第一大油田 大庆油田 秦同洛(4位技术领导人之一)

说明:

1、 “西南交大的中国第一和之最”的收录范围为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毕业生的成就或者是西南(唐 山)交通大学的成就,暂不包括曾在交大任教的专家其成就

2、入选标准为在该领域具有巨大影响或者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的成就 并且西南(唐山)交大毕业生独立完成或者是最主要完成者

3、新中国崛起两大支柱“大庆油田”和“两弹一星”都是动员全国力量的大系统工程,意义实在重大,而且该校毕业生都是领导人之一,所以入选(特此说明)

4、下列所指第一若有疑问处即默认为“中国自主设计之第一”

杰出校友

【院士校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林同炎

林同骅

茅以升

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大中

林同炎

林同骅

竺可桢

茅以升

钱崇澍

吴稚晖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维

严东生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胡春农

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

林炳贤

黄匡源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余海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钱崇澍

竺可桢

李俨

何杰

高济宇

方俊

汪菊潜

林同炎

周惠久

严恺

张维

刘恢先

林同骅

张沛霖

林秉南

肖纪美

徐采栋

庄育智

陈能宽

沈志云

葛昌纯

邹世昌

薛禹群

彭一刚

曹建猷

朱物华

刘仙洲

吴自良

余国琮

徐祖耀

魏寿昆

严东生

陈新民

袁见齐

徐僖

王鸿祯

卢肇钧

张伯声

经福谦

刘宝珺

翟婉明

李树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维

严恺

佘俊南

谭靖夷

邱竹贤

龙驭球

施仲衡

王三一

沈志云

陈清如

钱清泉

王梦恕

何华武

秦顺全

梁文灏

沈昌祥

李圭白

顾夏声

严东生

丁荣军

【民族精英】

实业领袖、工业先驱

詹天佑

胡博渊

庄俊

赵祖康

李光前

周寿臣

侯家源

庆承道

羊枣

黎锦炯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谭真

梁如浩

方伯梁

吴钰

肖瑾

施嘉干

石衡

刘峻峰

胡惠泉

周厚坤

秦同洛

李温平

徐文炯

华南圭

蓝田

郭彝

马海民

革命领袖、社会活动家

杨杏佛

赵仕北

章宗元

曾涌泉

武怀让

李特

武可久

李中襄

刘文华

刘继曾

蒋崇璟

武湖景

马增玉

科学巨匠

黄万里

姚桐斌

教育家

罗忠忱

顾宜孙

孙鸿哲

吴稚晖

茅以升

竺可桢

何杰

潘承孝

李书田

唐振绪

郑华

胡仁源

刘式训

张万久

金士宣

徐躬耦

王润

设计大师

曹克明

邵厚坤

胡惠泉

史玉新

林在贯

王步云

陈能宽

徐恭义

王玉泽

王争鸣

知名教授、专家学者

伍镜湖

黄寿恒

李斐英

罗河

朱泰信

许元启

李汶

华凤翔

王绍瀛

王钧豪

邵福旿

范治纶

胡刚复

谢玉铭

孙竹生

杨耀乾

林宗彩

王公衡

李士豪

史家宜

王竹亭

刘钟华

许协庆

汪禧成

张万久

张正平

任朗

王抵

周晨光

钱冬生

高渠清

郭日修

孙训方

黄安基

王祖讷

林达美

朱觉

唐立民

刘基唐

金允文

胡春农

应尚才

章守华

王遵明

张荣曾

赵祖武

叶开沅

靳蕃

侯振挺

孙翔

何乃民

胡春农

戴天民

周宏业

刘宗耀

吕季方

陈克济

蔡长年

姚明初

李庆海

余瑞础

张震

茅以新

吴鹿鸣

徐飞

任恩恩

劳远昌

谢用九

焦善庆

田红旗

社会贤达

贝祖贻

茅以新

郑孝燮

朱颖卓

吴钰

杨裕球

冯寅

吴伯桢

李国伟

王章清

刘嘉禾

王道年

力一

王国钧

陈嘉珍

郭树德

凤懋润

张春铭

尧茂书

田桂英

柯尊平

政界精英

杨杞珂

卢秀珍

谢庆生

马麟

蔡延松

钮小明

刘志军

卢春房

王宪魁

巩德顺

桂林栖

钱应麟

金国生

宋金升

王银彪

彭开宙

张辛泰

邓华

阮廷现

黎贵安

凤懋润

官庆

廖少华蔡庆华

企业家

徐立华

史善新

王振侯

赵吉彬

石大华

李长进

李国瑞

孟凤朝

李光前

文艺界名人

赵迎

王芊

李丁丁

陈丹枫

交通大学校友总会

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台湾)、北京交通

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ao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交大海外校友超过5000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并且都成立了当地校友会,定期举行校友活动。由于历史上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通大学1959年事实上已经"亡校",上海和西安两校理论和严格法律上都为1959年新建的大学(也可以包括新竹交大),并不存在一所名字为“交通大学”的学校。 在美国,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动也最活跃,在纽约,华盛顿,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顿,中西部,纽芬兰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会,每5年举行交大校友大团聚活动。2000年第7次全球交大校友年会已经圆满结束。

香港校友会也十分活跃,同母校联系十分密切,支持甚大。 交大百年,天下一家……校园文化

校庆日

1896年5月15日

校歌

西南交通大学校歌

1934年已出现,1947年5月15日,即51周年校庆时,学校修订并正式公布。

歌词为:“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秾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至大同。”

歌词作者是“五四”运动期间曾任该校国文及历史教员的吴稚晖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

校训

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历史沿革

该校创办于1896年。其时,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是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

1905年,在唐山筹备恢复建校时,学堂仍按山海关铁路学堂旧制设立铁路工程科,学堂名称以唐山铁路学堂命名。1906年3月27日,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但因为校址已在唐山,后称“唐山路矿学堂”。1906年8月初,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报纸刊登招生广告,开始招生。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成立中华民国,是年对该校发展起了决定性影响的罗忠忱教授到校任教。

1913年9月,遵照国民政府教育部和交通部的指示,该校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6年,教育部举办专门以上学校评比,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名列第一,教育总长范濂源特赠“竢实扬华”匾额一方以资奖励。是年,该校毕业生茅以升、黄寿恒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由于他们在美表现优异,自此之后唐山学校的毕业生可免试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因而唐山学校毕业生留美多去康奈尔大学就读,因此唐校常被誉为“东方康奈尔”。

1920年12月12日,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才”为由,拟订统一教育办法,将交通部所属之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设立上海学校(即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唐山学校(即西南交通大学)。12月14日,国务会议通过叶恭绰的提案。后来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09)并入称为京校(即北京交通大学)。

提案通过后,为了统一学科,沪校的土木科调归唐校,沪校的管理科调归京校;唐校新设的机械科和京校的电气工程班调归沪校。 学校改组调整工作于1921年6月完成。7月1日交通大学正式成立。9月10日。京唐沪三校同日举行开学典礼,罗忠忱、茅以升任唐山学校正、副主任。

1922年6月20日,交通总长高洪恩以“交通大学组织未善”,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交通大学改组为两所独立的学校。沪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校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撤消,并入交通部唐山大学,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3年唐山大学本部划出部分专业给北京分校,同时北京分校独立,改称北京交通大学。

1926年秋,北洋政府交通部代理总长兼唐山大学校长常荫槐利用京奉铁路局历年拖欠学校的20余万元办学经费,筹建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设管理、工程、矿冶三个系。这是东北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随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北伐战争迅猛发展。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国民政府委派孙鸿哲为接收委员,接受唐山交通大学。6 月 29 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公布《交通大学组织纲要》。根据纲要,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第三交通大学;上海的南洋大学,因早已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内,改称第一交通大学。

1929年,该校锦县分校独立,称东北交通大学,由张学良兼任校长。

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该校受战乱影响,唐山交大校园落入日寇魔掌。当年10月,决议组织上海,南昌两办事处,准备在赣复校上课,后在茅以升院长的率领下,在湘黔铁路校友鼎力支持下,唐院在湘黔铁路局所在地湘潭复校成功。

1938年3月,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奉教育部令并入唐山工学院,为唐山工学院铁道管理系。此后,在茅以升院长的带领下,唐院又迁湘乡杨家滩、贵州平越(今福泉)。

1942年,奉教育部令,该校改称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由胡博渊继任校长,1944年又迁重庆璧山丁家坳,至抗战胜利,复名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并于1946年8月23日,回到阔别九年,魂牵梦萦的唐山校园。

1946年8月14日,教育部复文唐院:经行政院审核,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隶属教育部。

1949年7月8日,军委铁道部决定: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7月13日,中国交通大学正式成立,由该校(唐院)校友茅以升任校长,唐振绪担任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在唐振绪院长主持下,该院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土木、冶金、采矿、建筑、化工、机械、电机各系在内的综合性的工科大学,从国内外聘请了八十余位教授、二百余位讲师、助教,形成了“群英聚唐山”的强盛景象。

1950年8月,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发展至今就是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发展成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在唐振绪院长的积极倡导下,铁道部在唐山工学院院内设立铁道科学研究所,由唐振绪院长兼任所长,隶属唐山工学院领导,研究人员均由唐院教师兼任。1951年后,该研究所领导机构逐步搬迁至北京,并改称中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科院),从该院独立,由茅以升任院长,唐振绪为副院长。唐山工学院部分教师随铁科院陆续迁往北京,这是该校师资力量的一次损失,计有唐振绪院长、汪禧成教授、胡汉泉教授、朱淇昌教授、卢肇钧院士、金允文教授等

1952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这次调整涉及100多所高校,主要是把一些大的大学分解成为一些小的学校。北方交通大学建制撤消,唐山工学院改为唐山铁道学院,清华大学土木系助教2名和学生6 名,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及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调入该校,而该院各系调往其他学校及人才损失情况(这里注明院士的,均为之后当选)简介如下:

1)建筑系调15教师(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和助教2名)和全部学生先到北京铁道管理学院,然后调至天津大学:调出的教师及学生有徐中教授、刘福泰教授、沈玉麟教授、卢绳教授及彭一刚院士、周祖奭教授等。

2)冶金系连同所有师资学生,设备,图书等,主要调整到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调出的教师及学生有徐祖耀院士、吴自良院士、王钧豪教授、王绍瀛教授、张万奇教授、章守华教授、林宗彩教授、朱觉教授、马如璋教授、王润教授、葛昌纯院士等及物理系赵松鹤教授。

3)采矿系除地质组外全部调往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调出的教师及学生有何杰院士、张熙年教授、陈清如院士、江山寿教授、张荣曾教授、汪泰葵教授、王祖讷教授等。

4)采矿系地质组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调出的教师有王鸿桢院士、袁见齐院士。  5)土木系水利组调整到清华大学:调出的师生中有著名科学家黄万里教授以及王三一院士。

6)化学工程系除保留应用化学组外,其余14名教师(教授和副教授各4名,讲师1名,助教5名)和54名学生调整至天津大学:包括余国琮院士。

7)材料工程系调入北京铁道学院:严东生院士由于唐院材料系撤销而去了中科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

8)电机系电讯组调整到原哈尔滨铁道学院然后又调至北京铁道学院。

经过以上调整,唐院共调出教师72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助教35人),其中不乏著名学者。另外,本院中外文图书、刊物调往天津大学691册,调往中国矿业学院1777册,调往北京地质学院292册,调往哈尔滨铁道学院81册。

50年代初,该校在北京潭拓寺建立了唐山铁道学院北京分校,后成为铁道部党校。

该校一直受开滦煤矿底下采掘的影响,遂在甘肃兰州选址谋迁。1958年初建成了部分校舍,成为唐山铁道学院兰州分校。后来为了在华北地区保存一所名牌高校,国务院决定该校不迁兰州。为了适应党中央开发建设大西北对铁路运输专门人才的需求,该校报请国务院批准,把兰州分校改为兰州铁道学院。随后,该校的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工程内燃机车、铁道车辆、铁建系给排水专业、电气运输系以及北京铁道学院的运输系(一部分)成建制地连同师资,学生,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搬迁至兰州。

1964年,为支援大三线建设,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89年学校校部正式搬迁至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

2000年2月12日,西南交通大学由铁道部正式划归教育部。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正式形成。 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曾历经18次迁址、18次更名而矢志办学、弦歌不辍;备尝八国联军侵略、抗日战争颠沛流离、唐山大地震之苦、5·12汶川大地震之灾、4.20雅安地震之难而百折不挠、奋斗不息。

大学排名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

2013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大学排名

36 湖南大学

37 中国石油大学

38 西南交通大学[6]

39 南京师范大学

40 郑州大学

图书馆建设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由成都九里校区馆、犀浦校区馆、峨眉校区馆和各分馆及院系资料室组成。图书馆总面积为59316平方米;其中,峨眉校区图书馆建于1981年,面积6355平方米;成都九里校区图书馆建于1991年,面积16961平方米;犀浦校区图书馆于2007年8月落成,面积为36000平方米。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与积累,已形成了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丰富馆藏体系。馆藏中收藏较早的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的《禹贡锥止》,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颁赐给我校前身“唐山路矿学堂”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套5044册;以及《周礼述注》、《四部丛书》等珍贵经、史、子、集文献;建馆以来的期刊合订本和1937年以来的部分报纸合订本。目前馆藏总量近700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370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约300余万册(件)。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注重加强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整合利用,加快特色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拓展与国内外其他单位进行文献交流和合作的途径,形成了以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支撑的“三级互补”文献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全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是2004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授权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图书馆积极开展科技查新、信息咨询、信息调研、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用户培训等信息服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于2003年评为西南交通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0年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围绕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获得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展规划

面向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认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创新平台和支撑平台,积极推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1578.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张松    个人简介概述张松,男,1962年9月生,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心血管血流参数无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主持课题项目3项,项目资金累计230万元,参与项目8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0名,其中已毕业17名,2名获校优秀毕业生。协助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平线BBS站 北京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第一段:回顾历史先说几个例子:80年达大家忙着找后门进国企的时候,庆幸找个铁饭碗的时候,全国有几人会想到10年后国企就大规模破产;90年代大家忙着往北电等外企跑的时候,觉得无比光荣有面子,全国有几人会想到10年后北电挂了,华为的收入一骑绝

带你走进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

回复 小茉莉创建于:2013-01-22 19:04阅读:8回复:24【北化初印象】 北京化工大学(BUCT)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创办于1958年,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经过多年的

声明:《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为网友夜夜承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