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讲求议论有理有据。“有理”即观点正确,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念,光“有理”还不够,还需要“有据”,即用切实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这样观点才能使人信服。下面具体说说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一、论据的选择
论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真实可靠,确凿无误。若是事实论据,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必须实在,不可臆造与虚构,因为建立在虚假事实基础上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若是道理论据,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当是人们所公认的。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还有一些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言论,以及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只要是正确的,是揭示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富有深刻哲理的,可以作为论据。
为了确保论据的真实性,要注意材料与事例要核实,言论出处要检查核对。
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就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例可否作为论据。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材料是不大适合作论证论据的,不过话也不可绝对,若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例,本身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的原型的典型概括,笔者认为还是可以作为论据的。如《项链》中的如下素材就可用于相关话题与观点:
素材一:
玛蒂尔德因为向往不切实际的生活,不满足现实已拥有的生活,最后付出了深重的代价,残酷的现实教育了她:珍惜拥有,知足是福。
【写作应用话题】
1、珍惜拥有
2、知足等
素材二:
玛蒂尔德为了满足一夜的虚荣心,付出了十年的艰辛,真是得不偿失。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虚荣是造成这一代价的根源,要远离虚荣,正视现实。
【写作应用话题】
1、远离虚荣
2、失足之恨
3、诱惑等
素材三:
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没有逃避,没有赖帐,而是勇敢面对,恪守道义,买了一条项链还给朋友。最终依靠自己十年辛苦还清债务,体现了诚信的美德。
【写作应用话题】
1、诚信
2、直面挫折
3、守住道德的底线
4、坚韧与忍耐等
素材四:
玛蒂尔德经过十年的艰辛,最终还清了买项链所欠的债务,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由此可见,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有正视现实,才能不受损失。
【写作应用话题】
1、代价
2、生活的教训
3、苦乐辩证法等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70827t01fbe29cfbc2e6f642.jpg)
论据的选择其次要考虑代表性,即论据为多数人所熟知、所接受,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如果随便选一个身边的同学的事例,就不如选取古今有名人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论据的选择再次要考虑与论点的高度统一性。若是与论点不统一的论据,无论如何精彩,也要忍痛割爱。如当年鲁迅在书桌上刻一个“早”字自勉,若用于“学贵有恒”,则没有紧扣论点,只能与“学贵于勤”相匹配。可选李时珍尽其一生写《本草纲目》,司马迁呕心沥血作《史记》等材料。
论据的选择最后要考虑新鲜,选人所未选,言人所未言。
二、论据的使用
1、论据的使用并非越多越好,一是要注意典型性,二要注意根据论证需要进行辨别取舍。
如《谈骨气》一文就只用了三个材料,一是文天祥文天祥誓死抗元,二是齐国穷人不食嗟来之食,三是闻一多拍案而起。三个材料依次论证了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有力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三个材料,从时代来看,有古有今,从人物身份来论,有南宋丞相、春秋平民、旧中国学者。
又如陆游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和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都包含了“爱国”的内涵,但稍加分析,可见出细微差别:《示儿》中的句子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侧重于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运用时要明白这一点,从而根据论证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取舍。
2、论据在使用中还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道理论据不可只取只言片语,不可断章取义,要做到完整、准确;二是不可随意引述,三是不可张冠李戴,歪曲篡改。
3、论据要结合分析。论据后要加上适当的“议”来分析,使论点与论据融为一体,而不是油水分离。
4、论据使用要做到有详有略,不能均分笔墨。不该详者详之,繁而无用;不该略者略之,简而不明。论据的详略,要依人依事而定,要依论证的实际需要而定,该详则详,该略则略。
5、论据的叙述要简洁,排列要有序。议论文的论据叙述须简明扼要。论据的安排则需要考虑顺序,或是按年代、地域、贡献大小、不同类别为序,或是以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由中到外为序。当需要交待时,则先以一个顺序为主,之后再兼顾其他,做到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