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桑振君桃花庵

2011-07-15 16:42:18|分类: 河南豫剧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61543948261/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





个人档案

姓名:桑振君

生卒:1929年02月06日--2004年07月09日

出生:在河南陈留县

代表剧目:《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打金枝》、《下陈州》、《八件衣》、《白莲花》、《黛玉葬花》、《英雄》

弟子:胡小凤、牛淑贤、苗文华



从艺经历

桑振君先从母亲学唱河南坠子。父母亡故后在界首、亳州、沈丘、项城一带流浪卖唱。一位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收养她为义女,教她学习豫剧艺术。艺术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使她14岁就唱红了开封、陈州、界首、周口、漯河、许昌等地。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二十岁出头的她已和豫剧大师陈素真、常香玉并称豫剧舞台的旦角"三鼎甲",形成了"东陈西常中南桑"的鼎足之势。她曾和常香玉同时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志愿军将士,曾率团赴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演出,代表豫剧参加中南五省的地方戏汇演。桑派名剧《白莲花》在1956年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演中一举夺得剧本、音乐、表演、舞美四个一等奖,成为流派汇演中惟一夺取四个一等奖的剧目。1958年和1959年,毛泽东两次来河南,都点名看桑振君演的《打金枝》。

上世纪50年代初,桑振君曾有较长的时间在西华生活和演出。上点年纪的西华人至今还记得桑振君演出时那万人空巷的情景。1951年,西华县逍遥镇的桑派戏迷们把她从漯河"强行"请到逍遥。桑振君一到逍遥,整个逍遥镇就沸腾了。一曲《白莲花》唱火了沙河南北、颍水两岸。从此,桑振君成了逍遥父老的光荣,成了沙颍儿女的骄傲。

在西华县,桑振君成了艺术和美的化身。因她曾一场演出收入十二万元(旧币),于是"十二万"的绰号便不胫而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桑振君离开河南到河北邯郸,接替豫剧皇后陈素真,从事豫剧教学和唱腔设计工作。紧接着,文革开始了,桑振君被打成"反动权威"、"黑线人物",肋骨被打断,被迫离开了她所挚爱的豫剧舞台和教学讲台。

"十年动乱"结束后,桑振君又重新焕发了青春,把艺术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并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豫剧新人。

桑振君是集唱腔设计、导演和戏剧教育于一身的艺术家。着名戏剧导演罗云说,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越调唱腔设计就有不少地方借鉴了桑振君的唱腔。2000年,"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有关领导和专家评说:桑振君是久负盛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艺术家,是和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大师。

作为一位艺术家,她向来反对艺术界的门户之见,并和许多老艺术家有着极深的感情。她驱车近千里,专门来周口看望她的老姐妹、着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她与豫剧皇后陈素真亲如同胞姐妹,桑老录制的《投衙》就是与马金凤的合作。

她对豫剧事业鞠躬尽瘁。2003年,已75岁高龄的她,不顾年老体弱,往来穿梭于邯郸、许昌间,指导许昌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常俊丽排演桑派名剧《桃花庵》和《秦雪梅观文》。2004年春节,76岁高龄的桑振君还应邀回河南为梨园春擂主大奖赛总决赛做首席专家评委。

桑振君离开西华已经50多年了,可直到如今,西华县的老人们还以能比人家多看两场桑振君的戏而骄傲。一位音像专柜的营业人员说,桑振君的碟子在西华卖得特快,进的货供不上卖的。桑振君在西华观众心中的地位和西华人民对桑派艺术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回忆桑振君:

桑振君豫剧旦角流派之一"桑派"艺术的创始人、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桑振君,7月9日7时在河北邯郸逝世,享年75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1日在邯郸市举行。

桑振君1929年出生在开封县仇楼乡东马庄一个贫苦的坠子艺人家庭。6岁随母学唱坠子,9岁进杞县戏班,宗"祥符调",工小旦,兼学青衣。14岁成为剧团的领衔主演。她的嗓音清脆、明亮、甜润、俏丽,演唱尤以"口齿伶俐、字乖韵巧"出名。她早期的拿手戏《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等多是以唱功为主的传统剧目,无论多长的段式、多杂的句列,一经她的口唱出,准能绘声绘色、尽巧尽美地将感情表达无遗。

桑振君从走上舞台,就不甘于墨守成规,她总是根据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戏剧情景的认定,来琢磨出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的唱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她创造了偷、闪、滑、抢的演唱技巧,被公认为豫剧唱腔的一绝。这种唱法给人以委婉细腻、字乖韵巧、声情并茂的审美感受。她的演唱绘形摹境,令人神往;跌宕错落,令人神怡;以情传声,令人神动;如珠落玉盘,清脆分明;如风拂春朵,摇曳多姿,形成了俏丽精巧、高雅优美的豫剧"桑派"艺术。20世纪40年代,桑振君在群众中就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观众曾经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12万",意思是她一场戏值12万。在民间还流传着"少串一趟亲,也要看看桑振君"的说法。当年她在豫东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几十年来,桑振君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她演出的角色涉及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老旦、丑旦等多种旦行,戏路很宽。她主演的《打金枝》、《下陈州》、《八件衣》、《白莲花》、《黛玉葬花》、《英雄山》等剧目均由中国唱片社制片发行,深为广大群众所喜欢。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她在《白莲花》中扮演白莲仙子,获演员一等奖并兼获剧本改编二等奖。1958年和1959年,桑振君先后两次为毛泽东主席演出《打金枝》。

1964年,桑振君调到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任教师兼唱腔设计。她不仅重视自己的舞台实践,而且对豫剧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了一大批成绩显着的豫剧名家,也使"桑派"艺术不断地发扬光大。

2000年,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艺术研究所、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邯郸市文化局承办的"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桑振君是一位久负盛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和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等齐名于观众心中。她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勤于学习、勤于探索、不断创新、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她的表演艺术被戏剧界和人民群众誉为"桑派"艺术,为豫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桑派弟子

胡小凤:女,豫剧旦角。主要剧目有《蔡文姬》、《穆桂英挂帅》等。她的表演动作规范,节奏鲜明、稳重细腻,具有独特风度。她嗓间纯净甜美,高中低音共鸣俱佳,演唱自然流畅,委婉动听,吐字清晰,韵味淳厚,独树一帜。在塑造的众多人物中,可以说各有特色。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政府命名优秀表演艺术家。出生:1947年,农历丁亥年。1991年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苗文华:女,豫剧青衣、闺门旦。1979年,她在西藏艺术学校豫剧班学艺,后转入河北省艺术学校邯郸豫剧班,期间相继学演了《秦雪梅》、《大祭桩》、《断桥》等传统剧目。期间相继学演了《秦雪梅》、《大祭桩》、《断桥》等传统剧目。为豫剧名家桑振君的关门弟子。她的唱腔技巧超群,表演委婉俏丽,成为河北豫剧演员中新一代的佼佼者。在从艺经历中,苗文华成功塑造了《大祭桩》中的黄桂英、《秦雪梅》中的秦雪梅、《打金枝》中的国母、《虎符》中的如姬、《朝阳沟》中的银环等几十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苗文华曾三次获得河北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两次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并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表演奖,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一等奖。

牛淑贤:(1946---),女,祖籍河南省柘城县,出生在河南商丘市。牛淑贤的家是梨园世家,父,母,舅父都从事豫剧工作。她自幼随父母学艺,五岁登台演出,得"五岁红"之誉。13岁入邯郸地区东风豫剧团,师从"豫剧皇后"陈素真、桑振君等着名演员,专攻闺门花旦。她嗓音明快清晰,演唱委婉细腻,流畅舒展,活泼俏丽。她的主要代表剧目有:《红娘》、《梵玉宫》、《荀灌娘》、《宇宙锋》、《拾玉镯》、《大祭桩》等。

常俊丽:常俊丽,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香玉杯获得者,1985年毕业于洛阳戏曲学校。许昌市豫剧团团长,中共河南省第七届党代表,中共许昌市党代表,许昌市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许昌市剧协副主席,着名豫剧大师桑振君老师的关门弟子,桑派传人。曾主演大型桑派名剧《秦雪梅观文》《齿痕记》《蝴蝶杯投衙》《对绣鞋》。大型古装戏《花木兰》《封神榜》《五世请缨》。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扬三姐告状》《漂来的媳妇》等。在河南省第四,第六,第八次戏曲大赛中荣获表演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

——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22432929622/

1956年,豫剧名旦桑振君先生和当年红极一时的文武小生王韵生,共同带着神话爱情戏《白莲花》,由许昌赶到郑州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他们精湛的演技受到专家和戏迷的一致好评,双双获得演员一等奖。遗憾的是,当年我没有看她演这部戏。但她留给后人的录音却十分珍贵,其中"坐禅千年白水潭"及"但愿得意中人心心相印"两段唱腔,表现了她清新、雅致、乖巧的声腔特点,如今戏迷仍能从唱腔中领悟到她当年的艺术风采。

半个多世纪之后,桑振君的得意门生苗文华重新排演了这出戏。半年多前,在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上,看到了苗文华的个人演唱专场,其中包含了由她主演的《白莲花》片段。最近又在《梨园春》的舞台上看到了她演唱了这出戏的一个段子,着实让我惊叹不已。借助高科技在台面上的运用,使得这段戏精美绝伦,舞台呈现美,演员扮相美,服饰美,身段美,唱腔更美。这段"千年禅坐白水涧"的唱段,与桑振君的原唱相比,依然清新、雅致、俏丽、乖巧,把桑派声腔艺术彰显得淋漓尽致。一段戏太短了,实在不过瘾。据说由苗文华领衔主演的《白莲花》,已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我们期待着它的播出。

这出表现白莲仙子与樵夫韩本的爱情神话剧,与《白蛇传》、《宝莲灯》、《天仙配》,等经典名剧相比,有着类似的戏曲结构、戏曲元素及主题思想,演绎的都是一位仙女与一位凡夫俗子相爱的故事,且其爱情经历都充满着悲欢离合。虽《白莲花》远不及《白蛇传》、《宝莲灯》、《天仙配》的影响大,其艺术成就也远不及这三出戏。因故事情节较简单,既没有白素贞与许仙爱情故事的跌宕起伏,错综复杂;又没有三圣母与刘彦昌爱情故事的大起大落,悲惨凄凉;也没有七仙女与董永爱情故事的曲折缠绵,但现任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团长的苗文华,和她的同事们一道,将这出几乎被人遗忘的《白莲花》经重新整理后,搬到了豫剧舞台上,且被演绎的如此之好,这对推介、传播桑派艺术起到极大的作用,其功劳应主要记在苗文华的名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在古都开封生活了十几年,陈素贞、司凤英、阎立品、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关灵凤、宋桂玲等祥符调名家的戏我全部看过来了,遗憾的是,唯独对生在开封,长在开封,成名也在开封的桑振君,她的戏回忆不起来。因为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位声名鹊起的名家已到许昌市豫剧团当主演了。当年从街头的大喇叭里,或从收音机里,也经常能听到桑振君的唱段,她在《打金枝》饰演国母,"劝万岁"、"劝驸马"两段唱腔,以及在《投衙》中别致的唱腔,都灌注在我儿时的记忆之中。

50年代末,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桑振君,突然在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这引起了戏迷的诸多猜想,当年众说纷纭,让戏迷猜不透她急流勇退、离别舞台的真实原因。戏迷们对她的去向给了更多的关注,60年代初,我才得知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邯郸东风豫剧团,与陈素贞、许淑云一道,开始了她培养豫剧新秀的教学工作。谁也没有估计到,她一去四十多年里,她没有再度出山,都默默地坚守在清贫、寂寞的戏曲教育岗位上,把自己的半生心血花费在培养下一代上。天道酬勤,荣誉总给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人。直到新世纪开端,她才带着她的得意门生苗文华、赵贞玉、郭英丽等人,到郑州演出,尽管她本人没有粉墨登场,但徒弟们的精彩演出,还是轰动了省城。

桑振君回来了,又重新回到热爱她的戏迷中间,各大报刊及广播、电视台对她的"回家"作了相关报道,我看到报道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有辛酸,但更多的是喜悦和兴奋,为老太太的艺术后继有人而高兴。她说:"能培养出像苗文华这样的弟子,我就心满意足了。"如今已谢世三年有余的桑振君先生,在九泉之下应该满足了,因为她的弟子苗文华继承了她的全部艺术,已成为桑派艺术新一代的掌门人。戏曲流派的界定标准,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有艺术的传承人,以苗文华为代表桑派传人,成就了桑振君为常、陈、崔、马、阎五大豫剧名旦之后的第六个豫剧名旦。

河南西平姑娘苗文华,1979年还是西藏豫剧团的一名演员,80年代初调到邯郸东风豫剧团后,就一直跟在桑振君周围,老师手把手的指教,使苗文华逐步悟出了桑派艺术的真谛,逐步掌握了桑振君偷、滑、抢、闪的演唱技巧,逐步显示了清新、雅致、俏丽、乖巧的桑派唱腔的风韵。苗文华扮相俊美,嗓音亮丽,身段优美,不少戏迷夸奖她是当今豫剧青年名旦中,学老师的戏学得最像、学得最好的一位演员。苗文华注意到老师的戏是很讲究的,字字句句、声声腔腔都经过了精心的处理,在吐字、归韵、腔弯、拖腔这些细微之处,她也精心揣摩老师唱腔的独到之处,这也正是她能把老师的唱腔学得最像的原因所在。细听她的"九尽春回桃花开"、"上前去劝一劝我的驸马儿"等青衣唱段,都唱得雅致大气,委婉动听,很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别在《对绣鞋》、《投衙》两场桑派代表剧目中,苗文华更有上乘的表演。《对绣鞋》中,张纯姐在大堂上不亢不卑,面对县官的问讯,那两段叙述包单内所包的八件衣服,及一双绣鞋的特征的唱段中,无论的"兰缎子长衫是我亲手做",还是从"三班牙皂齐声呐喊"唱起,直到"上三针儿,下三针儿,……隔三针儿,蹦三针儿,……整整一百单八针儿,……伸条腿儿,蜷条腿儿,仔细看还是个活嘚儿。"整段欢快、新颖的唱腔,很见嘴皮上的功夫,唱得俏皮、圆润,把主人公的乖巧伶俐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蝴蝶杯·投衙》一折戏中,苗文华几段优雅别致的唱腔,把戏曲故事讲述的娓娓动听,特别唱到田玉川为躲避官兵追赶,在前有大江阻挡之时,胡凤莲为报答恩人,将他搭救上船,那段"那官兵"极富河南坠子旋律的唱腔,把胡凤莲的羞涩与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苗文华刻苦好学,不仅把她的老师常演剧目《打金枝》、《桃花庵》、《对绣鞋》、《投衙》、《白莲花》等全部学到了手,还广纳博取,学到不少其他旦角流派的戏,常派的《大祭桩》、马派的《穆桂英挂帅》,她演起来也游刃有余。在她主演的现代豫剧《朝阳沟》、《江姐》中释放出来的光彩,同样令戏迷叫绝。

苗文华是一位天赋条件极好,又具灵气的新一代豫剧名旦,但她已人处中年,近来有"发福"迹象,该减点肥了。她的艺术道路还很久远,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她的艺术能像她饰演的白莲花那样,永远美丽,永远光彩,永葆艺术青春。

(2008年秋完稿,2009年3月修改)

豫剧桑派艺术:http://www.hebfwzwhyc.cn/directory/directory_view.asp?ViewID=170

谈桑派的艺术特色(作者:罗云)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82244144481/

谈桑派的艺术特色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罗云

河南豫剧桑派的创始人桑振君,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但她的人格力量和她所创建的桑派艺术不但不会与岁月流逝,相反地随着时光的转移其影响日益扩大,日益深远,使我们后辈对她的逝世所造成的惋惜与追思之情,变得与日俱增。而桑派艺术历久弥深,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观众的热爱。无疑,把造诣精深,内涵丰富,风格独具的桑派艺术并列为河南豫剧六大名旦早已是众望所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河南豫剧的荣耀,无愧于当今,更无愧于后人!

我最初知道桑振君的大名,是1956年我跟随申凤梅老师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观看到她上演的《白莲花》、《下陈州》两出大戏才铭记于心。在《下陈州》一剧中,桑振君虽然不是领衔主演,但她与饰演包公的王在岭一净一旦配合得相当默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王在岭威风凛凛的功架和规正严谨的做派让我羡慕非常,而桑振君饰演的民女张桂英冒死上告,刚烈不屈的激情演唱更让我动心动容。《白莲花》是以歌舞演故事,加上机关布景和彩灯的渲染,白莲仙子婀娜多姿的娇健身段和丰富多彩的优美唱腔,满合生辉,令人叹为观止。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

由于桑振君和申凤梅关系特别好,相处如同姐妹,情谊深厚,只要申凤梅到许昌演出,桑振君必然请到家中热情招待。而我作为申凤梅老师培养起来的导演,也得到桑振君老师的器重。1985年我应邀为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执导《七品芝麻官后传》,她得知后约我到家吃饭,着实让我感动。2004年冬我同几位专家应邯郸市东风豫剧团的邀请,专程赴邯郸观看了由桑振君重新加工整理复排的《齿痕记》(即《桃花庵》),由她钟爱的弟子苗文华主演窦氏。苗文华是桑振君一手培养起来的青年表演艺术家,深得桑派艺术的真谛。她扮像丰润可人,表演端庄大方,其唱腔韵味不仅极富桑派特色,而且蕴藉着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从中也让我看到这位老艺术家忠贞不渝,终生相守的戏剧情缘,和对培养后继人才的高度负责精神。这也成为我与桑振君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

综观桑派的主要代表剧目,就会发现她塑造的妇女形象,正直刚毅,极富正义感,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决不屈服,敢于同他们进行抗争。表现了古代妇女呼唤正义,追求生存,向往美好的人生意愿。这与桑振君的苦难悲惨的身世分不开,在她幼小心灵里对邪恶势力深深埋下仇恨的种子,并把这种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贯注到她的舞台创造中,转化为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从而构成桑派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主持正义的思想倾向和致力歌颂真善美的艺术品格。她在《白莲花》中塑造的白莲仙子冰清玉洁,热情豪爽,抑恶扬善,扶危济困,亦仙亦人,超凡脱俗,亦歌亦舞,刚柔并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化的情感张力。在《下陈州》中有力地展示了民女张桂英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愤世嫉俗,勇于跟权贵斗争,使人物涌动着生命的激情。在《打金枝》中塑造的国母贤淑豁达,仪态万方,流布着"家和万事兴"的情致和意趣。在《秦雪梅观文》中的秦雪梅,透过娇羞洋溢着青春的冲动。传递出对情的忠贞、对爱的坚守、生死不渝,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美。在《对绣鞋》中塑造的窦秀英,从惧怕官府,到挺身而出公堂对答,据理力争,表现出人物的聪慧伶俐。在《投衙》中,把一个温柔朴实民间女子胡凤营投衙献杯,于企盼忧虑中面对未来的公婆且羞且喜的矛盾心态,描绘得真切生动,恰到好处。在《桃花庵》中,准确地表现了窦氏等待时的幽怨、感伤;疑虑中的精明机智;释怨后的宽厚体谅,从人物之间世理人情的微妙和复杂中揭示人性善恶,对立和对应。把窦氏演得沉稳淡定,落落大方,风韵别具。

戏曲流派,唱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标志。尤其是以唱着称的豫剧,表现得更为突出。桑振君是梨园世家,门内出身,幼年跟父母学唱河南坠子,后来改唱豫剧。河南坠子是以说唱为主个体表演的曲艺类形式,"说"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其"唱"又特别灵活自由。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情节或各种人物形象,全凭一个人用"说唱"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说唱"的技巧性要求非常高。这就为桑振君创立桑派艺术,区别于其他豫剧旦角流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形成桑派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桑派的声腔艺术有三大特征:

其一:唱腔旋律丰富多姿多彩

桑振君是以豫剧祥符调为根基,大胆而又巧妙的把河南坠子音乐元素和行腔方法融入其间,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唱腔的旋律性,由直到曲,曲线中求得自然圆润;由简到繁,虽繁不冗,于曲折婉转中达到细腻传神。桑振君善于设腔度曲,对唱腔旋律的展开和把握能力极强,总能依据不同的人物和特定的心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艺术处理,或缓慢浅唱低吟,或快捷风扫残风,曲直有致,简繁相宜,既贯注着幽雅之气,又闪耀着灵性之光。如《桃花庵》窦氏唱的[慢二八]"九尽春回杏花开",唱得低沉幽咽九曲回肠,似淡犹浓,浅中见深。唱出窦氏思夫盼夫怨夫苦等无望的惆怅心声。旋律中流淌着柔肠百结的情感内容的同时,唱腔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含蓄蕴藉,委婉深沉。恰似李清照的婉约词章,暗香浮动沁人心脾。《白莲花》白莲仙子唱的"千年的白莲修成仙",由[大起板]转[慢板]再转[慢流水],旋律明艳华美,悠扬动听,从中释放出白莲仙子的自然天性。而《对绣鞋》张纯姐唱的"俺到镇平县内前去喊冤"[慢二八]旋律是在叙事结构中跳动着明快的节奏。尤其在公堂的表述性唱腔绘声绘色,俏丽、精巧、灵动,如莺声燕语,珠落玉盘,把说唱艺术的奥妙发挥到了极致。

其二:唱腔技巧灵活多变

桑振君在运气、吐字的技巧方面,功夫过硬,造诣很深。对于气口的运用非常讲究,利用唱腔本身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把唤气、偷气与感情、润腔结合起来,在气息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变换过程中,以气托声,以声绘情,取得"音断意不断"或"若断若续"的演唱效果。她采用曲艺的"活口"、"贯口"、"垛口"的技法,吐字清晰悦耳,喷口干净利索,注重吐字归音,强调字音的"头、腹、尾".既不以腔害字,也不以字害腔。她的演唱做到了字和腔的相对转化和相互适应。正如清末举人邹少和的说"凡尖团阴阳及上口字,无不暗合道妙".无论多快的唱腔,无论多长的词句,她总会处理的疏密相间,轻松自如。在吐字的技巧方面,申凤梅曾受桑振君的影响,获益匪浅。可以说桑腔中的偷、闪、滑、抢和离调的演唱方法,每一种都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所以被河南戏曲界公认为是桑派的绝活。桑腔中还往往以口语的方式连说带唱出现很多衬字,不但不显得多余,而且把唱腔衬托得机巧灵秀,鲜活丰满。有人曾认为常香玉的"唱中有哭",申凤梅的"唱中带笑",桑振君的"唱中加说",三大家各有独到之处。

桑派在唱腔技巧方面,往往是"取淡于浓,得平于险".她的《对绣鞋》唱腔,其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演唱方法,完全可以与评剧名家新凤霞《花为媒》"报花名"的演唱相媲美。

其三:唱腔音韵醇厚美妙

押韵合辙,行腔归韵是唱腔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走向,"韵"是腔的归宿情的诗化,而"韵味"才是唱腔审美的最高境界。常言通,"腔易唱味难寻",而桑振君就是一位能掌握音韵,唱出"味道"的绝妙高手。她摒弃了粗腔大调,平铺直叙,倒字少腔简单乏味的演唱,借鉴音乐元素,吸纳汉腔京韵,兼融曲艺评弹,在保持豫剧唱腔主音的前提下,调整字与腔、腔与韵的配合关系,控制润腔时音色音调抑与扬和浓与淡。由"字密腔少"过度到"字腔适中",最后发展到"字正腔圆",不仅增强了豫剧旦角唱腔的韵味,而且大大的丰富了它的表现能力,更好地传递出剧中人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在她的拿手好戏《投衙》中,胡凤莲唱的"夜深时我帮他逃往外边",虽然用的是[流水板],可是在田夫人与胡凤莲一问一答,一说一唱中,流风逸韵,情趣盎然,脍炙人口,不但唱出人物的心境,而且充溢着"有意味的形式".桑振君能把唱腔中密如繁星的音符处理得悠悠扬扬,也能把简明稀疏的旋律唱得层层叠叠。桑腔韵味醇厚浓郁,新颖别致,耐得咀嚼,余味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桑振君把唱腔中的旋律、技巧、音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桑派的声腔体系,形成了她那柔中含刚,平中见奇,"字乖韵巧,百唱不竭"的独特风格。桑腔之妙,妙在描心绘情的深刻细腻,妙在音律音韵的完美和谐。真可谓炉火纯青,美不胜收。

附: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桑振君桃花庵
芝风、陈牧二位老师:

着名导演罗云同志是我的知己好友,他治学态度严谨,工作非常认真,也是越调大师申凤梅先生亲密的合作伙伴。数十年来。罗云同志执导的剧目近百部,获奖20余次,在河南和省外都是相当出色的实力派人物。他写的《淡桑派的艺术特色》,有见地、有价值,如有可能,请在《中国演员》发表。

荆桦拜托

2010年2月5日

(2010年9月22日中秋节)

豫剧六大名旦唱段荟萃

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唱段荟萃113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唱段荟萃3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非常有戏倾心推荐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豫剧《关公赴宴》(精彩唱词+在线听戏+相关资料) 2011.05.04

  豫剧《关公赴宴》(精彩唱词+在线听戏+相关资料)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2011.04.16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2011.05.19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豫剧电影《丫环传奇》1986年 2011.06.08

  豫剧电影《丫环传奇》1986年

豫剧六大名旦及当代旦角名家名段荟萃590段 2011.04.16

  豫剧六大名旦及当代旦角名家名段荟萃590段

山东吕剧戏曲艺术片68《王邪招亲》 2011.06.17

  山东吕剧戏曲艺术片68《王邪招亲》

河南戏曲流派 2011.05.02

  河南戏曲流派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4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5.04

  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2011.04.26

  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纪念闫立品先生:台下做人:"立身不使白玉玷",台上演戏:"品格当与青云齐". 2011.04.25

纪念闫立品先生:台下做人:"立身不使白玉玷",台上演戏:"品格当与青云齐".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2338.html

更多阅读

豫剧大师常香玉与《桃花庵》附主要唱词 豫剧常香玉专辑

豫剧《桃花庵》是出传统老戏,它最早流传于豫西一带,后来因剧情吸引人,特别是包含了几段优美的唱腔,便逐渐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推广开来,成为豫剧中最有影响的一出戏。豫剧演员中只要是唱青衣的没有不会唱的(大部分没有演过全出),六大名旦常香

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 河南曲剧周玉珍哭戏

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看戏的朋友经常说这句俗语:吃饺子吃陷、看戏看旦。真的很有同感:小时候看戏无论是看庙会大戏还是看戏曲电影,总是希望那些老生、花脸、小丑赶快回到幕后,一直期待着丫鬟、小姐的出场……有时候看着那些老生、花脸

陈佩斯喜剧表演艺术家 欢乐喜剧人陈佩斯

  中文名:陈佩斯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出生日期:1954年2月1日职业:喜剧表演艺术家、小品表演艺术家父亲:陈强配偶:王燕玲黄金搭档:朱时茂身高:178cm祖籍:河北省宁晋县徐家河村陈佩斯,1954年2月

声明:《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桑振君桃花庵》为网友命中带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