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怆然泪下的怆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论我们登高望远,还是隔海眺望,无论我们满怀事业的雄心壮志,还是感叹人生的短促无奈,这首《登幽州台歌》总会被我们慷慨地吟咏,同时,还会有一股不可阻遏的豪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思索和博大的历史情怀喷薄而出,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近《登幽州台歌》,认识它的作者陈子昂。

●作家档案

陈子昂:约659年——700年

字号: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时代:唐朝

籍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生活经历: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家大事,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当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休养生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的生活获得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其加以迫害,最终陈子昂冤死狱中。

作品:《陈伯玉集》。其中有著名的诗文《庆云章》、《感遇诗三十八首》、《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春夜别友人》、《白帝城怀古》、《送魏大从军》、《古意题徐令壁》、《修竹篇序》等。

名望:陈子昂在初唐诗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标举诗歌革新的杰出诗人、文学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诗音节浏亮、风格雄浑,显示出近体诗趋向成熟时期的特色和刚健有力的诗风。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等许多伟大诗人都从中受到启迪。

陈子昂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他的散文虽仍夹杂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古文,改变了唐初绮靡的文风。

▲突出成就

新的时代理想不断改变着初唐社会的审美情趣和习尚,成为文学艺术沿革的内在动力;同时,它也有赖于文学艺术的表现和传播,使之更深入人心,进而影响一代乃至几代人的精神风貌。在这两者的交互运动中,抓住某些关键的契合点,新的文学理想就会脱颖而出,推进唐诗高潮的到来。在初唐诗坛上完成了这一文学业绩的,正是陈子昂。

▲评论资料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卢藏用《陈伯玉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萧颖士:“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怆然泪下的怆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三、作品在线

◆作品概述

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他的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其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作品读思

选文一:《修竹篇序》(节选)

【导读】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

【正文】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鉴赏指导】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象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其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看,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价值;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光明的道路。

【读思牵手】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如何体现他的革新主张的?请举例阐述。

【释疑参考】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

《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这些内容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的传统风气。

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婉转蕴藉地表现了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在下文中专门论述)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十分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

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虽然并不完全统一,但是其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选文二:《登幽州台歌》

【导读】

《登幽州台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不是这样吗?

【正文】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整体感悟】

凡读过这首诗的人可能都会觉得它好,但好在哪里却难说清楚。一般用来分析诗词的招数,如情景交融、比喻拟人之类,对这首诗全用不上。它的语言是那么枯槁,它的构思是那么平直,它的表现手法又是那么简单。感情喷涌着,使陈子昂顾不上雕琢和修饰,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那么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却成为千古之绝唱。其中的奥妙究竟何在呢?

要想欣赏这首诗,还要从读这首诗的感受说起。欣赏以感受为基础,没有真切的感受就没有艺术的欣赏。因此,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进而探索作者的用心,不失为艺术欣赏的一条途径。每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们耳边又一次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是那么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这首诗歌里,诗人说,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从战国以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怆然涕下呢?诗人的孤独和悲怆,是那个压抑人才的封建社会造成的。他的这首浸透着泪水的诗就是对那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

【读思牵手】

这首诗为什么总是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释疑参考】

大概是因为这首诗有哲学上更普遍的意义和更大的启发性吧。“古人”和“来者”,不一定只限于指燕昭王和乐毅那样的明君贤臣,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理解为“前人”和“后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唱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总是引起我们的共鸣。

选文三:《春夜别友人》

【导读】

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正文】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特色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之作,诗人先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首联用对起格,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淳挚深厚。

华美的筵席固然令人兴奋,但它是为送行而设的,所以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的凄凉气氛,使在座的朋友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寓别的主题。这一联从谢眺《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谢诗更显得出语自然和意境深远,确切地表达出此时此地依依惜别的情景。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把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描写夜空的景色。诗人为什么这样变换描写角度呢?原来这里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借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消失在曙色之中。这一联好象专写夜空,实则关合夜宴。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人却没有散去。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篇末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这两句是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沉郁厚重之美。全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此行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之感。

【读思牵手】

有评论者认为,此诗通篇畅达优美,但无惊人之句。你能对此略作分析吗?

【释疑参考】

诗人似乎不屑于在字句上精雕细琢,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

四、趣闻轶事

(一)一日之内,名满都下

陈子昂,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

(二)陈子昂慷慨悲吟《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则天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则天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五、精彩语录(约500字左右)

(1)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2)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3)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4)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5)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6)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夜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7)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8)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六.佳作欣赏

1、圆润锋芒(片段)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2、寂寞的意韵(片段)

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

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

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

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

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3、脸即文章

江西考生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文章或华丽或平实,或神采飞扬或黯然伤神,或紧张或深刻,或狂放或内敛……最忠实的莫过于上最熟悉的器官——脸。

笑是脸最得意的专利,笑时,眼似流星,鼻儿翘,嘴儿扬,腮儿红。

笑里藏刀,正面或反面人物深谙智慧的灵光,随此手段而来的或是胆颤心惊或是镇定从容。人常说:“亦浓亦淡亦从容。”是的,即使笑里藏刀那样的诡秘,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笑乃美人的独家绝技,一颦一笑尽显妩媚,最是那一低头的羞涩,令你的满心温柔不堪一击;李大诗人:仰天长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又是何等的豪放与豁达!苦笑,另一种笑的表达,心境使然。

哭与笑是脸最主要的“表演嘉宾”、哭时,眼似樱桃,鼻儿抽搐,嘴儿紧抿,脸色苍白。

哭,歇斯底里背后的点点故事,曾几何时照亮过你的人生?女人的梨花带雨,别具风情万种,怜香惜玉的愁肠怎不百结?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是怎样的无奈与惆怅?

不哭不笑——中性的温柔,它是涉世极深老谋深算的沉稳,是另类人用来武装气质的秘笈,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隐晦表演。

富于表情的脸部运动也会给你错觉,缘于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具有复杂的性格。真切认识他人与自己,一段历程本来不是一瞬间,日久见人心。你瞧,王熙凤的嘻笑怒骂,薛宝钗的八面玲珑,林黛玉寄人篱下又别有钟情的执著。文章千古事,话不尽世间的沧桑,人情冷暖,妙手显得不禁圈点,那张略显性格的脸足以证明你已来过。闲庭信步或步履匆匆,观众只须一瞥你的表情。当判断谬之千里时,那是因为你的脸说了:故事讲完了,结局却变了,你也困了,我也睡了,Party还未开始,已有人带着面具入场。

脸即文章,张彰显生活的多彩,斑斓文章道不尽的古今中外,说不完的生命律动,青春飞扬的脸,中年的圆滑世故,沉稳持重;老年的看破红尘,宠辱皆忘。当然,人生各阶段由于生活履历不同,情感故事也各不相同。少年老成,青年的曾经沧海,老年的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

文章令你动容,脸即文章。

评析:

本文题目新颖引入注目,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材料典型,哭笑各成故事。意境深远,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这里用陈子昂的材料时,虽只有一句,但饱含激情的反问为文章增色不少。在这里,作者是把陈子昂当作一个哭之表情的典型来和前文的笑之表情进行互衬的,“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是怎样的无奈与惆怅?”与“李大诗人:仰天长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又是何等的豪放与豁达!”构成整句,有力地深化了文章主题。

我们知道,在用例时,有“单例说透”、“双例互衬”、“排例增势”三种。如果要将陈子昂当作单例来详细论述,那么就有必要结合本章所阐述的他的生平和思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如果只是当作排例中的一个例子来略写的话,只要能抓住他的那首典型的《登幽州台歌》就足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2570.html

更多阅读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叶嘉莹:陈子昂跟张九龄的《感遇诗》

陈子昂《感遇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张九龄《感遇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的主要贡献和评价_UIBE 初唐四杰是

一、初唐四杰简介《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初唐四杰”即为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王勃字子安,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

陈子昂的传奇人生 重生的传奇人生

据悉30集电视连续剧《大唐陈子昂》即将开拍。这部承载四川本省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以故事叙述的精彩与荧屏视角的强烈冲击力,来彰显大唐的辉煌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编导者在如今以低俗娱乐为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云知处 云知处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词解释:契丹人作战英勇顽强,首领们更是雄才伟略,驴高马大。看到大唐皇后登基称帝,以为女人们好欺负,就领兵南下抢夺女人,并且抢夺

声明:《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怆然泪下的怆》为网友清茶苦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