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片时代的靓丽英姿三 风华绝代 电视剧

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银幕上的靓丽英姿

——中国电影史上,黑白片时代著名女影星风采录

我比较喜欢看建国初期和解放前拍摄的一些黑白老电影,因为这些电影拍摄的都比较质朴纯真。不管那些黑白老电影中,演员的演技是否高超,表演痕迹是否明显,政治色彩是否浓郁,都是比较不错的影片。因为电影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人文风貌,浓缩了那一代人的喜乐悲欢,并且有很多演员都是出色的影视艺术家。

在中国电影史上,黑白片时代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享誉华夏、家喻户晓、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们的风采呈现在银幕之上,成为不可磨灭的风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坛之中的一朵朵娇艳、瑰丽的奇葩。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远去,虽然有的老艺术家告别了人世,但她们音容笑貌依然会鲜活的呈现在银幕之上,她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史的丰碑之上。

让我们记住中国电影史上,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严珊珊、胡碟、周璇、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夏梦、乐蒂、葛兰、石慧、朱虹、叶枫、尤敏、陈思思、郑佩佩、凌波、何莉莉……;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秦怡、王丹凤、于蓝、王晓棠、张圆、田华、金迪、谢芳、祝希娟……



王晓棠

王晓棠(1934—):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王晓棠演出照(5张)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后又导演和编剧多部作品。王晓棠出身于京剧演员,她在银幕上的表演保留了京剧演员眼睛的表现力强的长处,又要适应电影表演的生活化,对表演加以抑制,收敛,赋予充实的内心活动,使眼睛会说话,可又不过火,走样。曾有人称她是“全能演员”,因为她除能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而且还会说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周总理看过她用四川话演出的单人谐剧《卖电影票》,为之捧腹不止。可见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的博学多才。



张圆

张圆(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作品有:《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张圆是我国影坛上较有名气的演员,在五、六十年代被誉为电影界“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她从影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演了《祖国的花朵》、《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笑逐颜开》等十三部故事片,她的表演给电影观众留下了良好印象。1975年改作副导演。张圆1926年12月22日在河南省汲县出生。父亲在二十年代曾作过几任县长,后赋闲家中,经济状况日渐拈据,只得靠卖字画维持生活。她八岁时父亲病故,家庭的生活要靠亲友周济。她勉强念了四年书,终因家中经济困难而辍学。从此,她在贫苦狭小的家庭圈子里,心灵上笼罩着苦难的阴影。小时,她在姐姐家中经常读到《戏考》等杂志,使她对戏剧有了粗浅的了解,艺术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萌动。待年龄稍长,偶尔有机会看到京剧和电影,更唤起她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张圆 详细介绍



田华

田华童年时家境贫困,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在这个战争环境中磨炼了她的意志,严格的业务训练使她进步很快。剧社经常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她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长期的转战生活,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戏剧、电影演员。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影集(20张)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她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由于舞台到银幕有一定距离,这又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1955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在校间,她从专家,老师那里吸取了很多表演方面的营养,并且在许多舞台剧中扮演角色,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她拍摄了《花好月圆》(1958)、《党的女儿》、《江山多娇》三部影片,以《党的女儿》最为著名。1959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四部影片,还参加了几部著名话剧的演出。之后,她又拍摄了《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等影片。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气 质与角色性格之间不同的再挖掘。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近些年来,仍以高昂的感情,在各类大型社会活动中,频频露面,继续一个演员的职责。田华 详细介绍



金迪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金慧琴,曾名金秋。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50年参加东北鞍山市文工团任舞蹈演员。1952年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表演系学习。1953年起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先后在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美丽的姑娘》、《日出》中饰演重要角色。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在《前进再前进》中饰女主角,获演员奖。1958年参加拍摄影片《花好月圆》。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59年在《我们里的年轻人》中成功地饰演农村女青年孔淑贞。1960年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1975年入峨眉电影制片厂,先后在《我的十个同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84年与红怡等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大雁北飞》,并担任女主角摄制成片。1987年调往深圳电视台工作,任导演。执导了电视剧《升华》、《豪华聚餐会》和大型歌舞电视片《歌舞荧屏--深圳》。金迪 详细介绍 详见中国电影女演员



祝希娟

祝希娟,女,我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因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获得1962 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此后又拍摄了《燎原》《啊!摇篮》《法人代表》等影视剧。上世纪末定居美国,近年来又参加了多部影视剧的拍摄。祝希娟是新中国第一影后。祝希娟初中时被选入赵丹导演的影片《为孩子们祝福》中饰演一个小角色。1956年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60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莫里哀的《吝啬鬼》、《南海长城》、《刘胡兰》等。1961年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1962 年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后又在《燎原》、《啊!摇篮》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导演兼演出电视剧《为明天祝福》、《江南明珠》等。成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出演了不少影片。1983年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兼深圳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影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曾主演话剧《再见了,巴黎》、《肮脏的手》等。期间因扮演话剧《裂变》女主角夏雨于1987年获第二届广东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因在电视剧《法人代表》中成功地塑造了郑虹,获1991年第五届中南区电视剧金帆奖优秀女演员奖。祝希娟 详细介绍



吴茵

吴茵原名杨瑛,江苏吴县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09--1991)。出生于天津。幼年被父亲送给结拜兄弟做女儿,改姓“杨”。由于其养父家境富裕,所以从小她就对文艺萌发了兴趣。13岁时,其生母又将她领回,同时其生父又遭破产,在上海城东女校国画科学习绘画,当时上海戏剧活动活跃,她在田汉的剧作,应云卫指导的话剧《苏州夜话》中扮演角色。此举虽说成功,但遭到家庭的阻挠。她毅然离婚,决心从影。幸运的参加了《新女性》的拍摄,并于1936年经应云卫介绍加盟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新的杨瑛—吴茵诞生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她先后在“快活林”、“联华”、“电通”、“天一”、“明星”等公司拍摄了六部影片。由于她扮演的老年妇女形象诸如:农妇、母亲、女佣等,多姿多彩,各色各样,一时成为三十年代末影坛上饰演老年妇女形象的知名影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随上海影人剧团赴重庆,后又入中华剧艺社,主要从事舞台剧演出,同样也是扮演老年妇女形象,同时,又参加了《火的洗礼》、《塞上风云》、《青年中国》等影片的拍摄,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进入昆仑影业公司。把她在舞台上学习、积累的经验,迅速溶汇到银幕表演创作上。拍摄过《八千里路云和月》、《遥远的爱》、《乌鸦与麻雀》等著名影片。其中《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两片为她的代表作,显示出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不凡的艺术功力。不仅演活了人物,而且演得活灵活现,真可谓非她莫演的地步了。建国后,相继又在《武训传》、《我们夫妻之间》、《宋景诗》、《家庭问题》等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新女性》开始,几十年的电影生涯,她饰演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中、老年妇女形象,以善饰演“老太婆”而响誉影坛,堪称中国影坛“第一老太婆”。吴茵 详细介绍



黄宗英

黄宗英(1925.7.13-) 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曾获全国首届环保妇女百佳荣誉称号。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原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41年到上海,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任演员,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知名。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7年从影。先后在北平中电三厂、上海中电一厂、二厂、昆仑等影业公司主演《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因在《乌鸦麻雀》一片中扮演国民党小官僚的姘妇余小瑛,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一等奖。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家》、《聂耳》等影片。1954年创作电影剧本《平凡的事业》。1965年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事创作,是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所作《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分别获1979-1980年、1981-1982年、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还将所作报告文学《小木屋》改编并作为主持人摄制成电视片。出版有散文集《星》、《桔》、《黄宗英报告文学选》等。演出影片1947:追幸福狂想曲1948: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 1949:喜迎春丽人行乌鸦与麻雀1956:家1959:聂耳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0:花轿泪电影剧作1954:平凡的事业。黄宗英详细介绍


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片时代的靓丽英姿(三) 风华绝代 电视剧

胡朋

胡朋(1916~2004.12.28)女,演员,原名初韫诚,山东莱阳人。幼年随家迁居北京,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正风中学任职,并参加救亡演剧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出演了《丰收》、《放下你的鞭子》、《日出》、《雷雨》等剧。1949年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其银幕处女作是《钢铁战士》,并因此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同年又参加了《白毛女》等片的拍摄。1952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出演影片《智取华山》、《土地》等。1955年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学习, 1958年毕业后,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担任艺术指导,被授予上校军衔。此后她拍摄过《深山里的菊花》、《战上海》、《回民支队》、《槐树庄》、《烈火中永生》等影片。胡朋擅长扮演善良、坚强的农村妇女和“革命母亲”的银幕形象,是解放后银幕上深受观众喜爱的“老太太”,同时其演技的功底也非常突出,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各类反差极大的角色。胡朋在《回民支队》中扮演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



杨耐梅

中国早期影星,原名杨丽珠。1904年生于上海。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富商,杨耐梅从小就受到宠爱,很任性。在上海务本女中读书时,她就对舞台戏发生了兴趣,经常去看演出,结识了郑正秋。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准备筹拍《玉梨魂》,却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杨耐梅的外形、气质与角色十分相近,于是郑正秋便推荐她为女主角,而杨耐梅也想进入电影界,便出任了该片的女主角。影片公映后,很卖座,她将片中那位放荡风流的交际花演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做作造捏之感。不久,她又主演了《茶花女》,接着又拍摄了《诱婚》。这三部影片似乎将她定位在扮演放荡型女性角色上,因此遭到家人的反对,但杨耐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此后,她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一连主演了《空谷兰》、《美人关》、《好哥哥》、《马前车》等多部影片。在戏路上,她也不再局限于扮演反面角色,创造了不少正面女性形象,如《湖边春梦》中饰演文静娴淑的女主角,《良心复活》中扮演反抗沙皇统治的俄国女郎。她的演技精湛,声形并貌,她爱好交际,穿戴奇特,成为当时的焦点人物,后来,她筹资开办了耐梅影片公司,出任公司第一部影片《奇女子(1928)》的女主角,该片上映后反响不错,但杨耐梅却染上赌博和吸毒的恶习,家产被挥霍一空,于是她随大中国剧团到南京演出“啼笑姻缘”,后退出剧团,想重返银幕时,有声片已代替无声片,她的乡音难以适应银幕的需要。一代风流艳星流落香港街头,从此消声灭迹了,于1960年病逝于台北。杨耐梅 详细介绍



黄曼梨

黄曼梨(英文名:Mary Wong,1913年-1998年4月8日),原名黄文素,曾名黄曼丽,生于香港,广东中山人。香港著名粤语电影、电视演员,电影、电视作品无数,经常在电影里演恶家姑的角色。但在早期也演过不少贤妻良母、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的角色。其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养内涵,赢得“悲剧影后”美誉。原名黄文素。1930年入上海暨南影片公司任演员,参加拍摄默片《江湖二十四侠》。 1932年入联华影业公司香港分厂,主演《古寺鹃声》等三部默片。1935年在有声影片《昨日之歌》中饰演角色。1940年主演粤语片《人海泪痕》,获得好评。1930-1966年参加拍摄影片近三百部,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 物形象。主要影片尚有《人生曲》、《家家户户》、《家》、《危楼春晓 》、《原野》、《疯妇》、《慈母心》等。1952年参加创办中联影片公司。曾与香港进步电影工作者共同发起 组织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担任该会两届理事长。1971年转入电视台,参加拍摄电视剧《春晖》、《抉择》等。四十年代的黄曼梨已是华南影坛的风云人物,以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养内涵赢得「悲剧圣手」的美誉。光复後黄曼梨参演了四七年的《复员泪》,其他作品如《忍弃枕边人》(四九)及《守得云开见月明》(四九)等,均以表扬母爱伟大或替含冤妇女诉不平为旨。跟Mary姐演对手戏的往往戏假情真,甚至片场亦笼罩哀伤气氛,令幕後人员也洒下同情之泪。较多与她演对手戏的计有吴楚帆、张瑛、白燕、红线女、梅绮、小燕飞、紫罗莲等。黄曼梨 详细介绍



白燕

原名陈玉屏,广东惠州人,人称扁姨。1936年考入广州「国际影片公司」为演员,1937年到香港演出第一部电影《锦绣河山》(1937),正式展开其电影事业。白燕擅长演绎遭遇不幸的女性和端庄娴淑的贤妻良母,形象鲜明,与吴楚帆、张瑛、张活游合作最多。主演的名片包括:《蝴蝶夫人》(1940)、《春》(1953)、《寒夜》(19 55)、《春残梦断》(1955)、《豪门夜宴》(1959)、《人海孤鸿》(1960)、《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回魂夜》(1962)、《孽海遗恨》上、下集(1962)、《沧海遗珠》(1965)等等。1952年,白燕与著名演员吴楚帆、张活游、黄曼梨等创办「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以制作优质电影为宗旨,力拒当时电影界「七日鲜」粗制滥造和「伶星不分家」(粤剧演员兼拍电影赚外快,电影公司因迁就其档期而赶拍、滥拍,造成粤语电影水准下降)的潮流,成绩昭著。1964年演罢《疯妇》後退出艺坛,1987年5月6日因骨癌病逝香港,享年六十七岁。著有自传《锦绣青春》。白燕 详细介绍



梅绮

梅绮(1923-1966)原名江端仪,于北京出生,江孔殷之孙女。六岁时客串演出过《聪明笨伯》,1937年正式从影,参演第一部电影《百战余生》。从影二十三年,演出超过七十部影片,著名的有《夜上海》、《蝴蝶夫人》、《此恨绵绵无绝期》、《郎是春日风》、《家》、《日出》、《金兰姊妹》、《发达之人》、《金山大少》等等。1960年拍竣《哪吒劈山救母》后从事基督教传道工作,往返香港、台湾两地,直至1966年患舌癌病逝,享年43岁。梅绮戏路纵横,亦正亦邪,形像多变,不论是女佣、交际花、无知少女、杀人凶手,均能演得称职,堪称粤语电影第一人。从影二十三年,演出超过七十部影片。梅绮 详细介绍



袁美云

袁美云,浙江杭州人,原名侯桂凤,1917年出生1999年2月19日逝世。1932年出演处女作《小女伶》,素有“小女伶”之称。代表作有《化身姑娘》、《西施》、《家》、《红楼梦》等。袁美云(1917—1999),中国著名电影女演员。袁美云本名侯桂凤,童年学京剧,少小丧父。母亲将她过继给苏州人袁树德为养女,改名袁美云。1928年在上海新舞台登台演出。1932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在有声纪录片《游艺大会》中演出京剧片段,并主演故事片《小女伶》。1933年后在艺华影业公司主演《飞絮》、《中国海的怒潮》、《逃亡》、《凯歌》、《化身姑娘》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参加拍摄《燕迎春》、《何日君再来》等,并在《红楼梦》中反串贾宝玉。1946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永华等影片公司摄制的《欲望》、《国魂》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48年后因病息影。曾组织良友影业公司,协助丈夫王引独立制片。1986年回上海定居。1999年逝世。

袁美云 详细介绍



龚秋霞

龚秋霞,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十二岁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1933年,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1936年登上影坛,参拍的第一部影片《父母子女》。1937年主演了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压岁钱》一举成名。 1938年与1942年,她主演了贺绿汀作曲的《秋水伊人》和主演主唱的影片《蔷薇处处开》。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多才艺人。并且因与白杨、舒绣文、黄耐霜主演影片《四千金》,而被人们昵称为“大姐”。可以说她当时在中国的影坛是一位炙手可热的红星。在多部影片中她多扮演成平妇女或老妇人形象。由于处于豆蔻,对这些角色她并不满意。在丈夫的劝导下和影片上映后观众对自己的表演大加赞扬,这才坚定了她饰演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些影片有《凯风》、《寸草心》、《豆蔻年华》等。1980年浙江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城公司合拍古装故事片《胭脂(1980)》,人们看到年逾花甲的她动作稳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角色当中,仿佛她的艺术生命仍处在明媚的春天。2004年9月7日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龚秋霞 详细介绍



周曼华

周曼华,原籍上海浦东,生于北平。民国时期著名电影演员。原籍上海浦东,1922年出生在北平。父亲是个裁缝。1935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热血忠魂》中饰演儿童角色,后又参加《夜会》、《女权》等影片的拍摄。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上海影人剧团去重庆等地演出。1938年回上海,在大同、国华等影片公司主演《红杏出墙记》、《金粉世家》,后在“中联”、“华影”拍摄影片多部。1948年移居香港。50年代在泰山、邵氏、新华等影片公司主演《妇人心》、《碧血黄花》等影片,并曾在台湾拍摄影片。1962年息影。共主演影片七十余部。1993年获台湾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周曼华有两个雅号,一个叫做“冬瓜美人”,一个叫做“剪刀西施”。称她为“冬瓜美人”,是因为她有一张丰腴的冬瓜脸(其实是鹅蛋脸);称她为“剪刀西施”,据说她的父亲原是个裁缝师傅。其实,“冬瓜”和“剪刀”只是修饰语,无非是要表明:周曼华是个西施般的美人!周曼华原名周桂英,曼华的名字是从影后剧作家范烟桥给起的。少女时代的周曼华是在上海浦东乡下度过的,这个乡下姑娘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是个“小影迷”。周曼华有个舅舅在明星影片公司任职,看到外甥女对电影这样痴迷,就介绍她进公司当演员。周曼华 详细介绍



罗艳卿

粤剧名伶罗艳卿于1929年出生,堪称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是香港第一个以扮演女侠著名的电影明星。原名罗大红,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花旦。师事余丽珍,能做善唱,尤善踩跷武功,罗艳卿除了学得师傅的南派武功之外,还习练京剧北派武打,因此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本领。第一部影片是《五鼠闹东京》。主演的武侠名片有《碧血剑》、《七剑下天山》等;粤剧戏曲有《风雨泣萍姬》、《西河会妻》等;时装名片有《璇宫艳史》、《十号风波》等。1966年因为健康问题退出影坛和舞台。其后到美国定居,于1994年回港复出,与罗家宝组成宝艳红剧团。但近年已少作演出。罗艳卿 详细介绍





毛剑佩

毛剑佩(约1904—1931)是上海京剧海派名家毛韵珂(艺名“七盏灯”)的女儿,《中国影戏大观》介绍她是“以热心艺术故,打破家庭之阻力”才走上银幕的;毕业于上海立群女校,是同为20年代著名影星杨耐梅的中学同学。擅长舞蹈、戏曲。1925年在新华影片公司主演《人面桃花》,1927年加入“明星”,参演《湖边春梦》。1928年后相继在新人、大华、东亚等公司主演影片。1931年农历新年期间,因为失恋而自杀。年龄还不到30岁。1925《人面桃花》;1927《湖边春梦》;1928《金缕恨》《怪女郎》《多情的哥哥》;1929《大破黄河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2775.html

更多阅读

让巴菲特赚钱,中国股民亏钱的中石油 巴菲特给中国股民忠告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前几天,巴菲特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举行。不少中国投资者也向股神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其中一位46岁股

傅仪,中国最后一个帝王的错爱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2

傅仪,醇亲王载沣长子,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末代皇帝”!如果说时局是傅仪的悲剧,那作为男人他天生的生理缺陷,便是他人生的悲剧。郭布罗·婉容生于1906年,端庄美丽、雍容华贵、温存典雅,加上双亲都拥有高贵血统,她被选为末代皇帝溥仪

王新明,中国圆雕竹刻艺术的一匹强劲黑马 圆雕竹刻

要想真正懂得何谓“仙作”,必须到坝下走走才能算到了中国古典木雕家具的核心区,才能真正领略到古典情怀和乡村梦想是如何融贯在这个地球上一点也不起眼的小山村里的。今天开了一上午的会,由何少川领衔拟定40多个选题,采风团每人对接一

中国电影人名录·健在的老演员篇 美国著名演员名录

中国电影人名录:健在的老演员篇(转 帖)钟源【钟源转帖按语】业内常把从事电影工作的人称为“电影人”。电影人包括导演、演员和其他电影人。其他电影人包括:编剧、剪辑、作曲、摄影、美工、化妆、制片、评论、事业家和领导等,其中除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 2014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重生元年

中国乳业经过了几年的步履维艰的发展之后,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日趋收紧之后,行业出现了清晰的未来格局,国内乳业的发展秩序逐渐明了,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这些脉象和格局都将在2014年一目了然

声明:《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片时代的靓丽英姿三 风华绝代 电视剧》为网友七彩的好心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