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观后感--3 雍正王朝观后感

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千古智者邬思道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康熙皇四子(后来是雍正皇帝)身边那位不动声色、尽算先机的极有分量的人,腿瘸,走路拄拐棍,被皇四子尊称为“邬先生”。他在康熙三十六年曾以举人身份参加应天府会试,期间率领五百考生大闹贡院,触犯国法,被康熙镇压收容了十多年,幸蒙皇四子相救,最后成为其府邸高级幕僚,潜心参谋政务十年。他虽未象诸葛孔明那样羽扇纶巾,但却有足不出户便洞明天下事态、人心善恶之智,仅凭风声耳报就能洞穿错综复杂的朝野局势,建言献策,一语中的,在皇四子走向雍正皇帝的坎坷道路上竭忠尽智,居功至伟。大功告成后又不贪恋富贵荣华,急流勇退,半隐江湖,既有散仙逍遥自在之乐,又无达官遭疑召祸之忧,常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神龙现首,点到即退。其超人才智不亚于春秋范蠡、汉代张良、东方朔、明朝刘伯温。仅举几例以证之:
1.向皇四子提出“以不争为争”的竞争策略,切合当时实际。
康熙废掉太子后,太子之位已成空缺,一时间议举储君成为朝野关注热点。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派人到处拉选票,给老皇帝施加压力,皇四子内心也骚动不安,但苦于势单力薄,放不甘心,争又无把握,邬先生看出主子心思,经反复考虑后,献出妙计,他先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大富人家,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地,老爷子逐渐老迈,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群。交给谁哪?一时拿不定主意,等等看吧。于是,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却从不参与争斗。争来争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管不好。于是,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
邬先生讲完故事后又提炼出观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实,邬思道讲的这个十分浅显的故事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个夺嫡的复杂过程。管家和治国同一道理,皇四子心有灵犀一点通,把“以不争为争”作为自己的竞争策略,使本来好象没有多少希望的他逐渐取得了皇阿玛——康熙的理解、信任和赏识,最后水到渠成。
2.忠告皇四子跳出争嫡矛盾旋涡,推荐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
康熙晚年,新疆准葛尔部叛乱,朝廷六万平叛大军因种种原因全军覆没,朝野震惊,此时众皇子夺嫡争斗如火如荼,谁能到西北带兵平叛,谁就有了兵权,皇八子、皇十四子、皇四子都志在必得,朝臣意见不一,皇上也很为难。这时邬先生忠告皇四子放弃这次没把握的机会,向皇上推荐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经略西北,并保举心腹干将年羹尧押运粮草,即向康熙表明自己无意争“大将军王”的淡泊心境,又缓和了与皇十四子的关系,也牵制了炙手可热的皇八子,同时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嫡系安插到事关平叛成败的关键职位,可谓一剑四雕!退一步海阔天高,真是高明之至!
3.在皇四子即位的惊涛骇浪中居中调度,举重若轻。
康熙传位于皇四子后归天之际,众皇子都在宫内,形势瞬息万变,皇八子早已串通军界,准备武力夺位,当时却昧着良心说未听清皇阿玛传位给谁,其党羽——皇九子、皇十子随声附和,推波助澜,两个年幼的小皇子却说了真话,诸皇子争论不休,当即打斗起来。皇四子严令九门提督隆克多守住宫门:“谁敢出宫一步,立刻锁拿”。隆克多是康熙用恩威并施之术打造的一把锋利宝刀,这时派上了用场,唯新皇之命是从,立即派人将畅春园团团围住,皇八子兵变的信息没有传出去,避免了一场大流血。
皇四子在皇上传位后,立即派人带皇帝金牌回府找邬先生,邬按事先商量好的计策,持金牌到宗人府放出最得皇四子信任的“侠义十三郎”胤祥,胤祥火速持皇上金牌进入卫戍京城的丰台大营,以霹雳手段提升三个强悍旧部为副将,杀死八爷走卒——丰台大营主帅程文远,带兵火速勤王救驾。“老十三”进宫后,皇四子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八爷见大势已去,只好在隆克多宣读康熙遗诏后,很懊丧地随同众皇子朝拜新君。1722年11月13日深夜,康熙皇四子在畅春园继位,史称雍正皇帝。
继位当晚,雍正以“乍逢大变,宫中情形不明”为由回府过夜。老谋深算的邬先生安排五路人马护驾,彼此互不统属,由“老十三”居中指挥,保证万无一失,并不准任何人接近皇上,吩咐府中人说:“公事找张廷玉,兵事找十三爷,如私事则答天子没有私事”。
每逢大事有静气,邬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知机之明、谋事之精、成事之略令人叹为观止!
4.功成身退,半隐自保,千古绝顶聪明之人。
综观皇四子夺嫡史,邬先生居功第一。但皇四子继位的同时,乌先生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以后怎么办?是留还是走?乌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选择了后者。
皇四子继位当晚,回府后第一个要找的就是邬先生,他淡淡地说,“你的名分我已经想好了”,但没说是啥,实际在观察试探邬的态度,这早在邬的预料之中,邬不假思索地说,不想做官啦,原因有三:第一是说他是残疾人,腿瘸,不宜在朝廷上行走,不符合领导干部应有的形象;第二是说他是先皇废弃之人,不宜就仕新朝;第三是说“臣虽小有才气,但以阴谋为体,皇上行光明之道,用的应是光明正大之人,臣纵有些才气,也是熬干了的药渣,何堪再用?”
仔细想来,邬先生说的三条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当官儿靠的是脑子,身体残疾不是主要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不用的新皇就不能用啦?先皇康熙为平定台湾而在东北马场启用的姚启圣不就是顺治皇帝下旨永不任用的吗?至于善于搞阴谋诡计也说不通,管人治军治国的方式都能拿到桌面上来吗?
雍正在追问归隐的方式时他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臣想采取半隐的方式,理由:一是不挣点银子晚年生活没有保障,二是跟随主子多年,情义难断,想主子的时候可以来看看主子;三是主子需要奴才的时候,能够找着了……云云。
这几句话说的实在,也说到皇帝心里去了。雍正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如果皇帝真的有心,完全可以留下邬先生,但是他没有,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邬先生提出辞职告退,他也就照准了。当晚把酒言欢,不过是客套而已。就这样,邬先生悄然离开了雍正,以后虽无大贵大富,却有衣食之源、逍遥之乐、全身之保!
5.在国家需要时,神龙现首,排忧解难。
年羹尧在西北平叛期间,月耗白银700万两,国库空虚,拖欠国家官银的达官显宦都被免职抄家,朝廷已到山穷水尽地步,此时年的20万大军虽已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但找不到叛军主力决战,皇上忧心如焚。而年羹尧飞扬跋扈,大肆铺张,地方运粮官因雨迟到一日就地正法。每天派一些有家室的军官打探叛军藏身之处,打探不到就杀全家,一时间,西北大营血雨腥风,人心遑遑。
当此危难之时,已经半隐在河南地方官田文静幕府中的邬先生,在粮草不够、无人敢押粮去西北大营之时,主动请缨拄着拐杖去年营送粮。年知道邬有通天彻地之才,又曾是雍正红人,破例迎出帅府,寒暄之后,单独置酒,为邬接风洗尘,并诚心求教平叛之策。是夜二人秉烛查看战图,胸有成竹的邬先生谈笑间一句“灯下黑”令焦头烂额的年大将军豁然开朗。叛军主力既未钻天也未入地,就在大营附近。年羹尧在邬先生的指点下,一战功成。
邬先生表面上既帮了田文静也帮了年羹尧,待遇自然不薄,但暗地里实际上是帮了雍正度过难关,实现了自己归隐前的诺言,其见识、胆略、心智都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这才是高人!
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康熙选择接班人
前几天,在碎语里加了那句话:
康熙对臣子说:我为你们选了一位金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
张庭玉,也就是三朝宰相,被康熙大帝称之胃衡臣,则猜出了,是四皇子。转帖子如下:
康熙晚年,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在皇四子追缴国库欠银过程中遇事推诿、卖官鬻爵,掌管刑部时制造冤狱,和康熙的妃子郑春华私通,被康熙发现,康熙对太子彻底失望。此时皇十四子为彻底扳倒太子,伪造太子的手谕进行叛乱,康熙借机废掉太子,罢为庶人,永远圈禁。但精明的康熙在发现真相后对皇十四子的为人也画了问号。同时皇十三子胤祥做事仗义,容易意气用事,也被康熙圈禁,留作后用。太子之位已成空缺,一时间议举储君成为朝野关注热点。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派人到处拉选票却弄巧成拙,这时选择皇四子作为储君的想法已经在康熙的心中萌芽,但他认为还须继续观察,人未看准,时机未到,过早揭锅可能会激起内乱。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通过康熙的音容笑貌和行动以及雍王府里神秘瘸子谋士邬思道的一次次精辟入理的分析,将康熙选择接班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一步一步地展现给了观众。我们看到康熙选择接班人的心术的确耐人寻味。简议如下:
  1、在查办朝臣拖欠官银案中发现能够刷新吏治的铁腕人才。在查办朝臣拖欠官银案中,四王子显现出不计得失、心系苍生、敢于碰硬的钢毅、忠正性格,他以霹雳手段追缴了大量欠银,筹集了大量赈灾款,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臣僚,一些老臣借魏东亭因被逼交欠银而吊死之机向康熙哭诉。十皇子在八爷的怂恿下到大街上变卖家当并当众殴打协助四王子催交欠银的小吏田文静,无异于火上浇油。康熙对当时形势洞若观火,处理方式很有艺术:罚挑事的十王子到宗人府监禁半年,以儆效尤;将用官银置办个人产业者交刑部议罪,严肃纲纪;将田文静调任陕西,远离是非;对牵头办案的四王子罚俸一年,以示薄惩。但康熙当庭对四王子的训诫之语却很有分寸:“你一向以精明自诩,办事有欠舒缓,致使不该死的死了,该办的却没有办,想你一心为朝廷办事,朝廷自然不能委屈了你,但做错了不能不罚,现免去你一年俸禄……”。康熙的这番话既堵住了悠悠众口,又对四王子的忠心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发现四王子是能够刷新吏治的铁腕人才。
  2.对寿宴上的死鹰案心明眼亮,却忍痛不查。在庆祝康熙六十八岁寿辰的庆典会上众皇子、臣僚争献寿礼以表忠心,四王子献的寿礼非金银非玉器珠宝非古玩字画,而是一本他读过万遍的佛经,百官皆笑,康熙先惊后喜,愉悦有加,此时正在西北平叛的“大将军王”——皇十四子的寿礼千里传到,说礼物是带“寿”字的祥瑞天石,打开一看,却是一只僵硬的死鹰,康熙当即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他知道皇十四子纵有天大胆子也不敢如此,寿礼显然是被人调了包,是谁?是何居心?显然是八王子的人干的,目的在于制乱、栽赃、从中渔利,用心歹毒。老皇帝心知肚明,痛心不已,却未予追查,免去一场大乱。
3.恩威并施,使九门提督隆克多成为保证皇位成功移交的一把锋刀。隆克多是当朝重臣童国伟侄子,精明干练,当时在童国伟授意下对八王子和四王子两头讨好,见风使舵,但一维皇命是从,康熙知隆之才,疑隆之德,压抑隆多年,直至晚年才提到京城九门提督重位上,以备大用。死鹰案出现后,康熙一病不起,日渐沉重,自知大限将至,遂传隆到畅春园密室交付重任,但方式却很讲艺术:先出示诏书,责隆党随八阿哥、十四阿哥,图谋不轨,该杀!促隆表明心志,然后话锋一转,让把此诏存于张中堂处,如隆变节再依诏重惩。使隆毛骨悚然,汗出如浆。然后又颁诏嘉奖,使隆畏威怀德,最后出示宝刀,明确意图:“这些年来真正压抑你的是朕,你这把宝刀朕要等到最要紧的时候才用啊!我给你们选了一位金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传位诏书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你到时要如实宣读诏书”。当时九门提督掌控京城卫戍部队,举足轻重,康熙威恩并施,用心良苦,促使隆克多死心塌地为新主登基服务。
  4.对内定接班人欲扬先抑,明降暗保。康熙为使心仪的四皇子不卷入夺嫡之争,在病榻上突然给四王子降职,同时降职的还有以汉人身份供职宰辅的中流砥柱张廷玉等。朝臣大都误认为四皇子失宠了,四皇子本人也因不理解而意冷心灰,后经府内首席参谋乌思道妙语点拨,才由忧转喜,体会到皇阿玛的一番苦心,并产生“胜读十年书”之感。
  5.临终品评诸王子,确定接班人。康熙在位六十年,被称为千古一帝,临终前头脑仍然十分清楚,弥留之际,召四王子交代后事。谈到诸王子,他说:“八阿哥学朕宽和,却学的不象,以宽和收买人心,但对臣下放纵过度,由他理政,久之必毁大清江山;十四阿哥整兵经武,多有成效,但胆大心小,用于治兵得当,用于治国一定坏事;十三阿哥性情光明,重情重义,但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监禁他十年,就是怕他闯出祸来,将你牵扯进去,十年教训想他能承受得起,以后足可做你的一个帮手了!”以后的历史证明,这位被皇阿玛寄予厚望并以非常手段保护下来以狭义著称的“拼命十三郎”,在他四哥即位关键时刻及执政期间应对八爷“逼宫”的非常时刻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遗憾的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令人扼腕长叹!
  康熙最后语重心长地对他煞费苦心选出的接班人四王子说:“朕将千斤重担交付于你,望你刷新吏治,匡扶朕的过失,这串佛珠朕赐于你,你性情过于急噪,待人有欠宽和,望你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睿智慈爱的康熙爷费尽心机,终于为大清江山选定了一位值得他放心的接班人,但他临终前舐犊情深、字字千钧的话语令向来以冷峻著称的“铁面王”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不负先皇重托,雍正以少有的宽和给了“八爷党”以超乎寻常的权力,但同时也在自己的身边树起了强大的对手集团。苦闷、焦灼、愤怒、无奈的恶劣情绪伴随这位铁腕皇帝走过了执政的十几个风雨春秋。
“一心要江山同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这位雄才大略、勇于开拓进取、勤政爱民的雍正皇帝在执政期间,始终践行着他最崇拜的皇阿玛——康熙的临终遗言,但自己的身心却始终承受着难以言表的煎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若有灵,当这位身心憔悴、英年早逝的雍正皇帝带着兄弟相争的凄苦和壮志未酬的遗憾到九泉之下,向他敬若神明的皇阿玛汇报工作时,这位功彪青史、宽厚仁和的康熙爷会作何感想?后人就不得而知了!!!
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年羹尧招祸之因浅议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康熙时代汉军镶黄旗人,自幼读书,才识过人,强悍刚猛,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后升任四川巡抚、总督、川陕总督,成为封疆大吏。为康熙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效力多年,成为皇四子府中一把不卷刃的宝刀。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被倚为栋梁,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元年十月,青海发生叛乱。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指挥平叛。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大获全胜。“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雍正喜出望外,把年视为大清的“恩人”,破格恩赏,对年宠信无以复加,年的权位登峰造极,古来人臣罕能相匹。但好景不长,风云骤起,雍正三年四月,年被解除川陕总督职,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当年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雍正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格外开恩,赐其自裁。可怜盖世英雄化作南柯一梦!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最终落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那么,年大将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皇帝要下决心除掉自己曾经倚为心腹、称为“恩人”的第一宠臣?二百多年来,对年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功高震主,权重主疑;有人说他心怀异志,拥兵自重;有人说他目无君王,与主子争风吃醋;有人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给观众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读,笔者仅就剧中的一些情节对年的招祸之因简议如下:

1.刚猛残暴,杀伐过重。早在康熙时代,年羹尧在皇四子府中当差之时,受命追查记载大清一百多官员过失的《百官行述》下落时,就杀害无辜百姓800多人,凶残性格暴露无遗。在西北平叛期间,乱杀暴行更是令人发指:押运粮草的河南地方官因中途遇雨山洪暴发道路堵塞而迟到一日,被就地正法;因找不到叛军隐匿之处,每天都派一些有家室的军官带人四处打探,找不到就杀全家;杀害朝廷大员20余人;鞭打朝廷派到军营效力的大内侍卫;对违规的陪筵将领施以剁手酷刑……他乱用权力,肆意杀戮,形成人人谈年色变、见年心慌的局面。后来年大将军虽为朝庭立了大功,但他泯灭人性的暴行本身就是犯罪,有才无德,更谈不上一位高级干部应有的领导风范,与古今名将相去甚远。
2。骄奢淫逸,作威作福。西北平叛期间,劳民伤财,国库亏空,大清经济已到崩溃边缘,满朝文武节衣缩食,连皇宫用度都减半以充军费,雍正皇帝忧心如焚,为筹粮筹款费尽心机,夜不能寐,而将军府却肆意挥霍,“宰卖爷田不心疼”,日耗银万两,年羹尧竟学皇上“传膳”、“坐御座”、“翻牌子”……调任杭州将军后,仍然讲究任大将军时的排场,如将猪崽子活活拍死后吃小炒肉;吃卷心菜时专吃最里面的菜心;国丧期间和十几个蒙古小妾厮混,纵情声色……一个活生生的腐败高官、大清朝祸国殃民的败家子儿!
雍正王朝观后感--3 雍正王朝观后感
3.居功自傲,唯我独尊。年羹尧的失宠、继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十月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雍正命王公以下官员出城跪接,年羹尧黄缰紫骝,安然坐在马上慢行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向他问候,他也视如草芥,只是点点头而已,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无人臣之礼”,见到皇帝仍不下马,直到侍臣捧上赏物才不得不下马谢恩,以雍正皇帝的性格,竟也不便发作,因为他毕竟“给主子争了气”,但心里肯定是不满的,说不定要打压他的念头就已经产生了。当晚的庆功宴会上,又有令皇上吃惊的两幕发生了:
一是皇上令参加宴会的几位高级将领就餐时“卸甲”,愣是不动,都看年的眼色,年解释说:“将士只听将军将令,不奉皇上诏书,既然皇上让卸甲就卸了吧。”各位将军听年大将军发话了才敢动。此举让雍正又咋想?可能就不仅仅是将士失去礼节的问题了,将士唯你年大将军之命是从,这还了得?二是皇上说要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话还没落地,年马上掏出一大沓子立功将领名单,皇上接过来一看,连职务都替皇上定好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要害部门的,当时就面露不悦之色,但有什么办法,人家立功了!照准吧!但年大量安置亲信、收买人心的想法已经昭然若揭,这在年以后肆无忌惮地插手中央和地方政务、广植党羽、培植个人势力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印证。
西北大捷后,年又以扫清叛军余孽、预防叛军死灰复燃为名,力主在西北驻军十万人,由他掌控,而且不能减一人一钱,用雍正的话说就是:年羹尧的部队“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和平年代,这样一只只奉年大将军将令的劲旅在西北大漠虎视眈眈,皇上能睡着觉了吗?年不自重已到雍正无法容忍的程度。人云“地不与天斗,子不与父斗”想那年羹尧英雄盖世却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终遭天谴,实在是咎由自取。
4.贪敛财富,不择手段。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他广为收受金银珠宝,培植私人势力。失势后,估计到雍正不会放过自己,可能最终难逃一死,所以给其贴身家人巨额银票,让他带着两个怀孕的蒙古小妾远走高飞、隐藏民间,以延续年家的香火。在雍正朝初年,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这节骨眼上,雍正是不会轻易放过造孽巨贪的。
5.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年羹尧戎马一生,阅人无数,能将几十万军队锤炼成一支战无不胜的劲旅,也收过因他自己参劾而被降职官宦的钱并为其所用,说他没有心胸和度量是委屈了他,而他却容不下曾经弹劾过他但得雍正赏识的耿直小吏孙嘉诚,从而使他失去了头顶上的一片蓝天!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坚持在西北驻军十万人,每月需军费150万两银子,一文也不能少,雍正虽不满意,也照准了,因为叛军还未彻底荡清。但朝廷每月支付这么一大笔费用也着实困难,而年又不节俭,雍正想来想去,给年派去一位清正廉洁又善于理财的干部——孙嘉诚。这个人生性耿直,忠心事主,不久前曾带头参过年羹尧“无人臣之礼”,而掀起了一场很大的倒年风波,年恨之入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几欲拔之而后快。让这个人去为西北大营理财,年再乱花钱肯定受到限制,弄不好连同其它劣迹的小报告会不时地送到皇上那儿去,对年颇为不利,因此年不乐意接收孙。雍正当面进行了调节,年才勉强同意了。但孙嘉诚到西北大营工作不久,没有任何错误,年在未奏请雍正同意的情况下,就找个借口把孙嘉诚给杀了,先斩后奏。消息传来,雍正非常震怒,对年有意见的大臣联名上书为屈死的孙嘉诚鸣冤,要求严惩凶手,倒年之潮一浪高过一浪。
雍正对这个飞扬跋扈、罪孽深重、又很难驾驭的奴才彻底失望,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相继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作乱,然后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内外官员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开列92款大罪。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一天连发几道降职诏书,尽削年羹尧官职,最后勒令年羹尧自裁。一匹白练结束了年羹尧坎坷、辉煌又污浊、愚蠢的一生。
有人说年羹尧恃宠而骄是雍正放纵的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实际上雍正对年羹尧要求是很严格的。早在康熙时代,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到西北平叛之际,皇四子推荐年负责押运粮草,拟从四川调任陕甘总督,调令未下之际,年得到消息,火速回京,却撇下自己的主子,到皇十四子和时任总理王大臣的八爷府上拜访。攀附新贵、见利忘义之行令主子伤心,立即把举荐年的折子撤回。年知道坏事了,主子挑理了,又转到主子府上去拜,在门口从早跪到晚。仅仅是挑理的事么?要不是考虑到这小子还有点用,可能当时就杀了他。毕竟主仆一场,也得给机会呀。到晚上召见了他,年长跪在地,声泪俱下地检讨,主子冷冷地说:“起来,我可受不了你的头,别折死你四爷!”年见主子未消气,又端水给主子洗脚。四王子警示他说“那片云有雨?你头顶上只有一片云,那就是我!……”。年马上表明态度:“是的,奴才叶子长到哪,根总在主子那,让奴才接任就给主子争气,不让去也在四川好好干!”,可谓掷地有声,以后发达了,是不是对自己还有这样的要求?对主子还有这样的想法?后来的历史证明,他得势后忘了自己说的话,变得越来越猖狂了,竟然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了,不招祸对不起他。年羹尧功成回京,他的几个异常举动让朝臣大为不满,雍正自然心知肚明,只是隐忍不发而已,但不能眼看着这个不可一世的昔日奴才越滑越远,所以,当年陛见结束回任后,就接到了雍正的谕旨,上面有一段论述功臣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在这个朱谕中,雍正改变了过去嘉奖称赞的语调,警告年要慎重自持。倘若年反躬自省,收敛锋芒,又怎么会枉杀雍正亲派廉吏孙嘉诚来官报私仇呢?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在引领观众回顾大清风云的同时,也使观众对一代名将年羹尧的功过有了清晰的认识。年羹尧对大清朝建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但他的昭彰劣迹也使他失去了正派人士对他最起码的同情心。因为他的杀身之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自己一手铸成。跋扈将军年羹尧以血的教训警醒后人:多行不义必自毙,人当得势勿猖狂
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宽容政敌恶弟,赐死亲生恶子
自古隆恩莫过天子赐,无情最是帝王家。帝王家人出生既富贵,落地便为尊,没有百姓衣食之忧,常得帝王眷顾之乐,但遗憾的是很多人身在福中不惜福,权欲过重,结成朋党,明里忠君事主、正大光明,暗地窥测皇位、作浪兴风。可以说,帝王之家是天下最大的是非之地,帝王的一些家人是天下最大的作恶之人。身处是非之家,面对作恶家人,帝王既要以江山为重,又要顾及骨肉亲情,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常感无限苦楚,举步维艰。电视剧《雍正王朝》在引领观众回顾大清帝国是非风云的同时,也展示了铁腕皇帝雍正爷对待家中恶人的两面性——宽容政敌恶弟,赐死亲生恶子。两种态度都实出无奈,后果截然不同,观后不胜唏嘘,回味悠长。
向来以宽厚仁和自诩的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虽创造了“千古一帝”的煌煌功业,但对皇位继承权问题没有解决好。他给大清臣民选了一位“金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承前启后,同时也给雍正皇帝留下了吏治腐败、积重难返的乱摊子;留下了羽翼丰满、阴谋迭出的强大政敌集团。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就是以“贤王”著称的皇八子胤祀,这个人外示儒雅,八面玲珑,内心奸诈,野心勃勃,擅于收买人心,玩弄权术。皇九子、十子、十四子与之臭味相投,沆瀣一气,加之部分见风使舵的朝臣捧臭脚,这伙人处处与新朝新政唱反调,令雍正皇帝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康熙晏驾后,党随八爷的“大将军王”——皇十四子胤提从西北大营千里奔丧,看到皇四子即位,心存不满,以吊丧为名,大闹灵堂,九爷十爷火上浇油,失去理智的胤提竟将上前劝止的亲生母亲推倒,情势极为紧张,雍正在场,只要一句话,侍卫就会把他抓起来,但雍正回想起康熙临终遗言:
“朕将千斤重担交付于你,望你刷新吏治,匡扶朕的过失,这串佛珠朕赐于你,你性情过于急噪,待人有欠宽和,望你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当时雍正手捻胸前佛珠,硬是克制住激动的情绪,出人意外地搬了把椅子放在前面,扶着老母坐下,当众封为“圣母皇太后”,并带头行跪拜礼,皇十四子胤提这时不得不随众臣和宫内嫔妃向太后叩头。
次日,雍正召集众兄弟开会,说:
“今天只论兄弟,不论君臣,皇上传位于我,事先我也没想到,当皇帝是天下第一苦事,你们之中谁想当我就让给他……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最后任命八爷为总理王大臣,在尚书房行走,众兄弟各有重用。为了江山社稷和骨肉亲情,雍正不念旧恶,团结政敌一道共事,可见心胸委实豁达。
但八爷及其党羽并不领情,以职权之便处处给他四哥下绊子,给新政实施设障碍,出难题,导演了一幕幕丑剧。一次次失算之后,又鼓动雍正皇三子弘石阴谋行刺皇太子弘利,并勾结隆科多和八个“铁帽子王”入京“逼宫”,令雍正彻底伤心,称八爷、九爷、十爷为“阿其那”、“塞思黑”分别予以革职抄家、监禁、流放,这也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至于雍正的亲弟弟——皇十四子胤提,他在八爷的挑唆之下,一直误认为他四哥篡改了遗诏,抢了他应得到的皇位,怀恨在心,对雍正采取敌视的态度,雍正也没有杀他,但军权是不能给这个危险的弟弟了,安排他为康熙守灵墓,保全了他一条性命,已是很宽大了。
八爷党的掣肘,加之官绅传统观念过重,雍正初年的新政改革虽有成效,但步履维艰,特别是在长期兄弟纷争的煎熬之下,雄才大略的雍正皇帝积劳成疾,常感身心疲惫,五十多岁的年华就已现龙钟老态,身体透支过多,多次吐血,双手颤抖,难以批阅奏章,自感大限将至,回首前尘,感慨万千。为给接班人——皇太子弘利扫清碍障,忍痛赐死了恶子弘石。
这弘石是雍正第三子,也不是好料,曾在雍正二年,串通主考张廷禄制造了轰动朝野的恩科舞弊案。雍正基于爱子之情,未究其责,只是杀张以泄公愤,但弘石的把柄却留给了心怀叵测的八叔胤祀,以后事事受制于八爷。胤祀抓住了弘石想当皇太子的心理,恶意调唆,弘石在太子弘利南行考察民情期间,秘密派遣杀手进行追杀。事败后又与八爷串通,密谋“八王议政”,架空雍正,并拉拢隆科多调兵“逼宫”。事败后又要杀隆灭口,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雍正对这个恶子彻底心凉,忍痛断然决定处死弘石,临刑前召弘石到畅春园,怒斥曰:
“你是天底下最暴虐的禽兽……白给你披了一张人皮……五伦是做人的一面镜子,你照照你自己,可有一伦半伦?……你比你八叔更阴险更狠毒,不杀你八叔是你皇爷爷临终留下了话,但你是朕的儿子,为给弘利留下安稳的基业,朕不愿留下你……”
当时天昏地暗,红日无光,乌鸦哀鸣,阴风飒飒,畅春园内,雍正含泪赐一匹白绫,结束了恶子弘石短暂而又卑鄙的生命,同时也为乾隆皇帝预先拔去了一个恶贯满盈的毒瘤。

雍正王朝观后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3011.html

更多阅读

《雍正王朝》电视剧观后 类似雍正王朝的电视剧

  当卓越的韩剧扑天盖地向我们袭来的时候,当高超的日本动画剧充斥于民间的时候,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子弟,就只有俯首膜拜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善于制造垃圾。垃圾,能对人产生多少及多久的吸引力呢?  近日无事,便从网上找来《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中的隐藏大结局 雍正王朝邬思道结局

最近费尽周折,终于购得了《雍正王朝》(剧本版)书。其实这书在99年就出版了,很多资深的影迷都有收藏,但是当时我才9岁,太小~~现在为了一睹精彩的剧情才决定购买。但到及格大型网站一查,这书都绝版了,很难买到,于是想把书中精彩的部分打出来和

别样的邬思道_ToBeMofM 雍正王朝邬思道

——小感于二月河先生文集《雍正皇帝》这是第一次读二月河先生的书,很喜欢他塑造的邬思道这个人。虽然历史上确有此人,但与书中截然相反,他与雍正唯一的一次接触仅仅是——雍正在田文镜的一道请安折子上的批语:“朕安,邬先生安否?”写

面对美女的主动献身---雍正王朝观后感22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自开播以来,一直长盛不衰,15年过去了,现在地方卫视还在重播。由此可以看到它的独特魅力。有人说它映衬时政,雍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为乾隆朝的鼎盛做了强有力的铺垫,97年开播,当年实施国企改制,大量工

声明:《雍正王朝观后感--3 雍正王朝观后感》为网友无意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