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赵天王石勒传闻
(韩志清 收集整理)
千百年来,给“万叠峰岚斗大城”的山西省榆社县添了无限光彩,并深深打上了伟大中国历史印记的人,是“从奴隶到皇帝”的大赵天王----石勒。由此,一个就在山西地图上也小得可怜的山区小县—--榆社便成了全国少有的帝、王、将、相齐全的县份。
奴隶登基誉满乡
西晋末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从“奴隶到皇帝”的大赵天王、羯人石勒(公元274年---330年),上党武乡(即今山西省榆社县北部重镇社城一带)人。羯族,源于西汉时的小月支,后附属匈奴。魏晋时,羯人逐渐进入内地,散居在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与汉人杂处,从事农业,受汉人地主奴役,被称为“羯胡”。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帅,他年幼时就有胆力,善骑射。年稍长时行贩洛阳,还曾帮人耕地。公元302年,并州发生饥荒,晋东嬴公司马腾派兵捕掠少数民族(诸胡),卖到山东以换取军资。石勒也被卖给荏平人师懽当耕奴。师懽见他仪表气度不凡,免除了他的奴役。石勒与附近的放马人首领汲桑结为挚友,共同纠集一些孔武有力、胆大妄为之辈干起了强盗营生。公元305年,晋成都王司马颖在政争中失败被废黜,他的旧部将公师藩等自称将军,在河北赵、魏之地起兵,一下子就聚集起了数万之众。汲桑与石勒闻讯,就率领数百骑兵前去投奔他。306年,公师藩在战争中被杀,部属溃散。汲桑和石勒逃回荏平,聚众占据郡县。汲桑自称大将军,任命石勒为扫虏将军。他们东征西讨,声势渐隆,被当时主掌晋朝皇政的太傅司马越视为眼中钉,派大军围攻。汲桑和石勒力战不支,遭到惨败,各自逃散。石勒逃回上党,旋即投奔了匈奴汉王刘渊。刘渊任命石勒为辅汉将军、平晋王,后为安东大将军。石勒率部征战,攻陷京师洛阳,囚执晋怀帝司马炽,并俘获大批西晋王公将相,为汉王刘渊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过程中,石勒的势力渐渐壮大,最终于公元319年自称赵王,建立了割据政权,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石勒攻灭前赵,取得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公元330年,石勒即皇帝位,年号建平。
至此,榆社歷史上便有了确切可记的史书人物---石勒,他是榆社历史第一位在史书中占了很大专门篇幅的人物。他死后,遵其“吾之丰沛,万岁之后,吾当归之”的遗嘱,回到了他的家乡。现在榆社县北寨乡有保存完好的赵王墓和由此而得名的赵王村。榆社人都以自己的故土曾走出一名叱咤风云、名播千秋的后赵皇帝石勒而倍感自豪。
由此,小小的榆社不仅是上古神农炎帝第八代传人榆罔的祭祀之社、还是殷商太师、商纣王之叔箕子和战国时赵国大将军廉颇的故里;不仅是五代时期为韩王王建立皇封御赐的“将相坊”,而且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从“奴隶到皇帝”的大赵天王石勒出生和归宿的地方。真可谓是将相之地、帝王之乡。
虚怀若谷不计嫌
石勒为人旷达,气度不凡,对人对事不计细过。石勒本人是羯族,自然不愿听到“胡”字这个带贬义的称呼,并严令不准以“胡”字称呼少数民族。有一次,一个胡人喝醉了酒,骑马冲进了宫门。石勒听说后大为生气,责问当时值班的宫门守卫冯翥。冯翥因恐慌,一时忘了避讳,回答道:“那人是个喝醉了的胡人,他要骑马闯入,我百般阻拦呵斥,但他听不懂我的话,没法和他说理。”但石勒听了并没怪罪冯翥,反而笑着说:“是啊,胡人么,确实没法和他说理。”还有一次,石勒看见参军樊坦的帽子衣服都破旧不堪,就问他为什么这样。樊坦是个直筒子,想也没想,脱口说道:“我家曾被一群羯贼抢过,钱财都被抢光了。”旁边的人听了都大惊,石勒却并不生气,笑着说:“羯贼竟这么坏啊!今天我要来补偿你的损失。”樊坦这时才觉察到犯了大忌,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石勒笑着命令手下拿来一些钱物给他,让他回去了。石勒称王后,曾把老家的一些乡亲接到都城,饮酒叙旧。有个邻居李阳,以前曾因争夺沤麻池而和石勒打过架,因此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沤麻之争是老百姓之间的纠纷。我现在连整个天下都能容纳,难道还容不得一个老百姓吗?”命人把他接来,和他共饮,酒过三巡,石勒抓着李阳的手臂笑着说:“从前,我曾挨够了你的拳头,你也偿够了我的毒手啊。”
人贵知己得天下
石勒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极有见识。他喜欢让人给他读书听,边听边评论古今一些事的得失。一次,他让人读《汉书》,听到郦食其劝刘邦封立六国的后代时,惊诧地说:“这个办法是错误的,为什么汉高祖还是得了天下?”待听到留侯的劝阻,就叹道:“幸亏有个留侯啊!”一天,石勒招待群臣吃饭,席间问道:“我可以和古来哪类皇帝相比啊?”大臣们纷纷说:“您的神武谋略超过了汉高祖,他之后的君王没有可以和您相比的。”石勒笑着说:“人哪能没有自知之明啊!你们说的太过份了。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就要尊他为君主,和韩信、彭越一样为他打天下;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就要和他一起争夺中原,还不知道最终谁能获胜。大丈夫做事,应当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不应当像曹操、司马懿那样欺侮别人的孤儿、寡妇,靠着狐媚欺诈来夺取天下!”他的这些作为和见识,深为军中的读书人所钦服。人贵知己,得道多助,最终还是得到了天下。
兴学重教育人才
石勒是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杰出的少数民族帝王。他以汉族贤明皇帝为楷模,重视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五胡十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后赵政权需要各种人才,石勒便采用了汉朝选官制和办学培养人才。他下令公卿为官每年推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清各一人,然后通过答策选择任官。他还亲自到郡、县接见文学之士,对有才能的给以奖励或任用为官。同时,在大赵国都-----襄国,设立太学、小学八所,规定凡适龄儿童不分穷富一律送入学校学习,品学兼优者有奖,考取秀才者提拔做官。太学中前几名选用著作郎。还下令从君子营中调了一些儒生充当老师,不够的在全国遍贴广告,招聘师资。并制定了考试三次学业修成的制度,为后赵王朝培养、选拔了一批有用人才,也为后世树立了典范。石勒办学、荐贤、选能的措施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重知识、重人品、重人才的风尚.这与晋朝腐朽的选官制相比,自有一种清新进步的风气。
赵王挥泪斩张越
石勒称王后,时任荆州刺史的张越,依仗他是赵王妹夫的权势,霸占民田充公,收取租利,中饱私囊;以选送“霸王鞭”歌女为名,强抢民女玩弄纳妾;对劝阻、举报者,挟嫌报复,轻者革职,重者处死。石勒收到状纸后,暗中派人查证、核实后,召集各级军政官员,当众宣布罪行,立斩不饶。当文武百官、结义弟兄、亲戚朋友跪地求情时,赵王石勒大义凌然,义正词严地说:“国家刚刚建立,内部就有这等不法分子,而且是我的妹夫,我如今是赵国皇帝,如果自己的亲属这样,我们这赵国还能立得住吗?”说罢,回头看了一眼年迈的母亲和痛苦的妹妹,一把抱起不足三岁的小外甥,挥了一把泪,斩钉截铁地说:“推出去,斩!”当刀斧手将张越押赴刑场时,大殿内外欢声雷动,数千民众齐声高呼:“赵王万岁!赵国万岁!”
禁奢倡廉得民心
石勒痛恨西晋王公贵族的奢侈风尚。在他病危时曾下令:朕魂魄思沛,死后要立即送回老家榆社三日而葬,不得骚扰百姓;内外官僚每人只许撕尺半白带系之以代孝服,在葬后即可除去;丧葬期间不可禁忌婚娶、祭祀、饮酒、食肉等;各级官员不能离开职守奔丧;下葬时敛以时服,载以常车,棺内不准藏放金玉器玩;只用土葬,不得耗资券砌等等。石勒做为一国之君,富敌天下,但死后从简薄葬的事在民间影响很大,深受百姓拥戴和效仿。
拜将台上看军乐
赵王石勒的谋士张宾一条妙计连克三郡后,赵王看准了张宾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屯军魏郡城,设坛拜将,封张宾为义军左军师,行都督权,并赐剑授权。为拜将助兴,首先表演了两个节目:第一个节目是“霸王鞭”舞。只见八个兵士各穿一族服装,各拿一根用空心竹杆做的军棍,里面装有石子,军棍挥动,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军棍上裹着五色丝绸,两人一对,揉武术和舞蹈为一体,打、跳、磕、碰,节奏明快粗犷,美观、大方,妙趣横生。看得石勒及其部将赞不绝口。第二个节目是“八音会”,这是石勒部下在原来以各自的兵器搞的“四音会”的基础上,配以笙萧等乐器合成“八音会”,旋律优美,情调激昂,令人鼓舞。表演完毕,赵王石勒高兴地说:“从今往后,‘霸王鞭’和‘八音会’就定为我们义军的军乐,每当喜庆胜利,大家就吹吹打打,以鼓士气,壮我军威。”赵王话音刚落,台上台下欢声雷动。从此,“霸王鞭”和“八音会”广为流传,长盛不衰,一直传到今天。
宴乡亲赵王赐名
赵王石勒率军大败刘曜50万大军,“鞭敲金蹬响,人唱凯歌还”,分几路大军班师回朝之后,想起如今已打下大半个中国,多少英雄为大赵江山献出了生命,特别是老家武乡石原山八千义军几乎全部捐躯疆场,一时觉得愧对家乡父老乡亲。于是,命人到武乡从胡汉村、石原、箕城等地接来当地选派的200余名乡人来襄国聚会,痛饮三日、游览三日。为了答谢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和对赵国的重大贡献,石勒决定:武乡三年免税、五年减税。并和乡亲们商量,把武乡县改作武乡郡,郡府仍在原址社城,武乡县的县城改到河北街(即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另起名叫做“榆社县”。他:说:河北街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块风水宝地,特别是西有紫金山,南有笔架山,出东门是板坡村,出西门是上、下西山,出南门是河南街,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很好。他的提议得到众乡亲的一致拥护。大家高兴地说:咱们榆社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人成了气候,你是咱榆社第一个皇帝,一定要当好、坐稳,为咱榆社人争光。
毛泽东批注石勒战事
建兴二年(314)二月,石勒将要袭击王浚(幽州刺史),但犹豫不决,已经宣布戒严,但未发兵。谋士张宾说:“夫袭人者,出其不意。今军严经日而不行,岂非畏刘琨(并州刺史)及鲜卑、乌桓为吾后患乎?”石勒曰“然。为之奈何?” 张宾说:“彼三方智勇,无及将军者,将军虽远出,彼必不敢动,且彼未谓将军便能悬军千里取幽州也。轻军往返,不出二旬,就使彼虽有心,比其谋议出师,吾已还矣。且刘琨、王浚虽同为晋臣,实为仇敌,若修笺于琨,送质请和,琨必喜我之服而快浚之亡,终不救浚而袭我也。用兵贵神速,勿后时也。”石勒听后说:“吾所未了,右侯已了之,吾复何疑!”于是派人送信给刘琨,说自己:“过去罪恶深重,现在拟讨伐王浚,立功自赎。”在麻痹刘琨的同时,石勒指挥轻骑连夜急驰,用诈降计一举攻下幽州,擒斩王浚。
张宾向石勒讲的这番议论,对整个形势,对王浚与刘琨的矛盾,对石勒与王浚、刘琨、鲜卑、乌桓的力量对比,对各方的内心活动,对石勒所占的优势,都作了客观而精彩的分析。正是由于张宾提出了正确分析,促使石勒下决心出兵; 正是由于张宾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的决策意见,帮助石勒先后取得了消灭王浚和打败刘琨的胜利。最后解决了西晋在北方的军事力量。
毛泽东在有关这段分析的资料天头上做了深刻批注:分析方法是极重要的。
赵王墓前话春秋
(一)
救民水火起荒丘,敌忾同仇祛隐忧。
奴隶登基今古颂,赵王墓畔话春秋。
(二)
国碎多由内耗生,朝纲腐败厦倾崩。
赵王大义得天下,为政清廉盛世逢。
(三)
漳水滔滔万古流,青山依旧梦悠悠
英雄豪气惊天地,谁捧黄沙做墓丘?
位于山西省榆社县北25里处的北寨乡赵王村北保存完好的后赵皇帝石勒墓
位于山西省榆社县城东2华里处的文峰园中古塔下的后赵皇帝石勒的塑像。
大赵天王、羯人石勒(公元274年---330年),上党武乡(即今山西省榆社县北部重镇社城一带)人。
2006.12.14,省、市知名专家参加榆社石勒文化研究会成立并进行学术研讨,进一步确认榆社为石勒故里。
清.光绪6年榆社县志关于歌颂石勒的诗词记载。
清.光绪6年榆社县志关于石勒墓的记载。
乡人张寿峰出版长篇小说《石勒演义》
乡人李旭清出版长篇小说《枭雄石勒》(照片待发)
乡人以石勒为荣、以石勒为品牌,并以各种形式宣传这位榆社历史上唯一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