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结合教材63页的“凸显人物性格”来讲了这篇课文,总觉得学生能够领悟技巧性的东西,但缺乏实战演练,老师讲得多,学生的欣赏水平越高,但写作水平就越来越低下,所以,为了配合教学目标,我给学生播放了汪涵在《开讲啦》当中的演讲片段,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全文模仿,我自己也仿写了一篇。
记汪涵的一次演讲
——仿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重庆铁路中学曾敏
我也看过不少关于名人做客大学发表的各类演讲,其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除了罗永浩,便是汪涵了,罗永浩一看其长相便知此人外表低调,内心奢华,言必及梦想,但话语中总含有几分玩世不恭的吊儿郎当,而汪涵,从不谈梦想,但每次看他的《天天向上》,总让人感觉到向上的力量。
这次,在《开讲啦》的舞台上,他还是老样子,没有经过特别修饰,依然是一袭黑色的西装,黑色边框眼镜,剪得不长不短的头发,个儿不高,稳稳地站在那里,显得干练而亲切。
灯光聚焦,他挽了挽袖口,微微一笑,说道:“大家好,我是汪涵。”这样以正经的方式来戏谑的开场白是很难听到的,他巧舌如簧,那些妙语连珠仿佛是自己从他嘴里蹦出来的,他的声音深沉而有节奏感,他的语言朴素而意味深长。
他在开头讲到一首顾城的诗,《门前》: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这短短的一首诗,经他一朗诵,那幅风吹草落的画面即刻呈现在我们面前——旷野四寂,茅草金黄,一只鸟猛然飞走,树梢朝一个方向晃动不止,我们伸出双臂,拥抱失落的自由。我在往后的日子里,也有意无意的听过这首诗,每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的时候,每当被人事浮华折腾得闭目而息的时候,我就会在脑海里就泛起这首诗,我不止一次的想到,要有多沉重的过往,多平和的心境,才能将这首诗轻轻的吟诵。
汪涵博闻强记,在他演讲的腹稿中,装着不少他读过的书、朗诵过的诗、经历过的故事。我记得在另一期节目中,他还朗诵了芬兰诗人索德格朗的《礼物》:
在这五光十色的世界里
我要的只是公园里的一把长椅
有一只猫在上面晒太阳
我想我应该坐在那儿
一封短信紧紧地贴在我的胸膛
我想这就是我的未来。
听了他的朗诵,我同样想,一个人的内心要有多无欲无求,多放得下,才有这般返璞归真的念想。当然,汪涵不苛求生活,并不代表他没有进取之心。
他说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当他说到导演夸他手掌拍得通红够卖命时,说到他终于得到剧务组所有人一致推荐时,他不禁喜形于色,语速轻快,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说到他在聚光灯前接受各种荣誉时,他却说自己“受之有愧”,他说,如果没有幕后工作者集体的努力的话,一个节目不可能呈现在大家面前,主持人只是最后的完成者,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严肃,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样子。
汪涵的演讲,讲到出彩处,会突然游离现场,将演讲变成一种自我对白的表演。他讲一个钢琴师静坐的故事,说到观众领悟了钢琴师意图的时候,他说:“当所有的声音安静下来以后,我们听到了其他的声音——自己的心跳,呼吸,小声的议论,些许的烦躁,所有这一切都是这4分36秒的组成部分。”他微闭着眼睛,仿佛也在倾听自己呼吸的声音,一起一伏,不疾不徐。
这一篇讲演只有十多分钟,时间不长,中间也没有歇息,但讲到关键处,他会似乎会刻意稍作停留,面对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们他的想法,他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他也许觉得,停下来,告诉他们,是他必须要做的事。
有学识,谦和,关心青年学子,这在当今甚嚣尘上的娱乐圈有几人能做得到?于是我想到了汪涵的这次演讲,笔而记之。
写后感:
比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的败笔之处在于,首先,梁启超撇开政治纷争不谈,其学识得到了一致公认,所以,怎么“夸大其实”地塑造人物的光辉形象都没错;而写汪涵,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再怎么有内涵要与忧国忧民的国学大师相提并论,总觉得怪怪的。因而,写作对象限制了写作的深度。
其次,梁启超其面对的是世纪之初中国顶尖学府的青年才俊,演讲内容自然非同一般,所以,写梁启超可供写作捕捉的素材很多——开场白、想不起诗句、朗诵时痛哭流涕、复而又张口大笑等等;而写汪涵的这次演讲,可供写作的素材就少得多了,他以一个主持人身份,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只能深入浅出,不可能力透纸背,而且区区十来分钟的演讲,汪涵也没能淋漓尽致的表现自我,所以,我只能“赋予”人物性格,而非“表现”,我的主观议论很多,反而失去了真实性,所以,写作素材匮乏导致了内容乏善可陈。
最后,两篇文章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梁实秋写作时,据那次演讲已经20多年了,那次演讲的细节他都还历历在目,其影响之深不言而喻,而我的写作感触却没那么深。所以,有感而发,言为心声,不管怎么写能让人感受背后的情感,归根结底,投入才是最关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