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朝天宫兰苑剧场,连看了五场全本[白罗衫],感触颇多,一一记录。
《白罗衫》故事,见于清人刘方《白罗衫》传奇,《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及《今古奇观》。又与《太平广记》崔尉子事、《三侠五义》倪继祖事均相类似。各曲种都有此剧目上演,情节略有差异。
昆曲的[白罗衫]做工非常繁复,剧情冲突起伏跌宕,配乐丰富,唱词的文学性虽然不高,但是非常有舞台表现力,充斥着大段情绪激烈的戏,这在昆曲中似乎比较少见。
在这出戏里,也接触了一些新的曲牌——昆曲的南曲和北曲,据说有曲牌数以千计,估计我是弄不明白的了,不过依然很有兴趣。这是题外话了。
故事梗概:
“白罗衫”本有两件,苏家老夫人给儿子苏云和媳妇各一件,儿子那件偶然被灯煤烧坏,留在了家中。苏云中进士,携家眷赴任兰溪知县,途中遭水盗徐能抢掠,苏云被推入江中,苏夫人被强逼成亲。好心的老家人趁徐能大醉,将苏夫人放走。苏夫人已怀八月身孕,奔逃惊胎气,在密林中产下一子,以自己的白罗衫包裹,徐能酒醒追赶苏夫人,却只发现了遗弃林中的男孩,便抱回家收养,取名徐继祖,疼爱有加。18年后,继祖春韪高中,御赐上方宝剑巡视江南,无意中揭开当年旧事,以两件白罗衫为线索,在老家人的帮助下查知真相,惩办了徐能,接回了大难不死的亲生父亲和隐身庵观的母亲,一家团圆。
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可是“苦主”继祖手握大权,乃钦封八府巡案,当年的巨盗徐能却已经是接近耄耋之年,所以他复仇的行为本身并不困难,简直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故事里最大的冲突,并不是拿贼断案,而是恩义的矛盾。继祖在春风得意的生活里,突然撞破血淋淋的真相,惊、怒、爱恨,种种打击使他进退两难。这位中国的哈姆雷特是从出生就没见过亲生父母的,他跟那位曾经作恶多端的养父有着十八年深厚的感情,可以说,他的成长、成材,都与养父的支持呵护是分不开的。所以当他决心复仇,为亲生父母伸冤的时候,他面对的同样是另一份亲情的割舍——这一点,据说京剧里结尾是他宽恕了养父,轻判流放,未曾确认。昆曲里是不忍依国法惩治,让养父自尽了。
故事的雏形,最熟悉的当属《警世通言》中的描述,在原文中,苏云和徐能都有个弟弟,使剧情进一步复杂,我觉得昆曲里去掉这两个弟弟的戏比较好,可以使矛盾冲突集中。原文的结尾写得十分残忍,继祖摆下鸿门宴擒拿养父,破口大骂“狗强盗”,当堂打板子,押监后处斩,实在缺少点人情味。昆曲中却处理得十分细腻,继祖心理的矛盾,恩义不能两全的痛苦,丝丝入扣,强盗徐能的爱子之心,也是逼真感人——评书道:书要好听,反座子得硬,诚然!反面人物如果不过是个一坏到底的恶人,戏就不好看了。惟有这样爱恨纠结,才更让人悲喜交集。
从故事中,还感受到中国式的孝道以及伦理观念。譬如,杀父夺母本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事实上,被杀的父亲并没有死,被强抢的母亲也守住了贞洁,从这一点上看,强盗徐能的罪不至死,更何况他对继祖有十八年养育之恩,不单单是养育,他对这个“儿子”是真正倾注心血、爱如珍宝的。因此继祖对养父的态度里,包含了一些中国传统思想:首先,只有亲生父母才是骨肉,其次,杀父(既然未死)尤可恕,夺母却不可容——虽然苏夫人终于逃走,但是强逼成亲,本身已经是不可饶恕的羞辱,因此最后唱词里不提父仇只言母恨,只有徐能一死,才能洗雪苏夫人当年所受的耻辱。只是徐能之死,让人没有感觉到恶有恶报的快慰,更多的,是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