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又让地震局露了怯 中国地震局

唐山地震又让地震局露了怯

5月28日至29日,河北唐山发生两次地震,当地地震局随即发布信息,称其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余震”,引起社会广泛质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称,28日的地震确实为唐山大地震余震。而他的同事孙士鋐表示,唐山大地震距今已30多年,把此次地震叫做唐山大地震余震不妥。不过,这些地震局系统的官员学者有一个共识:近期不会发生大地震…【详细】

这次很可能是36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36年不是问题,上百年后都可以发生余震

维基百科“余震”词条提到:美国密苏里州有一个新马德里地震带,1812年前后该地发生4次8.0级左右的地震,之后的近200年中,该地的地震都认为是1812年那几次的余震。

这个词条对余震的定义就是:同一地点,在先前较大地震之后发生的较小地震。如果后发生的地震更大,那么后发生的是主震,前面的是前震。余震的形成是由于:在主震影响下,地层断面发生了位移,断面周围的地壳外壳需要调整所导致的。

判断一个地震是否是余震的方法,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震级。余震的震级必须比主地震小。如果一次地震之后发生了震级更大甚至震级接近的地震,那么这个地震就会被列成主地震,而不是余震。

第二个是地理上的,余震肯定发生在主地震所处的地震带或者周边,地点上要比较接近主地震。这个还是比较好判断的,普通人就可以判断出来。

再一个是时间上的,余震需要发生在主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范围内。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因为究竟多少时间,并没有一个标准。实际上因为主地震发生的震级不同,造成地震的原因不同,也不可能所有的地震甚至同一震级的地震有一个共同的时间范围来判断以后发生的是不是余震。一般说如果主地震的震级很强,那么余震持续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几十年以后也是可能的。

之所以说“很可能”,是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

关于最近两次地震,上海市地震局宣教中心主任韦晓博士也提到,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过他也指出,科学界对余震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一场地震是不是某次地震的余震,需要综合分析后才能判断。

韦晓称,1976年7月28日,7.8级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形成的地震断层的破裂长度约为100公里。近30多年来,在该地震区(发震构造带)内,平均每隔1-2年就会发生一次3-5级的有感地震。这说明,从唐山大地震至今,这条发震构造带内积累的能量尚未完全释放。28日上午的4.8级地震也发生在该发震构造带内,震级在3-5级范围内,因此基本可以判断它仍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同样道理,29日凌晨的3.2级地震也属于余震。这类余震今后还可能发生。【详细】

急于预测“近期内不会有大地震”就不对了

历史上,台湾宜兰县发生过多次强震。

这里并不是说唐山还会有一次大地震,而是用一些已经发生的地震对专家的预测行为本身进行否定——当然,因为可能性极低,以下讨论也仅仅停留在概率意义上,大家不必恐慌。

首先,小的地震不仅可能是余震,也不排除是前震

在日本发生3·11大地震之前的3月9日,在相同的地区发生了一次7.2级的地震,震源机制与3·11地震十分相似,之后也发生了一系列稍小一点的5级以上地震,其中有三次震级在6-6.1级。这些地震集中在3·11大地震断层的东北不远处,也处在之后大量余震的范围内。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之前的几次地震明显是本次大地震的前震。

然而,通过前震来预测主震是不可能的,除了强度比主震小之外,前震没有什么“特性”。实际上,分析地震前几天的状况,就能发现在3月11前的地震活动似乎在7.2级地震之后停止了。【详细】

其次,地震多发区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也存在

从历史上看,大地震在同一地域上演也不是新鲜事。

台湾是我国地震活动的频发区。花莲1986年11月15日发生7.6级地震,1990年12月14日又发生了7.1级地震,2002年3月21日再次发生7.6级地震。1995年6月25日宜兰发生6.5级地震,2005年3月6日宜兰沿海又发生了6.3级地震,2007年9月7日宜兰以东海中再次发生6.6级地震。尤其是1994年5月23日5时36分6秒在台湾地区发生6.0级地震后,5月24日4时0分47秒在同一地区又发生6.6级地震。两次地震相距仅几十公里。

四川也位于地震多发带。据中国地震信息网,有地震记载以来,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中附近200km范围内已经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

北京市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强震。公元1679年9月2日平谷-三河8级地震是有记载以来对北京地区造成破坏最为严重的地震,10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伤亡。在北京市行政区内最早的地震记载是公元294年9月北京延庆东地震,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在1484年2月7日又发生6.0级以上地震,北京延庆两次地震相隔1190年。(资料来源:地震预测与预警/仇勇海/中南大学出版社)

地震不可预测是全球科学界共识

课本上的地动仪只是今人猜想的模样。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在做地震预报

实际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不做地震预报这个工作。

在欧洲和美国,“地震预报”甚至是科学家回避的字眼。“如果提交给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或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项目建议书中提到‘地震预报’,可以肯定不能获得经费支持。”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维斯(MaxWyss)说。

美国当年也曾考虑要不要做地震预报,专门委托兰德公司做调研,兰德公司最终给出的利弊分析是:与其做地震预报,不如将经费投入到工程抗震。【详细】

唐山地震又让地震局露了怯 中国地震局

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最多也就算算地震的概率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网站上写得清楚: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加州理工学院或其他任何地方的科学家都不曾预测过一次大地震。他们不知道如何预测地震,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知道。不过,根据科学数据,我们能够计算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概率。USGS致力于地震灾害的长期减轻,是通过帮助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而不是通过试图实现短期预测。

地震就好比你往地上堆沙子,只能知道沙堆崩塌高度的出现概率,而永远不可能知道具体的一次堆沙子,会到何种高度才崩塌【详细】

只有地震速报、地震预警,没有地震预测

美国、日本、墨西哥是最早应用地震速报与预警的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兴趣,包括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等。中国台湾也已将地震预警技术纳入实用。

但至今,中国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质行动,在《中国地震局支出预算表》里面,并无“地震预警”这一项;其“科学技术”这一大项支出里面,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表述略显含糊的“应用研究”…【详细】

地震局为何不愿承认在预测地震方面的“无能”?

2010年国家地震局住房保障支出1.6亿。

“地震预测”是地震局存在合理性的最大来源

在很多人眼里,地震局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准确预测地震,因为防灾救灾的职能主要由民政等部门承担。因此,越是对“地震预测术”有所期待,地震局的庞大编制和经费就越显得合理。

看看这组数据,你可能会感到失望:2010年国家地震局的经费支出中,用于地震预报预测270万元;震情跟踪1700万元;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5012万元;住房公积金7166万元;购房补贴8678万元;行政运行1.8亿元;机构运行2.1亿元。

其中,引起群众不满的开支是:地震事务共需13.9亿元,其中最烧钱的事务叫做“地震事业机构”,需要支出7.2亿,其次当数“行政运行”1.8亿,而花钱最少的是“地震流动观测”,只需140.3万,“地震预报预测”仅需270万。仅占地震经费的千分之一!

还有一项引起群众质疑的则在于地震局的“住房保障支出”。总数额为1.6亿,其中包括住房公积金7166万,提租补贴518万,购房补贴8678万。

当然,这些都没有影响国家地震局在随后的5月,获得财政部颁发的“2010年度中央部门预算编报工作二等奖”,在参评的161个中央部门中排第14名。【详细】

利用民众的期待,制造“地震可预测”的假象

中国的地震部门为了防止“地震不可预测”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民众会认为“地震局没必要存在”;以及与地震预测有关的经费项目申请不下来。所以一直有意无意的给民众造成“地震可以预测”的假象。大家一定记得汶川大地震之后、20日前后四川甘肃像模像样地发布了两次强余震预报,竟然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齐备,仿佛中国的地震部门,真的一枝独秀,做到了人家世界顶尖科学家证明不可为的事情。【详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4173.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及其地质背景 河北省唐山市

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及其地质背景嵇少丞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地震了,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廊坊、辽宁省葫芦岛、盘锦、锦州等地区(特别是住楼房高层的人)有感。震中位于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7度,

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 河北唐山大地震

河北唐山地震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北京有震感。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北京时间2012年5月29日5时整,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

声明:《唐山地震又让地震局露了怯 中国地震局》为网友魔窟鬼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