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论一 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和现状

1、创新与技术创新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综合并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获得潜在的利润。依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技术创新处于中心地位。

技术创新是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技术创新是一个概念体系,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创新。从创新内容的角度,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如产品品种创新与产品质量创新)和生产方法创新(如工艺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按企业创新的方式划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又可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在已有创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的方式和手段引进其技术和创新的成果,在其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模仿创新是走向自主创新之路前的必经阶段。然而,模仿创新不从事研究开发方面的探索和超前投资,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在市场方面,被动跟随和市场定位经常性的变换也不利于创新成果的巩固和发展。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更不容易了。

合作创新:很多科技企业创业者有创意、有知识,但缺乏资金和商业运作经验,因此采用合作创新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即使是大型企业,合作创新也是常用的创新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

2、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从企业层面来看,自主创新也就是自己起主导作用的创新,包括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组织的控制、进度和经济指标的确定,特别是知识产权的归属等。当然“自主”,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自己做,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而是要起主导作用。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获得的,自主性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

自主创新具有领先性。领先性不仅指在同类技术和产品中技术上领先和时间上的领先,还意味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率先开发市场,率先商品化,率先获得较高的利润。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核心技术并非一定是技术含量很高、无法模仿的技术。如果该技术虽然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不难模仿生产,但是由于拥有知识产权,受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迫使竞争对手不敢模仿。自主创新的主要缺点在于其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企业不仅要投巨资于技术研究与开发,而且必须保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人员队伍,不断提高R&D能力。

自主创新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二是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必须是原始性和突破性的创新。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领域做出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从而推出创新成果,开辟新的创新周期和掀起新的创新高潮。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人类认识和生产力的飞跃。

原始创新,不仅推动科技本身的跨越式进步,而且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原始创新是有相当难度的,特别对中国企业界来说,难度更大,但是也并非高不可攀的。原始创新可分为科学上的原始创新和技术上的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长期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过程,是不确定的探索过程,原始创新成果未必立即得到社会承认并产生巨大价值,原始创新需要大量投入。原始创新永远是我们在自主创新进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集成创新:现阶段而言,对于中国的多数企业,集成创新更具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集成创新就是利用多项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产品。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根据目标设计,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并经过优化配置,形成一个由各种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相互匹配、具有独特功能优势的有机体的行为过程。在一个适合的系统中,整体会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1+l>2。集成创新是易于被企业掌握的重要的创新形式。从运载火箭、波音飞机,到家用电器、集装箱及因特网,都属于集成性创新。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并不等于完全否定技术引进。若要尽快赶上国外的先进水平,除了自力更生外.还要引进国外先进成熟技术,把重点放在消化、吸收上,并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再创新,使之先进于引进技术而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实质上是本土企业(包括行业和国家)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家智慧、创新集体与企业技术系统相结合运作的动态特征。技术系统在企业理念、精神、价值观的指导下运作。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转化能力和从企业的创新产出中获利的能力。

下面这个表来自于《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周道生),关于技术创新成功因素的调查和排序。

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自主创新是国家战略,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我们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强调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自主创新是国家战略,它涉及到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如图示(微笑曲线),世界经济价值链有三大主要环节: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服务,制造处于最低端,收益最低。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上是制造环节,只能得到低收益,这种模式不可能使我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一台出口DVD售价32美元,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去掉材料成本,中国企业只能嫌取1美元的利润。一只中国生产的鼠标,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4美元,其中品牌商能赚10美元,渠道商能赚8美元,而我国的制造商只嫌0.3美元的利润。某著名企业2005年生产销售微波炉650万台,但利润仅有1400万元(人民币),每台净利润只有2元。

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的企业受制于人,中国企业已经成了跨国公司的“苦力”。“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用我们的资源,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和水,却让国外的企业家挣了大钱,看似不平等,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

中国产品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但是,西方国家可以很容易使用反倾销、环保指令和提高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价格等“非关税壁垒”来对付。中国出口中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现象,彼此之间竞相削价,导致出口价格大幅下滑。

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表现在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上,是指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起最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核心技术与企业的利益和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企业的机密,如可口可乐的配方、电脑中CPU和操作系统、手机的芯片等。在很多情况下,核心技术受到专利和版权等保护。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知识产权,中国就与高利润无缘。

引进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现在世界最先进的专利和科技80%为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所把持,最先进技术是引不进来或引不起的。我们许多企业走的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

从国家层次看,自主创新的宏观战略意义如下:

(1)自主创新是推动和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自主创新一般开辟的都是全新的技术领域,大部分属于根本性的重大创新,这样的创新一旦成功,必将引致大量的改进性渐进创新和大量外围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创新,形成密集的创新集群和辐射现象,其结果不仅会大大增强自主创新企业的实力和核心地位,而且会极大地推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新技术向各产业领域的扩散。因此,要推动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积极鼓励和推动自主创新。

(2)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否从事自主创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不应该也不可能将经济技术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模仿、跟随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基础之上。单纯模仿和被动跟随必然会受制于人,将自身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过分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入,缺乏自主技术开发,自主技术能力开发缓慢,结果经济状况不断恶化,且背上了沉重的外债。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3)我国国内市场十分广阔,消费者和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许多方面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国外技术和产品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许多市场需求只能通过国内的自主创新加以满足,比如中成药新药的研制,汉字计算机输入技术的开发等。只有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开展上述特定领域的自主创新,才能满足国内广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当今时代,经济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技术方面的领先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出于其自身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均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通过技术引进得到的永远只能是二流的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创新又较多地受制于双方能力、水平和条件方面的差距,实际上很难开展。因此,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真正尖端的高科技是买不到的,要超越国际先进技术经济水平,只能依靠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在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和产业领域,尤其要加强自主创新,只有掌握关键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才能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运。

(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科技大国,在自主创新方面,我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计划、“火炬”计划等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国在研究开发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并拥有一大批自主开发的初期成果。但由于体制、制度等方面原因,许多成果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未能充分利用。如能有效地促进这些成果向产业部门转化,推动试制、大批量商业化生产等重要的创新环节,完成创新的系列过程,则可产生十分显著的效果。可以说,在自主创新方面,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潜力,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从企业层次看,自主创新的微观战略意义如下:

(1)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根本标志。考察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发现大致相同的规律:即经历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追赶学习阶段,不断积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研究开发投入,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为主,推动企业蓬勃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大量的事实表明,自主创新是当今企业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国经济走向真正繁荣的标志。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尚比较落后,全面开展自主创新可能有一定困难,但在近阶段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将其列为广大企业努力追求并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自主创新与其他类型的创新是相互依存,紧密关联的,在同一市场中,由于比较利益的驱动,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成为模仿跟进者,必然会活跃着一批自主创新企业,率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获取先行利益。既然自主创新具有种种优势,那就完全应该且可能成为一部分条件相当的企业创新的主导战略。我国企业虽然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但确实也有不少企业发展领先一步,在研究开发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实力,积累了明显的优势。自主创新正是这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竞争实力,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选择。

4、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了“大脑国家、躯干国家、手脚国家”的分工,并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大脑国家”是以自主创新为基本战略,以生产知识与输出知识为主的国家,其共同特征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美国、日本、德国、芬兰、韩国等20多个国家属于这类创新型国家。大多数后起国家因为缺少科技实力和知识积累及优势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处于“躯干国家”或“手脚国家”的位置,只是接受知识或应用知识,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艰难的追赶。

观念上的差距:世界的著名企业无不重视创新,他们把创新看成企业的生命活力。但是,创新是有风险的,中国的企业家普遍缺少冒险精神,无限夸大了创新的风险,不敢创新,不敢尝试,有人甚至说,“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

德国出版《欧览》2005年第9期:中国(纺织)机械企业几乎都没有类似德国的企业研发中心,没有专业试验设备进行基础研究。企业普遍缺乏高质量研发人员和工程师,能承担研发任务的优秀人才往往被用来开发市场和扩张业务。韩国一位驻京记者写了一本《以新中国的速度前进》的书:“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我们只管开发这座工厂里制造产品的技术就可以了。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就应该把我们的国家培育成庞大的研究开发中心。”这些震撼人心的语言,应当使我们惊醒。

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2005年12月发布的《200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966.3亿元(合237.8亿美元),只相当于当年美国总投入的2.13%,日本总投入的13%。2004年我国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314.0亿元(合158.9亿美元),只相当于微软公司年研究开发经费78亿美元的2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只占到销售收入的0.7%。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低于1%,企业是无法存活的,所以中国的企业是在国际公认的无法存活的境况中挣扎,自主创新能力可想而知。

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拥有数:2001年,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2004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共49360件,其中中国人获得18241件,占36.96%,其余63%均为外国人获得。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是6.4:1。

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事实上,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企业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最短的一块板是“核心技术”,而这恰是跨国公司压倒中国对手的一张硬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正在谋求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型国家转变

制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七大因素:①中国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②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这是阻碍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因;⑦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这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⑥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相关的政策环境不完善;⑤相当多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⑥产学研缺乏沟通;⑦中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

“十一五”期间围绕自主创新而开展的6个方面工作:(1)制定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关专项规制,加强对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统筹部署。(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环境。(3)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专项,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大型骨干企业技术中心。(4)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加快高科技改造产业作为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5)中国要把世界工厂上升到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实验室。(6)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009年07月《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企业自主研发项目成功率高,申报与获得的专利数量明显增长;企业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有较大增长,产值呈上升趋势。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一般均能够较好地有效运用绩效管理,注重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较为健全。

自主创新见效,华东数控打破装备强国垄断:华东数控目前属于中型机床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等多种方式拥有了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华东数控是目前国内同时具有先进的龙门磨床和龙门铣床的设计和生产能力的少数企业之一。借助这一技术复合优势,公司于2006年2月在铁道部中铁六局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示范段)工程中一举中标,成功签约一台BZM-650博格式轨道板专用数控磨床,为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二台该类机床,打破了制造业强国德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

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在强调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问题上,被寄予了相同的期待。在当前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下,我国发展大型客机在起步时期的定位,将着力在设计、总装和售后服务体系等高利润的环节建设上,而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子系统将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主承包商和供应商模式,与国际最知名的航空机载设备供应商合作。像航空工业这样的战略型产业,虽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还应该坚持自主做下去。

自主创新是工程机械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然之路: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迈进,成功之路给中国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启示是,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柳工集团、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有一种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然后顽强地坚持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勇敢地进行自我创新。

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引进消化再创新闯出一条新路。2008年,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km的时速。中国铁路用3年多的时间跨越了多个国家铁路用30年时间走过的历程,创造了“中国速度”,跨入了“世界速度”的行列。创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骨干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这一创新体系,成功地实现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中国铁路人凭借创新意识,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创造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方式。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铁道部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字。这标志着首个国家级行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程正式启动。

5、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目前政府已有一些指标体系,除了和一般企业一样的资产与投入产出指标外,还有以下一些相关创新能力的指标:

(1)研发机构和科研基地建设:指企业自办或与外单位合办,管理上与生产系统相对独立,或者单独核算的专门从事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活动的机构。有国家级和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具有专门的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和人员,且从事开发人员人数达到企业职工人数的10%以上。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且有博士进站工作并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或者特色产业基地技术支撑单位。

(2)制度建设:新产品开发制度:企业为鼓励科技人员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等科技活动而制订的制度或规定,包含项目从立项到产品投产每一阶段的工作程序,以及对项目开发人员的鼓励措施、奖惩办法等。人才激励制度:企业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而制订并实施的各种制度或规定,如提供个人生活待遇、接受再教育、合适的工作岗位等规定,以及股权激励、岗位工资制、项目或课题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措施。

(3)人员素质与人才: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企业所拥有的大专以上(包含大专)员工的人数。R&D人员数: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人员数。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企业所拥有的大专以上(包含大专)员工与企业员工总数的比。R&D人员数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数与企业员工总数的比。

(4)投入指标:R&D经费总额:统计年度内企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人均R&D经费:统计年度内企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与企业员工总数的比。R&D经费总额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统计年度内企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与企业产品销售总额的比。

(5)产出指标:拥有专利数:指企业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专利件数。国家级科技计划数:企业当年度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的总数。省市级科技计划数:企业当年度承担省市科技攻关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的总数。鉴定成果数:企业当年度鉴定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数。国际科技合作与产学研项目数:企业当年度与国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项目数。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所形成的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企业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企业当年度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的总和与企业总收入的比。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论一) 自主创新能力

二、政策与环境

1、国家政策

一般来讲,在所有政策体系中,对企业创新影响较大的要素是利益分配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及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

利益分配政策决定了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技术创新效益分配方式和分配比例,是切实关系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根本政策。如通过制定对创新人员的奖励政策等形式,激发创新积极性。产业技术政策一般是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来实施的。如设立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对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直接资助等形式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政府首次购买也是支持创新的重要政策之一。企业要进行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激励和诱导,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宏观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

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对实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国内的产品和服务优先采购,从而为国内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完善投融资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发展,解决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做好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建立企业上市融资的新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企业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政府克服部门壁垒和地区壁垒,培育一批能够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服务的独立中介机构,引导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2、法律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或企业的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保障和调整作用。所谓保障,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和适时实施,为创新的启动、组织、实施创造适宜的、积极的、有序的环境。所谓调整,是指通过法律使创新建立的有效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促进创新实践的健康、高效发展。目前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缺少一部有关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中去。

3、市场

市场是自主创新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我们能够从市场上得知,顾客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为什么需要等所有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企业创新构思的来源和动力。由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给企业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机会。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不断地从创新中得到利益。竞争迫使企业快速收集情报资料,准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为技术开发作好前期准备。竞争强迫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竞争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增加技术开发者的才干,产生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进而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的实践中树立起新的观念。同时,企业也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职工的素质,特别是职工的科技素质。职工也会自觉自愿地参加学技术、学文化,提高文化知识和操作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

4、管理体制

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来说,体制环境是又—重要的支持系统。企业的产权结构、经营制度、利益分配以及各项资源的配置等,都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约束,都对企业自主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5、创新文化

自主创新既需要利益机制的刺激,又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创新的文化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教育体系、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研究传统和精神、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也必然是一个长期和不断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6、教育与人才

教育培训是为企业创新系统提供创新人才的系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全民教育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就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水平,而人员的技术素质是创新的关键因素。

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和核心,创新机会的发现与把握需要高素质的领导人才,研究开发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但目前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二〇一〇年三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4501.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活动创新案例

  企业文化如何去创新地发展,适应一个个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呢?在这里简单简单分享一下企业文化创新的几个步骤。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步骤/方法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1、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先行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统计评价 创新能力评价

南通大学题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统计评价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专业金融统计年级金融统计101学号1002103010姓名茆太春指导老师秦飞飞[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本文论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内涵,

科技创新优秀企业 优秀企业的创新

      我们根据过去IBM全球CEO调研分析结果以及实际经验而总结的观点是:创新远未消亡。相反,那些利用产品、运营和业务模式创新在竞争中真正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创新势头强劲。生成、控制和利用创新的能力会成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如何创新才能为酒所用

     从市场营销的层面来看,白酒竞争的态势已白热化,无论渠道的抢占,还是消费群的争夺,都达到了无处不在的境地。可是白酒发展的“黄金十年”,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越来越脱离了消费者,脱离了价值观。而文化如何创新才能为酒所用?什么样

声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论一 自主创新能力》为网友七瑾丶染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