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专题:玩对冲基金的华人-黎彦修

对冲基金专题:玩对冲基金的华人-黎彦修

20060403

黎彦修投资3000万美元,在华尔街创办“前沿对冲基金”,掌握数十亿美元资金。


黎彦修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先沉思一下,碰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会莞尔一笑,然后兴致勃勃地和你解说。


他创建的对冲基金公司Fore Advisors在曼哈顿公园大道沃尔道夫酒店对面一幢43层办公楼的顶层。办公室一面全是窗户,宽大明亮,望过去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纽约湛蓝的天。


黎彦修个子不高,穿一件稍长的黑色夹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质朴,但是,言谈举止间,这个经常作出上亿美元投资决定的人,时时让人感到果敢和老练。


黎彦修从芝加哥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毕业后,曾在美林证券、瑞士第一波士顿工作,之后加盟加拿大道明银行,创建全球可转换证券自营交易部。


2003年,黎彦修投资3000万美元,和他在多明道银行的同事开创了“前沿对冲基金”(Fore Advisors),他亲任CEO,掌控资金数十亿美元。这样的成绩,在华尔街,不管是华人还是美国人,都算凤毛麟角了。


搞清楚自己的兴趣


谈起金融,黎彦修说第一要务就是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很多人来做这一行都是冲着钱来的,”黎彦修说,“但这是一个竞争太激烈的行业,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有一部分集中在这个行业里,你怎样建立起一个比别人优越的可持续的长处,这需要一种很长期的学习。”


对冲基金专题:玩对冲基金的华人-黎彦修
这确实是一个风云变幻的行业。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Fund,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内涵,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最近几年,对冲基金在全球发展迅猛,美国尤为显著。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此前并未对对冲基金注册作出强制要求,因此大量对冲基金迅速出现。目前美国估计有8000家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管理着有钱人及各机构的巨额资产,并采取可能影响某些证券及整个市场的投资策略。


摩根士丹利最新的报告显示,全球最大投资银行在对冲基金服务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增长,在未来的利润及增长方面,它们越来越依赖于这一类新型投资者。


黎彦修的公司所投资的对象是可转化债券,一般企业和银行贷款。在对冲基金中,可转化债券与其他债券、贷款可以把风险和回报适当加以平衡。


好奇与热情


开创对冲基金公司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行业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管理者,职业化的团队,风险控制系统,愿意提供比基金更高的透明度。在2003年开办的大对冲基金公司中,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的管理者都已经在这个行业享有极高的声誉,都有在大的对冲基金工作过的经验。


爱想问题,注意观察,这是黎彦修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体会。


“要好奇!”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想做教授的黎彦修认为,每种学问都要有个假设,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用这个结论来验证假设。这和金融很像,唯一不同的是金融界是靠钱来验证假设。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工厂德尔福9月倒闭,很多投资公司损失惨重,但是黎彦修的公司没有。他对德尔福公司的观察是,按照账面上的数字,这个公司没有问题,但是其工人一小时工资和福利,达到70~100多美元,而本田的成本远没有这样高。


在黎彦修看来,做投资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灵感一来,投一大笔钱,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观察一个公司,去了解情况。


“我要不做这一行(就不会想去了解这么多东西),”黎彦修说,“这就是好奇。”


愿赌服输


由于对冲基金的迅猛发展,德国最高监管官员也曾警告美国监管当局,注意对冲基金可能给全球金融系统带来的威胁。


2002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公司倒闭。那时还在道明银行任职的黎彦修,率领投资部门对市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当时很多公司倒闭影响到了整个系统的信心,很多非常优秀的公司也都跟着卖出,而黎彦修则大量买进。那一年大家都输钱的时候,他赚了很多。那是黎彦修多年的金融生涯中最快意的时候。


在2001年“9 11”时,市场普遍低迷之际,黎彦修同样大量买进。


“金融系统出现危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投资人对这个市场和系统的信心,”黎延修说,“有价值的证券不可能永远在低价位上,总是会反弹的。”


这样的信心从何而来,黎彦修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但是他觉得这是在任何行业能够成大器者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黎彦修也有推倒重来,愿赌服输的勇气。


他本来是一无所有的人,从小在贫穷的辽宁农村长大,黎彦修13岁才看到电灯,认为抽水马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从辽宁的农村到现在的纽约,40岁的黎彦修说,并不是40岁的人看到的就是40年的事情,从那边到这边,这个世界整整发展了100年。


“你是一个聪明人,有本事,四肢又基本健全,”黎彦修说,“那么你喜欢做的事情就试试,不成了又怎样,再做别的。有什么好怕呢?”


打破思维定势


198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来美,又是在风口浪尖的华尔街大展拳脚。和其他的中国人一样,黎彦修也遇到过发展中的种种困难。


他1991年进入美林银行工作,当时中国人在华尔街工作的特别少。在他报到之后,一个交易员对他开玩笑说:“我的干洗衣服洗好了吗?”这虽是玩笑话,但是在当时的美国人心目中,中国人就应该是做这些事情的。


这是一种思维的刻板模式,黎彦修认为不能够怪美国人,人认识人的时候,当没有其他信息来帮助,最容易拿表面的东西来判断人。当时,没有华人在金融界崭露头角,中国人确实大部分混迹于唐人街,开餐馆、制衣厂。


即便是现在,这种思维定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在美国受良好的教育,挤入金融、生物、IT等领域而有所改变,但是,在大公司工作的华人还是能够感受到一层看不见的天花板。


黎彦修认为事在人为,客观环境就是这样,要想着怎么样去利用这个环境,总是怨天尤人不行。


“旧的思维定势是怎么打破的?就是要靠大家去做,”黎彦修说,“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思维定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4562.html

更多阅读

军品店:玩“酷”子弟的时尚

 王国兵车行的门面并不显眼,平和淡黄的木纹打底,上有“兵车行”三个绿色大字。但走进店内便发现,这是一个玩“酷”子弟的时尚王国,店里的军用品除了军刀、肩章、军用手表,还有战术背心、军用药盒、军用夜视仪、军用手表、老式手摇电话

第34节:让人感动的那张床(2)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工人的整套作业流程既专业又流畅,毫不拖泥带水,也没有露出什么不耐烦的表情。看着两位工人专业的作业流程,李先生感到非常佩服,也非常感动,因为这是他在台湾多年来从来不曾有过的经验。

第33节:让人感动的那张床(1)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2-3让人感动的那张床  我一直在追求“服务的差异化”。要在哪个地方创造让人眼睛一亮的效果?要在什么时候说怎样特别的话?  刚开始我和大家一样,以为服务是一门艰难的学问。听过这

第22节:预见5年后的自己(4)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我们可以提供导览服务,载客人游览私房景点,品尝道地①的美食。当然,还包括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最富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面对这个危机,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认为未来我们的车队要做的是

声明:《对冲基金专题:玩对冲基金的华人-黎彦修》为网友秀不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