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利益集团分析
1.阶级与分级利益集团
什么是阶级?直观的观察即可看出,任何社会之内部,都划分为不同的政治、经济等级。社会中的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上。这种社会地位阶层的区别,来自社会中各种人群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差异。
这种来自经济、政治与文化差异而形成的社会地位的差别划分,就是社会中之阶层划分。表面和初始地看,阶层分化起源于社会分工。但阶层之体制化,世袭化、非流动化,导致阶级的形成。因此,富人是一个阶级,穷人是另一个阶级。世袭掌权者是一个阶级,被管制的受统治者是另一个阶级。 不同的阶级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阶级相同的人,自然具有共同利益,共同语言,因此思想、感情与价值取向往往近似。
近代法国历史学派以及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阶级的人由于利益的差别,必然发生矛盾和争攘,这就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年的玉石黄金文化期)至今,近一万年以来人类的历史都是阶级社会史以及阶级斗争史。其间围绕国家统治权力之争夺和经济利益及经济资源之分配而发生的政权嬗变,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变迁,根本原因都是来自阶级斗争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政党是代表和实现某阶级利益集团的组织。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的调节机器。但是,如果国家机器落入特殊权贵利益集团的操控,变成特殊集团攫取社会资源的工具,失去调节功能,社会矛盾则将高度激化而爆炸。
2.资本豪族利益集团欲主导中国
2006年5月16日,署名“亦文”在其博客发表《文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文,其文指出推进“私有化”经济改革之最终目的,文中说:
“必须借助于经济改革,逐步实现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使执政党逐步失去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经济私有化可以为不同政党的出现提供经济层面的支撑。政治也是个市场,不同政党的出现,使每一政党在执政时,要受到制衡和竞争,使之难以形成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垄断政权的局面。军队在多党并存的情况下,将脱离政党的支配,归国家所有。”
上述论点言简意赅地代表了主流精英20年改革“攻坚”的核心观念。实际可以看作自由主义“改革派”关于“深化改革”的一个总纲。
我认为,中国未来十年的确面临着爆发社会突变的极大可能性。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动变莫测的危机时期。中国未来几年面临爆发严重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巨大危险。
由于以下三大原因:
(1)国际能源价格仍将持续上升
(2)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仍将持续上升
(3)中国国内市场劳动力工资价格仍将持续上升。
势必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旦经济危机引发社会政治危机,则“白色”革命的爆发是非常可能的。
3.当代社会的阶级构成
要预知未来,首先必须清醒地认知现实。多年以来,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角度观察内外形势的方法已被国内主流学者所抛弃。
但是我仍然认为,如要清醒地观察内外形势,首先有必要实事求是地认知当今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只有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才会知道当今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目标所在,知道一些专家学者们究竟在为谁的利益讲话,以及各种政策方针究竟对哪些阶级或集团有利。据我观察,当代中国队社会阶级构成大体如下:
(一)新兴资本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由以下几种成份组成:
1、大资产所有者,新兴经济豪族(富可敌国,拥资数百亿的私家富豪,已有上百位。)
2、买办资产者,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利益代表
3、知识分子中的权贵人士,以及内外利益集团高佣金收买的代言人(包括某些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
这个集团正在通过操纵媒体及舆论,而深刻地介入以至转变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二)权势文官阶层
主要为官员及国企的行政管理者。
1949——1976年(毛泽东时代),主导政策取向是对内抑制民间资产集团的形成,对外抵御西方势力的渗透和入侵。
但是近年来,为了发展私营经济和引入外资,对内扶植民间富豪一族的发展,对外则鼓励和吸引跨国资本的进入。
在这一过程中,干部文官体制官僚化,衍生为一个特权阶层。由于各级行政权力失去监督和制衡,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体系发生了深刻的政治蜕变和组织蜕变。
(三)下层社会
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
(1)城镇工薪小资产者,
(2)农村小土地所有者(小农),
(3)城乡下岗失业及无业者(无产阶级),
(4)城乡流民(流氓无产者)。
城镇工薪小资产者:主要是有较稳定工薪收入和小量资产的人、包括蓝领工人、白领职员(中下层知识分子)。
小农:今日中国的农业经济是极其脆弱而不稳定的个体小农经济。所谓小农,实际是乡村中的小资产农户,家庭拥有小块土地及微量农业收益,家中主要劳力出外打零工以补货币收入之不足。
4.面临生存危机的中间阶层
由城市工薪小资产者(小市民)和乡村小农组成的小资产阶层,在当今中国社会现实中,实际是一个介于经济两极:一极是富豪(资产者),另一极是赤贫者(无产者及流民)之间的所谓“中间阶层”。
但是,这个中间阶层的总人数及其家属在中国总人口比例中,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个中间阶层的安定,构成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石。
过去二十年的改革,使这个中间阶层在生活形态上普遍有所受益,表现在土地、房屋等小资产的获得,以及基本生活状况的改善。
但是当前,随着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个中间阶层也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生态正在被急剧发展的两极分化所破坏。这个中间阶层当前普遍面临四大危机,即:
1、医疗危机,2、养老危机,3、子女教育危机, 4、住房危机。
此四大危机在民间被称作新“三座大山”和作房地产豪商的“房奴”。
(实际上,所谓“新左派”,主要就是这个中间阶层利益的言论代表。)
耐人寻味的是,目前部分精英所正在鼓吹的“深化改革”,无非包括四大措施:
(1)土地私有化
(2)国家资源全面私有化
(3)金融自由化
(4)共产党放弃政治领导权,国家放弃经济管理权。
如果国民经济沦为无国家主导、任由资本大鳄兴风作浪的”自由经济“,则将直接危及这个中间阶层的生存状态。例如,一旦实施农村土地自由私有化,则多数农民自由在市场上出卖小块土地。虽然一些农民可以由此获得小笔金钱,但多数农民将从此永久失去土地资源。
众多失地、失房农民及其家属将成为彻底无业、无产、无生计的新生无产者。同时,大型国企进一步私有化后,也将使大批产业工人“下岗”而成为失业者。
金融自由化将导致通货膨胀和使商业银行破产危机浮出水面。
在上述情势下,目前相对稳定而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中间阶层(小市民、小农),势必由于上述“改革”的深化和“攻坚”成功,而最终走上破产化之路。
5.“无产阶级”新生
毛泽东时代,共产党被称作“无产阶级”的政党(国家称作“无产阶级专政”),但当时中国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无产阶级。至少在名义上,当时国家全部资产由全民所有,全民都是“有产阶级”。
但今天,中国确已生成一个新生的无产无业的“无产阶级”。其主要成份为:
1、失业者(下岗工人、农村赤贫者、无业社会青年)
2、流浪行乞者
在全部历史和任何社会中,无职业、无财产、无前途、无希望的社会人员,都是极其危险的反社会力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中国社会这一新生的“无产者”阶层中,相当多数是失学、失业、有生命活力而无发展前途的青年人。
这个新无产者阶层,是中国当今多数反社会犯罪分子产生的渊薮,实际也是一支具有颠覆现存社会秩序趋势的潜在政治力量。
然而,随着自由市场中两极分化的加剧,未来也许会有愈来愈多的城乡小资产者及农民面临进一步被剥夺的命运,从而沦入这个反社会的阶层中。
6.政治意识形态危机
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是因为其立党纲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共产”的对立词是“私产”(私有财产)。
“共产党”不是“资产党”或“私产党”。只要党仍在入党誓言及党章中宣称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那么,这种意识形态势必与现实中正在完全转向资本主义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政策相背离,以至发生尖锐矛盾。
这个矛盾,根源在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改革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社会现实之间,发生深刻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深刻的意识形态危机。
(注:我近几年出版的《论政治国家主义》(2004年,时事出版社),《新国家主义经济学》(2001年,时事出版社)中曾谈过:要摆脱这一矛盾,共产党所可能的选择是重提列宁在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以及毛泽东(中共中央)在50年代初所设想的“国家资本主义”即“新民主主义”。)
7.国家应主导市场经济
但是,国家资本主义意味着:共产党不应放弃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权,不应放弃对内抑制国内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对外抵抗外部跨国资本赤裸裸的扩张和经济侵略。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以国家政策和国家机器,抑制内外资产阶级无限制地牟取本阶级经济私利,而牺牲国内其他阶级利益特别是牺牲贫苦阶层利益的贫婪本性。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代表全民利益(包括贫苦大众利益)调节阶级关系,不应对内外资本利益集团屈服投降。
只有在这样的执政眼光和基础上,共产党才能重新获得社会中劳苦大众的拥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长久的巩固。
8.国家不能放任市场自流
近年来的泛市场主义改革发生了重大失误,引发了诸多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泛市场主义的所谓“改革”方向,已受到广大人民和社会公众广泛的、必然的、合理的质疑!
而在新的历史阶段,为了整合和解决泛市场化和引入资本主义所已经带来的严重社会冲突和众多严重社会问题,必须将混乱无序的市场经济,提升为自由市场与国家计划双调节的混合经济。实施自由市场与国家计划相结合,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平等兼容的混合经济。
我认为,与当今主流经济学家要求党和国家全面退出经济生活的鼓吹相反,为了防止国家陷入崩溃和动乱,党和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均不能削弱和放松。
国家有必要重新制订国家长远发展计划,包括医疗计划,社会教育计划等,廉租房计划、就业计划,国防计划。必须将当前无序混乱引起百姓严重不满的泛市场经济,提升为有管理有科学计划的新市场经济。这样,才能与党的共产主义理念相协调,才能与共产主义的党章及宪法相容。
9.GDP不是唯一
作为国家的政治统治集团,由于上述政治意识形态根本性矛盾的存在,导致古典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因之共产党干部及全体党员的传统政治信念近年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当今入党已形同儿戏,甚至不须作宣誓。因誓词内容与现实难以调和。)
这种理想信念的丧失,加剧了党内严重腐败的发生。实际上,各地之党组织不应当丧失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而完全变成一个“捞钱党”。工作中心不应当都是围绕着追求“GDP。”
- 10.“MBO”实际是对国企管理层的一种赎买
国有企业管理人作为经济官员,通过MBO(一种极其奇怪的“合法化”腐败)以及“转制”后的高薪化而彻底资产阶级化。
这种高薪赎买政策,最初实际是来自美国伊·萨克森关于“休克疗法”的改革建议:“在私有制转轨中,对共产党官员实施赎买政策,从而使他们由改制转轨的阻力变为动力”。
这种私有化转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从根基上搞挎国有企业经济体制。具有讽刺性的是,出钱赎买国企管理层,使之转变为国企掘墓人而为此买单的,竟然正是gcd自身。
11.跨国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已在中国扎下深根
港、台、西方在华跨国资本及企业管理人,通过多种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渠道,已经深刻地影响、以致甚至谋求左右中国官方政策,例如极力要各地政府坚持对外资实施特殊优惠的政策,反对国内企业与合资企业平等纳税的政策等。对此,共产党从国家民族和全民利益的角度,不应听之任之。
应当指出,与改革初期形势完全不同,当今中国并不是资本不足,而是资本过剩,所以本国企业正在积极谋求向海外进行投资。而国外当局从未对中国投资给予任何特殊优惠政策。
12.警惕突发社会动乱
当前,中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随着通货膨胀长期化的社会压力,以及众多人口就业困难,社会矛盾从中长期看,有爆炸化突发的危险。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于三方面:
1.尖锐的贫富矛盾。
2.官民矛盾。
3.警民矛盾。
众多小资产阶层的命运,正在掠夺化的私有化政策下遭受损害和被剥夺。 这种剥夺,在未来几年可能通过更严酷的金融“改革”(严重通胀以及商业银行破产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发生。当城乡中的多数小资产者被彻底剥夺而沦入生计渺茫之时,中国势必发生频繁的社会动荡。
实际上,近年城乡中已频繁发生的征地危机,就是由于部分城乡小资产者(特别是作为小土地所有者的农民),在土地及住房被开发商廉价剥夺后,进行抗争而引发的小型社会危机。
这种小型危机本身就是一种预警的信号。
通过上述社会结构分析,即可以看清今天究竟是哪些利益集团决定着中国的方向,谁在通过舆论(所谓“话语权”)而影响着中国的政策。
同时也说明了何以乱象频仍,当前中国仍能保持着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就是因为仍然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这个中间阶层乃是维持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石。
但是,自由主义精英当前所极力鼓吹的某些“深化改革措施”:土地私有化、国企全面私有化,以及党政彻底分离,国家退出国民经济管理等,正是最终将中国引向全面社会动荡的最好步骤。
(注:本文草于2006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