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课题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2014-2016)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高效发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目标任务

1、把我校建设成榆林市高效课堂领跑学校,具有很强的示范水平。

2、使高效课堂常态化,各学科能均衡发展,开课率为100%。

3、用“学本”理念指导教学,实现“用模式”而“不唯模式”。

4、建设一定规模的课改标兵,能承担示范教学人数达到三分之二。

5、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连年荣获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6、形成独特的高效课堂文化,实行和谐、民主、规范、高效。

7、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以高效课堂助推学校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

三、保障措施

1、重视“再培训”工作。做好教师、小组长、家长的培训工作。每学期五次教师层面的培训,一次家长、小组长培训。

2、形成激励机制。每学期认定一批课改标兵,表彰一次优秀小组及小组长,建立优秀小组风采展。

3、重视小组文化建设。各小组由亮丽的组名,振奋人心的组训,有意识安排小组间的竞赛,形成富有凝聚力的合作小组。

4、加大常态教研管理。实行人人公开课制度、书面评课制度、中心发言人制度、教研会考勤制度、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制度。

5、建立研究共同体。将教师分为10个研究共同体,集体备课、磨课、说课、评课,提高研讨实效。

6、实效年级教学视导。分年级进行教学视导,确定首席评课人,形成评课材料,进行集体研讨。

7、开展示范课活动。每学期初,按照“先磨后上”的办法,安排课改标兵上示范课,以精品课引领教学改革。

8、积极承担上级高效课堂的示范、调研任务,以任务助推高效课堂的快速推进。

9、成立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校级领导为课改领导小组,有序领导和服务与高效课堂的推进。

10、确定明确的时间表。一年内新模式开课率达到100%,二年内达到县内示范水平,三年内在榆林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2014年2月

附件1

绥德二小“班级小组建设”指导意见

执笔人刘旭红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把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从2014年起,我校从三至六年级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制定此指导意见。

一、小组编排
1、分组原则。遵循“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差异组合。二是小组之间成绩基本均衡,便于进行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竞争需求。

2、人员分工。小组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小组成员基本稳定,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情变化进行2~3次的适当微调。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合作学习和日常管理。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管理的主人,可设置纪检员、卫生员、联络员,也可实行轮流负责办法,让每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二、小组文化

1、创设组名。各小组应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的组名,以表达全组同学的理想或誓言,也可以直接以小组长的名字为组名,提高小组长的权威性和责任感。

2.形成组训。互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最好通过大家一起斟酌确定个性化且富有激励性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增强小组凝聚力。

3、确定组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组的组规,就学习、纪律、卫生等形成规范,大家讨论、共同制定、互相监督、全员执行,以组规增强各成员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4、制作组牌。统一制作互助小组标志牌,将各小组创设的组名,形成的组训,制定的组规编辑整理,让其提醒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5、展示空间。前后两块黑板报按小组进行划分,作为小组课堂书写展示使用,也可以把小组的突出成绩进行表彰性展示记录,没有制作组牌的,把组训固定在展示区的上方。

6、活动文化。在小组间和小组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内外活动,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7、组长职责。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全力支持小组长开展工作,提高其履职能力,让其成为小组活动的灵魂,做教师的得力助手。

三、小组培训

实行小组学习及日常管理一体化建设,要注重对小组长及小组成员的培训。每学期每一班级至少组织一次“合作小组建设”专题班会,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训目的及要点如下:

1、会管理。首先,重视培养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塑造“学习领袖”、“行为模范”的角色。其次,教师要为其提供方法,让其能有效组织小组合作性学习,会化解同学之间日常矛盾,能正确评价和教育同伴。

2、会学习。加强学生的自学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课本、勾画重点、思考问题、批注心得、记录疑点、尝试练习、坚持预习等,让学生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

3、会合作。教育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会合作,更是日常学习生活上会合作;不仅是小组内部的合作,而且与其他小组间的合作。进行集体荣辱观教育,培养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会欣赏自己和他人,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懂得学会合作,才会进步。

4、会倾听。会倾听的学生更有出息、更招人喜欢。高效课堂中由老师一人讲,变成学生人人讲,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讲,学生学会倾听决定着课堂的成败。教师要坚持通过听问训练、听写训练、听后复述、听后感训等办法,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会求助。不懂就问,是进步的保证,“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学生不懂不问的依赖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养成主动求助的好习惯。唯有关注学困生,有意对这些学生多提问,多让他们展示,才会让学生把不懂就问转化为自觉行为。

6、会帮助。教育学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他们一要有帮助同伴的意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心理上得到满足,自觉自愿帮助他人。二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人,学习中不把答案直接告诉求助者,学会引导;生活中别人有错误要敢于指正,善于批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7、会展示。新课堂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堂展示能力,在学生展示时,必须敢于叫停,必须适当补充矫正。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能力,板书能力的培养。口头展示时要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书面展示时要板书工整,速度较快;行为展示时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8、会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能分辨是非,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小组成员之间绝不袒护,有错就得提醒指正。

四、小组评价

在学习和日常表现中,坚持按照“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评价原则,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卫生管理、课间活动、校外表现、小组竞赛等方面实行合作小组捆绑式评价,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公平竞争”的新格局。

1、学习方面。

(1)课前学习:全组成员能在晨练前10分钟可以到校,进入学习状态,奖励1分。

(2)课堂表现:教师坚持实行“堂堂评”,评定课堂最佳合作小组,受到表扬的小组,奖励1分。

(3)作业评价:A、班级通过小组之间作业展览评价,最佳小组奖励1分。B、小组成员有偷抄他人作业行为发生,扣除1分。

(4)月考成绩:A、每次月考之后,小组总评成绩有一科取得班级团体前一二三名的,分别奖励10、8、6分。B、每一次考试团体进步一个名次奖励8分。对班内获得一二三名的同学为小组分别加6、5、4分。

(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取得以上成绩的分别按以上分值的2倍奖励。

2、日常表现。

(1)卫生情况:A、小组成员打扫卫生不彻底的,或者不及时打扫卫生的,扣除1分。B、学生随便乱丢杂物扣除1分。C、学生损坏班级和学校墙壁、张贴物、桌面的,扣除5分。

(2)早操秩序:A、学生早操时间偷留在教室,扣除1分。B、去操场或中园迟到的扣除1分。

(3)课间活动:A、课间活动期间学生打斗,活动粗野扣除小组1分。B、用有危险性的玩具扣除小组1分。C、靠近本组的电灯不及时关掉扣除1分。D、乱捣乱踢桌凳、门窗行为发生的扣除1分。E、学生打架斗殴,有不良影响的扣除5分。

(4)路队秩序:A、放学音乐停后学生没有归队,扣除1分。B、整队时学生喧哗吵闹,出行相互推拉,给班里带来不良影响的扣除1分。

(5)竞赛成绩:以班分小组组织的各类比赛,荣获优胜的小组,奖励5分。

(6)校外表现:A、学生在社会上有不良表现的,有人向班主任反映的扣除2分。B、学生上网吧者扣除2分。

(7)、学校评价。A、班级的良好表现,学校给予表扬的,给所涉及同学的小组奖励5分。B、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给予批评的扣除5分。C、有家长或社会人士给学校反映的不良行为扣除5分。

3、补充细则

(1)每组的基础分为100分,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成绩和不良表现,依照规则进行分数的加减。

(2)班级建立监督机构。由班长、小组长负责,进行及时登记,发动学生人人参与监督与评价。

(3)坚持实现“堂堂评价”、随机登记、一周通报的办法,有效进行核实、表扬和批评,坚持做好补差工作,纠正不良行为。

(4)以班进行每周一总结,表彰“红旗小组”,学校分别在中期和期末两次对每一班级的“红旗小组”进行全员奖励。

附件2

绥德县第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姓名

学科

授课班级

日期

课题

等级(分值)

A指标

B指标

C评价指标

教学

设计

(25)

教学目标(10)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

2、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10

9

8

7-1

教学

内容(15)

1、知识结构合理,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2、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适量拓展。

3、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5

14

13

12-1

(55)

教学

过程

(15)

1、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活学生思维,能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15

14

13

12-1

教学

方法(15)

1、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善于鼓励学生,点评适宜。

2、根据教学实际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15

14

13

12-1

学生

活动

(15)

1、参与态度:热情高,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意识强。

2、参与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和有效的合作。

3、参与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15

14

13

12-1

教师

素养

(10)

1、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良好独特的教学风格。

2、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规范。

10

9

8

7-1

教学

效果(20)

三维

目标

达成度

(20)

1、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获得的知识扎实。

2、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3、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0

18

16

15-1

简评

合计

等级

评价人

附件3小组捆绑式评价表

组名:

序号

姓名

课堂(自主性、合作性)

作业(认真度,正确率)

成绩

为组加减星

周排名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总评:

附件4

“先学后教”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榆林市校长大讲堂发言稿延永胜

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校在充分学习邱学华先生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洋思、杜郎口、山东昌乐二中等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从2012年开始,先后推进了“小学语文四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五步尝试教学法”,积极进行“先学后教”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现就一些尝试向各位专家和同仁进行交流汇报。

一、模式简介

(一)、“四环节教学模式”基本要点。

四环节教学以“定向学习”——“课堂展示”——“精讲点拨”——“检测训练”为基本教学环节,体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构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1、四个环节

(1)定向学习。这一环节是以教师设计的学习提纲进行导学,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本环节要注意四点:一是学习提纲合理,既要呈现学生“学什么”,又要渗透学生“怎样学”;二是学习时间适当,防止过快流于形式,过慢影响进度;三是学习辅导充分,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说说“悄悄话”;四是用心捕捉学习问题,对普遍性问题及时进行提炼,便于进行集中性辅导。

(2)课堂展示。展示是一种“兵教兵”,展示为了暴露学习问题。在学生比较充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安排学生个体或者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要注重多样化(听说读写背等)、最大化(尽量扩大展示面)、层次化(由难易程度确定展示对象)、有序化(有序是有效的前提)、民主化(教师要少一份“情不自禁”,多一份“默默倾听”)

(3)精讲点拨。这一环节是教师主体行为最基本的表现,教师首先要明确“讲什么”,一是学生学习出错的地方,要纠错;二是未列入学习提纲的内容,要补充;三是零散的知识点,要梳理整合;四是教学要点,要强化。其次要知道如何讲?坚持做到“四不”:一是不就题讲题;二是不沉长讲解;三是不搞“一言堂”;四是不单纯动口讲,不仅是数量上的少讲,更应是质量上的精彩。

(4)检测训练。检测起着巩固知识、验证效果、发现问题、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的作用。此环节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标扣纲”,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纲制定检测内容;二是灵活多样,可通过集体或者小组内部进行检测,通常采用书写、朗读、背诵、表述、游戏、表演等方式;三是合理的检测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四是注意问题的发现和课堂补救;五是安排课后的“兵教兵”。

2、五个关注。

(1)推行教学案。四环节教学中,师生同为教学的主体,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推行了集教案、学案、练习、测试于一体的教学案,其基本内容是“教学目标”、“学习提纲”、“课堂展示”、“精讲点拨”、“课堂检测”、“课后反思”等,既服务于“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2)设计学习提纲。学习提纲统领课堂学习任务,承载者“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重任。学习提纲一定要具备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把学习目标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二是启发性原则,即通过方法指导、问题分解、铺路搭桥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三是有序性原则,即坚持由易到难,合理设计坡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认知规律。

(3)建设学习小组。我们实行了“围坐式”教学,6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按成绩高低与性格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在小组学习中有效把握两点:一是简简单单看待小组合作,齐读齐背、你问我答、互对答案、相互补充均是最常见的合作。二是真真切切打造学习小组,要用好小组长,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

(4)捕捉学习问题。四环节教学中,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前是“多问题”,课中是“少问题”,课后是“没问题”,学习的每一环节是以前一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内容的,教师只有走下讲台,走进小组,走近差生,或者通过大面积的课堂展示发现问题,才会使每一教学环节的问题探究更集中,对课堂的调控更有效。

(5)关注学困生。四环节教学中,教师从面向全体的集中式教学,转化为面向个体的分散式指导,教师只有关注差生,才会发现学习问题,才会实现“堂堂清”的教学效果。定向学习时为“走错路”或“迷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及时为差生排忧解难;课堂教师提问时,较多地安排差生打头阵;课堂检测中,最需要关照仍然是差生,以便进行课后补救。

(二)、“五步尝试教学法”操作要点。

我们按照“从尝试着手,从练习开始,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基本理念,尝试推行了以“准备过渡”——“尝试探究”——“精讲点拨”——“二次尝试”——“课堂检测”为基本环节的“小学数学五步尝试教学”。

1、五步流程

(1)准备过渡。教师通过让学生回顾复习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的,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或者学生有生活体验的相关内容。之后,师生共同提炼和总结规律,服务学生下一环节的尝试探究,达到预热过渡的目的。

(2)尝试探究。通过教材例题浅显化设计,有效分解例题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一般做法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打开课本看一看、小组成员帮一帮、我的发现说一说等形式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3)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基本理解的学习内容,师生可共同归纳、提炼探究规律;如学生探究中存在问题较多,教师可利用直观化的图形、生活实例等进行点拨引导,举一反三,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

(4)二次尝试。这一环节教师要设计好三类型的习题,一是实践应用题,二是易错题,三是拓展题,通过有效的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拓展延伸的目的。

(5)课堂检测。检测可分为全班性检测和小组内部的互检互测。检测习题要典型,具有针对性;检测环节要简约,短平快,提高检测的有效性;检测贵在课堂补救,重在查缺补漏,努力实现“堂堂清”的理想效果。

2、六个必须。

(1)必须有充足的习题。课堂教学以练为主,课堂四个层次的练习组成一堂课的骨架,只有丰富、充足的习题练习,才会引导学生在学与练中尝试探究、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2)必须有充分的预习。我们用“271”标准确定学生的课外作业,“2”为巩固性作业,“7”为预习性作业,“1”为自我检测性作业。通过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来减轻课堂的压力。

(3)必须要让学生看书。自学课本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让他们在课本里可以找到方法,寻找到答案,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益。

(4)必须要让小组合作。合作互助、共同交流、互检互测让学习充满乐趣,是保证人人受益,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策略。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小组的建设,重视小组长的培养。

(5)必须要讲练结合。该教学模式也可简单看作“四练四讲”,课堂的每一次练习之后,教师随即进行总结概括,提炼规律与方法。课堂可谓是“学生在讲解中练习,教师在练习中讲解”。

(6)必须做到简约快捷。课堂教学贵在发现规律,“厉行简约”是五步尝试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凡小数字可以的不用大数字,整数可以的不用小数,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才会不耗时费力。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借鉴与消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与探究相结合”,实行“以校实施,实验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进行实践探索。

1、学习先行。

我们启动了教师全员外出培训计划,仅2012年学校以三分之一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同时实行了“月主题学习制度”,三年累计编印有关“先学后教”学习资料30多期,为教师提供了课堂实践的理论支持。

2、专家引领。

教学改革得到市县教育专家的大力支持,市县教育专家和领导多次对我校的教学改革进行调研指导。市教研室冷永良主任先后四次来我校,给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让我们一次次走出困惑与迷茫。

3、借鉴创新。

我们通过观摩辛店中学的“6+1”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六次全员实地观摩辛店中学的名教师的示范课,让教师在看“其形”中悟“其神”,自觉转变角色,投入改革之中。

4、任务驱动。

学校把“人人上公开课”、专题交流、周教研活动、年级教学视导等制度化、常态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5、典型示范。

我们通过“一课多次磨”,“多人磨一课”的办法,打造精品课,以精品课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同时,加大创新型师的培养和激励,实行“课改标兵”认定制度。让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排头兵。

三、实验成果

我们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目前,新模式使用已常态化,全员化,具有一定的示范水平,被老师和孩子们接纳和喜欢。课堂上学生自由自主,积极思考、气氛热烈,参与度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本人就高效课堂建设在陕西省小学校长校本研修会上进行专题交流,在绥德县高效课堂论坛中进行经验介绍。本学期,我校崔欢老师运用“五步尝试教学法”在绥德县教学能手竞赛中,荣获数学组第一名,榆林市第四名的好成绩;郝红霞老师运用“四环节”教学在我县参与全国“少教多学”子课题学校优质课选拔赛中荣获第一名,这些成绩再次证明了我校两个教学模式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去年,省教科所领导来绥德调研校本教研情况,对我校的做法充分给予肯定,称“一个很精彩的小学化、校本化的先学后教”。

教学改革发展了教师,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二年来,学校培养了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2名,县级教学能手3名,教师发表或各级获奖论文近100多篇,本人被推荐为“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三次荣获“绥德县优秀教学管理成果奖”。从2012年以来,我校取得省级荣誉两项(陕西省316评估先进集体、陕西省依法治校先进集体),市级荣誉三项(榆林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榆林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榆林市巾帼英雄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县级荣誉六项(含教学、科研、德育、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还有许多思考与感悟、迷茫和困惑。今后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分析成功与失败,在实践与探索中,努力构建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附件5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延永胜

“先学后教”是当前人们普遍赞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进行了以“定向自学”——“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检测训练”为主要环节的“四环节教学模式”改革,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实验一年来,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现就新模式基本特征作简单阐述。

一、教学时间——少教多学。四环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个“学”字。教与学的时间比重借鉴洋思、杜郎口、昌乐二中的课堂时间比例,学生学习一般在30分钟左右,教师的讲授时间则在5—10分钟为宜。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看做是学生学习的环节:定向自学(自学)—互动探究(互学)—精讲点拨(教学)—检测训练(测学),之后要达到“堂堂清”的目标要进行纠正和弥补,那则是“补学”。

二、教学流程——先学后教。四环节教学模式依据尝试教学理论,从过去“先讲后练”向当前人们普遍赞同的“先学后教”转变,把“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作为模式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是在学生充分自学与合作交流之后,通过课堂展示,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点拨,是课堂的第三环节。本模式让教师彻底走出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接受学习的圈子,以引发课堂教学的根本变化,促成教师的角色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三、教学主体—双主体。四环节教学模式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放手让学生学的线索,是一条明线;一条是教师指导学的线索,是一条暗线。在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直进行指导和课堂调控。我们推行既服务教师教,又服务学生学的“教学案”。其中包括了“学习目标”—“学习提纲”—“展示形式”—“精讲点拨”—“检测训练”五部分。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新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一点也不淡化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习内容的制定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在课堂的整体到各个环节,教师要有效地把握与调控、引导和促进。

四、教学中心—“课堂问题”。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的四个环节紧紧围绕“问题”两个字组织学习和探究的。整个课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次解决问题”如此反复的过程。“自学”不了的问题“互学”,“互学”不了的问题“教学”,“测学”出现的问题“补学”。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把学习目标转化作习题化、问题化、具体化的学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质量要高,注意设计坡度,要有启发性和可测性。其次是要善于发现问题,课堂每一个环节探究的问题正是上一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小组,走近差生,或者通过大面积的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给走“错路”或者“迷路”的同学说说悄悄话,所暴露出来难以解决和普遍问题要善于提炼,留做下一环节探究解决的内容。可以这样说,教学的过程从多问题到少问题,最后出现“没问题”的课堂效益。

五、教学形式—合作互动。四环节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讲师”,而是师生人人是老师。一是倡导“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兵强兵”。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堂、课后都要充分利用小组长教组员、学会的教不会的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多出风头。教师要多一点默默无闻,少一点情不自禁,要牢记三个“凡是”:凡是学生学会的不讲,凡是学生讲会的不讲,凡是讲也不会的不讲。二是教学合一,教师要改变集中教学向随机教学转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个人、小组、集体提醒和帮助,在学生展示验收中给予点拨与引导。即使在精讲点拨环节,教师的精讲不仅是数量上的少讲,更应是质量上的精彩。精讲要启发诱导,教以方法,点出规律,注重迁移,讲求实效,做到三个一:一是不就题讲题,二是不沉长讲解,三是不单纯动口讲。

六、教学目标—堂堂清。四环节教学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和理想课堂。以实现“堂堂清”为最终目标。如何让这一目标真正实现,需要我们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一要重视预习,缓解课堂压力,做到“没有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多为学生布置预习性作业,提供预习方法,进行预习展示与验收。二要充分备课,准确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合理的学习提纲与课堂检测题,预设好学习过程,制定展示与指导措施等。三要认真反思,反思是提升和发展自我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每一堂课教师应该反思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课“堂堂清”了吗?这样才会实现精彩的课堂,轻松的课后。

附件6

高效课堂几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延永胜

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其宗旨是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励以及学习期待达到效率的最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

1、学生本位偏离。不少教师急功近利,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很好的转变角色,仍然无微不至地包办代替,把什么都一厢情愿的讲出来。课堂上,因为老师的“告诉”,扼杀属于孩子的一切!孩子们失去了尝试、体验、探索、感悟的权利。请记住,“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2、学案设计粗糙。一是翻板式学案,教师过于依赖于教科书而设计学案,有的甚至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学案成了教科书的翻版,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的功能和优势。二是试卷式学案,学案不能体现“学路”,更不能渗透“学法”,只是习题的堆积,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三是提纲式学案,教师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黄金点、精彩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模糊,学习内容空洞单调。

3、合作学习低效。一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差,担当意识差,不能很好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二是学生求助意识不强,有疑难和困惑宁愿不做也不求助,隐藏了许多学习问题。三是小组内部缺乏整体意识,围坐只是形式的改变,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氛围没有形成。四是学生合作的几率太少,我行我素、单打独斗较多。

4、差生关注太少。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走下讲台,有足够的理由真正的面向全体,更好的因材施教。教师应该走近差生,发现学习问题,帮助差生不落下学习进度,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提问和展示中给他们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可相当大数量的老师们依旧通常把“关注差生”作为一种口号,课堂上,优秀生受宠爱自热而然,提问和展示频率最高的还是优秀学生。

5、时间意识淡薄。教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强,几乎课堂的每一环节,学习进程缓慢,浪费时间严重。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快节奏、大容量、高质量的理想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的时间管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减少时间的损耗和浪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收获、检测学习情况,提升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6、课堂展示无序。人们通常用“课堂火了学生乱了”,来称颂高效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状态。高效课堂的确没有睡觉、打瞌睡的学生了,可课堂秩序确成了老大难问题,特别是课堂展示环节的学习秩序不尽人意。老师安排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兵教兵”,可孩子们往往有的我行我素、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黯然失色各具情态。这就需要老师严格要求,善于调控,营造活泼有序、宽松有度的课堂氛围。

7、精讲点拨离谱。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四点:一是大回顾式地讲,缺乏针对性;二是直接告诉答案,缺乏启发性;三是就题讲体,缺乏系统性;四是单纯动口讲,缺乏直观性。我想精讲点拨应该是有点石成金、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明确,重点突出,节奏明快,方法得当,而不能不分对错一阵讲,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一点通,既达不到精选内容,有不能精彩引导。

8、教学评价陈旧。教师习惯于评价学生个体,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合作小组建设,有碍于高效课堂的推进。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我校推进高效课堂的主要举措之一是教学评价重团队轻个体,坚持实行合作小组“捆绑式”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做到四个捆绑:个体与小组捆绑,课堂与常规捆绑,平时与测验捆绑,表现与荣誉捆绑,用评价助推合作小组建设,让学生在有效的评价中发展自己。

附件7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课题

圆的面积

年级

六二

设计人

吴敏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特征和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基础。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了,而且已经掌握了用转化法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已经养成基本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

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

2.经历估算和小组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具

投影仪 PPT课件 圆的模具

学具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

理念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2、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图、像、文”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 学流 程

准备

过渡

1、算一算:

3²=0.5²= 0.4×0.4 =

0.9×0.9 =

2、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探究一: 圆是( )图形。圆所占( )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探究二:估算圆的面积。(自主完成)

数方格法:1.取出圆把它放在方格里,先数出完整的方格( )格,在数出不完整的方格估出()格,最后估算出圆面积( )平方厘米。

探究三: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合作完成)

利用转化思想:1.猜一猜:我们准备好的学具圆可以转化成( )。

2.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拼一拼、想一想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 )的图形。

3.看一看: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 )。

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的( ),高是圆的(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圆的面积是=( )×( )

5.用数的方法估计出的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圆的面积是( )。

我们可以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精讲

点拨

圆的面积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圆的面积( S )=圆的周长的一半×半径

S=×r=×r=π××r =πr²

火眼金睛:

1.圆的面积公式S=πr²或者S=2πr。(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圆的周长相等。( )

一、填空:

(1)、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平行四边形的宽就是圆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所以圆的面积是( ).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分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分米,周长是()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解决问题:

1.有一只羊栓在草地的木桩上,绳子的长度是4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2..在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S=×r=×r=π××r =πr²

1、通过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2、让学生经历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以“动”促“思”,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转化方法的价值,并渗透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当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比如,先让学生猜一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再通过自己操作观察发现可以转化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在通过课件的演示图形就知道平均分的越多越接近长方形。通过找出变化前后的量,就很容易找出等量来,推出面积公式来。

4、根据教学实际,自制教学课件,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图、像、文”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多向思维。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课题

乘法分配律

序号

学生姓名

学习

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

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2、简便运算:125×19×84×125×8×25

&.尝试计算:①、(6+4)×9 ②、(40+4)×25

6×9+4×9 40×25+4×25

两组计算题中你发现==

&.我的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 ),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再把两个积( ),( )不变。

&.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让我试一试: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完成下面的算式吗? (a+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数的……相加,……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用字母表示:……

判断并改正:

1、9×6+4×6=(6+4)×9 ( ) 改正:

2、5×(20+6)=5×20+6 ( ) 改正:

3、25×(4×6)=25×4+25×6( ) 改正:

过关解题:

第一关:我会填!

1、125×36×8=125××36(乘法 律)

2、(79×4)×25=×)(乘法 律)

3、56×(5+14)=×+×(乘法律)

第二关:我会简便算!

1、(20+4)×252、35×37+65×37

==

==

第三关:我能行! 24箱苹果和26箱桔子,每箱饮料都有20瓶,共有多少瓶?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认真倾听

积极发言

组内评价

☆☆☆

☆☆☆

☆☆☆

☆☆☆

☆☆☆

《倍数与因数》评课稿

首席点评:崔 欢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本节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但是马小雨老师能够紧紧围绕五步尝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使得学生获得新知水到渠成。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知识的衔接。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新知,为学生获取新知缓减了难度。

三、重视学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试一试”、 “小组里说一说”、“找一找”、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习题的精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习题的层次性。

两点关注:

1、教师可以多出示几个除法算式,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然后再找一找因数和倍数。

2、还可以在小组里交流“找一个数因数和一个因数的倍数”的又对又好的方法。进而优化数学学习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首席点评 李洁琼

延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建立表象,理解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延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由秋天的落叶引起话题: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行一圈,让学生说说他们爬行的轨迹,接着描树叶的轮廓,在学生描一描,说一说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理解树叶的周长,引出树叶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样的引入,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理解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周长转化成图形的周长,紧接着老师创设了第二个活动情境,指一指,身边的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学生找的数学书、文具盒、米尺、课桌面等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每个物体的面的周长。

接着教师又创设了第三个情境:描一描、说一说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认识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充分的体验中,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达到理解周长的意义。如杨老师让学生计算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图形的周长,然后每组回报计算的周长的结果。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的回答多好。就是由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理解的比较透,才会出现最后小结时学生回答:计算图形的周长时,图形里面的线不可以加起来。

2、适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索发现,提高了教学质效。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延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我爬过树叶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等等,这样在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概念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思维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揭示。老师在教学中都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展示了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即: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巧设练习、扩展思维、应用概念。

4、存在的问题

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如老师的第二关,让学生动手描一描各边时,如果这时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活动,我想效果会更好些。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首席点评:马一娜

乘法分配律原本是一节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课。可在李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动态演绎之下,却让整节课生动活泼,不仅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而且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生活味。

一、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课一开始,通过送学生一句话,用看似简单的12个字,不仅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而且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听要专心,说要大声,学要用心,写要认真。让学生有章可依,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加深了等式的“变形”必须有运算律保证的意识。

简便运算很大程度上是凑整,但必须在运算律保证下才能将算式恒等变换,整理或改变成运算律的标准式,可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要领,随意性很强,就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形算式,最终酿成错误。李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等式进行“变形”。如后面几道练习与拓展练习中都出现了这种类型的题目。李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课堂中不同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同时注重其内涵。

比如在尝试探究环节,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外在的结构特点,而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仿写算式和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通过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外形特点由模糊不清到清晰可见,最后直至在头脑中成像,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验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如果说以上环节重点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外形轮廓的勾勒的话,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对其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和剖析。

比如在检测环节,李老师通过多样化的变式练习,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纠错过程中内化新知,掌握新知。特别是闯关习题的设计,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一次次快乐的游戏中,多角度多方位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这样有助于学生不仅从乘法分配律角度去理解,更从乘法意义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再一次丰富了分配律的内涵。

总之,李老师极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如瑞士教育学家所说的:教育的主要责任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积累了知识,更发展了思维。

《鸟的天堂》教学案

绥德二小 郝红霞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为”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四、学习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五、学习课时

两课时

第 二课 时

一、学习提纲:

1、选择描写“大榕树”或“鸟”的段落仔细品味,找出能形容它们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试着运用黑板上的词语,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3、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课堂展示

1、学习提纲1采用单数组选择描写“大榕树”的段落,双数组选择描写“鸟”的段落在组内品读、勾画,并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

2、学习提纲2先在组内练说,然后给全班同学汇报。

3、学习提纲3先在组内找出五次出现“鸟的天堂”的句子,仔细品读、比对,想想有什么不一样?

三、精讲点拨

文中几次出现“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四、课堂检测

一、 词海拾贝。

1、本课我积累的四字词语有

2、本课我积累的精彩片段有

二、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鸟的   。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而是

(3)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对大榕树的称呼。

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三、小练笔。

根据所学内容和你查找到的资料,为“鸟的天堂”写上一段导游词。

五、教学反思

再次执教《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和上次迥然不同,以往的课上总是畏手畏脚,不敢放手让学生学。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写作方法的领悟,老师总是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的讲解,总以为讲到了,讲透了,学生就应该学会了。但事实正好相反,老师的这种大包大揽,恰恰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是收效甚微。

这次上《鸟的天堂》,总算痛下决心,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效果远好于以往。这充分说明了“要我学”与“我要学”是有本质区别的,也说明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认真思索的,也是需要花大气力在课堂中实施的。尽管学生思索、探究、发现的过程看起来费时费力,但我们要坚信“授之以渔”永远要比“授之以鱼”效果好。在教学中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的长生果》教学案

绥德二小 郭春蕾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

“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提纲
 1.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叙述作者童年读书的段落,做上记号,再小组讨论:作者童年读了哪些书?读的怎样?她认为读书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

2.小组讨论交流: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3.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读读,记记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囫囵吞枣  呕心沥血

不求甚解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二.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课题
  单数组展示提纲1的学习情况,双数组展示提纲2 的学习情况。

三.精讲点拨

作者在写作文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很多,最主要的是: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填

流( )溢( ) ( )(  )有味  ( )长( )久

如(  )如( ) 如( )似() 不( )而( )

心( )理( ) ( )( )心裁 真( )实( )

作者从两次作文中悟出道理是作文要构思( ),写出( )。

2.我会说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说:“书籍是(

),因为( )。

课后读读、记记:

1.词语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不言而喻 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囫囵吞枣 呕心沥血

不求甚解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2.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五、课后反思:

我讲的是《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那么课堂教学将是一种途径,或者是一种引导。

《鸟的天堂》评课稿

首席点评:马晓玲

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文质兼美,历来被广大师生喜爱。因而如何整合教材,突出重点,运用有效策略使听、说、读、写整体推进是本课研究的重点,郝老师讲得这一课,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到位。

一、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整体感染力强

郝老师所讲的是《鸟的天堂》的第二课时,主线脉络清楚,围绕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开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学习提纲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先理解,探索、感悟大榕树的美,生命力旺盛,神奇的特点以及群鸟欢腾的景象,并让学生亲自在黑板上展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那鸟的天堂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心里。

二、拓展适时适度有效,有利学生发展

在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时,郝老师趁机展开语言训练,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介绍大榕树或鸟,使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投入到语言训练中,彰显自己的语言魅力,效果可佳。

三、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本堂课书声朗朗,老师放手让学生读,并未在具体情节上做过多分析,只是通过读得策略让学生在巴金笔下那鸟的天堂里,从而不由自主地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总之,整堂课贯穿“先学后教”的模式,充分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让他们获得自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幸福地学习生活。

《梅花魂>>评课稿

首席点评:马庆玲

《梅花魂》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父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及眷恋之情.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海外赤子的爱国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的表达方法。马霞老师正是在吃透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本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给人的感觉能熟练驾驭“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不仅已经入模而且能出模,形成自己的一定教学风格。

入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出现学习提纲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总结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课文描写外祖父喜欢梅花的段落。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在完成学习提纲1后,让各小组的组员在黑板上默写生字并组词,进行个体展示,指定一个小组朗读课文进行集体展示,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着抢着发言展示自我。

3发现问题适时进行点拨在学生展示时,如出现“卡壳”情况教师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如学生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所记叙的几件小事时,教师给予了提示讲解。

出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牵线搭桥突破难点

在学生完成自学提纲3进行展示后,为了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外祖父的爱国情结,赤子之心。教师提出:“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波浪线画出来。”这样的问题设置点拨,缓解了难度突破了难点,而不是就问题讲问题,这是精讲点拨出彩的地方,也是有创意的地方,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2 课外拓展加深理解

当学生提到梅花象征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时,教师呈现有气节人物的名言如: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不过教学总是留有遗憾的艺术,本节课教师没来得及让学生做课堂检测,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这也正是本人的困惑:“四环节”教学时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愿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

以上是本人对马霞老师所执教课的一点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授课者和大家多包涵,愿与同仁共勉,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作业运用评语之我见

数学组专题交流材料

中心发言人白霞霞

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对学生作业的正确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唤起主体意识的关键。对学生评价不当,则会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对学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既准确又有创新的评价学生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我尝试采用作文批改式的评语,收效良好,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以便和大家共同研讨。

1、常用指引性评语,推动学生进步

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的打“×”号,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在评语中应明确的指出不妥的地方,然后指出应如何更正。如有时学生的作业字迹不清或由于疏忽大意形成错误,我就写:“用点儿心思,你一定会写得很好。”“你再仔细看看,能发现错出在哪里吗?”这些商量式的劝说学生是乐意接受的;对于操作性较强的题目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就写:“能用你灵巧的双手去试一下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行创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有些题目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有困难,但也能完成,在评语中可以写明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可以写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老师随时欢迎你来。”让学生感受到在遇到困难事时,老师是最可信赖的朋友,

这样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又调动起学生敢于提问的自信心。

2、用运肯定性评语,承认学生成绩

如果学生的数学作业良好,字迹端正、清楚,正确率高,我就写上:“你今天的作业真让老师感到惊喜。”“老师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看到这样的批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更用心去完成作业。

3、使用鼓舞性评语,激励学生学习

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激励,即使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激励、期待的态度去对待。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就这样写:“今天的作业你比以前进步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老师每天能看到前进中的你。”有些学生的解法比较新颖,思考方法与众不同,对于这些惊人之作,我就用欣赏激励的口吻写道:“你的解法真新颖,老师佩服你的聪明与才华。”“你总能给老师以惊奇。”看到这些话,学生似乎看到老师期待的目光,激励他去认真完成作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总之,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知道,无论是指引性评语,,肯定性评语,鼓励性评语,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这种评价,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4611.html

更多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培优辅差计划 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培优辅差计划一、指导计划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培优计划

转载 习作课堂 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植树》作文教案

原文地址:【习作课堂】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植树》作文教案作者:浩友玉汝【习作课堂】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植树》作文教案 仔细观察图画《植树》,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特别要注意近处两个人的动作。先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后进生转化计划 后进生转化计划及措施

二年级数学上册后进生转化计划“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共同愿望,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后进生抓起,课内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声明:《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课题》为网友傲义薄云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