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佛经有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佛家所谓的不三宿桑下,意思是说:当年佛祖规定,僧人不得在同一棵桑树下连宿三个晚上,否则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生出留恋之情,成其牵挂,而后影响修行。
我在想,对一棵树,磨砺修炼的浮屠尚不能除去留恋之心,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如何可以没有人世间的万种情意和牵牵绻绻呢?佛国三日就是俗世一生,佛且留恋如此,也足见世间情意的珍贵了。所以即便是吃过多少苦,世间的人还是珍视着情意的可贵,为情感动,为情流泪,为情高尚,也为情所生所爱。
或许世界就是一棵巨大的桑树,芸芸众生都被如丝的情意牵系着,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故园之恋、萍水相逢……点点滴滴,将每一点柔软化成一缕丝,淡淡悠悠牵着你、我、他,又有谁可以走得出呢?情意是心底的嫩绿,蔓延出春意盎然的世界,生出花香,带来鸟语;却又是欲望的火焰,可以把嫩绿烤干烧焦。所以这心底的一片嫩绿实在是需要收、放自如的心来养护的。这绿是桑下的情意,也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我们都在桑下,“桑下岂无三宿恋,”?众生因情而痴,因缘而迷!而佛祖点化众生的用意正是要我们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以坚强的心对待困难,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潇洒一些,将这情缘看淡一些,遇到时,就把守住和收藏的情意拿出来,化做春雨和柔软的丝,在阳光下,温暖和湿润彼此的眼帘;远离了,则收起浓浓的情思,化做天高云淡,不望南飞雁,只在心底柔软处收藏好那点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所以梁实秋跟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来,多大的风雨我也会去迎接’。情意原本就是可浓可淡,可收可放的,淡便是浓,放也便是收了。而我们,只需在心里留下蚕儿的丝线,让岁月轻轻牵着桑下的情意,编织在光阴的留白处。
其实人活着也是一种修行,修身,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