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姓的来历和历史名人 仪征鼓楼的历史来历

一、姓氏源流

施(Shī)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纳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施姓发祥于古时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春秋时,出现了施姓历史上最早的两位名人,即孔子的弟子施伯和施之常,均为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被楚国所灭,施姓开始散居在山东大地繁衍。秦汉以前,施姓开始向邻近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播衍。汉时已有施姓入关中者,如著名学者施仇即由沛(今江苏沛县)入长安。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社会激剧动荡,致使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苦于生计,施姓族人开始大举南迁江南,并在今浙江湖州一带形成大的聚落。施姓进入福建,大约是唐代中期,即公元七世纪之时,有一位叫施典的施姓先祖,随其父辈先行到达河南光州,后又南移福建,定居在泉州钱江乡。唐宋之际,居住在浙江湖州一带的施姓经长期繁衍,已经人丁兴旺,族大人众,并时有显贵者,从而形成了施姓历史上的一大郡望——吴兴郡。传至宋时,一位叫施炳的官人,从福建移至泉州的浔江,经过数代的繁衍,此支施姓后裔几乎分布于福建和广东各地,并成为当地大族之一。元时蒙古骑兵南下,江浙闽一带百姓避乱四迁,施姓有入广东、云南、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者。明初洪武年间,施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明清之际,上述迁至浔江的施姓,后来一部分人迁居入台,一部分人飘洋过海到了南洋。应该说,现在南洋各地的施姓华侨,与台湾的施姓同胞当属一个先祖的同族人。而此期的施姓仍昌盛繁衍于江浙闽一带,且人才代出,成为此期施姓发展的主流,还有一支施姓由山东入迁辽宁。如今,施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为多,上述三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三、历史名人

施仇:沛(今江苏省沛县一带)人,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他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声大噪,诏拜仇博士。

施璘:蓝田(今属陕西省)人,字仲宝,五代时后周画家。善画生竹,为当时绝技,有十幅《竹图》传世。

施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义士。初为任殿司小校,闻岳飞被秦桧所杀,悲愤填膺,于是挺身而出,刺杀秦桧,然壮志未酬身先死。

施惠:字君美。杭州人。约元元贞初前后在世。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王世贞《曲藻》、沈德符《顾曲杂言》、沈自晋《南词新谱》均认为系南戏《拜月亭》作者。王骥德《曲律·杂论》谓“世传《拜月》为施君美作。”吕天成《曲品》则认为:“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的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列于“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项内,云“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公巨目美髯,好谈笑。余尝与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论。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凌波曲]吊词,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注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着。”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记》开场[满江红]有:“自古钱塘物华盛,地灵人杰。昔日化鱼龙之所,势分两浙。”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称:“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并列其所着《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三剧(后两剧今未见),不知何剧。故《拜月亭》,尚难定论。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鹔鹴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施清: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文学家。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施琅:福建省晋江(今泉州市)人,清代名将。曾任水师提督,台湾省的开拓者,因功封靖海侯。

施之常:字子恒,又称施子,《家语》作子常,春秋末年鲁国人,为孔门七十二弟子之。唐代赠“乘氏伯”,宋封临“濮侯”。

施肩吾: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庐)人,唐元和十年进士,晚年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省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创始人,内丹术的倡导者。又是诗人,其诗奇丽。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会真记》等。

施世瑛:安吉(今属浙江省)人,唐代大臣。隋末时聚粮自守,保境安民。后闻高祖起兵,遂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德操:盐官(今浙江省海宁西南)人,南宋学者,人称持正先生。他推崇孟子而排斥佛教,提倡性理之学,指出佛教的人性理论具有片面性。

施耐庵:原名耳(1296-1370),又名子安,钱塘(一说姑苏)人,迁居兴化(一说淮安),元末明初小说家。元至顺进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钱塘,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军。后弃官归乡,闲门著述,有《水浒》、《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施宜生:福建省浦城(一作邵武)人,元代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工书、法苏轼,自号三住老人。

施兆昂:福建省福清人,明万历年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学问淹博,工诗赋,精书画,有《天尺楼稿》。

施闰章:安徽省宣城人,清代官吏、学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康熙中召试鸿博,授侍讲。纂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有《学堂诗文集》、《蠖斋诗话》。

施世伦:清代名臣,曾任漕运总督,《施公案》即以其为原型。

施定庵:浙江省海宁人,清代著名棋手。先学琴,后复嗜棋,乾隆时为围棋国手,著有《奕理指归》。

施培应:云南省昆明人,字启东,号芳谷。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性洁介,生平坦率恬淡,非义不行,书法朴厚如其人。

施复亮:浙江省金华人,早期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解放后,历任劳动部副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吴置郡。治所在乌程,故城在今浙江省湖州南。辖境相当于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等地。

2、堂号

施姓的主要堂号有:“恭敬堂”、“务本堂”、“临湃堂”、“存仁堂”、“桓德堂”、“麟庆堂”、“敦睦堂”、“馀庆堂”、“式古堂”、“彰德堂”、“敦厚堂”、“志远堂”、“奉恩堂”、“亲亲堂”、“培远堂”、“学馀堂”、“永宁堂”、“永恩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施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2、施姓虽然得姓不算很早,但其后世族人的南迁,特别是移入福建,却是较早的一支,这是施姓与其他诸姓的不同之处。

3、施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明清之际,江浙闽一带的施姓拥有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中举人、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

============================================================

【施姓宗祠通用对联】

〖施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宗洙泗;

经讲石渠。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下联典指西汉·施雠,甘露中参与石渠阁《五经》同异之议。

宠优文带;

望重石渠。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武康人施钜,字大任,政和年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能清检自持,没有声、色之类爱好。联指他与宋璞同赐文带事,《宋史》:“施钜与宋璞同赐文带”。下联典指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施雠,字长卿,沛人,与孟喜、梁丘贺一起跟从田王孙学《易》,宣帝时官博士。曾参与石渠阁议,讨论五经的同异。

表坊尊道;

踵门执经。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施姓的来历和历史名人 仪征鼓楼的历史来历

上联典指宋·施霆亨师赵章泉,以道学教乡人,表其坊曰:“尊道”。下联典指唐·施士匄(“丐”的异体字),以二经授徒,执经问难者踵于门。

隐成水浒;

夙具仙风。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名子安,字耐庵,淮安人。元末以赐进士出身,曾在钱塘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回乡,闭门著书,著《水浒传》等。下联典指唐代道士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人,有诗名,元和年间进士,后隐居在洪州西山修道,世称“华阳真人”。著有《西山郡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等,诗《西山集》十卷。

-----------------------------------------------------------------

〖施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临江推望族;

濮水重清门。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台湾省台南市施氏大宗祠临濮堂联。联首嵌“临濮”。

效颦本为美;

洗帛珠孕身。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东施放颦。下联典指春秋时西施母浣帛于溪,有明珠射其体,遂感而孕西施。

诏拜仇博士;

功封靖海侯。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学者施仇,字长卿,沛人。博学。甘露中与诸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诏拜仇博士。下联典指清康熙水师提督施琅,字尊侯,晋江人。因功封靖海侯。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

——施耐庵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忠心扶社稷;

义气助家邦。

——施耐庵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

〖施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名著岂止水浒传;

雄才非惟揽云集。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耳。祖籍姑苏今江苏苏州),迁居兴化(今江苏兴化)。元至顺进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钱塘(今浙江杭州),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有《水浒》、《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施清,字伯仁,钱塘人。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精通棋艺号国手;

善画生竹称巨笔。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著名棋手施定庵,字襄夏,海宁人。先学琴,后复嗜奕。师俞长侯,年十六成第一手。乾隆时为围棋国手。著有《奕理指归》等。下联典指五代·后周施璘,字仲宝,蓝田人。善画生竹,为当时绝技,有十幅《竹图》传于代。

万马丛中闻姓字;

千军队里夺头功。

——施耐庵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施耐庵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名标青史千年在;

功播清时万古传。

——施耐庵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气挟风雷无匹敌;

志垂日月有光芒。

——施耐庵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

〖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讲易石渠,素闻博雅;

修持天宝,夙具仙风。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施雠。下联典指唐·施肩吾,字希圣,有诗名,后入山修道。

疏花瘦蜨,笔端生趣;

博学鸿词,宋琬齐石。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施心松,字靖陶,元和人。善写生,长于小品,作疏花瘦蠘,有笔外之趣。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施闰章,字尚白,宣城人。顺治进士兵,授刑部主事。康熙中召试鸿博,授侍讲。篡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有《学堂诗文集》、《蠖斋诗话集》等。

论异同于石渠,五经淹治;

求道学于东鲁,一贯精通。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学者施仇,字长卿,沛人。博学。甘露中与诸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诏拜仇博士。下联典指周代孔子弟子施之常,字子恒。

树立本根,根深方知道山叶茂;

德涌渊源,源远乃见浔海流长。

——佚名撰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施氏家庙树德堂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6174.html

更多阅读

香薰的起源与历史 咖啡的起源和历史

香薰的起源与历史——《现代香薰疗法》珍妮“芳香疗法”是由法语Aroma 和Therapy 组合而成的新词汇,它是一门利用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对人体进行保育、按摩、消毒、除臭等,来达到养生保健和延缓衰老的艺术和科学。它是通过香料飘

平度新河镇綦姓之来历 平度汽车站到新河镇

新河镇綦姓的来历一、綦姓的渊源綦姓渊源复杂。从《中国姓氏大辞典》、《姓氏考》、《姓苑》、《姓氏考略》、《辞海》等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綦姓是由姬姓而来,帝喾之后。 中华民族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并不是哪家

黄姓起源、黄姓的来源 埇桥区黄姓来源

黄姓的起源,黄姓的来源姓氏:【黄】拼音:Huang郡望:江夏郡名人:黄歇,黄香,黄峭,黄庭坚,黄遵宪,黄祖耀胜迹:泉州开元寺檀樾祠文献:黄氏五族总谱历史:黄姓是中国当今第八大姓,南方人所占较多,在台湾排名第三位。黄姓出自嬴姓,是古帝少昊的后代。少

徐姓古代十大名人 徐姓的历史名人

徐福,秦代方士,因东渡而闻名。徐稚,汉代大儒,文学家,“南州高士”。徐懋功,瓦岗军首领,唐开国功臣,著名将领,三朝元老,任相二十五年。徐铉,五代诗人、文学家、文字学家,与其弟被世人称为“二徐”。徐达,明开国元勋,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古十大名将

巴姓源流 巴姓的由来

来自:网文巴姓,拼音:bā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巴姓的最早记录是,相传人文黄帝的25个儿子,为四母所生,分别为12姓:姬、姞、酉、祁、已、腾、箴、荀、任、僖、儇、依,也就是12个“胞族”

声明:《施姓的来历和历史名人 仪征鼓楼的历史来历》为网友顺着流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