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2年高考文综卷(全国新课标)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011年高考文综卷(全国新课标)历史部分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里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好找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图5是选自菲利浦·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历史部分解析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名C.谥号D.行业
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
15.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
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一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坑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解析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A. 姚莹B. 徐继畲C. 郑观应 D. 严复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发昌机器厂 D. 耶松船厂
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 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 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 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 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 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 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 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被侵占的中国领土
C. 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到:“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 人口爆炸性增长
C.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 各国间交往密切
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置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 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22.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 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 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 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 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2007年全国各套高考卷历史试题解析(宁夏文综)
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回答27~29题
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3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32.(2007宁夏文综,32)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34.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5.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