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大楼PK央视大裤衩,哪个更恶心(图) 央视大裤衩大楼

最近进行的人民日报新大楼设计竞赛经过多轮评审,最后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主持设计的方案获得第一并最终中标。

中标方案主要设计概念是以圆形造型表达“天圆地方”的寓意,通过电脑模拟从圆形开始逐渐演变成三维动态的双曲面造型,并且与长方形的基地形成呼应。最后在顶端形成的三角形的人字,与人民日报的主题关联,圆形的统摄地位同时满足了该项目作为区域中心的定位要求。

建筑从三个“角”上以外凸浑圆的巨大钢柱沿弧线直接交汇到楼顶,三面的玻璃幕墙则是内凹的曲面,整个造型简洁,并且十分节约造价。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将落成于北京东三环,处在北京市CBD(中央商务区)东扩的核心位置,与新近落成的中央电视台(CCTV)大楼遥相呼应。总体建设规模达到十多万平方米,由国际会议中心,图书馆,报业大厦等一系列建筑所组成。其中塔楼的建筑高度超过了150米。









专访:人民日报社新大楼设计说明



A+C:在您心中,人民日报社新大楼是一个怎样的项目?

答:中国正处在一个剧变的时代,在过去的30年中及今后的几十年她将浓缩西方用了几百年走过的历史阶段: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后工业时代及信息时代。这样的历史巨变一方面给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代来冲突与挑战,甚至是暂时的混乱,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机遇。当今中国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刚好也是这种大背景下的反映。

在这样的环境与社会背景中的建筑设计应该恰当的反映时代的需求和方向。人民日报社新大楼的设计主观上是对这种思考的实践性探索。理性的对待各种问题与挑战,用简单与节约的方式来表达业主的需求,包括创新的形式,合理的使用功能,整体环境的呼应等。

A+C:您对于中国的建筑观念有什么样的理解?我们跟西方的差别在哪里,比如说,是技术的还是文化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讨论中国建筑师与西方建筑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过安德鲁是学桥梁设计的,卡尔特拉瓦是结构工程的博士,西方国家的建筑学领域,技术占了很大的份量。这个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之所以没有太大长进,其原因之一在于对技术的忽视。我部分的赞同这位作者的看法。

中国文人的历史传统就是轻视技术,认为技术是工匠做的事情,是器,处于低级的地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知识阶层关注的应该是道,是观念,所以科学技术一直不受重视。因此,即便到了现在,中国建筑界有一批明星建筑师,在中国建筑本土化的尝试中,也反映出了这种文人情怀,他们有一大批年轻的追随者。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不是矛盾的东西,在一定的层面上,他们是可以完美统一的。毕达哥拉斯研究数,是从哲学角度出发的,文艺复兴的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达芬奇,都精通生物解剖学,达芬奇还亲自设计过很多机械。

A+C:那么在人民日报社新大楼的设计中,是否体现出了您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呢?

答:所以在我们的设计里,极大程度上具有技术含义、结构含义。

在结构技术上我们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我们打算用悬索结构来完成高楼体系,这种结构在桥梁技术上用的很多,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建筑中还不多见,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整个180米的高度,我们做三品的立体桁架,然后加上中间的核心筒,以及三个外围的壳体,形成一个抵抗外围推力的基座。这种体系施工速度会很快,因为是工厂预制好的。楼板采用悬挂的形式,用桥梁的悬索技术悬挂楼板,建筑里边一根柱子都没有。比如底层,没有柱子,就是一个自由的,奇妙的,尺度巨大的,非常奇妙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对它进行灵活的分割。这种做法能释放出一种非常好的效果,空间可以做得很有流动感。

中国绝大部分长江大桥都是悬索结构,斜拉索结构,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因此设计中会采用这一技术非常好的发挥了钢的抗压性能,同时节约用钢量,钢索的抗拉性能非常好的,用二、三十公分钢索取代粗大的柱子,用钢量大大减少。

我们的设计过程还表达出仿生学的原理,形态生成的法则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模拟生成的自然有机形态,这和常规的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的几何体很不一样,是自然,有机,动态的。从艺术上讲,会产生出奇不意的形式效果,在感官里边可以形成很好的三维动态的视觉。

这是一个很理性,很有逻辑的建筑,将科技和艺术融合在一起。



A+C:这种结构或者形式上的创新是否会带来造价上的问题?

答:首先,这是一个下大上小的设计,这样的构造,是对北京抗震要求的一种回应。我们的圆形三角构图,下大上小,很稳定,比长方形的建筑构造,从下到上一样大结构稳定很多,先天上来讲,这就是一个结构稳定的建筑。所以它用钢量会大大减少,我们计算下来,用钢量会节省20%左右。然后,在空间上使用上,虽然是变异的,椭圆形的三角平面,但他的空间是很好用的;同样的体积,圆球体外围护面积最小,这又是先天的一个条件。

这两点取决于形式。从建造技术上讲,我们的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实体,一部分是玻璃曲面。实体部分是一个往外拱出的面,是壳体的部分;曲面部分是一个内凹的部分。玻璃幕墙部分不是普通的玻璃幕墙,是呼吸式的,双层中空的箱式 结构形成一个框型的幕墙。凸出来的金属部分不是铝合金的挂板,是用亚光的不锈钢板,这是非模数化的,这里采用的是CAM(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技术,我们把每个曲面分成块,用计算机计算出它的几何形状,最后压制出来。工厂制作,现场吊装,做到无缝对接。金属部分的外面是用一毫米左右的亚光不锈钢板,做成三度曲线,后面是聚氨酯保温材料,这样能使钢板保持很好的形状和效果。钢板两侧压制成90°的角度,之间有一定的接缝,通过这个缝雨水可以出来,形成一个生态的循环系统。另外,双曲面的玻璃幕墙的表面可以是模数化的,平面的,单块的玻璃框式平面的,模数化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渐变成一个双曲面。玻璃是规则的,金属的壳体是不规则的,目前用不锈钢做高层建筑的外墙是很少的,而且雨水冲刷之后会非常干净,而且,CCTV大楼是重颜色的,这座大楼颜色是明快的,颜色上也形成对应。



因此,我们可以讲这个建筑是生态的,节能的,取决于技术和这种表达。这种表达是技术、艺术,理性和感性的一种结合,是技术性的,功能性的,结构性的,但技术不是终点,而是通过它来表达艺术的构思。

A+C:更多的人都会接受这样的观点,一个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它建成以后的效果。人民日报社新大楼设计这样一个很大的设计项目,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需要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最初构思到最终效果,您会通过怎样的一种工作方式去保证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完成质量?

答:我在IIT(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留学时的导师George Shipporeit是密斯在IIT的传人,他设计了芝加哥的Lake Point Tower, 他第一次实现了密斯曲面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密斯曾经说过,当技术完成他的使命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种艺术。比如,中国的斗拱技术当做到天衣无缝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种艺术的高度表达。密斯还说过,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细部反映的是建筑构造技术,这个事情等同于西方的古典柱式,比如爱奥尼柱式精美的细节,这是一种技术上的继承。技术做到了极致,就会上升为艺术。

就像上一个问题中所回答的,我们在设计中会考虑到所有细节,从设计、深化到施工,这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从最初的构思开始,我们就对空间尺度进行周密的考虑,而不仅仅是灵感的体现。做好一个设计方案,态度很重要,充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从事建筑行业30年后,我在工程技术、历史理论,及国内外设计实践的经验,这些背景和理想敦促我从态度、观念、手法去表达一个设计,更重要的是不仅仅停留在现在的这个概念上,而是竭尽所能体现在细节上,力求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状态。

A+C: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在您主持设计的人民日报社新大楼方案中也运用了这一概念,您是怎样理解“天圆地方”以及如何将它具体运用到设计中去的?

答:哲学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种思想态度。

“天圆地方”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哲们对于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会从骨子里对圆形产生一种认同感。

第一,圆在图形中传递出中心感,向心感,这是人民日报社新大楼项目对于自身的定位,它的高度,形式,职能都要保证在建成之后,它在整个地块中的标志性形象,圆形可以起到对形态的控制作用;第二,曲面这种很自然有机的形式会给人们带来圆润的感受,道家思想中老子所谈及的水的流动的形态,对我产生了触动,在我看来,曲面是一种自然生成的有机形态,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第三,圆形具有柔和的表面,易于被人所亲近和接受,这在建筑当中,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我们的早先研究的形态是一个完全圆形的内接三边形构图,针对该项目的基地是一个长方形的,因此自然把三条边的某一条边拉长,拉长后就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某一边比较长,另外两边比较短,这是完全适合地形而产生出的一个形。









因此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从长方形的场地中切出一个椭圆形,进而生成一个三面方向都是曲面的外部形态。这个造型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形式——曲面的形式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具有美感和动态;第二个是从内部功能出发,从平面布局来看,它的走廊是由曲线构成的,线条柔和、自然。如果人们长期在一个办公环境内工作,每天沿着一条直线行走,会给人非常单调的感觉,而曲面则会消除人们的疲劳感。

所以,“天圆地方”不是在今天的设计中硬扯上去的,而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一贯要体现的风格,对应的是一种文化心理。



本设计方案以“人文”与“和谐”为主题,凭借象征的手法,充满动感的形式,表达出建筑的标志性与现代感,同时通过对北京城市的历史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吸收,最终利用现代建筑的语言来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总体构思

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设计构思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以人字形的平面切合人民日报社的主题,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关系,自然柔和的曲线造型,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对自然环境进行最小的干预,保留基地良好的植被条件,对道路作出退让的处理,使高层建筑形体在视觉上弱化,减小对周边建筑的压迫感。

人民日报新大楼PK央视大裤衩,哪个更恶心(图) 央视大裤衩大楼
对时代精神积极回应 以独特的建筑造型理性表达结构的受力逻辑,外部结构以稳定的三角形进行布置,并在其中寻求视觉上的动态感,利用曲线营造奔腾的动势反映出发展与进步的观念。

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设计方案的生成以整个北京的历史文化环境为背景。北京城市的轴线依南北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在南北方向,以故宫为中心,展现的是北京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在东西方向,以长安街为主线,遍布着建国以来的许多重要建筑,是北京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有力证明。因此,“传承历史,走向未来”也是设计构思的重要出发点之一。通过对现有条件的分析,基地的区位,交通,周边建筑,空间关系以及场地肌理等多重条件在设计中得到综合的考虑。

位于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地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建设用地,周边建筑现状以多层为主,位于西南方向的以方形为基本几何形式来源的CCTV大楼是目前该地块的最重要的建筑,建成后的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以圆形为基础变化而成。相对于方形来说,圆形在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中,处于更主要的统摄地位,同时易于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中心感。因此,人民日报社报刊业务综合楼建成以后,将会成为新的区域中心,作为地标建筑,与远处的CCTV大楼遥相呼应,共同成为该地段的标志,塑造起城市的天际线。

规划设计

建设用地位于人民日报社西入口,被现有道路分为南北两块,总面积19594平方米。报刊业务综合楼布置在马路的南侧,图书馆及学术交流中心布置在马路的北侧。场地规划中,在人民日报社的入口处设置集散广场,在人车分流的基础上通过集散广场对原有的空间关系进行整合。报刊业务综合楼设置内外两个出入口,其中对外出口利用地层架空形成前广场,在主楼东侧形成对内的后广场。曲线建筑造型同时形成富有变化的界面,沿道路推进的轴线关系在空间上具有了开阖收放的效果。一层平面的门厅部分通过局部挑高的处理与前广场进行对接,360度的玻璃幕墙获得了开敞通透的视觉效果。设计对场地原有的绿化和树木进行保留,在一层大厅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绿色,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整体气氛。







报刊业务综合楼

人民日报社主楼以150米的高度拔地而起,以流线造型突出向上的动势,楼板以双曲面的方式渐变,在基于几何完形的基础上塑造出特色鲜明的视觉效果。

建筑造型以圆形为母题,根据场地固有条件变形生成。根据狭长的用地条件在水平方向拉伸,因为交通压力和使用要求在三个方向进行退让,形成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人字形平面,同时在升起的过程中,沿道路方向向后退让,弱化高层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最终得出了曲线状的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与结构相统一,三片弧形墙体形成的空间结构,通过刚性楼板与核心筒紧密结合,同时抵抗垂直重力与侧向推力,独特的框筒结构形成的是高度稳定的整体结构。结合建筑造型,主塔楼也可采用角部巨构加中部剪力墙筒体结构,巨构和外围框架均采用钢结构,由此可给建筑内部空间组织提供极大便利。

在垂直方向上根据面积的变化可以实现使用功能的灵活布置,底层为入口大厅,在中间部分布置办公,会议,采编等综合报务功能,顶层根据面积需要布置360度全视野的办公用房,实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基于圆形生成的平面形式不但在视觉上取得完整纯净的效果,同时最有效的利用了南、北、东三个朝向,取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并为灵活分割使用空间提供了条件。

图书馆与学术交流中心

图书馆与学术交流厅的曲面造型是对高层部分做出回应,同时整个地块的建筑造型在水平和竖直两个维度呈现出流动的态势,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形体。

图书馆与学术交流中心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功能,通过曲面屋盖相连,以常规的梁板柱体系塑造出富有动感的现代建筑形式。图书馆与学术交流中心东侧邻近基地中原有的住宅,因此高度被严格控制在12米以下,而在西侧向上高起,表现出升腾的动势。同时在建筑内部形成采光天井,在部分镂空的区域,自然光可以直接射入,另外可结合使用需要设置漫射太阳光的LOW-E玻璃天窗,获得充足的自然光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6488.html

更多阅读

美国人是怎么说人民日报新楼的图 人民币英文怎么说

文/散粉思考者最近人民日报新大楼披上“土豪金”。其造型引起热议,其与央视“大裤衩”堪称阴阳调和。其设计者曾表示,其主要设计概念是以圆形造型表达“天圆地方”的寓意。由圆形高层和方形辅楼组合成“天圆地方”的建筑形式,从三个“

盘点世界奇葩建筑:人民日报新楼披上土豪金

三千网 31分钟之前日前正在加紧施工的人民日报新楼,成为了民众议论的焦点:人民日报新大楼披上“土豪金”啦!有网友发图调侃称此楼与央视新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它到底妙在哪里呢?有网友吐槽“那么

陕西日报“偷”人民日报报头 人民日报陕西分社电话

陕西日报“偷”人民日报报头杨立新作者按语:近日,有新浪博客网友“延河柳”者,发文对本文持有异议。称:“本人再查康熙词典(注:应为《康熙字典》),发现‘陜’字的释文中明明白白的写着‘俗作陝’,也就是‘陜’(xia)是‘陝’的俗体字!(注:既

声明:《人民日报新大楼PK央视大裤衩,哪个更恶心(图) 央视大裤衩大楼》为网友鶄揂共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