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张海 侠客风云传前传人物

张海——资本市场上的“玩者”与“被玩者”



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会把一个自称具有“特异功能”的年轻人与江湖把戏联系在一起,而不会将其与资本市场上的资本大鳄联系在一起。但这样的事情竟然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确实发生了。

张海,1974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其父为当地公务员,母为中学教师。1988年在全国掀起气功热中,年仅14岁的张海以拥有“特异功能”受到人们崇拜,被人称为“神童”。1989年全国头号“气功大师”严新因招摇撞骗被举报,后逃往美国。张海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1990年张海重出江湖,自称到西藏拜过老师,从气功大师变成藏密大师回到河南。1992年12月 河南社科院成立藏密瑜伽研究所,18岁的张海出任所长。1992~1994 张海开始带功讲课,号称能治愈癌症等人类顽疾。1997年 藏密文化研究所被撤消,张海再次淡出人们视线。2002年1月,28岁的张海闪电收购健力宝。2005年4月,张海被警方拘留。2007年2月,张海被判入狱15年。在狱中因有立功行为和表现良好等获得了两次减刑机会,第一次从10年减为8年,第二次减到6年,于2011年年初提前出狱。

从1990年代初期到2007年的十几年间,在波诡云奇的资本市场里,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舞台上,一个出身平凡、面目不清的张海到底是怎样从一个自称具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师变成“健力宝董事长兼总裁”的?他是如何闪转腾挪的,他又做过什么?

下面的文章,为我们撩开了笼罩在他身上的种种面纱,还原了一个“神奇小子”—— 一个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玩者”与“被玩者”的离奇人生。

一个资本家的离奇发迹史

陈磊

张海,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一个所谓的“资本大鳄”,一个最新的健力宝事件出局者,一个迷一般的人。

仿佛从雾里走出来。

有人说,他“肯定”是中央某前部长级官员的孙子;有人说,他“一定”是某曾非常著名的高科技投资公司负责人张某某的儿子,而这个迄今一直藏身海外的张某某仍在遥控指挥国内的金融投资业务;有人说,他“应该”与某国家领导人的亲属集团有着密切联系;还有人说,他是某著名藏密大师的大弟子。

如此多的神秘传言,笼罩在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不动声色的30岁年轻人的头上。

两年多前的2002年8月,在新加坡的顶级豪华游轮“处女星号”上,千余名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前来的嘉宾,共同见证了张海的首次亮相。这个“神奇小子”在收购了健力宝后,选择了以一种“极尽奢华之能事”的方式出场(曾受邀参与该活动的本刊记者如是描述)。

自此后,张海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除了经营健力宝,他还投资足球,收购健力宝足球队,甚至一度想收购多家足球俱乐部,组建足球界的“张海系”。

特别是在2004年10月的中超“足球革命”中,张海以揭竿而起的革命者姿态,和徐明等一起,公开向中国足协叫板,一时风头无二。这样一副无畏姿态、斗争精神,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现实政治格局下,不能不吸引了多数球迷、也包括众多中国人的注意力。

他是谁?是从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靠天赋、本领、狡黠和运气杀将出来的一彪黑马?还是有浓厚的政经势力做背景的财团利益的前台代言人?

他从哪里来?他怎么有这么大的胆量?

他想干什么?他还能“神奇”多久?

现在当然远不是为他“做传记的时候”(张海自己语),当下的财经媒体格外关注的健力宝与他的财务纠纷,我们也无意涉入,作为一家以客观记录人的命运为己任的杂志,我们关心的,其实只有一点:

在从1990年代初期到现在的十几年间,在南北大地,在波诡云奇的资本市场里,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舞台上,一个出身平凡(这一点已由我们的记者调查做了证明)、面目不清的中国人是如何闪转腾挪的,他做过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海好也罢,不好也罢,他的离奇发迹史,恰恰是我们这个混乱时代的一个缩影。

本刊特派记者为此深入到他的家乡河南开封、郑州,采访了大量与张海有关联的当事人,试图撩开笼罩在他身上的种种面纱,还原一个“神奇小子”的离奇人生。

调查张海:从藏密大师到资本巨鳄

入主健力宝期间,很多员工不叫他老总,而是喊他“老师”。他自己的说法是,从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开封相国寺的方丈净严法师学习佛法,“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是相对专业的了”。

他又说,他的老师夏日东活佛曾经多次将他带到西藏,在西藏他前后呆了二三年,那时,他只有13岁。而在他的家乡和弟子当中,他6岁就开始到青海、西藏学艺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言没有源头。

突然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张海的身世再次被人关注

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仍是一个谜。公众隐约了解的是,他通过收购成立了深圳凯地投资有限公司,开始构建被业界称为“凯地系”的投资王国。此后,“凯地系”在股市频频出手……

对于当初是怎么发家的,张海一直语焉不详。他对外的说法是“18岁没有上完大学就到香港发展了……”

资料显示,张海早在1992年9月就曾经去过西安办讲学班。1992年10月在荆门举办全国性的提高班,1992年11月在武汉开过三个授课班……根据1993年张海讲课时的宣传资料上的数字,他到1993年春已经给数十万人讲过课,按最低标准每人40元的初级班算的话,10万人就是400万……

是真是假?哪一个他是真实的?

据记者了解,这两种身份在张海身上都真实地存在着。分水岭也许是在1992年,此前的他是一个气功爱好者,所谓的“藏密大师”,此后,他逐渐消隐了这一身份,成为资本市场的操盘手。

不像1990年代初“气功热”时期,他那些同样喧嚣一时的“气功大师”同行一样,张海居然巧妙地把他的人生命运完全改观了。

18岁之前的他是怎样的?本刊记者奔赴河南开封——他的故乡作调查。

“特异功能”者

开封,12月,冰天雪地。

但是,熟悉他的人们对他关注的热度丝毫不减。谈论他参与的“中超革命”,谈论他与健力宝的是是非非,以及谈论他是否娶妻生子。此时,他已离开开封接近十年。

为什么普通的人们这么关心一个资本市场上的高手?仅仅因为家乡人的缘故?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许多熟识张海早年经历的人眼中:他拥有“特异功能”;他是“藏密大师”;更或许,隐隐约约的,张海就真的是活佛转世呢?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来解释张海身上的那些特异功能呢?”张曾经的一位老师,至今依然对他拥有的“法力”怀有深深的敬意。

张海的母亲叫朱乐平,原开封二十五中的语文老师,父亲张智志,原开封市经委工作人员,此前也当过中学老师,张海是他们惟一的儿子,这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城市家庭,但是,这一切都因为张海的“特异功能”而变得神秘起来。

他的一个邻居回忆,整个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张海都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一样的上学,一样的顽皮,一样的天真。天一冷,鼻涕拖得老长,爱蹦、爱跳,喜欢吃香蕉。但是,在初中毕业前后(1988年),张海开始传出有“特异功能”的消息。

“一天,张海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杂志喊我说,姨,你看,上面说的‘特异功能’我也有啊!”张的邻居说,“后来就逐渐传出更多的关于他‘特异功能’的消息,什么把大树叶含在嘴里变成小树叶、意念拨表之类的东西。当时,正流行‘特异功能’,各个地方都有所谓拥有‘特异功能’的人,我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道后来有关张海‘特异功能’的传说越来越厉害,连他父母也都开始说他有了。”

张海曾经的班主任——河南大学体育学院退休的董超老师向本刊证实:“当时张海在我班上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听说他会什么特异功能,后来他转走之后才慢慢听别人说起。但我从来没有见过!”

董超说,当时的河南大学体育系为了创收,登广告面向全国招收一批具有武术基础的学员,学历不限,结果刚刚初中毕业的张海就报名入学了。当时,学员的年龄参差不齐,大到四十,小到张海这样刚刚初中毕业的。不过,张海没有武术基础,而且斯文、腼腆,加之常常旷课。没有过多久,不知何故,张海就被退学。

出身教师子弟,张海为什么不按部就班地读高中、上大学,而是初中毕业后就读了一个自学考试性质的武术专修班呢?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班主任——开封十三中学的李九成老师语焉不详。但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张海学习成绩不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从河南大学退学后,张的父母很着急,年纪轻轻,没有学上,将来可怎么办啊?

不久,张的父母通过关系找到了当时河南大学另外一个武术专修班的班主任张宏梁,得以成功“转学”。

加入到爱好气功的张宏梁的班里,张海似乎找到了方向。

张宏梁回忆,当时,由于自己爱好气功,也特别注意学生是否有些“特异功能”,后来不知怎么得知张海具有这方面的特长,于是到外地开会、讲学什么的都带着他,让张海结识了一批人。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多。而当时,张海的父母也正为孩子的前途发愁,看到这个,也都很支持。

更为神奇的是,张宏梁向本刊证实,他亲眼见过张海表演的“特异功能”:把一片大的冬青叶子含在嘴里,过一会树叶会自动变小,而且轮廓保持不变,甚是奇妙。他曾经亲自带着张海给来访的外国友人表演过这个功夫,并出具了当时的照片。

张宏梁透露,正是在他班上读书的这个时期,因为具有“特异功能”,张海开始给人治病。

张海母亲的一位同事徐月娥告诉本刊记者,知道张海能够用“特异功能”给人治病后,她曾经向张海的母亲提出请求,让张海给自己的朋友看病。由于朋友之间关系不错,当时,张海的母亲朱乐平直言,这个东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张海的外公生病,张海就没有能够治好。

“后来,张海也没有能够把我朋友的病给治好。”徐月娥说。

就是在这种具有“特异功能”并且能够治病救人的光环下,张海迎来了他河南大学面临毕业时的考试。

当然,张海也无法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张宏梁回忆,后来,还是张海的阿姨替张海领的结业证书。“大概由于不好意思吧。”

不过,在河南大学读书的最大收获是,在此期间,张海认识了一批人,其中包括北京过来的一个藏密气功的信徒——王紫升。

张宏梁回忆,王紫升很是欣赏张海。张海到北京时,曾吃住都在王的家中,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王紫升就是藏传佛教夏日东活佛的弟子。“很可能,就是通过这一层关系,张海才得以认识夏日东活佛,然后拜为弟子。”

事隔多年,人事离散,张海怎样成为夏日东的弟子,记者已难获知细节,但事实是,原本在开封地盘“发展”的张海,归入夏日东门下后,他开始了从一个单纯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向“藏密大师”的转变。

张海自己说,他是13岁的时候到西藏去拜夏日东为师的。按照他1974年出生的说法,这个时间应该是在1987年,但此时,张海尚在开封市十三中学读初中二年级,“特异功能”尚未显露。同时,夏日东的同事兼好友——青海民族学院的李建本教授告诉记者,夏日东教授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90或者91年的时候收张海作弟子的,“不可能这么早”。

或许结识夏日东时间的早晚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张海——一个据说拥有“特异功能”的十几岁的孩子,是如何变为一个“藏密大师”的。

“藏密大师”

1991年第3期《妇女生活》一篇名为“大器早成——记十六岁的藏密气功师张海”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原来张海从小就迷恋气功,四岁就开始学静坐……在夏尔登(笔者注:应为夏日东)活佛(曾任中国北京高级藏语系佛学院第一届任课教师,亦为班禅大师讲授过法义。班禅大师赐封号为“持戒教证功德海之主”,并给予“高级藏学学者”证书。2001年8月去世)那里他学到了很多高深的功法。为了尽快掌握上师的传承,他投入了忘我的修炼。练三明字功,按最低基数要求是八十万遍,张海练得口角起泡,上下嘴唇都肿了。修炼藏密中有名的“拙火定”功,张海在数九严寒脱掉上衣,让父母把经过五六层冷水浸泡的棉布裹在他身上,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散发的热量迅速把棉布烘干……

但是,除了这篇报道之外,记者在开封采访期间,没有听到丝毫有关张海如此练功的说法。而且,张海的邻居们,也从来没有听说他“四岁就开始练功”。

但,一个事实是,“夏日东活佛弟子”,“特异功能”、气功治病等结合起来,张海的名头愈见其响,“藏密大师”之称不胫而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办公室主任孙岭回忆,有一次,河南省气功协会邀请张海去传功授课,身体不好的她去听课,觉得效果不错。下课后,她就问张海,想做他的弟子,合格么?非常合格!张海这样告诉孙岭。

随后,孙岭又请张海给患有肺气肿的社会科学院的领导治病,据说是减轻了。这位领导很感激,组织全院人员听张海讲课,平时就喜欢佛法、气功的孙岭就向所长、院长建议要让张海领衔成立一个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

在这帮热心信徒的操持下,1992年12月12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成立,张海被任命为所长。孙岭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经费自筹。

戴上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帽子,张海的“事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一次欢迎张海到武汉讲学的致词中,原武汉大学副校长、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戴礼彬写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藏密瑜伽大师张海先生,师承当代高僧、著名佛学家夏日东活佛,以及多位高僧的加持和传承,功理渊博、功法精熟……受夏日东活佛的嘱咐,出山传功,两年多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国内外受传承学生达十余万人,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在气功界、科学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孙岭向本刊证实,当时的张海业务确实繁忙,整天全国各地到处跑着讲课,尽管他是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的所长,但是一年见不到几次他的人,还经常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等国家传授藏密气功。

但是,“藏密大师”张海的传授功法不仅仅是学术交流,更多的是要收费的。

资料显示,1992年5月,刚刚18岁的张海在湖北荆门创办了中国内地第一个藏密瑜伽健身中心——“中国荆门张海藏密健身中心”。首期培养了弟子300名,骨干教师180名。收费标准为:一,教功收费初级班每人收费40元,中级班每人收费50元,提高班每人收费90元;二,辅导班的收费,初、中级辅导班每人收费15元,提高辅导班每人收费20元;三,骨干培训班,中心下属有14个辅导站,要成为辅导站中的骨干,每人收费50元;四,治病疗养收费,这种收费每人要预收费300元,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收费100至150元;五,各单位、辅导站请中心老师办班,按总收费50%交“中心”,其余50%归单位和辅导站。在中心成立后,张海在半年内三次在中心开班授课。

孙岭回忆,当时张海在湖北福慧山庄开办藏密高级班,每人几百元的学费。而张海后来组织的到五台山的“灌顶活动”(笔者注:藏密中的一种法事活动),更是场面宏大,信徒达到数万,每人都有“施舍”,刨除了场地租赁费等各种费用之外,张海依然收入颇丰。

“当时,一年几十、上百万,应该不是问题。”孙岭说。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突然之间成为“藏密大师”,很难不引起人们的疑问:张海的藏密功法确有其事么?

当年张海的几十万弟子已经无法一一寻找,但是,夏日东的一位朋友——青海民族学院的李建本教授却告诉了记者一个惊人的事实:夏日东活佛从来没有传授过弟子藏密!

“挂名夏日东名下的弟子很多,但是他一直就不谈或者不传授密宗,遇到人们问询或者实在被逼急了,就以自己不会来搪塞。”李建本说,“而且当时青藏地区的活佛们对张海在外面大搞学习班也颇有微辞,不过,夏日东为人宽厚,一直没有对张海说什么,后来他们师徒之间就不怎么来往了。”

此种说法,得到后来多次到西藏拜佛的孙岭的证实。“西藏的活佛们说,张海当时传授的不是藏密,而是外道(笔者注:即为歪门邪道或者非正宗之意)。”孙岭说。

夏日东因为张海受累的说法也在网络上流传。乐趣园网站“网海莲舟佛法论坛(国内版)”一篇文章称,夏琼寺的夏日东佛爷曾经因为和内地的张海有过联系,在这些大佛爷的年会上被很多的佛爷提出不同意见,但没有否定他是佛爷啊!只是说宁可让密法失传,也不可以和搞气功的混到一起。

退出江湖

记者无法查证,当年通过办学习班,张海挣到多少钱。但一个事实是1992年之后的这几年,这位“藏密大师”的大部分时间依然在国内,只是离开了开封。而不是他自己所说的,1992年以后就到了香港康达公司。另一个事实是,随着这位“藏密大师”“事业”的发展,其父母逐渐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辅助”起自己惟一的儿子。

张的一位邻居说,大概是在1995年左右,张海举家迁居广州。彼时,张海已经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孩子,变为了拥有名车、豪宅的年轻富豪。

张海父亲的一位同事也告诉记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或者更前一点,张海结识了一批粤、港以及海外的富商,这让他受益颇多。香港富商张金富——以后张海商海生涯中的重要伙伴,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于是,在一个公开的演讲传功当中,张海宣布,他要退出藏密气功的舞台,考虑转型。

张父的这位同事分析: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看到当时气功盛极而衰的兆头;二就是手中有了一定资本开始向经济界转型。“当时,据说一位港商给了张海不少股份,等股价上涨后,张海抛售套现,一下挣了500多万。”

或许是意识到通过气功这种方式挣到第一笔钱不是很光彩的事情,张海的父亲开始想极力抹去张海“藏密大师”的过去,而张海在公开谈及自己过去的时候,也总是极力淡化自己“宗教”的色彩。

12月26日,记者在开封采访张海当年的一位忠实信徒时,这位老人一定要亲自联系过张海,得到同意之后方接受采访。他当年的初中班主任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首要条件也是,尽量不谈不利于张海的事情,而且不允许录音。

此外,让记者不解的是,很多时候,张海刻意隐瞒自己的经历;在河南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自修班入学所填写的档案资料中,张海竟然把自己毕业的母校——开封市第十三中学改为第二十一中学!而在他所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代表简历中,最终毕业学校更是忽而是河南大学,忽而是郑州大学。

退出气功江湖的张海很快一头扎入他陌生的资本市场。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当年一位教过张海的老师,听记者说起张海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立即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就他那个初中毕业的水平能行么?他的背后肯定有人在帮他!”语气之肯定,几乎不容置疑。

但事实是,当2002年,张海再以健力宝掌门人的身份重现公众视野的时候,已经完全确信无疑是一副“资本大鳄”的面孔。

资本大鳄

河南省工商局的企业登记资料显示,1996年11月27日,张海联合其他股东,出资1999万元成立了河南心智实业有限公司(即现在河南方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海出资999.5万元,占50%股份,被选为法人代表、董事长。1997年4月17日,张海又发起成立了河南菩提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河南心智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法人大股东入股,张海再一次被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而他的合伙人中,就有当年接待他的武汉大学原副校长戴礼彬。

“正是在各地讲学过程中,张海结识了许多人,而这其中的有用之才日后成为转型经济的坚挺基石。”开封一位评论人士这样分析。

记者得到的另外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张海在香港的重要伙伴——张金富本人当年也是张海的弟子。

有了财力,结识了人才,此后的张海,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

此后张海的经历如何,记者经多方调查后,并无更多了解。以下材料,均源于其他媒体的公开报道。

1996年,张海和他的另外两个伙伴筹资一亿,香港中联出资5000万,准备收购中国航空科技进出口总公司属下的深圳分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此次收购遇阻搁浅,但幸运的是,张海和他的伙伴们却敲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我们改组了中航科技下面的一家财务顾问公司,这个公司曾为深天马和深南光等上市公司做顾问。”张海介绍,而改组后的公司就是如今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饥饿难耐的“凯地投资”甫一落地,立即凶猛出击,展开一系列连环收购。2000年4月,凯地联手河南心智收购了深圳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凯地占70%的股份,河南心智占20%股份。此次收购成为打造“张海系”的关键一役。因为在此之前,东方时代刚刚入主由36所名牌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高科。正是站在中国高科的肩膀上,凯地才如鱼得水地介入方正科技和中科健等多家高校和中科院系的上市公司。

“我25岁时就做了中国高科的董事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张海满脸笑意。

2001年,频频得手的凯地又先后介入银鸽投资、深大通、浙江国投;2002年初,则又巧取健力宝。几乎在一年时间,凯地用资本链进行超级捆绑的关联公司已经超过百亿市值。

至此,张海“资本大鳄”、“企业屠夫”的称号已经名副其实,彻底完成了从“藏密大师”到“资本大鳄”的蜕变。

或许,真相永远都在传言后。仅我们看到的是,张海已经一步步远离“特异功能”,远离“藏密大师”,逐渐走入商贾巨富的行列,而且现在他还饶有兴趣地玩起了足球。

“既然外边有这样或那样的说法,我就要解释一下,但我不会太认真去说这件事。佛学让我懂得调节自我,养成好的心态。我是一个宗教的研究者和虔诚的信仰者,如此而已。”

“我只有30岁,还远没有到为我这个人作结论的时候。”

确实,人生是复杂多变,对一个年仅30岁的年轻人,任何武断的概括或者品评都会显得苍白乏力。

气功大师张海最早的公开报道之一

张海很早就懂得利用新闻媒体包装自己,下图是河南某家公开出版的杂志1991年3月号的报道原文。标题是《大器早成——记十六岁的藏密气功师张海》。



十余岁时的张海“大师”在表演“传功”

1990年2月9日的上午,过完春节刚刚上班的中央电视台的编辑记者、演职员、播音员以及《体育世界》、《武魂》等杂志社的新闻工作者,一大早便来到电视台演播大厅,观看年仅16岁的张海做关于藏密气功的汇报表演。

表演项目为倒拨生物钟,即用功力让已老化的树叶变青变小,变得像刚刚萌芽的嫩叶片。

那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编辑记者和演员们,怀着稀奇、不解与疑惑的心情等待着、议论着:

“不可能吧?已经长老的树叶怎么可能再变小变嫩呢?要是这样,人不也可以返老还童了?”

“眼见为实,是真是假,看看再说!”

张海出现在主席台上。台上的陪同人员为避免表演后可能出现的“魔术说”,便让电视台的几位同志亲自到院子里随意掐任何树木或花草的叶子。几个人急急忙忙跑出去把一大把杜鹃花的叶子捧回来,又从中挑出两片斑痕最多而且大小形状都相似的老叶,交到张海手里。只见张海把其中一片放在一张白纸上,另一片托在手里,不到一分钟工夫,托在手里的那片老叶开始逐渐变小、变青、最后变成了一个黄嫩黄嫩的芽芽。与放在白纸上的那片相比,体积足足缩小了约20倍。

……

关于张海这次汇报表演的情况,笔者曾听人提到过。然而,当时却对此疑信参半——因为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虚讹滥传毕竟太多了。

直到12月9日上午亲眼近距离目睹了张海在省城的一场汇报表演,才知道听到的情况不仅千真万确,而且了解到那些表演项目只不过是用来宣传藏密气功的“小打小闹”,若与他完整的功能功法以及用藏密气功为中原父老解决疾病痛苦的贡献相比,那简直有点微不足道了。

趁他在省直办学习班的机会,笔者采访了他。

交谈中发现,这是一个从学识、秉性、气质都远远超出实际年龄的孩子。虽然刚满十六岁,言谈举止却透出少见的成熟与稳重。同龄人中常见的浮躁与卤莽,以及略怀雕虫小技便哗众取宠、夸夸其谈的轻薄与狂妄,在他身上一点迹象也找不到。

“听说藏密气功一旦出功能层次特别高,治病效果又快又稳固,能谈点这方面的情况吗?”

“这我就不说了,明天上午搞治疗,你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第二天,我一大早赶到气功科研会。要求治疗的病号已坐了满满一屋。

已被治疗过的凑在门外兴奋地议论着:“我的瘤子果然没有了,才两分钟时间呀,真神啦!”

“我的胳膊已有十来年抬不起来了,只这么一会儿工夫,就可以绕着头划圈圈了,我觉得像做梦似的!”……

我跟在张海后面,想亲自验证一下治疗效果……

几十位现场目睹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12月22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张海,对方爽快地答应当天下午就接受采访。此前几天,《21世纪经济报道》登出了一篇报道——《张海涉嫌侵吞健力宝数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张海,被猝然间推到了风口浪尖。

下午3点半,记者在北京昆仑饭店阳光酒廊见到张海。

然后,在整个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张海,自报年龄为“30岁”,一系列正在扩散搅深的旋涡中心的张海,基本保持了他一贯给媒体的表情,笑呵呵,一直笑呵呵。即使偶尔的言辞欠缺“举重若轻”的风度,也会来上一句,“我开玩笑了,哈哈”,找补一下。

他在“他想谈的”和“想被知道”之间,一直坚定不移地“详略得当”。

他着力“详”的个人表白有:

为了健力宝球队,他正在心急如焚地斡旋,为的是给球员发工资,留住要转会的球员,为明年年初的亚洲区俱乐部赛“争光”;

在他主政健力宝的两年多时间,健力宝既赚钱又发展了品牌,成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五季”;而他本人,当初进入健力宝的内心动力之一是,寻求一个成功者的自我突破,之二是,为发扬民族名牌,甚至有年少时“健力宝情结”的原因;以及包括进入健力宝后,他个人类似劳动模范的各种好人好事,比如,连续72小时工作,吃盒饭,无奈之下,学抽烟、喝酒等。

他经意“略”的问题,常常是,记者提问,他或笑而不答,或只回答很少,然后问题再被提起……它们包括:

关于教育背景。总结张海零星的说法如是:初中毕业,即因武术被河南大学公共体育专业特招。在校学习一年多时间后辍学。那时候,社会活动就非常多了。后来没有再受过正规学校教育。

关于18岁以前的人生。在谈话中,张海常常试图以“18时,……”为开头,岔开追述,让话题重回这个,让他开始一帆风顺阳光灿烂的发财成名之路的“时代赋予的偶然机遇”:在互联网初兴之时,这个18岁的,“有比较多人际关系”的河南青年,以香港一高科公司国内代理之名,来到北京,与国家大企事业单位签下巨额网络工程承包合同。

关于他的信仰背景,以及这个背景与他从商之间的关系。关于前者,他一直“羞涩”——“那是以前的一段经历了,没什么好说的”;关于后者,他一直“坚决”——“没有关系”。

关于“这几天的状态”和球队

人物周刊:您这两天很忙,很急吧。

张海:也没有。

人物周刊:关于您从健力宝拿走6个亿的报道出来后,您觉得被动吗?

张海:我已经请了律师保留起诉的权利。对于造谣和诬陷,你只有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己了。负面作用该产生的也产生了,那天我去谈一个项目,人家说,你不是被抓起来了么?你怎么又来了?那我来了就证明我没事吧。大家就闷着头跟我谈,谈到最后谈价格的时候,突然间就冒出一句话:2000万你在乎什么,你不是从健力宝拿走六七个亿吗?

这个行为,名誉侵权是次要的,但现在在“刑事”上,有一个损害商业信用罪,那我现在谈的一个项目,万一人家受这个的影响,那我肯定是要追究的。当然了,开玩笑的。呵呵。

人物周刊:那就说一下您今天的一些安排吧。

张海:实际上我这次来北京在等李志达(编者注:现在的健力宝大股东,11月份张海签定协议,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了李),他约我来的,来了之后他就联系不上了。约好的时间通过中间人改了三次。一推再推,原来约的前天,后来改昨天,然后昨天又改成明天,明天现在又取消了。

人物周刊:那您是还在等?

张海:所以我就有空见记者喽。(笑)等他是因为足球队的事。因为今年的这些球员都是我从全国各地买来的。现在得为人家负责啊。

人物周刊:您这么有责任心啊?

张海:实际上是个负担。马上该过年了,人家工资还没领到呢。民工都要去讨工钱啊。现在找不到领导是谁,政府托管的是健力宝集团,俱乐部的股权已经卖给了李志达,现在李志达不出现,对这个问题回避。这怎么办?年底球员都在到处找工作。

人物周刊:您心情这么迫切,可之前为什么健力宝拖欠了几个月工资呢。

张海:我在的时候没有拖欠,我4月份就离开健力宝了,我就没有权力了。然后所有张海时代喜欢干的事人家都不干,恨不得把我修的球场的草都拔了,别说给球员发工资了。

人物周刊:您分析李志达为什么不见你呢?

张海:不知道。不想花钱呗。没理由啊。我现在变成秋菊了嘛。来要个说法。(如果)你说,张海你不要管这事;那我就跟我的球员说,老板说了,不让我管,你们去找老板。或者你说,我不管了,我把球队交归你管,六千五百万的工资,大概连税下来八九千万,你自己解决。好,我来解决,我想办法给你们钱。2月9号,深圳队要代表中国去打亚洲冠军杯,马上要打亚洲俱乐部杯,难道要让健力宝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么?

人物周刊:关于您和健力宝的报道中,提到不少健力宝的员工把矛头指向你,认为您把健力宝搞砸了。

张海:这个很正常,这个我倒一点气都没有。为什么呢?我刚接触健力宝的时候,很多员工都来告李经纬的状。我第二天,就把这批人给炒掉了。今天我很理解这个事情。李经纬那么大功劳都有人骂,我张海,比起他来说,挨两句健力宝人的骂很正常。不在位了嘛,说什么的都有。

人物周刊:还不光指责操作上,还指责你的战略投资、包括品牌运营。

张海:战略投资和品牌运营,我跟很多媒体都讲了,我认为没有错,都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他们没资格指责我这个——我不给你发工资你可以指责我。但是从股东的角度来说,那么我只要是赚钱,而且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不存在被指责的问题。

关于过去:信仰、第一桶金

人物周刊:好像很多人都喜欢用“神秘”这个词来形容你,你觉得这个扮相怎么样?

张海:应该不神秘,我多爽快的一个人。你们采访的企业家也很多,实际上像我这样讲话的人不多。我是个,实际上在根本上来说,属于一把快刀,做事比较果断,在处理一些人的关系上,反而变成了不愿意过多地跟人解释,因为你做之前跟人解释,属于泄密,做之后跟人解释,也没用了。

人物周刊:大家说的神秘包括不清楚您过去的经历。

张海:是,这个没办法,年轻,你被人关注,然后各种各样的猜测,实际上本身很简单,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测,堆积在一起就变成神秘了。

信仰和少年时光

按照张海的原话是:家住河南开封相国寺附近,曾经在未成年之前受过一段时间“这方面”(指佛学)的熏陶。学习过梵文,很早就开始翻译。曾经离开过开封一段时间,到西北搞佛学方面的学术交流。老师之中,有夏日冬活佛(编者注:经本刊记者调查,该活佛已于前文简介说2001年去世)。开始走的学术道路,甚至考虑过翻译《邓小平文选》,但是发现已经有人翻译了……这些东西,我都不想多去说,嗯,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然后,18岁,我就变成了个商人。

人物周刊:您的这个信仰背景,和您后来从商有关系吗?对您有帮助吗?

张海:没有。完全没有。

人物周刊:有报道说,您当时在各地办气功班,收费的,很火的。

张海:没这回事。

人物周刊:从来没有过?

张海:有也是在大学里,是学术交流。

人物周刊:您那时候十几岁,神童啊。

张海:我很早就开始工作了,边工作边学习。

张海:我不满意自己的媒体形象

18岁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按照张海的说法,他18岁时,由于感觉“如果只是做学问,完全掉进书本里的话,可能和现实生活离得很远”,所以放弃了做学问,开始从商,加入香港一家名叫康达的公司。这个公司的主业是通讯和电脑。张做的是国内业务,“类似包工头”,做网络硬件的施工。先后做了很多大型的网络工程,包括工商银行总行,农业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香港的汇丰银行,香港的会展中心,而且1995年1996年的时候参与了当时亚洲区最大的互联网工程,香港机场的ATM网的工程,“那时候是亚洲最大,现在也是”。张作为其在大陆业务的拓展者,“从一开始就持有一定股份”,后来赶上互联网的春天,这家公司上市,再后来这公司与香港一家公司换股,张遂卖掉股份,退出。

至于,如何加入,该公司为何看中18岁的没有专业背景的“自己”,张海说,“是关系,当时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有一定社会关系了”;至于这么值钱有用的“关系”是否与“信仰”有关?——“没帮助,完全没有,反倒有影响。”那么是如何建立的?张海的回答非常地“综合”:

“综合的吧。再说句难听话,他们是香港人,你是大陆人,自然比他们关系要多一点。而且真正的关系,至今我还认为,其核心在于你做的事情。”

至于“成功的秘诀”,张海说是,“由于需要。因为我选择的行业都很好,在行业的选择上我认为自己有一个独特的眼光。我做互联网的时候,互联网在中国刚开始,接着1993年、1994年、1995年每年都在高速上升,在它最顶峰时离开这个行业的;然后做手机,做之前是很困难,我一接触手机立即是国产手机暴涨的两年;电脑也是一样,接手那时候方正也不是特别好,但是接下来赶上电脑最好的两年。”

健力宝啊健力宝

这之后的事情,按照张海的自述:20郎当岁的自己,开始做证券,收购中国高科,给都是大学校长的董事们当25岁的董事长;收购科健手机,取牌方正——“两个全国第二”……

但是,这位“当时二十六七岁,很多人羡慕”的“方正的执行董事,持科健手机51%股份的大股东”,“投资了很多其他上市公司”的张海,“发现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情,有一种失落感,就是中国IT行业的核心技术中国资本永远无法掌握。你做来做去都是在做别人的下水道。非常之不开心,甚至一度想从此就退出江湖了。”

彷徨。“大概彷徨了半年多时间”,然后突然有一天,戏剧化的转折发生了。

2001年年底,飞机上看报纸,民族品牌要卖给新加坡人?民族自尊心,回忆起童年得冠军才有健力宝的时光,再加上“早有进军越土越好的食品业的念头”,——“下飞机就去三水,我说新加坡人出多少钱,我比他多出5000万”,十几天后签约……

“然后一晃就是两年”。“这两年”,在记者与张海的叙述里,是张海最主动的一段,几乎有点滔滔不绝的架势;从内容上讲,基本是“创业的艰苦以及令人欣慰的成功”。

“艰苦很多”,比如,原来“做资本的,每天西服革履,道貌岸然,坐着奔驰劳斯莱斯、公务仓,满天飞;现在做事业,整天开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最后顶不住了我就抽雪茄……”

“成就很多”,比如一个月时间“第五季”,“从包装的设计到广告的拍摄到中央台的世界杯招标。然后1个月零15天,就收了将近2个亿回来,第一次上市就收了1亿5的订单,第一年的销售就将近十个亿,第二年超过十个亿。”

艰苦“如是”、成绩“如是”;“但是”,“执著于民族实业而不被理解,被排挤出局!”

人物周刊:您这么成功,后来被免去董事长之职,您觉得为什么?

张海:因为董事会的改组。原来健力宝董事会的4个人我控制3票,后来改成7个人我只有2票了,我不能完全控制的企业我不能做。当时我在和一个大型的品牌做一个合并,这个方案,我们的股东们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反对。因为祝维沙他们就是为了套现,我则是有一个5年的长期战略,我是5年要达到4个目标:

一是,健力宝要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品牌;第二是进入中国500强;第三是上市;第四,能够在收购或者通过重组的方式兼并一个国内的饮料,进入到第一军团。四个目标,前两个完成了。我本来还有10年规划呢,是达到世界消费者首选的中国饮料……那不说了。

人物周刊:合作的分歧在哪里?

张海:他们可能觉得套现比做产业更重要。可能他们和我合作时,是把我当成一个资本家来合作的,想快进快出,但我一不小心来了健力宝成了实业家,就没合作价值了。

被“道不同不相为谋者”“排挤出局”后,英雄还有未竞的责任。

人物周刊:那您的实业计划已经基本结束了?

张海:2005年我的新年愿望是:春节之前,能够把健力宝收购这件事有个了结。然后健力宝恢复正常生产,球员能够领到工资。

人物周刊:但是你现在已经退出了,健力宝生产不生产与你还有很大的关系么?

张海:你卖条狗都得关心它到人家家里是否吃饱穿暖;何况不是(狗),这是健力宝啊,这个情感肯定是在的。我打个比方吧。这个茶壶值200元,你是个万元户,你把茶壶给摔了,砸了,但是别人还等着喝茶壶里的水救命啊。那你摔了这个茶壶,人家就没命了啊。你有钱,你买这个企业花了2个亿你无所谓,不要了。但这得关系到多少人的饭碗啊。大家都得过个好年啊。

关于年龄、速度、自我评价

人物周刊:你30岁,就已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你的人生似乎比一般人速度快一些,那您觉得你有过青春期,所谓彷徨迷茫的时期?青春期给你留下的遗产是什么?

张海:我觉得人的成长是个过程。过程,何谓过程?过去了才能回过头去想你这个过程。前一段时间我有个朋友拍了部电影叫《成长》,拍一个小孩,从8岁,98年开始拍,每年固定在北京的亚运村凯迪克大厦的楼顶上拍一段。你会发现,6年过去了,整个城市在成长,不光是这个小孩子成长为一个大姑娘了。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你所在这个社会的变化,比你个人的变化还要大。因为你不是在一个稳定成型的社会,这社会一直不断地在变,给你的过渡时间、准备时间相对来说少一点。可能你时刻准备着,比如30岁开始个什么事业,但对于我来说可能准备的时间短一些,直接开始了。

人物周刊:那您觉得到现在为止过得最愉快的时光是哪一段时光?

张海:在健力宝这一段时间。

人物周刊:那您有没有感觉特别疲惫,比如自己过得太快了?

张海:没有。

人物周刊:您有过不喜欢自己的时期么?就是自我否定的时候。

张海:没有太多。实际上一直在做事,没太多时间去思考。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应用式”的了,很少用于去感慨,也可能还没到时候。我觉得30岁还没到一个去评论自己过去或者下结论的时候。

人物周刊:那您说说您崇拜的人吧,或者比较敬重的……

张海:真正比较敬重的是我母亲。

人物周刊:稍微谈一下上一辈人对您的影响,谈谈您自己的母亲吧。

张海:资本市场很险恶,你看到的都是成功,可能中间(会)经历很多失败,每到这个时候,我母亲都说“没事,千万不要跟别人计较”。每到关键时刻,我都会想起我母亲的话,没必要去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人或事去计较。我个性中养成一个特点,就是不计较,什么事都基本上不太在乎。

人物周刊:类似这样的话,可能每个妈妈都和孩子说过。这些简单的信条你觉得就可以帮助你?

张海:知道,理解,做到。佛学中有所谓的见、修、行。见是认识,修是对认识的修正,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认识进行修正,剩下就是去做。

人物周刊:父母对你的影响体现在你的人格上,性格上。事业上没有什么帮助。

张海:基本上没有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团队吧。

人物周刊:您能稍微介绍一下这些团队是怎么形成的么?

张海:不说了吧。说清楚是很难的,而且还牵扯到别人。

人物周刊:你在媒体上的形象让你自己满意么?

张海:我相信没有人会对自己在媒体上的形象满意的。中国的媒体现在就这样。

人物周刊:那您觉得和您最大的误差在哪里?

张海:我比大家想象的都简单。

张海对本刊记者说,自己是因为“执着于民族实业而不被理解,被排挤出局!”(2004年12月31日 南方人物周刊)

“气功大师”摇身变资本大鳄

……

入主健力宝,是张海在媒体面前首次高调出现。这个时候,他那段气功大师的历史,已经被抹去了,变成了操纵几十亿资产的资本大鳄。故事讲到这,让我们再来回顾张海的一次次变脸,十四岁特异功能神童、十六岁气功大师、十八岁藏密大师、二十五岁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8岁健力宝掌门人。其实,张海的每一次变脸,都迎合了当时社会的热点。那张海入主健力宝之后,健力宝为何变得迷雾重重呢?

大多数人知道张海,都是从他入主健力宝开始的。然而,张海早在14岁时就已经凭借着自己的“特异功能”在河南成了远近皆知“气功大师”了。14岁的气功大师,到28岁入主健力宝,成为资本大鳄,有人用一个字来形容张海,就是神。从气功大师,到资本大鳄,张海究竟是如何变脸的呢?

早在入主健力宝前,少年张海即已凭借他的特异功能在河南成名。而他的那段气功大师的经历,鲜为人知。记者拿到了一份10多年前张海的带功报告录象带。在录像中,张海说,看了这盘录象带,就能接收到他发出的神秘信息,有病的人手到病除,没病的人也能延年益寿。当时的张海年仅18岁。

角色一: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

会让树叶由大变小 能让时钟指针倒转

记者在河南调查的时候,发现张海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只上过河南大学办的一个收费的武术班,但因为考试不及格,他也没有拿到毕业证。如果不是因为气功热,张海这辈子恐怕都很难和大师扯上关系。他的朋友评价说,张海是一个善于借势的人,而他最初出名,借助的就是气功热。

记者首先赶到了张海的出生地河南开封。记者一到,这里的街坊邻居提起张海无人不知。一位老人说,她是在张海十四五岁的时候,亲眼看见过张海表演特异功能,当时大家非常惊奇。那么,张海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异功能呢?

邻居说:“他把树叶放到嘴里,拿出来时树叶能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

张海另一个表演项目让人越发觉得神秘,就是他能用意念拨表,让钟表和手表的指针倒着走。这些神奇功能不仅让街坊邻居崇拜,也让科研教学机构的学者专家们难以解释。这让14岁的张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所长卢广森:“当时全国气功热,先是严新在河南做过带功报告,替人治病,影响很大。”就在这个时候,开封本地出了一个气功大师,这就是张海。

张海也表演起了特异功能,他也开始做带功报告了。记者在当年张海的带功报告里看到,他用特殊声音念诵:“声波震荡身体时,得到消除疾病,取消烦恼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咒语。”

多年来一直关注各种特异功能和伪气功现象的社会学者司马南,揭穿了变树叶和意念拨表的谜团。“其实根本不是特异功能是魔术。事先在嘴里多放一枚树叶,就可以任由它变大变小。手表指针倒转更容易,只要趁人不注意拨动指针就做到了。”司马南说。

角色二:化身藏密大师重出江湖

自称能发功治疗癌症 还能让粮食增产增收

看来张海的所谓特异功能,不过是魔术中的小把戏。就在张海大师四处做报告的时候,气功界出事了,1989年头号气功大师严新,因为招摇撞骗,被全国各地举报,有关部门开始调查。一年之后,他跑到了美国,一号气功大师就这么折了,张海也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一年多之后,张海重出江湖,这次,张海的身份更为神秘,法力也更高深了。张海说自己到西藏拜过老师,还说夏日东是他老师,在五台山时,正式给他加了一个法号。

从气功大师变成藏密大师回到河南之后,张海主动找河南省社科院,要求合作成立一个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

1992年12月,这个由群众集资自己开办、挂社科院名头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挂牌开张。18岁的张海出任所长。孙岭是当时这个研究所的办公室副主任。但对张海的所作所为,他的藏密老师并不认可。

在张海成立了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之后,以藏密大师的身份亲自制作的录象带,由一家音像出版社大批量生产,向所有信众销售。在这盘录象带里,张海称自己深得藏密真传,已经法力无边。张海说:“很多癌症、肝硬化、肿瘤等病人,在我们讲课发功,并且教他们练功之后有一部分病人彻底痊愈了。有毒瘾的人喝了藏密瑜伽发了功的信息水后,可以减轻他戒毒的副作用,藏密瑜伽对艾滋病的一些科研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应。”

在录象带中,被人搀扶着进场的人,在张海发功后当场自己能走路了。张海还说,他的功法对于工业和农业生产都有奇效。张海放言:“藏密功对魔芋种子、烟草种子的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成比一般的种子好上几倍,甚至十几倍。”不过,成为藏密大师之后,张海最热衷的还是做带功报告。

张海原来的同事孙岭告诉记者,当时的电话都是全国各地请张海做带功报告的,而请张海做藏密功报告是要按人头收费的,高级班每人100块钱、低级班每人40元。

当时社科院哲学所的所长至今还清楚得记得,有一次张海在五台山做报告时的盛况。据悉,当时在五台山听张海做藏密气功报告的大约有三四万人。每人大概收费100块钱左右。如此一算,去五台山做了一场报告,张海大师就从善男信女那里收到了三四百万元。直到1997年藏密文化研究所被撤消,5年间,张海以藏密大师身份给多少人做过报告,收了多少钱,已经无从查证。但张海在自制的录象带里透露自己两年内有近30万人接受他的的“传授”。

根据张海说的这个数字,收费标准以每人最低40元计算,他就从弟子那里收取费用至少1000万元以上。而这,还不包括张海1993年以后做报告的收入。

然而,就在张海财源广进的时候,当年的气功大师却纷纷出事了:“中功”创始人张宏堡潜逃海外,“佛子”张小平落入法网,“神医”胡万林也锒铛入狱。最后,河南省社科院在1997年宣布撤消了张海的研究所。随后,张海再次从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一隔就是5年。直到2002年,张海再度出山,带给大家的是一个爆炸性新闻。

角色三:资产大鳄神秘

富豪一手控制百亿资金3.38亿收购健力宝

2002年1月16日,28岁的神秘富豪张海闪电收购健力宝。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张海履历显赫:25岁接管中国高科,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张海还自称可以一手控制上百亿元的资金。这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张海以前的底细。然而在张海的老家河南,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张海不是别人,正是14岁就成了气功大师的那个开封神童。不过,这时候,张海号称已经以3.38亿元的价格购买了健力宝75%的股权。

那么,张海收购健力宝的巨额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张海对媒体说,是一个港商赠送的价值500万元的股份,他用这个钱进行资本运作,从而成了亿万富豪。这种说法引起了很多质疑,其实更可信的说法是,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他早年打着气功大师旗号收的钱。根据记者调查和张海自己在录象带里透露的部分线索,他向30万信徒至少收取所谓带功报告费用上千万元。

2000年到2001年不到两年,张海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收购深圳东方时代,控制中国高科,介入银鸽投资,吞掉深大通和浙江国投。至此,气功大师张海成功转型为资本大鳄。然而,业界盛传,张海的所谓资本运作其实玩的是空手道。包括他收购健力宝的3.38亿元资金也是乾坤大挪移来的,实际出资人是裕兴科技老板祝维沙。不过,张海一直高调出现在公众面前。

讲到这,让我们再来回顾张海的一次次变脸,14岁特异功能神童、16岁气功大师、18岁藏密大师、25岁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8岁健力宝掌门人。其实,张海的每一次变脸,都迎合了当时社会的热点。(2005年05月09日 央视国际)

铁血打造“第五季”

李岷

太年轻,28岁。如果不是一年前那场出手既快且准的收购,健力宝——这家虽说市场已经衰竭、负债高达16亿元、但其品牌依然被业内外所尊敬的公司,无论如何不会让如此一个年轻人坐到它董事长兼总裁的位子上。

张海和健力宝之间,除了由于年龄原因显现出“小马拉大车”的不均衡,更不和谐的一点是,这位28岁的青年对健力宝、乃至对整个行业来说,完全是一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他的背景不明、他的目的暧昧、他的产业经验空白、他的商业资历建筑于虚实相间的资本市场,这样一个人来驾驭健力宝,人们难以信服。摆平一切的是资本。2002年年初浙江国投受托以3.38亿元收购健力宝75%股权,几个月后,张海声称,这3.38亿元的出资人是他本人、裕兴老总祝维沙及港人张金富,而他本人持有健力宝超过50%的股权。

“改朝换代”

“没办法了,私人老板就是这样的……”一名健力宝司机说不上是理解还是怨气地嘀咕。新东家进入之后,那名司机所在的司机班,一下子从二三十个人减到十来个人,更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却拿更少的工资。这是整个集团裁员减薪的缩影,各部门情形大抵如此,员工被裁减差不多一半,同时工资收入也被砍了一半。

可能真的也只有私人老板才“敢于”和“能够”发动这样的地震——张海入主健力宝这几个月以来,对健力宝既有的销售网络、品牌、人才等资源抛弃之彻底,可谓快速而无情。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健力宝的衰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营销网络的老化,对终端的漠视终于使健力宝在市场上接连沦陷,而当创始人李经纬想补救时,健力宝已抽不出足够强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于此,多头却低效的投资、还有38层高的健力宝大厦已让健力宝不胜负担;像多数国企一样,由于体制原因和内部人长期圈子化,李经纬纵然想加快健力宝人才的新陈代谢速度,亦是有心无力、举棋难定。

张海可没兴趣采用任何温和、过渡的手段,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好让它们消失、压根儿不再存在,不是吗?

3月份,上任仅仅两个月的张海便在健力宝启动了他的第一桩冒险,一举炒掉了原有的80%以上的销售人员,同时新招募了两千多名销售员,进行封闭培训,开始全新的通路建设和营销模式;4月份,不惜舍掉五六个亿的营业额,把所有健力宝下面的非健力宝品牌产品全部停产;6月份,推出定位在“健康的休闲饮料”的全新品牌“第五季”,集团绝大部分资源向“第五季”倾斜,而“健康的运动饮料”“健力宝”在新主人这里彻底失宠,理由是品牌形象保守、老化。

不但普通销售人员几乎被尽数遣散,健力宝的中层管理者们也要掂量并揣度新主人挑剔的眼光。据说,健力宝内部半年改制两次,一些中层领导不得不接受“买断工龄”的决定。当然,在健力宝2002年的多次震荡中,最为惨烈的景象发生在以李经纬为首的老健力宝5人高管团队身上,8、9月间,其中3人相继被双规、拘捕,10月,病榻上的李经纬收到了因涉嫌贪污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的通知,剩下1人已于早些时候移民国外。

李经纬?面对《中国企业家》的张海仿佛听到了一个他不想听到但此刻无法回避的名字,他缓缓将身子靠后,靠在椅背上,直视着记者,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地好像在说天气:“李经纬的事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不方便作任何评论,只能说功过不相抵。功与过不是能拿来互相比较的。”

如果说新主人提醒我们,因为“李经纬事件”是收购重组健力宝进程中的一个不期然变数,真正关心健力宝今后发展的话就最好忘了它吧,然而提及他一手打造的全新董事会,张海似乎同样颇有防备之心,不乐意分析其九人董事会的构成,言语之间匆匆掠过:“有三四个是我带进来的,原来健力宝的人有两三人,其余的都是重新招聘的……董事会做实业出身的人也有,两三个吧。”

自上而下、里里外外,健力宝已经全面换代更新。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变化中,张海强调他对健力宝最大改变之一是,老板不再是一个凌驾于一切管理机构以上的独裁者。他继而又说:“李经纬的功与过不可相抵,往往一个企业的缔造者就是一个企业的终结者。”这可能是目前为止这位健力宝新主人对其创始人最为鲜明的公开评价。

张海的运作思路和手腕,使健力宝王国内的重重门隘,从资本到人才再到经营管理,都在短时间内向他次第开放、为他所掌控。健力宝比人们想像中容易地淡忘了它的上一个时代,打上了张氏烙印。

实业家生活

这是那个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所谓“凯地系”的核心人物张海吗?是那个以资本杠杆染指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方正科技、飞亚达A、深大通等多家上市公司、操控其间戏剧却隐身幕后的操盘手吗?

他现在每天都要从电脑网络上实时了解健力宝每条生产线的运营情况、成品运输情况,他要看生产报表,要和广告公司的人谈产品的包装和推广。

他亲自去作员工培训,讲每个人该如何定位,大谈自己“人机合一”的主张,让人和生产线成为一体,结果此说法最开始遭到很多人抵抗,说:“这不是把我们当成机器使吗?”

他跑到健力宝车间里,站在一条一分钟两千罐罐装量的生产线旁边对工人们喊道:“这是一头困兽,让它走出笼子在市场上发威吧!”

他要考虑健力宝用什么纸箱可以节省成本,是中间波纹为圆形的瓦楞纸?还是三角形波纹的瓦楞纸?

他忽然发现自己签的合同金额比过去变小了,过去最少都是八位数,现在开经销商会,五百万的合同他也要签。

一个新兴的实业家就此诞生了?张频频对媒体表态,健力宝改变他甚于他改变健力宝。他表示要拿出健力宝饮料40%的股权分享给经营层骨干。

“过去想的都是自己,一个人赢就算赢了,现在考虑的最多的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经销商,如何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赢家。在旧有通路高速萎缩时,我们要为他们服务,甚至为他们去冒点险,这个事情如果能够做好,我们帮了一大批中国企业。”

但是张的示好听上去像他曾经的赞美一样虚张声势。在刚刚买下健力宝时,他也曾不遗余力地吹捧他买下的企业,“健力宝主业清晰,所有的营销人员都很优秀。在我眼中,健力宝没有任何包袱和负担。”但是真正入主后,他却在最短时间内毫不手软地将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清除掉,人才、品牌、网络……恰像“包袱和负担”一样被张海予以丢弃。

“聪明。他是全中国最聪明的前十名之一,”当被问到对张海的评价,自称是张海“合作伙伴”的裕兴老总祝维沙在电话里对《中国企业家》这样说,“悟性很高,学习能力非常强,善于向周围人学习近于榨取,往往接近一个陌生事物三个月后就成为专家。”而祝评价自己为“全中国最善良的前十名之一,做不到像张海那样的聪明。”2000年,裕兴在香港创业板IPO时,张海成为裕兴的股东,2001年5月,裕兴举牌方正科技,最后的结果证明这完全在为张海及其资本伙伴进入方正科技决策层铺路,几个月后,张海携祝维沙等人入主健力宝。

“张海必须做成,而且必须要做得最好!”祝维沙说。“我为什么要投健力宝?牵扯到我们的盈利模式。”但祝不肯再往下解释相关问题,包括到底什么盈利模式、包括“我们”是谁。然而同时他对记者极力推荐他刚看的一本《洛克菲勒传》。“里面讲了美国实业家怎么变成资本家。但是中国有很大的不同,资本先于实业独立存在是中国改革初期存在的现象。现在资本落地和实业结合的趋势值得鼓励,将相本无种,我们要宽容,要让很多人走上阳光的道路,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想成恶魔。”“我们现在把路数看出来了,现在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是市场管理者缺位,在计划经济是政府说了算,在市场经济是洛克菲勒、微软这样的垄断者说了算,而在中国处于过渡阶段的市场经济中是谁说了算?—行业的整合者没有出现。”

坐在健力宝大厦37层上视野良好、宽大无比的董事长办公室内,这个昔日的操盘手或许希望过去能像一层皮一样地蜕掉,让大家只看见一个干净、地道、年轻的实业家。在他名片上,只印着“健力宝董事长兼总裁”的职务,而事实上,他以凯地为源头打造出的国内资本链条并未废弃,香港慧德基金、康达控股、中联集团等公司机构依然是他倚身之处,健力宝加入张海所牵动的资本游戏中只是迟早之事,甚至在他刚进健力宝没几个月,凯地系下面的中国高科(600730)便一度传出要收购健力宝药业的消息。

张把人们对他惯有的看法称作一个“误解”:“实际上,中国的实业家、资本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实业和资本之间切换对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是很自然、必需的,就像饮食一样,不厌其精、不厌其粗。”

操盘手文化?

张海真的像他所称的那样,是在为他身后像一串零一样的庞大资本寻找前面的那个“1”吗?是什么驱使着张海本人亲自走上前台、第一次来经营一个实业企业?

对类似的问题,张海每每以“喜欢喝汽水、喜爱健力宝这个品牌”的玩笑之语一带而过,或者以“责任”标榜。大脸大耳的张海,常含着似有若无的笑意、声音低沉柔和,他对外华而不实的辞令和姿态使他犹如从雾中走来。按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文章的说法,张海是密宗上师,收购健力宝是要成就一番保健品事业,并非单纯为了商业目的。

他本人的宗教背景、他声称他们团队的某种精神、信仰和使命,为他的商业运作附着上一层别样的神秘和“怪异”感。据说,张海周围的人确实称其为“老师”,而张海也承认从他“一做事开始到现在”,他的背后有个核心团队。但这个核心团队如何构成、什么关系,张海至今未以详细示人。

祝维沙说张是个“敏感人物”,“我知道张海很多事情,但是不方便说。”健力宝董事会秘书纪治显然也是“团队成员”之一,但是对“张总”,他回避评价,甚至对他自己的毕业年月也含糊其辞,略微迟疑后才说:“是90年代吧。”一位常年报道健力宝的广州记者说:“健力宝的人现在变得神秘了,讲起话来往往欲言又止,总感觉在作什么谋划。”

略过这些难以言说的因素,回到张海从资本高手变身为实业家的轨迹。纵然“第五季”销售正在以张海所称每个月30%以上的增长率增长,纵然张海计今年健力宝集团的饮料销售额能达到25个亿、利润两个亿,但记者采访数位业内人士,却没有人对健力宝持乐观态度,健力宝前景在他们眼中是乌云朵朵、阴晴不定。在张海的驱策下,健力宝集团11月在河南收购了造白酒的宝丰酒业,产业链开始变长了。“就像这个广告说的,”张海指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封底,“重写新规则。健康就是我们的规则。”在张海健康产业版图里,“第五季”是针对0~25岁消费者,25~50岁消费者,健力宝要向他们推出红酒、白酒,再往上,健力宝还将开发出保健品和药品。

“健力宝现在市场激情明显大增,有一些市场大手笔,但是显然这像证券高手而不是实业家所为。”和君创业的咨询师程绍珊评价。健力宝砸了3100万在央视世界杯直播时放“第五季”广告,但是消费者却在终端见不到产品,是张海这一年内饱受诟病的一个败笔。此外,营销界人士对张海用全新的“第五季”品牌一气做果汁、茶、水和维C碳酸饮料四个系列产品也极为不看好。“我很奇怪他轻易就放弃了健力宝这个品牌和积累、如此不珍惜,可能是因为几个亿到手的,太容易了吧。而且即使'两乐’、统一、娃哈哈这样的强势品牌,也不敢用一个品牌带动如此多的产品。”程绍珊说。

“企业的成长有它的规律,而不是资本规律,从高管到营销团队的建设不是招兵买马这么简单,健力宝现在四处出击,更像一种操盘手文化。做资本可以大进大出,而做产业要养精蓄锐、一点一点改进。如果张海不参透中国产业市场、不去理解宗庆后和何伯权,健力宝迟早是要失败的。”在程绍珊眼中,比之宗庆后的“老谋深算”,张海和健力宝不过是在“简单作秀”。在刚刚结束的央视广告黄金时段招标中,健力宝出手1.38亿元成为来年新标王。

凯地某高层对张海有个评价:“不够成熟、爱出风头。”

无论如何,当张海一年前从新加坡第一食品口中抢过健力宝的拥有权时,总不会只是为了满足出风头的那一瞬间吧。(中国企业家)

投资1亿强势入主深足

关于张海的发家有很多的传说,但他和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却都是历历在案的,2002年12月30日对于深足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这一天深足迎来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新东家健力宝集团。后者投资了1个亿的人民币来“促进”深圳足球的发展,而当时的健力宝集团真正的老板就是张海。

张海在入主球队之后斥巨资买进了杨晨和郑智等国脚,球队的实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尽管在甲A的最后一个赛季深圳没有夺冠,但在辞旧迎新的中超元年,张海却“如愿以偿”夺得了冠军。但如愿以偿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在深足走向辉煌的同时,也意味着“覆灭”。更何况在夺冠后没多久,深足就和他撇清了关系。如果这样看的话,似乎“中超一世”冠军的头衔并不是一个什么吉祥的兆头。

在2004年深足夺冠的这一年,也是张海和中国足球牵扯最多的一年。中超元年不仅有派系同时还有罢赛和“革命”。张海与徐明成了当年中国足坛的旗帜性人物,两人分居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本来以为两人作为独霸一方的枭雄会互相敌视。可没想到的是,在京城引发“罢赛风波”后,两人不约而同的携起手来为北京国安摇旗呐喊。此后与两位巨头有所关联的多家俱乐部加盟到“革命”的阵营中,并号称“G7联盟”。这个联盟也曾风光一时,竟与足协分庭抗礼。但最终的事实表明这不过是昙花一现。

在联盟的上书遭到足协的驳斥之后,作为领导人之一的张海甚至扬言G7要脱离足协自己组织联赛。可他的那些话不过是忽悠人,在G7闹的最凶的时刻,张海自己却走上了悬念,被公安机关以涉嫌经济犯罪的名义拘捕了。

其实早在2004年1月时,张海在中国足球圈有了“不良举动”。就曾被人揭发涉嫌派系,当时涉嫌派系问题的还有实德的老总徐明,当时,足协接到举报之后也是准备介入调查此事。这也为在北京闹出罢赛风波后,两人放弃分歧与隔阂反而携起手与足协对抗埋下了伏笔。相比于张海的经济涉案,在中国足坛所引发的“派系问题”只是冰山中的一角,算不得问题。2004年8月健力宝集团内部决定罢免张海健力宝集团总裁兼深足俱乐部董事长的职务,而同年12月深足俱乐部也单方面宣布张海和俱乐部已经没有任何的瓜葛,而原因是张海“涉嫌经济犯罪”。

尽管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深圳健力宝俱乐部。但张海并没有立即退出中国足球的舞台.2005年时,他依然活跃在中超赛场上。在与深足撇清关系之后,他正式插手辽足并开始公开参与辽足的发展决策。在2005年3月中旬张海指令张曙光在辽宁办厂,加强辽足本土化进程,并争取得到辽宁省政府等方面的支持。这也使得此前的派系传言得到证实。

在叱咤风云的同时,张海也把一只脚踩进资金链危机的泥潭中。业内分析,中国足球俱乐部“只赔不赚”的现状,亦使张海资金链在绿荫场上断裂。(搜狐体育)

18年资本游戏15年徒刑收场

陆维皓

经历了22个月的羁押和审理,近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海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决张海涉嫌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成立,入狱15年。张海在审判后第一时间表示,他将提起上诉。

传奇起家经历:从“密宗大师”到28岁董事长

14岁,这是张海“资本游戏”起步的年龄。

那个年纪的孩子,绝大多数还在游戏机里纵横捭阖,或者在琼瑶小说里缱绻缠绵。然而14岁的张海,已经成了河南远近闻名的“气功大师”。1988年前后,没有获得初中文凭的张海,参加了一个河南的武术专修班,随后宣称:自己是西藏某密宗大师的弟子,具有种种特异功能。

在张海的出生地河南开封,许多当地人仍清楚记得当年张海的表演:“把一片树叶放到嘴里,拿出来时树叶能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通过意念拨表,能让指针倒着走。”凭借这些“特异功能”,张海开始四处做报告,宣称他的咒语可以消除疾病、让农作物增产;他的“带功报告录像带”,可以发出“神秘信息”,“手到病除、延年益寿”……张海曾在五台山做报告,一场听众大约有三四万人,每人收费100元左右。在当时全国“气功热”的大背景下,张海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7年前后,当年的“气功大师”纷纷“出事”,张海的“研究所”也被撤销。反对“伪科学”的社会学者司马南说,张海的“特异功能”其实都是魔术。“事先在嘴里多放一枚树叶,就可以任由它变大变小。手表指针倒转更容易,只要趁人不注意拨动指针就做到了。”

张海在那一年销声匿迹,直到2002年,他才因为“收购”健力宝集团,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腾挪足球:“张海系”崩断资金链

2002年1月16日,浙江国投以3.38亿元,收购曾辉煌一时的健力宝集团75%的股权。但很快浙江国投表示,他们只是“受人之托”。很快人们发现,真正的新掌门是28岁的“神秘富豪”张海。关于张海的巨额资金来源,当时曾经长久成谜。后来人们分析,资金的一部分应该来自他早年当“气功大师”时的积累;另外一大部分,则来自于其“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其中收购健力宝所付3.38亿元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张海的合作伙伴、裕兴集团董事长祝维沙。

凭借健力宝这台巨大的资本机器,2002年末张海从平安保险公司那里收购了深圳足球俱乐部,从此开始在足球圈里的腾挪。据深圳的当事人回忆,张海很喜欢踢球,经常到健力宝队内“玩玩”,穿9号打前锋。然而,张海运作足球的更大目的,却是他热爱的“资本游戏”。虽然他的“凯地系”当时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但张海还在期待一个更快捷的圈钱方式———足球。

张海曾对一个朋友说过,一家俱乐部可以贷到5亿元的资金,再进行资本运作后,这些资金可以成倍增长。因此,在“造系”之风臻于鼎盛的2004年,他通过关联公司,曲线收购了多支球队,形成能与“实德系”抗衡的“张海系”。据分析,深圳健力宝之所以能在连续两年功亏一篑后,终于在2004年拿下首届中超联赛冠军,“张海系”幕后的鼎力襄助功不可没。然而,竞技场上的成就,始终是张海的一个“副产品”;他要实现的,是通过足球扩大自己的资本运作。

张海没有想到的是,足球的资金投入方式,跟资本运作、投资企业并不一样。足球交易多采用纯现金方式,金融工具发挥的余地很小。正是这种差异,让足球场上的“张海系”最终成了张海资本游戏的坟墓。

在维持三支球队的庞大赌局中,张海的资金链很快出现了紧张,并最终崩盘。在深圳夺得首届中超冠军前夕,球队已经面临着数月发不出工资的窘境。只是在时任主帅朱广沪强大的控制下,深圳队才没有在中超夺冠的关键时刻崩溃。

“游戏”落幕:获刑15年,坚称上诉

2004年秋天,随着在足球市场资本运作的失败,张海和健力宝集团都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局面。9月,张海被健力宝集团举报,涉嫌侵吞挪用7亿元资金,而深圳健力宝俱乐部的财务运作,更是陷入完全瘫痪状态。2004年末,借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利之机,张海联合徐明等俱乐部老总,组成G7联盟,要求对联赛进行“资本革命”。但“革命”未果,他自身却陷入了更大的麻烦。12月,健力宝集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签字;次日,深圳足球俱乐部发表声明,表示俱乐部与张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不允许张海以俱乐部名义进行欺骗活动”。

不利形势下,张海再次选择了销声匿迹。但这一次,他没能置身事外。2005年3月24日晚,他在吃夜宵时被捕;4月,张海正式被检查机关批准逮捕。在经历一年零七个月的羁押、侦查和审查起诉后,张海案直到2006年11月2日,才由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张海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健力宝集团1.21亿元,挪用健力宝集团资金9473万元。

12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宣读判决:除了对检方指出的“张海挪用健力宝828万元归还个人欠款”一条不予支持外,其余均予以认定。张海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犯挪用资金罪,判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5年。

据目击者称,在法庭宣判后,张海仍旧没有失去平静。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就此判决提起上诉,并且对上诉结果充满信心。而张海的律师则围绕着判决中的“三大疑点”,表示此案“上诉的空间仍旧很大”。(2007年02月14日 新闻晨报)

挪用健力宝资金的路线图

朱雷 岳敬飞

随着媒体不断曝光,张海涉嫌挪用资金的线路图正在逐渐清晰。

据报道,健力宝集团公司于2004年9月向有关部门报了案,举报张海以及张金富、马锦辉等健力宝集团前高管涉嫌经济犯罪,以种种手法挪用或侵占了健力宝多达7亿元资金,相关材料甚至送到了高层。

第一步:空手套白狼张海闪电介入

2001年下半年,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目前的三水区政府前身)便想出让所持健力宝集团股权,并与多个买家接触。当时,健力宝集团共有3位股东,其中三水市政府通过三水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下称三水公投)全资持有的广东健力宝饮料厂,持有健力宝集团75%股权。

次年1月15日,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浙国投)以3.38亿元受让健力宝集团75%股份。1月22日,年仅28岁的张海出任健力宝的法定代表人兼总裁,集大权于一身。一时间,张海名扬资本市场。

据悉,当时的交易约定是,75%的股权所作价的3.38亿元,将分三期注入三水公投账户:首期1亿元于交易当天支付,其后两个月内再支付1.38亿元,余下1亿元在一年之内付清。后来,最后1亿元的付款条件作了修订,取决于三年内公司赢利情况。2002年1月16日,首期1亿元股权款到账。2002年3月,张海支付另外1.38亿元。

然而,据《财经》杂志报道,张海其实两手空空,他支付的钱都是短期融资,其中首付的1亿元资金,是通过国债回购而来的。后来,张海找到祝维沙,借后者资金入局,将之前自己短期拆借而来的2亿元资金解套。

工商资料显示,2002年3月20日,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正天科技)成立,股东为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三人所持股份为4:3:3架构。三人商定以正天科技名义出资,接盘健力宝。

此后,浙国投名下的健力宝饮料厂100%的股份被全部过户至正天科技,张海之前支付的股权收购款撤出,祝维沙的2亿元(其中小部分为其购买股权的资金,另外大部分为借给张海的钱)打入了三水公投的账户。这样,借祝维沙之力,张海得以掌控健力宝。

第二步:以投资之名资本高手挪钱

据报道,张海等人是以做假账、虚假投资、虚增库存、虚增销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转移、侵吞健力宝资金。报道虽然言之凿凿,但张海对此否认,有关部门不作证实。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可以看出,掌控健力宝不久,有“资本大鳄”之称的张海,开始了一系列打着“健力宝”旗号的资本运作。

2002年底,健力宝耗资数千万元入主河南宝丰酒业集团,不久耗资上亿元受让“深圳足球俱乐部”,改名为“健力宝足球俱乐部”;2003年中耗资数亿元,间接获得目前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平安保险7000余万股法人股,当年底增持至1.4亿余股;购入福建兴业银行7000万法人股;2004年初,意欲整体收购江西景德镇华意电器总公司,从而间接入主深市上市公司华意压缩(现搁浅);年中,还想入主深市上市公司西北化工(现搁浅);同期曲线收购辽宁和上海的两支球队。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保险交易和福建兴业银行交易本身,是被由张海等控制的健康产业公司持有,并不属于健力宝。报道称,外界普遍质疑,上述资本运作的资金来源,可能是挪用了健力宝所获银行贷款。尤其是在购进平安保险及兴业银行股份之后,健力宝更加陷入现金流短缺、负债比攀高的危险漩涡。截至2003年底,健力宝整体的银行贷款额为22亿元。而在张海入主之前,健力宝截至2001年的银行贷款余额仅为13.6亿元。

健力宝报表显示,2003年饮料销售额为20亿元,利润为6500万元。而事实上,当年饮料销售额仅为17亿元,另外3亿元为虚增而来,当年公司已出现约3亿元的巨额亏损。

第三步:为脱身祝维沙找来李志达

去年8月,张海下课。11月,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健力宝集团。再后来,“健力宝之乱”一步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早在2004年8月张海“下课”时,祝维沙曾向张海催讨欠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汇天中恒的介入是祝维沙的脱身之举。李志达向祝维沙支付5000万元现金,是为祝“平账”之用。当时,祝尚有逾亿元资金困在健力宝无法抽走。张海间接购进平安保险法人股,每股价格约为3.25元,总计间接持股1.48亿股。至2004年8月尚有9000余万余款未付。为此,祝、张达成协议,由祝代付9000余万元尾款。作为交换,祝从健康产业名下拿走5100万股平安股份。当时,平安保险法人股每股已溢价至5元左右,祝所获5100万平安法人股市值约2.5亿元,祝实际进账约1.5亿元。有关当事人向《财经》透露,至此,祝维沙“不亏也不赚,把账做平了”。祝维沙终于成功解套。

2004年8月走上前台后,尚需维持企业运营,为此,祝又陆续向健力宝注资数千万元。至11月李志达接盘时,所付祝维沙5000万元现金,正是为祝在8月至11月间的后续投资埋单。而祝从李志达手中拿到5000万元后,“再次把自己的账做平了”。(2005年03月28日 每日经济新闻)

资本玩家的玩与被玩

黄河

健力宝噩梦五年三玩家末路狂奔

5年前,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个商人以3.38亿元的代价获得了健力宝的75%股权,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新主人。5年后,健力宝这个曾经的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在人们的叹息声中,除了获刑的张海,还有哪些人该在心里道一声“惭愧”呢?

健力宝的故事终于到了尾声。

2月12日下午,广东健力宝集团前董事长张海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半个月后,曾经与张海共同控股健力宝的原股东之一叶红汉,通过其下属公司受让8.87%的健力宝国有股权,加上此前通过转让获得的股权,成为拥有健力宝集团67.37%股权的单一控股股东。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此前已经通过收购获得健力宝销售权的台湾统一企业,可能最终从叶红汉手中收购健力宝的控股权。

健力宝的另一名原股东——香港上市公司裕兴科技董事局主席祝维沙,在多番股权转让后,收回初始投资,黯然出局。

5年前,正是这三人以3.38亿元的代价获得了健力宝的75%股权,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那时,健力宝仍是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年销售额达三十多亿元,净资产近5亿元。这一成果是创业元老李经纬及其管理团队在过去18年间依托各项体育盛会所打造的。

但在5年后的今天,这家盛极一时的企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其净资产缩水至“基本没有”,银行债务则从当初的19亿元剧增至29亿元。

在健力宝5年来急转直下的跌宕命运中,张海、叶红汉、祝维沙这三人究竟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又如何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张海:一番苦心付东流

时光回溯到二十年前,14岁的河南少年张海以“变树叶”和“拨手表”等近乎魔术表演的手法,赢得了“特异功能大师”的光环。此时,借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炮打响的健力宝,正带着“东方魔水”的盛誉横扫中国饮料市场。

4年之后,18岁的青年张海已经头顶着“藏密大师”的头衔,开始“经营”起自己的气功保健生意,并赚得盘满钵满。

在通过“特异功能”赚下第一桶金后,仅仅初中毕业的张海迅速转向了另一个更大的“魔术舞台”——股权交易市场,并利用自己在“传功”过程中建立的人脉打造出了“凯地系”这一资本平台,开始了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生涯。

健力宝却从未与资本市场结缘,它在1993年因种种顾虑而错失上市良机。此后,健力宝在一连串的战略失误与盲目扩张后步入衰退,到2002年转制前夕,健力宝的年销售额已经从高峰期的五十多亿元滑落至三十余亿元。

2001年7月,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现为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联席会议,90%的参会者主张卖掉健力宝,而且不能卖给当时已经跟政府矛盾重重的原管理层李经纬团队。

当年底,张海在飞机上翻阅报纸偶然看到这一消息,这使他“兴奋之情难以名状”。随后,在他赶到三水市时,这场交易似乎已近尾声:政府已经从法国达能等近20家投资者中选择了新加坡第一食品,对方亦在支付订金后开始尽职调查。

此时刚从“健力宝不会卖”的自信中醒过神来的原健力宝管理层也开始了“反击”:一方面抵制第一食品派驻人员的调查;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了高于对方出价的4.5亿元MBO(管理层收购)方案。

新加坡第一食品总裁魏成辉事后向媒体证实,当时公司出价3.8亿元收购健力宝100%的股权,加上公司26亿元负债以及重组成本,预计投入近40亿元。

面对这一庞大的收购费用,政府担心原管理层“以健力宝的钱收购健力宝”,而管理层的不配合,又使得第一食品的收购调查陷入僵局。此时到来的张海,似乎变成了鹬蚌相争中的“渔夫”。

在与当时主持健力宝股权转让的三水市市长李贻伟“彻夜长谈”后,政府向新加坡第一食品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在2001年底前完成转让,政府将寻找其他投资者。

在新加坡第一食品遗憾地退出交易的同时,张海也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他的“实力”与“诚意”,在未做任何收购调查的情况下,便通过委托方浙国投(即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划出1亿国债作为首期收购款。而三水市政府也既未请财务顾问提供中介服务,亦未对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

事后的调查证明,张海在这次股权交易中,自己没有出一分钱:以国债方式首付的1亿元因被冻结,并未到达政府的账上。

在政府“追债”的压力下,张海急迫地寻找着能够填上这笔钱的下家。在与方正科技协商未果后,他终于说服香港上市公司裕兴电脑(现更名裕兴科技)董事长祝维沙,并由他拿出2.38亿元资金为张海偿付前两期的收购款。据多家媒体报道,这笔钱来自于这家香港上市公司。

此时,与张海素有交情的商人叶红汉也参与进来。张、祝、叶三人以4∶3∶3的股权架构成立了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通过这家公司来接盘健力宝。但据媒体报道,当时叶红汉并未出钱,只是以广州白云山上一处物业入股。

健力宝就这样被脸如满月的28岁青年张海以“空手套白狼”的财技握于手中,只等着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财技。但这样的开局也为后来三人交恶及张海入狱埋下了伏笔。

2002年8月,张海以耗资数百万元的豪华游轮“处女星”之旅宣布了自己的到来,随即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投入巨资推广新产品“第五季”、收购河南宝丰酒厂、收购深圳足球俱乐部、投资平安保险及福建兴业银行股权……

虽然在此期间,张海一直在通过媒体塑造着自己“实业家”的形象,但除了被业界视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第五季”和后来因囤积原料而造成严重亏损的“爆果气”两个新产品外,健力宝在主业经营方面乏善可陈。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张海入主后的健力宝在收购投资方面的支出却高达20亿元,仅银行借贷就高达10亿元以上。在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张海还控制成立了大量与健力宝有业务往来的周边公司,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将大量投资款项在这些公司之间的转移中“化公为私”。

随着健力宝经营状况的恶化,张海与正天科技另外两名股东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由于迟迟未按承诺归还裕兴科技借款,焦灼的祝维沙联合叶红汉于2004年8月一举将张海赶下了健力宝董事长和总裁的“宝座”,在股权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彻底改组董事会,成为健力宝的“实际控制人”,并随即以3元的价格将三人所持股权转给了新的投资者李志达。

但此时的健力宝已深陷债务泥潭,处于崩溃边缘。在三水区政府与新股东李志达发生企业控制权的冲突后,事态愈发恶化,几近停产的健力宝也随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时,张海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2005年3月23日,张海被公安机关拘留。今年2月,他被佛山市中院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一审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此后,张海孜孜不倦地寻求上诉。

祝维沙:失败的投机者

2002年初,张海利用1亿元的国债“定金”顺利获得健力宝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裁“三位一体”的实际控制人角色之前,张海便已经向政府推荐了自己的“合作者”北大方正集团。而三水市政府之所以看中张海,也正是看中其背后“方正集团”和“中国航天进出口公司”(张海过去资本运作中的另一合作者)的背景。

但在实际进入时,由于方正集团要求控股,而张海则希望在分散股权的基础上由自己“掌舵”,已经实质控制了健力宝集团的张海迅速拉来了另一个合作伙伴———祝维沙,方正集团领导层也因觉得“张海这人靠不住”而主动撤出。

与背景神秘且擅长沟通的张海不同,依靠“裕兴电脑学习机”发家的祝维沙显得朴实而“土气”。曾有媒体在报道中将其描述为“善于投机的农民,两眼透着狡猾”,据说祝维沙看后哈哈大笑,认为“概括得很准确”。

1999年底,裕兴电脑试图“绕过”中国证监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被“勒令叫停”,直至2000年才终于成为第一家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祝维沙在“投机”上的热情与胆量。

但在实业经营上,祝维沙却有些“玩不转”,除了“火”过一阵的电脑学习机外,公司还曾试图生产跳舞毯、DVD,祝维沙还曾投资矿业,进入CDMA手机市场等,均无功而返。

2001年,祝维沙与张海的“凯地系”共同举牌方正科技,其中2亿多元正是出自裕兴科技的委托贷款。在这次合作中据说双方都尝到了“甜头”,因此祝维沙在接到张海的召唤后,几乎毫不犹豫便进入了这场投机游戏。

游戏的关键在于祝维沙能够从上市公司裕兴科技挪出2.38亿元短期借款,并由张海代表三人共同持有的三水正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天科技)以这笔款项支付健力宝头两期收购款。

这种以短期借贷收购股权的行为,不但违反内地金融管理法规,而且也违反了香港上市公司监管规定,因此在进入健力宝之后,张海刻意渲染自己“单一大股东”的角色,另外两位股东连董事会都未加入。

而在健力宝的控股公司正天科技中,祝、叶两位股东60%的控股比例使得他们既能在大多数时候隐身幕后,又能在关键时刻联合起来,制衡张海的“越轨”。

从事后的综合考察中不难发现,这三位“名义股东”的矛盾在收购健力宝之后不久便爆发了:张海在通过挪用还了裕兴科技的1亿多元资金后,对于余下的欠款便“置之不理”,显然是觉得挪用的资金只应用于为自己40%的股权“埋单”。

随后祝维沙在上市公司的压力下,频频催促张海归还余下借款,最后终至“逼宫换将”,自任健力宝总裁。祝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新股东注资自己三人的“名义股权”还债,当然公司的所有权也因此而易手他人。按祝维沙向一位熟悉的媒体记者所说,就是“黑钱没捞到,反而惹了一身臊”。

这场打着“资本运作”旗号的闹剧背后,是另一群“沉默的受伤者”:欠薪的员工、支付了数亿元订金与贷款的上千供销商,还有贷款高达数十亿元的银行——在这些“名义东家”为企业所有权而打打闹闹的时候,正是他们自己辛勤的劳作和真实的资金在支撑着健力宝的艰难运作。

此时的健力宝已经由于大量资金被抽逃而濒临崩溃:据事后透露的审计报告显示,张海在任时期健力宝以各种方式流失的资金数目不低于7亿元。

面临银行追债及经营停顿的祝维沙只能选择举报张海、同时寻找新投资者“接盘”这条惟一的出路。而在此时,已经“出局”的张海也仍在为健力宝寻找新的“下家”。

就在此时,因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小护士”化妆品企业及品牌卖给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而获利颇丰的李志达,开始与健力宝的几位股东接触。

急于套现还债的祝维沙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根“救命稻草”,但“一朝被蛇咬”的三水政府始终怀疑李志达只是张海找来的又一个“托”,加上当时与经销商商定的“体外循环方案”已经成型,因此明确反对这次股权转让。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与祝维沙等人达成收购协议、并先期投入近2亿元的李志达尚未入主健力宝,便被三水政府派出的“复产小组”阻止。复产小组随即与经销商接管了生产和销售,以健力宝贸易公司的名义开始了生产。

被赶出健力宝的李志达则与祝维沙、叶红汉联名,在媒体上掀起了一场“保卫控制权”的公关活动,并赢得了法学界及媒体的广泛同情。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李志达以付清张海等人收购余款的条件,最终获得了健力宝的控股权。

而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出钱出力”,并扮演了几个月“主角”的祝维沙,也跟张海一样只能在幕后静待结局的来临:张海被捕后,祝维沙也因“涉嫌转移资金”被佛山警方抓捕,后由裕兴科技保释出来,以便筹措资金归还该公司1亿多元挪用款。后在多番股权转让中,祝维沙终于收回其初始投资。

因为这笔借款,裕兴科技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已从2004年8月停牌至今。据媒体报道,香港联交所仍在追查此事。

叶红汉:真正的赢家

在2002年进入健力宝的三位股东中,叶红汉确实有理由称为“最后的赢家”:他不仅在每一次风波中都毫发无损,而且最终成为健力宝的控股股东。

进入健力宝之前,叶红汉一直在香港经商,控制着多家上市公司。从张海进入健力宝之后,叶红汉担任健力宝集团董事兼营运总裁。

2004年,叶红汉和祝维沙联合将张海赶出局。据媒体调查发现,叶红汉在与张海翻脸之后,已将自己拿出入股的那份物业重新收归己有。

接管健力宝后,叶红汉曾向媒体透露,在健力宝持股管理的这段时间,是他从商二十多年来“最头痛”的一段日子。他针对外界对其此时进入健力宝“淘金”的猜测反驳道:“现在的健力宝已无金可淘,只有在业绩中才能逐步把‘金子’淘回来。”

尽管在近5年的股权风波中,身为正天科技股东的叶红汉极少“抛头露面”,但可以看出他每一次关键时刻的“出手”,都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事态发展的方向:2004年8月,他与祝维沙联手一举将风头正盛的张海“拉下马”,因此引爆了健力宝的资金黑洞;当年12月底,又是他与李志达、祝维沙等人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联合声明”,直指三水区政府在驱逐健力宝董事会“复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此后事态急转直下,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李志达旗下的汇中天恒最终于2005年5月完成了对健力宝的接管。

仅仅4个月后,已经退出健力宝股权的叶红汉,再度接受由汇中天恒转让的58.3%的股份,成为健力宝集团第一大股东,外界并不知道具体转让价格。在完成此次转让后,汇中天恒依然保留境外公司32.8%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至此,希望将健力宝打造成自己另一段辉煌创业生涯起点的李志达,也只能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在健力宝棋局中黯然出局。

这位不乏精明的生意人,在介入健力宝股权之争前,曾委托财务顾问进行初步调查,调查显示当时的健力宝净资产为零到负1亿元之间,品牌价值8亿~10亿,全面恢复运营所需资金约5亿元左右。

仅凭着这一粗略的估算,信心十足的李志达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接管行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注入运营资金——就在他与三水区政府高层的一次电话中,该高层问道:“如果健力宝是负资产怎么办?”

李志达表示自己是做实业的,会用几个亿现金来恢复企业生产。该高层追问了一句:“如果负8亿元怎么办?”缺乏心理准备的李志达脱口而出:“不会吧。”

事后证明该高层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政府已经接到张海抽逃近7亿元资金的举报,而李志达的反应则坚定了政府方面不惜以“非法”手段驱逐这位新股东的决心。

在一系列股权争夺之后,伤痕累累的健力宝终于走完了其混乱而坎坷的最后阶段,即将成为新东家旗下的一员。这家曾经雄心勃勃地与“两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叫板、并被视为“民族饮料品牌”最大希望的饮料企业,已经悄然退出竞争舞台。

曲终人散之际,有心人不禁会回想起当时错失收购机会的新加坡第一食品,对于第一食品在收购中的审慎,当时一位政府官员的评价是:“太专业了反而做不成”。而第一食品总裁魏成荣对媒体的回应则是,“我们遗憾,但不可惜”。(2007年3月16日 南方周末)

张海被拘留的前因后果

高素英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张海被立案调查一事,有了最新的进展。昨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于3月23日晚11时左右在广州被警方拘留审查。与张海一同被拘留的还有健力宝原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曹庭武、原投资管理部投资总监郭建函。消息人士透露,警方对张海已经监控了一段时间,认为时机成熟,于是采取了行动。

对于张海被抓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张海等人以做假账、虚假投资、虚增库存、虚增销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转移、侵吞健力宝资金,被健力宝集团举报,后被立案调查。另外被抓的两人中,曹是张海的同村老乡,早在2004年12月17日当地政府接手健力宝时便被免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张海被抓的祸根,是他三年前进入健力宝就已经埋下的

据了解,2002年初浙江国投受托以3.38亿元收购健力宝75%%股权,实际出资人为张海、裕兴老总祝维沙及港人张金富。张海个人持有健力宝超过50%的股权,成为健力宝新掌门人,是年28岁。仅仅过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2004年8月由于被董事会认为在任期间经营偏离主业,张海下台,由祝维沙接替董事长职务。

在掌管健力宝期间,张海多方扩张,由饮料向制罐、塑料、包装、药业、酒业、食品、足球、房产等各路延伸,总资产由37亿元增加至45亿元;2004年又出手华意压缩,同年8月20日又成功从西北化工第一大股东手中购得26.46%股权。事后,健力宝有关负责人认为张海收购的几家上市公司和饮料行业偏离甚远,张海的举动很难让人信服这个凭资本运作起家的高手在专心做实业。

而从董事长职务上退下来的张海还表示,“我的事情还很多,尤其是在投资方面,健力宝要寻找适当方式,在适当时间上市。我们一直在寻找IPO(新股发行上市)或者海外上市,当然借壳上市也可以考虑,目前几种方式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被举报挪用侵占7亿

祝维沙上任之后,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健力宝举步维艰。9月,一直怀疑张海在外的一系列资本扩张乃谋私之举的健力宝集团新董事会开始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调查。

随后,一份由健力宝集团聘请的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随同一份律师意见函,于当月底以集团的名义正式递交给公安部门,这就是集团对张海、张金富、郭泳、马锦辉等人经济问题的举报。

一位曾看过这份举报信的人士透露,该审计报告显示,张海等存在“以做假账、虚增库存、虚增销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转移、侵吞健力宝资金”的问题。报告显示,这些资金数目不低于7亿元。这位人士还向记者举例,2003年,健力宝集团曾将近2亿元以广告策划费用和材料订金的名义划到广州浩汛广告公司和广州时代精英策划有限公司,而这两家公司并没有履行义务,这笔巨款最终也不知所终。

这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张海时代,健力宝重大资金的使用很多都没有正常的合同或者协议,而这些违规行为没有高层授意是很难顺利实施的。而在2004年7月14日之前,张海集所有大权于一身,健力宝董事会四名董事中除张海外,张金富、郭泳也是张海系的核心成员。

一个月前还否认被立案

就在一个月前,面对媒体称其已被立案调查一事,张海本人通过一门户网站回应“谁说我被调查?”当时张海表示:到接受采访时为止没有任何司法机构对其进行调查;并且在担任健力宝董事长时,所有的资金来往都是经过董事会同意的,属于公司行为,不是其个人行为。

之后,张海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都是股权之争惹的祸。当时张海还表示,由于健力宝的股权还没有过户,所以他还是健力宝的大股东,还拥有四成的股权。当时对未来他还满怀期望,称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今后他将选择一些热点行业投资,未来的做法与以前会有所不同。2002年,他从证券转向实业;现在,证券市场有所复苏,他也将把主要精力转回来,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

然而令张海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他表白自己的所有努力并未见效。

背景:张海与健力宝的恩恩怨怨

2002年2月,浙江国投受托以3.38亿元收购健力宝75%股权,张海成为健力宝新掌门人,是年28岁。

2002年12月30日:健力宝集团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受让“深圳足球俱乐部”,健力宝投入1个亿。

2004年8月25日: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宣布:张海不再担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接替其总裁职务的是祝维沙,董事长由魏小军担任。

2004年9月,张海被健力宝集团举报涉嫌侵吞挪用7亿元资金,健力宝俱乐部处于完全瘫痪状态,董事会决定出售。。

2004年11月14日,北京汇中天恒与北方亨泰从张海、祝维沙和叶红汉手中购买了除三水公投国有股外健力宝集团91.1%的股份,张海、祝维沙等人均退出董事会。

2004年12月16日: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签字,张海、祝维沙等33人由于其代表的公司已不再持有健力宝股份,均退出董事会,健力宝集团公司发布“关于陈松亭先生等人员免职的通知”,财务总监、资金中心总经理、采购中心采购总监、首席律师、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等29个中高级管理人员被免职。

2004年12月27日,深圳健力宝俱乐部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深圳健力宝俱乐部。俱乐部宣布5点声明,指出健力宝俱乐部与张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不允许张海以俱乐部名义进行欺骗活动。健力宝俱乐部律师杨允忠在发布会上讲到“张海本人现在已经被刑事边控和经济犯罪立案”,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公开场合直接透露张海“涉案”,且透露者为身份特殊的律师。

2005年2月24日:佛山市公安局与三水区公安分局正式派人赶赴广州健力宝大厦,目的就是取证正在调查中的“健力宝大案”,指的就是去年9月,张海、张金富等人被健力宝集团举报巨额挪用或侵占健力宝高达7亿元的资金。

2005年3月24日:晚8时被广东省公安厅和佛山市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联合拘查,罪名是涉嫌挪用7亿元资金,同时被拘查的还有原健力宝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曹庭武、原健力宝投资管理部投资总监郭建函。

2005年4月30日:张海被检察机关正式批准逮捕。

2005年9月29日: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将其拥有的健力宝集团国内股份,全部转让给了前任俱乐部董事长叶红汉所拥有的两家广州公司,即广州冠群电子科技公司和广州亦扬贸易有限公司,两公司联合从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手中收购了健力宝58.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汇中天恒退而成为健力宝第二大股东。

2005年12月26日:张海在狱中民告官,被告人分别为佛山市工商局、佛山市三水区工商局。诉讼请求中,张海以程序违法为由,要求法院撤销上述两被告于2005年5月19日对其所拥有的三水健康产业公司、三水正天科技公司的股权进行的变更登记行为,后来对佛山市工商局撤述。

2005年12月28日:佛山市禅城区法院对张海案件正式立案。

2006年7月18日:张海状告佛山市三水区工商局“对健力宝股权变更登记违法”一案在佛山市三水区法院开庭。但令人意外的是,开庭不久,法官就因诉讼各方对原告张海的诉讼请求认识不一而被迫宣布休庭。

2006年8月25日:张海诉三水工商局案再开庭,整个庭审历时近5个小时,法官表示,由于案情复杂,合议庭经休庭合议后,将对此案择日宣判。

2006年11月2日:在经历了一年零七个月的羁押、侦查与审查起诉后,张海涉嫌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一案当天上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根据佛山市检察院的指控,张海在任职健力宝集团董事长、总裁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人民币1.2亿余元,涉嫌挪用健力宝资金9400余万元,健力宝集团对此指控未持异议。

2006年12月11日:三水区法院对张海告三水工商局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书,三水区工商局胜诉。

2007年1月5日:张海向佛山中院申请取保候审,张海的辩护律师之一徐玉发表示,如申请成功,张海将可能免罪。

2007年1月18日:张海被控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案在佛山市中院二次开庭。庭审中,控辩双方仅就张海是否挪用健力宝828万元的事实展开辩论,并未提及此前检方指控的职务侵占1.2亿元以及其他挪用资金罪名。

2007年2月12日:佛山市中院将张海涉嫌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一案进行宣判,判决张海涉嫌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成立,被判入狱15年。(2005年03月26日南方日报)

张海二审庭上喊冤

曹晶晶

昨日,原健力宝集团总裁张海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案二审开庭审理,广东省高院的法官专程到佛山中院的法庭审理此案。在庭审中,两名会计师和三名原健力宝公司人事管理人员出庭作证,两名会计师在庭上提供了有利于张海的证词。

“我不是受益人,我是受害人。”张海否认自己曾经用健力宝集团的股权替正天科技还款。昨日庭审持续了一整天,今日还将继续开庭。

庭审焦点:买别墅款,是工资还是公款?

佛山市检察院对张海挪用资金的指控共四项,一审除一笔828万元的资金外,其余三项均被法院认定,总额86446786.85元。其中包括2002年8月,张海购买了位于广州市二沙岛的别墅,此后至2003年4月,张海挪用健力宝集团资金5181280元,经转款后用于支付其个人购买房产、家具及装修的费用。

对此,张海的代理律师张民辩护称,购买房产的巨款,是因张海在健力宝集团下属的香港健力宝公司的个人薪金未领取,为便于行事而从健力宝集团划款,之后由健力宝集团与香港健力宝公司结算。张海认为,他每个月的工资是49万港币,而购买别墅的首付资金是600万元,这与他的年度工资也是相符的。因此,用于购房及房屋装修的这笔巨款其实就是他应得的工资,并不属挪用资金。

昨日,三名健力宝集团原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及高管昨日分别出庭做证,他们均称张海等集团高管是不从三水健力宝集团领取工资的,听说是从香港健力宝公司领取。至于听谁说的,他们均称记不清楚了。这时,张海称,高管从香港公司领取工资是公司内部“不公开的秘密”。

虚增库存,是否为平账侵占?

一审还认为,为将支付给三水公投和祝维沙的关联公司账目冲平,张海指使张金富、马锦辉利用广州市浩讯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新公司走账,即先从健力宝集团划款至走账公司,然后将款项划至前述的中间公司,再由中间公司划款回健力宝集团平账,最后再以浩讯公司、时代精英等走账公司为采购对象,拟定虚假的采购合同和入库清单,虚增库存,冲平涉及走账公司的账目。对此,张民辩称张海根本没有以虚增库存平账的手段来掩盖侵占健力宝资金。张民指出,一审判决书采信了广东羊佛专审字第016号及其他编号审计报告的证据,认定张海以虚增库存平账的手段职务侵占资金8600万元人民币。但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没有司法鉴定许可证,鉴定人没有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因此审计报告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辩护方为此重新找鉴定机关做了一份新的《会计咨询报告》,并申请了两名会计师出庭作证。不过,这两名会计师证明,由于虚增库存平账的目的有多种可能,因此张海虚增存货和冲抵平帐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掩盖侵占事实,但也可能不是。

庭内庭外:张海:“我是受害人”

距离一审被判刑15年已经一年零两个月,而眼前的张海却和一审时毫无二致。他依旧精神焕发,发言时头脑清晰,声音洪亮但又不失平静柔和。他针对一审的判决,详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祝维沙、张金富向法官提供的证言是虚假证言,法院不应该采信。“事实证明,他们说了99句假话,那最后一句还是真的吗?”

随后,张海重点否认了自己曾经用健力宝集团的股权替正天科技公司还款。“法官大人,你们今天也看到了,我是个活泼的人,不做这样古板的指令。”张海认为,公诉机关指定的职务侵占罪是有罪推定,没有事实根据,只有证人张金富的证词就判定他侵占健力宝公司财产是不成立的。一审判决认为张海是健力宝公司为正天科技公司还款的最终受益人。对此张海予以坚决否认。“事实上我在健力宝(集团)的权益大于在正天(科技公司)的权益,所以我反对用健力宝(集团)价值12040万元的股权为正天(科技公司)还款,健力宝(集团)资金困难,我最着急。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正天(科技公司)罢免了我任健力宝(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职务。我不是受益人,而是受害人。”

张海认为,正天科技公司后来转卖,价格为两亿多元,公司的两位股东叶红汉和祝维沙各得到了一亿多元,但他却一分钱也没有得到。为什么承担罪责的只有他,而到了分享利益的时候却是另外两个股东。“虽然他们有的人来证明我有罪,但是我能够理解,我认为我们都没有罪。”

其次,张海认为一审判决在事实和证据上认定向祝维沙的裕兴集团借款和还款人是正天科技公司,在结论上却认定是张海个人职务侵占或挪用,事实和结论自相矛盾。“要有责任也应该是正天科技(公司)的责任”。

张母:三劝“和为贵”

昨日,佛山中院通知的开庭时间是上午9时30分,但才到8时50分,中院的四法庭就已经坐满,紧接着赶到的大批记者和其他旁听人员都无法进入法庭,就连健力宝公司法务部工作人员也被拦在了外面。

张海的母亲也早早赶到法庭,和一审时一样,她的脖子上依然挂着张海的那串佛珠。感觉儿子快要到了,本来已经坐进法庭的张母,又走出法庭,站在法庭门外等。9时40分,随着一阵嗡嗡地吵闹声,张海微笑着出现在庭外,他穿着米色上衣、紫色裤子,在几名法警的押送下走进法庭。张母见到儿子,立即快步迎上,对他念道:“和为贵、和为贵……”一连念了三声,并追进了法庭。而中午休庭,张海被押出庭的时候,张母又追出庭外,接连提醒儿子要“宽容点”。张海也回头向母亲点头示意。

一审回顾:法院认定张海侵占挪用2亿

去年2月12日,佛山中院对前健力宝集团总裁张海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该院认为,张海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健力宝集团资金人民币12074.824208万元;挪用健力宝集团资金人民币8644.678685万元,据此判处张海有期徒刑十五年。

据一审认定,张海在未向国有转让人支付股权款的情况下,先行入主健力宝集团,并在之后大举侵占、挪用健力宝集团自身资金用于支付股权款。2001年底,张海以上海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时代)的名义,委托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浙国投),收购广东健力宝饮料厂100%股权,后者持有健力宝集团75%股权。为此,张海须向健力宝饮料厂的所有人佛山市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下称三水公投)支付股权转让金3.38亿元。

张海用他在天一证券公司价值1亿元的国债作为订金,并承诺三个月内支付另外2.38亿元,由此先期进入健力宝集团。不久,三水公投发现张海给付的1亿元国债不能兑付,开始追讨现金。

之后不久,张海找到祝维沙和叶红汉。于是三人利用武汉市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代之前的财务公司浙国投,再与三水公投签约收购健力宝饮料厂股权。在正天公司中,张、叶、祝三人的持股比例为40%、32%和28%。

早在张海与叶、祝二人联合收购前,张海这位“资本高手”即已从健力宝集团掏钱支付收购款。2002年4月,张海利用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职务之便,指使公司执行总裁张金富等人,以周转资金的名义从健力宝集团划款2000万元,经多次转让,付给三水公投作为股权转让金。

2002年6月、12月,张海又指使张金富等人先后以订购白沙糖、支付订金等名义,从健力宝集团划款共6000多万元,于多次转账后支付给三水公投。

法院还认定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张海指使张金富等人以代正天公司支付借款、往来款和利息等名义,挪用健力宝集团资金共计4000多万元,款项被分别划入祝维沙关联公司,或直接交付祝维沙本人。(2008年04月23日新快报)

张海幕后还有黑手?

王亮

张海背后还有黑手?

去年岁末传出的司法机关调查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经济问题事件,终于正式摆上桌面。23日晚上8时左右,张海在广州东山宾馆与朋友一起吃饭时,被警方带走。而据最新消息称张海被拘留的主要罪名是虚假注资。

重要人物消失 警方从小问题介入

自从去年9月,健力宝集团向有关部门报案,声称张海等人涉嫌经济犯罪之后,与案件有关联的两个重要人物健力宝前执行总裁张金富和前财务总监马锦辉就彻底销声匿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位在张海时代大权在握的集团核心成员,曾经参与审批过多项巨额款项。可是张金富和马锦辉的神秘失踪,让健力宝集团对张海等人挪用7亿元资金的指控,失去了最主要的证据,此案一度陷入僵局。

据熟悉此案的人员介绍,面对挪用巨额资金无法查证的困局,专案组只能另辟蹊径“舍大取小”,从张海在健力宝时虚假投资注册的公司和抽逃的资金等小问题着眼调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了解,张海等人曾在三水注册了几家公司,利用这些公司将资金从健力宝转出,其中三水裕龙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三水正天科技公司与健力宝的财务来往比较频繁,并且还互相为对方担保,从银行取得贷款。而正是凭借这条线索,警方开始顺藤摸瓜,最终将张海置住。

张海只是台上傀儡

另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经过广东省警方的初步调查,在张海“资本善舞”的背后另有操纵者,也就是实际上张海只是该幕后操纵者的傀儡。

看来,虽然张海一直被称为“谜”,然而随着广东警方介入调查的深入,隐藏在张海背后的操纵者最终也会浮出水面。

投资人反应: 昔日“同谋” 今如陌路

去年俱乐部投资人联手掀起的中国足球改革风波,也是张海最后一次“兴风作浪”。事过境迁,张海落网,而当时的战斗伙伴在谈到张海时,没有表露出一点的战友感情。

罗宁:我和他不熟

“我和他不太熟悉,无法对他作出具体的评价。”虽然因为中国足球的改革,罗宁和张海曾走到一起,但两人却并不能算是朋友。

罗宁表示,他和张海之间只是在去年的足球改革时认识的,而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从无往来。“我对他并不了解,我们也没有过生意上的合作,更谈不上是朋友了,所以关于他的很多事我都不知道。”罗宁说,“我现在正在外地出差,因此对于张海被警方拘留一事我不太清楚。”

罗宁同时表示,此事与足球并无关系:“其实他被拘留与足球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尹明善:他们对张海评价都不高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有许多要遵守的事情,但最基本的就是要合法经营。”当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得知张海被拘留后,如此评价。

记者拨通尹明善的电话时,他刚刚从国外考察归来,仍身在机场,对于张海被拘留的消息,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是吗?我刚从国外回来,你倒是第一个告诉我这事的人。”

尹明善表示,虽然自己和张海素未谋面、从无接触,但他却通过一些朋友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张海的事情。“我的几个朋友以前和张海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他们之间早已不再联络了,他们和我讲过许多张海的事情。具体的事情我无法跟你说,但他们对张海的评价都不高,而且还说过,张海这样弄下去是迟早要出事的。”(2005年03月29日《竞报》)

母亲屡受威胁庆幸儿子没死

昨天下午,在看守所等了几个小时,张海的母亲也没有看到儿子,被家人劝走。“我儿子还活着……”谈起儿子,张海的母亲不禁落泪。昨日下午宣判前后,记者先后两次采访了张海的母亲朱乐平女士。她在与记者对话时说“要以平常心对非常事”。

宣判前:张海劝我以平常心对非常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今天的判决结果,你有什么预期?

朱乐平(以下简称“朱”):没有,得考虑现实。

记:如果被判有罪,是否会上诉?被判多少年可以接受?

朱:上诉是张海的权利,判多少年我都接受,但要尊重儿子的意思。他在看守所给我写信,说要以平常心对非常事,我想我也会这样。

记:如果是比较长的刑期呢?比如15年。

朱:什么结果都可能发生,但他们查了张海这么长时间,我想他们会清楚我儿子是无辜的。

记:张海在看守所的情况你了解么?

朱:他在看守所很好,每天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锻炼身体,还看书,写小说,他的小说已经完工了。过去他总是很忙,这两年在看守所对他也好,可以看看书,锻炼身体,思考一下,在哪里都一样。

记:外界常说张海是“空手套白狼”,你怎么看?

朱:这个词语我不太懂,它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的?你要是借钱买东西,也是空手套白狼么?张海在外面是很风光,但多少人知道他的辛苦?有一次他很晚了还没吃饭,回到家吃泡面,我看他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心里难受得很。

宣判之后:他没有死,我就很宽心了

记:15年这个结果,你觉得意外么?

朱:什么事都有可能。好在张海没死。

记:春节要到了,你想对张海说些什么?

朱:我希望他在里面好好过,照顾好自己……我以前都没对你们讲过,我这两年受过多少威胁啊,那些人跟着我,让我封口。我觉得很可笑。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没有死,我就很宽心了(因朱女士突然情绪十分激动,家属提醒说其身体不好,记者没有继续采访)。(2007年02月14日《东方早报》)

张海的看守所生活

2005年1月11日,张海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深圳健力宝俱乐部目前状况和各新闻媒体进行沟通。

今年2月12日,佛山中院一审判决原健力宝集团总裁张海涉嫌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成立,处以有期徒刑15年。随即,与张海相恋多年的女友黄鹭突然提出结婚申请。4月初,被羁押在佛山看守所的张海亦递交结婚申请。

从特异功能大师到名扬四海的资本大鳄再到涉案金额巨大的经济嫌疑犯,张海在两年的看守所羁押生活里,有何生活感悟?面对突然而至的苦涩浪漫,曾经风光一时的商界巨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信息时报记者花费了两周时间,多次面访张海律师徐玉发,并在他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地完成了对张海的专访。

球枭

张海曾经很神,神到据说14岁就以“特异功能”著称;直到2002年,他从气功神人变成足球神人。

2002年12月30日,广东健力宝集团宣布正式入主深圳足球俱乐部。经深圳市工商局批复,原深圳平安足球俱乐部正式更名为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而球队则相应更名为深圳健力宝足球队。

作为一名足球爱好者和投资者,深圳健力宝队的每场比赛,张海如无公务缠身都会亲自观战。不论球队胜败,比赛结束之后,张海都会亲临休息室慰问球员和教练。闲暇之余,张海也会到深足大本营——笔架山基地,与梯队队员踢球作乐。

2004年,中超联赛元年,深圳健力宝夺取第一个中超联赛冠军,同时这也是广东球队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十年一个轮回,广东足球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不过,作为张海系(收购上海国际和辽足,与深足并称为“张海系”)的缔造者,张海涉嫌在2004赛季中超联赛的个别场次中操纵比赛,此举令深足的联赛冠军成色减色不少。

2004年10月的中超“足球革命”中,张海以揭竿而起的革命者姿态,和徐明等一起,公开向中国足协叫板,一时风头无两。这样一副无畏姿态、斗争精神,吸引了众多数球迷的注意力。

“看守所里一个月能看三四场球”

信息时报:在看守所里还经常看球吗?是否还与深足有一种难舍的情缘?现在的球队已经物是人非了,是否有种很悲凉的感觉?对哪些球员还一直关注?

张海:看守所里是无法经常看球的,大概一个月也就是三、四场吧,不过现在CBA好象放得更多。今年的中超联赛只看了一两场,有一场是深圳对天津,那天正好修理电视。球队虽说物是人非,但是这支年轻的深圳队的大部分球员我都认识。有几个小伙子我还和他们一起踢过球。

张军(深圳上清饮主教练)当年就有用自己的球员打天下的想法,如今这支球队的深圳血统可能更纯正了。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应该有一个属于移民的球队。走掉的球员像大头(李玮锋,现上海申花队队长)、郑智(现效力于英超查尔顿俱乐部)、李毅(现效力陕西宝荣)他们就是在这里取得了成功。

广沪(国家队现任主教练朱广沪)也是在深圳拿到了中超冠军。以深圳的经济水平来看,应该可以养活一支前五名的球队。今年的这支深圳队有球迷的支持,二次创业一定可以再创辉煌。年轻队员我大部分叫得出名字,当年我十分关心梯队训练,黄凤涛、张野……,还和我一起踢过好多次球。如果经济上没问题,俱乐部和球迷有些耐心,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加上忻峰、小强(陈永强)、袁琳、李健华这批光军队员的努力,我认为球迷一定不会失望。我在深圳生活多年,自认是个深圳人,绝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减少对深圳队的爱。

信息时报:在看守所里有没组织一支足球队?你是教练兼队员吗?

张海:球队就没有了,我做了足球练了几次就被收走了,后来我发明了一种“足球棋”,纸上谈兵,感觉相当不错。

“绝对没有参与操纵过球队”

信息时报:说说当年有关你收购辽足和上海国际的事情,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一回事?似乎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确是存在张海系,但你却一直不承认是自己实施了收购行为?

张海:关于足球和资本运作的关系太复杂了,我当年认为中国的职业足球应该有一个像美国足球大联盟一类的组织存在。资本与股权是一种纽带而已。

很多东西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今天的角色无法畅谈当年的壮志豪情,只能说有时候“劣币驱逐良币”比“良币驱逐劣币”容易,我认为民营企业球迷老板的钱才是中国足球的良币。

信息时报:当时在深足担任董事长期间,到底有没有参与操纵过球队?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年从平安收购深足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当时是花了多少钱从平安手中买得了深足?是否没用现金,而是用购买股票的形式收购了球队?

张海:绝对没有,你们可以问广沪。我赛前从不参与任何球队工作,再说我不可能花两个多亿去过一下冠军瘾吧?况且球在队员脚下,并不是老板可以操纵的。

当年从深圳平安收购深圳队花了五千万,其他一千万,买内援花了几千万,外援也不少。2003和2004年工资奖金加起来将近8000万,2004年初做了评估,深圳队球员资产至少1.5亿了,负债4000万左右,后来一元钱卖了之后,我说过一句话,“深圳队是只大象,一元钱买得起,怕他们养不起。”但我没想到球员卖得那么多。2004年5月之后,几个股东意见不一致,不对球队投资了,我个人借给球队和我的朋友借入的,现在都没要回来。

儿子

张海的母亲叫朱乐平,原开封二十五中的语文老师。在儿子张海因为特异功能而在当地家喻户晓后,朱乐平的生活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当年,张海母亲的同事徐月娥知道张海能够用“特异功能”给人治病后,曾经向张海的母亲提出请求,让张海给自己的朋友看病。由于朋友之间关系不错,当时张海的母亲朱乐平直言,这个东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并坦言张海的外公生病,张海就没有能够治好。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以此不难看出,无论外人把儿子传得再神,在母亲朱乐平的眼中,张海始终只是一个普通人。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朱乐平对待同事和朋友的坦诚与儿子张海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我最佩服母亲,她眼中没有一个坏人”

信息时报: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吗?有没有自己佩服的人?

张海:我一直以“无愧于心”来要求自己,我最佩服我母亲,她眼中没有一个坏人,永远为别人着想。

(编者按:据张海律师徐玉发介绍,张海母亲朱乐平女士其实对张海与生意合作伙伴闹僵一事并非持赞成态度,老人甚至希望儿子能够以和为贵,真正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

信息时报:你进去之后,家人的生活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很多银行帐户也被封了,你是如何安慰他们的?你在外面的朋友有没帮助你的家人?

张海:我们心灵相通,我知道他们都很健康,都很平静。我只告诉他们,我没浪费时间,我不会辜负他们。朋友?落井下石和雪中送炭的一半一半吧。

(编者按:据张海律师徐玉发透露,在张海被羁押的两年多时间里,张海的不少朋友曾经来电或者亲临广州,希望给予张海母亲朱乐平经济上的帮助,但均遭到了朱乐平本人的拒绝。据悉,朱乐平拒绝帮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背负沉重的人情债。)

信息时报:如果一旦判刑,你的财产是否会拿出来做慈善事业?

张海:有这个考虑,经历这件事之后,我想了很久,并且准备提出一个关于正天和健力宝的债务重组方案,在各股东鼓动“相逢一笑泯恩仇”之后,拿出属于自己应得的捐献出来。另外,如果我能无罪释放,我会在三水建一个寺庙。(2007年04月19日 信息时报)

张海狱中递交结婚申请

许可



黄鹭对两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狱中的张海经过慎重思考,最终决定和黄鹭结婚

昨天下午,原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张海的女友黄鹭向时报记者透露,在她本人于2007年3月13日正式递交与张海进行婚姻登记的申请后,尚被羁押在佛山看守所内的张海已决定和她结婚,并于近日向看守所递交了书面申请。

不过,来自佛山看守所的消息显示,由于包括所长在内的几个看守所领导近几日均在外学习,因此张海的结婚申请并未得到看守所的最终确认。

女友黄鹭:张海同意结婚了

“我可以肯定,张海已经递交了结婚申请,只不过看守所的领导最近正好出差,还来不及审核申请。不管如何,我始终相信我与张海一定能走到一起,而且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祝福。”尽管爱人张海前途未卜,但黄鹭对于两人的最终牵手仍然满怀信心。

2月15日,原健力宝集团董事长、深圳平安俱乐部老总张海,因涉嫌职务侵占以及非法挪用资金等罪名,被佛山中院一审判入狱15年。随后,张海委托代理律师徐玉发向广东省高院提出上诉(昨天下午,徐玉发律师表示,在2月18日递交上诉申请后,目前广东省高院尚未正式立案)。

一审后,也就是3月13日,张海的女友黄鹭决定和他登记结婚,并委托律师转嘱张海在狱中撰写结婚申请书,希望尽快通过有关程序申请安排自己与张海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律师证实:张海的确递交申请

曾有媒体报道,“据代理律师徐玉发表示,在听闻黄鹭提出结婚申请后,身在看守所中的张海本人颇为感动。”不过,徐玉发在接受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却表示,针对“张海对黄鹭的结婚申请表现出感动”一说,他本人也是从媒体上获悉的,“当天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我向张海转述黄鹭递交结婚申请一事后,张海只是平静地笑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并且未就此事作出任何的正面回答。”

而至于此前有媒体撰文称“张海为了表达对黄鹭的爱情,在看守所里用烟盒纸折叠了两个戒指,希望有一天可以亲手给对方戴上”,徐玉发明确表态,此话确为张海本人所言,但是时间是在黄鹭提出结婚申请之前而说,并非张海在获悉黄鹭主动提出结婚申请之后所为,“这是今年2月中旬的事情了。”

对于黄鹭所说张海本人也递交结婚申请一事,徐玉发表示自己的职责只是为张海实施刑事辩护,结婚申请不在其工作范围之内。不过,徐玉发同时证实,张海本人的确表示已经递交结婚申请。

随后,记者致电佛山看守所工作人员许亦超。他告诉记者,看守所包括肖所长在内的几个所领导都在外学习,要到5日才能返回工作岗位,因此对于张海是否已经递交结婚申请,“一切还得等所领导回来后才能确认。”

一审宣判15年后她决定嫁给张海

在张海一审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一个女人却决定嫁给张海。

她叫黄鹭,出身军人世家,曾获1996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二等奖,在1988年至1990年分别在南京军区、济南军区作文艺女兵,1992年被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招为正式的专业歌唱演员,1999年转业地方。黄鹭表示自己与张海相识了18年,而在10年前开始恋爱。

至于为何选择在此时和张海结婚,黄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结婚是给张海精神上的安慰,(自己)取得合法身份后,才能为他说话,可以把真相公布于众,还张海清白。而且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不是为了炒作,只是为了证明支持他的决心。”

民政局表态:手续齐全即可办理结婚登记

由于张海现在正在狱中,因此他的结婚就不可能和普通人一样简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被判入狱15年,但张海依然有结婚的权利。

由于黄鹭的户口在番禺,因此她曾向番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咨询后了解到,张海的确有结婚的权利,但是以他目前的身份来婚姻登记处登记可能有比较复杂的手续要办。不过民政局就明确支持她的登记结婚愿望,民政局甚至表示愿意灵活处理此事,比如只要提前预约,即使双休日都可以专门办理登记。番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马志远主任就证实,“他们只要出具了符合公民申请结婚的材料,我们当然会予以办理。”

而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政策研究室一位人士也表示,在案件审理之中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其管辖权力在法院和看守所,结案后已经定罪的犯人,其管辖权在监狱。张海有结婚的权利,但是作为刑事案件被告人,法院和看守所有责任确保他的各方面安全。因此,在技术上,需要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案来执行。

有关法律专家就认为,刑事案件被告人由警方看护着前往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先例已经有过,如果张海能够在羁押期间顺利结婚,这就表明了国家有关司法机关的人文关怀精神正在以实事求是的方式得到体现,即法律的惩罚与民事权利的保障得到了明确的实现。(2007年04月05日 信息时报)

看守所内状告告工商局被驳回

许可 李朝涛

三水区工商局为健力宝作股东变更登记“是非法还是工作瑕疵”成判决关键

记者昨日从相关渠道获悉,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状告佛山市三水区工商局非法转让股权一案,日前有了终审结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工商局工作有瑕疵为由,撤销一审的判决,同时又以工商局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驳回了张海的诉讼请求。

身在看守所状告工商局

张海于2004年11月与汇中天恒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同年11月16日,汇中天恒联合北方亨泰宣布收购健力宝91.1%的股权。次日,佛山市中级法院冻结了张海的股份。但汇中天恒没有退缩,依然为收购股权不断努力。2005年3月25日,佛山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以涉嫌挪用巨额资金为由将张海刑事拘留。同年5月19日,汇中天恒通过三水区工商局和佛山市工商局完成了股权变更,收购成功。

张海的辩护律师认为,张海与汇中天恒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因为超过时间效力,已经无效。而且,三水区工商局作出的变更登记当中,申请文件没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而是由拟变更后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代替签字,因此变更登记程序违法。张海还提出,三水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核准公司变更登记,属于越权行政。因此,法院应依法撤销该变更登记的具体行政行为。

2005年底,身在看守所中的张海将佛山市三水区工商局告上法庭。

经历两审后还是输官司

此案于2006年两次开庭审理之后,三水区法院于同年11月作出一审判决,张海败诉,法院维持对其股权进行的变更登记。张海不服,又上诉到佛山市中级法院。

经审理后,佛山中院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为,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三水区工商局作出股东变更登记行为并无不妥,因此张海的上诉请求没有法律依据;同时,法院认为由于三水工商局作出的变更登记的事实依据之一,即《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在法定代表人签名上存在瑕疵,因此一审法院作出维持工商局的判决不妥。

根据上诉两个点理由,法院作出两项判决,一是撤销三水法院的一审判决;二是驳回张海的诉讼请求。

代理此案的徐玉发律师对记者说,是否要重新起诉,他还要征求张海本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后才能决定。

另据悉,张海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已于今年2月12日在佛山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张海以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两项罪名被判处执行有期徒刑15年,张海提出上诉后,广东高院不日将开庭审理。(2007年06月28日 信息时报)

附录:

提前出狱

2011年4月8日晚,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的秘书康杰确认,张海已经出狱,目前正在广州休养。对于张海未来的计划,康杰表示迄今暂无明确打算。据康杰称,张海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了已经90多岁的姥姥。其后,他游走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看望众多亲友,乐此不疲。



十余岁时的张海“大师”在表演“传功”



红圈处清楚地表明他把自己毕业的母校改为第21中



张海陪同夏日东活佛在五台山传法



张海向来访的美国人表演特异功能将树叶变小



张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6518.html

更多阅读

灵侠传说——真正的龙王大结局 侠客风云传龙王结局

暗紫与宝蓝的终结对决,谁是赢家,谁是败者?——题记宝蓝色能量罩里蹦出一个身影——卡亚伊。只见它飞快地闪到达克面前,一个“降龙十八掌”就把达克打飞老远。“还金麟鱼命来!”卡亚伊爆发着终极宝蓝能量,威力无比。“我乐意与你大战

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黄宏生 创维黄宏生事件

黄宏生——一个能够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的企业家黄宏生,1956年出生于海南临高;1981年毕业于华南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系;1987年辞去公职,到香港创业;1989年筹集5万元,在香港注册成立遥控器厂,取名创维;2000年出任深圳市政协常委;创维在香港主

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李经纬 阻止李经纬的领导有谁

李经纬——悲情离场的悲剧枭雄李经纬,1939年生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1984年创办健力宝饮料厂。1998年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1月健力宝被浙江国投收购后,被推荐出任健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2002年10月13日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新闻札记』张海迪的博客 张海迪博客

作者:独园居士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张海迪(宣言,也是语录)真正无情的是什么?真正公正、公平的是什么?……应该是时间,它无情又公平、公正的不放过任何一个人。贫穷与富有、美貌与丑陋、高矮与胖瘦、男人与女人……它能让人欢快长

声明:《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张海 侠客风云传前传人物》为网友草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