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风水简介 清东陵简介都有谁

清东陵风水简介

(一)

顺治,康熙,乾隆,慈禧,咸丰,同治……这些如雷贯耳又远离我们生活的人物,我们和他们可以走得有多近?
他们葬在北京东面的清东陵,传说那里是风水宝地,是顺治帝行猎时偶然发现的。顺治帝很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得没法子,只好决定死后就埋在这里了。他从拇指上脱出搬指大叫道:
“这搬指砸哪儿我就埋哪儿!”
身边的钦天监一听马上盯着皇上,只见皇上夹马助跑几步,乘着马蹄子扬起的尘土抡开手臂一甩,搬指远远地扔了出去,落在一个小山坡上。钦天监马上跑上前,趁着搬指还没有往回滚就往地上插一支小黄旗。据说后来顺治的棺材就葬在搬指砸落的地方,而且这地方还和钦天监们选的龙穴点一模一样。
不过清朝正史资料里没有记载这件事,这是从民间听回来的故事。

自从顺治葬在清东陵,后来还有四个皇帝,很多皇后嫔妃皇子公主都葬在这里,和清西陵形成了清朝皇室主要墓葬地。其实让清东陵出名的并不是皇帝,埋皇帝的地方多了,可都不是我们可以进去看的,埋就埋嘛,看什么看。清东陵不一样,这里终于轮到我们看了。这里经历了1928孙殿英带军队盗墓,不熟悉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电影《东陵大盗》,墓门从此打开,我们可以走到和那些历史人物只有一墙之隔的位置。
红尘是风水师,到那里当然是为了学习风水,以下内容是红尘一路学习的心得,和盗墓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想看盗墓的朋友请另外查找背景资料。

去清东陵不容易,从北京向东开车两个小时才到,而且门票要120元,中国的旅游区门票是世界上最贵的,这一点我也很自豪。想到花120就可以接近这么多皇帝,红尘觉得还是值得的。您想要是在美国,竞选结束后就算花120万也见不到奥巴马。
进山的路很长,开车从景区大招牌到看见第一道大门,起码要行车五分钟,不过只是到了买票的地方,再进去还要五分钟。对于风水师来说,这五分钟可忙了。

看阳宅风水首先要看外局,看阴宅风水首先要看外阳,大局不好难保小局安宁。红尘在出发前认真做过功课,知道进山的路就在清陵的朝山旁边。这座朝山自古称为金星山,可是红尘认为更可能是钦天监点穴时才呼形喝象的。
在进山的路上我没有看到金星山,只看到一条高大破碎的山体向前陵墓方向奔去,然后低头潜伏。这就是所谓的朝山金星山吗?
朝山是风水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完美的风水体系必备的条件之一。风水的前庭(明堂)代表着财运也代表未来,向前越远,代表的时间越久,甚至可以孤立地说,墓前的视钱越远,子孙后代的发展就越长久。朝山的形态也有所代表,是墓地作用的定调。风水五行形态中有三吉——木形,金形,土形。木形发贵,金形发富,土形也是发富。

我看着一路经过的破碎山脉皱起了眉头——想不明白:这堆石头算什么呀?这不会就是那个金星朝山吧?


这道山岭上歪下破,上半截形态不正,下半截山石崩破,在风水中以凶山论,在皇陵入口看到这样的山应该让风水师感到哑口无言。
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车子绕山下转了个弯开到另一面,刚才那座大而不当的山岭呈现出端庄的另一面,我一眼认出这是贪狼山。
贪狼山是木星的变形。过去红尘向大家介绍过风水中的五行形态,其中高直为木形,也称木星山。但是风水远不止这么简单,在五行的大归纳之下,还可以把山形细分成九星,其中贪狼就是木星的变形,其形态为顶部浑圆的圆锥体。高直对称的贪狼星代表权贵,这个星形作为皇室陵墓最适合不过,这时我才知道点这个穴的风水师有多机巧。
完全的圆锥体山很少见,他利用这座山的侧面为皇陵创造出一个优良的朝山。

完美的贪狼山一直吸引着红尘的视线,我又问了一下开车的当地司机:
“您刚才说这叫什么山?”
“金星山!”他在三轮车的前座大声往回吼。
我觉得自己听错了,再问一次:“什么?是金星山吗?”
“五十块我包你跑一天,门票上有的景点都拉去……”
我知道了,是金星山没错。问题就在这里了,这明显是一座木形贪狼,为什么要起名叫金星山?在风水中,只有整个或大半个山体都呈现出半圆形,才可以叫金星山,难道喝形的钦天监不懂吗?难道全部钦天监都不懂吗?我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红尘小朋友在颠簸的三轮车上陷入了沉思。

[阴天有雾相片不清,我加大了相片对比度让大家看清倚贪的山势。)

来到皇陵中轴线的起点,这里是皇陵的真正入口,我叫停了三轮车。向北是大红门,中间一条神道没完没了笔直地向前延伸;向南就是那座货不对版的金星山,现在这个朝向就是皇陵正对的角度,从这里应该看到金星山最端庄完美的一面。但事实并非这样,红尘看到的是略有歪斜山顶分叉的“倚贪”(“倚贪”是风水术语,是变凶星的贪狼星的其中一种。)
贪狼本是吉星,贪狼出现在南方更吉,主木火通明当权富贵,而金星位于南方则会家财破败。倚贪作朝山代表着后人懦弱无能,皇上家用倚贪作朝山又会怎样呢?入门第一山给红尘留下不详的预感。一座被称为金星山的倚贪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当年的钦天监为什么说谎?

这些细节现在都无从考证了,赶时间的我带着问题又爬上了三轮车。再回头,金星山已经和大红门融为一体成为皇陵景色的一部份。

从清东陵入口开始的建筑物分别是石牌门楼,大红门,这一段路平平无奇,红尘去过不少皇陵,开头几件都长得没什么区别。

再进去见到大碑楼,下面有些当地的孩子在玩耍,他们是守陵军士的后代。当时每个皇帝的陵园都有一支军队守卫在旁边,有专门配给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就以陵墓为名建村生活下来,比如现存的“裕大圈儿”,意思就是裕陵外的村子。

大碑楼是保护功德碑的大房子,功德碑是皇上死了之后,后代为他建立的生平功德记录,因为皇帝的功德都是很值得长期记录的,所以都要刻在石头上。

在功德碑楼前面我迫不及待下车测量中轴线。一般皇陵布局,从入门到大红门到功德碑楼都应该形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可以垂直向前延伸到朝山,就是上一节说到的金星山。

我用罗经指向中轴瞄着金星山记下卦线,又后退几步复核数据,然后转身再印证卦线时发现后面只有一座矮平的小丘,皇陵无影无踪,什么都看不见。
司机说这是影壁山,要绕过去才会看到皇陵。
我算是长见识了,原来影壁还可以是一座山,皇帝可真有钱。

中国建筑一向有建影壁的习惯,影壁就是在进入大门处立一面和门同宽的短墙,把入门的气流放缓分流,也阻挡了街上闲人对屋里的窥探,让空气流通又不致于大门洞开。现在家居有些朋友也喜欢在门后设一板子,不过有个时尚一点的名字叫玄关。玄关或影响壁在风水上都是为了挡煞,并不是非常有必要的东西,如果家居门外没有犯冲煞一般都不用刻意设玄关占厅里的地方,如果是正当旺运的大门,设了玄关反而会挡住财运,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我转入皇陵到影壁山足有一公里路程,这个距离的直冲已经形成煞气,从风水上说的确有必要设影壁,只是皇上有钱到用一座山来做影壁,这份气派相当惊人。

绕过影壁山又见到笔直的神道,神道两边是石像生,石像生就是大石雕,专用于摆阔,越多越阔,这条神道上有十八对石像生,属于很阔的上榜层次。神道仿佛无穷无尽地向北延伸,我还是看不到皇陵在哪里。

清东陵格局示意图
这一眼看去何止一公里,这么长的路摆满石像生也不可能化解煞气呀,难道每隔一公里就建一座影壁山?

红尘下车让司机在北边路口等着,我想自己走一走这条神道。
据记载神道的中轴线上只能走死去的皇帝皇后的棺材,只有这条石板铺成的中轴线才是真正的神道,当时法律规定横过神道者发配充军,纵走神道者杀头。我没有走上神道,现在走上去也没人管了,只是红尘还对前人抱以应有的尊重。
古代进皇陵祭祀办事的人只能走两边,神道左边走君右边走臣,我走到尽头时才发现自己不自觉地走了右边,不知是潜意识认为自己是臣还是习惯了遵守交通规则——行人靠右。

走完一公里长的石像生路,迎面是一座龙凤门,我的天,又是门,这得过多少门呀?
司机看得不耐烦招手叫我上车:“远着呢,快上车吧。”
我茫然看着前方神道的直线,不知道这个景色还要重复多久……一公里过去了,神道折了个弯又回到那条中轴线,又过了一公里,神道又折了一个弯,这时我明白了全长五公里的神道如何在笔直的路上化去冲煞。

现代高速公路常有几公里以上的笔直路,我见过最长的笔直路是十公里,这样的直路无一例外会产生冲煞,实际反映是车祸特别多。研究人员发现了直路多车祸这个现象后,就把太长的直路时不时改弯一段再走,我在学开车时听说这是当成新闻话题来讲的。我当时就觉得和风水原理很接近,可是又不好随意发表看法,现在看清东陵却早在四百年前就采用了这种设计。
走到尽头抬头看去,红尘就知道化煞后的直路,和完美的靠山组成了多么强大的风水力量。前面是孝陵,顺治皇帝的陵墓

据各种史料反映,顺治皇帝死于24岁,火葬于孝陵。
他的寿命不长,可是子女却不少,共有八个儿子六个女儿,这完全得益于大量的嫔妃协助生育。虽然以其投入和产出来计算效率并不高,但是足以生出很有历史意义的康熙皇帝。

妃园寝分布图
[得到真龙正穴支持运气的康熙,寿命69岁,当了61年皇帝,名列中国皇帝之最。]

从神道到孝陵只是一条直路,可是因为神道上的桥不让人车通过,游客只能从其他路绕进孝陵。
这倒不是现在的公园管理给游客添麻烦,而是神道上的桥自古就不让任何人车越过,古代官员进陵也要从桥底绕道,发大水的时候要在桥上铺板而过。现在我们不用钻桥底,三轮车从玉米地里钻来钻去,把我带到神道尽头的孝陵。


孝陵前有气势恢弘的大明堂和神道,可是进入小路之后只象在庄稼地里打游击,当孝陵出现在红尘面前,我迫不及待第一眼看向孝陵的后山,完全忽略了狭窄的陵前小明堂和其貌不扬的功德碑亭。孝陵的明堂有多大,红尘这一路上算是见识了,可是靠山有多大,却是现在才感受到。
孝陵的靠山从昌瑞山主峰蜿蜒南下隐隐起伏,仿佛生龙从天而降,这股气势和风水结构上的完美让红尘惊叹了很多分钟。

大家从相片中可以看到,陵园之后的靠山前后五层,就象海浪一层一层向下涌动,最后停在孝陵后方。
最高的两个山角形成庞大的土星龙脉入首,是昌瑞山开帐之源,整个清东陵的开帐都以这片凌驾在天地之间的“御屏土”为根本。在风水中,土形山为平顶而左右带角,相片中的山顶入土形,大而威严,两角高翘,又称为“御屏帝座”。风水经典说:“五星不离火土体。然欲得大物,吹以御屏土为上。”说的就是这种形势。
从最高的“御屏帝座”向下是渐渐变化的金星和水星,经过四层脱换最后在孝陵背后结出最矮也最成正体的金星。请大家注意,这才是正宗的金星,而不是入清东陵的朝山,名字叫“金星山”和风水中本质的“金星”完全是两回事,就象叫“旺财”的人不一定是地主一个道理。

金星山比较常见,可是这一座金星山在天下风水中却是凤毛麟角般希罕,大家看完红尘在下面写的解释就会知道这张相片的宝贵之处。

[下图是以金星为靠的小村,和孝陵的金星相比,体积和剥换化煞的程度都有天壤之别。]


风水学认为柔和起伏的山体是水星,龙脉无水星则无生气,不受胎不结穴。如果龙脉之上只有无上尊贵的火星,就算生了土,又化了金,没有水星的缓解化煞,那怕下葬之后,子孙后代出将入相也必有杀身之祸。没有水星陪伴的金星只能称为“顽金”,是一般风水师很容易看错点错的格局。
孝陵金星在一指之间经过四层剥换,褪尽煞气缓缓结穴,四周山岭若隐若现地包裹着龙穴,不温不火大气磅礴,是红尘看过最好的龙穴之一。

为靠山感动一番之后,红尘站在陵前看看青龙白虎明堂。
明堂很小,左右量足了也就只有一百米宽度,因为这个明堂只是小明堂嘛。明堂是穴前的空地,最好风水的明堂应该是大明堂套着小明堂,就象大圈套小圈。一眼看出几十里的明堂属于旷荡无收,运气上动不动就大起大落;如果眼前小圈子明堂清秀平整,出了圈外却是穷山恶水的话,运气前程都不长久,能有一代人得到福荫就不错了,可是第二代之后的子孙却被搭上去垫底遭殃。最完美的风水格局还要算大明堂圈小明堂,这样可以保得子孙福气绵长,理论上说明堂有多大,就可以保佑多少代的儿孙。
小明堂近在眼前,代表墓主的儿子那一辈。孝陵的小明堂清秀整洁,加上天下最完美的靠山,可以预见后代必出人才,但红尘一眼看去直观感觉是水少了。

这块地可能本来就水量不足,功德碑亭前面那条短小的水道明显是出于风水需要而人工挖成的。风水最基本的原则是“山管人丁水管财”,完美的靠山龙脉保子孙健康有成就,也要让子孙有钱可用,所以明堂里的水必不可少,而且要水源大,水流长而有情。顺治的儿子是康熙,康熙是个有能力的君主,他让清朝走入盛世,可这并不是他爸爸顺治留了银子让他搞建设,而是康熙自己一手一脚苦心经营的成果。红尘对清朝皇帝的国政不太了解,但以此风水局推论,康熙在受着孝陵风水影响的前半生里,大概经常缺银子,属于起步艰难之类。


[从中轴看右方,白虎层层耸起,包围明堂。]


[从中轴看左方,青龙低平,无力飞散,还多了一座大房子。]

左右看看青龙白虎,就会发现右方白虎位紧抱明堂,高耸有力;青龙方则完全相反,左方青龙手向外飞散,还比右方更为低平无力,当时红尘条件反射地直断,三房必出人才。后来我回酒店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康熙果然是顺治的第三个皇子,风水房位布局在这里得到一个例证。


在阴宅风水中,左方代表第一房,长子;中路代表第二房,次子;右方代表第三房,三子。左中右三方的风水变化使墓主的各个子女有着不同的运气,就算是祖宗山坟风水好,也不一定就会旺自己。
不过从这清东陵第一龙穴的布局看来,设计陵墓的人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在单薄的左方青龙位上,建起了一座大房子,大房子的位置正好是右方白虎耸起的对称点,这房子修补了龙虎不对称的问题,弥补了长皇子的运气。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证一下康熙的大阿哥的生平,看看和他爸爸顺治的风水是否有些关系。

以上的思考是我在现场的第一直觉。当我走过清东陵的各皇陵之后,我对自己的推论有些怀疑:查资料得知,左方青龙位那个突出的大房子叫神厨库,祭祀时专门用于屠宰牲口,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功能房,会是风水建筑吗?


[从卫星图可以看到左前方多了一个房子,还多了一条小桥,在风水上也可以对青龙方进行补救。虽然明显设计不对称,不过风水气势却得到了平衡。]

我又去查找明朝十三陵的资料作对比,因为清陵大多以明陵为例,大家都长得差不多。
经核对,明十三陵的陵墓全对称,也就是说这个左方突出的神厨库是清陵独有的特色。顺治是清朝入关第一个皇帝,孝陵是清朝在关内的第一个皇陵,又是以后清朝各代皇陵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孝陵因为风水而莫名其妙地建出一个神厨库,后来的皇帝完全可能不知其所以然地跟风,后来都不管青龙是否有缺了,只管人有我也有,反正多个厨房也不亏本,最终产生了清陵的特殊风格——青龙方很有个性地突出一个大厨房。

上一节内容发表之后,有朋友问道:
明堂中的左边青龙位代表第一房长子,中轴代表二房次子,右边白虎位代表三房三子,那么以什么方向代表第四房第四个儿子的命运呢?


今天的内容会给您一个答案,而且有实例说明哦。

图中这位是雍正皇帝,他就排行第四。他四十五岁当上皇帝,在十几年的皇帝生涯中留下反贪污的功迹,和文字狱的过错,不过最传奇的莫过于他的接位和死因。
野史记载他死于剑侠吕四娘之手,不过现在学界更相信他是春药过量加过劳死。这位朋友当了十几年皇帝基本上没离过京,天天坐在皇城里勤奋地批阅奏折,写了几百万字朱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回帖”量几百万,绝对是超级版主)。本来他爸爸康熙皇帝的遗诏没有写他的名字,而是写“传十四皇子”,不过他在遗诏里加了一横一勾,其文变成“传于四皇子”,皇冠就巧妙地到了他的头上。
每个皇帝的故事都很多,红尘不浪费大家的时间,这里只讲和风水有关的内容。

康熙是雍正的爸爸,从风水上说,雍正干得怎么样,就要看康熙景陵的风水。我一向不喜欢现在皇陵旅游点印的说明书,每当解说到一个皇陵,就猛述陵中主人的故事,其实作为风水师,我更想看陵主后代的故事。当然,世上好象还没有这样的风水旅游攻略,红尘只好自己写了。

康熙墓称为景陵,景陵位于孝陵的左侧。
前一节说过,孝陵是康熙的爸爸——顺治的陵墓,这个陵的风水极好,得到昌瑞山中脉正龙为靠山,孝陵位于清东陵区域的正中央。景陵位于孝陵的左侧,也就是位于清东陵区的左侧。清东陵是个完整的风水布局,龙虎砂手,来龙去水,明堂朝案无一不配合风水原则,只是实际上会有些变形,比如右边的白虎方太过平坦,左边的青龙砂手比较逼近中轴。


从景陵的哑巴院看向左侧东方的远山就可以发现,青龙位的山真是高。
清朝各个皇陵的式样都是大同小异的,后半部以一座称为“明楼”的城楼为起点,明楼后面是半月形的下陷城池,这个半月大坑叫哑巴院。因为哑巴院后面是就是埋棺材的圆头大坟,为了不让内部机密外泄,营建这个部份的役工都是哑巴,所以这里有个这样的名字。
站在景陵哑巴院右侧,可以看到前面高耸的明楼,后面接通龙脉的坟墓,左方的青龙砂高过整个陵墓;右方却是一片低平。
下一组相片是红尘站在景陵里向外拍的景象。


大家可以从相片中看到,陵墓左边砂手紧贴而高起,右方砂手低平,分明龙强虎弱,一般认为这是大吉大利,但这却是业余术士的观点。在玄学以及哲学原理中,阴和阳,左和右,龙和虎,天下万物又能分什么是贵什么是贱呢?青龙白虎没有先天的吉和凶,风水中的许多元素都是这样,只有相对的阴阳失衡才会有吉凶的产生,就象美元本来和人民币一样只是一张纸条,可是因为美元近年老是贬值让我们吃了不少亏,美元相对于这个时期来说就打上了让人讨厌的铬印。

在景陵风水中,龙高虎低,龙强虎弱,而且情况到了更严重的地步,风水上称为“龙欺虎”。
风水口诀说:无龙要水绕左边,无虎要水缠右畔。
意思是说左边青龙位低平弱小无力的话,水情积聚左边可以帮补青龙位;右边水情缠绕就可以支持弱小的白虎位。但是我们看看景陵的情况,从后山流下一条山泉,在门前聚成上堂水,可是这上堂水的形状却象一支手枪,粗大的手枪柄在左方,细小的枪管指着右方,白虎位本来已经低平无力,又得不到来水的支持……换个说法,连山上下来的水都在帮强有力的左方青龙,怎得白虎不被欺负?

红尘从书上拍了一张相片,相片中的古图表示了青龙位所主的年代及房位图。在阴宅风水,里至少可以分成九房位置,排列方法是左边青龙代表一四七房,中轴线代表二五八房,右边白虎代表三六九房。这张图以青龙方为例子,讲解了一四七这条线上的风水位置。

把这张图对照康熙景陵,相信大家都心中了了:身为四皇子的雍正,得到左方青龙位的强力支持,加上“龙欺虎”的无敌气势,让他在连年宫廷斗争中击败各皇子,不择手段得到帝位。就算我们对清朝历史毫无了解,我们也可以开口直断,此墓后人的一四七房定得天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当皇帝的是四房的雍正,而不是大阿哥和七阿哥呢?答案还是要在前面的青龙房位古图上找。原来青龙位的一四七房,是按距离排列的:距离龙穴最近的是一房,在明堂水道的包围之内;远一点是四房,在明堂水道之外;再远是七房,那个位置已经在小明堂的外围边缘了。景陵青龙位最完满有力的是明堂水道之外的距离,那里完满外突,逼明堂压白虎,成了整片左侧最有力的区域。

相对于四房之位,一房的内局太狭小,七房被神厨库镇压且地势低平,都不成大器,第十房的位置上还有一条大水沟破局,康熙景陵的来龙弱于顺治孝陵的来龙,这些内容等日后有机会出版再加工吧。

雍正大搞政治阴谋夺位之时,康熙还没有下葬,景陵风水会对雍正产生影响吗?答案是:会。
因为每个皇陵都是在皇帝生前建造的,他们必然觉得自己的陵墓风水最好,时不时还会去查看一下。同时,他们不会就此放过提前使用皇陵风水的机会,自己还没死,就会先立起自己的牌位,传统风水认为这样可以夺阴宅风水用于现世,同时也影响了后代的命运。

裕陵是乾隆的陵墓,不过按阴宅风水力量规则,裕陵主宰的却是他的后代们的吉凶。
当我走进裕陵陵区四顾,第一感觉是此地竟然如何平庸——靠山得正脉,昌瑞山的龙脉在后,顺利脱秀化出金星脑在前,然后就是顺利地结穴。虽然没有顺治孝陵的龙象万千,倒是要什么有什么,不过不失。

陵园门前有长长的龙须水缠绕。必须承认在清东陵的风水设计中,水道的确越来越长,水在皇陵风水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时也证明红尘初到第一陵——“孝陵”的时候感觉正确,顺治孝陵和康熙景陵门前的水实在太少了。风水中“山管人丁水管财”,砸这么多钱做这么大个风水局来旺子孙也不能只给生育指标不给经济待遇。加水,是乾隆裕陵对清东陵和他儿子的一大贡献。


裕陵大门前的小明堂一眼看去四处低平,没有一片突出的地方,没有一个亮眼的景观。前面是碑楼两边是班房,左前方还有个大厨房(神厨库),外一圈是不高不矮的柏树,细细看树下的地面,原来整个小明堂都被一圈微微隆起的土丘包围着,陵前平地就象一个方形浅盆子,下雨还会积上一层水。
之前见惯了孝陵和景陵的气势,来到这里真有点不适应,我就觉得这是个大户人家的陵墓,为了给子孙后代留点财所以在平平无奇的地方把明堂做深一点:“儿子,老爹没什么留给你了,希望你能有吃有住吧……”


乾隆的儿子是嘉庆皇帝,乾隆退位时还没死,不过他自己六次下江南大肆铺张,日常生活极尽奢华,早就花光了早年兢兢业业攒下那点家底,他没什么可以留给嘉庆,只能留下大贪官和珅。
民间有句俗话说:“和珅倒,嘉庆饱。”乾隆刚刚去世,尸骨未寒,嘉庆就在治丧期间拿和珅开刀,从他家里抄出合约八亿两白银的财富,而当时清朝的年税收不过7000万两白银。有传说和珅是乾隆特意留给嘉庆下手的,从这个为后人留财富的皇陵风水设计来说,的确很有可能。前面说过,皇陵设计建造都是在皇帝生前就完成了,其中有什么风水功能他们自己最清楚。

乾隆裕陵倾注了乾隆的心血和老百姓的大量银子,是清东陵里最华丽的皇帝陵,但是对红尘来说,雕梁画栋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有值得一看的、可以引导历史进程的风水亮点才是红尘此行的目标,否则乾隆裕陵对风水师来说就光剩下好看了。我不甘心眼前的平庸,在小明堂四周走了一圈,很快被我发现特别的地形。

从中轴神道向前看去,有一个小小的土丘横在面前,我觉得这是案山,而且是我看过的皇帝陵里最近的案山。
案山就是在龙穴前矮平如小桌子的山,这个山在风水里代表案,就是风水里的吃饭桌,风水口诀说:“伸手摸着案,发财千万贯。”要想葬下先人之后尽快发富,就要找到有案山贴穴的风水地,案山近到伸到可以摸到才是最好。当然这是中国文学浪漫夸张,本意是说近的案山最好了,发财快啊。
我看到这个小案山笑了起来,心想乾隆皇帝可真是小家子气,把案山设得如此贴穴,看来他真是很想儿子马上发一笔横财,这手招财风水用得很正宗。
不过案山可以让神道压过吗?
案山是四神相应的重要风水元素,并不希望有路压着,这样会破坏案山泄去财气呀。
我沿着案山的延伸向左细细寻找,惊见这道隆起的小平丘不仅仅是案山,还是藏在柏树丛中的青龙砂手的头部。我心里升起一个疑团,我越来越肯定神道压案山不是无意的错误,而是有意而为。
在风水元素中除了左青龙右白虎,还要有近案山和远朝山,要是没有案山的话,有青龙和白虎从左右两侧抱过中轴线,形成龙虎交错,一样可以把龙虎的延长部位修平当成案山使用。
眼前被神道压着的小丘,既是案山也是青龙头,神道想压住的不是案山,而是青龙!如果神道向前绕过白虎头,那么乾隆要放出来的一定是白虎。

昨天的文章提到排行第四的雍正如何在风水中得益,大家对阴宅后人的排列位置更有兴趣,有网友已经在评论里排出个大概,用表格理出来是这样:
龙 中 虎
左 中 右
12 3
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乾隆皇帝心目中想支持的皇子在白虎一边,是三?六?九?不会是十二吧?
我后来回酒店才查到,乾隆的下一个皇帝嘉庆,是他的第十五个儿子。嘉庆的位置排到右边白虎的远方,15有多远?远到外明堂。
前一节说过,房位排行和距离有关,越年幼的兄弟排得越远。
乾隆裕陵从大门到龙须水,再到小明堂都没有强有力的风水点。中路直出的第一个青龙案本来是风水亮点,可是却用神道压住,按风水推断这个位置是八皇子仪亲王永璇,永璇是什么样的人?我只知道他在惩办和珅时一直支持嘉庆皇帝,可见嘉庆是信任他的,他也有能耐扶助嘉庆,他们的感情不算太差。


我好奇地小心翼翼向前走,踏过青龙案走下小斜坡,面前的神道赫然左转,绕开了隆起的白虎小丘,我的猜想得到证实,外明堂的白虎——代表十五皇子的风水点被神道保护和释放,乾隆在建裕陵时就有了扶持嘉庆当皇帝的念头。

乾隆一片苦心,可惜外明堂上唯一的风水亮点也没有多少气势,相比起康熙景陵代表四皇子雍正的高昴龙头紧逼白虎的青龙砂,真是差得太远了。
嘉庆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一接过皇位就对付白莲教起义,一打就打了九年,倒霉程度相当于一上任就要和太平天国打仗的道光皇帝。然后又要平定东南海乱,加上对付广东天地会,又折腾了十几年。刚刚安定一些以为可以当当太平皇帝,又有北京河北地区天理教起义,后来发展到天理教众攻进紫禁城,丢尽皇家脸面。
经过这么多波劫之后,嘉庆终于相信风水了,不过不知道信的是哪门风水,因为他相信是茂密的大树坏了皇城的风水,于是下令砍树,从此皇城里干巴巴没有几棵大树,夏天去的话晒得象铁板烧。
嘉庆当了二十五年皇帝之后被雷击死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位倒霉的皇帝战斗了一生之后还是倒霉地去世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死于雷击的皇帝。
嘉庆的一生是战斗的,可是他的政绩的才华却是平庸的,在前面提到的这么多历史事件里,每一件事他都是左支右绌险险应付过去,亏损不少成绩不大。当他把摊子交给下一个皇帝道光的时候,道光象有遗传似的把嘉庆的失败重演了一次,清朝开始走向末路。

第二天一早,司机把我拉到二郎神庙。我知道旅游区的黑车司机都有拉客坑钱的习惯,加上自己的行程里本来没有这些偏僻地方,听到安排后条件反射地摇头反对,他象是非要说服我:
“那是皇帝祭典之前或临走前必去的地方,陵墓阴气重,到二郎神庙拜个神可以去邪……”


这种套话我听多了,十三陵也有这么一个庙,也有这么一个司机和台词,我去那里一看却是个假庙。因为那庙的位置绝非庙应该存在的地点,红尘是风水师嘛,一看就知道有问题,何况他还说要收我二十元门票,看进去象是一家四合院改出来的仿古木板房。本来二十元问题不大,当小费给他我也愿意,可是赚这二十元的手法不厚道,我硬是站在门外不进去也没给钱。
司机有点急了,他横横地说:“去吧,门票上包着呢。”
我连忙查看门票,果然。挺不好意思地被他拉上了马兰峪。
那是清东陵的东山,也就是风水中的青手护山,当年守陵的皇爷府和主要军队都驻扎在这里,现在仍是陵区内最旺的一个小镇。我看地图上标着惠陵也在附近,于是提出想临时加地点到那里看看。惠陵的主人是同治皇帝,他是咸丰和慈禧的儿子,在位期间一直被慈禧垂帘听政,十九岁就死了,没有后代,我很好奇没有后代的皇陵会是什么样,会保估着谁?
二郎神庙位于马兰峪山顶,司机指着下面一片小山头说惠陵就在那里。我看山头圆满,龙入首呈金星,这陵墓说不定又有些故事在背后。可是司机却说:“要进惠陵路都没有,那里没开放都长草了。”
悻悻地回头从东赶到西,下一目的地是咸丰定陵。从二郎神庙向西转个弯经过一片坡地,司机职业化地说:
“这里是道光皇帝的皇陵旧址,本来道光皇帝葬在这里,后来迁到清西陵了……”
车子在道光陵前面一晃而过,我大叫:“停车,倒车,我要看道光旧址。”
煞车后,司机很不情愿地倒车到一片荒芜的坡地前,我抱着照相机冲上山坡。

道光年间国内很乱了,主要冲突在鸦片和洋人的问题上,红尘的风水小说《斩龙》正是以道光和咸丰年间的历史为背景。道光皇帝一向勤政,他很喜欢自己俭朴的形象,以至于皇袍上都打了补丁,补丁朝服顿时成了流行,人人打补才上朝。有的官员实在找不出旧官袍,于是就在新官袍上打补,想不到还有很好的效果。道光皇帝发现大家都打了补丁,觉得大清有救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一次他心疼地问一位补得象丐帮帮主的官员:
“你补了这么多洞,把做衣服的钱贴上去了,你还是做一套新朝服吧。”
拍马屁的机会来了!大臣朗声说:

“回皇上,补洞不贵,每洞只要二文铜钱,比做新衣服省多了,耶!”
道光皇帝看看大臣又看看自己沉思良久,大臣满心欢喜等着皇上表扬,却听到道光皇帝长叹一声说:
“怎么我补一个洞要五两白银呢?”
那年头一个白领的月薪是三两白银,城里的体力劳动者月薪不足一两,农民收入更少,而一两白银大约值一千文铜钱。其实皇宫上下无论男女老少,有鸡鸡和没鸡鸡的都在蒙皇上的银子,比旅游区的黑车司机黑得多。

道光在治鸦片和抗洋人两事上算是尽力了,清朝积弱多年,贪官无处不在,不好打也打不尽,就算起用了林则徐这样的悍将也难以挽回颓势,不能说是道光一人之错,可是在皇陵这件事上,道光要背起历史罪人的名字。
按道光的爷爷乾隆皇帝立下的规矩,清皇要隔代分葬东西二陵,就是父子不可同葬一地,所以乾隆的儿子嘉庆就葬到清西陵去了,道光理应葬在清东陵和爷爷躺一块。
道光一开始时也觉得这样没问题,于是在登基之后马上在清东陵找风水地开始建自己的陵墓。六年后陵墓建好,皇后已经去世抢先葬入,哪知道光却发现地宫积水非常严重,已经到了游泳池的状态,皇后灵柩泡在水中,于是大发脾气,把建陵的官员全部治罪,拍桌子搬到西陵去。
本来在清东陵建陵就花了二百万两白银,大臣们都劝谏说:乾隆裕陵当年也有严重渗水,重修地宫后就好了,没有必要劳民伤财。
不过道光没有听进去,他执意迁陵,宁可缩减陵墓规模也要迁。道光皇帝一向省钱是出了名的,为国为民宁减陵墓规模真是令人感动。很快六年又过去了,在清西陵出现一座清朝最小巧最昴贵的皇陵——道光慕陵。此陵只有其他陵墓一半大小,神道外面没有石像生,里面没有高大的明楼,可是大殿全都用上了珍稀的金丝楠木,殿中异香扑鼻,从上到下雕满龙像,雕刻之精美也是清陵之冠。这一回花了二百四十万两白银,还没算上旧陵的费用。不但比乾隆裕陵贵,甚至比慈禧定东陵还要贵,平生最爱俭朴美名的皇帝为自己的陵墓好好阔了一把。


[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的道光慕陵,相片中间围墙内的三座大殿全由金丝楠木建成。靠山没有雄伟龙脉却也得鬼星相助,从后龙看不出亡国征兆,哪里的风水出了问题呢?]

所谓地宫渗水是官方迁陵的理由,风水上是否有什么玄机?正是我匆匆爬上道光陵旧址的原因。

[我站在旧址的地宫上,前面是正南方。这里是真正的龙穴点,地宫已经挖得七零八落,脚下有个大坑。]


[背后的金星顶虽无紧束气势,不过慵懒之间颇有皇家风范。]

陵墓坐北向南,向南看去便知青龙白虎两位的情况。从相片中可以看到青龙有力,比穴点还要高出一大截。风水学认为左右包围的龙虎不应高过耳,站在穴场左右看去,龙虎不可高过自己双眼水平线,否则就有龙虎压穴之嫌。幸好高大的青龙山很远,压穴还说不上,只是明显左右不对称了,因为右方是大片平原。
白虎位完全缺乏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此陵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地面都是从左向右倾斜的。


[道光陵旧址的右方,可见平原旷荡无收,只因此地位于清东陵的左侧,左边青龙砂山贴穴有情,右边却是整个陵区的明堂中空位置,无法守护白虎位。]


左右倾斜的地面绝不可点穴,葬下之后时间长了棺材会翻,当然对后代也是毁灭性的。这样的基本常识应该在选址之初就注意到了,居然要等到六年后陵墓完全建好地宫渗水才发现问题要搬迁,根本就说不过去。
如果是出于以上风水原因,道光皇帝打死也不会再使用这个陵墓。而背后的故事有多复杂?只要联系上当时修陵的官员人事,个中的利益关系,就可以写出一本精采惊险的小说。还是那一句,等出版的时候红尘再补充这些内容吧。

有些内容可以简述一下,要不大家都会心痒痒的。道光不惜违抗祖训而迁陵,有一点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可是我们可以从年表上找出些和风水有关的端倪。
1820年,道光皇帝登基,这一年开始选址建陵。这时他只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后来这位大皇子24岁就去世了。
1826年,第一个陵墓建了六年,不过是渗水的陵墓。在皇后葬入旧陵期间,他生了第二个儿子,只活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1829年,在旧陵拆迁,新陵正在修建的过程中,道光生了第三个儿子,只活了一个月就夭折。
1831年,旧陵拆得差不多了,新陵正在如火如荼地大兴土木,道光生下四子奕詝,就是以后碰上太平天国的咸丰皇帝。
从这些时间上看,旧陵期间,道光皇帝的儿子没有一个可以活下来。一般学者和学术界不会研究其中的关系,可是风水师必须研究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想象作为父亲的道光皇帝,在建旧陵的七年里是何等痛苦煎熬,膝子下无子,有子即亡的痛苦大概不是轻易骂道光虚伪的学者可以理解的。
迁到清西陵之后,道光皇帝的五子,六子,七子都比较长寿,也留下了后代。可是昏君咸丰的产生,和道光皇帝为建陵挥霍无度,自掘坟茔有莫大的关系。挖人祖坟者天诛地灭,道光是天下第一个自掘坟墓又自毁坟墓的皇帝,是否生出咸丰这样的败家儿就是应有下场?红尘日后有机会到清西陵看风水,相信会找到另一个答案。
清东陵风水简介 清东陵简介都有谁

走近咸丰皇帝的定陵,我第一眼就向后山看去。
因为咸丰皇帝三十一岁就死了,他的皇帝儿子更短命,六岁登基,十九岁就死了,在位期间基本上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一看就知道这位是短命的同治皇帝。]
咸丰皇帝一生只有两儿一女,长子同治接位后早夭,次子幼亡。如此伤人丁的陵墓会是什么样?我快步走向定陵的侧面山坡。
和一般游客不同,红尘对千篇一律的皇陵大门毫无兴趣,研究雕刻工艺和门上有几个钉子之类的课题就留给文物专家吧,而且定陵也没有开放,走到大门前也是白搭。我最感兴趣的是皇陵下面千变万化的地理,如何变幻莫测地影响着人的命运。我探着头向后山走去,一直不解地念叨着:“后山在哪里?怎么没有后山?”

红尘从侧面山坡看向后山,那里是一片下陷的小斜坡。


站在陵墓大门的右侧,向后看去,一条比较有力的龙脉却从定陵后面向右前方滑下去了。再走上山没有意义,在陵墓中部都看不到的后山,只有龙脉没有金星化气的地方,就算有龙穴也强不到哪里。何况这样的地方根本就不会有结穴。

[定陵后方只见龙脉,不见龙首低头化出小金星,就此点穴下葬等于没有靠山。]
还是那句老话:山管人丁水管财,咸丰皇帝的陵墓没有强大的靠山,他的子孙就不能健康长寿。


站在咸丰定陵功碑亭向前看去,发现这里的特点是明堂前泻。此陵本来已经靠山有缺陷,为什么还要做一个斜着流水出去的明堂呢?如果红尘和当年建陵的钦天监开会,我一定会怀疑他们在合伙害皇上。
风水学认为明堂宜平缓、藏风、聚气,如封似闭是最高境界。风水口诀说:明堂藏万马,水口不容舟山。对明堂的要求从一个“藏”字就可以感受到。大家回忆一下在本文前面介绍过的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这三大名陵的明堂都平缓而封闭,和咸丰定陵的情况大相庭径。

咸丰定陵的明堂前有个直泻而下的斜坡,斜坡下有一条直冲出去的神道。


大家再回忆一下,前面说的三大名陵里根本就没有直冲出去的神道,就算是顺治孝陵的神道如此壮观,从门前碑亭到神道的拐转处全长不过140米,中间还有小曲折,没有石像生。而咸丰定陵的中轴神道全长竟有350米!足足比老祖宗的孝陵长了一倍有多,而且完全垂直,中间没有任何曲折。这在风水中称为元辰水,有这么一段口诀:
去水直,最堪伤,堂水倾泻响琅琅。
真气尽从流水去,主人丧祸似驱羊。
更有少亡并产死,退官失职卖田庄。
红尘说: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了,皇帝的陵墓有元辰水,就是“退位失魂卖国家”,正是咸丰和他的儿子同治的所作所为。


前几节我们尽情分析过三大名陵的青龙白虎,和名人后代的关系。咸丰定陵的青龙白虎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没有,因为站在陵前放眼看去,根本就没有青龙白虎。

[从陵门向左看去,神厨库外一片平原。]

[向右看去还是一片平原。远远的白虎山只影响长远的后代和远房亲戚,对亲生儿子毫无帮助。]

清东陵整个陵区有巨大的龙虎山包围着,可是左方青龙山紧迫,右方白虎山疏远。定陵位于清东陵区的最右方,的确是距离白虎山比较近,但也远达一公里,不能和其他陵墓的堂前龙虎相比。至于青龙方就更可怜了,定陵的左方是清东陵的中央平原大明堂,莫说看不到最左方的青龙山马兰峪,连一点点隆起的小山丘都没有,青龙方就这样空荡荡地甩在那没人管。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也有个推论了:因为靠山缺陷,所以咸丰的儿子同治身体孱弱;因为白虎太远,咸丰自己又短命,生不到第三个儿子就死了;因为青龙方无掩无挡,大儿子同治皇帝荒淫无能,早早去世;更因为明堂倾泻,元辰水直冲而去,以至国破家亡。

皇朝的灭亡不应归咎于风水,更不可能因为一个皇陵的风水失败就有如此大的影响,政治体系和生产力的落后才是真正原因,但是风水的神奇在于同步反应出这些现象。在这里红尘无意研究风水和皇朝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找出其中表象上的关联印证中华传统文化,可是咸丰定陵犯下这么多低级风水错误,当年满朝文武竟无人发现,这不禁让人心寒。
难道钦天监的官员已经无能到乱造风水?
难道朝中除了钦天监就无人会看风水,一直没有发现这些风水败笔?
难道懂风水知天命的官员都在默默地看着错误?
难道咸丰的破败之陵偷偷寄托着反清官员的宏愿?
是末世朝中百官的无能,还是潜藏在风水中无人说破的阴谋?有待我们放下对传统文化的成见,从另一个角度去发掘研究。

本来应该接着介绍慈安慈禧的定东陵,可是咸丰定陵糟糕透顶的坏风水在红尘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真是难以想象诺大一个朝廷,文武百官众目睽睽之下,如何可以通过这块风水恶地成为皇陵,如何通过这种破坏风水的设计。
红尘抽时间专门查找了定陵建陵时的情况,发现其中事件果然蹊跷,于是先写下目前可以了解到的部份背景,以便日后有机会研究时做个引子,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就此深入研究。

先介绍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陆应谷。
陆应谷是云南出生的汉人,道光初年中了举人,然后一直平步青云,35岁之前在北京当文官,35岁之后开始到地方把握实权,从山西朔平知府到太原知府(太原是山西省会,这官职是一级市的市长),九年之后升为顺天府尹,就是北京的直辖市市长。这一动作明升暗降,并没有增加了他的实权,却代表皇家对其非常信任。在北京做了一年官,板凳都没有坐热,就被调到江西当巡抚,这官可是真的大呀,相当于省长。这一年陆应谷46岁。
咸丰元年,就是咸丰登基的第一年,陆应谷当了江西巡抚一年之后,咸丰就把他调回京城。他的个人资料上没有写把他调京要干什么,实际上把他调回京就是为咸丰选陵址。
调个省长回来选山坟?咸丰这事可真够怪的。
据查,当时咸丰找了一群在紫禁城办公的官员和满族皇爷去选陵址,只有陆大人是专门从江西调来,这当然不会是因为陆大人在京卫戌期间上下打点的结果。
陆大人早年在京当文官,官职叫做“翰林院编修”,一听官名就知道是两袖清风无钱无权的知识分子,加上他不是北方人,可能连口音都被京城本地官员取笑,按常理估计他那时过得并不是很爽。后来调到山西就知道当官是何其爽快了,京官到地方,有实权在手,虽不知陆大人是不是贪官,但是那种没有皇上盯梢的痛快是可以想象的。然后又升到市长和省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过惯了好日子的时候突然接到皇上调他回京的通知,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为皇上选陵址是险差,陆大人心里必非常清楚。因为咸丰的爸爸道光皇帝,就因为选陵的事升了不少官奖了不少银子,又因为陵中地宫渗水的事罢了不少官,罚了不少银子,还有些官员被发配充军。前事历历在目,陆大人本质上应该战战兢兢,加上“看陵团”中只有他一位不是京城人士,也不是京官,也就是说陆大人是被当成专家请回来解决这件事的,心理压力很大啊。
选陆大人来选陵的原因必和风水有关。至于是不是看中了陆大人会看风水,以弥补京官们不会看风水的缺点,这点很难说。我从资料上只查到当时和“看陵团”同行的还有其他风水师,咸丰皇帝也明确对陆应谷说(只是对陆应谷说)要平心体察,平安峪“真龙真穴,究在何处,务期考核精详,勿涉游移两可之见”。表面上看,咸丰把陆应谷当成风水大师了。
我们前面已经看过陆应谷的生平经历,没有任何证据说陆大人懂不懂风水。江西风水很有历史,可是陆大人只在江西当过一年巡抚,如果他本来不懂风水的话,不可能因为这一年变成风水大师。咸丰皇帝高度关注地叮嘱陆应谷,最大的可能是陆应谷从江西带来了风水师,咸丰皇帝的话是说给风水师们听的。
是不是陆应谷的随行风水师在搞什么阴谋,选个破风水的地方来害皇帝呢?

咸丰元年和咸丰二年,陆应谷都在清东陵里跑来跑来选地方,终于选出了三个地点给皇上自己选,其中一个就是现在定陵的位置。红尘很理解在山里爬上爬下看风水的痛苦,对于当了多年封疆大吏的陆大人更是苦不堪言。这两年里陆大人还调任河南省巡抚,兼黄河河道总督,我的天,陆大人虽然年富力强,位高权重又得恩宠,可是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呀,那年头当个官可真不容易。
朝廷委以重任,陆大人会不会反叛大清?

咸丰三年,选址的事算是交了差,陆大人当了河南省巡抚两年,就碰上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林凤翔带兵打到开封,陆应谷经过血战保住了开封。林凤翔没攻下开封,以太平军一向作风转头就去打别的地方,这一转到了河北省,直攻到北京郊区皇城脚下,吓得咸丰皇帝尿了一地。京城戒严备战,咸丰皇帝同时把罪怪到陆应谷头上,认为都是他“未能事先预防”搞出来的事,要是当时陆应谷把太平军消灭不就没事了吗?废话少说,革职查办。
陆应谷真是冤到脚趾头了,太平军是何等危险的事物,他身为文官,带兵对付太平军中最凶猛的林凤翔,自己活下来了还保住开封已经是算是奇迹,要知道当时清军和太平军打仗基本上是十阵九输,还有一阵是两败俱伤,根本没有赢的可能。这会京城出乱子要怪到他头上,陆大人心里会没有怨气吗?
如果江西风水师本来就有耍花招的苗头,加上陆大人一肚子气,真的有可能把这场风水阴谋一直演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查不到),皇恩浩荡之下陆应谷又回到京城当文官,咸丰七年,53岁死于任上。

陆应谷去世一年之后,也就是咸丰八年,终于选定了现在的陵址。大家注意,原来陆应谷在战场厮杀,在官场浮浮沉沉的时候,选址一事也一直悬而未决。也就是说有那么几号人,也许是江西那些风水师,一直在跟进这件事,在管事官员耳边吹风。一个地址要选八年,说是认真有点夸张了,清东陵有多大呀,去过的朋友都知道走马观花的话半天就看完了,再严谨也不必在一片山头上看八年风水,这八年里一定有许多推敲和波折。会不会有人刻意左右着结果,不达到结果就在一直推翻?
这不是红尘随意猜测,因为在选定这个地点准备开工建陵之前,又发生了一件事。

开工建陵的官员不同于选陵的官员,他们是两组互不相识的人。建陵的官员在挖地时赫然发现,龙穴的靠山上有疑似墙脚的大型建筑!相关人员震惊,立刻停下手上一切活计上报朝廷。
原来在风水中大忌用旧地,前人建筑的遗址旧坟都不宜在上建新坟茔,这段墙脚又高又长,隐隐约约,似是而非包在山体中,没有人敢挖开查证,只怕伤了龙脉不好办。当时选陵的官员里,官职地位最低的就是陆应谷,其他的老哥全是八旗王爷,都是皇上的亲戚,咸丰知道这件事之后也很意外,可是他没有马上发作,只叫那批闭着眼睛选陵的哥们快点搞清楚这件事。
大家辛辛苦苦再去爬山,发现距龙穴后山二十五、六丈外,以及距龙穴东、西山各约十三、四丈外之处,露出石彻墙根痕迹,上面覆盖苔藓。又发现正中对龙穴的后山一里处山顶,有一条随山石叠月牙泊岸,东西长约10丈,高约5尺。问守陵旗人,都说这一带后山山顶俗称“高庙子”。详细询问再度查验之后,终于确认,自建陵以后,200多年间,此处并无庙宇。(多矛盾啊,一个叫高庙子的地方,满山都是墙脚,却敢睁着眼睛说没有建过庙。)于是王爷们回报:“遵查平安峪后工,现无庙宇。”咸丰皇帝放下心来,再次决定开工。
红尘从清东陵回来才查看到这些旧事,否则我一定会爬到山顶查看传说中的墙根。史料有记载,墙根的存在是可信的,可是要到开工才发现地形有异是不是太迟钝了?当时可选的地方不止这一个,却偏偏选了这个麻烦地,最怪的是这么多事的地方最后竟然被皇帝通过了。是谁有这么大能耐瞒天过海还说服了皇帝?

前一节我们分析过咸丰定陵的设计,我在查资料时发现,原来不止红尘看出其设计有问题。
陆应谷死后一年,咸丰皇帝选定了这个古怪的地方建陵,他安排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带专家跟进建陵事宜。这两位亲王都是清朝的“铁帽子王”,和皇帝血缘近,爷爸那一辈的地位高,所谓“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的,就算杀了头也不可贬其子孙的世袭。可是他们两位在四年后,咸丰驾崩一个月内,被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以谋反之名赐死了。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咸丰非常信任的亲王被两宫太后降罪杀死,可见这两位也不是没心没肺的人,想了解个中矛盾的朋友可以查看一下“辛酉政变”。就是这两位最后考证通过了定陵的选址,这样的两个人,有没有想过夺下咸丰的帝位,所以轻率处理咸丰定陵的选址呢?
两位亲王选好地址,说服咸丰皇帝接受地址之后马上开工建陵。建了几年,定陵还没建好,咸丰皇帝却到了31岁的死期,随后两位亲王也被赐自杀。

皇帝和建陵的人都死了,可是陵总要建下去,皇帝的尸体总不能老是放在皇宫里。正当两宫太后安排新班子去接手烂摊子的时候,跳出一个工部侍郎说这设计有问题,最好还是按咸丰的爸爸道光那个小巧的慕陵。
过程中有什么技术细节红尘无法考究了,我只能老老实实去看位于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卫星地图,从卫星地图上测量,道光慕陵前面的神道直线距离是280米,比咸丰定陵的神道设计短了60米。
咸丰定陵的350米犯风水冲煞的神道,使他的儿子同治19岁夭亡。道光慕陵那280米的直线神道也不是什么好风水,一样犯煞,道光的儿子咸丰死于31岁。神道直冲距离越长,儿子的寿命就越短。两条神道的长短差距会不会就是两个短命儿子的寿命差距?

[慕陵从卫星图上看就已经很多风水问题。]
我们先不推理风水技术,当工部侍郎跳出来反对其设计时,接手主办建陵的人却成功地维护了风水糟糕透顶的原设计,他就是曾经和咸丰皇帝争皇位的恭亲王奕訢。奕訢排行第六,外号鬼子六,大家在很多和慈禧有关的电影里都可以看到他,他是咸丰的弟弟,这一年30岁。

[年轻的奕訢/年老的奕訢]
当时道光的儿子里只有他和咸丰最具备候选资格,而且他比咸丰更有实力,无论智力勇力都胜一筹,可是咸丰却耍花招赢得帝位,中间故事颇多大家可以看看历史资料,这里只想说此人和咸丰有先天矛盾。而且他在咸丰死后全力支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在任的同治皇帝才六岁,在人情上说他当然有必要修好咸丰定陵风水让侄子好好当皇帝,可是这样却不合理了。这皇位本来就是奕訢的,眼前的小皇帝才六岁,他为什么要为他人做嫁衣?基本上定陵不漏水就很给面子了,什么工部侍郎去死吧,奕訢才不管这些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定陵选址和设计的问题都不关奕訢的事,他也是造成定陵坏风水的最后决策人。

前面说的一大串人物里,没有一个是风水师,可是他们的背后有。他们会知道和定陵风水有关的或真或假的信息,他们会按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皇帝的需要去左右定陵的修造,但是起主宰作用的却是做实事的无名风水师。
在这一节文章结束前我还想写个疑问:
在咸丰之前的皇陵资料里,专管阴阳学的钦天监一直参与皇陵事务。可是定陵却从一开始就没有钦天监插手,而是由江西巡抚带着江西无名风水师来堪地,钦天监的阴阳官都到哪里去了?那时的钦天监还存在吗?

让红尘最感悬念的是慈禧定东陵,此陵因被盗而大名远播,我恨不得一到清东陵马上到定东陵。但对于严谨的风水考察,红尘还是按历史顺序看下去。上一节介绍过前后无依的咸丰定陵,这一节就应当介绍咸丰的东西两宫皇后陵墓。
定东陵的名字按清朝规定跟皇帝陵起名。皇帝陵的名字一般要在其死后,由后代起名。皇后和嫔妃们的陵墓则跟着皇帝陵加上方向起名,如咸丰陵墓叫定陵,其东宫慈安和西宫慈禧的陵墓在定陵东方,于是叫定东陵。顺便要说,除了皇后,一般嫔妃就算有独立的墓园也不可称为陵,只能叫墓,陵可不是随便可以叫的。我走入定东陵的时候,第一感觉是绿化得相当不错,而且前庭最有意思。
定东陵前庭的树木比较密集,不象其他皇陵那样光秃秃只有一片石板地。在前庭的几条石板路旁边有靠椅,有游客使用的水龙头,走进来就感到一阵清凉.两条神道并行进入,陵园门前的龙须水道特别宽,特别清,还特别象富贵人家的民居。
定东陵是两个并排的陵墓,其格局象两架套在一起的精致马车,和其他皇陵很不一样。从龙须水外看向定东陵的后山,看到慈禧陵背后的金星山高高隆起,东宫慈安陵背后的靠山则软弱无力。只是以后山而论,慈禧陵的确胜了一筹。

[左边是慈安陵,右边是慈禧陵,圆圆的金星在慈禧陵后面。]


我没有急着进慈禧陵,反而平心静气走上了东宫慈安的陵园,可见红尘还是挺有耐心的。慈安陵的游人很少,事实上只有红尘一人。我在里面洗了脸看过后山,找把靠椅坐下远远看着慈禧陵。据说慈禧陵在慈禧生前的下重本钱重建过,可是我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两陵建筑风格一样,脱漆程度一样。直到后来我走进慈禧陵的大门,我才感到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慈禧陵用了大量贵重的海南黄花梨木,走入大门立刻闻到木香扑鼻。

[从慈安陵看向慈禧陵的明楼,背后是三条有力的龙脉,不过和慈禧陵无关。]


从旁边可以看到慈禧陵背后的靠山好看归好看,可是来龙气势仍然不足,三条有力的大龙脉都向旁边奔去,分别支持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这三大帝陵在慈禧定陵的东侧,西侧是她们的丈夫咸丰的定陵,而定陵又占用了(其实是浪费了)最右边的有力一点的龙脉,以致慈禧定东陵的靠山除了一个金星山,没有什么可圈点的内容。
不过,这只是因为我们看多了皇陵,麻木了最高境界的风水而已,要是一般人家可以点到象慈禧定背后这样的金星山,都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正如乾隆裕陵的情况,慈禧定东陵也是近处好看,后龙和明堂气势不足。定东陵和咸丰定陵一样没有依山而建,因为两陵的地面都是坑坑洼洼的砾岩,建陵时从远处挖来吉土垫高墓基,从神道走上陵园大门要爬上几米高的石板大斜坡。站在定东陵的大门外向前看明堂,一片低平无功无过。

[进入陵园里爬上最高的明楼向下看,还是一片低平。这称为“高岗观平洋”,前面没有砂星,两边没有龙虎,稳中求胜,是个富贵绵长的格局。]
可惜慈禧没有后代,再好的陵墓也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十九岁去世,慈禧在同治去世前一年,才着手选择陵址,这在皇陵历史上是很少有的事,一般在皇帝登基一个月内就会有人提醒皇帝要为自己选陵墓了。慈禧27岁垂帘听政,在朝中忙了十几年才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相信其中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在选址时还有更复杂的事,原来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后想建一双并排的陵墓。本来在风水技术上可以一龙一结,同时点两个穴,可是她们却硬是找到了一龙两结的两个入首山头,而且决定两个陵墓除式样一样,连点穴的高低都要一样。
两个结穴的山头找到了,问题是这两个山头并非一模一样。事实上不可能嘛,造山运动又不是流水线生产,怎么会变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山头?山不同,点穴的位置就有不同,朝向、高低、深浅,都要针对性地变化。

[两陵已经建成,我站在慈禧陵的明楼之上,看到旁边的慈安陵高度一样,形状一样,只是靠山的山形不同。]

如果点穴的高低深浅是一样的话,可以说必有一个穴点错了,也可能两个都错了。这个错误在选址之初就已经有人发现。
在定东陵开工之前,风水官员发现两穴“未能平准”,“普祥峪志桩须下移一丈五尺二寸,西移四尺七寸五分;普陀峪志桩须上移七尺四寸,东移八寸,两穴始平。”两穴不平重新调一下看起来问题不大,可是对于风水来说已经是改天换地,吉凶立变。一来两穴位置有变,二来立向也会同时变化。其变化相当于一个斜放的大钟把指针从2:43调到3:48。

红尘在定东陵前面测得坐北向南,壬山丙向,周天160度。用前面的数据还原未调整的坐向也是壬山丙向,不过却是周天166度。在风水中把方向分成二十四个大区域,称为阴阳二十四山,每一山有十五度。风水理气各派都有自己的细分方法,一般都会细分到和现代量角器差不多的度数上,这种每山之内的分度称为“分金”,俗话说:分金差一线,富贵不相见。说的就是在风水中细许角度就会产生翻天复地的吉凶变化,所以风水师对调整角度坐向极为敏感。在红尘写的风水小说〈斩龙〉里面,绿娇娇只为陈家村的祖坟墓碑调了一度卦线,就要收二百两银子,这决不是夸张的情节,因一线之差得而复失是常有的事。
因为风水理气门派的区别,这里不讨论这条线的吉凶成败,事隔多年,一切都成了历史,好不好大家都明明白白地知道了,我们不知道的是为何如此严谨的皇陵定线,可以出现这么怪的事情。
两陵同高不合风水原理,两陵同错也不太可能。要是发现两穴不平,调一个穴点不就行了吗?点准了的穴是不用调的呀,两穴同时变位置让人感到是在推翻原有的设计和利益点。真要发掘出来相信也是一大篇风水故事,不过这里篇幅有限先按下不表。
有一些细节可以先和大家分享。经红尘测量,慈禧陵经过调整后的座向,和顺治孝陵的座向同是周天160度;调整前的那个座向也是个吉向,和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的座向相同,都是周天166度。朋友们可以想想其中玄机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慈禧陵的风水没有什么具体问题,因为此陵没有犯小问题,而是犯了一个形派风水大原则。中国哲学最讲究阴阳和合,在玄学中男性为阳,女性为阴;雄崇的山为阳,温润的山为阴,男葬阴山,女葬阳山是最基本的原理。阴阴相配,阳阳相配,就会造成阴阳失衡,是风水犯煞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就算慈禧陵没有明显的风水凶相,内里本质却走向了极阴。

[从慈禧陵中看向后山,完美的金星使慈禧享尽荣华,却缺乏强有力的雄龙靠山给陵墓带来阴阳平衡的和气。以形派风水而论,女命可以葬得雄龙,比得到这么大一座金星要好得多。]

在慈禧建陵之初,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曾经有过一阵新气象。现在人们对慈禧的总体印象都是负面,实际上在她执政期间一直引进西方技术和试图改良帝制,起用有才能的汉人官员,在当时的朝廷带领下,清朝走出了迈向工业化的第一步,建设自己的铁路和工厂,这个时期称为“同治中兴”。后来清朝一直被外国压制,慈禧拍案愤起向列强宣战,否则何来后面的战败和反复赔偿,不打仗马上投降的话,历史就改写了。宫内争斗历来复杂,历史也没有如果,就算那几十年不是慈禧执政,谁都不敢说清朝就会被那两个小皇帝搞得很成功。


清朝国力衰弱不能算到慈禧一人身上,她的执政在当时的背景下,不宜一口定论是非对错。不过红尘站在慈禧陵前,却感到慈禧在个人行为上有太多过错。
1853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水师战败。、
一年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他政治条约不介绍了,只看这一条就足以知道条约的严重性:清朝要向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当时慈禧闻讯落泪,李鸿章当场吐血。
可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半年之后,国家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慈禧居然下令拆除已经建好了十几年的定东陵,用黄花梨木镶上四千多两黄金重建,修建成清朝最豪华的陵墓。
在修建新陵的十几年间,慈禧镇压了光绪皇帝发动起“戊戌变法”,软禁了光绪皇帝;清朝经历了义和团发起的“庚子之乱”,八军联军入侵,签订《辛丑条约》等一连串国难。新陵刚刚建好,慈禧就死了,正象自拆坟墓之后又自建坟墓。
大家还记得前面介绍过的道光皇陵旧址,道光皇帝先拆了自己的皇陵又重建,落得子孙夭折;慈禧重蹈覆辙,在国难当头之时斥巨资拆建自己的陵墓,更是直接祸国殃民,天地不容。
有的朋友会想,慈禧的儿子在建定东陵之前已经死,她的陵墓风水为什么还会影响命运?前面我们介绍过,生人和陵墓并存时,陵墓风水就会象阳宅那样影响人,皇陵建好后皇帝还没有死去,可是皇陵属于皇帝却是不争的事实。另一件事让慈禧陵发生了与别不同的力量,慈禧在生前曾经六次把珍宝运进陵墓里,地宫里的金玉珠宝堆积如山,其中有不少是她的日用品,这种做法无疑在建立自己的衣冠冢,此陵和慈禧建立了极为紧密的关系。

[左边是慈禧陵,右边是慈安陵。]


最错的是拆陵重建,红尘不说那些腐败无能的陈辞,借此向大家介绍一下风水点穴的传统:
风水点穴,尤其是点得真龙正穴,只能在吉日吉时一次过开穴,挖到太极点就停下,把棺材贴太极泥放好立刻合穴封土以防龙气外泄。回头看道光皇帝自拆陵墓弃旧换新只是得个不吉利,慈禧在同一地点两度建陵,早就龙气泄尽还有何风水可言。加上此穴本来就阴龙配阴穴先天有煞气,会令墓主阴柔险恶,慈禧在面对西方列强时虎头蛇尾最终以卖国求和为结局。陵墓连年施工根基不稳,慈禧这么一折腾,再也不用指望有好风水了。

红尘到清东陵只是游走了短短两天,本来以为可以写个上中下集就很过瘾了,回来下笔却写了十天笔记,真是大出意料之外。
风水是无处不在的话题和课题,加上红尘是长篇小说作家嘛,自然写得长一些。其实前面的篇幅只是粗略分析了清东陵大概地理形势,内容必定挂一漏万。对无人踏足的后山地理,理气座向和历史事件时间上的验证,都是可以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如果老师朋友们能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研究,相信必能找出风水中的真理,山水在,历史在,铁证如山,清东陵就是一本风水终极教材。
九篇文章没有写完清东陵的陵墓,还有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同治皇帝的惠陵,众多嫔妃的园寝,都没有细说,如果实实在在做学术研究,红尘必须重游清东陵,兼游清西陵,把清宫十三朝的血缘和历史理清,连嫔妃的园寝都不能忽略,因为她们的本质是那些历史人物的母亲,她们的园寝风水是左右历史的一股暗流。
博客上不能没完没了地写清东陵,今天先来一段小结吧,以后有机会,我们会把整个清朝历史和风水的关系补完。

清东陵里葬着五个皇帝,见证着清朝的兴衰,也证明了风水对历史的折射。在本系列的文章里,主要应用了“龙脉”。“来龙”,“朝案”,“龙虎”,“明堂”等风水元素,水法用得不多,因为清东陵的水真是少得可怜。可能中国北方山多水少,也可能是古代水多现代水少,我从一些历史资料中查得,古代建陵的山岭上一般都有足够水量的山泉,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改造过水道,有些水道因环境污染水源断流已经消失,我们今天看到的风水,并不完全是当年的风水。
民国初年,因为清朝已灭,守陵官兵不再是贵族,没有上级也没有粮饷,无奈之下只好请求政府批准他们在陵区耕种谋生,他们开山垦田,从陵区的明堂一直开垦到后山龙脉之上,现在用卫星图看皇陵四周大多是一圈圈的梯田。这样的开垦对地形是有影响的。
还是民国初年,军阀除了到清东陵挖陵盗宝,更常见的是盗卖树木。清东陵本来布满参天大树,珍贵树种很多,可是短短几年间就被军阀砍伐一空,这对陵区原状也造成了很大改变。

盗墓是我一直想研究的课题,清东陵曾发生过世界上最骇人听闻的盗墓案,到底和风水有没有关系呢?我分析过一些基本资料,发现好风水的陵墓被盗的可能性的确比较低,但是这涉及了风水中的理气技术,红尘的博客主要介绍形势风水,所以理气风水内容不在这里展开,但是对此感兴趣的老师同学们不妨从这个方向思考。任何风水都有始有终,天下没有万年一统的皇朝,也没有万年不变的风水,任何好风水都要象我们维持健康似的小心维护。风水气运就象生命的生和死,当陵墓的气运结束之后,形势风水又无法配合的话,这个陵墓就会被盗。

清东陵的风水里,龙虎砂手和明堂龙须水等元素都变化多端,只有靠山最容易分出吉凶。所谓寻龙点穴,寻龙在先,点穴在后,寻龙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寻找靠山的过程。风水原理说“山管人丁水管财”,这人丁不单指后代人数的多少,同时代表了健康和福气。没有健康,一切皆空,再多财富地位无法享用;福气又是什么?福气就是顺利呀,心想事成,想做的事成功率高就是福气,好靠山可以让福气绵长,长期事事顺利,起点就会越来越高。
综观清东陵各帝陵的靠山,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一山还有一山低,无能后人更无能。”


我们先看看入关第一帝,最早期的顺治孝陵。此陵背后五道金水相生的靠山绵绵不绝,实为世间少有的好风水,他的子孙繁多人才辈出,造就出长治长寿的康熙皇帝。


第二位康熙景陵,这张相片我没有在前面的文章里公开,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景陵背后两重土形靠山大气磅礴,造就出有过人魄力的雍正皇帝。

第三位乾隆裕陵,明堂聚财有余,可惜靠山低平,从龙脉上几乎没有化气就直接到龙穴,只能造就出吃老本的平庸皇帝嘉庆,清朝从这一代皇帝开始出现败象。


第四位咸丰定陵,定陵后面的靠山很可怕地下陷了,后来还从历史资料中得知,定陵的靠山上居然有来历不明的古墙。这样的破龙只能造就出可怜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十九岁就因病去世了。同时清朝皇家血统和统治都进入了支离破碎,无可挽救的地步。
红尘没有机会到同治帝的惠陵考察,以后会想办法补充。

除了从靠山上可以印证清朝的兴衰,我们还可以从清东陵的大局上发现端倪。
清东陵左侧青龙紧迫,右侧白虎飞散,使中间大明堂明显右偏。

顺治孝陵为清东陵最好风水的龙穴,靠山极有气势,但始终失却右方白虎护穴,又无大河在右补充,以至右方空缺。万幸的是青龙山马兰峪在视线之内,右方没有外白虎护穴,却有得力的内白虎护在小明堂面前,所以出现在清宫十三朝里少有的三皇子得皇位的情况。
康熙景陵直定点在整个陵区的青龙山上,和青龙靠得更近,得青龙助力不少,加上背后两重土星化气,虽无孝陵的气势,但保一二代子孙绰绰有余。
乾隆裕陵位于孝陵右侧,离开了青龙却近不了白虎。莫说这个风水师是笨蛋,我们回看裕陵如封似闭的小明堂,和明显是人工堆成的前案小龙虎,就知道当时的风水师已经尽力补救这个问题。不过人工小局最终无法长久,能自保一代的后人已经很不错。
咸丰定陵根本就是一个风水阴谋,龙虎飞散无景无踪,靠山缺陷明堂倾泻,其子早夭是一眼可见的定局。

说到风水阴谋又要回说道光本来点的旧陵,那旧陵明堂从左向右倾泻,道光陵建好之后,他就没有一个儿子存活过,三个都先后离世,如果这真是人为的阴谋,不能不说出手阴险至极非常有效,如果道光不是及时发现以渗水为由迁陵,清朝灭亡至少提前五十年。


综前所述,清东陵的下葬点一代不如一代,最致命的还是我们在买门票时看到的朝山金星山,这座号金星山的朝山竟是山体破碎的“倚贪星”,是名不符实的假冒伪劣品。朝山代表着未来,无论孝陵风水多好,都无法改变前有“倚贪”的最终结局,也许这才是清东陵的最大风水败笔——或者是最大阴谋。

前面粗略做了个风水总结,红尘仍在想下一个问题:
一条龙脉开帐只会结一个穴,皇帝一代一代地下葬,总会把风水越点越差。在明朝十三陵那个山谷里,皇帝的龙穴最后都点到公路入口了,实在是人多没地方放呀,以风水而论怎么可能不是一代比一代差?但不是这样,
可以怎样?
天下有能保子孙兴旺一千年的风水吗?
有。
红尘见过不少风水极好的古墓,最早的一座建于宋朝。此墓葬下之后,子孙从古至今代代平安富足,朝中有人为官,人才辈出,从一户人家发展到千户大村。改革开放之后,子孙分布全球,办厂办学,每年祭祖之时,祠堂里面站的都是名人名家,高官首富,名牌车展从祠堂排到村外,气势不输给皇家祭典。此墓如何能有这么绵长的气运?
原来此墓年年有人维护,但不是扩建和翻新,至今最早的宋代墓仍然古朴陈旧,占地不过十几平方米。
主墓两边是墓主的妻妾家人,这很今人感动。因为古代的妾是没有地位的,不能葬入祖坟,可是这位宋朝墓主可以把妾放在自己身边,足见其治家有道。
墓主的后人按辈份层层向下分布,都没有采用大型陵园建墙包围,也没有谁要把自己的墓建成别墅以示个人功绩,远远看去一人一碑,碑下只留一棺一拜之地,芳草萋萋平平无奇,方圆百里仅有的一龙一穴由全族后人分享。
如果清朝皇帝能放下私心,不用过多陪葬品,不建私人大陵,愿意平静低调葬入风水最好的孝陵之中,躺入属于自己排位的一方净土,如此代代相传,也许清朝会有更长的气数。
综观现代某种阶层的上等人,谁会愿意这样放下身段,拿出一片公心,和同胞分享一片本来不属于任何人的龙穴?
中国有这样的人的那一天,就是中华千年振兴之时。

----------------------------------

古代帝王陵墓风水宝地探秘

自古所有的帝国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天子即是龙,“龙”死后是不能随便安葬的,需要找一块风水宝地安葬。那么这块风水宝地到底是什么?又好在哪里呢?


清东陵入口处的文物保护碑,是帝王陵所在地,一向是神神秘秘的,过去属于“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是靠近不得的,牛、羊也不让放牧。如明、清两朝律例,挖坟掘墓者“斩立决”。不要说挖了,就是进去看看,都可能遭杀头之灾,“挖祖坟”的念头是一丝不能有的。中国帝王陵寝的选址其实不神,差不多都离不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即“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这就是“风水说”。但具体说起来,内容就复杂了,在执行操作时忌讳多多。


清东陵格局示意图

最初的“风水说”是用于诸如住宅、庙宇这些人类活动场所选址,但在传统“阴阳风水学”说左右下,人死了是去阴间,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了,所以要“事死如事生”,陵墓的选址自然不能马虎的,至今人们在给逝去亲人选择墓地时,仍要讲风水。而帝王陵寝选址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

这在明、清帝王陵寝的择址上,表现最为明显。如清东陵,据说是顺治亲自跑马游山而选定的风水宝地,他们分析后认为,这里确是一块风水绝佳之地。其依据是——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

从上面看,清东陵是“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青山环护,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根据当年留下的建陵资料,依传统的“分金立向”风水理论,确定陵寝建筑的中轴线。东陵主陵孝陵和南部的金星山构成整个陵寝的建筑轴线,整个陵区的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川景物,都由金星山和昌瑞山一线相连的山向所控扼,这条轴线在陵区内诸多陵寝的有机配置下,得到不断充实和强化,在空间序列的展开层次上,处处得到山川形胜景物天成的有序映衬和烘托,显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图景。


妃园寝分布图

清代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皆是这样,无不考虑明堂近案远朝的相互关系。期望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避免冬季寒风。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景。近案似几,远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对景,遥相呼应。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

朱元璋选风水宝地安葬有何讲究?

清代帝王陵寝选址、规划时的“天人合一”观念,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都城墙,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城墙带景象优美。如依传统的“中轴线”理论,方方正正,就不会有“鬼脸照镜”这样的“金陵四十八美景”了(位于南京城西、清凉门北)。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寝地址时,也追求陵寝与自然和谐统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形胜”。

朱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宗法礼制,崇尚祖先。有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是在明朝才完备起来的,此说不无道理。

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这些陵寝所在都是“风水宝地”。

明孝陵的风水妙在何处


明孝陵

关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风水”问题,不少专家都作过研究,这方面的书籍、论文很多。在明孝陵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所长王前华、孝陵博物馆馆长周钰雯,联名提交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解》一篇报告,其中有一章节,披露了孝陵的“风水”。现在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江东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金陵“龙脉”为葬地。后来,孙中山、蒋介石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也是因为钟山是风水宝地之故。(中山陵是建成了,成为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主要景点,也是重要的民国建筑;蒋介石因为退守台湾,未能如愿,如今在台湾筑有“蒋陵”。)

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风水”要义——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过去不解其意,现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方知其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直对孝陵陵宫的“梅花山”,过去都以为乃朱元璋为让吴大帝孙权这条“好汉”给他的陵寝看大门而留下的,其实,这一座如屏的小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

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势,这种水风水上称“冠带水”,亦十分难得。


清东陵“北斗七星”陵区布局之谜

朱元璋则新创了一套帝陵体制。孝陵以钟山为中心,外郭城垣走向曲折,绕山而建,这一点与明初京师城垣相似;神道也是不循常规,弯曲而行,与陵宫部分构成一平面如“北斗”的形状。《大明孝陵神宫圣德碑》记载,朱元璋“审天象,作地志”,此即是采用了象天法地,以“天帝”所居之“北斗”位居中央,周围按二十八宿构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环绕的神秘布局手法。

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是天子,“升天”也就意味着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这种追求“魂归北斗”的“北斗七星”陵区布局,影响到了后代帝王陵寝的择址和建设。

朱棣为何不选“燕家台”

北京城的规制是仿南京城的,北京十三陵的构建规制同样源自南京,源自孝陵。十三陵中的第一座,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长陵的规制,完全按照孝陵的标准构造的。其后的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的营造,虽有大小之别,但规制相同。整个陵园以长陵为主体,向东南、西北和西南展开,周围约80里,形成了明朝规模宏伟的陵园。

据说当初为选择陵址,他颇费心思。初定京西燕家台,因与“晏驾”谐音,觉其不吉,只好作罢。继选京西潭柘寺,又认为既为寺院,怎能再建陵墓,朱棣不悦而放弃。最后选定燕山山脉的支脉黄土山,形势优美。朱棣表示满意,只觉地名太俗。恰在此时,正逢他的生日,于是改黄土山为天寿山。

唐高宗乾陵的风水原理

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规制上看,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依山起陵”的观念,后来有了“依山环水”的讲究,到秦、汉、唐、宋几代,帝陵逐渐发展成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和中轴对称的规整格局,这种布局的基础是非风水宝地不建。现在有人提出发掘的“秦陵”、“乾陵”,就是典型的风水宝地。秦陵(见下图)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符合《大汉原陵秘葬经》中的“立冢安坟,须藉来山去水”之陵寝择址标准,可谓吉壤。

位于关中的乾陵,地形地貌结合完美,有山(梁山)有水(漠谷河),陵区如裸睡少妇,棒槌岭如男根插在中间,应合“阴阳二仪、天地配合”之原理。干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

《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乾陵具备了风水宝地的所有条件,据说,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命当时有名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和专掌阴阳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他择万年吉壤,这块地是袁、李两人共同定下的。

帝王陵为何强调“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皇帝是天子,所以强调“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体现在帝王陵上,便是讲究“风水”。因此帝王是不能随便葬的,生前“万岁”,死后得有“万年吉壤”。这从清东陵、朱元璋的孝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选址理由上,表现得一清二楚。

帝王陵寝择址看似迷信,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是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的结果。“风水说”虽然有蒙人的嫌疑,但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环境观。它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依风水理论选择出的葬处,人与自然确实都很“和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6801.html

更多阅读

创业故事:阿里巴巴十八罗汉都有谁?

这些人,创造了阿里巴巴,他们被称为十八罗汉,十年后,这家公司上市了,在上市当天成为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这十八个人,据猜测,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亿万富翁。当然,他们不是IPO中唯一获利的团队,阿里巴巴中70%的员工,大约

明四家——好文 明四家都有谁

“明四家”是指明代中期最负盛名的四大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因他们均系苏州一带人,艺术活动与绘画创作主要在苏州地区,而苏州自古别称吴门,故画史上又称他们为“吴门四家”。一 明四家的涵义  明代二百七十余年,名画

央视主持人版金陵十二钗(组图) 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2008-06-12核心提示:最近,央视官网出炉了一个网友评的央视主持人版本的“金陵十二钗”,王小丫变身王熙凤,欧阳夏丹变身黛玉。李修平:薛宝钗在《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里面,李修平算是很完美的一个。就像宝姑娘,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合家没有不爱的

2014央视春晚主持人都有谁 央视主持人内部春晚

2014年春晚主持人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而2014年春晚主持人名单暂时没有公布,那就暂且为大家回顾下2013春晚主持人吧,让我们带着神秘感去迎接2014春晚。1月7日,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名单公布。今年将延续2012年春晚

声明:《清东陵风水简介 清东陵简介都有谁》为网友我疯我癫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