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灵璧一中刘文刀 山水田园诗大全

唐代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

第一章唐代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的划分不知起于何时,实际上是不科学的。边塞就不是山水?当然,两类诗的区别是明显的,除了题材一写内地生活,一写边境生活外,从审美角度看,一写动的山水,一写静的山水,一写大的山水,一写小的山水,一写壮美的山水,一写优美的山水。而静、小、优美更能显示中国文化总体风貌,动、大、壮美则是盛唐风貌。
  经过初唐一百年间的准备,文学迎来了他的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与唐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理想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门阀势力的被摧毁,使得大批出身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他们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他们充满希望,自信与理想,他们的豪雄气概与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一切都带着明朗的基调与乐观的情绪,盛唐文学的总的风貌应该说是理想主义。
  一般谈到盛唐诗派,总是先讲王维、孟浩然,先讲山水田园诗派,这是因为作为一个诗派的出现,山水诗派确乎先于边塞诗派,但是作为一种积极入世的政治态度,作为这种政治态度在文人笔下的表现,先出现的应该说还是边塞诗,因为展现在知识分子面前的入世道路首先还是边塞军功,初唐四杰杨炯诗中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壮语。在初唐东征西讨的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唐代知识分子决不是宋以后的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他们出入边关,习武知兵。初盛唐的著名诗人很少没有亲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即使没有到过边关,也要写作一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时的风尚,而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是“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釰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上韩荆州书》)一付强横乱闯甚至带点无赖气的豪迈风度。这就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风貌。所以边塞诗以及反映征夫思妇的诗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有反映,包括王维、孟浩然这些山水田园诗人在内。同时,初唐时期对风骨的美学追求也在这种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下面我先介绍早期的边塞诗人王之涣(688—742)、比高适稍早的王昌龄(698—757),再重点介绍高适(702—765)、岑参(715—770)。
王之涣,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官职小而诗名大,只当过衡水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代重要诗人之一,但流传下来的有关材料很少,《全唐诗》仅录他六首诗。
  王昌龄,生平史料亦缺,年龄大概与王之焕相上下,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官校书郎,与孟浩然交游,出为汜水尉,大约在开元27年贬岭南,第二年北归,游襄阳,访孟浩然,时孟浩然疾疹发背,食鲜疾动,遂致暴死。王28年回京,又被任为江宁丞,天宝初年贬龙标尉,李白有诗:“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安史乱后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与陈子昂结局相同。死时不早于755年,不晚于757年,因为757年闾丘晓被张镐所杀。张为河南节度使,调闾带兵到河南,大家都到了,闾后到,张要以军法杀闾,闾求饶说:“有家小,乞求余命。”张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闾不说话了。
  王昌龄交游广阔,与李白交谊很深,与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之焕等都有交谊,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常建等也有交往。走的地方也多,肯定也到过边塞。有人认为没有到过边塞,但如果没有到过边塞,边塞诗不会写得那样真切动人。留下的诗作可分为三类:1、边塞诗,2、闺怨诗,3、送别留别诗。
  诗的成就最高是七绝,当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有人又推为七绝圣手。诗人中只有李白七绝可以与他媲美。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清宋荦《漫堂说诗》:“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王夫之甚至认为七绝以王昌龄为第一;“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纇。”(《夕堂永日绪论》)有人又比较王、李,明胡应麟《诗薮》:“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清叶燮《原诗》:“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二十岁时西游长安猎取功名,却失意而归。以后离开长安,过漫游生活,三十多岁时曾到过蓟州,天宝三年秋曾与李白、杜甫同游于汴宋。八年荐举有道科,中第,得官封丘尉。十一载,高在京师与诗人杜甫、岑参、薛据同登慈恩寺塔赋诗,是文学史上的佳话。十四载,佐哥舒翰守潼关,抵御安史乱军。潼关战败,哥舒翰被擒,高适逃走。玄宗逃到西川,高适从小路追上。后得肃宗赏识,提拔为淮南节度使,以后为宦官李辅国所短,改官太子少詹事,又任蜀、彭两州刺史,西川节度使,终散骑长侍。唐诗人中高适官当得最大,《旧唐书·本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诗作风格:风骨凛然。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高适是边塞诗派重要作家,与岑参并称高岑,《旧唐书·高适传》说他“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作”。《新唐书·高适传》亦说:“年五十始为诗”。《唐才子传》亦云:“年五十始学为诗”,这是错误的,也许五十岁时诗名才著。高适的诗音响浏亮,语言整饬,风骨遒上,抒情性较强。
  岑参(715—770),生卒年说法很多。作品选所定年限是根据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而来,现据闻一多文介绍一下生平。河南人,父亲曾任仙州、晋州刺史,早逝,岑参由哥哥抚养长大。二十岁到长安,献书求仕,没有结果。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来到安西,三十七岁时,高仙芝兵败还朝,岑参没有参加战事,也于是年返长安,三十八岁(天宝十一载)在长安与杜、高等登慈恩寺赋诗,他的诗写得最好。四十岁入封常清幕府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第二年安史乱起,岑在安西没有回京,四十三岁,杜甫等五人荐岑可任谏职,回京为右补阙,五十一岁出为嘉州刺史。五十六岁死于成都。两次边地生活改变了他的诗风,以雄健之笔描写边地奇诡风光。
  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2)奇情:艰苦的军旅生活中,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感。以《走马川》为例,《走马川》写在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期间。走马川为唐轮台西边的白杨河(轮台在今天乌鲁木齐的西边)。行,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封大夫为即将出征的御史大夫封常青,本诗是为他壮行而作,这首诗集中描写了在走马川中顶风冒雪夜行军的紧张场面。诗歌当中的场景如:黄沙漫天、风吹石走、风刀割面,马汗成水,砚水冻凝,独特且洋溢着豪壮之情。
  岑参与高适是边塞诗的主将,共同之处在于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与雄浑壮大的气势,也就是风骨。而高岑又有不同,比较一下两人的不同之处是很有意思的,高诗倾向于写实,岑诗则倾向于浪漫。高适善于抒发情感,揭示重大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岑诗善于描写景致,边地风光表现得光怪陆离,这是高诗没有的。在形式上,高诗整饬,多偶句,岑诗则奔放跳跃,变化多姿,多散句,岑诗可以归结为一个“奇”字,殷璠说他:“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杜甫赠岑参诗云:“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虽指个性,亦可指其诗作。他的诗当时流传也很广,杜確在《岑嘉州诗集序》中说:“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王昌龄《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  
第二章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由来久远,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歌唱农业劳动的诗,也出现了对山水的描写,不过山水田园在诗中只是背景,是配角,是起兴,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泉水》)魏晋时期儒学衰退,而老庄盛行,在玄言诗中也表现出这些隐逸之士对山水的留恋。山水诗的真正出现,在于老庄哲学的再次告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这就是二谢山水诗的出现。但二谢写景,多着眼于景物外形,描写虽细腻,不能抓住景物的神韵,情与景是分离的。东晋的陶渊明则是第一个写作田园诗的大诗人,他的诗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山水田园诗在中国的盛行,大概与我们的农业文化有关,人与大自然的亲近有关。歌德说过:“在中国,人与自然总是生活在一起。”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中国人总是神秘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感觉与自然之间有一种默契,一种呼应,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我们民族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比哪个民族都多。从审美看,我们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就是意境,这是其他文化没有的一个审美范畴。而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心物相通,人与大自然的合而为一。
  到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出现了鼎盛状态,这既与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关(纵向),也与盛唐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有关(横向)。他们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的,已经不是谢灵运“有句无篇”的佳句,而是整体的、无工可见、无迹可求的完美诗境。诗人的注意在于捕捉并描摹一种意境氛围,这就是一种兴象玲珑的意境。兴是感兴,象是形象,也就是情与景融为一体,达到兴在象中,兴在象外,从此,完美的诗境创造提到诗歌创作日程上来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是孟浩然、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裴迪等人。我们介绍孟浩然与王维。
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689—740年),襄阳人。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考试,未中,但诗名开始流传。王维曾私邀他到翰林院(或秘书省)赋诗,孟吟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座叹服。一次在内署谈诗,玄宗突然来了,孟只好藏到床下。玄宗问是谁,王维说是布衣孟浩然,于是召出念诗,孟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不高兴,说:“我没有抛弃你,只是你自己不求进取,何不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于是放归襄阳。以上说法据新、旧《唐书》《唐摭言·无官受黜》《唐诗纪事》,互相亦有差异,可靠性也难讲。一般说孟仅入长安一次,后来说两次,我曾写了两篇文章,考证孟入长安有三次。孟回襄阳后,曾漫游江淮吴越。四十五岁时,应山南采访使韩朝宗之请入京,大概朝宗入奏后召他一起见玄宗,他正与朋友喝酒,居然未去,又失去一次作官机会。开元25年,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召为从事,而后又回襄阳隐居。开元28年,王昌龄过襄阳,时孟病疽,喝酒食鲜而发病,死于襄阳。
  孟浩然一生未仕,所以以前一般人总认为他是坚决不想作官的,如李白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而过去传为王维画的孟浩然象是“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唐张洎题识)(款段马:《后汉书》:“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其实,孟浩然对入仕也是很热衷的,如诗云“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前举“不才明主弃”诗及《临洞庭》“欲渡无舟楫,端居恥圣明”,只是在一次次碰壁后才失望了。这其实也不奇怪,盛唐诗人处在那样兴旺的时代,个个热中功名,不热中反而奇怪了。
  孟浩然年辈较长,比王维、李白大十二岁,比杜甫大二十三岁,比高适、岑参都大,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派人物。他的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是清淡。可以说“淡”正是山水诗的主要特征。闻一多评价孟诗:“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唐诗杂论·孟浩然》)缺点是韵高才短,他的诗大多为短篇,以五律为多,陆游曾指出后四句每觉气索。(《渭南文集·跋孟浩然诗集》)苏轼指出:(孟)“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如《春晓》用语极为平淡自然,而明媚的春光中,又透露着伤春的意绪。又如《宿建德江》在移舟日暮、野旷江清的景色里抹上了“客愁”的孤寂心绪。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王维,字摩诘,来自佛经《维摩诘经》,看出王维的佛教思想。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多才多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音乐。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四十岁,张九龄罢相为界。前期与盛唐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积极开朗,充满入世思想。21岁中进士,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他写诗自陈,得张九龄赏识,任为右拾遗。张九龄罢相,王维随之消沉。唐代社会矛盾尖锐化,可以张九龄罢相为界,以后任李杜甫、杨国忠,政治腐败。王维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乱起,王维被俘,被迫受伪职,不敢反抗,只好吃药装哑巴,企图摆脱。一次安禄山在凝碧池举行宴会,把玄宗的乐工全部找来伴奏,雷海青把乐器摔坏,向西边大哭,安禄山把他支解于试马殿。王维当时被拘系于菩提寺,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后来乱平,肃宗回长安,处罚投降安史的官吏,王维由于此诗没有处分,重新作官,当到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当时名声很大。《旧唐书·本传》称其“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创作比较复杂,前期写了不少从军、出塞、游侠之类诗,如《老将行》、《少年行》等,后期隐居辋州别业,大量创作山水诗。他的山水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景象阔大,如《终南山》、《江汉临泛》、《使至塞上》等,但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另一类写景小诗。在这类诗中,他以诗人画家兼音乐家的特点,善于抓住景物在特殊环境下的光彩、声响、动态来揭示大自然的美,表现的主题是静,这与他的佛教禅宗思想有关,但往往是寓动于静,以动衬静,尽管是写静景,却充满了一派勃勃生机,这又与盛唐的时代气息有关了。总之,我们欣赏王维的诗,一要抓住诗中的画意,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画家,南宗水墨画即文人画的创始人,北宗李思训画金碧山水)二要抓住王维诗中的禅意即哲理,正如明胡应麟《诗藪》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选
1.王维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别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李陵咏(时年十九)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氵爰】。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啼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 一作落雁 一作失雁) 处,千里暮云平。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灵璧一中刘文刀 山水田园诗大全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王昌龄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关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以报生擒土谷浑。
                 从军行(其四 )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 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4.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6.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6862.html

更多阅读

北京顶级大藏家刘文杰就在我的身后 北京顶级酒店

题记:圈内提起刘文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前我是圈外人,好朋友早就跟我说起过他,汉秦拍卖用的鉴定师也是刘先生的学生,尽管如此我对刘先生还是没有上心。昨天上午与古籍善本收藏家兼著名拍卖师田涛先生聊起收藏界,圈内公认的有些狂傲、高

刘文文股票博客 | 资深操盘手,深度专业的股票分析 操盘手刘文文

持币,还是持股过年?年前4个交易日,估计很多人也没心思和时间折腾短线了,那么剩下一个问题,持币,还是持股过年?这里又有一篇统计,说自2002年以来,市场无论熊市或牛市,在春节假期休市前的一周里,上证指数均上涨。23年超6成春节开门红。总体上讲,沪

刘文正 刘文正小雨打在我身上

1早年经历刘文正会走上歌星之途,并且歌而优则影,最后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男性歌手偶像人刘文正物,纵横娱乐事业十余载,他本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刘文正家庭富裕,父亲开工厂兼营贸易生意,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都在美国工作,且有丰厚的薪水。刘文正

声明:《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灵璧一中刘文刀 山水田园诗大全》为网友潶貓與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