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以被某杂志选中,二审中。
哭,是孩子心理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也会有对应的理由。一个正常的孩子,我想,没有不哭闹过的。每当遇到孩子哭闹,家长就像遇到孩子发烧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温度降下来再说,都是想尽一切的办法,先想着把孩子的哭闹止住。在方法上无外乎是采取共情、转移注意力、给孩子选择、妥协、交易承诺、欺骗、冷漠处理、威胁、强制等方法,有时候还会打骂、训斥孩子。
对于孩子哭闹时,你采用何种方法,其处理方法是否合适,某些方法是否会造成孩子未来性格扭曲,今天这里都不提。其实,上面说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是完全不能采用。但问题是,就像孩子发烧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哭闹,甚至是长时间的哭闹?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那你和蒙古大夫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不仅使你倍感挫折,对孩子不胜其烦,而且也使孩子感到痛苦,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所以,解决孩子的哭闹,是一个跟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焦点就是在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且要达到管教目的。但如果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家长是无法正确应对的。
因此,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应弄清楚是怎么哭的,是真哭还是假哭,哭的原因是什么?确定后就可采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如果父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从孩子哭闹的原因上看,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也较大,从细分上讲,可以分生理反射性的、应答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
生理反射性:由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引起,多适合婴儿
● 饿了;
● 困了;
● 累了;
● 拉屎、撒尿了;
● 身体痛苦和内部不适;
● 衣服不合身;
● 摔倒受伤类;
● 被虫类蜇、咬;
● ……
应答性: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这样的哭闹家长是比较容易判断的,脱离当前环境,孩子往往会很快地平静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环境实际不可怕,但孩子害怕。
● 空气太闷了;
● 感到太热或太冷;
● 视线中都是他们不想看的东西;
● 奇怪的声音;
● 强光、噪音等;
● 被人惊吓;
● 对环境不熟悉;
● 遇到陌生的人;
● ……
心理性:是孩子的心理引起
● 无聊;
● 不顺心或不如意;
● 生气、发怒
● 恐惧;
● 发泄紧张焦虑的情绪;
● 缺乏心理安全感;
● 关注点被打扰;
● 天生的性格,比较敏感;
● 对某些事情无法理解;
● 被暗示,如担心孩子哭时,先说“不要哭哦!”
● ……
社会性:是孩子从经验中学到的
● 想要有人陪他玩;
● 不会玩玩具;
● 玩具等坏了;
● 行动受限制;
● 被家长约束;
● 自尊心受到伤害;
● 感觉被家长忽视;
● 有明确的物质愿望没能得到满足;
● 想要东西,愿望得不到满足;
● 被贴上一个“好哭的孩子”的标签;
●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 挨打和被训斥;
● 撒娇,寻求关注,引起父母注意;
● 爸妈情绪不稳定,比如生气、沮丧、紧张和焦虑等,“传染”给孩子;
● 有话说不出来,着急;
● 遇到事情不知所措,以“哭”声告急;
● 过度“关心”,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
● 不会直接,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请求;
● 用来威胁成人;
● 委曲;
● ……
虽然我井中月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不少孩子哭闹的原因,但我相信,还会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大家也应该可以察觉到,孩子哭闹背后原因最多的是社会性的,都是孩子从生活经验中学到的,或是模仿出来的。假若孩子的哭闹原因是社会性的,而家长又采取转移注意力、给孩子选择、妥协、交易承诺、欺骗、冷漠处理、威胁、强制等方法,好像除了“妥协、交易承诺”还有一点好处的,其他对孩子情绪岂不是火上添油?
另外,大家也应该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心理性哭闹和大部分社会性的哭闹,都是由于孩子的能力和认知不足造成的。所以,在儿童教育中,家长应该避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特别是不符合孩子年龄、能力和认知的要求。孩子正是由于这些“高要求”压力,采取了哭闹的“对抗”方式。面对这样的哭闹,家长是应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而不能增加新的的压力。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孩子的哭闹,是父母惯的,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关系。孩子通过社会性的学习,在与父母“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学会了利用哭闹这一“利器”,迫使自己的父母妥协。所以,如果不给孩子竖立界线,且当孩子违线时,家长不能“温和而坚持”,孩子很快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运用什么武器了,呵呵。(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知识文章:
《摘编:婴儿啼哭的十二种不同模式》 《6角度37条谈孩子发脾气原因》
《理论篇:延迟满足的基础理论》《重温70年前的“活教育”思想》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你会参加这样的比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