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一鸣
富山一鸣 当前离线
拍币
1890
602881969
个人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1229895502
自我介绍
  三十四五,满脸胡须;一米六五,不怕吃苦.<br />
  两眼模糊,偏爱读书;脾气如虎,永不服输.<br />
  孝顺父母,不敢马虎;朋友照顾,决不含糊.<br />
  功名利禄,毫不在乎;人生感悟,潇洒自如.

阅读权限
160
在线时间
827 小时
分享
0
文采
543
激情
331
金钱
2413
贡献
63
威望
806
注册时间
2010-4-28
好友
26
记录
0
主题
242
日志
0
相册
2
超级版主
积分
5997
最后登录
2011-9-29
帖子
2006
精华
12
UID
157793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41#
发表于 2011-5-6 18:36:19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卷 衣食住行民俗
第二类 饮食民俗
第三辑 日常食品
--------------------------------------------------------------------------------
一、地瓜与玉米食品
山东人称红薯为地瓜,其种植历史200余年,在近百年来却成为山东农家的主
要粮食之一,形成了地瓜食品系列。
煮地瓜,从前山区人常作冬季主食。
地瓜稀,擦地瓜为丝,加水,熬为稠粥。
熟瓜干,将煮熟的地瓜剥皮,切片,晾半干,封存缸中,使生白醭,作零食。
地瓜糖,鲜地瓜切为条,略略晾过,于干锅中炒至干脆。
瓜干,收获时切地瓜为片,晒干,名为地瓜干、瓜干,可煮熟作主食,也可放
在稀饭中共煮。
地瓜面,碾地瓜干为粉,可做多种食品。
地瓜面饼,擀饼烙制。
地瓜面窝窝,蒸制。
地瓜面条,海阳人称之为“大雁屎”。和面为团,锅中烧水至滚开,以菜冲擦
面入锅。煮熟为粗短面条,浇卤食用。
猪耳朵面,海阳、乳山有之。以白面包地瓜面,擀薄片切面条,成品外白内黑,
浇卤食用,或称之为“包面”。
起糕,又称为“噎死狗”。取地瓜面置瓦盆中,细细洒水,反复调和,令其潮
润而不粘湿,于锅中设箅子,铺笼布,用细箩将和好的面筛在笼布上,蒸熟,切成
方块食用,软甜柔韧,但有些噎人,必须与稀粥共食。
玉米的种植始于明,盛于清末,近百年中成为农家的主要粮食。
玉米饼子,又称大饼子、苞米饼子、片片、粑粑、趴古、呼折子、面子等,有
糊与蒸两种做法。
掺菜饼子,切干菜为末和玉米面中做成的饼子。
包菜饼子,龙口、蓬莱一带称之为“菜片片”,和菜馅,用玉米面做皮包的饼
子。
窝窝,又称窝窝头。宝塔形,中空。
发糕,龙口称之为“发片片”,玉米面掺少许白面,发酵蒸熟。
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