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原创:记叙文写作线索的判定和功能分析

一串珍珠项链,无论怎样玲珑剔透、雍容华贵,一剪断线,便会散落解体。离开了这条看似可有可无的细线贯穿,零散的珍珠就无法化零为整,结构成一个整体;就无法表现项链整体的脉络清晰之美、造型艺术之美、浑然一体之美。记叙文写作,所选材料,如珠盛玉盘,要连珠成体,彰显美文魅力,也离不开这样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文章的线索。不同的是,贯穿项链之线是有形之物,链接选材之线,无形之体。

一、线索的宏观分类

线索有明线、暗线之分。就如马路穿城四通八达,举目可见;下水管线星罗棋布,却隐身地下一样。行文中链接字面各点就能自然成线的线索,称为明线。有的文章,行文过程中,无法从字面上找到组成线的点,需要通过现象,挖掘本质思想感情,才会发现那里有一条隐形的线索,我们称为暗线。

线索有单线、复线之别。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或者受写作材料自身特点的限制,或者为了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或者为了彰显文章的条理,或者为凸显篇章设计的艺术魅力,作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使用明线还是暗线,选择使用一条还是几条线。所以一篇文章可能只有一条线索,也可能同时运用几条线索;可能都是明线,可能都是暗线;也可能明线、暗线综合使用。使用一条线索,为单线;使用多条线索,为复线。

二、常见的具体线索类型

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看到,也会经常用到一些线索。我把它们归纳为六类七种。六类用单个字来表达就是:人、事、物、时、空、情。其中“情”又包含两种形式:一是以某种特定不变的情感为线索,二是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因此具体种类是七种。

(一)人——以 某人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曾老师原创:记叙文写作线索的判定和功能分析
1.“某人”的含义

这个“某人”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但他绝对不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极力表现的核心人物。他可以扮演单一的角色,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参与事件;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一方面是看客,另一方面参与中心事件,但只做侧面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

2.“某人”是线索人物必备的条件

(1)事发时他在现场,合情合理,无需交代理由。比如写一次回忆上发生的事。如果他的身份是领导的秘书,或者听会的人员,无需交代到达现场的理由,因为他的身份就决定了他在现场的合理性。

(2)事发时他在现场,不太合理,要给个合理的理由,让他到达现场。例如写一个十字路口发生的一次打架事件。他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要让他出现在现场,就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3)他要有充分的理由留在现场,近身经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有个同学写文章,写了一个人,在商场门口拾金不昧,等丢钱的人,整个事件先后经历了两个多小时,而我作为线索人物,当时是陪妈妈到商场买东西。试想,主人公在现场等失主时间如此之长,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顾客,抛开妈妈,就在旁边等着,直到失主把钱取走,一看就是虚构的事件。如果这期间给出这样一个理由:一个同学给他送第二天演出必须穿的服装,却因为交通堵塞,迟迟没来,他留在现场的理由就十分充分了!

(4)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他个人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便参与事件,也是略写的内容。他只是线,详写了就变成了珠,他就由线索人物变成主要人物的了,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二)事——以 某事为线索

1.“某事”的含义

一件具体的事。事件可大、可小,没有具体限制。

2.“某事”充当线索的必备条件

事件作为线索,有两种形式:

(1)一件事引发多件事,引发事件就是文章的线索

这种情况必备的条件是:A、某事是因,和其他事件有直接因果关系;B、某事略写,引发的其他事件详写;C、某事只作为其他事件的诱因出现。例如老师让同学写日记,引发了父母对写日记是否有用的争吵,引发了校长对他的这种行为增加了学生负担的评价,引发了学生与老师的对立。如果略写“老师让学生写日记”这件事,其他事件详写,这件事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有多件事构成的一件大事,大事就是文章的线索

这种情况必备的条件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详细描述一件件六要素齐全的小事,各小事可以独立成篇,将这些独立的篇章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件情节曲折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全文的线索。例如《西游记》,全文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一些列小事组成,合起来就构成了大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西天取经就是本文的线索。

(三)物——以 某物为线索

1.“某物”的含义

这个“某物”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一类事物。

2.“某物”充当线索必备的条件

以物为线索,有两种形式:

(1)以某个具体的物为线索

这种情况必备的条件是:A、明确交代这个物是什么;B.整体讲述的是关于这个物发生的故事,C.要明确这个物的由来;D、要揭示这个物代表的深刻意义。E、文章常常以这个事物为标题。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羚羊木雕》、《枣核》等等。

(2)以某类事物为线索

这种情况必备的条件是:A、全文围绕多个事物写了多个故事或故事情节;B、这些事物都是一类事物;C、故事按时间顺序向前推移,这些事物先后出场,并围绕着逐个出场的事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事物代表着不同的试想感情。有的还彼此联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例如王愿坚的《灯光》,作者从散步欣赏天安门前的华灯绽放落笔,追忆1947年一个围歼国民党57师的夜晚,一位副营长划火柴为灯光看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的情境,问我是否见过电灯,对电灯极其向往,对孩子能在电灯下读书充满无限热望!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了,他带领突击队第一个攻破了城墙,为了给大部队指引方向,毅然决然地将书点燃作为引路光标,最后战斗胜利了,他却因为火光被敌人用枪打得千疮百孔。文章最后表达的含义是,没有这样的先驱,点燃自己作为照亮黑暗世界的光,今天就没有长安街的华光。“灯光”在全文中包含:长安街灯的华光,火柴瞬间亮起的萤光、插图上明亮的电灯光、心中燃起的憧憬之光、用书本燃起的引路之光,用生命点燃的形象之光。彼此联系,蕴含着没有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之意。

(四)时——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

1.“时间变化”的含义

它包括时间点的变化、时间段的变化,还有一种情况,行文没有表明时间的词,只有行为的先后顺序,这也属于时间的变化。例如早晨、正午、傍晚,是时间点的变化;春晓秋冬是时间段的变化;先....,接着.....,再.....,是表明进程的时间变化。

2.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必备的条件

(1)各部分内容有明确的时间隶属关系,范围明显;(2)这些时间划分的标准一致。要么都按点划分、要么都按段划分,要么都按照进程划分;(2)时间呈现顺向或逆向排列,不错乱颠倒。

(五)空——以地点的变化或方位的变化为线索

1.地点的变化和方位的变化的含义

地点变化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表示空间位移。例如,从家到学校、从上海到武汉。方位变化表达的是地点不变,方向的变化或范围的转换,前者如东、西、南、北,上、中、下;后者如内、外等。

2.以地点和方位变化为线索必备的条件

(1)各部分内容有明确的地点或方位隶属关系,范围明显;(2)这些地点或方位划分的标准一致;(2)地点、空间变化呈现顺向或逆向排列,不错乱颠倒。

(六)情——1.以某人或某物 对 另外的某人或某物的 某种情感为线索

2.以 某人或某物 对 另外的某人或某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1.“某人或某物”以及“某种情感”含义

世间万物,有情感的不仅仅是人,所以这种有情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例如小猫、小狗等,同样感情指向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人,还可以是动物,植物。特定的背景下,人对物、物对人、人对人、物对物的感情是特定的。如被人关心,唤起的感情就是感激,不能是憎恶等。

2.第一种类型必备的条件

全文无论是借助现象来表现的部分,还是直抒胸臆的部分,还是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本分,表达的感情始终如一。

如一篇写景散文,题目是《我的家乡》开头就直接抒情——我爱我的家乡。进而极尽描绘之能事,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四段写景,极力表现家乡之美,文章结尾,深化主题,力拓感情之深——我可爱的家乡,我想掬你入手,让您从此拥有百般的呵护,我可爱的家乡,我想拥你入心,让您从此得到我灵魂的护佑和真情的浸润!全文以时间变化为明线,同时又深藏着一条作者对家乡的真爱为暗线。

3、第二种情感线索必备的条件

文中人物情感,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全文主体的结构就像一个多层的汉堡:一层经历,定位感情,二层经历,感情发生变化,三层经历,感情再变,直到文章结束。

例如:《荔枝蜜》,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经历1情感定位经历2感情变化1经历3感情变化2.....

摘花被蛰——疙疙瘩瘩——看采蜜——-赞美蜜蜂——吃甜的蜜——钦佩——.....

老梁谈话感受奉献

三、线索的作用

(1)从结构上看:贯穿全文,使文章的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2)从条理上看: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3)从艺术效果上看:凸显文章构思风格,体现文章的个性化形式之美。

六类七种线索,各有各的特征,要想严格区分,必须关注其必备的条件。就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均平行,四个角亦全是直角,只有四边相等、四边不等一点差异。虽差之毫厘,但缪之千里。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体会各种线索的差别,在阅读实践中强化辨析,在写作实践中,通过运用,进一步提高这种辨析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764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excel支票套打王软件的优点和功能讲解 支票套打模板

原文地址:excel支票套打王软件的优点和功能讲解作者:excel支票套打王 各位朋友请进入我的QQ空间,欣赏一段动画演示,就能看到此软件的惊人效果了。点击此处进入我的QQ空间欣赏动画演示。 上面这张动画显示,该软件在几秒钟之内神奇地填写好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高考例文】品味时尚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一

第一课时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

曾老师原创:如何判定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判定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论证方式,在全国的中考考场上,这种题型出现的次数比较少。但每年总有个别省区的试卷涉猎这样的题型,因此,我们不能怀着侥幸的心理——既然有考的,我们就要掌握这个知识点。论证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立论;第二种是

声明:《曾老师原创:记叙文写作线索的判定和功能分析》为网友瞳之深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