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看主角,从配角数起
冷局长与徐副局长
冷局长和徐副局长的关系并不比王双立和各个馆长的关系少半点意味——这两个不上不下的人物,下有如文化馆馆长、农科院院长这样的科级干部属他们分管,上有市长、甚至更高级的官员需要考虑和迎合。而这两个人物恰巧一正一副,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微妙的。
首先,他们之间的分工模式通常是“局长表态,副局长出面”。两次通知王双立馆长落选的工作都是局长暗示后、副局长出面软硬兼施地做王双立的工作。或许这一方面能说明官大一级的冷局长不用烦心去处理这些具体事务,而身为副手的徐副局长倒是得事必躬亲;另一方面徐副局长形象显得鲜明饱满:他深谙为官之道,精于实干,年富力强,是一个典型的成熟老练的中国干部形象。
其次,在剧中,冷局长的处境和手腕处处比徐副局长输一筹。剧中的冷局长天生一副苍老的苦瓜脸,在他的工作中永远充满着一个接一个的窘境,让他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上级检查前工地垃圾无法清理、抗灾防汛展上在领导面前丢人、自己的秘书小阎担任馆长后失误连连……每次他都苦着脸东询西问,束手无策。而徐副局长呈现给观众的形象则是前额开阔,中气饱满,声音洪亮,在各种尴尬境遇前游刃有余,俨然一个领导人形象。剧中常将冷局长的“慌乱”与徐副局长的“淡定”作对比,如剧中小阎管理电影院出事时冷局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徐副局长却漠不关心地在一旁锻炼身体,充满滑稽的意味。同时这也显示出其实他们二位局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面和心不合”,他们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是相悖的。
最后,赢得权位争夺暗战的是徐副局长。各种原因除却上文所言,徐副局长深谙为官之道,精明油滑,纯熟老练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和小阎一样,也走的是“上层路线”。从影片的细节表现中来看,市长和徐副局长的关系始终都比和冷局长近一层:比如领导视察完歌舞厅后,徐副局长陪着上了市长的车,冷局长落在了后面;领导参加抗洪摄影展时,徐副局长始终站在市长旁边谈笑风生、容光焕发,而冷局长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摄影作品也只能等着“领导”欣赏完后自己才能凑上前去。
可以说冷局长与徐副局长就是王双立和小阎的战争和命运在中上层官员体系中的投射和象征,这也进一步说明正和副、有靠山和没靠山的官员之间这种“面合心不和”“关系当道”的尴尬现象在当时中国官场的任何层级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影片的结尾,冷局长穿得和平民百姓一样,面容沧桑地提着个菜篮在菜市场转悠去买鱼,更直观地呈现出深水衙门里头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巨大反差,让人恍然大悟:事业单位这趟浑水普通人趟不起啊!
文化馆与农科院
影片中另一个引起我的注意细节是,马副乡长因不能胜任文化馆工作而被撤去文化馆馆长职务之后,又被掉往农科院去工作了。这个细节让我不得不质疑老马的官职变动注定只会向上,不会向下:得罪李会计、老宋和冷冰冰,经历办公桌风波的诽谤,工地垃圾清理不了,建舞厅完不了工,最后办场摄影展还让顶头上司颜面尽失,这里头固然有王双立之辈的算计陷害,更多的是他自身对“文化馆”这个事业单位的性质了解不深,其能力也无法胜任,大小事务搅得一团乱麻。若抽去同情的成分,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老马这个馆长是不称职的。而这个不称职的馆长撤职之后,竟被调往农科院任职,他所闯下的一切大祸带给他的惩罚仅仅是:从一个正科级职位调到另一个正科级职位。影片看到此处令人不得不惊叹:农民老表老马的背景还真够硬!
乍看上去老马特别招观众同情,细细想来却发现大可不必。人家栽培了大半天栽培出小阎这么一出息的徒弟也算是修成正果了,管你懂农业懂文化还是啥都不懂都能保你个正科级;不像王双立这样的悲衰小人物,再有能力有眼光有脑子有手腕上头没有人混一辈子都甭想扶个正。而且我的感觉是,电影里确实有些将马副乡长矮化、和谐化了,将他塑造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善良厚道但目光短浅的农民,从中国几亿农民中揪出一个最平庸最平庸的也就不过如此。但人家好歹是个基层干部,是经历过点事也有点想法和方法的人民公仆,因而电影里这样的处理都已经很便宜王双立了,不然随便弄个有背景又像些干部的“马副乡长”来,王双立在第一回合的较量中何止才吃这么点苦头?
冷冰冰与肖乐乐
为局长千金冷冰冰举行的假考试中,王双立就没把肖乐乐这个小小科长的女儿放在过眼里。结果不料肖乐乐除了是位官小姐,还是个富二代,麻利阔绰地把文化馆的债务给还了。这样一来家世就硬气了,倒能跟局长千金冷平起平坐,还较起劲来。
让冷冰冰进馆的力量是权,而让肖乐乐进馆的条件是钱。在中国社会钱、权、名三股要命的力量却通常一拍即合,这在看似清水衙门的文化事业单位也不例外。文化馆两次招聘新人实质上都是完成与“钱”和“权”的勾结,这样的安排实在够讽刺,或许如石经理的秘书所说,这也“是改革开放的副产品”?同为官小姐,冷冰冰和肖乐乐都不免有些嫌对方多余的意思,就好像钱、权勾结合作之后还要一教高下,看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下究竟谁说了算,谁更硬气,谁最终还得服谁管。
电影与刘醒龙原著《秋风醉了》不太一样的是,编剧似乎有意识地区分了一下这两位女性,着重将冷冰冰这一人物打造得正直、善良而温情。在小说中跟小阎乱搞男女关系最后私奔的是冷冰冰,而电影中则让肖乐乐来来负担这个瑕疵。各种原因除却冷冰冰是小阎老东家的女儿、不大好碰这样的合理性考虑之外,恐怕还想着将冷冰冰对王双立的仰慕、仗义相助和同情安慰纯化和凸显出来,而不像小说的处理——让它随着剧情的发展被解构掉。而这样的处理并没有削弱影片的力量,探寻人物关系的作品终归是要点人情味的,并且人与人之间越疏离、越对立,那点儿发乎本能却被长久压抑的人情味儿就越可贵。
棋子儿
王双利是这个片子的主角,这不假.他,一个做了很长时间代理馆长的副馆长,为了获得自认为应得的,也是众望所归的正职,使出种种手腕,利用李会计,猴子,石经理,老宋,老罗等一干人作为棋子儿,和上面派下来的两届馆长进行权力斗争.最终可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是故事是明线.
实际上,王双利一直都没有搞明白自己怎么就卷入了这样一场斗争.他一直当不上正职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的顶头上司徐副局长和冷局长之间权力争夺的结果.这则是影片的暗线.
明线暗线是两场政治斗争.明线是王双利挤走两任馆长争正职.这里按下明线不表,影片中表现的很清楚.下面我来拆解一下影片的暗线:徐副局长挤走冷局长争正职.
冷局长事事都要问徐,第一次派一个业务上狗屁不通的老马来当馆长说不定就是徐的主意.徐知道老马能力不行,也知道王双利做馆长的迫切心情.这俩儿往一块儿一放,劲儿不能往一处使,工作必然搞不好.搞不好的话谁难堪,谁负责?冷局长.只可惜王双利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解决了一些烂摊子.不然,派老马做馆长这一次就足够把冷局长搞下台.
老马调走了,王双利的目的达到了,干劲儿慢慢的满心欢喜的准备转正.可是徐副局长的目的没有达到,他也只能空欢喜一场.
徐副局一手策划了小阎的上位,这一手儿高啊.小阎是冷局长嫡系,推荐他做馆长,冷局长可没意见.但是小阎比起老马可差远了.年轻气盛,处事轻浮,不知深浅,更不知收敛,更容易出事儿.加上王双利各种手段,果然容易出事频频.可是小阎一次次出事儿,被撤,之后不多久,就有能再次回来占据正职.王双利觉得小阎"走的是上层路线",背景硬.可事实上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冷局长还没有被搞下去,徐副局长还得接着走小阎这步棋.这一来二去,王双利只能在家借病,韬光养晦.直到马局长失势,退居二线,徐副局长就转正,然后小阎犯下大错.
王双利手里一把棋子儿,帮他打天下,都是在明面儿上的.而徐局长布局,让老马,小阎,王双利成为了自己手里对付冷局长的棋子儿儿不自知.高下立现.而王双利从头到尾压根儿没明白自己在和谁斗法.最后的上位,只不过是徐局长目的已经达到,不用再用他做棋子儿了而已......
背靠背,脸对脸
前两天刚说了在关注中国文化的一些东西,就碰巧看了这个电影,觉得正是理解和消化中国社会的关系与人格的极好案例。电影改编自小说,属于一种文学创作,自然不能代替学术研究。但是,正如翟学伟所说:“如果我们的历史研究是想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打扮成什么样子,有什么礼节、习俗和社会风气等待,那么文学中的描写就是可信的。”这种文学中的事实被他称为“符号-行为事实”,对于理解一种文化、一个社会来说,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某个真实的人在什么时间具体做了什么事这样的“人物-事件事实”。
差序格局
既然费老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对社会理论作出的唯一独立贡献,这种格局必然会反映在任何一个“写实”的作品中。横向层面来讲,差序格局中距离自己最近的是家人,片子中主角老王的家人主要有两个,老爸,和老婆(闺女太小,还没有体现出太多社会人的气质……),虽然家庭内部因为抱孙子之类的事情也有冲突,但是在面对他们家的核心利益——老王能不能当上文化馆馆长这个问题上,一家人可是一点都不含糊,老爸为了这个不惜使诈害小阎于不利之地;老婆为了这个在家里演一出送礼、拒收的独角戏,赔老公去做一场打一巴掌揉三揉的秀(虽然女人在政治领域登台当主角的机会不多,但是作为每一个干部家里的贤内助,她们可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台面之后的这些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活,大到打亲情牌为丈夫拉选票的第一夫人,小到片子里一个科级干部的老婆,少了她们男人自己可是玩不转的,这是个极有意思的研究问题,“政治后台的女人们”)。
家庭之外,就是朋友、同事、陌生人……依据关系的远近亲疏依次排开去。影片中不难看出时时有圈子的存在,老王身边总是围着几个“铁哥们”——李会计、猴子、老宋,他们愿意支持老王的决定、维护老王的利益,甚至不惜自己独立承担“使坏”的责任去帮老王对付“敌人”。当然,这种小圈子的“友谊”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人情来维持,比如老王拿出开发商回扣的一部分给李会计装修房子、保证猴子这个临时工不被辞退、让老宋回文化馆继续工作。但是,这种人情又不是真的“情”,而是一种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采用的策略,比如正是老王告知局长李会计有私房,他的房子才会被拿出来给老马;正是老王告诉老马营运部有个空位,老马才让局长的千金顶了老宋的位子,老宋才气得辞了职。
人情关系
在这种差序格局中,获得资源的策略之一就是陌生人熟人化,一旦成为“熟人”,话就好说、事就好办了。比如老王为了圆老爸的心愿,想在生个儿子,就去找医生开假证明,一上来两人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寒暄几句,无非是相互表明一种熟人的身份,然后老王才说出真正的来意,医生也毫不犹豫就写了一张证明,告诉他交给计生办的李主任,还打包票说要是李主任不给帮忙办准生证,他就趁看病之时把他变成太监。医生说的自然是吹牛的大话,但是看得出此时人情关系的重要,关系嫣然已在此刻超越了原则,包括执行政府政策的原则(暂且不论独生子女计划的合理性,因为很明显医生并不是出于反对此政策才给老王帮的忙)、医生的职业道德原则。
面子
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面子,电影中也多次提及。老王让李会计给老马留点面子的时候,李会计说:“他抢我房子,不要脸,我干嘛还给他面子?我要把他的里子都翻出来。”看来,李会计对新来的领导一直不满,但是如果大家顾及面子也不至于在别人面前直接发生冲突,但是老马抢了他的房子,他觉得这是不给他面子的事情,面子是需要相互给的,所以他也不打算给老马面子。
当老王猜到李会计为了给老马出难题而在工程进度上做手脚时,他向李会计确认此事,李会计说:“看破不说破”,这句话简直是面子的最精准的解读了,不知道面子后面的里子就不能叫做“给面子”,唯有知道其内里,却不在嘴上表明才叫给面子,如果被给面子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里子已经让人知道了,只是人家没有说破,那这面子真算是给到家了。
能屈能伸
前面说到了横向层面的差序格局,正像阎云翔提醒我们的,还有纵向层面的差序格局,即等级结构,这个片子本来就是讲一个县城里文化局内部小干部之间的事情,虽然“改革的春风吹满地”,但是在这事业单位的范围里,还是要讲究“革命作风”,所以这种等级结构体现地十分充分。仔细去想片中的每一个干部角色,从冷局长到王馆长,哪个不是能屈能伸?对着上头的领导,笑脸相陪、随叫随到、有不满意也只能说一句“服从组织安排”,对着比自己等级低的人又是利用、又是呵斥。这种上尊下卑的等级秩序才导致了“地位”如此重要,以至于当上文化馆的馆长成了老王全家的愿望,这种秩序也催生了低位时忍受特权、高位时享受特权的人格。最后看似看破红尘的解脱并不是真正的超越,而是认识到“小阎走得是高层路线,咱们扳不倒他”,不得不屈服于更高级别的权力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种等级结构中形成了一种“顶头上司最重要”、“山高皇帝远”的文化,片中冷局长视察抗洪工作、老马拍工作照、小阎建议搞摄影展、老王挑照片的情节真是设置得太巧妙了,几个镜头之间就干净利索地交代了如此复杂的游戏规则,让观众都不得不感叹一声官场“做人难”。
结语
94年的片子,不得不说,我自己正是在那样的年代中长大的,一些东西还颇为熟悉:歌舞厅、镭射厅、披肩长发、家属楼、呢大衣、蓝色套袖、算盘、花布床单、白茶缸子……可是抽离了这些具体的物件,才发现更为熟悉的正是这种有趣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仍不乏活生生的例子,只不过换了不同的道具。所以正像阎云翔所说:“只要社会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不变,差序格局和差序人格就会继续存在。在这个方面,现代化国际化的大上海与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中的边远乡村之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