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团介绍——4 、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du pont identity

美国杜邦家族有248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杜邦家族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变革路径:单人决策——集团式经营——多分部体制——到“三马车式体制”。研究其变革过程,对家族企业很有益处。

美利坚财富家族的崛起

杜邦家族在200多年前的法国已经赫赫有名。18世纪60年代,出身于钟表世家的老杜邦是一个经济学家兼政治活动家。他撰写的一系列国民经济研究文章,得到伏尔泰和杜尔哥等人的关注;他的重农主义著作深深影响了《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他从政府退休后参加了结束美国革命的巴黎条约谈判,并很幸运地结识了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杰斐逊。

老杜邦的小儿子伊雷内•杜邦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对政治没有兴趣,却十分喜欢化学。他14岁就写了一篇火药制法的文章,并得到父亲帮助,进入法国中央火药局,得以追随现代化学奠基人之一拉瓦锡,学习高级爆炸品制作技术。

28岁时,伊雷内随父来美。他偶然发现,美国的火药质量奇差,简直与法国货无法比拟。敏锐的伊雷内决定开办火药厂。1801年,获得父亲同意,伊雷内和哥哥维克托返回法国,购置了最新的生产设备并吸引了一些投资。1802年杜邦家族在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白兰地酒河畔创建了杜邦公司,公司总投资36000美元,发起股计18股,杜邦家族占其中12股,占有绝对的支配权。

杰斐逊顾及和老杜邦的关系给了杜邦公司第一笔政府订单。与美国历史几乎同步的杜邦公司,开始了二百年的光荣之旅!

第一个100年(1802—1902)

杜邦家族的单人决策时代

伊雷内于1834年去世,他酷爱化学和数学的长子艾尔弗雷德继承家业。当时,家族的所有成员都住在位于工厂旁边统一的房子里,在杜邦公司工作的所有家族成员都不支取薪水,家族财产属于公司,日常所需皆由公司供给。以后,随着公司领导权转给艾尔弗雷德的兄弟亨利,公司变成军事化管理,——因为亨利毕业于西点军校,人们都称亨利为“将军”。

亨利不懂炸药技术,技术上完全信任热爱化学的侄子拉摩特,但他很有管理和经营能力。在长达39年的任期内,他通过行业协会和兼并同行企业的做法,令杜邦帝国迅速发展。

1872年,美国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各行业都面临危机。亨利用独门手段劝说所有大公司都加入了“美国火药同业公会”。“公会”的总股本44票,杜邦和另外两家最大的公司各占10票,其余的分给三家小公司。这是继洛克菲勒帝国之后的美国的第二家托拉斯。公会成员按照统一价格销售,并各自有固定的销售领域。后来,杜邦秘密获得三巨头之一哈泽德公司以及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火药公司的股票。这样一来,行业公会基本上就是亨利说了算。

到1889年,亨利将军去世,杜邦公司的大权交给了尤金•杜邦。继承人尤金很难与亨利相比,由于经验不足,管理无能,导致了企业的衰退。

第二个100年(1903—2003)

从集团式经营到多分部体制

1902

年,杜邦百年大庆。也在这年,尤金突然离世。几个年迈的董事措手不及,无人愿意担当杜邦的新领袖。他们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杜邦公司卖给竞争对手拉夫林•兰德公司,当时的估价是

1200万美元。

董事中惟一的年轻人,创始人伊雷内的曾孙艾尔弗雷德•伊雷内•杜邦对老人们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觉得祖宗基业怎能旁落他人之手,何况是卖给一直以来的手下败将。艾尔弗雷德提议,与两个堂兄弟托玛斯•克莱蒙•杜邦和皮埃尔•塞缪尔•杜邦携手接班,这就是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杜邦中兴三巨头。

当时,只有艾尔弗雷德在杜邦公司工作,另外两个都在其他企业,并且在矿业和铁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意识到单人决策的局限,决定实行集团式经营管理。新的管理架构决策权依然掌控在家族手中,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他们不再亲力亲为,交由执委会执行。

在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下,由于实行了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公司各岗位的职责十分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而后来,杜邦公司又发现集团式经营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弹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于是又进行了改革,实行多分部体制。把权力下放,使得公司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这两次改革都是在集权和分权之间调整。

尤金时代,杜邦公司作为行业联合体的领袖企业,虽然可以通过股份控制其他企业的资产,但是却无法对这些企业实施管理。比如,财务专家皮埃尔等人在仔细盘点杜邦的资产后发现,公司的资产居然两倍于董事们的估计。这说明,企业自身的有效信息传达是不畅通的,资源状况不被管理者掌握,更谈不上资源的有效利用、单位成本的降低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于是,皮埃尔三兄弟借杜邦重组的机会,把这个松散的行业联盟变为一个一体化的集权管理的企业。

在对公司所有资产盘点完之后,他们决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 E. I.

美国财团介绍——(4)、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du pont identity
杜邦•德尼莫火药公司。科尔曼利用个人魅力,说服其他企业的股东将股份卖给杜邦,或者置换新公司的股份。在法律和财务层面上的设计完成之后,皮埃尔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在财务、法律、组织三方面都有保证的情况下,三巨头和

J. A. 哈斯克尔、H.

巴克斯戴尔一起努力,在6个月内整合了美国炸药工业2/3的资源,包括以4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惟一竞争对手拉夫林•兰德公司。据《美国企业史》作者塞利格曼的统计,自

1902年起,到1905年杜邦共兼并企业64家,实际控制 69家。

艾尔弗雷德喜欢技术,科尔曼具领袖风范,皮埃尔精通财务和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三兄弟接管后,他们在建立中央集权的管理组织结构过程中,明确了管理者的两种职责,即企业家活动和运营活动。前者宏观,在乎企业未来发展和运营评估;后者微观,关注日常运营。为此,制造部门和销售部门就有了副总裁和经理两个职位的设置,其他五个职能部门,基本材料部、发展部、房地产部、法律部和财务会计部都直接向总裁报告。

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

中央集权组织结构的建立,显示了皮埃尔在企业家和管理者两方面的卓越才能。1909年他接替了科尔曼的总裁职务。为了更大程度地控制杜邦公司,在皮埃尔的精心设计下,科尔曼将股份卖给了他。这个举动遭到艾尔弗雷德的强烈反对。三巨头终于曲终人散。

兄弟阋墙,为人不齿。然而,正是因为皮埃尔的举动,杜邦公司慢慢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转变。皮埃尔认为,当杜邦家族的某个成员被认为还是有效的管理者的时候,他才能继续担当这个高层的职位。

1914

年董事会支持皮埃尔的重组计划,在公司执行委员会和其他高层职位的杜邦老人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精通专业、经验丰富、且效忠于皮埃尔的年轻人。其中包括皮埃尔的亲弟弟伊雷内•杜邦,他担任统管制造和销售的总经理,比前任总经理艾尔弗雷德的职权更大。

1919年,由于皮埃尔必须抽身关注杜邦家族所控制的另外一个大公司通用汽车,便把总裁职位也交给了伊雷内。

由皮埃尔主导建立的中央集权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由于来自欧洲战场的订单剧增,杜邦公司的规模几何级数膨胀。战前的1914年10月,杜邦的三个主要无烟火药工厂的年生产能力为

840万磅,到了1917年4月,产量已经达到 4.55亿磅,增长54倍。1914到1918年,杜邦的员工总数由 5300人增加到85000人。

形成“三头马车式”的体制

时至今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杜邦公司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的比例虽然越来越小,但是杜邦家族仍然控制着公司的主要决策。

杜邦家族非常重视对家族成员的培养,家族所有男性成员都必须从基层工作开始,奋斗五六年后,由几位长辈对其表现做出评估。如果评估的结论不好,他就会被请出公司;如果评价很高,那么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锻炼。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科普兰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市场是不断地变化的,企业想生存下去,就只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适应它。60年代初,当杜邦公司的许多专利都期满时,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劲敌。公司面临着重重危机。杜邦家族拥有的

10亿多美元的通用股票被迫出售,杜邦家族多年的优良资产被剥离;而家族控制的美国橡胶公司也被洛克菲勒家族抢走。

1962年,科普兰临危授命,出任第11任总经理(兼董事长),担当起 “危机时代的起跑者”。

公司经营上出现问题,说明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公司的发展。为了应对这场困境,科普兰提出新的经营方针。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三头马车式”的体制,体现了“三层金字塔”的组织形式。科普兰认为,这种组织层次,是未来世界性大公司必须采取的安全组织层次。这种

“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的管理工具”的建立,标志着杜邦公司实现了第三次转变:由家族企业向现代巨型公司转变。

科普兰无疑是杜邦家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科普兰之前,杜邦家族只是个传统的家族,杜邦家族以外的人不能担任最高管理职务,家族内部甚至采用落后的同族通婚方式以防止家族财产外溢。现在,故步自封的家族习俗被科普兰•杜邦彻底抛弃,他发起了一场跨时代的变革。有人指出,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高明的授权人,充分授权是管理企业的最佳手段。正是因为科普兰懂得如何做好一个领导者,有如此宽广的领导者胸怀,才使得杜邦企业能越走越远。

科普兰的变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杜邦公司很快恢复了活力,除了化学事业之外,又向建筑、汽车、钢铁等行业发展。进入

20世纪80年代,杜邦公司以“创造科学奇迹”为理念,加速企业发展。现在,杜邦公司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工业界领导,带着

“责任关怀”的核心价值观进入了公司持续发展的第三个百年,继续为人们的“衣食住行 ”创造科学奇迹。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现如今杜邦财团是美国的十大财团之一,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 1800年元旦这天早晨,一个名叫皮埃尔·杜邦的法国人,带领全家13口人,搭乘帆船“美国鹰号”,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杜邦家乡在巴黎南方60公里处。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杜邦曾经是个外交官,因协调法国和美国的关系有功,被封为贵族,加官晋爵。路易十六被处死.杜邦也被株连下狱。杜邦后来越狱逃跑。拿破仑上台后,杜邦因为是“旧王党分子”,被放逐到美国去。杜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带领家人仓皇上船的。

“美国鹰号”由于船长两次弄错了航向,行程异常漫长。在狭小的船舱中,旅客挤得满满的,而且缺少粮食;他们只得捕鱼捉老鼠以免挨饿。途中他们两次遇到英国船只,得到过救助补给。

船员中的无赖之徒趁机打劫。杜邦一家临行前,卖掉了祖宅,只带了有价值的古董、银餐具和装饰品上船。成人男女都身带佩剑,轮流看守。作为一家之主的杜邦,则将24万法郎的金币藏在怀中。

杜邦一家的目的地是纽约。误航的“美国鹰号”抵达罗德艾兰州海边时,重重的浓雾笼罩着海岸。这是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全船的旅客像饿急了的野兽,等不及帆船下锚,便纷纷跳下船,争先恐后泅水上岸。

岸边有座房屋,他们敲门求救,但没有反应,原来屋里没有人。从窗户里看去,只见炉火烧得通红,餐桌上摆满了食品。依常情,这家人准是到附近教堂里做礼拜去了。杜邦家人和其他旅客一道敲碎玻璃窗,冲进屋里。他们风卷残云般吃光了餐桌上摆着的迎接新年的美酒佳肴,而后杜邦掏出一枚金币放在桌上,悄然离去。

皮埃尔·杜邦,这个后米成为杜邦财阀始祖的人,就是这么来到美国的。

杜邦一家来到美国,受到欢迎。费城各大报纸都报道了杜邦一家抵美的消息。退职后一直隐居的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也发表谈话说:“皮埃尔·杜邦先生,他一直站在美国一方,在对英战争的巴黎条约上,有功于美国。”副总统杰佛逊称杜邦先生是“法国最有才能的人”。由于以上原因,杜邦一家人不是难民待遇,全家13口人备好了马车,带着行李南下去纽约。

从那以后,杜邦家族在美国扎下了根。

杜邦家族几代人靠开设火药工厂和化学工厂,靠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和美国国内局势,大发战争财。1870年,第五代的皮埃尔·杜邦诞生了。他和带领全家13口人乘帆船来美国的先祖同名同姓。他的父亲拉蒙·杜邦,娶了个犹太姑娘,结婚一年后生下了他。他是父亲的长子。

第五代杜邦自幼聪明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9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化学研究,获得了两项无烟火药专利。这时候,杜邦家族企业的总裁,是杜邦的堂叔犹仁。由于家族式的“伙伴”制度和财产公有,已不适合竞争,杜邦家族开会决定分家。尽管犹仁还是杜邦父亲拉蒙一手带大的,但犹仁却连一股也没分给杜邦。杜邦对公司贡献巨大,却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他除了薪水和专利权金以外,一无所获,一气之下,他脱离了堂叔犹仁的公司。

杜邦去了肯塔基州,帮堂兄科里经营钢铁工厂。后来他们把钢厂转手卖给联合钢铁公司,用得来的资金加上自己的2.5万美元,开发市内的电车,生意十分兴隆。

杜邦32岁那年,堂叔犹仁总裁死于肺炎。犹仁死后,杜邦家族在旅馆举行秘密会议,有人以为,犹仁一死,公司就要乱了!由于犹仁死得突然,没留下遗嘱,家族乱成了一锅粥。大家在家族会议上吵得很凶,谈不出什么结果。最后,董事会决定卖掉公司。

仅限于杜邦家族的干部会议,到了最后表决的时刻,主持人亨利上校建议说.全部家当如果卖掉的话,值1200万美元。各人拿分得的钱去存银行,利息低得可怜。不如把它按2000万美元抵押给家族的某个人,这个人按银行的利息付给各位股东。这当然是划算的,大家纷纷同意。可是,谁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呢?亨利上校胸有成竹地说,有人愿意这么做。于是,杜邦当上了新的总裁。

这一年12月,杜邦总公司移人威明顿,落脚在一座8层楼大厦中。接着,7月的美国独立纪念日中,杜邦公司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庆祝会,会场高朋满座,家族亲友连同900名公司员工,共计有3000多人,在夜晚的特拉华河畔欢聚,人们饮着香槟酒,翩翩起舞,还放了焰火。

杜邦穿着比与会者显然考究得多的细格纹西装。他的面孔十分亲切,明澈的大眼泛着湖蓝色的光,脸上时常挂着微笑。除了精于化学,他管理事业的风格也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性格,或许可以用蛛网来比喻吧,是比较内向的,如同他温和的外貌一般。但他却能用细而柔韧的蛛丝,让对手于不知不觉中动弹不得。

杜邦当上总裁后,特地从肯塔基乡下请来了一位“军师”。此人名叫拉斯科布,才23岁。杜邦和他是同学,知道拉斯科布是个少年天才,经营才能就连自己也自叹不如。

杜邦果然是慧眼识才。拉斯科布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对公司账目进行分析。清理账目后,拉斯科布两眼发亮,他向杜邦报告说,整个杜邦公司的资产实际接近3000万美元!就是现在以2000万美元卖掉,我们也净赚了近1000万美元,我们捞到了一个天大便宜事!

拉斯科布又建议杜邦,开始一个巨大的收购计划。他们收购了雷伯诺化学公司和东方火药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庞大的火药市场上,已经拥有75%的占有率,而如果单就黄色火药的占有率来说,杜邦公司已占了100%。

对外扩张走完了第一步,杜邦就把目光转移到企业内部来了。他重新划分四大部门,后来又增设了一个新的部门——研究部门。杜邦对拉斯科布异常器重,让他掌管公司的财务大权。杜邦任人唯贤,对其他优秀的青年人,他也大力提拔。他网罗了大量的来自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才俊杰,安排在他的研究机构中。他让这些人研究开发火药以外的新产品。而担住董事长的科里,则盘算如何垄断火药市场。

杜邦和科里决心把黑色火药市场占有率,从75%提高到100%。杜邦强硬地宣布,不管前途多么艰难曲折,本公司都必须坚定地执行垄断计划。在西部的加州,前任总裁犹仁的女婿培顿,经营着一家名叫“培顿”的中型黑色火药工厂。按理,培顿也算半个杜邦家的人了,杜邦也不放过他。杜邦强行购买培顿的股份,弄得培顿恼火至极,终于闹到了法庭上。但是一个小小厂子,哪能敌得过强大的杜邦公司,培顿终于屈服了。

杜邦财阀的血腥垄断,比同时代的洛克菲勒还要厉害。杜邦公司有个老职员瓦德尔,曾经担任过营业部负责人,自从犹仁去世后,他就自立门户,创办了一家“巴卡伊火药公司”,跟杜邦公司对着干。杜邦派拉斯科布去同瓦德尔谈判,打算买下他的公司。瓦德尔却一口回绝了,而且干得很出色,打破了杜邦的一统天下。但是没过多久,瓦德尔的火药工厂突然发生了爆炸,遭致停产。

瓦德尔一口咬定是杜邦干的,并给各报社发出密函,揭发这件丑闻。瓦德尔还向所有联邦众议员和参议员揭发杜邦公司向总统行贿的丑闻。这消息犹如突然引爆的一枚定时炸弹,使总统成为众矢之的。

瓦德尔这人还真不是好惹的。联邦法院经过长时间审理,判定杜邦公司败诉。因为违反了“夏曼垄断禁止法”,杜邦公司有罪。法院还根据这个法律给总统判罪,并下达了行政命令。但是,此时总统已因任期已满而下台了。

新总统上台后,杜邦派他的法律顾问乔治,去游说总统。他说:“总统先生,不远的将来,欧洲一定会发生战争,只有杜邦获得独家制造火药的权力,国家和安全才有保障!”总统认为乔治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下令举行听证会,他打算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参加听证会的陆海军司令、政府各部首脑和各大学教授听了杜邦的发言后,一致认为:在非常时期,由杜邦公司对火药制造业进行独霸,对于美国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无一害。

总统最后裁决:杜邦公司改组成三家公司。其实这是遮人耳目的做法,这样做,既免于违反“夏曼垄断禁止法”,又保护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为三,实权仍牢牢握在杜邦堂兄弟几个手里。

不久,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杜邦公司的火药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杜邦向华尔街大阔佬摩根贷款1400万美元。贷款之前,杜邦反复琢磨过,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作抵押;到时候如果还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分析,美国迟早会介入欧洲战争,对火药的需求将猛增,到那时,杜邦公司将攫取巨大的利润!

杜邦拿贷来的巨款,创办了5个火药工厂,其中田纳西州的工厂是世界最大的无烟火药工厂。

杜邦的预见太准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方面使用的火药,将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应的。随着战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赚进了4500万美元的暴利。至此,庞大的杜邦帝国已经成形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美国的大老板们趁机大发战争财。由于威尔逊总统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因而交战双方,不论是英、法、俄国一方,还是德国一方,都向美国各企业订货。除了火药,参战各国还大量采购军用汽车和卡车;美国国内汽车需求量也直线上升。这时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即GM公司,它集合了别克、奥斯摩比和凯迪拉克三大汽车公司,由于迅猛地扩充发展,造成了资金短缺,职员的薪水都发不出来了。GM老板杜朗向银行贷款,但华尔街各银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没有他的指示,谁也不敢轻易贷款给杜朗。杜朗快要走投无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美国政府将钢铁列入战争物资范围,规定对钢铁征收战争特别税。制造汽车离不了钢铁,GM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准了时机,一下子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GM股票。杜朗只好把GM公司董事长的宝座,拱手让给了杜邦。杜邦握有GM公司23%的股票。

杜邦接着又进军染料行业。公司的技术人员用生产TNT火药的副产品,作为生产化学染料的原料。杜邦公司还开发出入造橡胶和涂料。后来,又陆续开发出人造纤维、塑胶。

对于杜邦公司来说,1938年9月21日,真是个历史性的大转折点。全美国的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尼龙”的出现。由卡罗萨斯博士8年前开始研制的成果,终于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尼龙不负众望,大受欢迎,出尽了风头,连人造丝和人造纤维也被它取而代之。杜邦公司先把尼龙丝袜让公司内的女秘书们试穿,然后投放市场。尼龙刚一上市,全美国各地女性看到广告后,便蜂拥而至百货公司及零售店,销售盛况空前。仅这一年,就卖出尼龙丝袜子6400万双。也就是这一年,独占世界丝袜市场的日本人造丝袜被彻底地击溃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杜邦已经69岁,退居二线,但他仍然参与公司重大决策。

为了战争的需要,德国和美国均秘密研制原子弹。流亡在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加速研制原子弹。总统批准了这项名叫“曼哈顿计划”的项目,并且归陆军部领导。陆军部把“曼哈顿计划”全部交给了杜邦公司。陆军部和杜邦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除成本外,利润仅为1美元。

杜邦公司为了这项制造原子弹工程,将全体职工6万人由东至西搬迁了4345公里,到头来却仅仅索取1美元的利润,实在奇怪。原来,杜邦公司是为了洗刷“借战争发横财的军火贩子”这个丑名。不仅如此,杜邦考虑得更远,公司可以借此网罗大批最优秀的科学家,战后借这项专门技术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

1945年8月6日,杜邦公司制造的铀235原子弹投在了日本广岛;同年8月9日,美国人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钚239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邦家族渗透到了美国政界。朝鲜战争时期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艾奇逊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顾问;当时的司法部长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国防部长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连中央情报局长达列也曾在杜邦直属的联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长。

1954年4月5日,为杜邦帝国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皮埃尔·杜邦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全美50个州,无论何处,无不受到杜邦家族的影响,至今依然。这绝不是夸张。杜邦复合企业大集团,就像一株巨大的根深叶茂的树,其势力范围的分布,简直就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缩影。杜邦集团下属的企业,包括工业、铁路、石油、航空、银行、波音飞机制造、可口可乐、保险、军工、化学、食品、电视、电脑……几乎渗透到全美和全世界国民经济的每个领域。有人形容杜邦集团是一株覆盖世界的巨树。它是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

成立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学企业,致力于利用科学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让全球各地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杜邦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广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农业、营养、电子、通讯、安全与保护、家居与建筑、交通和服装等众多领域。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银行资本较其他财团薄弱,缺少一个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作为核心,长期来,其金融业务不得不依附于摩根财团和其他财团提供资金。

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9224.html

更多阅读

美国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美国大财团

1、美国财团概况美国财团(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1)、美国财团的产生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

杜邦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理念

杜邦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一 杜邦简介1、杜邦总体情况介绍美国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最初的前80年主要生产黑火药,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黑火药生产商。目前杜邦公司是多样化经营,核心业务化工,超过10%的业务是农业、汽

美国亿万富翁杜邦家族的悲剧 亿万富翁回家续集

美国纪事专栏杜邦悲剧文/胡曼荻搬到费城郊外的一个小镇,小区所在地曾是杜邦家族的私人花园牧场。美国没有皇族,不过几大家族俨然就是美国贵族,把持美利坚多半财富,富甲一方势力惊人,杜邦家族便是其一。周末去

声明:《美国财团介绍——4 、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du pont identity》为网友时光划破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