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时尚336唐琼
时尚开始是一片独特的风景,或美或丑或雅或俗。当它被大众接受,泛滥成海,便成了真正的时尚,而我们在这大千世界中,与时尚共舞。
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各种时尚,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之打交道。不妨如品一杯茶般,从容地品味一番。
品味时尚,品味它的气息。时尚的气息驳杂多变,有的时尚散发着的是若兰的幽香,它幽幽的让人们潜移默化,让人们身心愉悦。有的时尚带着棺木里腐朽的气息,让众生麻木,沉湎于虚幻的寄托。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翻出《论语》找出《唐诗宋词》,掀起寻根读书之风,这时尚的风中,飘拂着沁人的馨香,淘洗着人们的灵魂。但同时我们也有一股亵渎经典之风飘拂在神州大地。《红楼梦》改编成了《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西游记》改编成了《一个人和三个宠物的故事》,凡此种种,美其名曰时尚,实则亵渎,这时尚的风中充满着恶俗。
品味时尚,品味它的颜色。时尚的颜色五彩缤纷。但有的会刺痛人们的眼,有的则和谐自然,而有的则在真实中绽放出绚烂。我于此是深有体会的,那日渐风行的染发便刺痛了我渴望自然的心。五颜六色的背后是怎样一种荒芜,我无可言说。但若黑色的眼睛是用来寻找光明,中国土地上的黑发代表的正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朴实,自然。但人们应是喜欢绿的,各种登山活动也成了一种时尚,那汗湿的脸上有融于自然的欣喜吧。从来是一种亲切的颜色。
品味时尚,品味它的味道。时尚的味道各不相同,就如同茶入口而后知味,时尚的味道也要体验过都会知其滋味。有的时尚味道清淡,不令人烦,也不能让人着迷。有的时尚浓艳适中,入口即如清风拂面,暖阳照身。而那些浓厚却只能让人喜爱一阵的时尚,有莫若无。日渐流行的网络文字带给人们的是便捷,但这过度的便捷最终让我们的头脑也变得简单,丧失运用真正的语言的能力,那若单作为一种娱乐来讲,也需极慎重。
品味时尚,就如品味一杯茶般,色香味俱全的时尚才值得我们跟随,让我们试着指去满面尘土,沉淀浮躁,细细品味时尚,要弄清你追随的应是能陶冶心灵的清泉,而不应是让人腐朽堕落的毒酒。
品味时尚
这个时代,任何事物只要贴上“时尚”的标签,立马会吸引公众的眼球。诸如时尚服装、时尚音乐、时尚小说、时尚生活、时尚女人等等,不一而足。常人眼里,追逐时尚即追逐幸福与美好,追逐创新与求变。红尘男女,莫不以时尚为荣。
溯本追源,“时尚风”并非只劲吹于当下。史载:唐朝妇人以胖为美,典型者首推杨玉环;宋朝妇人则以瘦为美,典型者首推赵飞燕。两个朝代的时尚标准不同,审美情趣迥异,上行而下效,影响了举国上下的审美观,成语典故“环肥燕瘦”即由此中出。
“环肥燕瘦”仅是时尚潮流中的一朵浪花,然而却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哲学命题——时尚观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观,而审美观则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之初,西风东进,曾几何时,年轻人以喇叭裤、卷曲长发、标新立异的服饰铬上时尚的印记。而今,西风渐弱,东风渐强,时尚已逐步摆脱“克隆”,现今中国之时尚已呈本土化、自创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时尚的主流、时尚的本质并未改变,但小众化的时尚、病态化的时尚却令人堪忧——
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的恶炒、80后“宝马女”的炫富、娱乐圈的“集邮男女”以及吸毒、有碍观瞻的行为艺术等,这种以丑为美的时尚,姑妄称其为伪时尚,它们不似采花酿蜜的蜜蜂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滋味,倒似一只只攀附于时尚之花上的苍蝇,留给人们的只能是恶心!幸亏,这类所谓的时尚并没有汇流入海,而是大浪淘沙,被一浪又一浪的声讨拍死在沙滩上。
何谓真时尚?网上有一个当代楷模人物的民意调查,航天英雄杨利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现代文豪鲁迅、中国首善陈光标等人赫然前列,取代了以往民意调查中名列前茅的歌星、影星与球星。由此可见,科技时尚、文化时尚、公益时尚已牢牢占据主流地位,而这些时尚元素,代表着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步伐与节奏,这些皆谓之真时尚。
真时尚品之如饮甘醇,催人奋进;伪时尚品之如饮毒水,使人颓废。真时尚带来的是美好,伪时尚带来的则只是恶搞。因此,在追逐时尚中,要认清时尚的真与伪。惟有追求真时尚,摒弃伪时尚,这才是与时代同行的核动力。
时尚如歌,须清除杂音,方能奏响时代的主旋律;时尚如诗,须涤浊扬请,方能抒写着时代的新辉煌;时尚如旗,须辩明风向,方能高扬着时代的清风骨!
【点评】
本文是一篇优秀杂文,它从容说理,在漫不经心的拉杂中奇峰突起,针砭时弊,厘定时尚之真伪,提出“追求真时尚,摒弃伪时尚”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另外,本文材料丰富、新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范文之二
品味时尚
行走在街头,也许偶尔一阵风吹过,你会嗅到时尚的气息。 只要稍稍环顾一下,你便能看到许多染着金黄卷发的、身着吊带衫、迷你裙的女孩。你眼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张张欧美影星的图片,可走近再看,她们其实和你一样,有着纯正的中国血统。或许,这就是时尚吧?
时尚不同于中国古典美的含蓄、内敛,更多的是奔放热情。 而我又一次停下了脚步,站在了一家“非主流”小店前,墙上贴满了经过电脑处理的海报,卡贴、卡套上印满了表情各异、布景夸张的图片。店里,挤满了散发新潮气息的年轻人。我笑了笑,心想着为什么这些人不去做一个童话梦,也许去迪士尼乐园会更令人快乐些。 我并非不喜欢时尚,只是觉得时尚的含义太多,毫无必要停在它的表面上。倒应当有一种人类探索太空的精神,去追求了解更深层的含义。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几组写真,是00后的艺术照。当我瞄了一眼时便惊出了一身冷汗——个小女孩举着刀叉,坐在沾满了血的餐桌前,而餐桌上散落了像是被肢解了的什么。诧异,更是不解!那些不过八九岁的孩子怎么会选择如此血腥的写真呢?而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想一下,时尚,究竟是什么?
正当我心怀焦虑地站在路口时,又一阵风吹过,一种清香遍布全身。 那是古风。是人们翻出了旧的记忆,是历史的又一次辉煌。那充满了古香韵味的《醉赤壁》从隔壁传来。踏入这里,迎面而来的是墨香、竹香。这种沁人心脾的味道,简直比昂贵的法国香水好过百倍。货架上有序地放置了竹扇、书画,每一处都有苏州园林般的韵味,而合在一起,又是一幅壮丽的中国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经典,细细品味《三国演义》、《论语》这些经久不衰的著作。这不也是一种时尚吗?可以让整日忙碌的我们有时间放松自我,回想一下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 将历史翻新,用这个时代独有的方式诠释我们内心不变的永恒,这,也是一种时尚。而时尚并不一定要新奇得让人难以接受。就好像数年前新奇简便的网络语言渐渐演变成了今天被年轻人拥戴的“火星文”。这种用别字、怪字组成的语言,使越来越多的人淡忘自己的母语,淡忘了这博大精深的文化。 人们应当接受新潮,更应当不忘永恒的经典。用独特而又自然的方式,演绎出最真的自己,这,就是属于你的时尚。流行不是用来追捧的,是用来创造的。 行走在街头,时尚的气息仿佛一阵春风,抚平了急躁的内心;有时又如同一道道波浪,敲打着我们,引起一阵沉思。 点评:本文选取了几组有关“时尚”的真实画面,先进行穿插性议论,然后深入一层,展开说理。展示了作者较强的分析事理的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品味时尚
刘嘉玲在曼谷机场,吴君如在北京机场,莫文蔚在香港机场,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在纽约机场,她们像开过统一着装会般,戴着酒瓶底的圆形太阳镜,黑到极点,像盲人的功能眼镜。老人家说,真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看,其实我也不明白有什么好看,但我明白,今夏,倘若你的太阳镜是黑色以外的颜色,恐怕只能把它藏在抽屉底层,等着太阳镜的时尚潮流重新轮回到茶色、绿色或粉红。
时尚的轮回已经不需要十年,在商人对财富最大化追求的贪欲之下,时尚变幻的脚步被人为加速。今年,你可以穿着铅笔裤扮潮人,明年却可能需要将裤腿扩大再扩大,至少要三条铅笔裤加起来那么大。
许多时候,潮流的东西实在不好看,然而因为时尚便是权威,人们便如看到皇帝的新衣一样,惟一的选择是言不由衷的赞叹。
朋友J去美国云游半月,回来后陷入无边的绝望。她说,为什么中国满街都是穿得像去赴宴的女子?她们无所事事地在街上闲逛,难道就是为了给同类施加压力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几日后再见J,穿了一套老旧的土布衣服,头发用白皮筋很随便地系在脑后。惊讶曾经的时尚潮人究竟怎么了,失恋或者开始崇尚奢侈的朴素?她说,几年前的衣服了,纯棉环保,关键是,舒服。J决定从今天起,做一个不被时尚左右的女子。
在许多发达国家,你很难从街上人们的穿着来判断他们的职业﹑地位和身份。T恤与牛仔裤是人类统一的标签,衣服的功用是蔽体,要求是环保与舒适。
时尚本应是少数人的事情,或者是多数人在少数场合的事。然而,在许多爱美女士的推动下,中国的时尚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比拼。办公室里,谁穿了今季最新款很重要;商场里,戴着乌黑的太阳镜摸索前进的女子被形容为酷;女人逛街,不是因为有东西要买,而是有东西需要展示。
美女小职员穿着金色的高跟凉拖去上班,于公汽上辗转一个小时而无座位,站到单位,腿都肿了。然而这不妨碍她明天依然穿这双新买的﹑新款的﹑不抓紧时间可能很快过时的高跟鞋,站在拥挤的公汽上。赶时髦的熟女在昂贵的真丝碎花裙上系一条十公分宽的黑色皮腰带,奥黛丽•赫本般的小蛮腰随风飘荡,是为潮流复古。她们如今已经瞧不起在连衣裙下面穿黑色七分裤的熟女了,却忘了仅仅在去年,自己也曾经狂热到在每条裙子下面必穿七分裤。“穿七分裤多热呀。”她扭动着小蛮腰说,回家洗澡时,却看到腰间被皮带系了一整天的那一圈,都长痱子了。
姑娘像患了时尚病,在街上的回头率关系到她们一整天的心情。倘若有同事说,你这条裙子过时了,她会沮丧一整天。用有限的工资追逐无限的时尚需要无比精明,把这种精明用在工作中,估计早进福布斯富豪榜了。
香奈儿时代,时尚代表独立与优雅;迪奥时代,时尚代表女性意识的觉醒;薇薇安时代,时尚代表叛逆。如今,品牌犹在,内涵却早已缺失。女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攀比与虚荣点燃每一季的时尚大餐序幕。女人虚荣不是罪,然而看着衣橱里满满的衣服,却不知道穿哪一件去上班时,你是否也会感到疲惫与懊恼?时尚,这一阴晴不定的吸金狂人的嘴脸,已经如此令人厌倦。在无数次相似的懊恼过后,,终会有人因厌倦而放弃。比如我的朋友J,比如上海那个叫逃之夭夭的时尚小魔女,当她穿着普通的纯白棉T恤走在通往瑜珈馆的路上,冷眼旁观当年的自己,说,那样可能很绚丽,却不是真的生活。还有香港那个叫施南生的才女子数十年不变的是白衬衣和黑长裤,那个叫安妮宝贝的小女子永远穿着显旧的棉布衣。
太多人需要用华衣来掩饰自卑,仿佛脱下华衣的她们什么都不是。而真正的时尚,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穿着与使用它的人。将自己的自信传递给了衣服和饰品,她们由此显得强大,不容小觑。
自信就是时尚,随意也很从容。我们不是明星,没必要在拿着几千月薪的情况下,像明星一样累自己。
倘若没有人赞叹“你好时尚哦”,恭喜,因为你更接近于脱俗与自由。
品味时尚
行走在街头,也许偶尔一阵风吹过,你会嗅到潮流的气息。 只要稍稍环顾一下,你便能看到许多染着金黄卷发的、身着吊带衫、迷你裙的女孩。你眼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张张欧美影星的图片,可走近再看,她们其实和你一样,有着纯正的中国血统。或许,这就是时尚吧?
时尚不同于中国古典美的含蓄、内敛,更多的是奔放热情。 而我又一次停下了脚步,站在了一家“非主流”小店前,墙上贴满了经过电脑处理的海报,卡贴、卡套上印满了表情各异、布景夸张的图片。店里,挤满了散发新潮气息的年轻人。我笑了笑,心想着为什么这些人不去做一个童话梦,也许去迪士尼乐园会更令人快乐些。 我并非不喜欢时尚,只是觉得时尚的含义太多,毫无必要停在它的表面上。倒应当有一种人类探索太空的精神,却追求了解更深层的含义。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几组写真,是00后的艺术照。当我瞄了一眼时便惊出了一身冷汗——个小女孩举着刀叉,坐在沾满了血的餐桌前,而餐桌上散落了像是被肢解了的什么。诧异,更是不解!那些不过八九岁的孩子怎么会选择如此血腥的写真呢?而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想一下,时尚,究竟是什么?
正当我心怀焦虑地站在路口时,又一阵风吹过,一种清香遍布全身。 那是古风。是人们翻出了旧的记忆,是历史的又一次辉煌。那充满了古香韵味的《醉赤壁》从隔壁传来。踏入这里,迎面而来的是墨香、竹香。这种沁人心脾的味道,简直比昂贵的法国香水好过百倍。货架上有序地放置了竹扇、书画,每一处都有苏州园林般的韵味,而合在一起,又是一幅壮丽的中国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经典,细细品味《三国演义》、《论语》这些经久不衰的著作。这不也是一种时尚吗?可以让整日忙碌的我们有时间放松自我,回想一下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 将历史翻新,用这个时代独有的方式诠释我们内心不变的永恒,这,也是一种时尚。而时尚并不一定要新奇得让人难以接受。就好像数年前新奇简便的网络语言渐渐演变成了今天被年轻人拥戴的“火星文”。这种用别字、怪字组成的语言,使越来越多的人淡忘自己的母语,淡忘了这博大精深的文化。 人们应当接受新潮,更应当不忘永恒的经典。用独特而又自然的方式,演绎出最真的自己,这,就是属于你的时尚。流行不是用来追捧的,是用来创造的。 行走在街头,时尚的气息仿佛一阵春风,抚平了急躁的内心;有时又如同一道道波浪,敲打着我们,引起一阵沉思。 点评:本文选取了几组有关“时尚”的真实画面,先进行穿插性议论,然后深入一层,展开说理。展示了作者较强的分析事理的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品味时尚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时尚的态度是追逐。 繁华世界的本身像是有巨大火热的内心,不知疲倦的追逐着新鲜有趣的事物,我们身处其中,被潮流,抑或是被人群簇拥着,汹涌而盲目地去追逐一个又一个新的时尚。 时尚,可以解释为时下的风尚。中性词汇,不褒不贬。时尚的出现是有其背后的财富,权力等基础的。贫困的人们鲜少考虑服饰搭配,行为考究。时尚很多时候是温饱之后的娱情活动,于是许多人也把它理解为财富地位的象征,以一种耐人寻味的狂热,追赶着时尚,也间接地创造了时尚。 我们咋舌T台上概念服装的出格,为什么其中的无素却又成为当季的焦点与宠儿?也许今天的特立独行遭人潮讽,明天就成了人人膜拜的时尚。时尚是没有辨别力的,不论好坏,只要被人捧上了天,照单全收。它成了人们一场盲目灼热的舞会,人们为它盲目,它因为人们的追逐变得更加盲目。 多少人能静下一颗心去真正“品味”时尚,而非追逐时尚?
又有多少时尚不是过眼云烟,而能真正成为经典?
很多人天天与稀饭为伍,为的是橱窗里名牌的新款皮包。他们是时尚的追逐者,他们喜爱的是时尚将他们包裹得不同寻常的感觉。而有人津津乐道的是品牌背后的积淀,它们在历史上的每一次华丽转身,它们在镜头前每一个动人瞬间,他们是品味者,他们是要收藏一份珍贵的心境,有的时尚本身其实并不是美,美是不能依附在任何一张皮革,一枚珠宝,或是一粒珍贵的咖啡豆上的。美是历久弥新,是成年累积,是时间打磨,人心细细品味出的。没有人的品味,时尚只是一群人的群体性行为,除了商业利益,没有任何内容。而时尚的本意应当是抓住美,留住美,而不是一场庞大的收集癖。 品味时尚,为了捕捉真正的美,为了沉淀专属自己的美好心境。为什么许多红极一时的东西消没在云烟之中,只有少数时尚穿越残酷时光,成为经典?为什么许多人家中奢侈品牌无数,却永远不是游刃在尖端的时尚大师,只是一个富裕的消费者?许多人只是怕迟了一步就成了芸芸众生,所以踏上永无止境的追逐时尚之途,而智者并非抛弃时尚,只是有着淡定从容的心,把你的速溶咖啡般的时尚幻作绵软悠长的清茶,细细品味,品味出经典,品味出美,品味出那份珍重的,不肤浅的乐趣,品味时尚才是永不落伍,才不会是一个永久的追逐者,时尚将会是最公正的评判,将打磨之后的经典悉数交付到他人面前,其中包裹着的美,才将无人怀疑,才将永远时尚。 所以,不必怕迟了一步,有时急速跟进时尚的人反而是芸芸众生。安静地看待面前永不停息时尚的澄澈内心,用自己的敏感的美学品味。那么哪怕是只取一瓢饮,也会是最甘美的,那一份属于你的时尚之美。
品味时尚
过去了的时尚叫文化,流行着的文化叫时尚。你要哪一个?
盛唐的时尚美女的标准是“胖”——大红脸蛋大粗腰,那叫一个胖美;今天的时尚美女的标准是“瘦”——小小脸蛋小小腰,这叫一个瘦美。你能说时尚不变?
季羡林在文章中说:他有一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旧雨衣,一穿,众人惊叫:太时尚了!在哪买的?
前年直发去年烫发今年长发明年波波头后年大光头。“时尚”是个调皮多动的孩子,你跟着他跑吧,看把你累趴下。
跟风是人的天性,但天性不是跟风的理由;世俗世界,你我不能免俗,但要超越世俗,有时必须远离时尚。
遥想国外,巴黎画家是以画宫廷画裸体女郎为时尚,但是已经不年青的米勒却离开了花花都市,来到了巴比松农村。因为他梦到了麦田。他从此再也不画时尚,他坚持画朴实厚重的农村。凡高也是,他坚持在农村画农妇,有人问他,城市时也有妇女啊。他说:城市女人太一致。“一致”就是融化在时尚中。远离时尚,二人终成名家,成了世界新画派的开创者。
俗人追赶时尚,强者创造时尚。你做哪一类?你想做哪一类?
即使你我都是普通人,能不能也在时尚的风中停一停想一想,哪些要跟哪些不必,活出一个自己。
时尚流行红裙子,你能不能一袭绿裙示人?万红丛中一点绿,让众人“犹记绿罗裙,处处怜芳草”,那叫独特与醒目。
时尚要求你浓妆艳抹时,你能不能素面朝天?那叫坦然与真实。
时尚要求你一身名牌时,你能不能有时衣饰随意?以能力与气质打动别人,那叫自信与洒脱。
时尚要求你人云亦云,从众从上,唯唯诺诺时,你能不能做到如黄万里“一士谔谔”?那叫伟岸与刚劲。
时尚要求你污言秽语、黑心绿肺时,你能不能做到出泥不染?那叫纯洁与高贵……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只是沉浸在时尚中的你可能没有注意。
品味时尚,其实就是品味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心灵追求。
风中的你站稳了吗?我愿与你同行,如果你不拒绝。
品味时尚
世界总是变化的,一年一度、一年几度的时尚风吹来又吹去——从黄金项链到白金项链,从玉手镯到钻石戒指,从耐克到香奈儿,从美式装修到日式装修,从直发到烫发……
时尚的背后永远是富人的微笑。越品味可能越苦涩。
当一个工薪家庭的男孩省下几个月的饭菜钱,蹬上一双耐克洋洋得意时;当一个富足之家的女孩不动声色地展示花几千元做好的最新发型时;他们自认为融入了并把握了时尚,却不知已经被融入了被把握了。
你自以为品味时尚,却不知被富人被更富的人品味着。
时尚的风总是从富人区而不是从乡村集市吹来,从好莱坞的红地毯上,从巴黎的香雾里,从意大利的T形台上……我们追赶着时尚,金钱追赶着我们。
即使你做出了同样味道的汉堡,你也卖不过肯德基;即使你做出了同样迷人的香水,你也争不过香奈儿……时尚一旦被固定了下来,它就叫品牌;当品牌也加入到时尚竞争中,时尚就势不可挡了。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太多的炫耀着名牌服饰的富男富女、穷男穷女。
面对时尚。我最大的悲哀不是精明的名牌商家在背后推波助澜,也不是富男贵女的居高临下的炫耀,而是穷男穷女的艳羡和对更穷之人的歧视。
炫耀、艳羡、歧视在目前也成了某种时尚,至少在一部分地区。如果世界坚决往此滑落,我们只能是无语。
我们呼唤一种平等的时尚,这个不平等的世界需要很多的平等时尚。
从这个角度讲,我很欣赏2008年风行全球的“洞洞鞋”——被称为最便宜、最丑陋的塑料鞋。它不只是属于富人,它没有金钱的依托。
我一直欣赏肯德基的经营,作为快餐,它面向的永远是大多数——所有食品的价格都是不高的,任你是主席、总裁、老板,任你平时一掷千金、不可一世,来到这里吃钣,你更多的钱是花不出去的。
后来,我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把吃肯德基作为一种时尚,我理解了兰州的第一家肯德基第一天开业时为什么排了二里多的长队。这种时尚的背后是对平等的潜意识的追求。
多一点平等的时尚吧,让普通人也有能力走入时尚。更重要的是,穷人自己不要只盯着富人,要学会创造时尚,如洞洞鞋。
品味时尚
什么是时尚?我想没有人一次就能够完完全全对时尚的概念做一个全面的阐述。
在我眼里,时尚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绝对不是几个模特在T型台上作秀,或者是穿了几件漂亮衣裳,或者化了一个时髦的妆,就能够代表时尚了。真正的时尚人士,他可能非常优雅、斯文、安静,但他有着一颗非常敏感的心,或者说他的意识总是超前的,他总是能够层出不穷地创造出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理念,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时尚也代表着一种生活的观念,它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它还牵涉到很多非常感性的情感因素,它甚至是一种洞察力,让人在瞬间就能作出一种对美的基本判断,或者说是一种综合素质与修养的体现。
当然,任何一种智慧都需要具体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些年所没有的一些时装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装饰品、丰富的美容化妆品。可以说人的生活方式多元化,人们需要这些具体的形式来带动整个时尚观念的普及,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说自己是时尚的代言人,而只能说它们是时尚的一部分而已。
我以为,时装、美容等代表时尚的元素应不拘于固定的形式,我也比较反对让那些所谓时尚的细枝末节作为时尚的代表,出现在年轻人的心目中,从而让他们盲目追求。因为年轻人的辨别能力比较弱,他们不太能够明白这当中的种种关系,在简单的模仿中常常就显得有些单一,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它可能限制一个真正时尚理念的推广。
诚然,时尚是一门深邃的学问,只要这个社会一天不停止往前发展,那么时尚的话题就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它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更新和逐步被替换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个人的眼里,陈逸飞的画是一种时尚,夏邦杰的建筑设计是一种时尚,苏州的丝绸是一种时尚,水乡西塘的笔墨山水画般的风景也是一种时尚,因为这一切形成水乳交融的生动生活场景,让我们焕发出一种对美的向往。
品味时尚
记不得从哪天起,“品位”一词像手机彩铃一样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炫亮起来,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气势,各类《时尚》、《品位》、《风度》刊物横空出世;电视广告上,铺天盖地的香车美女、锦衣俊男引领着所谓的品位新潮,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标准和仰慕的偶像;五花八门的网络用语充斥各个网站,“男人可以不像比尔·盖茨那样富有,可以不像《泰坦尼克号》主角莱昂纳多那样英俊帅气,但是,不能没有品位!”、“有品位的女人才有味”、“品位犹如一首经典而悠扬的歌,人的生命在优美的旋律之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更像一杯清香的龙井茶,轻呷一口,顿觉满口芳香。”…… 当代社会,富裕起来的国人开始讲究品位与时尚,人们的精神世界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有的面对物欲横流,始终保持着“似兰斯磬,如松之盛”的高洁,也有的志趣情操并不高雅,陷入庸俗、消极、颓废的“段子”、“圈子”、“号子”、“杯子”文化氛围不能自拔:沉湎于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而不知读些好书、提升一下文化水准者有之;人际交往中喜欢同乡、同行、同学“圈内行”、缺乏五湖四海、海纳百川的雅量和气度者有之;有的对下傲气十足、对上媚态可掬,失去了堂堂正正、刚直不阿的做人风骨者有之;有些先锋时髦派在品味“品位”中品出了异味──在他(她)们眼里,男人的品位在古巴哈瓦那雪茄的明灭间、在彰显尊贵的劳力士机械表清脆的走时声中、抑或是在把玩瑞士军刀过程中的享受、舒展;有品位的女人必对法国时装情有独钟,无名指要戴上光芒四射的南非钻戒,每年一回的欧洲之旅必不可少。那些新潮又抢眼的白领女人,在灯红酒绿的酒吧、咖啡屋潇洒之余,偶尔也谈及诗仙太白和沙翁、弗洛伊德与萨特,借以彰显自己不无文化品位。在都市,有些先富起来并自诩时尚品位的人,刻意将自己装扮成与众不同的钻石王老五。认识一位房地产大亨,原本白面书生模样,某日听人说国外有品位的人皮肤必呈古铜色,于是,连续多日携妻开上各自的奔驰、宝马去海滩晒太阳,结果,男的晒得如同港口铁蛋似的搬运工,女的晒成了久治不愈的皮肤病。有一小学文化的年轻暴发户,在追求一位女明星时,为了彰显自己有品位,每周都要拉上对方进音乐厅,可每次入座不到十分钟,就打起了如雷的呼噜,忍无可忍的“星”断然提出分道扬镳,临别时甩给他这样一句话:“你有钱,但无味!”有位聚财成瘾的款爷,腰包虽鼓,却病态似的吝啬,赴欧州考察前到打折店买了一身“名牌”,不料出关时遭遇“扣留”,搞得好不狼狈不说,竟毫无愧色地斥责海关人员崇洋媚外。电影《大腕》里有段台词,诠释了某些“富青”一族对品位的判定:在都市黄金地段建栋别墅,雇上个法国设计师;楼里站个英国管家,说口地道的伦敦腔儿;妻子要选穿和服的樱花之国姑娘;子女须送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在这些人眼里,惟有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才算有质量、有品位。 记得林语堂在旅美时写了本《生活的艺术》,高居美国畅销书榜首长达五十二周,且连续再版四十余次。作者在这本“对外讲中”的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玩水,如何看云鉴石,如何养花蓄鸟,如何赏雪、吟风、弄月……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涤烦消愁的生活方式、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据说,很多美国人奉此书为生活之法则,就连总统布什先生在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亚洲的准备工作时,也赞叹道: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
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最讲究精神生活的高品位,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十分重视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追求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做人的诤诤傲骨,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寿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古圣先贤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则人任焉,民以诚而立”等做人准则;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告诫自己“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生活琐事。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有了这种崇高,才有更远大的志向,更高标准的追求,才有更博大的胸怀,就能达到明代人吕坤说的境界:“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人的品位提高了,放眼看苍穹,混沌的天空也会熠熠生辉,贫瘠的土地也会满目葱笼;回首思德行,一言一行,抱定宗旨、砥砺品质,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时风、经世济民的职责。 人的精神生活高品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聚沙成塔的知识积淀,“自我超脱”的心灵修炼。这是品位形成的质量保证,也是品位上档次的内因。说到底,品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总和,它是以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为基础的。古语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只有掌握的知识多了,上博天地君亲师,下通当今文工理医农,学富五斗,尤其是养成人格教化功能,有了这种深度的内涵显现于外的气质,才能对客观世界有宏观的视野,精神境界也就会随之水涨船高,不但举止得体,谈吐不俗,而且情趣高雅,追求内心的平和、宁静、恬淡。一个内心恬静的人,即使将手按在黄金上,心也不会变成黑色。抛弃了物质的羁绊,生活无需用名车、豪宅以及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来炫耀自己的品位,因为他能从一杯清水中品味纯净;无需用名人字画来充实自己的家居,因为山河大地无处不是最美的画图。用智慧武装起头脑的人,不一定天资聪颖,但才思敏捷、拥有智者眼光;身材不一定性感,但富有魅力,给人以美的震撼;容颜也会随着时光一天天老去,但身心依旧年轻靓丽;虽貌不惊人,没有车载斗量的财富,但浑然天成的高雅气质令众人赞叹不已;即便身着朴素便装,也能显示出清新、淡雅和纯朴;即使座在简陋的小茶社,也能品出清香;端起粗茶淡饭,也能吃出香甜。自古寂寞出文章。许多艺术大师不管从哪个方向走进艺术殿堂,随着境界的提升,不少人选择离群索居,过上了陶潜式遗世独立隐居生活,有的穷得手里只剩下三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好还是炒了好,穷得心如止水,却不动声色地痴心创作,为社会奉献出传世经典之作,那其实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一种至高至上的美。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根深才能叶茂。学识越丰富,我们的心里才越宽绰、睿智、博达,告别了无知、愚昧、混沌,就会努力地去打造自己的人生品牌,不断完善和充实内在的魅力,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懂得欣赏美,善于追求美,像郭沫若所说的,知晓“美不在乎外表,而在乎内在的精神。要内部澄清、有思想、健康、才能、德行……” 由此可见,品位与时尚隐藏在超群的学识里,融化在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它是一盏点亮人心智的烛光,它是扬帆远航弄潮儿使用的罗盘,它是给人以健康精神的千金方,它是我们追求“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人生最佳境界的逆旅驿站,它是一座需要永远守护的精神城堡。有了这样的品味追求,就能立志有所作为,为社会、为他人做更多有益的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旅程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页隽永的图景,也会使这个蓝色星球的富矿品位能够因为我们的儒雅品味而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