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语文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思想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能认真落实学校年级对备、教、批、辅、考各教学环节的规定,精心备课,向课堂要质量。工作中做到了"四必须",布置了作业必须收,收交了必须改,批改了必须评,讲评后补救。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特别是结对子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面",作业面批,学习面问,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面谈。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加大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力度,作文训练采用二次作文训练法,效果不错,使学生由原来的不会写到会写并能写出特色性的文章来。课余时间热心辅导有写作特长的学生,所教班级有十余人经常在《氵光河》刊物上发表作品,极大鼓舞和带动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

教学之余,积极钻研教学理论书刊,了解教学信息及教学前沿问题。工作中大胆进行教研实践,编订教学辅导资料:如《写作有轨尝试》,《迁移训练》,《强化训练》,《专项训练》等资料的编订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为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学期我们高一语文组还承担了《氵光河》(季刊第四期)的编订出版工作。我承担了主要负责工作,在不耽误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出版后本期《氵光河》以较高的质量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工作中热心帮助新教师,还为其他生病有事的老师代课近20节。

由于扎实有效的工作,工作中我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所教的两个班均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年级同层次兄弟班级前茅。在本学期的学生评教中,我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文化课教师,在本学期举行的宁阳县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本学期我还举行了一次县级公开课并受到好评,论文《语文教师的素养》在学校论文大赛中获奖。

新年的到来 ,预示着新的开端,新的起点。在新的起点上,我将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六年级一年的教学一晃而过。作为六(1)班的语文教师,在学生毕业之后,静下心来,收拾一下一年的忙乱,反思一下一年工作的得失,几多感慨几多欣慰,又有几多遗憾在心头

现将本期语文教学作一下总结:

一、重视夯实基础知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听记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的革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重新温固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这将终身受益。

3、重视营造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①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②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③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我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三、不足、遗憾

当恋恋不舍地送走这一届的学生时,心中总有几分遗憾和愧疚,总觉得还有许多同学应比现在更好一些才对;有些工作应该能做的更好一点才是。比如,像这一届的石志勇、龙明童。杨培等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好,可以多加引导,加以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培养等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地流逝,六年级的教学任务也告一段落,当我想我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教了不少,也学了不少,它们一定会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人从教十多年来,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坚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个思想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态势的创新型教师。本人从事了三届初中毕业班工作和一届高中毕业班工作,十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摸爬滚打,经验教训的不断积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念,这些观念也为我平时教学工作和本学期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特就此文阐述 如下,希望得到方家的指点。

一,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1、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老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都是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因此,在高一年,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2、以课文为语文教学的例子,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本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唯课本论,不要把课本当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师只是把“例子”(课本)讲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彻,却不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不去从生活中采掘大量鲜活的知识,不去做适量的“习题”,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所以,我在高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力求压缩讲授课本的时间,尽量地多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应该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学科教好。据我所知,几乎在所有学校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少。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必须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这个矛盾没有设法解决清楚,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3、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很难有能力的提高。

高一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认真的扎扎实实的做好这项工作。 还必须明确语文学科各阶段的目标。 语文学科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以前报道过的任小艾带的初三毕业班作高考语文试卷,平均成绩超出北京市总平均分3分多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想办法把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不敢放松。

二,关于阅读教学

1,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一般课文用1--2课时来完成。 为了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首先要简化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只要求达到一个目的。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包罗万象,想面面俱到、毫无遗漏的教给学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没有可能。俗话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从教学效果来说,必要的舍弃是应该的。理想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从宏观进行,一学期、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放在一起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落实到每一节课,就必须有每一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能够不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尽量不放在课堂上讲,这也是压缩授课时间的办法。课前预习工作要落到实处,每一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都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便于老师检查的。粗读课文,疏通文义,分段归纳段意等一系列工作,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可以在开学初切块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由他们组织整理,上课前三分钟抄在黑板上,底稿上缴,一月整理一次。

2、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句式变化、关联词用法、常用修辞手法以及其它语法知识,应该有机的切分到每一节课文当中,有计划的复习加深,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的积累,是很难有能力的迁移的。

3 、向课外延伸的问题,我一直束手无策,因为材料匮乏,学生手头连最起码一本《读本》也没有,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这个问题可望解决,但是,课外活动如何与正课有机的配合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研究。

三,关于作文教学

我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 以下四点:

1,高一阶段要求学生把各种文体的基础打扎实,把各类文体先写得规范些。

2,“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我不赞同我们学校硬性规定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的那一套一统化措施。如果不依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一味强调作文的精批细改,把语文教师围困在作文堆里忙个不停,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作文批改应实行学期积分制。每一次作文明确一个训练点,完成训练任务即得满分5分,每学期要求完成40分的指标,分数不足可以用作文数量来祢补。作文指标没有完成的,从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中一次扣除。用这种办法逼着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多写作文。我已经试行一学期,效果不错。

3,要求学生坚持“课前三分钟讲演”的讲演稿撰写,以作为作文课的补充。

4,利用每周一节语文课的有利条件,开展诗歌朗诵课、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说读方面的活动,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四,关于课外语文活动

针对课余时间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下用于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少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势在必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课余活动以外,我设想在高二年开展以下活动。

1、每天一首唐诗鉴赏;

2、每节三个成语介绍,并要求同学根据这些成语连串成一段话;

3 、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小评论;

4、定期举行作文竞赛,择优汇编成优秀作文选集;

五、本学期教改、教研成果小结:

1、举行以构建听、说、读、写合一活动训练,初见成效。

2、学生在校级“公民道德建设”故事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第四名。

3、本人在这一学期撰写了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处交流、发表。其中,在《南安教育信息网站》“教师交流中心”排行榜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重点班的语文教学,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家里父亲病重,单位任务繁重,一方面我是班主任,带两个重点班的语文课,一方面又要参加师大省骨干教师的培训班,面对如此的重担,我精心安排了时间表,尽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上午去师大培训,中午去照顾父亲,下午在学校上课,处理班务,盯自习,晚上在家备课,完成培训作业。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从高三下来后,对高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比如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一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重点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两个重点班,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本学期根据总校和学部领导的工作安排,担任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学任务是必修3和必修4的两个模块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学期初,总校和学部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宝玉挨打》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电影《红楼梦》“宝玉挨打”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

课外,还建立了《成语积累本》《查漏纠错补缺练习簿》《日知录》等,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组织成立了中学部文学社,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并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中学语文资源站”发表,目前,已有20多篇文章在网上发表。  六、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现在的在校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每一节的培优辅差课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七、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  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的状元经验,学习方法,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本学期根据总校和学部领导的工作安排,担任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学任务是必修3和必修4的两个模块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学期初,总校和学部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宝玉挨打》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电影《红楼梦》“宝玉挨打”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课外,还建立了《成语积累本》《查漏纠错补缺练习簿》《日知录》等,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组织成立了中学部文学社,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并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中学语文资源站”发表,目前,已有20多篇文章在网上发表。

六、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现在的在校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每一节的培优辅差课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七、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

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的状元经验,学习方法,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本届高一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编教材,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任教的两个班一个重点班,一个平行班,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我任教高一(5)(7)班语文,改变不了生源,只能改进自己的教学,适应眼前的教学对象。教学中,我狠抓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自己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常规工作1.积极参加定期开展的语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高一语文组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不是一时热火朝天,一时悄无声息,而是坚持每周三教研、备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本人积极参加定期开展的语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从中学到不少东西。2.积极参加互相听评课。本学期语文组众多老师献上了一堂公开课,供大家研讨。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力。我能积极参加互相听评课活动,学习讲课人说课,谈讲学设计,然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3.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进行教学改革——自主学习。教学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并贯彻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落实常规教学,抓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测试等五个环节。结合学校推行的“教案——学案”教案法,编写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案、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提高了课堂效率。4.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着力培养高一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文学积淀,提高文学素养。对于作业规范、课堂常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中的宣讲和培养不遗余力。有时课堂落实不了,经常会在课余时间为个别学生的良好学习规范的养成付出心血。因为我们着眼的是学生的将来,我们相信从高一落实学习常规远比新知识的灌输意义更重大。5.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对高中学习的深层认识,使学生及早的适应高中学习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高考准备。二、积极探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学生文学积累少,还谈不上作文材料的多样、新颖),进行作文序列设计,建立了一条由规范训练到自由写作的路。高一重点是训练记叙文,具体方式是先选好范文,分析讨论范文的结构,严格按照范文仿写。仿写一遍不够,再写第二遍,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总之,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我们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信心百倍的迎接下个学期。

时光匆匆,转眼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来所走过的足迹,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教科室工作计划,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组制定了适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计划,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教法》等理论书籍,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视角,以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我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发挥语文在教改中的龙头作用。其次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二、抓好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踏实有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恰当精要的补充练习,增加上课的非预设性,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缸水”的教学态度。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概括、判断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语言,让学生在温和、宁静的情感中学习,使学生喜欢上语文。

3、课后反思,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我们语文组在

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之后,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写好听课反思,这样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广益。

新课标的备课量很大,所以集体的力量更重要,我们组以互研组为单位定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统一教学进度、教育目标、讨论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教学得失。尽可能多地从网络上、书本上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各课资料,力争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质量。

5、作业反馈,落实为重。

这一学期,组织了两次作业大检查,发现我们的作业布置大有改善,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动手动脑并重,课内课外兼顾,但发现在作业反馈上有点忽视,“二次作业”的落实不够,学生的错误往往有普遍性,掌握才是根本,所以我们组特意为此讨论开会,探讨落实的措施。

三、发挥网络信息的优势,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结合教科室工作计划,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制定网络教研的计划,让每位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案例、论文等,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了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教研水平,同时也推进了我校教研的整体水平。

尽管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仍然有很多不足,如教研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互研组互研热情不高,一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够端正,有的教师在读书活动中疲于应付,这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所要亟待解决的。有人说“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的,教研的路还很漫长,我们需继续努力,积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

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本学期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做到资源共享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集体备课是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一环。每篇课文指定一位主备教师,由主备教师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备课主讲人重点讲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因为教无定法.其他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结合本班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案。随时随地或组内集中交流教学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单元的集体备课或课堂教学提供理性指导。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备课组成员相处融洽,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共享。

二、认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1、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知识结构能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我们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之初,补充相关语法知识并结合单元训练,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扫清障碍。从半期考和单元检测来看,学生掌握的仍不够理想。

2、前引后连,温故知新,在比较、参照教学中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直接对接。

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初中教材并利用时间熟悉、钻研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温故知新”教学法。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以旧带新,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通过回忆初中的内容,加深对于高中课文知识的认识。

3、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我们有意识地放缓教学进度,有步骤地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检查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

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本学期我们主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预习的习惯,广泛阅读习惯,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书写工整规范与坚持练笔的习惯。

(一)、为了促成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写读书摘要,做课文旁批补注,建立语言文字类小题库,建立作文素材档案。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练字本、随笔本,督促学生坚持练字,鼓励学生主动的写作。

(二)、为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我们在学生军训期间就印发推荐书目和古诗词背诵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三)、为传播经典,每天晚自习利用20分钟时间全年级集体诵读《论语》。

(四)、为落实文学名著,采用分章讲解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用四周时间讲完<家><巴黎圣母院>,本学期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名著改编的电影《《家》《巴黎圣母院》,使学生的阅读能得到真正落实。

(五)、备课组研讨气氛融洽,探索氛围浓厚,全组教师积极实践生本教学.

四、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苏亚瑜、林景媚、付玉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中学生爱祖国作文大赛获不同等级的奖项。单桂青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市级科技创新活动获二等奖。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直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原则。高一是高中学习的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在研究教材,教学方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

一、夯实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从字的书写工整来看,根本不成形。写作连最基本的记叙文都不会写。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日常语文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平时语文教学中始终贯彻,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每周练好一篇钢笔字;利用阅读课,广泛涉猎与语文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写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利用课本中的例子,适当迁移到写作中,写感想、心得体会、片断练习等;除了课堂作文,每周的周记一篇,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一定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将班级中优秀作品张贴在板报中以示表扬。作文基本做到全批、全改,直到改满意为止。抓好晨读训练朗读能力及背诵。利用小组长考查默写情况,高度重视单元测试与补救,注重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情况。文言教学必须在翻译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基础不会很扎实。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是:每文必译。或预习时翻译,或课堂上翻译,或课后翻译,总之是一定要把翻译落实。学生能够翻译文言,那其它的知识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本期的文言文,学生也全文翻译了。从实施的结果看,学生的文言学习是很有效果的。

现在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自习课培优辅差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的状元经验,学习方法,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

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尽量做到少讲,精讲,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感悟的时间。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实现课堂高效,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一、 考试性质和指导思想

高一年级联考的性质是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常模性水平测试。其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遵循《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精神: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坚持水平考试的性质,依照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或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

正确对待考试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考试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说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不允许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

二、总体情况分析

据报送材料,我市2007年语文学科高一联考学生为9303人,据各校成绩统计,全市的均分约为66.22分,难度系数大约在0.66,难度相当理想。最高平均75.6分,最低平均43.05分。

三、试题分析

数据统计方法:第Ⅰ卷的数据来源于几所学校的数据统计(有些学校的数字是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完全数据,信度相当高),第Ⅱ卷的分析主要来源于各校报表和分析材料。

下面根据数据统计,逐题进行分析。

(一)第Ⅰ卷分析

第一大题(即第Ⅰ卷)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分值为26分,平均得分为13.8分,得分率为53.2%。难度系数约为0.53,难度比较适中。

第1题考查学生正确认读汉字的能力。全部正确的项是D。该题得分率为64.6%,难度系数为0.65,难度适中。选择B项的考生所占比例约占四分之一,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熨贴”的“熨”的读音。

第2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考生得分率为42.8%,试题的难度系数约0.43,难度比较大。该题正确选项是A,误选B项的考生所占约33%,说明相当多的考生对“沧桑”的意思不了解。

第3题考查学生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答案的选项是B项。该题得分率为45.2%,难度系数约为0.45,选C项的考生约占28.5%,因校对失误,该项“苦心孤诣”应为“苦心孤诣”,所以选择该项的学生也应算正确,因此该题得分率为73.7%,难度系数约为0.74。

第4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和运用近义词的能力。该题得分率为18.2%,难度系数为0.18,难度相当大。其中B项是正确选项。考生误选A、C项和D项的分别为占32.5、29.2%和19.7%,说明有80%多的考生对一些常见近义词还不能很好地辨析,不知道在具体语境中怎样准确使用。

第5题考查学生的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试题得分率54.1%,难度约为0.54,难度比较适中。考生错选C项的约占25%,该项的“豆蔻年华”一般用来形容十几岁的年龄,而此句说“平均25岁”,显然使用范围不当,这说明1/4多的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使用成语方面尚有缺陷。错选B项,认为该项正确的学生的比例近15%,说明这些考生对 “从谏如流”的词义和感情色彩掌握得不。

第6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正确选项是A,试题得分率55.2%,难度约为0.55,难度适中。考生误选B项的占21.5%,说明这些考生在一面对两面的知识上存在盲区。考生误选D项的约占16%,D项 “水平优越”搭配不当,可见一些学生对常见词语的搭配掌握得不好。

第7题的考查点为连贯,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试题得分率94.2%,难度约为0.94,难度相当小。

第8~9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该题得分率58.99%,难度系数约为0.59,难易适中。

第8题该题得分率70.4%,难度系数约为0.74,难度较小。该题正确选项是C,考生认为D项错误的约占16%,而该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学生之所以误选该项,大约是因为对“荡气回肠”的理解失误。

第9题得分率48.9%,难度系数约为0.49,难度略大。该题应选的选项是C,考生误选A、B 、D的比率先后约为21%、16%、21%。这说明学生缺乏对现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准确理解能力和对象征手法的把握。

第10~13题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选段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该题的分值为8分,平均5.25分,得分率约为65.7%,难度系数约为0.66,难度相当理想。

第11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其中涉及 “徒”“习”“固”“使”的词义的了解。该题得分率为65.3%,难度为0.65,难度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有19%的考生竟认为C项的词义相同,说明一些学生对常见词的多种意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

第11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曷”“熙”、常见文言虚词”为”和 “今方来”意思的了解。该题得分率为51.4%,难度系数为0.51,难度比较适中。该题的答案是C,选择D项的约占21%,原因大概是学生对“今方来”的“方”的意思不了解,这个词在初中多篇课文中出现,高中第一册也至少出现过两次,但对其词义为“正要”可能比较生疏。

第12题考查文言文虚词了解。该题得分率为67.5%,难度系数为0.68,难度理想。其中正确的选项为D项,是错误的,把“望洋”理解为“望着海洋”,纯属望文生义。值得注意的是约有20%的考生竟认为C项,可能是“以”和“以为”的辨析对于高一的一些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第13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和鉴赏该题得分率82.8%,难度系数为0.83,是容易题。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整体感知和分析能力较强。

奋斗中学建议,第Ⅰ卷文言文阅读应分实词、虚词、人物形象和语意理解四个方面设题,删除第11题,增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理解组合题,并重新整合第13题,将A、B两项分离出去。张占喜老师这种能为联考着想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令笔者十分感动,同时也可看出张老师对高考试题研究之深入。我们希望能更多地得到广大教师的这种建设性建议。

(二)第Ⅱ卷分析

第Ⅱ卷(含第四、五、六大题),共计74分。下面根据各校报送的材料,逐题进行分析。

第四大题共13分。该题均分为7.46分,得分率为57.4%;难度系数约为0.54,难度较适中。

第14题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该题分值5分,均分为2.34分,得分率为47%,难度系数约为0.47,难度略大。据临河一中的数据,约有1/3的学生能得满分,主要问题有:句式“何……之有”“不已知”、文言词语“厌、患、其、能”翻译不准确。

第15题为古诗文默写,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该题分值为5分,均分为3.53分,得分率为70.6%;难度系数约为0.71,属于偏易题。该题的数据基本和2006年的相同,这说明对学生的古(今)诗文的积累方面成绩比较稳定。学生默写的整体情况良好,但 “孺”“庭”“蓝”“意”等字易出现错误。一些学生积累的名句十分贫乏,连“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的名句都不知道。还有一些学生默写时出现加字、丢字现象。

奋斗中学建议,名句默写应标明出处,且应给学生留下一定自主选择的余地,这一条建议很好。

第16题考查仿写和连贯,该题分值3分,均分为1.54分,得分率为51.3%,难度系数约为0.51,难度适中但偏大大。杭后奋斗中学分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强,不能用“所给出的“萍的花果”推断出第一空应与“果实”有关的内容,也不能据句末的“居无定所,随波逐流”推知后两空应填写的与之相关的内容。有少数学生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全写成“萍”,未提及莲或写出莲的精神品质“出淤泥而不染”等。这一分析可谓切中肯綮,既深悟解题要领,也符合学情。

第五大题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和鉴赏能力,该题分值为21分,均分10.26,得分率为48.9%;难度系数约为0.49,难度较大。

下面是17~19题的分析,除了数据外,基本摘录自临河市一中质量分析材料。

第17题试题分值为4分,平均为2.33分,得分率为约为58%;难度系数为0.58,难度比较适中。

(1)考查对具有概括作用语句的理解。“标本”本义为“保持原样的作品”,文中多处提示其含义:一是“变成空壳废墟”,二是“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联系文章主旨、标题和结尾所描绘的景物来看,最恰当的应以“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中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学生三种答案都有,一是说明其筛选信息不全面,二是说明其缺乏分析、比较和选择能力,三是说明缺乏整体阅读能力,与文章的主旨不挂钩。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阅读区间,或从四段中找到“与它封闭的本质发生了矛盾”。问题在于多数学生照抄原文,将“村庄的本质”表述为漏窗、砖雕和木刻的作用,而不能根据题意,进行筛选。可见,审题训练,不仅在作文中非常重要,而且在阅读题中也同样重要。

第18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比较、分析能力。该题分值为9分,均分为4.29分分,得分率约为48%,难度系数约为0.48,难度略大。

该题采用对比的方式命题,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命题形式,单纯筛选信息巧妙,但学生存在的问题恰恰在这里,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表述时,只说桃花源怎样怎样,或郭洞村怎样怎样,没有将二者进行对比。另外一些学生在比较不同点时,表述不全面,这样问失分较为严重。

第19题分值4分,均分为1.28分,得分率为32%,难度系数为0.32,偏难。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态度的评价能力。多数学生能写出喜爱、惋惜等词语,但不能准确写出其对象,尤其是对古村原貌的表述,范围过大。部分学生能概括出古村未来的期待,应为正确答案,因为这是相对封闭而描绘的景象,“走出”“湿漉漉的蹄声”这些词语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第20分值为4分,均分2.36分,得分率为59%;难度系数为0.59,难度比较适中。

根据奋斗中学的质量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①审题意识不强,如17题要求写成句子却只写了几个词语,18题末能体现“比较”;②整体感知不到位,如18题是比较异同题,学生找不到或找不完整准信息;③表达能力欠缺,病句较多,尤其是概括能力较差,表述空泛笼统。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该题分值为40分,平均约26.9分,得分率约为67.3%,难度系数约为0.67。

据报送上来的文字材料,各校对本次作文命题评价比较高。

奋斗中学认为:作文题开放易发挥,回归传统重思维。无论是多元的背景材料,还是半命题作文的形式,都易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从而呈现给阅卷者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富有个性。同时通过这种半命题(《 生命赠予我的财富(礼品)》)的方式来限制学生天马行空,引导学生重视审题,不能随意写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题目中的“财富”或“礼品”应该是自我发展的重大催化剂,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不至于偏题甚至跑题。半命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去宿构或套作。奋斗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审题不过关,学生往往不加斟酌就要横线上填写自以为是的词;②选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无关;③胡编滥造,缺乏真情实感;④行文不规范,如随意分段,随意隔行,随意写题记;⑤ 书写不规范,随意涂改。

临河一中认为,从评卷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可以较好地把握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正常发挥,体现出个性。临河一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不注意审题,一是忽略材料中的“那么你呢”的句子,一是忽略文题中的“我”,自始至终没有“我”出现,泛泛而谈。②不注意立意,立意不高。

奋斗中学建议,作文应严格按照高考两等级四类卷评分,这个建议很好。

据奋斗中学的质量分析材料,评卷老师感觉到第Ⅱ卷普遍存在书写不太规范、审题意识不强或不细致、答题不够规范、遣词造句不够准确等弊端。

四、试题分析

奋斗中学认为本套试题具有“依托教材重基础,导向明确引《读本》”“语料亲切重人文,回归传统重品质”“作文开放易发挥,回归传统重思维”等特点。

文言文命题选自《读本》而不选课外的内容,这是采纳了许多教师提出的命题用《读本》的建议,而且2006年的质量分析也曾指出“命题时适当从《读本》中选用文段”。

第3题该项“苦心孤诣”应为“苦心孤诣”,因校对有误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得分。

有几所学校建议分值变为120分,这里面有一个学科平衡的问题,需要研究请示。

关于试题题量的问题,有的学校建议题量加至24~25题。高考的时间为150分钟;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题均为21道小题,而我市的也是21道小题,题量已经不小了。题量不再加大,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思考留下时间。各学校也应该从高一起,就应该注意使学生养成拿到试卷要多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关于试题结构,笔者认为不一定非要亦步亦趋地跟在高考题的后面,高考考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构,我们也非依样画葫芦不可。试题的形式均应从学期期末考试是常模性水平考试而非选拔甄别考试这一性质出发,以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还应考虑与初中的衔接。

有的老师建议删去答题栏。可能提出此项意见的老师不清楚,试卷之所以专设答题栏,是因为有的学校没有使用答题卡的条件。删去答题栏暂时还办不到。

五、各校质量分析简评

统计数据翔实、信度可靠的学校很多,其中好的学校有临河一中、临河三中、奋斗中学、巴中、五原一中。文字分析最好的是临河市一中(撰写人张振军)的质量分析,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执笔人张占喜)的质量分析也很好。

有些学校的统计有数据失实和计算错误的情况;或文字分析敷衍塞责,三言五语,笼而统之,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有的教师对教育统计学的一些概念缺少最起码的了解,只是凭着感觉走,说某道试题学生得分率是百分之百,可他们统计的学生的得分率仅51%;另外文字描述的学生得分率和数字统计表的出入很大。还有的质量分析以命题分析为重点,这一部分的内容占据2/3的比例。

有几所学校没有交来质量分析,使这次质量分析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全市高一语文教学情况,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弥补的缺憾。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考试用卷在内容上兼顾高初中知识衔接,兼顾课本语文知识积淀及课外语文能力发展,力求体现新教材特点、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结构上与去年高考题型相仿,以促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考模式。关注高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开放思维、创新能力。

二、学生答主观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粗心,审题不准,提笔就写;

2. 泛泛而谈,没有重心;

3. 语言含混,表达不清;

4. 想创新而不得其法,不伦不类;

5. 思想贫乏,作文模仿成分较重。

三、考试成绩统计

班级 人数 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高一(10) 73 7% 97% 124 85 109.2

高一(11) 73 4% 95% 122 81 108.7

四、教学反思

(一)提倡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

方法一:确立阅读目标。把课文作为一个信息集,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主要信息。阅读中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是重要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

方法二:精耕细作读文章。

方法三:呵护学生质疑勇气。课文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阅读是对文章的阐释与反应,学生的情感体现、艺术熏陶、思想升华、价值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独立地或与教师一起倾听课文和言说课文。

方法四:倡导批判性阅读。

(二)提倡个性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作文拟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扣题,尽量不要摘题

我们在拟题时,往往摘取话题中的请以“××”为话题的“××”做题目。其实话题作文中话题、提示、要求三部分是完整的统一体,话题是确定写作内容的依据。提示是为了开启写作思路;暗示写作方向;限制写作范围。要求是写作的总体导向。拟文题时就要紧扣这三部分,认真、细致审题,然后再拟定文题。记住:话题≠文题 。

(2)要新颖,不要平淡

(3)要大题小作,不要小题大做

文题小,文章的切入口就小,就便于写深、写透。话题中提示的写作范围广,如果从大范围拟文题就很难驾驭,主题也不深刻,何况范围太广,无从下手。

(4)要切合文意文体,不要游离话题

作文文体: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文体的选择有两个条件:一是考生是否擅长,二是材料特点。

作文内容:

散文最容易空洞,既要有好的语言,也要有哲理性很强故事,不要只是空洞的言辞,尽量做到有血有肉,不要给人一种只见语言(形式),不见内容的感觉。

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内容必须为自己所熟悉的事,不要瞎编滥造,亲情友情最容易打动阅卷人。

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写,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

可以自己在考前准备一些哲理故事或亲情故事,高考时也许用得上,但注意一定要切题扣题。



本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依从“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命题思路,顺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且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紧密结合,在总体方向上与发展趋势保持平衡,而在坚持与去年题型基本相似的基础上,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继续又并有创新和发展。“稳中有变,稳中求新”,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于试题的评价

(一)试题结构与赋分

题号

题型

赋分



基础知识

15分



社科文阅读

9分



文言文阅读

12分



古诗文鉴赏、识记

24分



现代文阅读

21分



语言表达与运用

9



写作

60分

(二)试卷特点

1.关注课改。 试题的模块设计与课改对应,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写作三大块,突出了模块教学特点,突显了新课程的要求。

2.注重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卷首先突出对语文的积累的要求。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激活能力。 试题注重将课内知识积累和课外能力的迁移结合起来。检测范围为高中语文第1、2 册,考题基本兼顾了两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同时注意对能力方面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认真读书与认真听课的意义,对转变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有较大作用。如默写8分、基础知识15分等均考查文本内容。文言文阅读、翻译体现了考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而且通过“一句话概括”的题型来检测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诗歌鉴赏题是考查两首唐朝绝句对比阅读,选材范围扩大了。尤其是其第(2)小题,简要分析两首诗歌在“虚”“实”手法运用的特色。 思辨色彩浓郁,且设题巧妙。答案开放度大,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考生对诗歌的分析评价有更大的空间。

4. 回归语文本位,倡导关注生活 试卷注重回归教材。试题几乎都可以用教材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试题恰当地选用了课本中的语料。字音字形辨析题、词语熟语选用题所选字词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切合《考纲》“常见、常用”的要求。课文默写、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试题,大都能凭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熟练掌握而准确解答出来。另外,现代文大阅读的多项选择题也延续往年与教材课文内容结合考查的做法,今年的选文为小说《香雪》。

除了与课本的联系更加紧密之外,试卷更有意识导向关注生活。试卷在选材方面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生物、文化、体育、环保、教育、家庭等多个知识领域,信息含量大,对于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如三篇阅读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诗歌鉴赏由往年的一首变为两首诗歌的阅读。第21题汶川地震,作文“用观察的眼光,发现你我身边的文明细节……”这些都在引导语文教学关注生活、开阔视野,积极开发语文资源,使语文立足课堂而走出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总之,这种回归教材、导向关注生活的试题,做到了融文学性与现实性、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既有助于进一步感悟语文学科教与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检测功能,有益于学生考出好成绩,有利于鼓舞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还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是一份受到普遍肯定的试题。

二、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分析在市直属中学的赣一中、赣三中,赣四中和师院附中里头随机抽取了6个考场共239名考生的试卷进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如下:

1.成绩分析

表一:总体得分情况

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不及格率

难度值

122

33

94.11

0

64.85%

35.15%

0.63

表二:各分数段人数情况

范围

0-89

90-105

106-120

121-135

136-150

人数

84

102

52

1

0

占百分比

35.15%

42.68%

21.76%

0.42%

0.00%

表三:各小题得分情况

小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小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1

3

2

0.67

2

3

1.51

0.50

3

3

2.15

0.72

4

3

1.54

0.51

5

3

1.69

0.56

6

3

2.62

0.87

7

3

1.87

0.62

8

3

0.74

0.25

9

3

1.74

0.58

10

3

1.88

0.63

11

3

2.81

0.94

12

3

1.13

0.38

13

10

3.49

0.35

14

6

3.95

0.66

15

8

5.27

0.66

16

5

2.17

0.43

17

6

3.54

0.59

18

6

3.33

0.56

19

4

2.86

0.72

20

4

1.54

0.39

21

5

2.76

0.55

22

60

43.5

0.73

表四:各大题得分情况

分数比率 题次

项目

一二三









满分值

36

24

21

9

60

平均分

21.69

12.72

11.9

4.3

43.5

优秀率

4.6

2.09

2.51

3.77

0.04

及格率

46.03

45.19

53.56

43.93

100

不及格率

53.97

54.81

46.44

56.07

0

难度值

0.6

0.53

0.57

0.48

0.73

2.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选择题阅卷看,做得好的是文言文整体阅读,满分的学生有但不多,30分以上的学生有不少。答题较差的是基础题,第5小题(辨析病句)大部分学生丢分;社科文阅读没有注意从文中寻找对应的句子,所以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特别是第8题错得较多;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辨析,大多数学生不解“引”的意义,可能复习时未细读课文注释,平时基础不扎实,能力不足所致;整体阅读第12题丢分多。选择题得分低的仅为3-6分,甚至有部分学生得零分,估计是时间不够,复习也不全面、透彻,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文言翻译的得分也不够理想,学生字字落实的翻译习惯尚未形成。

诗歌鉴赏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得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分值为6分。题目难易度适中,绝大部分考试能找出王诗中最能体现离愁得字,并做简要分析,也能阐述两诗在虚实结合中得各自特点。但考试在答题时也存在以下不足:答题技巧欠缺,阐述不够充实,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例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很有特色”生搬硬套术语,以读后感代替鉴赏分析,混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答非所问,今后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指导。

背诵未能与默写结合起来,名句默写《阿房宫赋》两句、俄国作家契诃夫,教师、学生重视不够,因此失分严重,错别字也较多,只有第(5)小题做得较好。

对文学作品阅读题的16题,部分考生能分点答题,能套用题中概念;基本能理解题意;基本能联系全文答题。部分考生答题思维敏捷,能另辟思路答题。但大多考生答题过泛,过于笼统。机械第套用题中概念,比如承上启下,总领全文,过渡,前后照应等。在分点答题时,有的答题要点重复,错别字太多,如“铺垫”写成“铺店”或“铺毡”,“承上启下”写成“层上起下”。17题能结合原文分条分点答,条理清晰。由于题目难度不高,所以学生能从文中或多或少得选取一些信息,并通过摘录原文语句来归纳概述。但针对一个问题,多数人只能找出一点,或只队这一个方面进行探索,无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学生无法把握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因而在答题时,只能看到一些表面上的信息,无法深入到文中的语句里去找到信息点。未能把握关键词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做18题时能够从原文中分析出要点,普遍概括的比较全面。没有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对主题理解不清,不能从正面肯定。但也有不少人审题不清,没有充分理解题意。19题的正确答案为AD,选A的多,答得很好,说明,学生对“借助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境” 这种手法理解到位。部分错选CE,说明他们对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还掌握不够,对比拟手法和主题理解不够。出现这些差错的原因是学生未能细读文本,冷静作题,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还不到位,艺术手法的分析不够准确,这与不能静心阅读文本有很大关系。

语言运用与表达部分的20小题,大多数都审题清楚,表述简明,准确,也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答非所问,抓不住主要信息,或忽略了字数要求;大部分同学答21题时能按要求答题,但错别字比较多,修辞格的运用不明晰。也有的字数过多,还写了一大段,不符合标语的简洁写作要求。

考生写作文时能结合时事热点,符合文章合为事而作的写作要求,体现了中学生关心天下事的高素质。生活细节能融入文中,使文章亲切自然,感染力强。部分学生文笔不错,语言优美,采用层进式或并列式的结构,材料新颖,能与观点联系紧密。关注社会热点,巧为观点服务。以小见大,针砭时弊。主题鲜明,思想健康,能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并以之入文,抨击不讲文明之风,褒扬文明风尚,对文明的思想认识深入人心。基本能达到规定的文章字数,立意深远,风格“大器”,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条分缕析,逐层深入,挖掘深意,基本不会离题,最高分判得56分,文思活跃,独辟蹊径,结构严谨自然。低分作文较少,但是中庸作文较多。有话可说,字数充足。

不足之处是取材基本相似,文题开阔却视野狭窄。涉及文明只有“公车让座”、“不乱扔果皮”等简易、俗滥题材。立意的深度不够,文章只能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没有思想性。文章空话、套话、大话连篇,文章犹如政治家发言稿,毫无文学性可言,无法忍受。还有部分学生文章措辞不文雅。卷面不够整洁,内容之间毫无关联。材料陈旧,且不会改用。套作现象频出。言之无物,泛泛而论,东拉西扯,胡编滥造。运用材料生拉硬套,不注意选材角度,立意肤浅,缺乏深度和新意,千人一面。无论叙事,还是议论还有相当一批学生停留在小学水平,思路含混不清,文章毫无构思可言,下笔随意而行没有很好审题,出现了不少逆命题的文章,如《文明的堕落》文章泛泛而谈,多观点,欠具体。如《文明是天,文明是地》《文明是云朵》《文明你我》《文明是人类》……言之无物,内容贫乏,立意不高远,泛泛而谈,甚至东拉西扯。立意不高,行文平淡,事例缺乏,单一化严重拟题宽泛,行文空洞,缺少具体感受。议论题材与记叙、小散文文体混淆严重。答了出现牵强联系抗震救灾时间的文章。不能化用课本的材料,活学活用。设题的形式较好,但内容太老套。平时学生阅读不够,体验不深。亮点作文太少。不爱思考、缺读少练是作文低分的死敌。不能学以致用,视野狭窄。读书读报关注社会少。对社会现象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独立思考。大众话题写出俗烂文章,是近年来考生难以克服的问题。说理泛泛而谈,多观点,说理的方法要求不明确。不摆“事实”,未阐发道理

三、关于今后的应对策略

(一)落实新课程理念,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研读《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深入钻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模块教学的意义、目标、性质、特点、地位及作用,从宏观上把握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和教学要求,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彻底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1.要从三维目标出发,做好整体教学设计。在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以及各个专题提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有效地实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要以主题为依据,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是模块大主题下的小主题。因此,单元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本单元主题而展开,解决好单元主题的教学问题,同时也通过解决每个单元问题,达到有利于整体上解决模块的问题。

3.要以问题(专题)为抓手,做好板块教学设计。也就是从专题出发提出(切分)的一个个问题。以问题为抓手,设计好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好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景,提出具有深厚底蕴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思想情感认识方法等方面的冲突,形成解决问题的冲动和驱动力。

4.要围绕目标,做好课时教学设计。 尽管三维目标模块教学主要是在主题、单元(专题)、板块(问题)的层面上展开教学设计的,但最终还是要通过课时来完成,只有课时教学才是实施和完成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因此,我们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地做好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较好地到达知识、技能目标。

(二)研究课标和新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

备受关注的《200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已经出台了,要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强化新大纲的解读,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不断提升驾驭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三)注重课本,夯实教学基础。

基础知识是考试的载体,必须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不少题目是“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尤其是文言文阅读。再如默写题,阅读与语言应用的解答也需要整合语言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回归课本,认真研究课本内容,仔细分析、筛选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链接点,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勤动脑筋、学以致用,适应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的情况。积累好基础知识,如成语。加强修改语病的教学,加强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特别是翻译和鉴赏(包括古文和古诗),明确课前预习要求,加强课后复习的要求和检查的力度。。

(四)加强作文的规范化训练。

1.审题的训练:一道作文试题常常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写作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用体裁的文章。但“自选文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具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二是学生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照这种文体的“体式”去写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文体的意义打过一个浅显的比方,他说,对于写作者来说,文体是很重要的,如同木匠一样,桌子就是桌子,椅子就是椅子,你不能把桌子做成了椅子。

(五)加强文学名著的教学和文化经典著作的教学。

1.文学名著的教学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这是大纲规定的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名著导读”是人教版的重要栏目,与“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2.文化经典著作的教学

因为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化成果的标志,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在青少年阶段读这样的书,可以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是人生终生受益。

(六)加强积累梳理,注重探究发现。

根据课标的精神,新教材设计了15个梳理探究的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树立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有的侧重探究文学和文化现象。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提高对语文的整合、鉴赏、领悟、创新能力的。



一、关于试卷2007—2008学年(上)期末检测的高一语文卷在试卷是一副新面孔:“积累与应用”“阅读与鉴赏”“作文”三大块“三足”而立。这种试卷的结构与往年按照旧高考命题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模式,是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省高考语文的现状和走势综合考虑的。具体来说,试卷力求突出的有这么几点:

1.突出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新特点。2007年是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都在有序的运行。因此,作为高一年的期末检测应当做到既能有效地检测我市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状况,又能积极地发挥对全市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因而,试卷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得到发展方面的检测。既强化了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又注意到学生的积累与应用。同时,根据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散文的阅读试题的命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开放性与探究性,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注意结合教学教材内容。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之一。试卷根据检测的性质作适当延伸拓展的同时,尽可能注意教学教材的内容,比如,语音、词语(成语)、默写、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考查均来自教材或教材的要求。

3.考虑福建省自行命题的特殊情况。自2004年我省自行命题以来,我省的高考语文试卷经过多年的改革,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减少选择题(把原来的第Ⅰ卷第一大题放倒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增加作文的分值等。检测卷有意体现这一些方面的特点。

二、考试情况

从各校反映的情况来看,试卷能较好的体现新课程的要求,适合我市的教育教学情况,较好的发挥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可以说,考试的目的是达到了。从市直的情况来看,市直考生(漳州二中、漳州三中、漳州五中、漳州八中、一中分校、立人学校)共2636人,高分率是0.9%,及格率56.6,平均分91.6。这样的成绩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市直学校本届高一年语文学科的状况,即优生不多,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少,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学生居多。

三、存在问题

试卷暴露了我市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的一些缺失。从市直学校的答题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有:

1.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如成语“天壤之别”在具体语境上的运用是否准确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联的基本常识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对联的结构与词性相同都没有掌握好。知识的积累重视不够,默写题的错别字特别多,在高考加大积累分值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尚有待于加强。本卷文学作品的阅读《村庄》语言优美,意蕴丰富;在试题的设置上除了个别的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外,多数的试题基本是中等难度的,但学生的答题却不是很理想,如“本家奶奶问她是不是日本人的本意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却在试卷上大骂日本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新课程《高考大纲》也提高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分值,因此,加强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了。

四、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这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比如在试卷中,不少的学生连什么是记叙文都搞不清楚,这是不应该的。而关于记叙文的写作,则是本学期的教材的重点。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说我省已经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列入高考的考试范围,就照常理来说,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培养学科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可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主动阅读,在课外有效地组织学生的阅读应当落到实处。否则,到高三再来重视则可能来不及了。



一、试题总体情况

1.命题原则

1.明确体现“考纲”要求,难易度适中

2.重视基础知识考察和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

3.坚持对语文能力的全面检测,突出对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

4.试卷重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强化题型的多样性,即注重所学重点知识,也具有较高的高考前瞻性。

2. 试题总体评价

这次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高一语文下册,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其中也渗透了许多前面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平时偶尔接触但没有系统练习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训练。这套试题的结构、题型设置、试题数量都与高考试题保持一致,只是根据全卷满分120分的情况,适当调整了一些题的分值。试卷中未出现超出命题要求的偏题、怪题;试卷和参考答案基本科学、规范;题意表达清楚,语言准确、简洁,试卷知识面分布很广,试题注重对双基的考查,同时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出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结构

试题共20道题,试卷满分为120分。第Ⅰ卷10个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第Ⅱ卷为背诵、翻译、赏析、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写作等内容,满分90分,其中作文占50分。试卷题量适中、难易区分有度。

从试题内容看,全卷中等难度的试题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全卷分值的50%,容易题约占38%,难题约占12%。 试卷难度:中等。

试卷区分度:较高。

4.学生成绩统计:以某学校的B层班级进行分析:

及格率:78.18%,平均分:76.76分,最高分:90分,最低分:59分。基本达到了检测目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语文(Ⅰ卷)试卷分析

题号

满分人数

得分率

主要失误实例与失误原因分析

3

38

58.4%

不少同学选择D项,没有正确理解“怡然自得”的用法

5

50

76.9%

部分同学选择A、B对概念理解不清

6

52

80%

没有弄清作者使用材料的意图

7

49

75.3%

对“认识”理解不明确

8

57

87.69%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9

46

70.76%

对“请”的用法理解不细

基础题完全按考点分布,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偏易,字形完全是教材内的词语。但学生对字型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能把字型和字意结合起来。例如;萌孽。个别同学对病句的类型分类还不是很清楚以至不会辨析,这也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和没系统练习造成的。科技说明文的考题不难,只要认真梳理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但个别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全文作者观点和论述的层次的模糊,于是选错。古文内容好理解,选项中也多是学过的课文句子,多数学生还是可以掌握的。选择题整体难度较低。

语文(Ⅱ卷)试卷分析

题号

满分人数

得分率

主要失误实例与失误原因分析

12

10

63.7%

缺乏对鉴赏的基本理解和技巧把握

13

39

91.2%

个别同学背诵不扎实,特别是字形错误

14

9

65.2%

景物描写作用与作品结合不紧

15

8

62.3%

分析题不够细致,不能围绕主题把握

16

12

63.2%

整体概括能力不强

17

37

89.1%

个别同学忽视了对现实的联系

古文翻译总分6分,平均得分3.12分,最高6分,最低分为0分。涉及到的主要是被动句式和一些实、虚词的掌握,体现“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财货连毂,弥竟川泽”中有词汇是学生没接触过的,但从全文角度可以估译、顺意,学生做题的感觉大体意思明白,有个别细节处不能翻译到位,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较弱。题的难度偏难,但基础扎实的学生完全能答出来。

诗歌鉴赏的难度较低,问题较集中明晰,对于没有系统接触古诗词的学生来说也不是很难。同时,诗歌注解等于把答案指给学生的情况下,个别学生也不注意,加上在平时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于是不能打得好。

背诵部分完全是第二册语文书的课文内容,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任选其一。有的学生审题不细,很多是两个选项都填写,加之个别句子不是名句,学生重视不够,加上对字形的忽视,答题效果不很理想。

现代文阅读是根据第二册小说部分而选择小小说《伞》的。各题的难易有梯度,其中14题关于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平时教学中一再渗透的知识点,学生好理解,只需要结合作品来说明罢了。15题较难,但也不是无从下手,毕竟武德与武艺的关系还是好理解的,一般学生都会得一半的2分。16题也是有难度的,但学生也可抓住一两个采分点。17题是开放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主题理解力。从答题情况看,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答题能力还是有些距离的,特别是14、15、16题学生不能从主题角度把握理解而失分严重。

语言应用题中仿写有些难度,能结合人物关系和作品来组织文字还是很考验学生的知识面的,但学生因审题不细致而丢分的还是较严重的。一句话概括的题学生主要是忽视“水下”的特点而造成失分。

作文50分,内容上学生很好把握,但普遍缺乏生活,语言能力普遍较弱,事例的堆砌较严重,很难真正意义上的拉开分差。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薄弱。很多基础题、送分题无法得分或得不到高分。如:第1、2、8、9、10题,诗歌鉴赏题,14题的景物描写作用理解。

2、分析能力较差,无法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如:第11题翻译和12、13题诗歌鉴赏,15、16题的阅读理解。

3、学生平时学习不重视。如:第1、2题,背诵题。

4、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自我总结做得不够。如:18题仿句,12题诗歌鉴赏。

四、今后应注意的方向:

1、对基础知识(如汉字的音形义和病句、成语)的积累与巩固,必须加强,让学生自觉重视起来。

2、古文的基本功要加强,句法和实词、虚词的掌握要强化,直译和意译的衔接要多练习。

3、古诗鉴赏方面,在今后讲古诗词单元时,应将鉴赏术语、思路和答题技巧等交给学生,培养诗歌语感,使答题更加规范化。

4、加强对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从总体上提高现代文阅读能

力,同时兼顾一些答题技巧和规律。

5、加强作文训练,特别是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学生文采方面要多加引导。

6、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注意教法。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人性差异,加强双基教学,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注意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做到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7、提升学生的语文重视度,特别是加大课堂知识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和学科能力的潜移默化的调度。从而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试卷评价

(一)总体评价

本次试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语文)》为指导思想命制,突出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理念。

试题依托教材,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指导教学为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测试,注重语文基础积累,立足课内,延伸课外,重视知识勾连和能力迁移,原创题较多,难度适中,能够检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情况,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课堂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特点

首先,课内基础知识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语音、词语(成语)、默写、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考查均来自教材或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夯实基础。其次,文学、文化名著进入高一试卷,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语文学习的本源,提高语文素养。第三,文言文阅读,甲乙两类不同文段的选择,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发挥,试卷区分度较强;现代文阅读题目设计合理,难易适中,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作文题贴近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气息,能较好地体现写作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发挥。

(三)存在的问题

本次试题也非十全十美,由于考点覆盖全面,题量较大,导致学生答题时间偏紧,这将在今后的命题工作中加以注意。

二、实测分析

实测数据抽样及统计图

学校类别

学校名称

参加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一级达标校

古田一中

729

63.98

75.03

0.54

二级达标校

屏南一中

603

57.41

48.26

0.50

周宁一中

677

62.73

78.20

0.70

寿宁一中

685

59.90

62.34

0.29

福安三中

814

60.10

54.00

2.6

小计

2779

60.04

60.7

1.02

三级达标校及非达标校

宁德二中

309

56.45

36.57

0

宁德四中

145

47.48

8.97

0

宁德五中

539

57.13

46.20

0

实验学校

376

51.53
高中高一语文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

18.88

0

寿宁二中

552

52.00

26.40

0

福鼎二中

678

55.40

43.40

0

福鼎三中

442

54.20

31.40

0

福鼎六中

463

59.50

47.90

1.1

福安八中

464

56.34

43.0

0

霞浦六中

412

60.0

58.50

0.49

宏翔中学

664

62.50

76.66

0.3

小计

5044

55.68

39.81

0.17

总计

16所

8552

60.22.

47.23

0.36







(二)各小题抽样得分情况(得分率)及学生错误原因分析

根据各校(古田一中等)提交的质量分析,学生答题具体情况如下:

1.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病句、成语以及对课内文章的理解,虽然福建省高考已经没有考此类题型,但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必须给予充分的了解。此题平均得分10.2分,1-5小题平均分在4分以下,原因在于许多考生考前复习更多是依照高考模式,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如第3题“屡试不爽”的 “爽”是错误的意思,而很多学生望文生义造理解错误;第5题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还不到位,如“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既有现实主义意味,又有魔幻色彩,这一知识在课本“相关链接”有详细说明,可见学生对于教材未能作整体把握;第6题错别字多,会背不会写。因谐音而写别字较多,如将“苒”写成“冉”、“尽”写成“净”、“犹”写成“尤”,“潦”写成“涝”等。

2.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古典文学的修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此次鉴赏的诗歌是刘攽《新晴》,明白晓畅、情趣十足,容易把握,从品评炼字的角度、抓住核心情感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的角度设题考查,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与表达能力。本题总分4分,(1)题平均得分1.5分,(2)题平均得分1.22分。本题得分率68%。主要问题对全诗缺少总体分析,概括笼统,二是理解错误,认为此诗表达了孤独、寂寞、悲伤、思乡等情感,原因在于诗歌阅读训练不足,未能细细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阅读经验和表达能力欠缺,因而回答问题时用词不准确,缺少条理。

3. 文言文阅读

本题总分10分,选择题平均得分3分,翻译题平均得分3分。本题得分率60%。主要问题是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能力不足,第9题失分多,文言文翻译能力偏弱,出现理解错误、表达含糊、关键字词翻译错误、句式不明等多种问题。如选作课内文章《劝学》的学校,得分率大约77%。原因在于文言阅读薄弱,课内不扎实,课外难迁移,同时,学生对论说文的议论方法不了解,古文字词积累太少,使得在翻译时很难做到准确、通顺。

4.文学与文化名著

第11题,本题总分5分,(1)题平均得分1.63,(2)题平均得分1.1分,本题总得分率55%。50%学生名著阅读不够精细,囫囵吞枣。如C项中是欧也妮以自杀反抗,葛朗台太太晕过去,葛朗台才住手的。D项中梅与觉新自幼青梅竹马,而不是在军阀开战时才相识相爱的。而三个填空题,除了觉慧是主人公外其余的两人只能算上配角,学生对他们不熟悉。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化名著熟记程度不够,近半数学生对文化名著的主要情节只有粗略的印象,如对“许倩如”这个人物很多同学都有印象,但是写不出她的名字;少数同学根本没有读过名著。学生对文化名著兴趣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个别同学甚至会走“捷径”——不读名著直接看年级印发的名著材料,以偏概全;在复习阶段方法不对,没有对文化名著的主要情节进行重点复习。

第12题,本题总分5分;(1)题平均得分0.5分,(2)题平均得分0.6分,(3)题平均得分1分;本题总得分率42%。(1)题学生答“仁”或“仁义”;(2)题对语段“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理解有偏差;(3)没有结合语段光谈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答题不规范。原因在于读《论语》囫囵吞枣,没有把握孔子的主导思想,没有深入理解孔子的言论。

5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两大题,总分18分。

第一大题(第13-15题)8分,平均得分5.43分,得分率67%。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全面,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答题理由不充分等。

第13题总分2分,平均得分1.8分。选错得学生没看出B选项“本质区别”有误;第14题总分2分, 平均得分1.63分。文段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错误,造成理解偏差。错者多答为“今舞者,正是从人们平常不自觉的动作中,抽出最美的,规律性的东西……反过来摇荡人的感情。”“无论演员还是观者,都是最有灵感的高级生命”;第15题总分4分, 平均得分2分。考生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能力不足,造成漏答。错者多漏“造型美”、“内蕴美”(情感美)。

第二大题(第16-18题)10分,平均得分7分,得分率70%。

第16题总分4分,平均得分3.2分。许多学生漏答“店主用放大镜端详了老半天后告诉我:‘这的确是一条老项链,从重量上看很可能是铜皮里包裹了其他东西。’”第17题总分3分,平均得分2.1分。第18题总分3分,平均得分1.7分。

6.作文

本题总分40分,平均得分27.2分,得分率68.3%。造成得分不高的原因有:①题目的范围太狭窄,使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都是泛泛而谈,得分不高且梯度拉不开。②对话题“亮点”的理解有偏差。(可能由于语基部分内容偏多,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学生普遍反映时间不够用)受时间的限制,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很多同学都是把“亮点”转换成“成功”“勤奋”“坚持”“爱心”等概念来写,没能理解什么叫“亮点”。③写记叙文的学生文体比较清楚,写议论文的学生中文体不清的比较多,可见规范议论文的训练还要加强。也有部分同学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写作文时仅剩下30分钟,最后文章结构不完整。

三、命题及教学建议

针对高一年语文学科的状况,可以发现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少,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学生居多。以上情况,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如成语在具体语境上的运用是否准确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语音字词知识的积累重视不够,默写题的错别字多,在高考加大积累分值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加强名著经典阅读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主动阅读,在课外有效地组织学生的阅读应当落到实处。

3.文言文阅读,考查实词词义、文句的理解、句子翻译等能力,学生对一些实词的掌握未能落到实处或者未能实现知识的迁移,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学生对句子的翻译也有不少为实词所误,如对“故”、“举”“方等”字理解不够准确。教学中实词宜字字落实,尤其是关键字眼,更应不断强化。还有句式教学也要强化。课内阅读要夯实基础,课外阅读要加强训练。概括要点与抽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需要加强。

4.作文训练要规范,要有系统,要适当安排限时作文训练。在命题方面建议多采用新材料作文。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一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要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扩大阅读,加强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能太急功近利,一进入高中就直奔高考,那样只能欲速不达,误了学生。



一、试卷概况

本次试题由常州市教研室命题,我市各校步调一致,都使用了提供的试卷。试卷的结构与期中检测相同。二个部分:阅读、写作,分值为100分。阅读部分按照语文必修一、二几个专题相应的人文话题进行选材(基本素材来自教科书),试题的编制基本遵循去年高一语文检测的思路,适当参照2008年的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在前几年高一语文试卷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研习能力和自身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力求比较客观地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依据必修一、二教材的几个人文话题精心设题。阅读部分共有三篇文章,和必修一、二教材中的专题相应:《前方》节选——“月是故乡明”,《永远的蝴蝶》——“慢慢走,欣赏啊”,《虞初新志 八大山人传》——文言文阅读 。

2.选材注重课内外的整合,发挥导向的作用。阅读一半出自课内,一半来自课外,以人文话题为统摄。避免了以往语文检测中的唯课外化的倾向,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探讨教材中的疑难点,把平时的功底夯实。

3.设题时力求引领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从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4.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除12题的翻译、14题的默写、16题的写作外,阅读部分的题目的编制绝大部分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②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③结合文段或者具体的语境掌握关键实虚词的意义;④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适当兼顾初、高中的衔接,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每一篇文章的阅读中都有半开放题或者是开放题,在答题时,要求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三、主要问题及分析

常州市教研室最初的命题意图是要求各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70—0.75,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再加上命题模式与平时的阶段检测发生了变化,很难达到最初所期望的分值,当然也在我们的料想之中。

08年秋学期金坛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段分、均分统计

学校

实考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最高

最低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40以下

省华中

505

74.02

17.43%

99.41%

86

52

0

88

319

95

3

0

0

华实高

306

67.42

1.63%

90.52%

83

40

0

5

107

165

28

1

0

坛一中

819

68.63

2.56%

92.55%

84

20

0

21

371

366

52

7

2

坛四中

844

64.78

0.95%

80.33%

82

36

0

8

206

464

142

20

4

直高中

371

62.70

0.54%

70.35%

80

40

0

2

65

194

91

19

0

坛金沙

911

63.34

0.44%

71.46%

83

31

0

4

189

458

222

34

4

全市

3756

66.52

3.41%

83.25%

86

20

0

128

1257

1742

538

81

10

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得分率(抽样):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分值

6分

4分

4分

6分

3分

4分

3分

3分

得分率

71.8%

53.5%

62.7%

35.3%

52%

52.5%

56%

50.3%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分值

4分

2分

4分

8分

6分

8分

5分

30分

得分率

78.8%

82%

75.2%

67.6%

27.8%

90.6%

78.4%

73.7%

由于这次文言文阅读选文较为浅易,没有多少阅读障碍,所以学生得分率较高的基本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字、词、句的识记和信息的概括、提取(9、10、14),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一直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素养。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高一语文教学在文言文阅读的衔接上花了一定的功夫,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尚可。从这份试卷的第三块阅读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们都能准确入题,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选文中几个重要语句的翻译显得有些稚嫩,失分原因在于不能很流畅地组织句子。

写作能力马马虎虎。命题人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态、爱好、志趣,在寻找学生的思维点上花了功夫,以“小小的我”为话题,抽样均分为22.1分。

主要问题

1.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能力有待加强。比如说,第一块现代文阅读中的第4题,得分率最低,要求“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人生是一场苦旅?’”第7题“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都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段或者是作者的意图。《前方》在期中考试时已经设计了题目。

2.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能力亟待培养。应该说,这张试卷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会质疑、评判,放出眼光,读出个性,读出品味。当然,不是鼓励学生胡编乱造,而是基于文本前提下的赏读,在读进去之后,才能读出来。

3.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基本功十分欠缺。在现代文阅读中,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却在答题时模模糊糊下笔,文句的含义一直躲躲闪闪,不能结合全文,紧扣语境作深入的分析、咀嚼。比如说出自课本的第一篇选文中的第3题“即便是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分析句中‘家’和‘路’的含义。”其实只要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耐心概括即可,最终的得分率没有达到0.7。

4.审题意识模糊,对题干表述中的信息点的提取不是很到位。第2题根据题干应该有三个问题需要解答,但实际上有四个信息点:第一,前方指代什么?第二概括前方的特点,第三,概括前方的作用,第四,括号中的信息,每条不超过5个字;绝大部分学生和稀泥般地失了分,答题要简捷、明快、准确、规范。

5.文章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意识应该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不要像以前那样任意肢解文段、句子,强调整体性。其实不难发现,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中的每一道试题的编制都是紧紧围绕整体,力求引领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的研读、探讨、咀嚼,评判。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对教材的解读、钻研。同样的平台,新老教师都要和新教材一起成长,自我语文素养的积淀首先体现在解读陌生文本的能力上。对语文教科书不重视,对语文不重视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学。高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2.加大课堂教学语文思维的含量。认真研读一下《高中语文课标》,把基本的理念的内涵咀嚼透彻,并努力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做些文章。我们其实要反思一下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一般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注入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接受性学习,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或者是答案,很少有自己的主动参与。课改的理念一直被拒绝于课堂。可能我们从此以后要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学会自我解读、主动探究文本,从而真正落实“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让我们的学生读出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可以结合《读本》加大文言文的阅读量,拓宽文言文的知识背景;反复诵读,培养必要的文言语感,消除陌生感,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古人,走进传统名篇、经典,汲取人文素养,为我所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式阅读,建构精神支架,读出阅读个体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走进去,跳出来,不断积累,厚实自己的文言功底。

4.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告诉学生审题的步骤、解题的过程,评讲要到位。受题海战术的影响,学生解题时心理急躁,因此审题意识、解题规范意识较差,在现代文阅读中不能根据题干寻找关键字词句,从中寻找重要信息,因而失分严重。

作文当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强,遣词造句不是很顺畅,错别字较多;要向学生灌输“真情出至文”的意识,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来,这样才能打动阅卷者;要强化选材集中的意识,努力做到“切口小,挖掘深”;加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努力使学生语言基本功上一个台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5.在认真研究、钻研教材,鼓励每一位语文老师自编练习,备课组共同研制每一次的阶段测试,集思广益,增强协同作战的能力。

6.尽早让所有学生走近名著,走进名篇,及时告诉学生现今的高考对语文学科的总体要求。必修三、四、五几本教材的课本教学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条件优越的备课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相关的课文整合,精讲几篇经典文章,腾出点时间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尤其是《课标》中提及的名著名篇),在方法上引领,在能力上提高,尽最大的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要轻易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提优拔尖,重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的心理疏导。



高一语文备课组一、总体情况概述:

本次期中教学情况调查卷由我校老师自行命题。命题时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必须突出“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命题所选材料基本以必修1为主,即使是课外阅读材料,也是与教材相关性比较密切的。二是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语文能力的考查,其命题的导向性是引导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具体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1题考查的是语音的辨识,错选的主要是A、C项。

第2题考查成语的辨析,错选A的较多,主要是对A项成语的感情色彩辨析不清。

第3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一部分同学未能概括,一部分同学未能审清题目要求,要求写短语却写句子。

第4题写辩词,许多同学未抓住对方的观点。

2.对试卷的评价:

这部分试题难易适中,紧扣课文又紧扣高考,有很好的导向性。

3.教学建议:

(1) 在平时加强积累,并在实际中活用语文;

(2) 平时多加强审题训练。

(二)文言文阅读

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

选择题部分:大部分同学能拿9分,错误率最高的是第6题,文章理解不透。翻译句子部分:实词或有些关键词翻译不到位,部分同学语句不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是是非非,不能准确分辨词语的词性。

2.对试卷的评价:

文言文部分质量较高,检测了实词、虚词、内容理解和句子翻译。这些都能清楚地看出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平时是否认真学习文言文,这能对文言文起到很好的检测作用。

3.教学建议:

学习文言文还要夯实基础,将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重要句式等落实到位,并且一课一查。还要在平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发养成对文言文整理归纳的能力,以新知带动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功效。

(三)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日暮》

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1题:既要指出具体图景还要说出图景特点。这两点各占一分。

第2题:诗歌鉴赏基本知识薄弱,对诗人情感把握不到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迟暮”的情感找不到。

2.对试卷的评价

该试题对高一学生来说难易适中。

3.教学建议

适当展开专题训练,规范答题模式。

(四)默写

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1题“生”写成“性”。

第2题“砺”写错。

第3题 漏掉“也”。

第4题“凌、顷”用同音字代替。

第5题“溯“易错。

2.对试卷的评价

名句默写基本上是学生所学过的内容,重视平时的积累。

3.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默写时字要写工整,笔画清晰。

(2)平时教学时提醒学生注意错误类型,精良避免重复犯错。

(3)要求学生默写完后认真检查、防止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不必要失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

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11题概括事件,概括不全面。

第12题对表达特色的提问显得茫然。

第13题句子的作用的分析,不知道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第14题对文章主题把握不到位。

2.对试卷的评价

设题较细致,四大题属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角度都比较好,且设问明确,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及写作手法的考查,抓住了小说阅读的重点,出题质量较高。

3.教学建议

(1)在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读懂文章的同时也要读懂题目要求,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强化基本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2)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和概括筛选能力。

(3)注重学生对写作方法、表现手法等语文专业术语的积累。

(六)作文

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

一类文章极少,主要是个性化、细节化、文笔妙的文章太少。二类文章不少,较好的议论文,能写自己的事,因事悟理,立意积极,语言尚可。三类文章比重大,记流水账的,写遥远的缺少个性的,写他人的最后能转而扣题的。四类文章不写自己写别人,也不写自己收获的,不写自己的过去,假设来写,构想愿望的。二三类文章是主流。文章结构一般不影响得分,字数少时硬伤,要酌情扣分。

2.对试卷的评价

扣紧题目关键词句,“珍藏”要求写对自己来说很珍贵的人或物,要写出人或物的价值或特别之处,对自己的影响或感悟。

3.教学建议

狠抓学生写作基本功:不写错别字,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多练笔;还要过审题和组织表达的大关。



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采用的是漳州市新课程模块水平统考卷。此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分值为150分。试卷分为八道大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文言文阅读(14分)、诗歌鉴赏(6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科技类文本阅读(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语言文字运用(13分),写作(70分)。

总体来说,这份试卷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模块三的教学设计,一是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亦考查语文的基本功,二是对接高考,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考的有关题型,从而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有一定的难度,有较好的区分度。

本次考试各班平均分82、2。班级平均分相差并不多,及格率66%。总体上看中上的学生较多,但遗憾的是拔尖的学生较少,后进生也有相当一部分。

现将答题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名篇名句的默写常见的做的较好,但“王”、“丛”“惘”写错误的学生很多,说明在积累名句方面尚须加大书写抽查力度。

2,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得分相差较大,15分得7分的居多,反映了学生对浅易文言实词掌握理解不理想,对课文不熟悉,如重要的字词“之所以”,“其”,“反“及”“怪”许多学生还不能准确的翻译。

3,古代诗歌鉴赏6分得3分居多,对作者的人生经历结合诗歌的鉴赏把握不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类型、术语、方法把握不准,缺乏分析。

4,名著阅读试题出自《家》《巴黎圣母院》《论语》,《红楼梦》为简单的试题,故答题质量一般,说明在阅读名著还须加强引导。

5,现代文阅读考查小小说,在答题上扣题不紧,读题不仔细,不能够紧扣文本内容来解答,不能够准确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不能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较差。科技类阅读得0分的很多,说明学生对科技类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欠缺技巧,应加强科技类文章阅读技巧和解题指导。

6,语言应用方面得分率不高5—8分,语序排列得0分的很多,说明学生在语言逻辑方面尚须指导,不能根据上下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语言表达不能抓住语段的中心作答,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和指导。 7,作文绝大多数能扣题,中心亦较明确,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材料不能很好把握和理解,离题的现象也有相当部分,文体出现失误,应用事例出现偏差,不能证明论点,比如字数少,错别字,卷面较乱等。在今后教学应加强议论文的辅导和教学,理清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加强议论方法的指导,加大训练力度。

二、建议

1.试卷

(1)继续立足于教材出题,全面检测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基础知识积累、基本技能形成,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然也是我们教学和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

(2)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强化学生作文训练,形成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技能,是语文教学和教学检测的重要内容。是否可细化作文考查的能力点,细化作文评分细则,以便更客观准确地来检测教与学情况。

(3)更多地考虑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在基本技能检测方面,从考查学生能力的获得到考查学生能力的迁移。

2.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字词的书写、认读、含义及用法等都要扎实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2)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学习虽强调记忆,但也应落实到方法的指导上。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在讲解词类活用、句式前,考虑到学生语法知识的匮乏,适时补充相关的语法。加强翻译和断句的训练。适当补充课外文言语段。学生每周一段文言语段的练习及翻译,并及时进行讲评。 (3)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抓住了诗眼,扣住了关键词,联系过去知识积累,破解意象,把握主旨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学生首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熟练运用相关的鉴赏术语,重视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充分重视课内古诗文的教学,注重诵读,培养语感。采用课前三分钟的诗歌鉴赏及课后背诵默写的形式,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积累课外诗歌名句;补充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4)文学作品的阅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在考场时间紧张、心理易浮躁的情况下,谁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把握主旨,谁就能在解答试题中胜出。要多做些文本阅读理解的指导工作,不能光讲解题思路。要引导学生A理解题干的要求和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掌握答题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组织符合命题要求的文字答案。B熟练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筛选不能有遗漏,整合要能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语言转换。C根据高考改卷往往按点赋分的特点,建议有若干方面内容的答案或赋分较大的答案分点作答。一点一个方面,每一点要有提示语,点与点之间要有区分度,语言要力求简洁明了。

(5)作文训练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真情实感;要训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可靠的材料加以证明。要加强作文的基础训练,如: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的练习,以达到作文的规范要求。加强作文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特别是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学会对材料的纵向剖析。最后要加强审题训练,避免犯低级错误

(6)要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率(%)

82

70

52

98

4

82

66

26

72

34.5

37.5

题 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得分率(%)

18

57

76

62.8

51

24

89.15

78.68

第一大项语言基础知识(第1——6题) 得分率:64.67%

第二大项文言文阅读(第7——11题) 得分率:47.2%

第三大项诗歌鉴赏(第12——13题) 得分率:37.5%

第四大项现代文阅读(第14——17题) 得分率:53.45%

第五大项默写(第18题) 得分率:89.25%

第六大项作文(第19题) 得分率:78.68%

语基部分

第1——6题:

第1—6题的均分应在12分以上。

典型错例:

1、错的最多的是第5题,答案是D选项错选C、B的较多。

原因分析:

甲题支中有“西湖”二字,很多学生因被“西湖”二字误导,故错选B或C项,却未审清“谪南粤”;

2、错的较多的是第3题,第三题属于成语使用,这种题目的错因就在于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到位。

对策思考:

1、审题要仔细,不能想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成语积累要加强。

第7题、第8题、第9题分析(略)

第10题的均分在2分左右,“许”“虽”得分率较高。我们补充了答案:像第10题的“许”翻译为“许诺”也可,“易”译为改变,改换,更换也可。

第11题学生如果写“吴太学称赞《阿旁宫赋》写得好”,这样可得1分。写“崔侍郎听后感到惊讶或惊奇”,可得1分。写“太学生们争相传阅《阿房宫赋》”,可得2分。

典型错例:

第10题,1、“许”译为为“赞许,许给,许配”、“虽”译为“虽然”、“易”译为“交换”。

2、整个语句翻译不通顺,意思与原文大相径庭。如“请吴王答应这个条件,杜牧虽然是个百姓,但是不能收买他”。

第11题,1、答案是照抄原文,如“五陵十树辈读一卷书,就而观之”。

2、内容概括不完整,尤其是主语缺失情况较严重。

3、课文理解不正确,如“见惠第五人”理解为举人,状元第五。

对策思考:

1、文言文的日常教学中注意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的积累;

2、翻译句子注意字字落实;

3、答题是审题要清楚;

4、全文大意要整体把握,关注文言文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第12题(略);

第13题:

均分2分,少数同学答题思路正确,得满分.多数同学答题套话,空话,扣不住要点,无答题思路,故失分;

补充答案:

1、三次咏叹,一次比一次强烈;

2、运用间隔反复的方法;

3、加强语势,情感升华,逐层递进。

典型错例:

学生写成,如运用重复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描绘情景,渲染气氛,画龙点睛,表达感情基调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表达方法不同;结构上起对称作用。

对策思考:

1、加强修辞方法的训练;

2、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诗歌,诸如从思想内容,思想情感,节奏,韵律,诗歌的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作具体分析,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3、训练要有教师点播到位,重在感悟,探索,找到答题思路。

第14题

1、均分在2分—4分之间,得零分的情况极少;

2、种蚕豆的心情:“随意”等词亦可;

吃蚕豆的心情:欢快、高兴等词亦可;

3、种蚕豆的心情写成“期待”“闲暇”“愉快”“辛勤劳作”等;

吃蚕豆的心情写成“对过去的怀念”等丝毫不关联的词句,未能很好地理解文意;

4、引导学生看透文章,吃透文意,抓关键段落与语句,准确答题,不可“顾左右而言他”;敲边鼓,答题不到位,答不到要点。

第15题:

1、采用的修辞手法(2分),大多学生能答出,但表达效果答案不完整,均分在3分—4分之间;

2、答案也可写成“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答题时学生只写了拟人和比喻,而表达效果内容回答不够具体;“生动、形象”等语文术语没有答出;第一句“成长的喜悦”,第二句“色泽的献润”类似的词语学生答不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能答出;

4、总之,学生这块答题笼统,表意不准确。要注重答题技巧和提高阅读理解句意的能力。

第16题:

1、第一问3分得分率不高。1—2分

第二问情况较好,大多学生能得2分。

2、“生长环境”写成“生长条件”“生命力”“种植方式”等。

3、第一句不少学生只讲具体的句子,没有作概括,得分不高。

第二句能答出衬托和反衬,也有只答对比,没有答出类似“蚕豆的品质”的词语。

4、高一学生能够针对文章内容较准确地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也能条分缕析地答题,但如何对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还要作这方面的引导与训练。

第17题:得分率不高,尤其是第2问,不少学生得零分,均分在2分多

我们补充了答案:如“心颤”的意思亦可写成“激动”、“震撼”、“触动”。

典型错例:

1、“心颤”理解为“心动、颤动”;

2、“心颤”直接写成“心为之一颤”根本未加解释;

3、“为什么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呢”,这一问,学生的回答与提供的答案有一定距离,有的只讲有顽强的生命力等等,基本不得分;第2问得分率较低。

对策思考:

1、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以偏盖全,断章取义;

2、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正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18题:得分情况:大部分在6-8分之间;极少数在6分以下。

典型错例:

1、“无以至千里”里的“至”写成“致”;

2、“如怨如慕”中的“暮”写成“幕”;

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也”写成“矣”

4、“故国神游”里的“神”写成“重”。

对策思考:

3、课堂讲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辨别一些易混的字,如“至”与“致”,“慕”与“暮”

4、作业批改中,遇到这种典型的错字,要多讲,多强调。

作文分析

作文题目:像是一首歌。

我们补充了评分标准:

1、未扣“像”,30分以下;

2、有“像”,但无主题,31-36分;

3、有主题,但不深刻。37—42分;

4、有文采,有创新,主题深刻,42分以上。

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

1、来自生活,来自亲身经历的事情,故写起来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2、从历史或文学名著中寻找材料,有厚重感,新颖独特;

3、将人生际遇、感悟和“歌”的特点紧密结合,巧妙延伸,拓展“歌”的深度和广度。

典型问题:

1、“戴帽”或“穿靴”式作文居多,除去“靴”,不知在写什么;

2、本、喻体之间牵强,如“秦桧是一首变调的歌“,生拉硬扯,毫无美感;

3、另起炉灶,随意成文,不看题目,如有同学写“我爱听奶奶唱的歌”;

另类理解

把“像”作为名词理解,如“图象、实象、虚象,如同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在我们身边演奏着一首悲喜交加的乐曲。”不过这些还只是少数。

对策思考:

1、要重视审题训练,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2、做个有心人,多留心观察中学生身边的人、事、物,多积累点作文素材;

3、学会灵活运用素材,使素材更好地为主题服务;

4、要阅读背诵经典的作品和名句,增加作文语言的美感。



由武汉十一中命制的高一语文联考试卷,既紧扣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又和高一课本知识点相呼应,整份试卷题型和命题难度均符合考纲精神。本次考试,我校文科最高130分,理科最高134分;文科平均分110分,理科平均分107分。下面,以高一(20)班68名学生为样本,对试卷展开具体分析。

一、学生考试答卷情况

第1题语音辨析题,3人选错,得分率96%,此题难度不大,说明对课本字词抓得比较实,有成效。

第2题错别字,2人选错,得分率为97%,选错原因或是对字形不熟悉,或是缺乏应变能力,平时教学还需增加随堂检测环节,并注意字形的辐射式教学。

第3题成语题,32人选错,得分率仅53%,失分原因主要是对于成语本身太陌生,做题时只能瞎蒙。需尽快抓紧落实成语的记忆。

第4题语病辨析题,23人选错,得分率为66%,这一题包括了病句的各种类型,有区分度,是一道很好的考题。

第5题标点符号的用法,26人选错,得分率为62%,这个考点练过多次,这个得分率实在太低。同一知识点,反复练习,多见题型,非常重要。

第6题筛选“始祖鸟”的相关信息,6人选错,得分率91%,证明学生基本阅读能力比较好。

第7题筛选“始祖鸟进化”的相关信息题,17人选错,得分率75%,学生对于原文的“模棱两可”和选项的“斩钉截铁”之间的差别,还缺乏认识。

第8题内容分析和概括题,26人选错,得分率62%,失分原因同第7题。

第9题推断题,23人选错,得分率66%,选项中的“最理想”“一定会”“最早的”混淆了判断,而D项设题有疏漏之处,“还不能”的结论也只是建立在“人们推测”的基础上,不够严谨。

第10题文言实词,10人选错,得分率85%;第11题3人选错,得分率96%.这两题难度不大,得分情况较好。

第12题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33人选错,得分率51%,“在洛阳有良田美宅”迷惑性较大,而“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又藏得较深。文言阅读教学,需兼顾字词及整体理解,考试时尤其不能忽略细节。

第13题文言翻译,第一小题平均得分2.8,得分率93%,第二小题平均得分3.3,得分率82%,第三小题平均得分2.7,得分率90%,显示了学生文言翻译已基本具备 “踩点意识”。

第14题诗歌鉴赏题,第一小题描述赏析画面,平均得分2.5,得分率63%;第二小题抒情特色辨析,平均得分2.4,得分率61%.学生还缺乏诗歌鉴赏术语的积累和运用经验,需经过

高二的系统学习才能真正上台阶。

第15题名篇名句默写,平均得分5.3,得分率89%.对于失分原因,需排查学生,落实措施,补好漏洞,该记的记牢,该一笔一划写规范的就写规范。

第16题比较“绿色”的特点,平均分3.9,得分率97%.

第17题关系分析,平均分3.5,得分率84%.

第18题语句阐释,平均分4.8,得分率80%.

第19题结尾语据分析,平均分3.6,得分率90%.

这四个题区分度并不大,但不得不承认文章选得很好。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告诫学生,一定要联系上文有关内容,找出与题干匹配的主要信息来思考。

第20题补写省略号的内容,平均分0.85,得分率21%.因这题紧贴课本,失分如此严重,证明在教学中对课本的关注还不够。

第21题仿写,平均分3,得分率75%.今后练习关注准确的表达就可以了。

第22题拟标题并提忠告,平均分2.2,得分率55%.部分同学忽视了题干中的“给矿主”信息失分,而阅卷时对不同大案的宽容度也不够。

第23题作文,平均分45,得分率75%。失分主要原因是审题意识不强,扣“心窗”不准确。表述过程中只会堆砌素材,导致空泛无生活内容。

二、考后教学策略

1.夯实基础,提高得分率

前五题的语言基础题不能忽视,还要强化,错误率高的学生可以反复做题研究找出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提高正确率。文言文翻译中暴露的问题很多,有的实词积累得少,有的虚词没有掌握,有的文言句式没有过关,学生的语境意识差,对策是精讲文言文,让学生反复读记一些典型例句和特殊用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涉及的分析表达特色题要补充相关修辞和表现手法知识: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现方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借代、对偶、夸张),一般来说,对表现手法一是阅读后加以确认,二是会分析如何运用(主要指语言表达),三是能分析说出它表达上的好处或效果。

2.“导练”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了解了高中语文考试的知识点要求方向,要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需在落实课文解读的基础上,又在应试技巧上下点工夫。平日要精选习题,对出错的题进行解剖分析,让学生去分析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熟悉规范答题的表达要求。指导可以把学生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差距,可以得多少分,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做一次,看提高了多少得分。指导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一起寻找失分的原因,分析提高的方法。

3. 阅读剖析,提高作文

本次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审题意识不强,题目不好好读,没有完全读懂题目就下笔。不少作文的内容空洞,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来自现实的生动新鲜、生活气息浓的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很少对材料作分析,特别是不能把材料和所给题目合起来具体分析说理,导致扣题不紧,说理无力;文体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也较差。指导学生选准对象,研究几篇适合自己写的高考满分作文,从中借鉴手法和得到启示;读一些简短的美文,尤其要熟记带哲理的精彩语句。



一、试题覆盖面及难易程度

试题分三部分组成:㈠积累与运用;㈡阅读与鉴赏;㈢写作。试题按照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层级逻辑顺序命题,题目清浅活泼,注重应用,且有开放性。涵盖面全,难易适中。

二、试题的亮点

试题既重视积累,更重视运用,以达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中,⑴题补写诗文名句考察“积累”;⑵⑶题考察“运用”;㈣㈤题从“面”到“点”考察“积累”中的“运用”。对指导日常教学如何将“泛读”与“精读”结合,具有导向作用。

文言文阅读选材精细,无论是苏轼的《浣溪沙》,还是范晔的《后汉书、祢衡伟》。现代文阅读,既体现科学性——《识别生命大分子》,又体现人文性——《不需注释的生命》。同时,材料对学生如何做学问,做人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文“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的话题,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我笔写我心”,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写作。

三、一点不足

一、二卷未分离,题卷未分离,给阅卷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学科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 试题内容和形式:

以高一语文H版教材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为主要依据,主要考察学生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涉及词语的品味、修辞手法的辨识和文言常见语法知识的把握等,另外还有背诵篇目的默写。作文是半命题形式,属于写作第一单元"审题"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题型多样,难度适中。

二. 考试结果不够理想。

全年级6个班级的平均分都未达到60分,其中最高的班级为59.78分,最低的班级57.40分(正常的情况应该为63~65分左右)。

三. 主要错误举例:

1. 第2题:"弥漫"、"浸润"、"镌刻"、"瓢泼"这四个词语哪两个可以互换?简言理由。

--学生多不懂从这些词语与其宾语的搭配关系上来辨析,而是单纯分析词义,结果总是不得要领。

2. 第3题:解释"忤"字的意思。

--不知道。

3. 第4题:写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的前两句。

--默不出。

4. 第15题:解释"引车避匿"的"引"字。

--多答为"拉"或"牵引"(应当是"调转")。

5. 第21题:写出该文段是那个成语的出典。

--写成"完璧归赵"(应当是"负荆请罪")。

6. 第23题:解释"存审出于寒微"句中"出"的含义。

--写成"出生"(应当是"出身")。

7. 作文:以" 掠影"为题作文。

--不懂得"掠影"是什么意思。

四. 原因分析:

1. 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踏实,听课效果不理想。试卷中的多数内容课堂教学中都讲过,甚至在单元测验中操练过,但不少学生仍然答不出来或答错。如第四大题《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默写的内容也都逐人过关了,但考试时仍然忘记或写错,如《荷塘月色》、《白莽作〈孩儿塔〉序》、《诗经》选段。有的属于初中背得很熟的诗句,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现在都忘记了。

2. 一部分学生仍然没能适应高中的学习难度,对文言语法知识没掌握好。

3. 阅卷老师掌握的尺度比较严,导致扣分偏多。如第1题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学生如不写出"人物的主观情思不会以客观景物为转移"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就要被扣分;第15题解释"素"字一定写"向来",写"本来"就要扣分;第17题解释"且"一定要写"将要",写"将近"或"近"就要扣分;第23题解释"戒"一定要写"告诫",写"告戒"就要扣分等。另外,表达性题如第1题、第2题、第5题、第9题、第26题等很少有得满分者。由于此类因素导致平均分偏低了3分以上。

五. 下阶段教学中应当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1. 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背默,增加古诗文专项测验次数,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加强对学生的补缺补差工作,同时也可考虑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增加一些有难度的练习,抓两头,促中间。

3. 继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衔接过渡,尽快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钻研探究的学习习惯。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449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高中高一语文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为网友雨夜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