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大宅门里的故事的确很精彩,比起现在一些泡沫剧不知要多有味道了。那京剧里的铙、钹、锣、鼓的配乐就已经够吸引人的了,更别说那里头许多亦好亦坏,棱角分明的人物了。
不知怎么搞的,杨九红这角色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她的悲剧让我觉得非要说两句不可。
大宅门里有两个悲剧人物,一个是原先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后来赏给了七爷做姨太太的槐花儿,另一个就是打从一脚跨进大宅门就没好日子过,一直活在苦闷与不平之中,出身青楼的杨九红。说实在的,杨九红这个角色,是最能体现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局限性的,也是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写照。
杨九红出身青楼,按当时的地位若要排个三六九等,她必定是最最龌龊的,为人所看不起的人。事实也正是如此。二奶奶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她当然不能在眼里容下这么个不干不净的人。然而杨九红有错吗?难道她天生的就要一落地就入青楼吗?不,当然不。她一定是有生活的不堪负重,有命运的被逼无奈,青楼毕竟是个令人厌恶的地方,她自己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希望从良,她要赎身,然后跳出这块肮脏的地方。在她遇上了白景琦后,她也为人妇,为人母,她的可爱与善良不能不说是白景琦要她的原因之一。也许白七爷自己不太清楚,不过他清不清楚似乎都没多大关系,问题是二奶奶不清楚,二奶奶那保守派一圈子里的人都不可能看清楚。她们习惯一棍子把人打死,最好是扫地出门,落得个干干——净净!
二奶奶她们不会正眼看待杨九红,她们的眼里永远有着祛除不掉的蔑视与嘲笑,心底里是这么想的,固而行动上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有些行动在中华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上是说不过去的。杨九红被玉芬姐从济南接到大宅门里,她的亲生女儿家丽被二奶奶夺走,不允许母女见面,还告诉她她的母亲是多么多么的卑微、下贱,以致于近二十年后,女儿仍是不肯认自己的亲娘。天下哪有儿女不认爹娘的?又不是大义灭亲,不认爹娘,就是大不孝!中国人为国,一个“忠”字在先,在家,便是“孝”字当前啊。杨九红自己是做到了“孝”字当前的,虽然最后二奶奶在临终时说不许她披麻戴孝,她还是亲手缝制了寿衣、寿鞋。不论怎么讲,家丽的态度总是没有道理的。杨九红也是个女人,她也有母爱的本性,要不你说她怎么会拿钱让白景琦去救他那个没有出息的儿子呢?这种可悲可叹的事,罪魁祸首正是封建统治下的落后思想。
我说杨九红是个坚强的女性。她忍受了这么多的歧视和悲痛,她依然要强。她主动去替白景琦采办药材,她靠她特有的聪明、机警和外交手段,赢得了成功。其实不难看出,她有精明的算盘,她想借着这次办货的机会能够成为大宅门里核心人物。她有这个能力,在这个宅子里,二奶奶死后,除了白景琦(也许还得带上香秀),就她有这个才干了。只可惜她错了,错在她的天真,错在她的出身,连原本只是个丫头的槐花儿都不把她放在眼里。槐花儿说得没错,她好歹是二奶奶赏给七爷的,再怎么着,也比杨九红这个窑姐儿强。这话让杨九红气得发疯,逼着槐花儿上吊自尽。戏里的人说杨九红刚来的时候不见得有那么坏,不知怎么的,那些年就变得特恶毒。其实还是那句老话:人之初,性本善。要不是这吃人的封建社会,这落后的思想怎么能杀人呢?杨九红变坏,变得恶毒,也是被逼的。二十年来,你要她把那么多的怨气发泄到哪里去?她心里诸多的不平又应该往哪儿搁呢?就从这点来讲,白景琦也不可能有这能耐去摆平槐花儿与杨九红之间的矛盾。槐花儿气量不大,也很单纯,但她单纯得很愚昧,不是吗?所以,她的悲剧也是那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
杨九红和槐花儿的悲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相同的悲剧,都是那个社会,那个社会的思想局限性造成了这两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