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要注重用户的理解,因此,常常需要对一些用语也需要反复考虑,要让用户理解得正确,自然。
有些经典的设计在英语里面非常好,但翻译成中文之后常常觉得不合适。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碰到过,我就讲一个最近碰到了小例子。
在iphone的交互设计规范(HIG)里面,有定义一种叫模态视图的界面。意思是当用户在主界面点击某个动作的时候,会触发一个小任务,这个任务是独立于主程序的结构的。这个任务的界面会从屏幕的低部向上升起,盖住主界面。这就是模态视图。模态视图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离开,一是“cancel”,表示用户想中止这个任务。二是“done”,表示用户已经完成了任务。cancel和done不一定要同时存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一个。我觉得模态视图是iphone上非常漂亮的一个设计。通过不同的页面切换方式,来表示这个任务的独立性,通过“cancel”和“done”来表示对任务放弃或者完成。粗心的用户根本不需要关心是不是模态视图,也能顺利地使用,同时,细心的用户会被这么精细的设计,内在的和谐和美所打动。
模态视图是区分“cancel”和“done”的。虽然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但语意不一样。而且“cancel”是放在左边,和返回比较像,而“done”是放在右边,从左往右的顺序,到右边就完成了。“cancel”和“done”的存在,用户对模态视图不会有误解。
但“cancel”和“done”变成了中文的“取消”和“完成”之后,理解可能就会有误了。对于效率型和实用型的应用,我之前一直比较支持做成纯iphone的UE风格,如果是模态视图,最好就用“取消”或“完成”结束模态视图,不要用什么“返回”之类的词,显得不够iphone。我也一直不明白,中文的应用里,很多模态视图不是用的取消和完成,而是用返回。我估计是有一部分设计的人没有看过HIG,不明白模态视图的概念。当然,还有一部分的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因为使用“取消”会有误解,所以只能叫“返回”。这一点我最近做地图导航的时候才明白。
产品有一个功能是在收藏夹里面选择地点。收藏夹自然是以模态视图的方式调出。既然是调出收藏夹,除了选地点之外,还要能对收藏夹有编辑功能。我刚开始的设计是常规地在左上角放一个取消键,表示取消在收藏夹里选择地点这个任务,回到主界面。可是在与产品经理讨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用户编辑了收藏夹的内容,比如删除,删除完了之后,发现界面上有个取消。这时,用户会怎么想?“取消是指取消刚才的操作,把我刚才的删除的项目还原吗?”别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产品经理说以前就碰到过这种情况,用户有疑问。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的。cancel翻译成取消的确有问题,取消本身就是一个含意不明确的词,比如取消还有undo(撤消)的意思,上面描述的那个地方,用户就会理解成撤销。但是cancel却不会导致任何的误解。cancel很明确的把当前任务(模态视图)中止掉的意思,没有撤销的意思。cancel在PC机上一直都被译成取消。比如弹出对话框有两个键,一个是确定,一个是取消。这个取消就是cancel。但是在iphone上的确暴露了这个问题,cancel不等于取消。
我想,中文还没有哪个词能完全不偏不倚的表达出cancel的含意。叫退出吧,太大了点,好像把整个程序都退出了。想不到更好的词,叫取消是肯定不行的,也不能直接把"cancel"放在那里,没有办法,只能放弃纯iphone风格那个优雅的设计了。叫返回好了。既然这个模态视图用的返回,那其它的模态视图都叫返回。用户用起来没有误解就好,已经顾不上优不优雅了。
有时候交互设计会做一些考虑一些很细很细的点,就像这些涉及到语言方面的东西,已经让人感觉这不是设计了。但语言的的确确会影响人与机器的交互,所以这就是交互设计应该做的事情。
体验新版博客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