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篇第二 荀子修身篇

修身篇第二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1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2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3,菑然必以自恶4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嗡嗡呰呰5,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注解:

愀: qiǎo〈形〉忧戚的样子。面容显得忧愁的样子 。【愀然qiǎorán】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介:jiè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不善在身: 应该是:善不在身 。前后连起来翻译:善在身,就要加一个介(盔甲)去保护它,善不在身,就要想开垦荒地一样,补上这个过失 菑: zī <名> (形声。从艸,甾(zī)声。荒地,故从艸。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另外一种说法:菑zāi 古同“灾”,意思是:不善在身,就像遇到灾难一样讨厌它。 恶: 惡 è <名>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恶,过也。——《说文》 呰 :zǐ <动> 苛斥;诋毁 , 又如:呰呰(诋毁。呰,通“訾”) 嗡嗡:附和貌,呰呰:相诋貌.(网摘)

感想一:
《荀子》?修身篇第二 荀子修身篇

此段若能说清善,就最好了。此处所谓善、不善、恶等词语,都是一些主管判断,这样的话,君子和小人是没有区别的。对比一下吧。君子: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对于君子,非我而不当的,还是吾师吗?这完全是和心情相关的主观方法。如果君子确实错的很离谱,如果此时有人对他说:“你错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他会“谄谀我者,吾贼也”。这和小人的“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有什么区别呢?

感想二:

荀子的推理方法是很妙的,他首先说:“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什么是见善?是看见吗?善能看见吗?世间的善与恶,总是同时存在的,如果只是看的话,那么看到善的同时,也会看到恶。善与恶总是纠缠在一起,很难看清谁是善谁是恶。除非有一个善恶的标准,通过标准,给善之物贴上善的标记,给恶之物贴上恶的标志,这样就可以一眼看出谁善谁恶了。可是,这个标准是什么?谁来制定?谁来执行?制定者搞错了怎么办?执行者搞错了怎么办?

荀子不想把问题搞得这么复杂,他就从个人的角度谈问题,每个人看到自己认为是善的,就会修然必以自存也,什么是修然,因为善恶总是同时存在的,发现善的时候,恶也跟着来了,必须把恶修剪掉,才能将善保存下来;同时,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这里的愀,应该是撬开的意思,就是把不善的部分撬开,自省的省,应该是和擤鼻涕的擤一个意思。

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埶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蹞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愓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

老老而壮者归焉,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埶也;安燕而血气不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206.html

更多阅读

《炉边蟋蟀》——一篇喜气洋洋的作品 变队形一等奖喜气洋洋

狄更斯在1844年曾酝酿办一个周刊《蟋蟀》,要把“路边欢畅的小生物”作为题词,象征“圣诞欢歌哲学”。周刊虽然没有办起来,但他把蟋蟀用在一篇小说中,这就是《炉边蟋蟀》,并起了个副题叫“家的童话”。约翰.皮瑞宾格尔是个运货工。他形象

《白鹅》一课文本细读转自《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徐金祥

《白鹅》一课文本细读本组教材选了四篇课文,主题是“作者笔下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老先生的一篇儿童散文。作者重

《正阳门下》 正阳门下第二部第23集

很多年以前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儿》,剧情已经不记得了……更别说是谁谁谁演的什么角了,除了记得这个片名外,唯一深刻的就是贯穿整个剧始终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或许,那就是皇城根儿下的老北京人骄傲的真正所在吧!今天,这部三十六集

声明:《《荀子》?修身篇第二 荀子修身篇》为网友殘花雪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